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經典)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一篇課文,是陜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安塞腰鼓”是陜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陜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對于不熟悉、不了解這一民間藝術的我們這里的六年級學生來說,要想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
根據學生實際,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看腰鼓表演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跟隨視頻范讀,反復朗讀課文精彩段落,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貫穿于文章始終的修辭、想象,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贊頌。
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有幾處是較為成功的:
一、情境創設。新課導入,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頻,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學生一下子感覺安塞腰鼓近了。之后讓學生聆聽一段配樂朗讀,隨著誦讀者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們感受著生命的激越,課堂氛圍完全為腰鼓聲所感染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掃除完生字新詞的障礙后,我請學生們齊讀課文。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朗讀是多么的到位,哪段該平和,哪段該激昂,哪段該舒緩……簡直可以用“聲情并茂”來形容。我心中暗喜,一個教學目標達成了。恰當的情境,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深化了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
二、 注重朗讀。精讀環節中,學習重點落在品味語句。學生自主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識別排比句、比喻句,品讀排比句、比喻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在朗讀感知。通過朗讀品味,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自主朗讀品味中得到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指導朗讀這一環節,我的形式過于單一,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如對重音、語調的指導只停留于示范,而沒有具體指導,效果不是很好!這篇文章所傳達的內涵,確實也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的。對主題的探究還不夠,沒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所以,課文雖然上完了,我也把自己的了解傳達給學生了。可是我卻沒有把握,學生真正領悟了多少。這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我特別喜歡這篇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散發著一種淡淡的幽香,給人人生的啟迪與感悟。對這篇課文我有著自己的的見解,我認為這篇課不僅僅是介紹的維吾爾的一些風俗習慣,也是對維吾爾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的歌頌。因此,我決定我的教學從“熱愛生活”入手去引導孩子們學習課文,讓孩子們去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維吾爾人的'精神內涵!
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詞,幫助孩子們積累語言。同時也對一些讀音容易錯的字進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歡讀成“LANG”,“深邃”兩個字平舌和翹舌攪在一起,學生也容易讀錯。
接著讓學生掃讀課文,找出文中概括寫維吾爾人特點的句子。學生輕而易舉地找出了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我讓學生仔細朗讀這句話,思考,這句話寫出了維吾爾的什么特點?我讓孩子們抓住“總是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去理解,孩子們體會出了維吾爾人對生活的熱愛。
然后讓孩子們拿起筆,邊讀邊批注,從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寫體會出維吾爾人對生活的熱愛。孩子們的學習很專注。
交流的時候我們重點交流了維吾爾對土地的熱愛這一部分的內容。首先,孩子們談到了“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因此我問,“愛土地怎么就是愛生活呢?”孩子們的回答非常精彩:因為土地是維吾爾生存的基礎,愛土地就是愛生活的家園,愛土地就是愛他們生活的環境,因此我覺得愛土地就是愛生活!接著,引導孩子們分析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述了維吾爾人對土地的熱愛。最后我讓孩子們思考,如果介紹家鄉人的某個特點,你會抓住哪幾個方面去描寫?由于時間關系,沒當堂讓孩子們進行小練筆,只是作為課外作業,我覺得還是有點遺憾的。不過我覺得在這個環節的寫作指導還是比較到位的,孩子們應該有收獲的。
小結的時候,我說:“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了維吾爾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雖然他們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但是,卻懷著對生活的熱愛,積極向上地生活著。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朗讀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們,我們應該學習維吾爾積極的生活態度,熱愛我們現在的生活,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讓我們再次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在第一個班級的上課的時候,我的教學時間分配的不太合理,沒能在一個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在第二個班級教學的時候,我抓住了重點展開教學,教學效果比較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十月是豐收的季節,我們六年級組教師們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小組教學中也有了教學上的新體驗與新收獲。
在授課之前,我們組的四位教師利用空節時間,不斷進行研討,從授課資料到授課方式,從鉆研教材到分析學生,從課件制作到課前準備,大家都是不分你我,分享各自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團隊精神,也到達了進行小組教學的目的之一-------促進教師們的共同發展。
本次小組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淡化講解,體現語文學習的自主性。
《荔枝》、《長征》、《梅花魂》都是平實易懂的課文,以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完全能夠自讀領悟。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繁瑣的講解,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使學生在讀中感悟。
二、優化討論,體現語文教學的創新性。
討論是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它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創新意識。這三篇課文雖然平實易懂,但要從細微處讀出真情,還得讓學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充分地交流、探索。所以都設計了“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最感動?課文中批注,相互交流,談體會”這些環節。
三、深化感悟,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梅花魂》《荔枝》《長征》都是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都讓學生在讀中悟境,議中悟情,寫中悟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都設計了“歌曲渲染”,“補充文章結尾”“看圖寫話”等環節。
我們經過這次小組教學,再一次領悟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資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會水到渠成。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江姐》這篇課文較長,但人物形象塑造的鮮明生動,其中江姐的言行尤為感人。體會江姐品質的感悟點很多,有丈夫犧牲后江姐的心理描寫處,有江姐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的一段等等,備課中。,我重點抓住江姐面對面對敵人的毒刑拷打的堅貞不屈這一段開展教學。同時,考慮到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體現著第一課時教學的特點。因此,整個教學分為三大板塊,分別為字詞教學,理清脈絡;嚴刑拷打,感受精神;讀悟信件,提升認識。重點在教學嚴刑拷打這一段,在教學這一段中,又將這一段的描寫塊化為:敵人的行為,戰友的行為,江姐的行為,環境描寫,重點在教學敵人與江姐的表現,通過這兩種表現進行對比,突出了江姐的精神。
整個教學意在體現三點:
一、關注孩子,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對文章脈絡的明白等。
二、關注高段閱讀教學的特點。
1、精講字詞,重點抓住在形,音,義處有特別的字詞進行講解,這樣就解決了在字詞量較多的生字教學問題。
2、基本遵循高段的閱讀教學過程:采用初讀,深讀,再讀提升的閱讀教學過程。在嚴刑拷打一段的教學中,采用了:跳出教材,抓提綱;深入教材,抓文眼;感悟教材,練重點。如在理解信的含義中,就采用了讀的方法,用讀促使學生感悟。
3、關注字詞句背后的東西。如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如環境描寫,側面描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深入理解,如“幫助,吼叫,嘶叫等”
一 、優點
1、這堂課同以往的課相比,教師更有激情。課外資料的.引入,教師讀得感人,課上教師的語言也有語氣,并有逐步加強之感。
2、長文短教、直奔重點、有層次、有重點、層層深入。
3、教學機智更加靈活,而不是像原來那樣根據預設的教案按部就班地死教,忽略學生的理解感悟。
4、教學中能抓住學生發言的亮點加以引導,并能上鉤下聯。
二、不足
1、教學中能抓住學生的發言的亮點進行評價,但有些評價語言略顯蒼白,針對性不強。
2、教學中的上鉤下聯有時欠到位,如:教學江姐面對敵人毒刑拷打不屈服時,學生說體會到了江姐對敵人的毒刑拷打不懼怕,我立刻問:聯系上文說說江姐不懼怕什么酷刑?(釘竹簽子)如果在此之后再引導學生聯系下文體會江姐鋼鐵般的意志就更好了。
3、時間的安排和把握還有待改進,由于時間的關系,這堂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應有的課堂高潮沒有讓大家感受到,這對于情緒飽滿的學生和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遺憾。
總結這節課的優點后,我發現這些與我之前的鉆研教材、搜集資料是密不可分的。教案前后共修改過四次,可以說一次比一次完善。 “教材透,則教法秀”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今后我會在鉆研教材上下功夫,爭取更大的進步。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模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境遇尷尬眾所周知,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國母語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它嚴重制約著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進程,這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學生作文中出現了抄襲、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現象,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作文教學的極大關注和深切憂慮。參加作文閱卷的老師們經常被一些老練的漂亮文章困擾著:給它打高分吧,怕以后被證明是抄襲之作而引來非議,甚至是版權官司:不給高分吧——又怕錯判而誤人子弟。
更為可怕的是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和套話已經蔚然成風。更有甚者,學生作文模式化嚴重,連說假話和套話也是異口同聲、千人一腔。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從許多孩子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他們的靈性與活力,觀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察覺不到他們敏感的情思與豐富的想象力,閱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與獨特的表達方式。學生的作文中已經沒有稚氣,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沒有真情實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會化的東西,有的只是脫離了精神的'軀殼,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輕浮的文字游戲。這種模式化傾向也是作文教學改革難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們這次習作因為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第一次試教時部分學生出現照搬資料的現象,缺乏自己的獨特見解,沒能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而且這次的習作在書中的寫作指導部分出現了范文內容,因此出現模仿現象就更為嚴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生學習的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核心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在這方面,作文教學是責無旁貸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說明這一個道理。它要求作文應當是真我的體現,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以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當是真實的。摒除虛假浮夸,才能寫出真實之文。所以在研究如何上好第二次的課堂教學時,我們把模仿問題作為重點問題來解決。那么,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對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種無故事情節、無華麗詞句的說理性文章,對小學生來說是“無趣”的。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從“深文淺教”中教會學生。以文章的段與篇、句與段結構和句與句的聯系,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嚴謹語言風格和文字魅力上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無窮樂趣。通過課堂上的實踐,證明了這節課的安排是合理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我也教的輕松,收到了實效。從學生的發言中可看出,他們對此理解還是比較透徹的。學生一個接一個,就連我認為很普通的'一句話都被學生詮釋得精彩至極,這就是個性化的閱讀。多美的課堂呀!沒有理性化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的感、讀、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這樣透徹的理解出自一群小學生之口,課堂上我顯得很興奮,也很激動,我從心里佩服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學生為何對文章能作出如此透徹的理解呢?
長期以來,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了“讀---想---談”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研究,教師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了解課文時,我才去調兵遣將幫助他們。這種模式營造了讓學生主動地獲得學習的成功,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們可以大膽地去發現、去想、去說。課堂上,同學們常常會因一個問題爭論不休,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只有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才能從一次成功走向更多次成功。不斷的成功,不斷的滿足,不斷的激勵,導致不斷的努力。這樣一來,同學們愿意學習了,也逐漸會學習了,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作為教學工作者,最大的快樂莫過于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能力出眾,成績優異。我堅信,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一個“漁場”,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放手讓他們大膽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那么我們培養出來的人一定是敢于思考、敢于創新、敢于創造的新時代的接班人。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朋友”的意思學生不難理解,但“知音”的意思學生體會的就不夠深刻了。這部分片斷通過學生想、說以及仿寫,了解知音文化,在受到思想熏陶的同時,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特點,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受“輕扣詩歌的大門”一單元的影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因此在仿寫上顯得比較容易。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較拘謹,明顯不如沒有錄相的'課堂活躍,感覺有許多學生沒有走進文本,進入情境。我分析了三方面原因:教師方面,語言不夠充滿激情,學生的學習欲望沒能充分挖掘出來;學生方面,主要是以前沒有接觸過這種上課形式,在鏡頭面前放不開;教學環境方面,多媒體資源沒有利用,整個情境創設得不夠真實,一節課下來,感覺師生的狀態都有待改善。
我心目中,像《伯牙絕弦》這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課堂,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語文素養學到更多的語文的課堂,學生們能在文本的感染下,心潮澎湃地聽、說、讀、寫。本節課的教學,離我期待的語文課堂還相去甚遠,在今后的教學中再不斷地實踐探索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在課堂上講授《詹天佑》。當我和學生一起圍繞“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將課文一一挖掘透徹時,課堂上還剩下了十五分鐘,這時我問同學一個常規問題“課文學習到這,誰對課文內容或其他還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幫你解決。”同學們這時齊刷刷將目光投向我,似乎在說:“老師,我們都解決了,沒有不明白的。”有的甚至還以肢體語言向我“搖搖頭”。還有十多分鐘,這怎么辦?這時,我順手翻到了課后有一個問題“評價詹天佑的創新精神。”突然,我升騰起一個念頭:
于是,我說:“咱們同學沒問題,那老師有一個問題:回顧我們對詹天佑的了解,對課文的學習,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詹天佑。”
同學們開始正統的發言了,“詹天佑是一個愛國、認真、仔細的人”;“詹天佑是一個認真、一絲不茍、愛國的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困難,熱愛祖國,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
同學們對詹天佑的評價很中肯,看來,他們對課文的了解很透徹,可是,我覺得似乎還少了點什么?
“或者可以說說今天你這節課的學習收獲,詹天佑的突出創新意識是什么,可以具體再說說。”
“詹天估是個杰出的工程師,他最突出的創新設計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豐滿了一些。
“詹天佑能在重重壓力之下,敢于接受任務,他非常熱愛祖國。”
“通過學習課文,我覺得詹天佑非常聰明,非常愛國,我覺得我要向他學習。”
“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時敢于創新,這就告訴我,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會有所成就。”
有點意思了,我意猶未盡,“那當時在中國那樣的情況下,面對詹天佑的杰出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你還想點說什么?”
還沒等我說完話,一雙雙小手爭先恐后舉起來了:
“詹天佑在重重壓力之下,勇于接受任務,而且還富有創新地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我覺得他真了不起,我為他自豪!”
“詹天佑是我們的驕傲,我今后要向他學習。”
……
學生智慧的火花生成了,如何保存這份火花并將之升騰起來?我渴望我的課堂擁有燦爛!于是我趁熱打鐵:“同學們今天的發言真不錯,可惜剛才有同學還沒機會展示……”“老師,我們寫吧。”他們主動要求寫了!我興奮極了“那將我們剛才所說的這些,你可以理順一下,寫一個片段,如何?”話音剛落,便見有的`同學馬上奮筆疾書了起來。
至此,我才感覺到,課堂上真正生成了燦爛的智慧火花!現將同學們寫的一些精彩片段摘錄如下:
讀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他是在重重阻撓之下修筑了京張鐵路。我為他有這樣不畏艱險的精神感到驕傲和自豪,我也知道了他是一個愛國,對工作態度認真,對國家的事全力以赴的人。──趙龍飛
詹天佑是個愛國、杰出、有責任感受的人。他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告訴了我們,每個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遇到困難只要細心思考,敢于挑戰,勇于實踐,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恒飛
詹天佑是個杰出、愛國,對工作認真負責,勇于創新的工程師,他在修筑京張鐵路時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受到許多外國人的贊嘆,我為中國有他這樣的工程師感到驕傲,我今后在學習中也要像詹天佑一樣,不怕困難,勇于創新。──孫恬
詹天佑是個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感,敢于嘗試,敢于創新的人,“人”字形線路是他杰出設計。他不怕困難,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為我們留下了京張鐵路這偉大的“著作”。我為中國有這樣的工程師而驕傲、自豪。今后,我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努力去解決,不怕挫折!──王森杰
【反思】
很久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的頭痛之事,現在課本中課文也多,每節課總疲于應對講解課文,感覺時間都不夠,何況作文一周只有2節課,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真是難之又難,通過今天這節課,我感觸很多。其實,學生寫的能力和機會無所不在,提高他們寫的機會也無時不有,上面這四個片段中有兩位同學就是在平日寫作中并不優秀的同學,但感覺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環節,搭建一個平臺,由難而易每個人都可以寫出完整,流暢的一小段話,切實達到連珠成串,精彩自成的境界。每節課來這么一個小練筆,不僅不會過多占用課堂時間,相反它會更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了課文,而且如果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的話,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何愁?我感謝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給我的啟示。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并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后,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后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核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并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后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們這個群情激憤的教室里,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為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于魚,還是授人于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學生的表現
1、在自主理解句子交流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在于表達的語句上很單一,無論是詞匯量、句式,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引語進行再復述,不能給老師一種新鮮亮眼的感受。
2、表達題抓不住重點。在課練卷上有一題:19年后蘇武抱著旌節回到祖國,當時會有哪些人來歡迎他?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對于這道題目的理解,學生只停留在把句子補充完整上,做到了最基本的.語通句順,但所填寫的內容則不是很符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老師的反思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個年級段都有說話要求,從能說完整清楚的話,到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很明顯要求是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 但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搓就,所以利用每堂課做好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條理有感受地說好每一句話,日積月累,養成會讀會理解會思考會表達的學習習慣。
2、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后,都要求學生能聯系已知,包括聯系課文,聯系已有的積累,進行聯想,而不是就事論事,單一地看問題。我想這個習慣不僅對于學習,在將來的處事中都有很好的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播放這首歌,并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當然教學本課著力點還是應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畫面、讀出詩歌的音樂美。這一點今天我似乎做得還是不夠,我希望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學生和我都還沒有找到感覺!
《三亞落日》教學反思
《三亞落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就將自己在這一課教學中的得與失與大家交流:
首先,在朗讀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層次地訓練了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畫面,讀出意境,讀出情感,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語言都很精妙,因此積累這樣的句子、語段,對于學生今后的習作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其次,在重點詞語中領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詞語既形象又生動,抓住了這些詞語,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語句的.內涵。如“紅撲撲、赤朱丹彤、金紅一片”等繪色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絢爛、熱烈。又如“快樂、抖落、懸在、頑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態的詞語,能讓人感受到落
日的頑皮、可愛。從而油然而生一種喜愛、贊美的情感。
第三,在畫面中欣賞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寫落日的經過時,向我膠展現了幾個畫面,并且運用了大量比喻和擬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在教學中我通過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欣賞了落日的整個過程:落日像孩童時的頑皮;像大紅燈籠時的柔和;像跳水員時的優美。在教學最后一個畫面“入水”時,我還引導學生給落日這位跳水員打分,學生在讀文后,都給它打了滿分,并且緊扣文中詞句列出能說服人的理由,從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時的美妙。
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熏陶,同時也為他們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備課時對學生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導致課堂上不必要的浪費了很多時間。例如:在處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這一問題時,本想學生很順利就會完成,但事實上事與愿違。又如:處理“漲溢”這個詞語時,由于自己課前沒有去關注這個詞語,所以在引導學生理解時,花費了很長時間。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切地感受到備課備學生的重要性。
《煙臺的海》教學反思
《煙臺的海》以優美的筆觸,形象地再現了北面臨海的煙臺一年四季獨特的海上景觀。我在教《煙臺的海》一課時,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依據課改新理念,設計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并且靈活駕馭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一、自主閱讀促進自得
我讓學生進行內容的自我選擇:選擇一個季節(一段)進行重點學習。伙伴的自由選擇:選周圍的幾個同伴成為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情感的自我選擇:說說春日煙臺的海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或給你怎樣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這種自主選擇正是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體現。
與此同時,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四人小組共同努力,探究某個季節煙臺的海的特點,這一過程,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高了廣闊的自由空間,同時讓學生在合作取長補短,互相啟發,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二、品詞品句,以讀促情。
學生小組學習后交流對春天煙臺的海的感受,有學生認為是“綠盈盈的,富有生機。”也有學生說是“活潑的”、“輕盈的”、“春天煙臺的海像個頑皮的孩子”??我都給予充分肯定,表揚,接著我引導學生針對這些特點進行深入的朗讀體會,最后我還為學生配上音樂進行感情朗讀。這一過程中,學生讀出了趣味、讀出了個性,讀出了積極的思維活動,讀出了豐富的信息含量。從“讀通”課文到“讀懂”課文,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預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閱讀質量。這種讓學生品詞品句,以讀促情的教學,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了閱讀質量,培養了學生愛祖國大自然的情懷。
三、仿寫指導,積累好詞句。
在學完了本文后,我對學生進行了仿寫指導訓練,讓學生用上課內積累的好詞好句,把曾看到過的海上景觀描繪下來。可以寫一個季節,有寫作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為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我是這樣設計的。
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結合第七組課文中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在學生的閱讀方式方面,我主要以默讀為主,重點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主要分為下列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默讀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思考并概括出課文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老人喂養海鷗;二是寫海鷗送別老人。這環節的設計主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第二、通過精讀感悟課文。主要學習理解“老人對海鷗像親人一樣。”這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使學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真摯感情,并重點學習作者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表達了老人對海鷗的愛。用文中例子說明作者是運用怎樣的描寫手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第三、拓展資料的補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詞更體現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圖片、音樂、感性的介紹,抓“褪色”這個關鍵詞,都能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似乎親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師又適時出現說話練習,請學生想象十我年來,無論發生什么樣的情況,老人每天都怎么樣,這么一來,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鮮明了。
第四、練筆激發想象,再次點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原本設計這個環節的用意在于再次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愛護、眷戀,但現在想來這個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進行,一來時間不夠充裕,二來這個練筆對學生來說一時間要完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從表面看,這節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一節好課不僅看效果,不能僅僅局限在讓學生得到在感情上的共鳴就了事。我深知,在文本中還有好多細節沒有向學生滲透。我會根據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寶貴建議進行深入剖析,以便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讓孩子們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樂曲的變化,從而進一步感悟課文資料。緊之后讓孩子們試著把這樣的變化給讀出來,品悟語言文字,并安排了孩子們分層讀出這種曲調的變化,讓孩子們悟出這種變化實際上也正是貝多芬情感的變化。最后在孩子們水到渠成到達感情朗讀后,我又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樂讓孩子們把這幾句皮鞋匠聯想的話再讀一讀,進一步體會樂曲的變化,如果課堂上還有時間的'話還能夠安排學生及時背誦這部分資料,這樣文中的語言就變成了孩子們的語言積累。
就這樣,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循序漸進在讀書的“讀”上面做文章,讀的不空洞,不單調,讀出質量,讀出韻味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是貼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了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構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讀書的過程中,比較注重語言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還有最后這部分聽音樂寫話,事先我準備了那首《苗嶺的早晨》,我認為這首曲子比較容易聽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給學生限制一下想象的范圍,介紹一下這首曲子的背景,但之后我想既然要聽音樂聯想就讓學生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但是可能是缺乏引導,學生的想象還是比較局限于森林動物的聯歡上了。
在上這節課前我十分自信,因為我精心準備這節課,付出了許多的心血,心里比較有底,但是課堂效果卻并不象我預期的那樣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扎實,到位,卻因為太過了,反而顯得比較煩瑣、迂回、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如在解決學生提出的那三個問題時,三個問題是互相關聯的,但我卻沒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三個問題結合起來解決。另外,我自己感覺在教學設計上比較均衡用力,缺乏側重點,個性是學生在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與樂曲和窮兄妹倆的聯想之間的關系引導得但是深入透徹,估計有些學生還是一知半解。
總之,這節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復錘煉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很多很雜,對于復習,一直讓我很為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復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復,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呢?
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我:復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么?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系統的復習方法,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閱讀的'復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基礎知識復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點時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復習課的重點在培養學生學會復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學法指導和知識梳理為主,主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一、導入實際,不求花樣
導入直接切入主題,同學們,課前你們梳理本冊書的閱讀知識點,整理舉手示意,愿意小組交流嗎?組內交流分工明確。
二、重視知識點的梳理
我在復習時,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識要點,學生表現得熱情高漲;采取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自己梳理的知識點,學生不亦樂乎;充分利用課件講解閱讀中的難題,讓學生在欣賞情景畫面時解決不懂之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總之,在復習任何功課時都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學、愛學。
三、學法指導到位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梳理知識時,讓學生梳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能力。
需要加強的地方:
1、學生在學習中舉例子有難度,在備課時備學情不足,以后備課要充分考慮學情。
2、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頭緒繁多,復習時給師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在安排復習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體系都應該呈現出新的勢態。本課這一點做的不夠。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問題:本次公開課教學流程基本符合了本來的設計方向,但是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首先,導入設計本來想以歷史背景導入,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晚唐的社會、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詩,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由于語言引導不到位,沒有達到預想效果,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投入其中,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其次,在講授詩歌的過程中,作為絕句,應該注意體裁,要把握住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的特點要求,但是我在講授詩歌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
在論語講解過程中,沒有更好地關注學生思考、表達,對于簡單的論語內容,可以讓學生結合已有知識進行理解,感知,以后要注意改進。
課外的一些思考:公開課結束后,我想了很多,為什么這些問題靜下來的時候,自己都能找出來,而在講課之前卻沒能及時糾正呢?在找周校長評課時,周校長問我,“你覺得自己的課講得怎么樣”,我說“感覺不痛不癢,平淡”,問“為什么?”我反復思考“是外出招生,沒時間試教?是寫六一串詞沒時間改稿?是自己身體不舒服,沒發揮出來?”我沒有說話,低下了頭。因為當我走下講臺的那一刻,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這些都不是理由,認真備課,抓緊一切時間,盡可能做好本職工作,才是硬道理,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公開課如此,生活亦如此。加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24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02-22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2
六年級語文《燈光》教學反思04-21
六年級語文《匆匆》的教學反思05-16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02-16
六年級語文麋鹿教學反思02-21
六年級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3-28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