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常用[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
回顧一學年來的教學工作,本人根據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總結檢驗教訓,以期今后的進教學工作能更上一層樓。現將具體工作總結。
教學任務完成情況:
一、本學年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本學年度學校堅持推行課堂改革,由于經驗欠缺,教學計劃中的一些設想沒有具體實施或者執行的很倉促,但整體上基本完成了這學期的教學任務。本學年知識性教學主要側重說明文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說明文的相關知識,能夠把握說明文的特點,并能區別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專業性知識。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傳統文化中的人生信念、愛國情操、個人修養等品質。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能夠拓展知識面,同時聯系實際生活和傳統文化,提高個人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質。同時,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課堂氛圍也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學生學習情況
知識性學習方面,學生整體上能把握教材基本的知識結構,大多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順利完成相應的拓展知識訓練。能力性學習方面,本學期側重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通過每天的背誦書寫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記憶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對表達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情感方面,通過綜合拓展訓練與寫作練習,學生基本能形成自己的認知,通過自我感知,選材分析,能夠達到基本的寫作表達能力,形成自我獨立的見解。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多角度解讀課文,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注重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思考討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
四、注重課內外結合
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教師應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名家名作,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五、注重人文教育
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人文教育是傳統價值觀的最好承載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加強人文教育,才能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學目標。
問題反思:
一、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
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采用什么樣的詞語來進行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并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干巴,缺乏生動。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量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閱覽名家名作,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學生的閱讀能力亟待提高加強
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文章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老王》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許多學生答道:是老王幫助楊絳的事,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了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涂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作文教學蜻蜓點水
學生對作文有一種畏難情緒,有時并不能完全怪學生。本學年我的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在作文方面有欠缺。老師的作文教學沒有一個系統的指導,總是寫一篇就講一篇,根本沒有寫作的指導思想。在講析作文時,一味的貪大求全,結果講不到位,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高。針對此種情況,在以后的作文教學中要加強作文的片段訓練和寫作能力的某一方面專項指導。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四、改進措施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每堂課都能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反思也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
1.理論與實際存在的差距。設計的教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并不能完全實施,因此,在今后備課時,留出足夠的變通環節,教案設計更應靈活,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使教案更好的適應與教學。
2.課堂氛圍對教學工作開展的影響。良好課堂氛圍能夠順利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把握這個度,甚至出現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這就要求在以后教學中,不僅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活躍課堂的效果。
3.學困生的學習問題,由于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有時會忽略學困生的學習情況。有一些學生易脫離學習主體,自己獨立于集體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困生的學習引導,多進行思想交流,掌握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這也需要耐心細心的工作,堅持每天做工作,并及時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2
本課寫的是戰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學習本文時,我根據編寫意圖和安排
意圖,確立了“以讀為本,引導感悟”的教學思路。在教學的設計上有這樣幾個特點:
1、以悟促讀,以讀助悟。
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課文非常到位,從開課時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到指生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質。
2、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超出學生甚至老師的知識范圍,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來解決,喚起主體意識積極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故事的興趣。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并作整理,課堂上進行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情感。結課時布置作業再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啟發資料來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3
在這一學期的工作中,有欣喜、有感動、有收獲也有著困惑和遺憾,這更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探索、提高的過程。回顧反思我覺得自己在語文教學方面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1、愛而不溺、嚴而有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潛心讀書的習慣。開學初,學生任務較輕、閑余時間相對較多。而我班學生男多女少,學生好動、活潑,喜歡看書。為此我讓學生搜集家中的適宜讀物進行整理,編訂了“班級讀書目錄”,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同時結合語文課本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的“寫讀書筆記”這一內容讓學生讀書、寫筆記。如果學生在讀書課上紀律好我會適當延長他們的讀書時間并引導學生在這一時間內邊讀書邊寫讀書筆記(摘抄好的詞語、句子),而且家庭作業相應的布置為讀書體會。這樣一來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這些本來無書可讀的學生也因為相互的交流不僅有書可讀而且好書不少。那些向來喜歡吵吵鬧鬧不斷的孩子一有空就會捧起書來讀,班內紀律隨之好了,一些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也改為了寫讀書筆記,效果頗好!
(2)、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上,我首先從課堂上入手,對一些閱讀課文重在引導學生讀熟、讀好,對內容的理解卻不做深入地講解,而只是拋給學生一些問題進行引領,讓學生自己閱讀、體驗成功。如《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我問學生“你認為林沖和洪教頭各是怎樣的人?畫出相關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會就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就洪教頭“魯莽”這一特點學生會說“冒失”“粗魯”“沒禮貌”“自高自大、目中無人”等不盡相同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積極的,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課下我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兒童讀本、向學校圖書室借的閱讀資料分批發給學生,無需我多言,回收上來的書、報中的閱讀思考一類的練習總是被學生填的滿滿的(我要求學生如果想填必須用鉛筆)而且還有一些改動的痕跡。
(3)、自由表達的習慣。學生已進入高年級自然而然的開始沉默寡言,變得保守起來。我盡量的鼓勵學生,并運用各種激勵手段:語言的肯定、贊許的眼神、表揚的手勢甚至是一朵小紅花。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用小紙條亦或是手機短信和我交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因為喜歡我而喜歡語文、喜歡閱讀。
(4)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這個班有個別學生不完成作業的習慣,為此我很是頭疼。每次為了查閱哪些學生沒交作業煞費苦心,也有一些是因自己的懶惰疏于管理而偷懶的學生。本學期,我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小組長必須查清本組的作業方可上交,學習委員進行統計、上報。這樣一來每天無需老師點名,對班內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一目了然,一些學生也因此而精心起來,按時完成作業。對于剩下的一些學生則通過個別談心、動員家長等方法督促學生完成作業。
2、認真鉆研、求實創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本學期我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務本、求實、創新”,一方面積極地參加各類學習,領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結合自己班內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設計,努力讓我的語文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并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盡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后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不同類型的課,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3、準確定位、積極成長,認真撰寫教學隨筆。教師要想盡快的成長起來,就要學會不斷的反思、提高。每天課后我都會認真反思這一節課的得與失并認真地記錄下來,有時只是一個個教學片斷,有時只是短短的幾句甚至是發生在我與學生之間的故事。我覺得寫教學隨筆一方面是一個反思、提高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我從中受益匪淺。
4、立足身邊、有效整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記得三年級第一次將孩子的作文本收上來時的驚訝:這些孩子好像都不會寫作文,怎么辦?對,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寫作。于是盡量創造輕松的習作氛圍,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語等。這學期,我發現身邊的優秀更有激勵性,于是我經常讓學生欣賞班內的優秀習作,并將一些好的習作進行整理修改,然后讓孩子們輪流閱讀。有時我把孩子們的習作發到網上。有時我會將每一個學生的習作精心挑選,有的學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學生只有只言片語,這樣一來使學生在習作方面很有成就感,從而更加的喜歡習作,習作水平也相應的提高很快。
5、關注學困生、找準契機,促進學生整體提高。面對班內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我將課后的時間更多地投向學困生,尋找它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玉婷是一個父母重新組建的家庭且家境困難。開學初,他竟因為父母的矛盾被送回老家,我知道情況后寫信給她本人及做她父母的工作,隨后她又重返教室。一個小小的舉動,這孩子學習比以前更主動了。趁此機會我不斷的鼓勵、關心她、告訴她學習的重要性,這學期他的成績提高很快。還有耿娜娜,這個長相極為乖巧的女孩成績卻不怎么理想,學習主動性差。可她喜歡朗讀,于是在班內組織的美文誦讀比賽上我大膽起用她,盡管因讀音錯誤在指導上煞費苦心但最終成績不錯。愛屋及烏,因為朗讀她喜歡上了語文,進步也不小。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沒有不想上進的學生,關鍵在于老師怎樣去教育。對于一個班而言,只有整體成績提高了才是真正的優秀。關注學困生,讓我受益不少!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4
一路上充滿著思考的語文課改已經在實踐中走過了一年,面對課改新形勢,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更何況“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于事的,今年我擔任一五、一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一個實驗班,兩類學生,兩套方案,使我感覺重任在肩。在課改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癥結究竟在哪里?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名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輕松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一位學者言“學好語文一是有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有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么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只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幾乎平分秋色,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以為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進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為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范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內心才會真正強大起來。看來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5
學校進行的成功教學法如火如荼,七年級語文組也在努力嘗試,反復學習,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近段時間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前充分準備 。
1、導學案的編寫。
本學期以來,備課組精誠協作、集思廣益,于每周二、周三集體備課,突出重點,抓住知識點。共同備出下周一周課程的導學案和課件。開學至今,七年級備課組一直堅持使用導學案,學生已經熟悉并能很好地配合老師使用導學案。
2、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對本堂課的目標、內容、重難點、活動設計有細致的考慮和計劃。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充分的預見。要經營好語文課堂,語文教學也不能局限于教科書,而應融入生活、走向社會,因此教師必須走在學生之前,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彼此間對話、交流。并且在上課前進行二次備課,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學風等實際情況對導學案進行二次修改,加入一些個性化的設計或者活動。
二、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中,備課組堅持使用成功自學、成功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徹底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自己支配,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課堂上,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大家共享,課堂的氣氛就很活躍。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好學生帶動成績稍差的學生,成績稍差的學生通過聽別人學習成果完善自己的學習內容。我們還盡量使課堂語言豐富化、幽默化,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有時還讓學生參與形象的'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而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課堂深入挖掘課文。
通過前一段時間參加的為期三天的20xx年河南省優質課評選觀摩學習,《列夫。托爾斯泰》對課文的挖掘深入,很實在。讓我記憶猶新。學習回來后在語文組進行了分享、探討。改變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思路,注重對課文字、詞、句的深入挖掘,注重精要語段的分析,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啟迪學生舉一反三能讓在讀書上求得一個新的飛躍。通過讓學生讀書、品味課文、品味句子深入理解課文,這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和公開課活動。
七年級備課組老師積極參與互相聽課活動,互相吸取經驗,并汲取別的老師成功的教學方法,不斷總結,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
陳老師的《蟬》語言清新灑脫、導入語言柔美、有趣,激發學生興趣,陳老師隨文學習的教學方法運用的游刃有余,讓學生發現不認識的字,將字詞的學習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文章欲揚先抑的手法講解地深入淺出,水到渠成。
開學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在成功教學法的摸索、使用、反思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在成功自學中,是自學一道題明確一道題的效率高?還是自學兩三道題一起明確,效率更高呢?
2、學生的自學時間如何把控?
3、在成功合作中,七年級大部分學生能投入合作,如何讓學生全部參與到討論中,而不是趁機說廢話?
4、小組合作組長肩負怎樣的職責?組長如何安排?
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抱著虔誠的學習者心態不斷摸索、不斷創新,爭取將語文組近幾年使用的“四步教學法”與“成功教學法”融合,取長補短,創造出更高效的教學模式。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6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筆者曾撰文論述中國當代小語名師那極富激勵性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個性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上,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教師也正運用著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喚醒、鼓舞我們的學生。
教學一年級上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由于課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課文長了許多。一部分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困難。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指名讀時,一位學生第一遍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有兩個地方讀錯了。老師說:“別著急,看仔細,請再讀一遍。”第二次,學生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老師說:“真棒,有一個地方改過來了,再看仔細,老師相信還有一個地方你也能改過來。”學生第三次讀,一個字也沒有讀錯。此時,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為他鼓起掌來。老師說:“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相信此時此刻,這個場景,這句與課題密切聯系的鼓勵語,將銘刻在這位學生的心中,也會伴隨著全班同學共同成長。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7
驀然回首 瞥見最美陽光
總的來說,本張試題考查內容全面,既重視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度,對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顧,適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考查。其次,試題站在人文的高度,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改變試題枯燥、毫無生機的要求,讓學生興趣十足、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考試中,告訴孩子們語文無處不在,語文如此可愛。
三、考試反思
在對本套試卷和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析之后,我們認為需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功夫,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扎扎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觀察、思考、動手等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匪淺;其次要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最后就是要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要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把語文真正運用于生活。期中考試已經結束,從考試的成績來看,成績是可以肯定的,但能很容易看到考試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對于這次考試的成績,總覺得不能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了。所以利用這個時間作一個反思。
本學期學期較短,學校又規定低年級不能有作業,這樣導致做練習時間不充足,學生的復習就不到位,再加上低年級小朋友不太會自己復習,所以一些本來通過仔細復習后不會錯的',有些同學就錯了。在我們班的考卷中,有些同學有看錯題目,有些同學有沒有做的題目,還有同學寫話離題的,可能是不夠認真,我也仔細問過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的問題,主要是在考試中,有的學生擔心分數,導致發揮失常。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會聽課,把注意力分到其他地方去了,考試中依然無法專心。而語文的閱讀是隱性的考試內容,那是考察學生的閱讀是否有耐心,不能靜心去閱讀,這樣就造成了和別人的距離。這往往是低年級小朋友就缺乏耐心,甚至連題目都沒有審完就開始按自己想的去做了,也許這是沒有學會思考吧?
考試閱讀中,有的題目需要學生審題后動一下腦筋才能解答,不少學生只是覺得差不多,就亂寫幾句。或者誤認為和老師上課講的一樣,所以不曾分辨出其中的內涵。
從這次考試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一些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應該是我們以后教學中的重心。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去關注那些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督促指導,及時、有效的把學生出現的問題解決好,以彌補不足。爭取做到狠抓兩頭、促中間,在整體上有一個提高。
考試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師生教學上的不足,以后我將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評講試卷,并考慮今后辦法。相信師生一起努力,進步應該是可以看到的,至少我愿意這樣做!我也不怕失敗,因為我可以再改進,教給學生更多知識,讓他們學得輕松,考得更好。
一、主要出現問題:
1、“看拼音寫字”這道題失分率不是很高,個別錯在:“教 民族 已經 歌”都是偏旁寫錯了。
2、“組詞”一題中,失分率較高,是“申 伸”孩子們分不清,主要是平時寫的太少了。
3、第三題錯在ABB 式上了,很多人知道,但是寫錯字。如:黃澄澄 白茫茫 金燦燦,原因是我平時沒有提醒孩子,只知道他們能說,但沒有全面考慮他們究竟會不會寫。
4、課文進度太慢導致本次考試部分題失分,如:反義詞、第四題個別成語、第六題以及第九題同時看出,學生對于詞語句子的理解語感還是有問題,以后應加強孩子們閱讀,另外以后講加快講課進度。
5.、第五題主要檢查學生的部首查字法,讓寫出除去部首還有幾畫,而可別學生沒有認真讀題,寫的亂七八糟。以及,驚訝組詞,把“訝”字寫錯,這個在我平時沒有及時給他們指導。
6、第七題,失分率較高,孩子們肯本不明白讓填什么,不理解這類題型的意思,原因是平時練習太少,也沒有著重講解。緣于平時讀書少,積累的詞語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詞語的訓練,提高對詞語的理解能
6、從“給加點詞語換詞,使句子意思不變”一題中,不難看出,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還是有問題,比如“大海就展現在它們面前”一句中,給“展現”換詞,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可以換成“出現”,緣于平時讀書少,積累的詞語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詞語的訓練,提高對詞語的理解能力。
7、閱讀理解”一題主要錯在不會從文中找答案,還是因為平時做題不夠,沒有熟練掌握方法。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8
在現代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已經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凸顯出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些不受重視的問題也越來越為我們所關注。面對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和觀念顯現出了不適應性,并且有必要將其提到一定的重視程度。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漸漸地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有針對性地閱讀的機會,如果這種狀況長時間地發展下去,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指讀者從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綜合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為“學習之母,教育之本”,是語文教學中首要落實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結點。
語文教學實踐是中學教育的基礎,學生必須具有相應的閱讀能力,才能對語文材料進行體會理解,進而習得寫作技能。因此,閱讀教學也直接影響著學習者對其他學科的掌握和運用。
在現實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中,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的主要方式和內容,是學習者依據已有知識形成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加大力度研究閱讀教學的一系列問題。
一、在閱讀過程中,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者聽、說、讀、寫能力是影響其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聽說能力是學習者整體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標志,而精確、連貫、得體的言辭往往來源于閱讀,閱讀材料往往結合了各種語體色彩文本的精華。學生的寫作訓練首先是從仿文開始的,只有深入地閱讀和研究樣本,才能從范本中汲取有利于形成自身知識結構的營養。因此,多讀是傳統語文的教學經驗。多讀應從質和量兩方面來解釋,語文教學中的多讀,首先是多讀課文。在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研讀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由于學習者學習壓力繁重,學習時間不充裕,經常不能科學地分配有效的時間。這就要求課程實施者依據教育環境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經驗,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文本的不同性質,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眾多的閱讀方法中,課程實施者應該把閱讀速度、精讀、略讀能力作為重點培養的能力,學習者通過不斷的訓練獲得基本的閱讀能力,有速度、能理解、會運用,從而達到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
二、在閱讀訓練中,要把學生與教師講授的內容結合起來
提高學習者閱讀能力的直接途徑是精讀練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有效的閱讀能力,切實解決讀什么和怎樣讀的問題。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學生調動自己的能動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精讀和講解常常相結合,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邏輯過程。精講文本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必須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用大量的課外知識來引導、補充、豐富課內文本,是延展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1.學習記敘文本材料時,搜集相關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識,使學生從一般的角度獲得理解與運用的方法指導。
2.講述古典名著時,介紹一些生動、有趣、新鮮的具體材料。如《送東陽馬生序》中,可以搜集一些與宋濂有關的歷史知識和人物背景,引發閱讀者的興趣。
3.介紹與課文分析講解有關的材料,以加強講讀作用,讓學生在講讀前參考閱讀,用少量的.時間來完成大量的閱讀內容,并培養學生自讀能力和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獨立理解能力。
4.鼓勵學生搜集大量的對教材文本有補充說明作用的資料,使學習者在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更加完整豐富地認識、理解和把握文本。
知識有自身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掌握了這些關聯,可以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應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針對學生閱讀時出現的不能流利地朗讀、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等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勤于動筆、畫要點、編提綱、摘佳句、作批注、寫心得等,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
1.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細讀方法的培養
精讀過程中的總覽、細讀、復讀三個環節中,細讀最為重要。細讀時應利用各種符號和簡便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上,可根據不同情況,因人而異。
細讀的另一種重要方法是編寫閱讀提綱。每篇文本都有它自身的結構,每段中又有不同的層次。把不同的段落部分科學地加以組織排列,有助于提綱挈領。閱讀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地研究和理清文章脈絡,這樣才有可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為精確理解和體會文本打下基礎。只有學生真正深入地理解了文本,他們才有可能自主編寫閱讀提綱,而教師的指導,更是在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
另外,還應培養學生養成做摘記、寫讀書筆記的良好閱讀習慣。細讀實際上是一個學習者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研究的復雜的實踐過程,不可能簡單完成,要反復斟酌,才能找出文章應該圈注、摘記提要的部分。因此,教育實踐者應該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長。
2。在閱讀過程中應加強朗讀訓練
語言就是深刻思想的表達,朗讀是內在情感的發聲。學好語言,是為了能夠更加精確細膩的表達思想和情感。因此,要掌握語言表達的要領,一定要在朗讀上下苦功夫,以掌握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力度和層次。一個精彩的文本,如果只停留在默讀的層次,很難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和真諦,自然也就很難掌握表達這些思想和情感的語言。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朗上口,只有這樣才能在運用時,做到自然奔涌而至。
朗讀不僅是表達、表演,而且也是對文章的重新寫作。具體的朗誦操作,把朗讀者的思維和想象力都轉化為對字句和語段的獨特處理。因此,它可以培養朗讀者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知識情趣,培養朗讀者把握文字語言信息以及駕馭語言發聲的能力。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往往是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的,范讀在教學過程中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選擇精妙的范讀方式,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充分的提高。如有的教師在《皇帝的新裝》中所作的練習就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講究閱讀的科學性,才有資格談閱讀的藝術性。將合理的閱讀方法巧妙地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所以說,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讀”占鰲頭。
參考文獻:
[1]邢元敏。素質教育讀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9.
[2]王鴻江。現代教育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8.
[3]劉京海。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作者單位 天津市佳春中學)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9
時間如行云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半個學期了,這半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3、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言。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范,不敷衍老師。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但我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 認真備課:
這前半學期學校讓我收獲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四、 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 學完拼音后,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么寫什么?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五、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 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
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后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0
在這精心奮戰的一年里,我既有收獲,也有教訓,在這里,我把自己的教學體會總結一下:
經驗一: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系統地制定計劃。
初三復習階段,我們除了要教授知識給學生,還要幫助學生構筑能力體系。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是非常關鍵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必須先做到“心中有數”。在幾位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下,我們經常集體備課,一起討論每一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細致到要列出周計劃,詳細安排作業的布置等。
縱觀近幾年中考題型,一般由基礎知識、古詩文積累、閱讀與寫作四大塊組成,而語基又包括字詞檢測、修改病句、壓縮信息等題型,閱讀也可以分議論文、科技文、現代文幾大板塊等等。于是,在復習時,我們瞄準這些板塊,以專題復習為主線,分門別類,擬好復習要點,分工出好復習備考資料,作好系統的布局,按部就班,這樣,也讓學生知道要復習什么,在復習當中做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經驗二:夯實基礎、注重積累。
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利用各個小時間段來對學生形成習慣性檢測模式,不圖速度,僅要質量,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這積累包括很多方面:
詞語積累。立足平時,在新課教學時就應要求扎實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到了復習階段,再安排時間系統地檢測。比如課前兩分鐘,每天聽寫幾個,一段時間下來,積累就有效了。
詩文積累。針對直接性默寫、理解性默寫和運用性默寫三種常見題型,將必背詩文進行集中復習。前階段逐篇過關,后階段進行集中式的默寫練習。這一部分,我們利用午讀時間,以小測卷形勢來檢測。
閱讀積累。閱讀是重頭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要依靠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我們除了在閱讀專題復習階段會利用堂上時間訓練學生之外,有時還會擠出周二的輔導課時間來做限時閱讀訓練,一段時間下來,效果也比較明顯。
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保證每星期有一次作文訓練:分類型,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看圖作文;分專題,審題、立意、選材……每一次作文都有側重點,讓學生都有所收獲。老師們都是爭取在第一時間給學生打分、講評,讓學生在每一次期待中得到進步。另外,為了讓學生們有話可寫,我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積累本,定期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把相關的素材積累起來。
教訓一:不舍得“棄”。
在復習的過程當中,大量的資料和試題會迎面撲來,光指導書就已經三本,還有很多前人留下的寶貴資料,網上下載的各區模擬題,讓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缺乏經驗的我,就會無所適從。因為缺乏專業的`判斷眼光,不敢隨意篩選取舍,總認為這個不能錯過,那個不做就會吃虧,這樣一來,給學生的作業負擔就加重了。回頭想想,其實做了一些重復的無用功,效果也不見得好,幸好還有集體備課這根指揮棒,沒有走遠。其實如果我能夠大膽判斷和取舍的話,后階段的復習還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提升自己,爭取做到把書讀薄,壓縮知識,簡化頭緒,抓住重中之重,解決主要矛盾,提高復習的實效性。
教訓二:分層教學時忽視了后進生。
中考試卷的結構內容是按等級安排的,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這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體現。因此在前輩們的指引下,我在復習教學中把知識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對于優秀的學生要求全面發展,注重能力訓練。對于后進生,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對于中考要求默寫的50篇古詩文,要求優秀生全背全默,而后進生只要求背誦默寫其中的重點句就行了。
對優等生我采用競爭性評價,會經常關注,對他們提出要求,要達到某個分數段等等,后階段的幾次模考,他們的積極性也不斷顯現出來,有幾個學生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對中等生我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其不足,又為其指明方向,找出競爭對手,這部分學生也比較自覺;但對后進生,我很想尋找、放大其閃光點,去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總覺得力不從心。比如小豪同學,我本想抓住他卷面整潔,作文條理清晰的優點去鼓勵他,但由于缺乏長期的關注和足夠的耐性,以致他最后還是沒有得到質的突破,仍然徘徊在后進生行列。
建議:重視月考講評,加強解題方法的訓練。
到了初三后期,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是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的最好機會。這個時侯,講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每一次改卷都喜歡做筆記,在該題的一旁記錄下做錯這題的學生學號,這樣就能夠清晰地知道學生的做題情況,有針對性地去進行彌補。錯得多的,反復強調也值得,若該題錯的同學比較多,那就再加強該專題的針對性訓練。在講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總結自己犯錯的原因,多給一些時間他們思考,勝過我們一味地灌輸,同時,我們還可以將一些重點題型的錯例展示出來讓學生分析,這樣,學生的印象深刻了,下次就不錯了。關于解題技巧和方法,這個時候就可以努力滲透,讓學生牢牢掌握。
回顧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我初步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和教訓,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熟悉,因此還談不上有什么有價值的心得體會。然而教學無止境,對于我來說,不斷地學習業務,不斷地進行實踐,不斷地提高自己,始終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我愿意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盡力做好教學的每一項工作。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1
一、學生的原創性在設計課中的體現。
本課在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原創性。在課的引入部分,讓學生看老師是如何由兩張彩紙變成一頂博士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欣賞大師、老師、小朋友設計制作的帽子,層層總結。大師的帽子具有時代性、地域性。老師的帽子是由各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材料設計的,而欣賞小朋友的帽子又別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過欣賞作品,讓學生開展帽子的設計教學和創作。我個人覺得這一原創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對帽子的理解和學習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設計帽子并不是難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設計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學生們都非常熟悉,要讓學生畫一個帽子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學生設計一個帽子,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設計必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結合帽子設計的三個要點,分別是造型、裝飾、功能。讓學生在這三個要點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過夸張、變形;裝飾新關注顏色漂亮、圖案豐富、裝飾物多樣等;功能新主要通過對生活中的需要來設計,如:音樂、防困、太陽能等。這一系列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作品的欣賞、教師的點撥、課件的輔助等,達到讓學生理解、明白設計的方法。通過這一主要環節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帽子的設計師。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達到了目標。
三、人文性在美術課中的落實。
設計將其定位于純粹的技術,設計的作品肯定是失敗的`,教學也肯定是失敗的。現代設計凸現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設計才會是成功的設計作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帽子文化的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收集帽子的相關知識,并在課堂上作介紹。另外,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作為本課的課眼。讓學生明白設計帽子不是本課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明白一點:美術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讓本課的內涵得到提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的時間較緊,設法讓學生將想法都一一表達,有一些知識點只能點到為止作品的展示沒能進行充分的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到位等。我想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一定會得到提高。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2
打開一本書,輕松自由地讀,讓書香滋潤自己,如同沐浴春風,如同聆聽曼妙的音樂,去感受書中收獲的幸福。
幾年來,學校一直大量的選購各類有益的圖書,讓我們班的孩子在書中汲取了智慧,只要一有空閑,就能看到孩子們那讀書的熱情。
在小學階段,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大量閱讀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勤于閱讀的習慣、主動收集課外資料的習慣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學生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讀不一樣的書,便有著不同的認知,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不同作者的不同經歷。
本學期中,我們班的學生共讀了《基督山伯爵》、《論語譯注》、《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科學家的故事》等書,在學習課本教材《魯濱孫漂流記》時,因為之前學生已經讀過,不用我多講,學生已經對課本內容了如指掌,而且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們獨抒己見越來越踴躍,甚至有時會發生面紅耳赤的爭辯,爭辯的內容既有對人物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對語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發言,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上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正是他們的'不同認知,才有他們的明白易曉。這正是我所期望的效果,他們會在爭辯中進步,學生已能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講解的十分透徹,可見已對書本了然于心。
閱讀的快樂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讀書的樂趣不勝枚舉,閱讀的快樂,樂在其情節。總之,我會將課外閱讀繼續下去,“開卷有益”——書讓孩子健康充實、讓孩子能在書香中快樂的成長。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3
開學伊始,學生從各個學校各個班級而來,知識、能力、基礎、習慣存在的差異較大,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怎樣讓學生盡快步入正軌,就成了開學第一周迫切解決的問題。
教了幾年的畢業班,認識到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上來。所以我上學的第一節課就是先讓學生知道如何學語文。讀書時要手不離筆,標出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喜歡的語句,內心的初步感受,每次閱讀都有新的收獲,注重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讀中悟,逐步由淺入深,由一開始的只寫兩三句到后來的寫一段話,由只寫課文內容擴展到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學生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不知從何下筆,跟我預想的一樣,學生在第一課《長江之歌》時就出現了各種問題:A.重復原文,沒有自己的想法。B.感受同課文脫節。C.從長江聯系實際時由長江聯想到自己的父親母親。D.寫的句子空。如長江你多偉大,沒有結合具體內容。開始就出現這樣的問題在所難免,這時候不能訓他們,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才不會產生畏難情緒。小組交流,讓大家都有表現的機會,找出較好的,全班發言,教師點評,讓學生知道批注該怎么寫,學生再改,小組評議,再修改,直到符合要求為止,但不能一個標準,優生和中等生要語句生動,感情真摯,而學困生只要能寫一兩句自己的話就行。這樣的練習,用時長,難度大,教師一個人指導忙不過來,所以在訓練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助手,領頭兵,成立學習小組,以點帶面,讓學生教學生、指導學生,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課《五彩池》又進行了練習,已經有一部分學生寫的符合要求了。中信來的學生寫的稍好一點兒。但感受少,重復原文,空洞,戴高帽的問題依然存在。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練習的機會,只要常抓不懈,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閱讀就要強化讀的訓練。農村來的孩子朗讀差,但沒想到六年級的孩子朗讀會是這樣的水平,讀起來有氣無力,丟字加字,一個調兒,沒有重音和停頓。范讀、領讀、自由讀、同桌讀、小組檢查讀、指導讀,以為這樣可以放手了,學生讀讀,一聽,又變味兒了。沒辦法,再練習,一節課的時間大多用在了朗讀指導上,學生總算有點感情了,可這是齊讀呀,如果一個個檢查,存在的問題會更多,在以后的教學中給朗讀的時間要多些了。
讀悟寫感受,讀寫結合寫片斷,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學完《長江之歌》模仿結構寫《教師之歌》。初次練習,為了降低難度,小組寫一篇即可。雖存在許多問題,但也不乏精彩之處:“你用滿腹的才華,教育祖國的花朵;你用溫暖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您從辦公室走來,和藹可親是你的風采;您向教室奔去,培育祖國的花朵”“您細心的教導,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您用您寶貴的時間,換來了我們的茁壯成長”重點說好句子,讓學生找到感覺,有成就感,提高對練筆的興趣。《五彩池》主要側重練習排比、比喻的句式,讓學生寫家鄉的田野、果園,了解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小組評改,教師指導,教給評改的步驟,重點放在改上。小組長的能力直接影響著上語文課的效果,下周,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助手,讓他們逐漸勝任自己的工作。
除了讀悟結合、讀寫結合,在教學中還要注重積累語言的訓練。如《五彩池》課文中幾個“有的”讓人感受了五彩池各式各樣的形狀。我就讓學生加以想象,模仿文中比喻句進行說話訓練,五彩池玲瓏多姿,有的( )有的( )有的( )。學生說出了各種不同的形狀,云朵、扇子、奔馳的駿馬、頑皮的猴子……想象奇妙:當學生從“檸檬黃”“天藍”體會到了五彩池的顏色美,我便讓學生用上這種“物+色”式的方法,學生便想出桃紅、葡萄紫、橘黃……更能感受出五彩池瑰麗多彩的顏色。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4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三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涂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為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電視臺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為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三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余,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熏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于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
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五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校園網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五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艷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里、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5
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已經14年了,還從沒有做過整體的回顧與反思,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以前也反思過只是過于片面,只看眼前了。
回想這十幾年的教學,自己比較成功的一方面就應該是尊重學生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我教學中的一貫思想。所以,無論教學什么內容,無論什么時期,我都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前提。在一二年級時,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是主要教學內容,那么我就想盡各種辦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識字時除了遵從漢字本身的特點外,請學生想辦法識記——猜謎語,編故事,做字卡,配圖畫……只要孩子感興趣,只要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和字打交道,我就給他們鼓勵;寫字時,孩子感覺又枯燥又累,這時我就引導他們比賽,看誰是小書法家,把好的寫字本貼上墻;讀課文時,同桌讀,小組讀,賽讀,全班開火車接龍讀,錄像讀,總之我想了許許多多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樂在其中,負擔感自然就少了。
然而,小學語文教學絕不是僅僅教了識字、朗讀就可以的,到了中高年段,閱讀教學令人迷惘,我唯一感到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抓住了年段訓練重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指導。比如,中年段培養學生概括段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教給學生利用字詞典等工具書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把一段話寫完整寫具體的方法;高年級時提高要求,不僅要能抓住主要內容,還要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作者立意,從而體會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表達方法等等。但也有問題,總覺得自己把握的還是有些片面,總覺得自己的教學中缺點什么,卻又找不出答案。
語文教學中更重要的一方面當屬習作教學了,經歷了兩個多循環的教學,我覺得自己也算是有一些經驗,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這批學生,個個不怕寫作文,應該說個個會寫作文了,有的甚至喜歡寫作文。回想自己這幾年來的做法,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
一、豐富習作形式,培養習作興趣。
,不僅寫看圖寫話,也表演寫話,觀察寫話,還鼓勵孩子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察作文比賽。學校把獲獎孩子的作文結集成冊作為獎勵,雖說算不上是什么經典大作,但孩子們都很自豪。所以,還沒有正式寫作文,他們就已經喜歡上作文課了。
二、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準備素材,絕對不做無米之炊。
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了,我每次都會給孩子很長搜集素材,選擇素材的時間。也許是因為自己本身性格慢的原因,孩子們沒準備好我就繼續等,有的時候竟等得有些孩子著急了,非得先把草稿給我看一看。其實我是想告訴孩子們,作文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如果沒得寫那就不寫也不要抄別人的文章,重復別人的生活。所以,我們班的孩子,無論自己作文寫得怎樣,都不會有一個人去成篇抄別人的文章,去背別人的作文。
這學期我們有篇習作是寫“生活的啟示”,開始我對這次習作也有些懵,要發現生活的啟示,就要求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時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也要有一定的高度,挺難的,怎么讓孩子聯系以往的生活,提高認識呢?我認真備課上課后,只有幾個孩子很快從自己的記憶中尋到素材,可是孩子都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這件事給他們的是什么啟示?我知道孩子們能感受到事件中的問題就已經不錯了,他們欠缺的是用恰當的語言來概括、提升。當我給他們一點指導后,他們豁然開朗的那種興奮溢于言表。就這樣,這一次習作我整整上了一個月的時間,一點一點地教每個孩子感受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最終,當我們班二十多個孩子作文全部完成時,他們的選材幾乎沒有重樣的,有的即使對象相同,描寫的角度也不同。在這里,我感覺到,指導習作也要從時間上分出層次,不同的孩子給不同的時間。
三、不要求孩子的習作多完美。
每次看習作草稿,我就能給孩子的習作分出層次,可是,我從不為了讓孩子的作文更完美或打高分而費大力氣去修改,我只做到在他的草稿基礎上使字寫準確,句子通順即可。這樣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他會感到自己的進步,感到老師對他的欣賞和信任。否則,雖然我們改出了一篇篇自己滿意的作文,但滿紙的紅字、修改符號,無疑是對孩子自身的否定,不會讓孩子有多大自信去面對新的習作的.。慢慢地,孩子會形成一種想法:反正老師會給我改,對付一下就行了。
四、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結合課內教學,推薦孩子讀相應的書籍,讓學生同伴之間交換課外讀物,給學生展示閱讀內容的機會,豐富他們的閱讀積累。
其實仔細想想,小學的習作無非就是培養孩子的表達興趣,孩子不怕寫作文,愿意在自己的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就可以了。我做到了這一點,我感到幸福。
可是教學中依然是迷惑重重,語文教學到底該像王崧舟、竇桂梅老師那樣詩情畫意、激情昂揚,還是要像管建剛老師那樣目的明確,為寫而讀;到底是要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教扶放,還是要像韓興娥老師那樣實行海量閱讀;到底要一篇課文一種方式,還是像杜郎口學校那樣固定了模式?當我們跟著這些排頭兵走走看看時,其實是自己心中依然有許多的迷茫之處:語文的課堂教學到底該教給孩子什么?該怎么教?這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卻也是一直以來的難題。語文新課標中多次強調運用,可我們的孩子在考試前依然在背指定的課后題,這算是運用嗎?語文課標中始終強調改變學習方式,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替換以往的“填鴨式”,可我們在許多課堂上欣賞的依然是老師的美妙設計,情節環環相扣,言辭精美絕倫,這算是師生之間的合作嗎?大家一直在研究要用教材來教,而不要教教材,可是這個點該怎樣才能一下抓住?也就是課內的教學如何能更好地為運用服務?倒不如語文教材也變成數學那樣吧:有要掌握的問題,然后有相應的例題和練習題,在語文里就是兩段話或者兩篇課文式,免得有的老師不會教,到小學六年了,孩子還只是寫寫生字組組詞,背背課后題,坑人。
在我看來,當孩子們小學畢業的時候,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該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保證的,我們就該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夠做到它才行。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總結及反思02-21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0-25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中職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3-14
語文教學反思與總結06-27
[優選]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集合】05-15
【熱門】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合集)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