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只有反思才教得活、教得深、教得透、教得新。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使自己在反思中得以成長。
今天上了《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從兵器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這時我引導學生“如果把它們集合起來那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進入課文。整堂課學生用圖畫一畫坦克發明經歷的幾個階段;演一演那場比賽,我乘機引導學生品味了“如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句;辯一辯矛和盾各自的優缺點。然后出示坦克圖,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導學生讀好第5段,讀出坦克的威力,讀得激動,讀得痛快。接著讓學生說說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使學生懂得以后寫一個道理的時候可以用一個事例來說明,最后“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對本文進行拓展。
這一節課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反思。
反思一:閱讀為本。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然而這堂課對于三、四兩段,學生讀的還不夠,讀書指導上還有點不到位。
反思二:文本中感悟語言。
在辯論賽環節,當學生在針鋒相對的辯論矛和盾的優缺點的時候,我只是停留在展示優缺點的位置上。細細想來,此時我應該趁機讓學生回歸文本,從中去感悟文章語言的精妙。
同時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可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
反思三:讓學生自己去展示。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如在出示坦克圖時,可讓學生自己上來介紹坦克吸取了矛和盾的哪些優點。這種直觀演示的教學過程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反思四: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在學生思考:“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時,由于學生一時想不到,于是我提示了帶橡皮的鉛筆,后來學生還是沒有多大反映。其實這時候我是不是可以讓他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
反思五:注重實踐,拓展知識。
學生只有在實踐中,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然而小學生閱讀比較隨意、盲目,不知道讀哪些書。因此,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經常搜集課外知識、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學生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從而對語言有一個深刻的、獨特的感悟。
最后我想說:“課堂是學生自己的舞臺,他們不展示誰來展示呢?”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我一定會繼續在教學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接觸新教材一年的時間,不難發現,新教材充滿著新時代的氣息。在教學內容上有了進一步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進一步的創新,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教會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也有了自己的一點感受。
首先,就年段而言,三年級處于小學的過渡階段,無論從學生的心理,生理上,還是從學科知識特點上,都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習慣或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將直接影響學生后面的學習,甚至是一生。就拿學生的書寫習慣來說,三年級尤為重要,或許有人會說,書寫要有天賦,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可以練成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許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抓好學生的書寫基礎,我認為要從執筆,坐姿到書寫態度逐步引導,通過觀察,模仿,練習來書寫,每天布置學生書寫一頁,做到沒有錯字、別字,工整規范,杜絕憑興趣來書寫,有時認真,有時隨意的情況。當然,良好的書寫習慣包含了方方面面,如書面的整潔,答題的格式等,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長期的細致耐心的指導,在訓練中使學生把字寫得端正漂亮。
其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語文,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語文新課標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引導他們主動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從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中得到的收獲是很少的,而更多的來自于自身的學習。所以,在語文的教學中,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外,我都放心的.把時間教給他們。從識字,閱讀到理解,每一個步驟都讓他們自己去做,我只是做一個耐心的引導者。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更喜歡去閱讀,更善于去閱讀。自學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要老師布置安排已經會自主按自己的方法學習了。學習興趣比以前濃厚多了,同時,我讓他們有了更多“高談闊論”的空間和時間,無論在課文教學中,還是口語交際中,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看法或觀點說出來,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 ,也提高了口語表達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三年級語文教學實踐工作中獲得的一點膚淺認識,也正因為這樣點滴的認識才不斷給自己的工作受益。新教材的教學工作充滿挑戰,我們還需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嘗試和學習,突破工作中的難點,使教學更多的彰顯出新教材的特點。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愛是什么?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愛是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愛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是呀,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系成的`。 對于《掌聲》這堂課,上課開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導語,與學生產生了共鳴。讓學生與本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整篇文章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角色轉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而是英子,時而是同學。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讀書,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如“猶豫,慢吞吞等”悄然走進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時候不同的心理。通過配樂朗讀,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后開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其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來的英子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不足之處:怎樣正確對待課堂生成的問題。
特別是小組合作匯報:“如果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么?如果你是班里的一名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么?”同學們都會說,但語言的組織不夠理想。我想能不能從前面的教學時間中抽出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此項,并寫出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林清玄的散文《和時間賽跑》用平和、簡樸的筆調向我們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在外婆去世后,通過和爸爸談話懂得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道理,接著他珍惜時間、與時間賽跑,并因此受益無窮的經歷。這篇散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是一篇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文章。
兩周前,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引領學生讀好課文,培養良好語感”,我開始了備課。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近年來,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格外重視語文課堂上的讀,都清楚要上好語文課必須引導學生讀好。可是對于怎樣指導學生讀好的具體策略更多的是茫然,致使語文課堂上的讀處于低效甚至是無效狀態。這項小課題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我也興奮地投入了其中。忙忙碌碌中,思考著、也收獲著……
為了上好《和時間賽跑》第一課時,我查閱、學習了大量的資料,對林清玄和他的作品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也沒有太陌生的詞語,但是我意識到要引領學生全身心地走進語言文字中去,去體會林清玄內心那深深的觸動、去感受他的哀痛和憂傷并不是很容易的。如何引領學生走進去?如何提高讀的有效性?我想要恰當運用多種方式讀文,借助老師的情境創設、語言渲染及有價值的問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達到情感的升華。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的讀書活動:
一、初讀,在讀中規范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良好的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六年級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在課前預習時能把課文讀準、讀順,能夠獨立地解決讀文中遇到的各種字詞問題。上課伊始,我了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做到有安排有檢查。
初讀,主要是通過開火車讀來發現學生預習后存在的讀書問題,并及時糾正。開火車,一方面能夠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讀課文,增加了讀文的學生量;另外可以使好生和弱生融合在一起,以好帶弱,兼顧弱生。讀的好的學生也是課堂很有價值的資源。讀后,讓學生瀏覽課文,說說主要內容,這一環節旨在加強學生的快速把握文章整體脈絡的能力。我班學生對于瀏覽,以前有過許多訓練,本篇課文篇幅不長又比較淺顯易懂,因此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概括出來。
二、自讀自悟,在讀中批注,個性化感悟。
這部分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由的品味中走進那份憂傷與無奈。這里,我尊重學生的喜好,想默讀就可以默讀,想出聲讀也可以出聲讀。但鼓勵默讀,因為默讀能夠保證課堂的安靜,便于學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并且不易疲勞,易于持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就給了學生自由品味的時間,他們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必然會完整地呈現出來。這期間,引導學生在讀的同時,動筆圈一圈、畫一畫,做一做批注,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三、共同品讀,在讀中理解文本,體驗情感。
第一課時,我計劃品讀課文第1—7自然段。這里我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圖片的提示和問題的探究來實現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憂傷的情感。主要分四個層次:
1.談話導讀:第1、2自然段,我用談話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哀痛,幫助學生把這部分讀好。“外祖母過世了。最親的人離開了自己,心底的憂傷和哀痛是深切的,是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同學們,你能理解他內心的哀痛嗎?”然后在這種營造好的氛圍下讓學生來讀這兩個自然段,自由讀后可以對比讀。
2.拓展深讀:爸爸的話是這一課學習的重點段落。理解了爸爸的話,是學生讀好這部分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爸爸的話的實質,我在指名學生朗讀時,讓其他同學思考:爸爸想告訴我什么?學生回答出“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后,緊接著又用兩個問題引領學生理解爸爸的話。“爸爸通過哪些事例進行了說明?”“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嗎?”在這樣的思考與探討中,學生便深刻理解了“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緊接著讓學生來扮演爸爸講一講這段話,指導學生把聲音放緩,語氣深重,來突出爸爸的語重心長。
3.體驗引讀:“我們讀懂了爸爸的話,小學三年級的林清玄懂了嗎?自由讀第5—7自然段,尋找答案。”這里又一次把自由品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期待他們在個性化的閱讀行為中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5自然段的品讀中,我重點抓住“……還讓我可怕”“……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兩處,通過探究“什么讓我害怕?”“什么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說不出的味道是什么味道?”等問題,引導學生讀懂課本、作文范本上的名言和爸爸的話帶給我的觸動。時光的腳步匆匆,它從來不停歇一分一秒,它帶著所有的事物,走向永不復返的過去。這種感傷和無奈是我期望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的,然后在這種情感體驗中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心聲。
4.師生連讀:第6、7自然段不是重難點,我做了略處理。先利用課件出示插圖,加上老師的獨白,繼續帶著學生行走在對時光流逝的憂傷與無奈中,然后借助老師的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實現師生連讀。
四、化詩誦讀,在讀中深化情感體驗。
這里我把課文的第1—7自然段改寫成一首詩歌。用“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作主線把文本中的相關內容串聯起來,引導學生分男女生配樂誦讀。在這種詩一樣的語言中,期待深化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對主句“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的每一次吟誦,都如重錘敲擊著每一顆心靈……
按照設想上完了這節語文課坐下來看課堂教學錄像的時候,我反思了很多。雖然我努力實現多種方式的、有效的讀,運用了默讀、輕聲讀、領讀、自由讀、齊讀、指名讀、接連讀、引讀、男女聲讀、快速瀏覽等不同方式的.讀,但是總的來說還是缺乏有效性。總覺得有蜻蜓點水之感,對學生的指導不具體,缺乏富有實效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指導,比如指名學生讀第1、2自然段時,有的學生朗讀后,評價都沒有跟上,這勢必會造成孩子們迷失方向。后面指導學生朗讀爸爸的話時,處理還算可以。“假如你是爸爸,請語重心長地說出這段話。”這種鼓勵其實就是一種指導,孩子們的讀在這樣的方向指引下很有效。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的時候,我表現出了十足的無奈。這是四行字連成一句話的很難讀的句子。三句名言不能在朗讀中突顯出來,它們要服從于整個句子。錄像課中,我對學生的“指導”只是——“他讀得很好。”“誰再來讀?”“誰還想讀?”缺乏富有實效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回想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上的《小稻秧歷險記》,一位學生在朗讀表現雜草被除草劑噴灑后有氣無力的那句“完了,我都喘不過氣來了”時,聲音很大,仍顯出力氣很足的樣子。顯然,學生的理解還不到位。于老師就啟發說:“要么是你這株雜草抗藥性特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得再給你噴灑一點。”說著,便朝這名學生做了個噴灑農藥的動作,還發出“哧——”的聲音。在一片愉快的笑聲后,這名學生再讀課文時,便真是“有氣無力”的了。于老師利用信手拈來的幽默指導學生實現了有效的讀,堪稱指導朗讀的經典案例。這種朗讀指導背后的思想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來思考與學習的。
總之,從這節錄像課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課堂上讀的指導還遠遠不夠。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也十分渴望進步,真誠希望有更多的人給予我指導。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通過今天課我覺得我還有很多地方的不足,這是一節通過孩子向母親索取報酬的事情,來讓孩子感受母愛的偉大,這節課應該很感人,但是我覺得我在烘托母愛的氣氛上還有些欠缺,是自己本身的詞窮的表現,在今后應該多加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在環節上我覺得還應該有所改進,如果我把時間在小組探究上多傾斜一些會更好,在讓孩子理解母愛的偉大前讀出彼得的理直氣壯,然后在學完的時候讓學生用羞愧萬分的語氣再讀讀會更好,最后再讓學生帶著對母親的愛和感激再讀一次母親的賬單,更深的體會到母親對孩子愛是無私無價的,母親可以包容孩子的任何錯誤!
最后我在結束語上有些啰嗦了,如果語言再簡練一些,然后在拓展一下,我們不只是對母親感恩還有對社會感恩,多身邊所有的人感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世界就更好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花鐘》,最終上完了,心里的大石頭最終能夠放下了,最終能夠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煩躁,所以前陣子根本沒有什么心思認真備課。剛聽到要上花鐘,我的心頭一蹬,因為我不大喜歡上說明文,可也沒有辦法,校要求上同課異構,其實我早就該克服自己的心理,上什么課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課文。看了教材覺得課文的第二、三很難把握,所以決定上第一課時,所以選擇了第一段,選擇這一段進行教學,第一段作者介紹了9種不一樣的花開花的時間,這段文字作者寫得形象、生動,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寫出了各種花開放的樣貌,而這部分的教學資料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而這個教學點如果教師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寫好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樣貌的語句。
準備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
1)無論是上第幾課時,教師要有發現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教學點的基本點,挖掘教材該講的資料,舍棄不該講的資料,(包含很多學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資料)并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資料,教學的環節不要過多,一節課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卻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學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設計的資料少了,省下的時間把文本挖深了、學深了,學生那才是真正的讀懂課文。最好的課堂設計是環節簡單,但資料充滿,課要貼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僅有在課堂上充滿濃濃的語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開課,我對學生的上課的情景根本沒底,今日的課堂當學生無法回答正確的答案時,我反復地引導孩子從而導致了自己的語言的繁瑣、啰嗦,而這點我卻沒注意,看來修煉課堂語言是當務之急。
3)往后的課堂要繼續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節課都要讓自己有一課一得,一課一思的思考。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荷花》是一篇描寫生動、文質兼美的經典文章,語言樸實,想象豐富,富于感染力。讓學生在讀文章、想畫面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并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荷花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為了完成以上兩個教學目標,在教學本文時,我主要采用了兩種教學方法。一是通過直觀的荷塘配樂視頻及課文中描繪的相關畫面,出示多種圖片,給予學生直觀感受,從而感知作者眼前,心中,筆下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而在學習、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的寫法時,我嘗試采用了給課文補白的教學方法,充分把學生的想象與作者的想象結合起來,以便使學生更好地融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中來。
"補白”,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把與文本有關,又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空白點部分進行合理的補充、解釋和說明。“補白”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使教學內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體會文本所表現的情感,進入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在學習了荷花的三種姿態后,出示“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欣賞的荷花的三種姿態,想一想:這些白荷花冒出來是要干什么呢?學生在交流時非常活躍,有的孩子說是想冒出來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有的孩子說它是想出來和蜻蜓,蝴蝶交朋友;有的孩子說它是想出來看看滿塘的荷葉;還有的孩子說它是想出來展示自己的美貌……孩子們說得多好啊!既表達自己的童真童趣,還把荷花當成人了,把自己當成荷花了。
看到孩子們這樣富有個性又生動的想象,在進行后面一個想象寫話環節時,我發動全班同學都來寫一寫: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還會有哪些你喜歡的小動物過來和你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孩子們各有想法,有的寫著:小青蛙跳過來告訴我它又捉到了多少害蟲;有的孩子寫著:小蜜蜂飛過來告訴我采蜜蜂的快樂;有的孩子寫著:小魚游過來對我說“你的雪白的衣裳真漂亮啊!”
通過本節課的嘗試,我發現引導學生給課文“補白”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創作,自主表達的興趣,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意。只是在“補白”的教學設計之前,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文本,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充分準備,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南極風光》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不但語言精練、準確、規范,而且生動、形象,將自然美與語言美渾為一體,尤其是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為朗讀教學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縱觀整堂課,我在課堂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先前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結果卻不盡人意。后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 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了南極風光的美麗、奇異、神秘、迷人,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范讀引悟、自然領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鑒于課文內涵豐富,我重點抓住南極冰雪、動物、南極光三個方面,有重點的讓學生感悟,針對不同特點采用朗讀、觀察、合理想象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每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媒體的`使用,語言的訓練,必要的練筆,小組的合作,有序、有法、有度,達到良好效果。但我也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呈現異常興奮的狀態、學生的質疑能力較薄弱。我想:今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問技巧的傳授與培養。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三年級《語文園地一》中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介紹家鄉的景物。
上課之前,我就已經布置了學生先在家里好好想一想,也可以寫一寫要說的內容,準備第二天上課時好和同學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課時,我滿懷信心的走進教室,告訴學生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口語交際,介紹家鄉的景物。說完我叫學生翻開書,了解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后,先讓他們在小組里進行交流。然后選出代表在班上進行交流。我就依次對每個小組巡視,了解學生在小組交際的情況。我在每個小組里聽了一下,發現學生介紹的家鄉的景物非常有限,好多學生幾乎是簡單的幾句話就算是介紹了家鄉的景物了。
在每個小組說完后,我又聽了聽小組代表的交流內容,發現他們所介紹的家鄉景物不僅非常普通而且也沒有什么值得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特點。在學生都說完后,我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了總結,肯定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也指出了他們這次口語交際的不足,那就是他們口中的家鄉景物特點不明顯,而且沒有值得讓人留念的地方。
然后我又向學生列舉了我們周圍的許多風景,并告訴學生這些景物代表了家鄉的特點,值得向他人介紹。接著我問學生,為什么家鄉有這么多好的風景,大家不好好的介紹呢?說完后,就有學生地我說:“周老師,您剛才說的這些景物,我們不知道在哪里?也沒有去過,根本不知道怎么說?”聽了學生的.這番話,我停了一會問他們,那你們的爸爸媽媽休息時就不帶你們出去走走看看嗎?有學生說:“爸爸媽媽從來就不帶我們去玩,有時我們要他們帶我們出去玩,他們就說忙,要不就是不去。”我問學生:“你們想去玩嗎?喜歡看風景嗎?”學生都說想去,也喜歡看風景。
下課后,我在想,記得我在教學生學習《黃山奇石》和《爬天都峰》時,我象導游一樣向學生介紹了我旅游時看到的黃山奇石和我爬天都峰時的感受,學生聽得非常入迷,而且他們在我的介紹下受到啟發,學習起來很感興趣,課上完后我要他們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課文時,他們說得非常清楚有序。那是因為他們把課文內容理解深深得記在了腦海,所以有話可說。
而這節口語交際課上學生無話可說,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去看過家鄉的這些景物,要他們拿什么來說呢?這不是閉門造車嗎?同時我也在想,我們的家長是不是應該多抽一點時間帶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一下家鄉的風土人情呢?那樣,我們的孩子對家鄉的了解會多一點,孩子的視野也會開闊些,他們描繪家鄉的語言就會更豐富。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課文分析: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三、教學缺點:
英子心里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課結束了,我感動了,孩子們也感動了……學生在這堂課中不僅學習了語文,也從中感受到了鼓勵,關愛的力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我是一名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師,今天我要做的是反思我在本單元教學中的表現和學生們的學習情況。
首先,我認為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有一些優點。我為學生們設計了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們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我還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嘗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便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和進步。
但是,我在本單元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我發現自己有時候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太長了,缺乏及時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其次,我有時候會過分追求學習效果,給學生們太多任務,讓他們感到壓力過大,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后,我的評價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應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評價方式不僅僅是考試成績,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針對這些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盡可能將講解時間適當壓縮,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在作業的安排上,也要更加合理,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同時,我還將嘗試各種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這次的教學中,我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也對學生們的成長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為學生們打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樂趣。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師生情》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3課。《師生情》是看圖學文的課文。課文描述了三位女同學在老師生病時,代表全班同學,冒雨去醫院看望老師的情景,表達了學生尊敬老師、愛戴老師的一片深情。
成功之處:
1、絕大多數學生學會了選材,能集中一件事情進行記敘。
2、在范文的引導下,學生的謀篇布局的能力基本形成。
3、學生都能做到真情表達。
不足之處:
1、學生的'選材依然不是很廣,可能受發言學生的影響,有一些雷同的素材。
2、學生在敘述中,以我為中心的描寫較多,缺乏對老師的細致描寫。
我想,中高年級的寫作最難的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
一是寫什么,即如何選材的問題。
二是怎樣進行細節描寫。就是怎么寫生動、具體的問題。那么,就應該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生活素材和積累語言。在今后的習作指導前,我們一定讓學生多進行生活體驗,豐富他們的生活積累,一定多引導學生閱讀,豐富他們的語言。在習作指導中,更注重細節描寫的指導。習作完成后,多進行評改。相信,學生的習作水平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著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里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悅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是這么回事,雖然《秋天的雨》被許老師試上過,但我上得課很不成功,學生顯得疲憊,朗讀很不起勁兒。回到辦公室我仔細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還未恢復狀態。二是我自己被他們的吵鬧弄得不勝其煩,停下來整頓了好一會兒紀律,大大破壞了課堂氣氛。而且,我自己的語言渲染突然變得那么地蒼白無力。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
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學生們是閉著眼聽完我的范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涌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里的童年。
感謝上帝!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著我講秋天。突然,丁雅萱很認真地問我:"老師,秋天為什么不和我們玩兒一下再走呢?"她大概還在想課上的那個"秋天為何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問題吧!我笑了一下說:"她已經和你玩過了。只不過你沒注意。比如它‘呼’地一下摸了你的臉,‘唰’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開心地笑了。
回到辦公室,丁雅萱的話在我的腦中反復盤旋,揮之不去。"為何不和我說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沒時間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這個上課愛吹泡泡的女生。也許,下課了,放學了,她又要被推進作業的漩渦里,根本沒有時間玩。
嘿!我的孩子們自己已經找到了良方。下課了,孩子們放下筆記本,來到走廊上,閉著眼,"哇?我聽到了風聲!""我聽到云跑步的聲音。"
聽著聽著,我呵呵地笑起來。從未有過的開心!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課文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本內容時,用了一課時,(作業例外)閱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槐樹對于我們農村孩子來說并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了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孩子課余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么感情?
2、勾畫描寫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寫了三種動物有什么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孩子們的歡樂心情。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么還帶著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的孩子可愛嗎?為什么?(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比如,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這里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云層),小花貓(熱得直趴著喘氣),可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描寫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特別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閱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閱讀,核實閱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閱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后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并寫出此處所發生的趣事,傷心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閱讀知識,同時也體現閱讀課的`實質意義,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彩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語,并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可以通過這種有效的作業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并仿寫句式。如: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里的魚兒離不開水,田里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閱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新的。總歸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之八》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飯錢》是一篇智慧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跌蕩起伏,富有哲理,贊賞阿凡提足智多謀,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多思考,多用智慧。
在本課中,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交流體會,領悟文章中心。在教學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開放。
一、開放性導入。
許多孩子都看過或聽過阿凡提的故事,讓他們談談心目中的阿凡提是怎樣的,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說:“阿凡提是充滿智慧的人。”有的說:“阿凡提是勇敢的人。”還有的說:阿凡提是樂于助人的'人。”……把生活與課本有機聯系起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阿凡提的了解,為學習下文做好準備。
二、開放性理解詞語。
進入三年級,我們開始培養學生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理解詞語。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有了根據字面意思簡單理解詞語的意識,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受知識經驗的制約,學生的理解雜而多,且分散,在上個單元中,已初步學會了:查字典,找近義詞,反義詞,聯系上下文,拆字法,本單元繼續培養理解詞語的方法,在本課中,生字新詞的中心放在:“懇求、迫不及待、大搖大擺”三個詞上,讓學生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就是最合適的方法,對“迫不及待”這個詞,學生心里明白,可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給予指導,這時,我適時“抓關鍵字”的方法,使學生有學會一種新的理解方法。
三、開放性朗讀,交流感悟。
每一個孩子從自己的角度讀,那每個孩子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從自己獨特的經驗出發去朗讀。
1、讀窮人的話,理解公道話,研讀:什么是公道話。
2、多種形式朗讀阿凡提言行的句子。從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了解阿凡提用巧計幫窮人付飯錢,體會阿凡提的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3、讀巴依、卡子言行的句子,談感受。識破像巴依、卡子一樣的壞人,情感上體會并在朗讀中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力。
四、開放性換位思考,想象說話。
1、討論交流,嘗試想象和表達。如果說公道話應該怎么說?
2、“什么,啊,聽到了,聽到了。”巴依當時在想什么?臉上表情如何?
總之,我在全文抓住阿凡提這個主要人物進行開放教學,并通過反面人物的襯托,讓學生們反復朗讀,交流體會,體會阿凡提的樂于助人和足智多謀,感受他火熱的心和智慧的魅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02-22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30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釀》的教學反思09-27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1-26
語文橋的教學反思11-29
語文《早操》教學反思02-17
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2-18
語文觀潮的教學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