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于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于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實行描述的。翠鳥就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蹬開”、“像箭一樣”、“叼起”、“貼著水面”說明都是一剎那之間實行的。這幾個動作聯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鳥捉魚的迅速、敏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實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
1、我引導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再進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寫了什么。然后,通過反復朗讀,想象翠鳥小巧、美麗、可愛的樣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魚的動作。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始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想象。在這個基礎上,把個人讀懂的或有疑問的地方講出來,和同學們交流、討論。同時,結合形象直觀生動的課件協助學生理解翠鳥捕魚的動作敏捷和翠鳥外形的關系。
2、指導朗讀、背誦:
指導朗讀,采取范讀、引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議論、理解相結合,在讀中感悟。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能夠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能夠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葉圣陶在荷花池邊欣賞美麗的荷花,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
本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審美的目的。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為后面作者展開想象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依據。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在教學中,我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學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態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我先讓學生找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
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
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
3、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在教完這三句話后,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解讀不到位。不光是指導學生讀,讓學生表演,這樣做對文字的解讀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讀。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鉆、沖、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再者,可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冒出來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寫完后交流。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導入
1、講故事,說道理。
2、提出“故事”和“道理”(板書:小故事,大道理)
3、共同學習文言的《守株待兔》
4、板書:守株待兔。
5、一看結構,二看寬窄——指導“守,株,待”三個字。
二、初讀
1、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2、自由讀,要求讀通順。
3、讀通長句子(采用范讀等方式)
三、理解課文
1、借助注釋進行理解。
2、理解“者”。師者,耕者等對比方式。
四、熟讀成誦
1、嘗試背誦
2、邊讀邊想象:為什么會被宋人笑。
五、應用
1、如果你見到耕者,你會對耕者說什么?
2、閱讀鏈接《南轅北轍》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抓重點詞句揣摩人物情感變化,體會父女倆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這堂課主要是學習4——9自然段,第一個目標我感覺完成得還可以,在體會父女倆熱愛大自然,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也完成得不錯,但在第二個目標中,揣摩人物情感變化做得還不夠,比如:父親捉到松鼠后高興的心情,觸摸松鼠時的神態動作。在我的備課中,逮松鼠只是一個復習的導入,我沒想到學生會提出表演,并且表演的效果還不錯,這是我沒料到的。在整堂課中,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在說“假如你是網袋中的小松鼠”時,當有的同學不能回答,竟有人毛遂自薦幫助他們。學生的這些變化,我想:都得歸功于課外閱讀,他們在課外閱讀中學會了思考,在課堂上老師適當的點撥就能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
在教學《那只松鼠》一文中的.“逮松鼠”時,有學生要求表演,我思考片刻,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有3個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觀看。剛表演完,孩子們要求再表演一次,并提出:“松鼠”跳時應該跳高一些,再叫幾只“松鼠”吧!
表演又開始了,六只“小松鼠”在講臺上跳過來跳過去,“父親”一會兒捉這只,一會兒捉那只,累得直喘粗氣,癱坐在地上時,“小松鼠”卻跑到他面前逗他。父親想:“女兒多么想要一只小松鼠啊!”又奮起直追“小松鼠”。逮“松鼠”真是不容易,眼看要逮到了,“松鼠”卻機靈地逃脫了。后來“父親”用隨身攜帶的網袋,終于網住了一只。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我在教學中用一“讀”字貫穿自己整個課堂,讓學生通過讀能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煉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群島的美。本文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優美風景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和贊美以及升華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特點是首尾呼應,全文的結構“總——分——總”是學生學習寫法的最佳課文。
我在修辭方法上作了一些點撥。因為修辭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沒有思想情感,就無法體會出語言的優美。比如:“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狀是千姿百態的。“”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這一句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海參蠕動慢的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句采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海里魚多的特點。學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辭的作用應該不是很難,但要求自己能寫上這樣的一段話,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夸張句有點難度,今后還要加強練習,為習作打下基礎。
寫作法是我在本課中必須落實的重要環節,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訓練。文中寫海底的魚,先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再分別敘述魚的樣子,最后又總結魚多。
在了解了課文寫作方法后,接著出示習作訓練題目讓學生學著文章結構去寫一段話,開始學生說的話都很籠統,不夠具體。通過引導,學會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寫出來的內容就好多了,學生完成還不錯。相信這一單元的作文,學生會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翠鳥》通過對翠鳥外形特點、行動特點和棲息習性幾方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蘊含著愛鳥護鳥的道理。
課文的第一自然著重描寫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外形的第一個特點是翠鳥身上鮮艷的色彩。從它的名字上看,“翠鳥”的名字中帶有一個“翠”字,表示“翠綠色”。“鮮艷”是“鮮明而美麗”,這個意思在課文中得到了具體的'展開。
首先是鮮艷多樣:翠鳥身上不只是一種顏色,而是有多種多樣的顏色,是多種顏色組合起來的調色盤: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不僅顏色多種多樣,而且“色塊”也各具情狀:頭上的羽毛如頭巾,身上的羽毛是花紋樣,腹部的羽毛好像襯衫,讓人感到是那樣的協調和美好。
翠鳥外形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小巧玲瓏”,主要體現在它的眼睛和嘴上面。“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作者抓住了這個“窗戶”,著重從神態上面進行描寫:“透亮靈活的眼睛”透出了靈活,配三“又尖又長的嘴”,更顯它的活潑、玲瓏、可愛。
這一小節作者寫得不但很美,而且很有層次,抓住了翠鳥的特點,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的寫作順序。課后我教導學生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選取生活中熟悉的小動物,寫出動物的特點。這又是對學生寫動物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
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
如在教學《錫林郭勒大草原》時,由于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2篇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
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的新天地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為寫段的基本訓練。
并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
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復。
主要練習形式有板有眼種:
1、補段。補總述句和總結句,或補分說句。
2、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3、仿段。
規定選材范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此外,我還經常訓練另一種段式,即在一段話里要含有時、地、人、事四要素,對"事"要用幾句話寫明白。寫好這種方式,對學生初步掌握記敘文的要求是非常有益的。
語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門學科,記得自己上學時鋪天蓋地的都是語文壓抑了人性,對語文教學的批判。現在的新課改讓我看到了欣喜的動向,可是,真的很怕矯枉過正,一味的不負責任的“創新”“活動”讓語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頭腦中的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始終相信,語文的閱讀是最重要的環節,學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讀、靜思培養的是語文的素養,沒有足夠的閱讀做基礎,過多的“對話”是無法達到感悟和體驗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小學三年級語文《石榴》課文
我的家鄉在棗莊,這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小學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
目標設定: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用“先……逐漸……最后……”說一段話。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導朗讀。
2、幫助學生了解石榴成熟的過程和石榴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第三自然段最后兩個擬人句的理解。
課前準備:
石榴實物,石榴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地讀了課文,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這樣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感情,細細品味課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園看到了石榴樹一樣。
二、理清層次
1、這篇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2、板書:花、果
三、學習第二段
1、課文第二節主要寫了石榴的花,寫得很美。請你自讀第二節,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兒?用“――”畫下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詞。
2、指名回答,相機指導:板書:火紅(石榴花的顏色很美,像火那樣紅,請同學們看,這就是石榴花(實物)顏色多么鮮艷!)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緊挨著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開越密,越開越盛。)
吹(出示實物):小喇叭一吹就響,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響,為什么課文中說“石榴花正鼓著勁兒在吹呢”?(1、樣子有些像;2、石榴花開得很大,花瓣盛開著,就像能吹響一樣)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顏色鮮艷,形狀可愛,開得又密又盛,我們要通過朗讀,讀出它的美。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要讀出重音,請同學們先自己練習。
4、點名讀:相機指導,小老師范讀、練讀,指名讀。
老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看到了美麗的石榴花。
四、學習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齊讀)
2、默讀第3節,哪一句話寫出了石榴成熟的過程?請你用鉛筆劃下來。
3、板書:先……逐漸……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這些詞寫出了石榴成熟過程中的`顏色變化,這樣寫很有條理。
②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用這個關聯詞也來說一句話,比如:日出時顏色的變化;春天樹木葉子顏色的變化;果實從小到大的變化等等,同位互相說一說。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樣的呢?誰來讀一讀。
①這兩句話寫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當作什么來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個可愛的娃娃。石榴它不僅會笑、會動、還會說,這樣寫能使文章更生動。
②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③指名讀,看他讀得能讓大家都喜愛上這些石榴娃娃嗎?
④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要說出好,好在哪兒?(笑得多開心!)不太好,應該怎么讀?
⑤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那活潑可愛的石榴娃娃,請看你的兩張照片,哪一張石榴笑得咧開的嘴,哪一張笑破了肚皮?(看圖)
⑥你們成熟了,你們是怎樣扒開葉子張望,怎樣向人們報告喜訊的呢?你們做做動作,說一說,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現在老師讀句子,誰愿意到講臺前表演呢?(提示:“張望”是朝一個方向看嗎?是只朝近處看嗎?)(告訴大家什么喜訊?……)你的喜訊我聽到了。
下面請一位同學把第3小節連起來讀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寫出石榴成熟的過程的。
五、學習第四段
1、下面我們去摘一個石榴看一看,嘗一嘗吧!
2、自讀第四節,你認為哪些詞寫得好,請你用筆劃下來。
3、討論交流:什么是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呢?老師剝開一個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兒有紅的,有白的,還亮晶晶的,這就是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4、你嘗嘗什么味吧!(請兩位同學來嘗、說)你說得我們都流口水了。
5、請大家有感情地練讀第4節,看誰能讀得有滋有味。
6、讀得真好,老師都流口水了。
六、遷移練習:(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請你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嘗它們獨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這一課的寫作方法把它寫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石榴》教學反思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后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著,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后,問他們味道怎么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嘗,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后,在班級里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并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目的其實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從她與教育家質樸的對話中,讓我們感受到她那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質。
教學本課時,我在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并加以引領,提升,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抓住重點,注重基本技能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我注重提示學法,讓學生“讀、想、劃、議”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學生人人參與,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轉圍,課堂氣氛活躍。課堂上我圍繞實驗成功的關鍵,學生抓住課文重點句:“一個女孩低聲對同伴說:‘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和“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引導學生揣摩人物心理,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的語感。通過朗讀再現實驗過程,學生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我還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不假思索”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指導學生訓練說話,拓展延伸,進一步體驗情感,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二、實驗操作,培養實踐能力。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按照教育家做實驗的要求與方法演一演,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加深認識,領悟女孩有了危險先人后已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意識。因為時間關系,不能讓每個學生都上臺演一演,只能讓他們課后去實驗。
三、以讀為本,加深課文理解。
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讀、賽讀,小組展示讀等,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以讀悟文,以讀促思,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讀中輕松地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結束了《一次成功的實驗》這課的教學,我反思一下,總體來說,這次教學能站在新課程觀的高度,讓學生在文本及與文本有關的多個材料中浸潤、沉潛,引領學生走進語文的殿堂,走進思想的樂園,走進智慧的王國……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總之,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我認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講臺交給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的合作、探究中自主學習,高效快樂課堂就能實現。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海濱小城》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課文條理十分清楚,先寫海濱,再寫小城。作者筆下的這座海濱小城擁有宜人的自然環境,寫海濱由遠到近,先寫大海,然后寫海上的船艦和漁民、戰士,再寫海灘。寫小城,先寫家家庭院的.樹,再寫公園里的大榕樹,最后寫干凈的街道,突出了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感情。
不足之處:
1、詞義部分涉及過少,學生對于部分詞義不理解。
2、課堂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忽略了學生與我之間的互動,學生參與過少。
3、我對于學生的課堂回答的評價應再多元化一些。
較好之處:
1、在本文最開始導入部分,運用音頻加圖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節課,我通過讓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讀,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
3、在生字教學部分講解詳細,學生寫字興趣濃厚。
4、對于文本的學習,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從第二部分開始放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鞏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感。
3.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4.學習使用冒號、引號。
5.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心希望。
6.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些具體。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冒號、引號
教學難點
練習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句話,并把內容寫具體。
教具準備:
字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能力。
2.培養學生的語感。
3.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寫出帶點字的部首,再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這個字。
(一)讀懂題目要求。
(二)確定每個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獨立查字典,并填寫答案。
(三)教師個別指導沒掌握好部首查字法的學生。
(四)訂正答案,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和練習。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再讀一讀。
(一)讀懂題目要求。
(二)學生獨立填寫兩個,教師指導后繼續填寫后6個詞。
(三)逐詞訂正。
(四)填寫后讀一讀。
三、照樣子把句子補充完整。
(一)介紹本練習的意思。
(二)了解“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想的一致。
在“果然”前面應交代怎樣想的或怎樣說的,在
“果然”后面要寫與所想、所說相符的事實。
(三)讓學生自讀第一句話,體會“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四)口頭練習把后兩個句子補充完整,教師訂正。
(五)讓學生寫出來,教師訂正。
教學反思:學生對詞語搭配還不知道方法,不知道如何搭配更好,對于“果然”這個詞理解的較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冒號、引號。
2.感受長輩對自己的關心希望。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冒號和引號
教學難點:
體會冒號和引號的用法。
一、想想冒號、引號的用法,給下面的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一)復習冒號引號的用法。
(二)讀一讀兩句話,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加標點。
(三)加好標點再讀一讀。
(四)自查、小組互查。
(五)閱讀《語文讀本》中的《淘氣的標點符號》
二、讀下面的幾段話,想想每段話是圍繞哪個意思寫的,先寫的什么,后寫的什么?
(一)一段話,教師引導學生讀完后找到圍繞那一句話寫的。用筆把那句話畫下來。
(二)師生合作讀文中的三段話。
2.默讀,想一想先寫的什么,后寫的什么?
3.指名說。
4.一起回憶,剛才的方法,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來自學第二段話。
5.交流糾正,自學第三段話,交流糾正。
教學反思:
對于標點符號的使用和作用教師給學生講的過多,應該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
第三、四課時
教學目標:
1、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寫具體。
2、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一)讀題目要求,讓學生解釋要求。回家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名字的來歷。
(二)展示范例。
(三)選一兩名同學,猜一猜名字的來歷。
(四)同桌介紹,指名介紹,評議。
二、你喜歡什么或有什么特長圍繞一方面寫一寫。
(一)想想自己喜歡什么或有什么特長,用事實說明。
(二)結合第五題小組說,指名說,評議。
(三)獨立寫,并自讀修改。
(四)評析作文,小組互相修改。
(無)賞讀優秀作品。
板書設計
語文實踐活動2
名字的來歷:
↓
怎么來的→特殊含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具有很強的承上起下性質,既包含了低年級的拼音生字詞語教學,也包含了高年級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經過一個半學期的實踐,比較滿意的地方是:字詞教學比較扎實。這學期的語文期中檢測卷也證實了這個問題。雖然字詞這塊知識點很多,看拼音寫詞語,近反義詞,多音字,形近字比較等,但學生掌握得比較好。主要是知識點的難度不大,學生比較容易記住,能較好的鞏固與掌握。
在分析中,我們也發現好些不足的地方,其中問題最大的地方就是閱讀與作文教學,兩者比較閱讀教學問題大于作文教學。閱讀知識點內容繁多,形式多樣,學起來不像字詞那么輕松省力了。從上學期的期末檢測卷和本學期的期中考卷來看,有一種這樣的感覺,似乎卷子上檢測的知識與課文里的知識點有點脫節,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知識點在卷子上好象找不到,32篇課文的研讀,8個園地的學習練習,一個星期7節語文課的學習,可還是弄不好閱讀知識的學習,這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困惑。
造成學生的閱讀知識學起來困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是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與閱讀知識所要求的理解能力不統一。三年級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還是很淺顯的,
首先:細膩不夠。
主要體現在近義詞的比較運用上。比如,前幾個單元檢測卷中,給予學生一組意思很接近的近義詞語“討厭、麻煩”,“經歷、經過”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進行選詞填空,學生就弄不清楚這些近義詞語之間的細微區別,做起來找不到感覺,錯誤率非常高。又如,在學習了“五顏六色”這個詞語,讓學生學習用“五光十色”造句,好多學生都用“五光十色”這個詞語介紹公園里的花朵上了。這說明他們對“五光十色”個詞語理解得沒有到位,僅僅停留在顏色多的感悟上,所以,與“五顏六色”這個詞語混淆了,其實我們知道“五光十色”不僅僅是顏色多,還有光澤。這些細微的差別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給予關注,要讓學生聯系語境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特別是對一些近意詞語的細微差別仔細辨別與比較,引領學生思維思考得盡可能仔細一些,細膩一些。
第二:條理性不夠
一是表現在閱讀題中寫句訓練,這是一種理解與表達的綜合訓練,有時是要求拓展寫一兩句話,有時是想象寫一兩話,我們發現學生寫出來的句子質量不高,有的漏字漏詞,讀不通順;,有的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無從下手;還有的思考方向是正確的,但句子表達不清楚。所以,看到這樣的題目,有些學生已經有心理壓力,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操作時有時態度也不端正,不愿意仔細思考,胡亂寫幾句了事。這個問題,我們將結合課文進行多樣種小練筆訓練。像對課文的克萊地說幾句話,夸夸文中的阮恒等等,續寫《絕招》故事等,讓學生學會按照要求寫話,寫具體完整、生動。
二是:排列錯亂的句子
三年級的排列句子訓練已經上升到一個高度,每句話的開頭不再有明顯的標志,需要學生深入理解每一句話,然后從內容上進行邏輯推理,尋找出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每次考到這種題型時,學生失分率都較高,而且一錯最少也有兩題。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很弱,平時我也經常有針對性地找這方面的練習讓學生強化訓練,但還是感覺問題很大。錯的這部分學生,在訂正的時候,雖然老師分析過了,但還需要老師的幫忙才能正確理解,一個人做不出來的。所以,怎么樣幫助學生跨過這個門檻,我們也想聽聽老師們有什么好建議。讓學生能在這方面學得好一點。
第三:審題不夠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不會讀題目,不知道題目的要求是什么,有的學生讀題不夠認真,題目沒有讀完,只看見幾個詞語就動筆做了。
特別是有些題目是很有埋伏的,學生的答題情況幾更糟了。記得一次檢測中,有這樣一個閱讀練習:要求學生畫出具體寫庭院特點的句子。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這個題目很簡單,就畫了這一篇文章的總起句。包括我自己在批閱卷子的時候,一開始也疏忽了,也覺得應該畫文章的總起句,其實,這樣做是錯的,因為題目是要求找出具體描寫庭院特點的句子,里面有“具體”這個詞語,所以不應該畫總起句,而應該到深入到文章里面去發現,畫出具體描寫庭院特點的句子,這樣的句子有好幾句,不是只有一句話。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引領學生學會閱讀題目,學習對題目進行咬文嚼字的閱讀,讓學生學習帶著謹慎和研究的心情讀題目,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
以上這些薄弱方面都是我今后的教學中要克服的,克服了這些弱項,弱項就能成為教學的增長點,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所以,我準備在課堂上,利用課文、以及作業本上的一些閱讀短文作引子,訓練學生的對字詞的理解與感悟,也訓練學生對段落邏輯關系的理解與領悟,設計一些專項訓練題目,讓學生的思維能細膩一些,條理一些,全面一些,深入一些。
關于拓展題目,從往年的.期末檢測卷的拓展題目來看,已經完全走出了課本,也走出詞語手冊,有一種冷,難,的趨勢。就如上學期末卷子中是用十種動物比喻生活中十種不同個性的人。有幾種動物與學生生活沒有一點聯系,學生根本理解不了,像地頭蛇,中山狼,學生不理解,好多學生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認為中山狼就是中山上的一只狼。所以,僅僅關注書本里的拓展知識和詞語手冊上的拓展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擴大范圍,多樣積累,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做生活的有心人。今年,學生人手一本知識大全,基本上我們也就在這本書上去搜索一些適合三年級段的課外知識,每天找一些背一背,讀一讀,并讓家長幫助抽背,簽名。在這次的家長會上,我安排了一個小時的學生的才藝展示,讓一些家長感受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與優秀學生的差距,因此,這次家長會應該說是非常有效的,部分家長確實比以前重視多了。畢竟在學校里的學習還是有限的,非常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今后,我還會想法與家長多聯系,多溝通,盡量讓他們幫助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導工作。
關于作文這一塊,對于我們老師、家長、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三年級上冊習作6是一篇以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的文具的作文,生動有趣,如何教給孩子寫呢!首先要把自己當成這個文具,以我的口吻來寫。在借鑒了別人的優秀經驗之后自己縷出了思路:
一、第一段開頭。可以寫一寫自己的來歷或者是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自己是哪種文具。
二、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方面寫自己的外觀,從材料、形狀、顏色、圖案等方面進行書寫。第二方面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順序介紹一下自己的結構。第三部分介紹自己的用途。這一部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
三、寫一寫和小主人的關系、感情。
還有就是要把例文中是如何寫的要給學生分析透徹。在寫的時候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當決定參加鎮級小學語文優質課比賽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選擇什么樣的課題來參賽。雖然每年都上一堂語文課,或參加一師一優課評選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際公開教學任務,但是已經有7年沒有擔任語文學科教學,對語文課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話水平較差,課堂語言本來就不是很流暢,間斷7年沒在課堂實際操練,課堂語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參加這次比賽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貴在參與,貴在給青年教師起一個帶頭作用。不過,我只要決定的事情,就一定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僅對別人更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這也是做人誠信的表現。
優質課比賽結束了,但是我的學習、反思沒有結束。回想這節課,感觸頗多,為更好地總結經驗,改正不足,不斷提升自己課堂教學能力,同時也給自己一個交代,現反思如下:
一、選課細細思量
雖然很久不擔任語文學科教學,但是我一直關注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堅持閱讀報刊或者公眾號上關于小學語文教改、教學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擔任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比較熟悉,但是隨著部編版語文教材逐漸使用,我對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參加了部編教材小學三年級語文網絡培訓,對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編寫思路、特點、教學建議及單元結構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決定在三年級下冊中選擇一個教學內容來參加比賽。我知道,語文教學比賽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的。
為了完成好這次比賽,我提前認真閱讀了部編版3年級的教材,把參加部編教材小學語文網絡培訓的筆記再次溫習一遍,同時再一次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有了這些知識儲備之后,我決定上三年級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講述了宋慶齡小時候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定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可愛的鴿子的故事,突出表現宋慶齡誠實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則,答應了的事情一定要盡力辦到;承諾別人的事情一定要想辦法完成。我覺得選擇《我不能失信》這一課很好。
二、備課厚積薄發
選好課題之后,就要開始備課了。利用課余時間,我把《我不能失信》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有大聲朗讀,有默讀,還與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我不能失信》進行對比閱讀,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編者的編排意圖以及該文在單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開始撰寫教學設計。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表達即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從教幾十年,對語文教學設計的格式也算是輕車熟路,尤其是需要結合學情依據教材地位來確定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初期,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立教學的三維目標,現在我發現很多報刊雜志上刊登不少專家、學者的教學設計,沒有將三維目標刻意分開來,因此我也就沒有拘泥于這樣的格式了。我具體確定了4個教學目標,除了依據課文導讀和課后生字確定學習5個生字和理解重點句子含義之外,我還確定了“有感情朗讀人物對話,練習寫人物對話”和“運用朗讀、默讀、瀏覽等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這兩個承前啟后的'教學目標。我覺得這兩個目標,不僅鞏固了以前所學關于“人物對話的朗讀、人物對話提示語的寫法”等知識,還為學生下一節課單元訓練中“怎樣寫一個熟悉的人”的習作做了鋪墊,更是為學生今后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打基礎的,所以這兩個目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位特級教師曾經說過,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就要有設計感,細心認真謀劃好課前的教學設計。是啊,要上好一節語文課,教學設計是關鍵。因此,我非常認真對待這次比賽的教學設計,注重教學過程的安排。我設計了“問題激趣,導入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體會主題;學習對話,訓練能力;總結課文,升華主題;布置作業,課外拓展”這六個步驟,而且每一個步驟都確定了大概的時間,同時還安排了兩處的機動,避免課堂生成遭遇預設不太一致的尷尬。教學設計初稿完成后,反復推敲了幾次,進行了多處修改,尤其是板書的設計和第四環節“學習對話、訓練能力”的預設,我反復修改。最終,我利用3個晚上(白天迎接縣教育局巡察和擔任評委)在忙碌中將教學設計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據教學設計(我沒有借鑒網絡上課件),利用2個晚上將ppt課件做好了。終于在比賽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陣輕松。要知道,一節語文比賽課,完成教學設計和課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務了。
三、課堂以生為本
我雖然上過不少的公開課,也上過很多次比賽課,甚至在省外千人會場做過分享或講座,但我一直認為,上一百次公開課就一百次緊張。由于是借班上課,對學生情況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對此做了一定的預設,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學設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心想,這次比賽我不能太差,雖然一等獎拿不到,最少要拿一個三等獎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節課來到江河小學三年級教室準備上課時,心里還是有些緊張,上課鈴沒有響起我就走進了教室。本來我最初的預設就是“踏著鈴聲走進教室,踩著鈴聲走出教室”的。因為緊張,所以拋棄了預設。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不應該啊!
新課導入環節,我根據借班上課對學情不了解的情況下預設一個突出表現同學們以前聽課的規范要求的評價,不僅激發了同學們上課興趣,同時告訴學生這節課如何做好聽課的規范,對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養成有很好的引導作用。過渡語也很不錯,與課題“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聯系起來,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這個開課的環節我很好地進行了“備課”——上課前練習了好幾遍呢,所以自我感覺很好,而且普通話也不差,過渡也很自然。
課堂進入第二環節之后,一位同學在拼讀生字“歉”時,把拼音作為三拼音節“q-i-an”來讀的,讀出來的字音肯定不對。為了幫助這位同學糾正這個錯誤,我花去了一定的時間,讓他一遍又一遍進行拼讀“q-ian”,終于學會了,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在分析了解課文的時候,我預設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課文寫了幾個人物?”,在提問時,出現了兩種答案:一種說是五個,一種說是六個。我知道課堂教學進行到這里,時間遠遠超過了預設,如果我直接給出答案5個,很快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可是,我一直堅持課堂教學需要心中有愛、目中有生的教學理念。于是,我就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分別說出文中描寫的人物。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個學生說六個任務中“女兒”也是一個,其實“女兒”和宋慶齡是同一個人。為了幫助學生認定文中的“女兒”和宋慶齡是同一個人,花費了很多時間才使學生弄明白。雖然這樣兩次討論和交流,對后面的教學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課后聽錄音知得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來這次優質課比賽,我是準備完成多項任務的,其中一項就是一師一優課比賽的課堂教學視頻的錄制。當我完成教學任務走出教室來到樓下辦公室時,江河小學教導處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徐老師,你的課只錄了7分鐘。”一開始我以為是開玩笑的,后來他說,手機放在三腳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沒有錄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開玩笑說:“因為我長得黑,手機錄著錄著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課的時候我用自己的手機錄音了。
聽著自己上課的錄音,感覺很別扭啊!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發現自己的課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過渡語不簡潔,口頭禪“啊”用的較多。每一個環節之間過渡不自然,過渡語言單調,大多是“接下來……”和“現在……”,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啊,這個”等口頭禪較多。
二是蹩腳的普通話讓人忍俊不禁。哎,聽著課堂教學的錄音,發現我的課堂語言真的很差,普通話很不標準,除了開課時的幾句話還不錯外,經常出現土話,比如把“剛才”讀成“江才”;很多語調不對,后鼻音不到位,沒有兒化音或變調,聽起來十分別扭啊!
三是這節課的教學節奏沒有把握好,時間分能配上前松后緊,導致教學目標沒有很好地完成。沒能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課堂教學。
這節課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前面2個環節就用去了20分鐘,占用了課堂的一半時間,導致在“學寫對話 訓練能力”這個重點環節的教學,只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來在備課時我就預設了自己寫的兩段對話,在課件上插入了超鏈接,因為時間關系,只好忍痛割愛,舍棄沒有展示了。沒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對話的寫法,更沒有為后面寫人習作的訓練打下基礎。由于時間關系,后面的幾個環節都是緊趕慢趕的一帶而過,讓學生覺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樣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四是課件上出現明顯錯誤。本來在第五環節即“總結課文 升華主題”中,我想“照應開頭”,讓課堂形成一個“總分總”的教學過程,于是把教材中“學習提示”上面的一句話“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課件上,沒有想到在錄入時將其中的“其”字漏落。當課件一出現這句話,學生馬上就發現了,大聲提出說:“漏掉一個‘其’字”。雖然我很機智地應對了這個錯誤,但是這是一個低級的錯誤,的確不應該發生啊!
總之,這節比賽雖然評委所打的分數不低,但是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不滿意。教學的生命力不是復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要努力踐行,不能失信于學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是我作為一名正式教師講的第一節公開課,感觸頗多。
這節課很早就選定了,準備時間不短,教案改來改去,最后卻又改回自己的原來模樣,我想也許這才是真實的課堂。在準備過程中,我得知孫曉梅老師也講過這節課,她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這節課把握的很好,我仔細研究了她的教案,覺得這種煽情的講解方法她已經登峰造極,而我則必須另辟蹊徑。孫老師是圍繞文中“外公”的表情變化展開講述的,在對課文內容進行細致分析以后,意在讓學生懂得外公和“我”之間那濃濃的親情,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我研究之后決定不能再用外公的表情變化為線索了,所以我用了文中一條比較隱晦的線索:“我”的心境的變化。而最后我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我和外公的愛。是通過以讀帶講,最后讓孩子們把課文讀好,讀出感情,并從讀中感悟外公和我那濃濃的親情,而不是要把這份情說出來。
定好這個基調后,我逐個對細節進行了研究,其中用三個“仍然”造句是個知識點,但這個知識點不能強行講述,應穿插在課文感悟中,于是我想到通過分析書中的兩幅插圖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然后用三個“仍然”對相同點進行描述,由此引出三個“仍然”,再對這個造句進行創設情境的練習。這里孩子們掌握的都不錯,我很欣慰。
想讓學生讀好一篇文章教師自身就要先讀好這篇文章,要讀爛這篇文章,這樣才能在學生朗讀時進行正確的.朗讀指導,才能讓學生把課文讀的更深刻,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書本文字背后所包含的那份情。于是我反復的讀課文,直到把這篇課文流利的用情的敘述出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才能讓孩子讀好。
還有在這篇課文學習后要進行一個課外的擴展閱讀,我請教的多位有經驗的老師,最后定下《綠雨傘》這首詩歌,同樣是綠色的傘,同樣是人間的情,兩篇文章互補,放在一起讓學生感悟,更自然,更舒服。
上完課后,和備課的內容沒出現什么大的差池,但課文講解不夠透徹,課堂處理欠佳。應該注意自己的課堂語言,備課還應該備自己的課堂語言,這樣上課才能更自然。
希望下次有所改進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02-22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30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釀》的教學反思09-27
語文《老王》教學反思05-24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12-31
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1-08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1-05
語文橋的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