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凈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采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盡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并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么,你喜歡什么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后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采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發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饒有趣味的兒歌。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受學生們的喜歡。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石萍老師在課前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去收集觀察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她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交流已經了解的各種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她緊緊圍繞“植物媽媽有哪些傳播種子的辦法”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去讀課文,去思考,去交流,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她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整個教學活動,她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
在第三小節課文的'教學中,實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鎧甲”一詞,二年級孩子很難理解,而由于學生聯想到電視中曾經看到的鎧甲和手中蒼耳種子那堅硬的外殼,他們對“鎧甲”一詞,有了正確理解,還使他們掌握了聯系生活實際和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詞語的方法。她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及動手操作,使學生對蒼耳的種子是如何掛住小動物皮毛的有了真實體驗。本小節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感到枯燥乏味。蒼耳雖小,價值高,它的使用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理念。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可以為我們傳授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過去,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過于煩瑣地分析課文。現在呢?教師的講少了很多,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這又使許多語文課淡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弱化了對表達方法的領悟。而石老師既強調了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又抓住了詞語訓練,抓住了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讓學生逐漸懂得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我們贏了》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現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與課后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欲望這節課我先進行復習鋪墊,出示了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剛過幾時的時刻讓學生認讀,然后再向學生撥出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問:你會讀它嗎?當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不會”、“不知道”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就借此契機說:好,同學們,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設置此懸念,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了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會讀寫時間,讓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發現什么,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探討時分的關系及幾時幾分的讀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精神。四、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訓練我設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撥你說”同桌游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并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對于一些問題的設置留有太大的空間,導致有些學生胡亂回答;
2、在探求時分的關系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
3、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4、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以上是本人在這節課后的所感所想,總之,面對新課改,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后,我會積極鉆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強學習,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導學生揣摩抓住外寫畫人物的方法。
(一)在教學上我努力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并堅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或者學生根據教學要求提出“任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驅動”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說實話,我雖然這幾年一直是這么上略讀課文的,但還是在這堂課下課后才聽到吳老師說到“任務驅動”這個詞。回家后,我馬上上網查,才知道這就是“任務驅動”。這兩年我一直比較關注略讀課文的教學,因為兩年前一次異常失敗的略讀課讓我一直反思至今。在各種信息積累的`過程中,我抓住了一句話“能常規的就常規,能不變的就不變”。當聽到這句話時,我感覺眼前的云霧一下就撥開了。教學本身是一件很“單”事,何必搞的那么繁瑣呢?略讀課文前面都有學習提示的,這都是編者精心安排的
(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三)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寫,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 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5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后,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難。”“不難。”““難。”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么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為不難,輕而易舉,充滿鼓惑,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于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終于夢想成真了。”好一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啊!反反復復地讀“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看似艱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著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麗而寬廣,神秘而充滿誘惑。怎樣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蒼鷹是誰呢?是老師和媽媽。小松鼠是誰呢?是朋友,是老師,是伙伴,是伴侶。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勵,我們就離那片還越來越近了。
美妙的課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共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6
1、這節課把握住了課文的兩個重點來教,一是科學性,一是文學性,并且能巧妙地借助吟頌法和聯想想象法來落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自覺參與,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善于表達,激發了愛科學和愛文學的熱情,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在品味詩歌語言這一環節上,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比較少,說明對詩歌語言的揣摩理解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引導、研讀和訓練。
3、推測猛犸死因的時候,有些學生的想象過于離奇,與上古時期的氣候、地理條件等都相差太遠。說明學生的課前準備不足,對有關古代生物的知識了解太少,知識不夠廣闊。以后應指道他們開闊視野,廣泛吸收各類知識的營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匯。
2、豐富、積累詞匯,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了解、積累反義詞。
4、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6、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7、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鞏固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
豐富、積累詞匯,培養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課時: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單元的生字,積累詞匯。
2、豐富、積累詞匯,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言環境了解、積累反義詞。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
一、給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組成本單元的生字,再組成詞語。
(一)讀讀本單元的生字,復習字形、鞏固字音。
(二)讀讀橫線左邊的字。
(三)舉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組成本單元學過的哪個字?(恍)
學生在橫線上填上“恍”。在括號中組一個詞。
(四)自主完成一題。
(五)集體訂正。
二、讀一讀,背一背,你會有所發現。
(一)讀詞語,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
(二)讀讀第一組詞語,你發現了什么?(表示秋天景象的詞語)
(三)背一背。
(三)口頭填空:
秋()氣()天()云()大()南()
果實()()菊花()()()()紅葉
(四)用以上方法學習第二組。
(五)你還能夠說出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三、作業:
抄寫詞語,并且背一背。
教學反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進行學習,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讀句子,在括號里寫出與帶點詞語意思相反的詞。
(一)讀讀句子。
(二)分別說說括號中填寫哪些詞語。
(三)自主完成練習。第二句也可進行擴展獨立找出與句字相反的詞語。
(小-大、墜落-上升等)
(四)讀一讀,大家評議。
二、按一定的順序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號里寫上序號。
(一)自己讀讀每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
(二)指生按原有順序讀讀每句話,說說句子的主要意思。
說說這幾句話主要講什么事?
(三)按事情的先后順序排排順序,寫上序號。
(四王全安)大家討論句子的排序,說說理由。
教學反思:
給學生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方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能較清楚地向別人介紹物品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聽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條理清晰地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讀讀《口語交際》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二、活動前準備
(一)學生與家長聯系,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請家長幫助孩子挑選交易的物品,確實是閑置不用的、體積較小的一兩件物品(玩具、書籍等)。
(二)想一想怎樣介紹物品別人才能同意交換(如玩具的外形、特征、用途等,書籍的主要內容)。
(三)練習向家長介紹物品。家長幫助指導。
三、教師示范引導
教師和一名學生進行交易活動,其他學生觀看。
(一)要清楚明白地介紹物品的優點和用途,針對別人與自己有交換的愿望,做重點地說明。
(二)盡量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物品的需要。
(三)介紹時,要注意舉止的文明禮貌。
四、學生展開交易活動。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物品交易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易的情況,并及時指導。
(一)選擇不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二)選擇成功的例子進行展示。
學生談一談不成功的原因。
五、學生今天交換物品時的體會。
教學反思:學生在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注意文明禮貌,有個別的學生在語言的交流中有一定的困難,交際能力較差。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展開想象,要有創新意識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讀童話故事嗎?都看過什么啊?大家特別喜歡看書,讀過這么多的故事。其實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小作家,今天就讓我們去試著寫一個童話故事。
二、出示大樹圖,老師為大家請來了一位大樹朋友
1、點擊出示大樹圖:仔細看看這是()的大樹啊?
2、出示小鳥圖,快看大樹的好朋友小鳥也飛來了,
認真的看看這是()的小鳥啊?
3、點擊出示;那么這些小鳥和這棵大樹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去想象。
預設:
(1)出示(大樹和小鳥圖):這只小鳥在大樹上會做些什么?在小組里先說一說
(2)生說:(躲風雨):你多會想,由天氣想到了大樹和小鳥之間會發生什么。
(3)(躲避人):你更會想象了,由人想到了大樹與小鳥之間的故事。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們更應該保護動物,愛護植物。
(4)(搭窩):小鳥的生活可真是離不開大樹,再想想還有什么事讓小鳥離不開大樹?
(5)(給樹啄蟲):看來大樹不僅幫助小鳥,小鳥也在關心大樹呢?想一想,小鳥還能怎樣幫助大樹?(傳播種子、糞便為大樹增加營養給大樹帶去歡樂)
4、總結:就是這樣的一幅圖,因為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想象,所以說出了這么多精彩的故事。老師真佩服你們,我要為你鼓掌。
5、一個好故事不僅想象要豐富,內容也要具體吸引人,咱們一起來說個故事啊。看看我們說哪個?
(1)大樹和啄木鳥:(師講述)在大森林有一棵大樹正愁眉苦臉的直嘆氣呢:我的身上長滿了蟲子,他們把我的枝葉都咬壞了,我可怎么辦啊?誰來幫幫我啊?
(2)現在你可就是這只啄木鳥了,你會怎樣想?(點擊出示:想?)怎樣說?(說?)怎樣做的呢?(做?)
(3)大樹和啄木鳥之間會說些什么?同桌互相說
(4)誰來演一演?其他的小鳥認真聽,他們哪兒說得好,你還有什么建議嗎?
(5)師生共同練說,哪棵大樹想和我這只啄木鳥來說說啊?
(6)師:大樹大樹,你怎么了?讓我飛一圈看看,幫你診斷一下吧,敲敲這沒事,再敲敲,原來蟲子都在這里呢,我趕快把蟲子捉出來吧。大樹別急了,你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7)除了謝謝我你還能說些什么啊?
(8)其他的啄木鳥們,你們說說我這只啄木鳥演得怎么樣啊?是啊我不僅說得好,還把怎樣做也說出來了,你是不是得向我學啊?
三、總結:大家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編出一個好故事啊?角色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怎樣做的?這樣你的故事就能更加吸引人了。
四、下面就請你做一個小作家,來寫一寫大樹和小鳥的故事吧。你想寫哪個故事?好,就請你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吧。
五、指導修改。
1、示范習作,師生共同修改。
2、一句一句讀、修改。重點修改習作中的詞語和句子。
“字”是否正確。
“詞語”是否恰當。
“句子”是否通順。
“標點”是否正確。
3、學生照樣子修改自己的習作。
4、展示自己的習作。
六、講評
讀一讀你的作文,認真聽他哪寫得好,你有什么建議嗎?
1、(水平稍差的學生):你今天的進步真大,完整地寫下了這個故事,老師祝賀你,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大。
2、(水平好的學生):你的故事寫得多好啊,不僅讓我們知道了一個有趣的好故事,還讓大家學到了這么多好的詞語,我們要向你學。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看圖寫想象作文,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而且還編出了精彩的故事,收獲真大。
教學反思:
學生在發揮自己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交流,并對學生咋發言給予及時的指導,面對學生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8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嘗試讓學生走進深深的父愛,學會感恩身邊給予我們關愛的人人。
(一)抓住背影、朗讀圈劃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所以,我通過反復朗讀、圈劃,欣賞歌曲,引導學生體會了父親無微不至的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課外拓展、體會寫法
“細微之處見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細節,多次展開描寫”,這是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并用它來組織材料呢?然后小結:抓住細節描寫能達到藝術視角的創新,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并且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隨后,我發了一片課外閱讀《父親的巴掌》,此文與《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抓住“父親巴掌”這一細節來體現父親對我的愛。在課堂中,我緊緊抓住細節描寫這一主線,貫串整個教學,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內學習、課外拓展,學習的容量增加了,所學的`知識也及時得到了鞏固。
(三)連接生活、暢談心聲
不同的父親,愛的方式各有不同。最后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心聲,說說在自己的經歷中,父親的哪些細節令人難忘。通過小組討論,推選1-2人上臺演講,全班交流,預期使全課達到高潮。但可惜,下課的鈴聲已響起,只能把這一精彩的環節放在第二節課,繼續討論。
最后,我告訴大家: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請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此。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9
一年級的教學工作轉眼就結束了,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語文教師,我覺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就一學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內外作業。
課前我必須要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游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制作各種教具,課件等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
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后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我認為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并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除了讀書本上的內容,我還在班里開展了“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選一本好書來讀,通過讀書把家長和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通過一學期來的努力,我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感到由衷地快樂,我會繼續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度在教育崗位上前行。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插圖直觀地呈現了前兩行詩的意境,也為后兩行詩意的理解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時,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主要是第一行和第四行的詩不懂。我是這樣利用課文插圖的
師:請同學們在圖中找一找“白日”?
生:在樓的'對面,離山很近的地方。
師:盡是沒有、完的意思,你們想一想,那是什么時候的太陽?
生:是傍晚,晚上的太陽才要落山了,才要沒有了。
師:這是誰看到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王之渙。因為他在樓的第一層。
師:王之渙和他的孩子還看到了什么?
生:他們看到了黃河水
生:他們看到黃河水流入了大海。
生:我們在練習6學過,“百川東到海”就是這個意思。
師:你再仔細看一看插圖,想一想,他和孩子會做什么,說什么?
生:他們想看的遠一些,所以又開始登上了另一層樓。
師:你能看圖編個王之渙和他孩子登顴雀樓的故事嗎?
生:……
思考:圖文并茂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畫圖,以適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需要。與理解課文相結合,這是課文插圖最明顯的特點,它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形象地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所以說它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文插圖作用,尤其是在追求信息技術的今天,我們切不可為了追趕潮流,撿起芝麻卻丟掉了懷中的西瓜。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1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走進山林,探訪善終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詳明的表現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展開,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文本的線索:
(1) 揭題后,我讓學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是誰呢?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2)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通過初讀課文,學生明白了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 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然后讓學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
片段一: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生齊讀)
師:一進山門,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學生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師:有道理。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師:那你們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帶來方便。
生:他在澗水上已經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師:說得好。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老橋,你如……”(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作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 在教學快結束時,我問學生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學生紛紛回憶到:春游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鳥和樹枝隨風擺動,我們覺得他們的心情和我們一樣高興,小鳥在快樂地唱歌,樹枝好象也在歡樂地舞蹈。我通過激發學生回憶類似的體驗,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總之,在教學時,我更多地考慮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主線理解全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2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課后教學反思教后感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趙小利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為觀察后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著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復,“先問惱怒什么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后來又問為什么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并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于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并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著范讀這句話。因為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后,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于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并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并淺層了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沖沖、怒發沖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并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后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3
本文的題目為“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后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于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課文中的所有信息,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中,我帶領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并用視頻文字十分簡潔地向學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優美的情景。此后,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美、動聽、婉轉和神奇的魅力。然后,我又帶領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復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后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后,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并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而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課,盡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為教師本身對于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后,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現,文中關于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于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系,并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著迷的表現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4
《用冰取火》是北師大版的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智慧”為主題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的是一支探險隊伍到南極去考察,在一個孤島上,要動手生火做飯時,打火器找不到了。一個年輕的探險隊員用冰做成“冰透鏡”,利用太陽光聚光點燃了火,表現了探險隊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全文共八個自然段,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到達南極-陷入絕境-冰透鏡拯救探險隊。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話點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怎樣取火,第八自然段結束在隊員們快樂的氣氛中。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今中外的聰明與智慧故事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用冰取火》是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還應進一步落實這一訓練點。行課過程當中,我對生字新詞進行了檢查,看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其中“徘徊”、“一縷”、“束手無策”這三個較容易出錯的詞語進行強調,然后進入細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環節。
首先請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火的作用非常大,學生通過默讀總結出是第三自然段,“沒有火就不能工作,沒有火就不能生活,沒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脅。”讀一讀這句話,聯系課文抓重點詞句,說說自己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聯系上下文便可抓住“變化無常,寒冷和風暴”……“這團紅紅的火驅散了死的威脅,帶來了生的歡樂”……這些重點詞句,對第三自然段的這一句話進行理解。這時再通過指名讀、集體讀,進一步體會火的重要性。之所以要設計這個問題,跳躍式的把第三自然段先拿出來,是因為這篇課文“火”是比較核心的線索,由于在南極洲非常需要火---到沒有了火源----再到用冰取火都緊緊圍繞火字為線索,所以這個問題對整篇文章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極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如果找不到打火器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讀一讀課文的四五自然段,繼續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探險隊員們此時的心情。學生讀文可抓住“一籌莫展”,“陷入絕望”,“束手無策”的重點詞,其中“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學生是用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得解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了隊員們此時的無助和絕望。帶著這種感受再讀四、五自然段就更能體會到火是多么重要。在這部分學習中,我還設計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的是“柔和的太陽”,為什么現在卻說是“慘白無力的太陽呢”?這個問題。通過前后的對比,更加體現隊員們此時絕望的心情。他們真地會默默等待死神的到來嗎?他們是怎樣做的呢?第三個環節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學,讀一讀課文的第6、7自然段,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探險隊員是怎樣做的?這部分安排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冰透鏡”聚光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小組討論可以你議我說,有問有答,集思廣益,化解難點。通過小組討論后,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用冰取火的過程。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加以總結。這時用一個課件,即半球形的冰透鏡,以及陽光透過冰透鏡的工作原理。幫助學生明白其中的科學原理。我認為在這里一個好的課件演示,既能輕松的化解難點,又能有效的增加課堂時效性,這時課件出示整個第七自然段指名讀,教師指導朗讀這一段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隊員們此時的心情,洞察他們的聰明才智,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師生共同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在自讀感悟的環節中,學生分別畫出了能夠解決疑問的重點詞語,來理解取火的方法。因為學生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再安排組內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思維互相碰撞,以便從別人身上汲取靈感,互相補充。接著,在理解取火方法時,安排小組用自己組內喜歡的方式,可以抓詞語談理解,也可以畫圖來理解年輕探險隊員的`做法。這樣做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指導學生合作的方法。采用畫圖法更能突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圖畫的過程,需要孩子們在交流的時候思維碰撞,暢所欲言,才能完成小組內共同的成果。這種合作是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學生有的可抓,有的可說,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該說是比較有效的。
人們常說,講課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節課下來,總有些感到遺憾的地方。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大多數學生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合作方法,但是總體感覺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合作方法上,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或者分工就耗費了不少時間,顯得學習過程不夠緊湊,效率不夠高。還有,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合作在狀態和效率上有較大差別。有的小組四個人合作默契,小組長發揮很好的作用,效率較高。有的小組可能和學生性格有關,整體感覺還是比較沉悶,缺乏一種合作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從小組成員的配置、合作意識、合作方法等方面,做更細致的指導和訓練。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15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閱讀本文,讓學生反復閱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學習生字,扎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采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說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嗯即嘴里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嘗。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里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里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蒙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說,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后,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說明 “父親知鳥”、“父親愛鳥”。 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著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 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說”“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語文的課后反思11-26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02-14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3-01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2-24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5-16
[經典]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5-16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5-16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優選)05-16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15篇02-14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