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必備)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圣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
《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里,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恒?我又問自己,為什么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么年沒有忘記?
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為“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為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么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
大聲讀,反復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著琴,讓我們輕聲背,反復練,并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為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
繼續思考著這一課,我個人認為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于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于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于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獲。
因為收獲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為收獲著陶醉,所以最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本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充滿了童趣,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語,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受小貝當的可愛。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感情朗讀
生活經驗的遷移,就是把學生以有的某些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為了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第一句,“小貝當大搖大擺地走進理發店。”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朗讀之前,讓學生回憶你在什么情況下看到過誰大搖大擺走路的動作?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喚起了對“大搖大擺”的'形象思維,再加上動作表演,學生模仿得惟妙惟肖,體會到了小貝當急切想長大裝大人的夸張動作,又進行了口語訓練。
2、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激發情感
當店里其他客人都一個接一個走了,只剩下小貝當一個人,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這時,小貝當會想些什么呢?我為學生提供了一段擬人化的動畫場景,激發學生想象。想象之后進行感情朗讀,小貝當那種納悶、疑惑的神情,被學生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三個特點,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偉、堅固、美觀三個特點為主線,重點品讀,體會趙州橋的設計特點,最終升華主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體會雄偉時主要經過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是體會,尤其是幾個數字,在學生找出之后,我幫忙學生和我們的教室做比較,用真實的長度來體驗趙州橋的雄偉,能夠說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都在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上體會到了趙州橋的氣勢,感受到了趙州橋的雄偉。
在介紹堅固時主要是讓學生經過趙州橋的設計特點來體會堅固,首先讀懂趙州橋的'四個小橋洞的設計意圖,再讀懂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從而明白趙州橋為什么堅固。這個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幾個好處這塊,如果當時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許會讓課堂變得更為緊湊。欣賞趙州橋“美觀”的教學部分我覺得是這節課比較不足的,開始創設了不錯的欣賞環境,經過配樂朗讀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可是那些精美的圖案并沒有帶領學生細細欣賞,也沒有經過朗讀來體會趙州橋的美觀,而是直接讓孩子
去背誦,這顯得有些倉促,應當讓孩子也來一次配樂欣賞,再經過圖片的感染,讓學生更深刻的體現趙州橋的美,然后再背誦,效果也許會好很多,會有更多的同學當堂完成背誦的目標。
最終經過這些特點的結合,以及歷史的悠久,讓學生感受到這橋建造的多么了不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還有一個“過渡句”的處理不是太得當,應當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間,那樣會顯得更加自然。
總體來說,感覺自我在品讀課文上有了提高,對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徹,對課堂的教學結構也更為清楚,手段更多樣了,明白了第二課時應當上成什么樣的課,朝什么樣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我的課堂。收獲還是不小的。
《吹泡泡》是s版第五冊第一單元里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冰心奶奶回憶自己小時候玩吹泡泡的游戲,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時代快樂生活的留戀之情。
在教學時,我安排吹泡泡這個活動同學們很喜歡,我讓同學們從家里帶來肥皂塊、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課時安排1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玩吹泡泡的游戲,當他們看到泡泡從管子里吹出來時特別的興奮,他們覺得這真是太神氣了,體驗到自己吹泡泡的樂趣。
還有一個環節里發生了一點的小插曲,我在讓孩子去抓泡泡時,由于泡泡吹出來的不是很多,同學們就擠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的很危險,于是我就讓孩子們想辦法,讓泡泡不要飄到地上讓它飛到天空中去,這樣泡泡會很高興的。這么一說,有的同學就趕快跑回教室取書當扇子扇泡泡,可是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就把泡泡給扇破了,于是我就停下來問,誰有更好的辦法,同學們就想到了用嘴去吹的辦法,然后我們就開始用嘴吹,結果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同學們看得可開心了。然后我讓他們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體會泡泡的美麗神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們是怎么飄的?會飄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說一說你還有什么更美的想法?再回到教室讓同學們練習說一說怎樣玩吹泡泡的游戲。先說怎樣制作肥皂水。用上放、加上、和弄等詞,說出制作的簡單經過。接著說怎樣吹。先是用一根吸管沾上肥皂水,接著慢慢地吹、再輕輕地提等詞具體說出吹的過程。在教學的最后讓學生嘗試把吹泡泡的整個過程寫下來。
整節課下來學生在學習當中得到了樂趣,體會到生活當中處處有學問,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在觀察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同時,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給這篇課文賦予了更多的靈與肉。在組織教學中,偶爾出現個別同學玩鬧現象,我及時引導觀察,學習氣氛濃烈,整體效果較好。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次有許多人參加競買的自行車拍賣會上,一個小男孩用僅有的5美元買到了那輛最好的自行車。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讀完這篇課文,感動我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如何能讓孩子也體會到這份真情?我想關鍵是讓孩子真正走進課文,盡可能的貼近甚至站在文中人物的位置去感受人物的心理。
課一開始,我就向學生展示了一幅漂亮的自行車的圖片,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睜大了眼睛,教室里一片贊嘆聲:“哇噻,真漂亮!”正當同學們羨慕不已的時候,我開口道:“在一次有許多人參加競買的自行車拍賣會上,一個小男孩用5美元買到了它!”接著,我板書了“5美元”。教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這時我請同學說一說自己想說的話,孩子們迫不及待,有的說:“他可真夠幸運的,要是我多好哇!”有的問:“老師,他怎么這么便宜就買到了這么好的自行車呢?”還有的同學皺著眉頭小聲嘟囔:“不可能吧?”就這樣,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被極大的激發了,他們主動地走進了課文。
接著我以文中小男孩的`行為表現為線索,引導學生去體會內容。當讀到:“……眼睜睜地著別人用30美元40美元買走。”這句話時,設計了提問:此時,小男孩在想什么?這樣,很自然地學生就站到了小男孩的位置上,感受到了小男孩的那份焦急與失望。當讀到:“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說……”時,孩子們已經完全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有的說:“我怕別人笑話。”也有的說:“如果我說了真話,別人不讓我參加競買了怎么辦?”還有的說:“自己只有5美元,就想買自行車,多不好意思呀!”聽到孩子們這些發自內心地的體會時,我感受到了教學的成功。我用緩緩的語調敘說:“自行車一輛一輛的被別人推走了,這時只剩下了一輛最好的自行車……”此時我能感受到孩子們緊繃的心。當小男孩終于買到了那輛自行車時,孩子們的臉上同樣顯出了輕松的表情。
我以為,在這節課上,孩子們體會得很深刻,然而,課后楊老師針對這節課的分析與評價,使我一下子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當小男孩一次次的第一個出價5 美元時,為什么不問問孩子們有什么疑問呢?可能孩子的疑問和拍賣員的疑問是一樣的,這樣不就很容易讓孩子們理解拍賣員的心里了么?”是啊,我總是在提問時,千方百計地引導孩子去體會人物情感,為什么就沒有考慮到自身與人物情感的互動呢?
這節語文課,是我感受到了教學思路的成功,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學方法方面的欠缺。今后我會不斷努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小學語文《花兒學校》教學反思一文中,作者通過在課堂上對《花兒學校》的教學與課后的反思,提出按照“初讀知大意-默讀提問題-細讀解疑問-品讀積語言-美讀想意境”等五個環節的教學建議。
《花兒學校》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教學時能根據兒童詩歌的特點讓學生多讀,讀出詩歌的韻味,感悟出詩的意境,以及詩歌中作者要表達情感。教學是能用電教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這節教學培養學生詩歌的魅力。
教學時能有清晰思路,能按照“初讀知大意——————默讀提問題——————細讀解疑問——————品讀積語言——————美讀想意境”的'思路展開。在第一環節“初讀知大意”中,能注重培養學生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語文簡要概括能力。在第二環節“默讀提問題”中,能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質疑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第三環節仲“細讀解疑問”中,我能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可以結合活動與練習中默讀課文,討論交流展開。在第四環節“品讀積語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感受泰戈爾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能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和優美的音樂,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花兒頑皮可愛、活潑向上,讀出“我”的天真爛漫,童真童趣!
這節教學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讓學生想象涂色所給的時間少,沒讓學生說出為什么涂上你喜歡的顏色。沒有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感受來說說。讀得不夠,還沒有讀到位,讀的語言美和詩中表達情感不夠顯出。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詩歌內容簡單,但字里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優點與不足: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詩歌特點,將教學本課的思路確定為:情境促讀,讀中悟情。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這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致盎然。比如老師精彩的范讀,精美的畫面,動情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致力于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游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夸父追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集體備課時,老師們各自閱讀文本,之后各抒己見談體會,最終形成以下兩種比較鮮明的不同觀點:[觀點一: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讀后讓人有一種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遺憾。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這不禁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荊軻可謂英雄也!項羽自刎烏江,壯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梟雄。真是成亦英雄,敗也英雄。
觀點二: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進海,令人非常羨慕;女媧用泥土捏出個泥人,仙氣一吹便成了真人,這是神奇。課文《夸父追日》也是一個這么神奇的神話故事,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應該不會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順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便有了如下的兩種課堂設計:
設計一:課堂以對英雄的認識貫穿始終:首先導問夸父是英雄嗎?而后研讀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說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對夸父的英雄形象進一步認識,得出對于英雄的比較全面的理解。
設計二: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讀故事,說說讀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縱觀以上案例,兩位教師如此設計的出發點是什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一些初淺的觀點:
一、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閱讀教學指導觀念的展示:前者處理教材時把落腳點定在人文價值的取向上,以此貫穿始終;后者處理教材的落腳點定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循著學生最感興趣的路線,走到課堂的深處。
二、兩堂課的設計者,兩種師生觀的碰撞:閱讀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還是主導?前者,他有著十分強烈的控制欲望,不僅主宰著課堂進程,甚至還欲控制學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引領學生達到這個境界。學生學得很累,興趣不濃。最終的閱讀收獲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還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還不明白,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實夸父只是一個神話人物而已!而后者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著眼,循著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于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種以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又不失教師的引領,如此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兩堂課的執教者,對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的認識差異:語文學習不能寄望于飄忽不定的感悟,落腳點應著眼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上,使得人文價值的收獲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東西。更多時候讓它成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一顆希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因為語言是一種表達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有其表達的方式方法。陸友松曾呼吁:語文學習,旨在聽得懂,說得清,讀的透,寫得好。可見,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必須借助于語言訓練的多種形式,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著眼于整篇文章的表達,致力于一段話的描寫,研討一句話、一個詞語的精妙。如此的語言實踐訓練,方能讓語文課堂更富有濃濃的語文味,更能提高閱讀課堂的效率。
由此看來,教師的課堂操作并不存在對錯之分,最終仍然是教師的觀念問題左右著我們的課堂設計。夸父為著心中的目標,至死不渝。我們語文教師為著心中的目標,也是費盡心思。但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時時以學生之需所需,學生之樂而樂,踏踏實實的通過上語文課讓學生能聽、會說、能讀、會寫,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東西!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以寫字教學為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而新教材已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教材的開始,不再急于講授課文。而是打破了常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通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學生寫字時,一定要跟寫字歌進行對照。老師隨時進行督促和指導。
一周下來,學生寫字時已是個個端坐。除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好字。每課后的寫字練習,不可忽視,每天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耐心細致、精心地指導,并嚴格反復長期的訓練,從而讓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了。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語新課程標準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獲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把握訓練訓題,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拿口語交際這一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能力,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從而也為夯實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教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說”和“演”的訓練。如,我在教第六課《小攝影師》時,根據書上的插圖,實地模擬進行表演,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變得直觀化。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相互之間對起話來。頭頭是道,不但“說”得到了鍛煉,也使學生感悟了許多道理。
四、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
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我認為平時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趙州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的特點,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么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并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著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么?”(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為什么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么?”(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么多的橋,為什么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么是否因為這是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為其它什么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么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__________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為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后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二、多種學習方式并存,自主選擇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說: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說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么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起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來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希望我們同學以后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于這樣的設計有什么樣的作用,這些內容書上都寫得較為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為什么呢?”“因為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助,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己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后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的。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于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20世紀30年代,我的故鄉還把鐵輪大車當做長途交通工具,我甚至沒聽說過汽車。一般的家庭里沒有鐘和表,白天看太陽,夜里聽打更人敲梆子報時辰。小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是不知道幾點鐘,只知道幾更不顧一切。雞剛打鳴,天蒙蒙亮,我們就背著書包往學校跑。深沉的夜空,星兒眨動著眼睛。我快走,星兒也緊跟著我快走;我停住腳,星兒也站住不動。星兒代替媽媽送我去上學,我感到很快活。寂靜的大街上,只有我模糊的身影移動著,嚓,嚓……前邊傳來的腳步聲,小巷子里又跑出幾個影子來,小伙伴們呼喚著、追趕著,奔跑到學校。我們把星星關在門外,就坐在教室里搖晃著身子背誦課文,這節課就是晨讀。
那時的教科書課文很簡單,第一課:天亮了;第二課:弟弟妹妹快起來……天天朗讀,背得爛熟,淘氣的同學坐不住了,老師就利用這時間給我們讀課外書,讀完一本又讀一本。
這位老師長著一副瘦小的身材,清秀的臉有些蒼白,一雙溫柔而又善良的眼睛,時時閃出甜美的微笑。她講話的聲音很輕,但很清晰,仿佛琴弦發出的'悅耳聲音。她是外省人,住在學校西北角的一間小屋里。清晨,誰第一個到校,就能看見她屋子里的小油燈映到窗紙上的亮光。她一聽到教室里有動靜,就立刻走出自己的小屋,陪著到校的學生坐在教室里。等同學們都到齊了,她就給我們讀有趣的書。每天讀一篇,讀完了讓我們背誦,我們很快就背熟了。老師給我們讀冰心的《寄小讀者》和朱自清的《背影》,我們都能背出來。老師還讀過《萬卡》、《愛的教育》等。那些生動的文章,深深打動著我們的心。教室里靜悄悄的,只聽見老師一字一句地讀著,她的聲音溫柔而又深沉,當她讀到最感人的段落時,就停下來沉默著。這時候,幾十顆幼小的心靈,就和老師一起思索著,眼睛里含著淚水,回味著作品中的情景。我們的心便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書籍使我們認識了許多可愛的人,熟悉了許多有趣的事情,長了不少見識,了解了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欣賞了一幅又一幅悲哀而又感人的畫面,在奇異的童話世界里漫游。我們為美好的情感滋潤著,常常出神地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忘記了學校是一座破舊的古廟。陰暗而又潮濕的教室仿佛變成了迷人的宮殿,智慧的星在我們心中閃光……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古詩三首》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三首古詩詞,《絕句》這首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古詩,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合圖片,小組交流領悟作者描繪了衣服怎樣的畫面。 抓住杜甫詩中“一動一靜”的描寫讀出春的生機與和諧。適當拓展賞析,一方面增加學 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處我缺乏教學激情,致使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參與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幽遠,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里,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風,如臨其境。因此我從感性知識入手,通過讀,以讀解義、以讀悟情。結合注釋理解了“三兩枝”、“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意思。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巧妙點撥,橫向遷移,最終化解難點。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體會了詩的情感,進入了詩的意境。在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幾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為內容創造性的改寫最后兩句詩,豐富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象“山中景象”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生動美妙的詞匯,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中的情感。領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深層次的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性的改寫最兩句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讓學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書本里的螞蟻》是一篇精致淺顯的童話故事,故事好懂有趣,學生喜歡,故本課教學主要采取朗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說、質疑問難、合作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文字的魅力,課中我設計了“文字串門”游戲,讓學生變換標點和文字順序改變句子的意思。學生對這個游戲尤為感興趣,連平日里不怎么愛動腦的陳卓都舉起了小手,很多同學在游戲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我不由想到,如果依據課文的.不同特點,相應的在教學中組織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和語言活動,不是更能激發孩子們學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學習與閱讀的主動性嗎?“文字串門”游戲從形式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在過程中發展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相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很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個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并用帶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再加上敘述平實,語言淺顯。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上完本節課后,感覺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導入自然,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圖片展示,再加上老師動情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再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說說對燕子的了解,然后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會提出疑問:會長途飛行的燕子,怎么需要坐專列呢?自然就激發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重研讀感悟。
在上課文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麻煩”來實行教學,燕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樣的麻煩,讓學生先劃出相關句子,并多讀幾遍感受感受。在學生體會理解“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這個句時,讓學生重點理解“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兩個詞,在學生自主感悟后,我借助一段視頻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定情景中。當播完這段視頻以后,我再引導學生實行角色體驗,想象小燕子的處境如此艱難,它會對人們說些什么?讓學生的情感心弦得到撥動,感情得以勃發,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憫之心。最后讓學生感情朗讀,學生讀得聲情并茂。在理解“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瀕臨死亡。”這個句中,讓學生理解體會“長途跋涉”這個詞時,我讓學生想象燕子會飛過哪些地方?又告訴他們燕子要飛5000公里,平均每天要飛一百多公里,讓學生體會到燕子長途跋涉的艱辛。“饑寒交迫”這個詞語。學生理解的很好。有的學生能聯系前文來理解:“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是捕食害蟲的能手,現在昆蟲都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再加上天氣寒冷,這就是饑寒交迫。”理解得非常到位。
不足之處:
1、在學習生字和新詞的時候,“麻煩”這個詞語比較難讀,因為煩在這個詞語中讀輕聲,孩子們的掌握情況不好。雖然多次正音,但還是有學生輕聲讀得不到位。
2、在理解“呼吁”的意思后,讓學生代表政府寫幾句呼吁的話,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改成:“如果你是一名電視臺的記者或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你會怎么呼吁?”這樣應該會好一些。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我們三年級老師全員參與了小組教學,共上課四節。
我們組制定的專題是:從不同的角度同講一課書。
這次小組教學,我們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同備一課書《鵝》。老師們在一起深鉆教材,根據教師的不同風格,以及對教材的不同理解,抓住教材的重、難點,從不同的`角度設計了兩套教案;一套側重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情感;一套側重抓住重點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小組教學后,我們在一起評課、反思。通過互評我們發現存在著以下問題:
(1)講讀課文中理解詞語的方法比較單一;
(2)講讀課文中滲透了作者的寫作方法,缺少練習運用這一環節;
(3)教師在教學中語言不簡練,重復的問題太多;
(4)教師牽引太多,沒有充分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針對以上問題,組里老師又共同討論、交流,探討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幾點做法。
1、在理解詞語方面,可以課堂上運用字典工具來理解,學生課堂查出,討論選擇正確的解釋,或投影出字典中的解釋來商討選擇;亦或通過大家熟悉理解的詞語進行換詞理解難懂詞語;亦或聯系上下文內容進行恰當理解。總之,對詞語的理解一定要準確,逐字理解。
2、教師要做到語言簡練,對自己的課堂語言,在備課過程中要體現斟酌。加強對導入語、過度語、評價語、總結語的精確提煉。
3、對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力有很大的提升,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自己通過讀,不斷感悟,體會,用讀促理解,用感悟激讀,課文的理解是在品和讀過程中完成的。在備課中要多體現學生的活動。
通過這次小組教學,全組老師都有了新的認識,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提高。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但是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里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做好鋪墊。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02-22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30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三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03-26
語文教學的反思10-29
考試語文的教學反思10-26
語文園地的教學反思[經典]11-16
教學“語文園地”的反思09-02
語文《aoe》教學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