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大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于《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于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并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系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采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于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而今,隨著信息業的發展,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相比是無法比擬。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以前覺得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就可以變成現實。現在是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
幸虧我一時的靈感,讓學生討論:假如小壁虎媽媽在身邊,結果會是怎樣?我這一舉動更讓我吃驚,不少學生說媽媽在身邊,也許,小壁虎的尾巴就不會斷了,但是他就得不到這么多知識了。
我趕緊追問,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道理?孩子們沉思了片刻,有幾個忽然舉起了走,說:“我們也要向小壁虎一樣,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這樣,即使受點傷害,但可以得到經驗,增長見識。
上此可見,教育孩子,你不要怕孩子不能理解,只要你引導得當,孩子們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例如:在學該課時,我問孩子們,這課屬于什么童話?告訴我們什么?同學們的反映之快,當上我感到驚奇。我原本想,這一課是沒有注音,學生讀起來,肯定有難度,對內容的理解就更難了。通過上課,我引導學生看圖后,不少同學都能猜讀,實在不會讀地,就主動地翻看生字表,主動地向老師請教。用一課時的時間,學生竟把課文內容了入指掌。這是我第二課時學課文內容。了解相關動物尾巴的`作用時才發現的。學生們這一舉動,竟把我的第二課時計劃打亂了,而變成了被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這周的例會,王老師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了公開的發言。聽了王老師的發言,我收獲頗多。
首先要擺正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一點對現在學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應該放手給學生,可如何放手,往往無從下手。聽了王老師介紹的他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做法,我深受啟發。
其次要有效的備課,平時我的備課無非是課本和教參,可是王老師一堂課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又分那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數。一定要搞好二次備課,有些環節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沒有實效的環節及時刪去,在上課過程中,特別是處理問題的`一些細節上,有時會有一些非常好的靈感,但是這樣的靈感有時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對這樣一些的好的方法,這時要及時做好記錄,有時等上完課就會想不起來了。王老師的做法我深感佩服,課本我們教了很多遍,可是我們注意吸取教訓了嗎?教學經驗從哪兒來,可能更多的是來源于課堂。
總之,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都能像王老師那樣善于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積極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一定也會像王老師那樣,成為一代名師。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有的老師可能出于傳統意義上的對學生負責的心理,或者說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懷疑,擔心如果不給學生講細些,學生可能讀不懂課文;擔心如果不把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一一落實,考試怎么辦?結果往往是你的好心學生并不領情,課堂毫無活力可言。
其實,課下注解那么詳細,大部分學生借助這些是能夠基本跨過文字關的。要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借助相關“工具”讀書的習慣,我想這是語文“工具性”的具體體現之一。重點詞句可以在課堂上結合對內容的分析來解決,李老師的這節課在這一點上的處理是比較合理也比較到位的',比如對“少”“于是”“我之謂也”“非……則……”等語言現象的強調。對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工具性”主要還是體現在教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方法并成為其自覺的習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教師,然后教師用上好長時間對每篇作文精批細改。費很大勁批閱出來,但到講評時,由于時間隔得長,學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記得題目,對教師的辛勤勞動,認真講評,學生根本不買帳,收不到什么效果。更大的問題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講評,把教師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大大限制與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嘗試。
學生完成作文之后,馬上進入互相批改,認真評估環節。以隊為單位循環調換作文,以小組批閱。
小組由語文水平高的同學擔任組長,四位同學共同完成四篇作文的批閱。首先每兩個同學共同默讀一篇作文,邊讀邊作好旁批。精彩之處打上圈,并作賞析;有問題的地方畫橫線,批注上原因與修改建議。這樣旁批完一篇作文,組內互換,以同樣的方式閱讀另一篇并補充旁批。四個同學都讀完這兩篇作文,這時在組長的帶領下,同學各抒己見,作出總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有時會因為一個字的`寫法去認真地查字典;有時因為對某一句話的看法不一而爭論激烈;有時因為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去與作者交流,了解寫作背景與目的……整個教室是一個沸騰學習的場面,思維靈動的場面,學生那種認真批閱的熱情,全身心投入的情景,常常讓我感動。我也穿梭于同學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點拔指導。這樣的作文批閱課上,學生是活躍的,是激情的,是非常有收獲的。
因為不同的作文表現出不同的選材角度,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生感悟,同學們在熱情地批閱中,形式上是完成了批改任務,實質上卻是學生不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能放飛自己的思維。在批閱同學的作文中,欣賞同學作文中的精彩之處,對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準確地評價同學作文,這樣一個過程的學習,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寫好作文的標準,提高了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更激發了同學們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為什么會疲倦,老師掛牽什么?學生一邊聽著《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采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一如春花竟放,香飄滿園。自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高效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仍要注重基本能力之培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弄得支離破碎,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但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瑯瑯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以上如此種種行為,貌似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在實質卻把學生引入了無序、盲目、混亂的學習狀態,如此則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自不必說,更不要說高效二字了。所以強調自主,要有的放矢,要有目標性,可操作性,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
考為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在合作學習中,經常看到如下場面: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四、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于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五、倡導對話,但不能遠離“根本”。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引進了“對話理論”,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使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
而實踐中,有的教師對“對話”的內涵理解不透,認識膚淺,甚至歪曲。課堂上貌似平等的對話,但實際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對話還有不少距離:一是話語霸權嚴重,對話機會不等。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一部分學生淪為對話的奴隸。二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學生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閃現的教學契機。三是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書教師就展開議論、組織交流,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四是對話到底,方式簡單。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反思"一詞源于哲學,本指思維,目Il反思性思維。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是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相關問題[教學思維、教學環節、教學理念、教學結果、教學評價]進行自我回顧、評價、分析的過程。直實質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學反思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種自省、思考、研究。"反思在本質上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民對話,是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與現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①贊可夫曾經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驗的尋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能否反思是"匠師"與"哲師"的本質區別。科學的教學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反思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教學反思的做法。
一、對話反思法
對話反思法是通過與同伴交流研討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理解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個人的經驗和經歷總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要想知道自己講課的不足,那么,教師要打破教學上自我封閉的藩籬,進行同事間的對話,特別是批判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對話反思可以是就某堂課的某一個細節處理進行對話,也可以交流自己[個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不口成功之處。既然是對話,相互尊重就思得尤為重要。
二、課堂實錄反思法
課堂實錄反思法是指通過錄象、錄音的現代的教學手段再現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力法。尤其是觀看自己的教學實錄時,要觀察比較自己哪些地方按原教學設計進行了,哪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為什么會有這樣?在剛參加工作時,我發現我的普通話不是怎么標準并且表達也不連貫,于是,我就想辦法將自己的講課全部錄下來,仔細分析為什么講課就發音不準呢?原來,同IJ上講臺有些緊張加之準備不充分,所以講課就EZ得語無倫次,在以后我就注意抓住每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現在比以前強多了。
三、教后記反思法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后記反思法是指把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教學細節記錄下來,寫成教學后記、教學實錄、案例評析的方法。寫教后記不是一利l形式,而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細節]的冷靜分析與深入體察。我以為,教后記可以記錄以下內容:教師對課堂里所發生的事情的個人感想:對教學設計的系統回顧:對教與學過程中存意義事情進行描述: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意與失敗之處進行分析。在教后記里,教師應該如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我將我以前在一線工作的一些教后記與大家分享。
這堂i果我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主要是我自己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估了,不了解學生的學生基礎,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惰,研究他們的知識現狀和知識可能的接受能力,而要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一個很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提問,這樣教學就有了著力點,而這一點在備課備學生時就要考慮到位,將準備工作做在前面,自己主動才能讓學生主動。
這堂課似乎很熱鬧,學生自主探究很有激情,活動很充分,尤其是幾位同學的發言很到位,很有見地。但有些同學為什么不愿參與討論呢?[四處巡視觀察]。我回顧了我自己設計的探究問題--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們對"鄉土情結"的理解。我作為老師(成人),加之我又離家一千多里,我肯定對家、對鄉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為我有這種體驗,我認為他們也會同我-樣有這種體驗,其實,我錯了,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離家的經歷,而我以成人的經歷[體驗、感悟]要求他們談體驗!我想,以后再也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們,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角度]上設計自己的教學。
四、|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教師采取各種手段搜集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通過閱讀相關的信息獲取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幫助教師接受新的信息和觀點,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解釋、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找們很多教師也天天反思,但沒什么就沒有前進呢?原因是反思停留在原地。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輕視理論的現象,甚至不少老師拒絕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其結果只能是在低層次上摸索或重復。我以為教師接觸到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知識差別越大,就越能啟發教師的思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為。教師應在教學之余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所學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并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不排斥理論的學習,相反,閱讀相關的新知是教師反思時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師開展專業理論的學習,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
教師的反思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反思方法,但我以為,反思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經常的、系統化進行反思,要能借助多種同檢測手段進行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自助開放式”課堂分為兩方面:“自助”和“開放”。“自助”要求孩子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簡言之就是學會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應是多種多樣的,這和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
我在教一年級漢語拼音《b、p、m、f》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拔蘿卜、爬坡、捉迷藏、老爺爺拄拐杖圖片引出四個聲母的學習,通過拼讀讓學生將這四個聲母與前面所學的六個單韻母進行比較得出發音輕短的結論。學習完b、p后,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出兩者的區別,強化孩子對這兩個聲母的印象。拼讀完以后,我繼續出示課本13頁的四幅圖,讓孩子們找一找這四個聲母都藏在哪?這里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注釋功能讓孩子自己到前面來畫一畫,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很高。在拼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在暑假里都學過了漢語拼音,都會讀,這時老師就要少讀,把讀的機會讓給孩子,讓拼讀能力強的孩子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將課堂展示的機會讓給每一個孩子。對于那些拼讀能力較弱的孩子,也要讓他們站起來,大聲地讀出來,讓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糾正錯誤。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孩子展示自己的舞臺,當這還需要老師不時地鼓勵和肯定,肯定每個孩子的優點,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書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不能局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開放的。我們學習語文原本就是實踐的需要,是服務于生活的。我覺的一年級孩子學習漢語拼音時,也要引導孩子聯想到生活的事物。我們實小每到寒暑假都會給孩子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學習了《蘇雅的畫兒》一課后,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的“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就有可能變成好事”的事,他們的回答真是精彩紛呈。有的說:“我的衣服破了一個洞,媽媽給我補了一個喜羊羊的補丁,看起來更好看了。”有的說:“我畫畫的時候,本來想畫一只天鵝,結果畫得太低了,就畫成了小鴨。”有的說:“我的裙子太長了,我把它剪下來一截,結果又短了,我就把媽媽的別的`布縫上了,結果多了一層花邊更好看了。”有的說:“我本來想畫太陽,畫的有點大,我就把它畫成了呼啦圈。”......我覺得多給孩子們訓練空間,老師當個忠實的聆聽者,這樣才能鍛煉孩子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的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本課是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由一幅畫、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兒歌描繪了下課后在操場上學生活動的情景。本課屬于按事物規律識字一類,反映的是學校生活,學生在生活中也較感興趣。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時,我將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學習漢字有機結合起來,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看圖說、看圖貼、再多種形式反復學習詞語,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情境中學,增強了趣味性、參與性和可接受性。
另外,我還注意到一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占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我在課堂中采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動起來。、采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
1、看圖說話,認識體育活動的名稱。
2、帶拼音,學生自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
3、請小老師領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打亂次序指名讀。
6、課間操:拍拍球、打打球、拔拔河、跑跑步、跳跳高、快坐好玩拼字游戲。
7、比較發現生字規律,然后貼在圖上。
8、玩拼字游戲,游戲分四人小組拼字。
9、把生字送回課文的詞語中,引導學生讀詞語。
從上面列舉的九次生字復現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開火車、比賽、玩拼字游戲、貼圖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中又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字。
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怎樣突出教學重難點,怎樣設計板書,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而已,這對于學生來說,未必都有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的幾點反思。因為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今天,在合作學習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生生、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
一時間,各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風起云涌。語文課堂教學中改如何貫徹落實合作學習,才不會舍本逐末?才能有實效、出高效呢?我認為首先應處理好如下幾個問題:
一、強化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的教師認為搞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小組合作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有人認為自主學習應該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師的職責只是維持紀律,或者根據教材重難點拋出幾個問題或幾個觀點,然后讓學生自學、自練、背誦、記憶,教師講得越少越好,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其主人翁地位。這種觀點其實是對自主學習本質的一種誤解。自主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而不是忽視教師的指導。如果忽視了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可能會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一方面,學生的知識、經驗、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指導的過程;另一方面,學生的自覺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較差,對自主學習的適應性不強。所以,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責任非常重大,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資質、基礎、接受能力等,并根據其特點和教學內容提出真正有啟發性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發散性思維并能最終理解掌握教材重難點,既讓學生百家爭鳴,又能夠殊途同歸才行。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如果只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①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②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③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參加工作的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結束了,回顧這半年來的教學工作,不禁感慨萬千:有剛參加工作時的興奮和激動,有遇到挫折時的沮喪和苦惱,有取得好成績時的喜悅和欣慰,也有工作失誤帶來的遺憾和反思;有令人難忘的美好時刻,也有讓人苦惱的短暫瞬間;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也有取得成績后得到的回報和謝意。這半年里,我經歷了很多,也學習了很多,現將這半年來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教學常規工作:
1、備課:在備課工作中,我主要采用“自備→集體備課→再自備”的模式以及“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課前備課→課后備課”的方式進行。
在學期備課中,我通覽教材,積極鉆研新課標,研究新課標的教法,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寫出每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樣不僅可以明確教材的邏輯系統,還有助于講課時分清楚主次、突出重點,總攬全局,居高臨下,為制定學期授課計劃提供依據,通盤安排教學進度,了解本冊教材的重難點,及早進行準備,也有利于有計劃的安排學習及參考書籍的準備。
2、上課:為貫徹落實學校倡導的生本課堂,我在課堂上,盡量做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小組內討論和展示階段都非常積極,在每一堂課上,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我只扮演好我的導演的角色。當然,在遇到某些比較抽象難懂的問題時,我也講授的比較詳細,對于這種狀況,我認為,還是在前置作業的設置上沒有完全設置好,對于每一個問題,不管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都應該有適合學生自己學習的好方法,以后再遇到這種抽象問題的時候,更要注意前置作業的設置,爭取在以后的課堂中,把更多的主動權交回到學生的手中,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實體和主人。我在課堂上的不足之處在于,我的普通話講的不是特別標準,正在努力的改善中,語言不夠鏗鏘有力、抑揚頓挫、不夠干脆、不夠有感染力,還需要進一步的鍛煉和學習,對于課堂管理也不夠嚴格,學生有問題時,會出現不舉手或者不站起來的狀況,以后還要多向課堂管理比較好的教師多多學習,與他們多多溝通和交流,加強對自己課堂的管理能力。
二、對生本課堂的初探和反思
由于學校一直倡導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打造智能化生本教育的高效課堂,所以,參加工作的這半年以來,我除了研究專業知識,還對生本課堂做了一些研究。我所理解的生本,就是為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知識而設計教育思路,一切圍繞著激揚學生生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創建合作、交流、探究的平臺,充分信任學生,重點依靠學生,培養學生汲取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自行提出問題的解決問題中得到能力和知識的同步發展。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進的,科學的、合理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但要真正落實生本教育的理念,實施生本課堂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學改革的困難是有的,關鍵是我們應該正視困難,科學發展,急于求成無異于拔苗助長。但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積極進取,大膽嘗試。在構建智能化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結合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有以下幾點反思:
1、提高教師自身的認識和素質
毋庸置疑,我們現在的教師當年在學校學習時,接受的都是師本的教學模式,當時的學生都只是聽眾,教師才是表演者,在這種模式下成長的教師,無疑都已經習慣了師本模式。要想實行生本模式,教師首先要統一認識,只有教師從思想上和認識上接受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擺脫掉根深蒂固的師本模式,才能堅持生本教育的理念,打造出生本教育的高效課堂。教師接受生本教育理念,只是推行生本教育的第一步,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反思,從專業精神、專業修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不斷提高,追求完美的自己,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2、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課程越來越多,課堂時間越來越少,我認為,一堂課的內容再多,也能找到幾個重點和難點,課上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了重難點之后,在教師的點撥下,理解和掌握重點和難點,有些知識,學生自學就可以學會的,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重復講解,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學生,相信他們的自學能力,要依靠他們,而不是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全部在課堂上講授一遍,要有重點的給學生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效率,實現真正的生本。在新課的課堂上,我主要讓學生討論重難點、展示重難點,最后對于學生想不到的地方或者理解的不夠完善的地方,再進行點撥和講解.
3、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實行生本模式,在大多數課堂上是需要學生進行小組內討論的,但是教師上課時發現,每個班總有那么幾個同學在小組內討論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己只是一個旁聽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內因有可能是學生本身很內向,不善于與別人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勇敢地去表達,去溝通,慢慢的克服不善于表達的缺陷;教師在指導小組內的討論時,要注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從各方面找原因,杜絕這種小組內“一言堂”的現象。
另外,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么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適當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生本教育就是一種理念而已,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永遠是一個與時代同行的話題,不能總是奉行“拿來主義”。課堂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課堂教學不管怎么改革,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對于生本教育,我們一直在探究和學習中,就讓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攜手并進,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使我們的智能化生本課堂越來越完美。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參加工作的這半年時間,在各位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知識和技能,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和幫助。雖然每一份教案和每一堂課都全力以赴,但是我在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首先,我對課堂管理不是很嚴格,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是非常嚴格,在課堂上有時候會出現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舉手或者不站起來的情況;學生討論問題的時候,有少部分同學趁機聊天,不積極參與討論;小組展示時,有的小組在下面起哄;交作業不及時等等情況,這些都與我的課堂管理不夠嚴格有關,我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強對課堂和學生的管理,培養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其次,我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有感染力、表達不夠干脆,在課堂語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的努力,這方面需要像語言表達好的老師多多請教,多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爭取盡快把這個不足彌補;再次,雖然努力研究了新課標,課時詳解等資料,還需要進一步的多熟悉教材、研究新課標等,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對重難點的把握上、知識點的講解上更透徹、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最后,平時與學生之間的接觸和交流不夠多,對學生的了解不是很透徹,平時比較少與學生談心,每次談話都圍繞化學的知識來了解,比較少了解學生的生活等方面的事情,以后要多多去班里與同學進行交流、溝通、談心,多了解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
一個學期下來,發現學習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盡快的成長,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合格的智能化生本課堂上的教師,成為我校合格的教師。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
本學期執教《觀潮》一課,這是一篇傳統課文,作為公開課,執教的次數很多,我自己過去也曾經教過,是循著三條主線:人物線、聲音線、以及潮來線來設計教學教法的,但是這次再教這一課,在新的教學理念的要求下,如何做到老文新教,成了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有一些收獲,也有一些啟示,值得深思和總結。
通過教學,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時效。整堂課中,我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我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上,并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我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努力讀得精彩些。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的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有興趣。再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教學中,我讓學生領讀,我來跟讀,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跟讀的被動做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還體現在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基礎上。語文課上的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這堂課中教師設計了一道填空題: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地,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這道題我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它既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又能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填出不同的答案,學習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請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形象性與直觀性,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各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書聲朗朗,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一節名副其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課。我覺得這是我執教這一課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比較成功的一點。
三、在理解文章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益處。我在這堂課的最后,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3-29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3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16
【熱門】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推薦】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熱】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推薦】04-0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薦】04-0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熱】03-25
【精】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