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話性質的科普知識短文,《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學知識融進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使學生在閱讀時,既獲得小雞出生過程的完整知識,又能從中充分體驗到童趣和自然美。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和抓重點詞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文過程中逐步滲透小雞的孵化過程,由“睡,醒,啄,撐,叫,站”,讓學生通過板書,了解科普常識,教學反思《《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讓學生通過“啄”這一環節的細讀,抓住關鍵詞語,“用小尖嘴”“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的”來體會小雞的堅持不懈,勇敢,有韌勁;“小雞出殼”這一環節十分有意思,我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理解“撐”(雙手用力張開)。“叫”(小雞的特有語言,表達內心的喜悅與自豪),“站”(雖然小雞迫不及待地要出殼,但因為剛出生,嫩生生的很吃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感興趣的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將小雞出殼的欣喜表現出來。學生繪聲繪色地將自己心中那只可愛的小雞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我覺得還應該多一點“歡快”(可以詢問學生“你這只小雞,嘰嘰嘰嘰地在說啥呢”“聽,這嘰嘰嘰嘰的叫聲多歡快呀,這只小雞多自豪呀!”)讓學生盡情地享受這份自在,這份放松,真正進入情境。
文中較多地出現了描寫顏色的ABB式的疊詞,如“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生動地描繪了小雞眼中的世界的美,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我首先利用課件,把課文所描繪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起誦讀的欲望。然后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美美地讀詞語。如:藍湛湛:藍得像洗過一樣,藍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見——(生接:河里的小魚,河里的水草……)通過淺顯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理解朗讀,自然潤澤。進行拓展,積累類似的詞語也是本課的重點。課文最后分別出示了草地圖、油菜圖、太陽圖,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綠油油”“金燦燦”“紅通通”,然后再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它看見是的”,在運用中讓學生加深印象,讓學生感受“世界多美呀!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2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走進山林,探訪善終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詳明的表現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展開,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文本的線索:
(1) 揭題后,我讓學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是誰呢?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2)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通過初讀課文,學生明白了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 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然后讓學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
片段一: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生齊讀)
師:一進山門,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學生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師:有道理。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師:那你們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帶來方便。
生:他在澗水上已經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師:說得好。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老橋,你如……”(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作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 在教學快結束時,我問學生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學生紛紛回憶到:春游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鳥和樹枝隨風擺動,我們覺得他們的心情和我們一樣高興,小鳥在快樂地唱歌,樹枝好象也在歡樂地舞蹈。我通過激發學生回憶類似的體驗,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總之,在教學時,我更多地考慮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主線理解全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3
今天將日記兩則結束,課堂伊始,以自己做過的夢來進入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的,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日記兩則。學生讀全文說說自己的體會及問題。讀第一篇日記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夢中的美,同時注意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但是讓學生說話練得太多,時間沒把握好。如:羨慕、迫不及待等并通過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
現實中對媽媽做法的不理解,所以認為媽媽很小氣,在這里我先引著學生順著小作者的思路讀,體會小作者從高興——生氣——不高興的心情。先不以自己的認識去分析,當學生把第一篇日記讀得十分符合人物時,我問:小作者對自已媽媽這樣做很不理解,那你的認為呢?你認為他的媽媽到底小氣嗎?再默讀課文思考。
結果學生就開始了分析,有認為她媽媽舍得買那么多書給她,并也買了裙子給她,只是和她要的不一樣罷了,說明她媽媽還是很關心她的'等等,學生的意見也還真多。
后一則日記,主要解決剛才的問題:阿英是誰?她在哪里?媽媽為什么要給她也買一份禮物?最后這個小女孩為什么又不要那條白紗裙了呢?經過讀思結合學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反復讀,并結合理解讀出不同的語氣。小作者的心情也高興了。
至于日記的格式強調的還是不夠詳細。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沒能把握好,研究教材還不夠透徹。板書過于簡單,沒能突出主題,重點詞的板書不夠到位,應該注重簡潔明了,并且一些重點詞應該及時地寫在黑板上。
其實應該在課尾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想法。聯系生活說自己的決心和做法,說自已也要怎樣節省來幫助阿英及像阿英一樣的小孩。我應該順之將其引入現實,那就是節省錢,來資助濟源山區的一些貧困學生。 可是時間不夠了。整堂課時間安排有些前松后緊。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4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這樣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天都峰位于我國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內,是最為雄偉壯麗的一座山峰,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天都峰有直觀的印象、真實的感受就是我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利用課文插圖,讓欣賞這里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語言文字學習做好鋪墊。
激趣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即讀懂爸爸最后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體感知,導讀體會
在這一部分教學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伙伴合作讀、齊讀等。先讀感受黃山的雄偉,天都峰的險峻。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擺在小作者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即將要爬的天都峰原來是這么的.高,這么陡,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所以說,語文課就是學習閱讀、享受閱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交流,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應該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我們語文課應該擔負的責任。因此,就需要動手操作,去查找資料,去和小伙伴探討一番。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小組長應該發揮作用,總結、歸納大家的觀點、意見,指派有誰來發言。這個時候,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作為老師,我只是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打開了一扇窗戶。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5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課后教學反思教后感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趙小利
在《陶罐和鐵罐》一課中,我針對“抓提示語指導學生讀出對話的語氣”這一研究主題,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圖理解“傲慢”一詞的意思,與“謙虛”做對比。課上學生理解比較到位,但讀的火候不夠,下次我想改進為觀察后模仿鐵罐的表情,幫學生打開局面,烘托氣氛,免得學生放不開,不好意思帶著語氣讀。
2、通過工具書理解詞義,我把字典中對“輕蔑”的解釋原樣呈現給學生,此處理解比較到位,學生能讀出瞧不起的感覺。
3、替換詞語感受“惱怒”中暗含的蠻不講理,表現出鐵罐一心用自己的長處和陶罐的.短處相比。在一些老師的教案設計中,我發現這個環節他們會出現重復,“先問惱怒什么意思,讓學生換個詞,后來又問為什么惱怒用的好”,浪費了時間。并且,此處幾經引導學生都沒有把鐵罐的惱羞成怒讀出來,于是我講解“惱羞成怒”一詞,并板書“羞”,點出鐵罐的無理取鬧,接著范讀這句話。因為我知道有幾個孩子能讀好,可“住嘴”一讀出語氣,他們就怕別人笑,果然在我先讀后,就有學生恰到好處的模仿我讀出了鐵罐不講理,惱怒的樣子。于是我馬上表揚他,和大家一起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開了,學生都放開了自己的拘束。
4、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到第四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并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本身的內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并淺層了解它們的意思,如:怒氣沖沖、怒發沖冠、氣急敗壞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并最終選擇了“氣急敗壞”這個比較恰當的詞。
通過四組對話的朗讀指導,此時學生已經關注到了提示語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幫學生印證他們的想法。后來便水道渠成地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抓提示語中神態描寫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6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閱讀本文,讓學生反復閱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學習生字,扎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采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說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嗯即嘴里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嘗。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里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里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蒙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說,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后,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說明 “父親知鳥”、“父親愛鳥”。 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著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 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說”“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7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的伙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里,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后,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并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充分利用插圖〗
隨便拿起一本新課程的語文課本翻翻,你會發現,課本越來越精美了。不是嗎,幾乎每一課都有一兩幅細致傳神的插圖。這無疑更符合時代特征,也是教學新理念的一種體現。那么,教師應如何利用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呢?
《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延續的是第7單元“保護環境”的教學主題,文章中我們跟隨著小潔的目光,能欣賞到寫藍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等句子,這些句子把公園的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美不勝收。景色美與行為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但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寫景的句子被分散在課文的各個段落中,穿插于小潔和小男孩的行為中,要學生把它們找出來并不容易。
如果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好好體會,則能和后面小孩扔香蕉皮后的景色有一個明顯的對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在教學時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契領,引導學生仔細看圖,首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在圖上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再請學生自讀課文的1~3自然段,到課文中找到描寫圖上美景的句子。
學生看了圖后,有的找到了“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駛……長長的波紋。”有的找到了“湖水像一面鏡子,……變幻的山巒。”還有的找到了“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賽跑呢!”在插圖的幫助下,1~3自然段中寫景的句子都被孩子們一一找了出來。
圖文結合,圍繞著圖,學生再來品析這些句子,內容相對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我聯系圖再讓學生到圖中找找哪一塊石頭像青蛙,哪一塊石頭像雄鷹,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多指導,學生自己體會到了比喻句的作用。
由于結合圖賞析了這些寫景的句子,第二課時中再讓學生體會香蕉皮扔下去后環境變得不美,學生的感受也就格外分明。再如《秋天的圖畫》一課,語句優美,我們也可以結合插圖來展開教學,通過看圖更容易體會文中比喻的精妙。
總之,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合理地利用這些美麗的圖畫會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美麗。二年級語文課堂《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要好好學字》講述了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學習寫字這樣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蘊含的意義卻是深遠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年輕一代的關心。
本課的難點就是理解:“參加革命了,要好好學字啊!”在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的說:參加革命為什么要好好學字啊?有的說:他們打仗哪有時間寫字啊!這時我不急著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問:你覺得這2個小八路會寫字嗎?聯系課文第一段想一想。從而理解第一層含義,參加革命給窮苦的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接著我讓學生說一說認識字的好處有哪些?聯系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識字又有哪些用處呢?從而理解認識字,學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參加革命。這樣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毛主席對小八路的關心。最后聯系現在,毛主席不僅對兩個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對全國的少年兒童也提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8
《學會查無字詞典》是一篇教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但關系到本單元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影響到今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方法的掌握,回此,我在課前更仔細地思索了本文的教法。
在讓學生對課文作整體感知的前提下,我又引導學生精讀理解了課文的一至八自然段,在教學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時,需要理解爸爸意味深長說的“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
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另一名生說:“無字詞典的解釋比有字詞典的解釋更能給以真切、準確的.感受。”
聽了孩子們的發言,我表揚學生說得好,并且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為重要。課文中,爸爸引導“我”查無字詞典理解“驕陽似火”與理解“驚濤拍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學生答到:“理解‘驕陽似火’,先提出詞語,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釋”,理解‘驚濤拍岸’先感受生活中的現象,再與詞語對照。”我接著說:“很正確,這兩種方法都是查無字詞典的有效方法。現在,我們按照第一種方法,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驕陽似火”?
學生聽了,興趣盎然,有的說:“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馬路上的瀝青柏油都融化了,有的說:“小狗熱得受不了,在樹腳下伸舌頭散熱這種現象可以解釋”,看到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詞意,我又讓同學們回頭看眼前的黑板報,說說看到黑板報,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哪些詞語,孩子們有的說“五彩繽紛”,有的說“豐富多彩”,真正地學會了第二種使用“無字詞典”的方法。
在教學最后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系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后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并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無,教學反思,詞典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聽音樂。放音樂《百鳥朝鳳》:你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教師讓學生摸盒子里的實物:猜猜這是什么?(鳥蛋)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對話平臺
自學(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利于提高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1、合作識字。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讓學生先進行小組學習,會讀的讀給小伙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后請小伙伴合作讀。
2、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同座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3、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朗讀(讀說思議練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回憶剛才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著讀一讀。
(2)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么是涼涼的?
(3)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1)輕聲讀文,思考:你怎么知道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2)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3)啟發想象: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么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后試著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4)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背誦(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寫字(在自主發現中引導學生體會漢字之美。)
1、認讀“聽、唱、連、遠”,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教師重點指導口字旁和走之旁,學生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
教學反思:在課文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百鳥朝鳳》的音樂,學生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鳥叫聲,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我就順勢講了一些關于鳥類的`知識給學生聽,學生對這些知識格外有興趣,當我問他們鳥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學生因為預習過,所以異口同聲地回答:從鳥蛋里出來的。于是我捧出一個盒子,讓學生摸一摸里面的東西,學生都覺得非常驚奇,有幸摸到鳥蛋的學生驚呼:鳥蛋。當我問他們:你覺得這個鳥蛋給你的感覺怎么樣?有的學生說小小的,有的又說是涼涼的。氣氛特別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兩只鳥蛋》這篇課文,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時間上仿佛多了些,感覺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節課上使用,卻是不實際的。
第二課時
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1、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2)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著、輕松”等詞語。
(3)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2、學習第四小節:
(1)組內讀文,討論:我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2)想象讀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么?體會著讀讀這小節。
(3)仿佛一詞怎樣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換)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仿佛
仿佛
3、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為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背誦(競賽更易于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
(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
2、學生想象最后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并畫一幅畫。
3、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于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并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反思:
在課文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百鳥朝鳳》的音樂,學生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鳥叫聲,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我就順勢講了一些關于鳥類的知識給學生聽,學生對這些知識格外有興趣,當我問他們鳥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學生因為預習過,所以異口同聲地回答:從鳥蛋里出來的。于是我捧出一個盒子,讓學生摸一摸里面的東西,學生都覺得非常驚奇,有幸摸到鳥蛋的學生驚呼:鳥蛋。當我問他們:你覺得這個鳥蛋給你的感覺怎么樣?有的學生說小小的,有的又說是涼涼的。氣氛特別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兩只鳥蛋》這篇課文,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時間上仿佛多了些,感覺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節課上使用,卻是不實際的。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0
自己初讀課文《草蟲的村落》就覺得有趣,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游俠,遠方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著作者的目光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一、抓住關鍵詞,享受樂趣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說作者肯定經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說作者看似悠閑,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說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于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著,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說手托著頭,翹著二郎腿;有的說嘴里叼著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說趴在地上,托著下巴,翹著小腿……在學生的說中,發現他們真的仿佛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二、抓住標點,展開想象
文章末尾,作者寫到:“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于是問學生,作者在這村落里還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們有什么職業,都在干什么呢?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像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寫你可能看到的一種或兩種小蟲。
由于前面感悟的到位,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他們紛紛拿出筆和紙開始寫,后來的小練筆都還不錯。
這課堂小練筆,在學生感悟文字,體悟寫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沒有一點負擔,反而是輕松上陣,一蹴而就。
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閱讀的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后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
(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如期而至,思鄉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于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后,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之情;后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后,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節。思鄉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后還安排學生搜集其他思鄉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2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前,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課中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將收集到的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
我認為這節課,較成功之處一是復習導入比較巧妙。如鞏固生字詞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并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復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贊美秋天的小詩。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發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當然這堂課還有不少遺憾:一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時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沒有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它的妙用,從而更加體會句子的優美。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后來沒有拓展開。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后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 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只能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3
《狐貍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于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4
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課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由于本篇課文故事性強,讀來使人很受感染,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為了使本節課發揮最大效益,課前我鼓勵學生練習排課本劇,把枯燥的說教與乏味的朗讀轉化為生活場景,這樣我想更易于被學生所理解、所接納。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選取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當時我真感覺自己是課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時我又有一個念頭從腦海中閃過:讓課本劇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延伸。
同時,課本劇的.展示,會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接受課文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從而達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者,這對于表演的學生來說,既是對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過程,又是他們思維發展、交際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他們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而對于觀看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不敢直接參與表演,但在觀看時他們肯定也會受到感染,產生一些新的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我來演,我會……”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一個讓文本意蘊躍進的過程。以上這些,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一起成長,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導學生讀書不夠,沒有通過讀書,感受晏子的智慧。只有當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真正感受晏子語言的妙處。
第二、在同學們表演課本劇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不夠。
第三、由于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如果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一下,再評選出優秀向全班展示匯報,這樣會更體現出教學中的民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第四,由于課堂時控觀念不強(這是自己以往教學中的“老病”),因而對于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如首尾呼應,晏子語言的嚴密推理等;寫作順序,如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指導不夠,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總之,反思這節課,今后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
2、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
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并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語文的課后反思11-26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02-14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3-01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2-24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15篇02-14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15篇)02-15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精選15篇)02-15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03-01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5篇)03-01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