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習作》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
23日早晨,回到熟悉的校園里,回到可愛的學生中,覺得已經離開這“夢開始的地方”許久許久了。我迫不及待地捧起孩子們剛交來的第七單元習作《我最敬佩的一個人》。讀著讀著,我百感交集。這次習作里,汶川地震中涌現出的各類“英雄”無一例外地成為孩子們心中那個最敬佩的人。不僅僅是解放軍官兵、武警戰士、救援隊員、警察、老師、醫生,還有那災難中自救互救的人們,甚至連為災區人民捐款的乞丐都在孩子們心中變得高大偉岸。那一篇篇習作,字里行間都流淌著感動與崇敬。話語雖然秩嫩,卻將孩子們真摯的情感噴薄而出。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群和平年代的孩子汲取到了中華民族不屈、無畏的精神,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群衣食無憂的孩子經歷了一場真愛的洗禮,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的心靈得到迅速成長。我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浮現:溫總理走進北川中學高三(一)班的.臨時教室,拿起一支白色粉筆,在黑板一側一筆一劃豎著寫下四個大字:“多難興邦”。“多難興邦”——意義是那樣深遠啊!
回想起12日的那天中午14:28分,我正乘車趕往汽車站前往玉林,或許因為那時車子正在竹溪立交橋兜圈子,我未感到絲毫震感。可災后這些感天動地的日子,讓我的心靈一次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盡管在玉林培訓,沒有與孩子們共同歷經災難后發生那幾日的心路,但此刻的我是那樣激動。因為十天的培訓給我許多全新的思想,讓我不斷反思,讓我萌生許多夢想。因為汶川地震讓孩子們懂得了什么是民族的力量,領悟到了什么是愛!
“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來,昂起倔犟的頭顱,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顆熾熱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總理這樣殷切的、充滿力量的話語,不僅會給北川的學子們生命的動力,也將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2
習作內容
這次習作,我們來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寫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盡力寫出景物的特點,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果對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別感興趣,也可以寫。
寫法點睛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誰不說咱家鄉好呢?小朋友,你的家鄉在哪里?你的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呢?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可愛的(美麗富饒的)家鄉吧。
首先要言之有序。
寫家鄉的景物,一定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點的景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寫景的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時間推移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寫,也可以寫某一段時間的'景色變化;二是以空間方位為序,可以采用由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空間方位順序來描寫景物;三是移步換景為序,即隨著觀察者立足點的移動變化來描寫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按順序把觀察到的景物具體寫出來,家鄉的美景自然會呈現在讀者眼前。
其次要抓住特點。
寫景時只有抓住景物的特點,才能使人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怎樣才能抓住家鄉景物的特點呢?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物不同,景致的特點也不同。比如,從氣候上看,北方冬天冷,哈爾濱有“冰城”之稱,而南方夏熱,重慶有“火爐”之稱、“霧都”之譽;從地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在一望無邊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有的小朋友則在連綿起伏的丘陵、高聳陡峭的大山上;從物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盛產小麥,棉花,蘋果,而有的家鄉盛產水稻、香蕉、柑桔……總之,可以從事物的種類、大小、形狀、色彩、聲音,從靜態、動態等方面去發現特點,去描寫特點。
最后表達真情。
寫景表達的情感必須真實,這樣才能在感動自己的同時感動別人。對家鄉的贊美、熱愛,可以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來,也可以在開頭、結尾和文中直接抒發對家鄉的真情。此外要展開合理的想象,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親切的擬人、有力的反問、動人的夸張,以及引用美妙的傳說,這樣寫會更加生動優美,更加吸引讀者。
小朋友,快快拿起你的五彩妙筆,盡情描繪那如詩如畫的家鄉美景吧!
思路點撥
思路1──寫一寫家鄉的大街小巷。你的家鄉一定有大街小巷吧?這些大街小巷是咱們生活和休閑的好地方,一草一木可能記載著人們的喜怒哀樂。寫一寫這里的景色吧。
思路2──寫一寫家鄉的四季景色。你的家鄉也許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可以寫一寫家鄉四季變化的不同景色吧。
思路3──寫一寫家鄉的山水。你的家鄉有山有水嗎?不論是高山大河,還是小山小溪,咱們都可以寫一寫家鄉的山或水呢。
思路4──寫一寫家鄉的風景名勝。你的家鄉有旅游景點嗎?這可是咱們習作的好素材呀!能夠成為瀏覽勝地的地方,景色一定美麗迷人吧,寫出來就是好文章呢。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3
關于作文,我們似乎有很多疑問,特別是作文指導中如何引導學生創新,有如何在處理好學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現象?在這就最新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二》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習作二是請學生發掘自己的一項特長,并且通過語言文字展示給大家。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習作的材料來源于自己,身邊的素材應該是隨手拈來,同時它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很好的依托。于是,我決定試一試我不指導,看看會有什么結果,第一輪習作本收上來,不少孩子兩句就寫完了。如“我很會踢足球,曾經參加過足球隊”“我會畫畫,美術老師給我打了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原因,我仔細思索。我想:學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寫這類習作的素材,但是他卻不知道如何合理運用。面對這樣貧瘠的敘述,我決定試一試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例文,然后小組討論的辦法,來再次作文。這次收上來的習作明顯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幾乎是千人一面,有畫畫遇到困難克服的,有媽媽買菜提不動,而幫助提的……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而有有自己的話說呢?我進行第三次習作。
首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特長,然后請他就一件能顯示自己特長的事來具體談談。這時候學生敘述過程中還是抱住例文不放。于是我們進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訴我們什么?學生通過讀發現,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寫抱西瓜的動作非常精彩。由夾到扛到抱,經歷了幾個不成功的嘗試,才最后抱著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導到“動作”這個詞,同時和學生一同回顧《虎門銷煙》中民工銷毀鴉片的動作,使學生體會到動作的準確和生動,會將讀者能感到身臨其境。就例文一,的動作,我們開始將不少學生認為踢球的特長,做為指導例子,請學生小組中說說片斷,要求表現當時的情況,描述清楚動作,讓聽者覺得你球技高超。學生在小組中敘述的精彩層出。
例文二《我是個會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訴我們她很會跳舞,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她克服了困難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重點是描述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由膽小害怕,到成功喜悅。于是我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動的同時,引入《但愿人長久》中蘇軾的心理活動,使學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動的敘述中,就能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告訴大家。
這樣教學后,學生再寫習作二,水平就明顯的提高了。
思索:我們常常談到的授之以“漁”,不授之以魚。到底什么是漁?我想這篇習作告訴我們,學生生活中積累其實不少,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積累生動的表達出來,于是就開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將他人的生活經驗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復制。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呢?我想,絕對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將習作的入門點指點給孩子們,讓學生領悟到習作表達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自己的的話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的孩子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己捕魚,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魚。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因此四年級作文教學要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教師一要減少束縛,引導學生自由表達。改變以往“教師命題→講解習作要求和文體結構→提供范文→分析寫作方法→模仿范文進行習作”的傳統教學模式;二要打破框框,淡化文體意識。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作后點評之中,學生在自然、寬松的氛圍中敢說敢寫、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狀態;三要誘發興趣,引導真情表達。習作也是一種情感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吐露內心真情,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與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4
大家好!下面,我反思一下這節習作指導課。
10月8號接到任務,當晚,我和劉老師在qq里聊教學設計時,幾乎同時各發出一條關于管建剛老師的消息,劉老師近期比較關注管老師的先進經驗,而我,由于要開展小課題研究——《五年級敘事類記實作文教學模式與實踐的研究》,近期也在向各路名家學習,對管老師比較佩服,很想借鑒他的教學模式。
所以,這節課,我努力做到:既符合《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的要求,注重評價標準的細化,又爭取融入我對管老師作文教學成功經驗的模仿。比如,學生升上五年級之后,我注重讓學生制作素材積累卡以及配套的閱讀積累卡,并創辦班報《五三之聲》,目前正在選稿編輯階段,下周會出版第一期。之前,為了動員學生,我提出:優秀的作品,老師將發表在班報的“經典片段”一欄中。
關于五年級上冊習作評價,《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要求是:“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結合本次習作指導課的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拓展思路,選取一件給自己以啟發的事情,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寫出一個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師生結合習作評價表,就主要訓練點進行共同評析。”
我把教學難點確定為:“一是如何引導學生選取合適的事例,二是在評改中指導學生如何按要求寫好片段。”
在選材上,我擔心部分學生難以打開思路,特作如下安排:
1.從教材的四篇課文出發,聯系閱讀教學,做到溫故知新。
2.通過小組討論及部分生活事例的呈現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結合習作評價表讓學生進行互改是本課設計的另一重要環節,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是提高其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在平時教學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評改能力,我還要更扎實地推進這一措施,正如前輩們評課時指出的,要讓學生能指出為什么這樣評分,點出習作中的不足并給出改進措施,這樣才能落實得更到位,效果才會更顯著。
評改習作時候出示老師的作品,也是我們班的另一個慣例。四年級時,班里的作文高手唐宇軒同學嫌我給分低了,不服氣,說以后老師也要寫,其他小鬼跟著鬧,我下不了臺,就被逼上了梁山。現在每次隨堂習作,我都要絞盡腦汁寫好文章,才能“鎮壓”這幫小鬼的“反抗”。不過,這對我也是個促進,起碼能更深入的體會寫作過程,指導學生的時候也更順手一些。
自我評價這節課,覺得自己雖然用力不少,但是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在我巡視學生寫作的時候,發現部分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在如何將事情寫具體這一點上,暫時還不得其門而入,需要老師付出長期的努力!這也說明,作文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就像蓋大樓,我還處在選址打地基的階段,希望大家多多指導,添磚加瓦,讓我不至于蓋出個爛尾樓來。
再次謝謝大家!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5
《小站》講述了一個偏僻的山區小站。雖然很小,設施很簡單,但布置得卻是那么精美,使我們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站工作人員安心在偏僻的山區工作,給旅客帶來溫暖,體會他們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的精神。
教學難點是:學習課文按方位順序有條理記敘和圍繞著一個特點具體描述的方法,把作文寫得有條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范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深入理解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情感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所感悟,其中有一位學生這樣談到:我覺得小站這么干凈、整潔、優美都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勞動,可惜過往的旅客只能在這兒停留兩三分鐘,有的甚至疾馳而過,未能認識到工作人員的真實姓名。小站工作人員默默奉獻,多么像西部建設者啊!這時我的思想與這位同學產生共鳴,便靈機一動,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回顧《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文中對筑路工人贊美的語句,引用其詞、纂改其句:“如果沒有工作人員的辛勞,沒有工作人員的付出,就沒有小站的優美、整潔,也就沒有旅客的舒適安全……”恰到好處地贊美小站工作人員的高度責任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深刻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處
整節課的布局前松后緊,也就是時間上沒有把握好。一開始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時間過多,以至于后面的問題沒有充足的時間解決。造成拖堂這樣的嚴重失誤。造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緊張,一開始遲遲進入不到狀態。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介紹作者,本課作者袁鷹,生于1924年,是我國當代作家,詩人。接著讀課文:想想每段的主要內容,試著給課文分成兩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分析課文:通過初讀課文,這個火車站給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自由讀文,思考:小站內外景色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通過小站這精巧的布置,從中體會工作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最后進行練筆按方位順序觀察自己住的房間(或教室)。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6
“我想對您說”是部編版第九冊第五組教材的作文題。本組教材選編了三篇父母之愛的課文。通過學習這幾篇課文,學生對父母之愛了解得更加深入了一層,為了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入手再一次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安排了本次習作。
執教本課后,我進行了反思:
一、導入部分。在最初的作文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品作為情景,激發學生的說話愿望,效果非常好。這讓我再次體會到了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入手導入新課的奇妙之處。
二、對于作文來說事前列提綱是防止跑題的法寶。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提綱是學生自行完成的,這就出現了提綱變成了“造小句子”的現象,許多學生的提綱沒有重點,在最后的作文時照樣是分段不清楚,內容詳略不明的`現象出現。第二次教學設計中我把這個環節改為由老師引導學生列提綱。提綱只畫出一個大的框架,不填內容。這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有章可循,只需要把框架補充完整,就會完成一篇血肉豐滿的習作。這樣,在學生具體操作的時候,錯誤率大大地降低了。
三、完善要求,自主習作。教材中明確提示我們要對爸爸或媽媽說,那么說些什么呢?教材中給出了三個示例做引導。鑒于此我在課上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入手補充了兩個更具體的,如:爸爸阻止你參加足球訓練,這時你想對爸爸說些什么?媽媽逼著你去上美術輔導班,而你不愿意去,因為你對美術不感興趣,也沒有畫畫的天分,那么你又想對媽媽說些什么?以此為例,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情況,打開思維,找準說的話題。
指導學生在說的時候注意用詞的準確,表情達意的準確。讓自己的習作既能夠說明白自己的觀點又能夠說服爸爸媽媽,讓他們欣然接受。這是本次習作的難點。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一難點處理得過于草率了。在下一次執教本節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彌補。
另外,我引導學生把平時積累的素材巧妙運用、加工,體現了習作的生活性和靈活性。
四、習作完成后的修改。本節課中我忽視了習作完成后的修改這一環節,總覺得批改作文是教師的工作。當教師批改完之后,學生根據老師的評語修改自己的習作。但是實踐證明這個辦法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老師批改完之后只看老師的評語并不能夠明白自己習作的敗筆在什么地方。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我要引導學生自己修改或者互評后再自己修改,這樣做學生能夠既見識了別人的習作,又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7
上周我們的教研課是閆**老師講的第二單元習作課,有關于環境保護的習作課。教研課采用一課兩上的模式,第一次授課在三.(4)班,第二次在我們班。通過兩次對比聽課,我發現了很多課堂中的亮點和自己班級的問題,記錄在本篇反思中,如下:
閆**老師課堂的亮點,一、巧妙地將口語交際和習作結合起來,先說后寫,讓習作成為學生記錄自己所聽、所感的方式,從而破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二、將優秀習作巧妙地轉換成了老師的親身經歷,把習作的作者說成是身邊的好朋友,一下子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讓孩子們覺得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身邊,故事里的人就是自己。從開篇的《家鄉的小河》到《保護環境倡議書》,再到最后的《未來家鄉》,每一篇都變得那么真實,那么親切,孩子們的思路一步步緊跟著閆老師的教學設計走,自然流暢。三、在想象未來家鄉變化時,采用圖片展示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既形象地描繪出了未來家鄉的美麗環境,又讓孩子們加深了對已學詞語的印象,“郁郁蔥蔥”、“湛藍深遠”、“清新甜潤”、“姹紫嫣紅”這些課文中積累的詞語一下子從孩子們口中蹦了出來,學會運用才是真正地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要給孩子們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學到的知識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地在表達出來。四、課堂的一開始也是亮點之一,閆老師安排了學生的自我展示時間,這也是我這學期想在班級課堂中加入的一個環節,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通過這樣的展示更好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每天的傾聽和觀察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馬上我們班的“陽光故事會”也要開始了,期待著孩子們的優異表現。
接下來說說通過聽課發現的我們班學生的不足。通過兩次對比上課,我發現班里學生有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普遍傾聽習慣不好。當有同學發言時,下面總會有學生自己小聲跟著說,這種現象在平時上課也存在,究其原因不是一方面造成的,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要重點解決。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一是營造良好的傾聽環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傾聽,表揚認真傾聽的學生。二是加快點名回答問題的節奏,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機會。三是改變回答問題的方式,逐漸讓學生養成自己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的習慣,這樣思維快的同學可以馬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至于苦苦等著老師點名,而對于思維較慢的學生,也能在聽到其他同學發言后受到啟發,想好后站起表達自己的想法。四是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時已經在討論下一個問題了,可還有學生停留在之前問題的.爭論中,不能很好地跟著課堂節奏走,如果他們提前預習了課文,在討論時就會更有針對性,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所以提前預習是非常關鍵的。其實觀察發言踴躍的學生,不難發現他們的書上總會有自己提前勾畫的痕跡,還沒上課他們就把老師問什么問題想好了,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動作迅速、思維敏捷。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課下時間是學生自己說了算的,從現在起必須強化學生的預習和自學習慣的培養,更好地用課堂外的時間來提高課堂效率,讓良好的習慣早養成,讓學生早受益。
通過這次聽課對教學、對學生管理都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相信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改變才會有所進步,要及時把聽到的收獲轉化成自己的教學,把反思付諸于行動,期待著自己的進步,加油!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8
本單元習作要求是寫自己去過的一個地方,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寫,寫一寫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也可以寫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是這樣指導的:
一、聯系口語交際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有聲有色地介紹了自己去過的地方,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如果把它寫下來,就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寫呢?我們可以從剛學過的幾篇課文中學到一些方法。
二、聯系本組課文具體指導。
按一定順序寫清楚
《富饒的西沙群島》:海面—海底—海灘—海島
《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
《東方之珠》: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燈的海洋
另外,還可以回顧上學期的《日月潭》按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寫。補充寫作知識:怎么寫不同季節的景物?寫景,要寫景物的特點,它是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就是抓住不同季節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們寫景,只有寫出景物的特點,才能給以如臨其景,如見其人的感覺.怎么抓住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呢?首先要仔細觀察,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獲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要寫不同季節的景物,必須細致地觀察景物,而且觀察要有重點,要抓住特點。多感官寫景景更美,把視覺上、嗅覺上、聽覺上、觸覺上等方面的感受寫出來。
三、讓學生背背印象深的語句。
學生構思,自主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
四、學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請幾個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點,肯定優點,指出修改方向。
六、學生再次修改習作,謄抄在作文本上。
習作教學功在平時。特別是寫景的,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品質。世界并不缺少美,是缺少發現的眼睛。我們要擦亮學生的雙眼,讓他們去發現。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9
作為新老師,本周四上午,學校派我參加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評價觀摩研討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
老師在《學生在評改作文中的成長》提到:“評價要多元化”,此外,還使用①面對面;②一對多;③一對全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作文評價要多樣,同桌互評、自我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其中,在學生自改作文時,指名修改作文的方向,依據評價標準。最后,引領學生進行自改作文,需要學生明確內容上批改、結構上批改,語言文字、標點使用的批改;另外,也需要學生用紅筆標出優美句子,做出簡單批注,寫出喜歡的.原因。
還有一位老師在《教研、實踐、領悟、改進》中也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老師講到:教研—制定習作評價標準;實踐—凸顯習作改進優勢;感悟—總結習作改進成效(總批更有針對性的);改進—完善習作評價方式。每一個單元提前制定好評價與等級(學生先自己制定,教師后進行補充);采用星級評價,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把評價標準詳細給學生講解,讓學生記在心里,寫作時可用來依據。評價方式也要改進:多元開放;評語要因勢利導;主體要互動交流。
七位老師講的習作評價都很出色,這些方法是我在習作評價中沒有的,讓我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這里我要對她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0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想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著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峰,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們欣賞的了。更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并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她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在她們里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啟迪我在教學路上奮斗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習作》優秀的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境,課堂教學趣味盎然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教師一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情緒定會空前高漲,把自己獨有的想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字表達出來。課前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上課前又設置了“猜謎語”的環節,讓學生明白抓住動物的特點來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課堂上創造讓學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紹的機會,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放松自己,從而激發他們交流的興趣與意愿。
二、講究方法,課堂訓練扎實有效
習作教學難,難在寫作前的指導、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課堂上播放學生熟悉的動物圖片,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表達欲望,打開學生思路,豐富寫作題材,投學生所好,使他們說得盡興,個性得到張揚。同時采用“寫后指導”的方式,化難為易,妙趣橫生,讓教學“無痕”。
三、多元評價,在講評中習得方法
學生寫完片段,老師讓孩子們讀一讀自己的作品,這是對學生作品的賞識和鼓勵。課堂上組織精心評改學生的.作文,也是培養學生愛作文的重要一環。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評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并從中獲取力量與啟示。作文交給老師之后,他們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從老師那兒得到鼓勵,得到信心。課堂上我出示評議步驟,讓學生:
一讀,看句子是否通順流暢,是否有錯別字;
二讀,看筆下的動物有沒有特點,看看是否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三讀,把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畫出來,并加上小紅旗。
然后再上臺朗讀習作,大膽展示自我,老師及時捕捉閃光點,發現引導點,并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激勵,讓學生從老師和同學的評議中找到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增添了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作文能力和評議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厭百回改,不僅要自己改,還要請別人幫忙改,嘗試修改后再上臺賞讀自己修改后的習作。多元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更為他們在習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自然在習作時就下筆如行云流水了。
雖說課堂表現亮點很多,但細細品味,覺得指導學生說這個環節還不夠精彩,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針對一兩個學生說的,進行捕捉,引導學生相互補充說具體,此時就是進行口頭作文,說好了,待會兒也能寫好。評改環節,第二次修改無法充分展示。課堂雖然已經結束,相信這節課對那些孩子們的影響決不只是一瞬間!習作教學的與眾不同在于聽、說、讀、寫相結合,我們要讓學生潛心去聽,真心去說,用心去讀,靜心去寫,我將沿著習作教學的新思路,繼續前行。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游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于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么寫,寫什么。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游戲,想通過游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贊揚和肯定。
課后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游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后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后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2
1作文材料從哪兒來?從每個人的生活中來, 這節課講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說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情。從三個方面入手,和學生討論了三個問題,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詞句哪來的?無字詞典與有字詞典中的,就是積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來的?心中所感,抒發胸意。
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幫助學生了解要將人寫的清楚具體,就要寫清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學生自己總結的)。講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是事情發展的順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筆》,學生獲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象力,指云為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來的。
我告訴孩子們,作文不是今天才會寫的,以前我們寫的都是作文,今后我們積累更多、經歷更多、感受更多,我們的作文就會寫的更好。
學生興趣高漲,都想伸手試一試。這算是開了個好頭,有興趣就要保護,今后如何保護這種興趣,是我作文教學的關鍵。
習作一的第二課時,我用來給學生小組交流學習,并指導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了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為范例。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2、添詞句。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互評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3
第一單元的習作內容,是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第一單元習作批改》教學反思。可以寫著名的旅游景點,也可以寫身邊的景物。寫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點奇特之處,大體按怎樣的順序寫。利用國慶這個假期,第一單元的作文已批改完畢。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習作中寫出真情實感。
1.充分利用文本
本單元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由四篇課文組成,這些課文雖然都是描寫自然景觀,但描寫的方法卻不一樣,各有特色,每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除了四篇課文以外,還安排了很多與專題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如“資料袋”中有相關背景材料的介紹;“口語交際”與“習作”要求學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觀展開交流;“日積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寫自然景物的.趣聯,教學反思《《第一單元習作批改》教學反思》。教學本組課文,主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揣摩、品味語言,從字里行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要重視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課文中精彩的語段應讓學生熟讀成誦。另外,應建議學生運用課上獲得的閱讀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五彩池》。通過學習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2.做好充分的準備
雖然,用了整整兩節課來進行作文教學,但我覺得值得,在孩子下筆前進行指導,有助于學生養成下筆三思的作文習慣。教學本單元開始,讓學生收集自己曾經旅游過的景點的資料,初步學會篩選資料,這樣要求明確具體,有助于學生目標明確的搜集資料,而且有助于在資料搜集過程中回憶自己當時的親身經歷,為寫作選材作準備。)接著,我利用連堂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上臺介紹他們的景點,老師相機在一旁點撥、提問,有意引導同學留意選材。最后,老師才介紹“如何寫景”的幾種不同結構、方法。
3.學生寫作水平有所提高
通過批改第一單元的習作,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一是作文結構更加完整,掌握了習作的三段式,重難點突出,觀察仔細。二是學會運用自己平時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為習作錦上添花。三是學會運用課文中學過的寫作方法,如修辭方法、中心句、過渡句、首尾呼應等等。四是書寫水平也有了進步,學生的對待態度端正。
還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個別學生的習作內容有些偏少,今后還要加強閱讀,多積累,多運用。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郁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余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范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余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并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里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獲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里說,全班引導。接著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里自己說,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于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為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里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并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于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著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著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才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為什么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后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來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對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后,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后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沒人幫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嗎?
于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后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于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著,把被子對折,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后,再提著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著”“然后”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愿意分。
2.謄抄作文。
{準備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個孩子的問題,包括其中的字、詞等很小的'細節。然后結合習作里要求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幫助修改。再用一節課時間,專門針對文章的開頭、中中間的清楚、結尾進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指導,指導一個部分修改一個部分。}
下課后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里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后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里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復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5
1、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課”來教。
作文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可現在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卻不容樂觀,或敷衍了事,或臨陣磨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升學壓力,現在的中考、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分數仍是主要的,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分數,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間。可實際情況又是作文分數相差不大,拉不開檔次。客觀現狀導致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語文教師都認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學上得不償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閱讀教學上了。我過去教學也是這么做的。但是通過這次教學嘗試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作業或任務去布置,要切切實實地把它當作“課”來上。
2、要把課文和寫作結合起來。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學作文一般都是以課文為范例,學生依此為樣,聯系實際寫出文章來,如此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寫作,結合具體的篇,在遣詞、造句、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為學生作文提供依據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吸取有關的語文知識和藝術營養,學會借鑒和模仿,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我上的這節作文課,圍繞著寫游記進行訓練,聯系例文《龜山漢墓》,從分析學過的文章中的線索、重點、抒情、表現手法等方面來進行教學,這就比那種棄課文而不顧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課效果好得多。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脫節兩敗俱傷。
3、教給學生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在作文課上,教師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學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夠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就拿寫游記來說,我們經常提到,學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寫,有沒有規律,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在這方面,我這節課做了有益的嘗試。告訴學生寫游記時要注意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實例來進行分析,并教給學生寫游記的方法。
4、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教學還給我一個啟示就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當成接收器來進行教學,其實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中學生在心理上已逐漸走向成熟,自我意識和創造欲望正在增強,而且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發揮才能的舞臺,無論是背誦、回答問題、還是口頭作文,都讓他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展現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應用語言的過程,是一次人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02-14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03-18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05-15
《人與動物》語文習作教學反思09-04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5篇02-14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15篇)02-14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12篇)08-22
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15篇)02-14
語文習作教學設計08-21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