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秋天的圖畫》描繪了秋天的美景,贊美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實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學生獲得了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再出示圖,使枯燥的`語句更加形象,學生樂學、愛學。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讀的情境,重視朗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
二、注重識字寫字教學
我還注重了識字寫字教學,采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寫字意識。在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認生字、找生字,讀生字,進行多種游戲鞏固生字。并不失時機地進行鼓勵,幫助學生培養課外自主識字意識,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課堂教學中,要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封閉轉向生成和開放,并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多樣化,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激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對于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好,但也有個別學生參與性不高,朗讀沒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今后的教學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由于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為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鉆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范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并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范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范。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范,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瀑布》是一首飽含深情的風景詩,通過對瀑布的生動描寫,突出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酷愛之情。本課重點是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在朗誦中感受瀑布的雄壯、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發揮學生的想象。
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教得特別費力:
1、第一,許多同學都沒有親眼所見瀑布,不知瀑布是怎樣的?我只有讓學生結合插圖,并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讓學生初識瀑布。
2、知道瀑布的聲音時,還能羅列學生所熟悉的風聲、雨聲、火車轟鳴聲讓他們感知、想象瀑布發出的聲音特別響。
3、但在知道“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我想學生對白銀應當比較熟悉吧。當我請同學說說白銀是什么樣子時,有同學說是黃燦燦的,讓我又好氣又可笑,也使我明白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在大人眼中再數學不過的事物,在他們的頭腦中多是空白,他們之所以說白銀是黃燦燦的,肯定是由銀子想到了黃燦燦的金子去了,金銀也挨著邊了吧。我又引導學生看書中的插圖,看黑板上的簡筆畫,學生知道了瀑布是水組成的,不多是黃色,而是白色,而這垂下的瀑布不就像一大塊銀子嗎?這樣知道,總算讓學生明白了瀑布的樣子,但由于缺少想象,沒有描寫出瀑布的壯觀。在知道“瀑布像一道珍珠的屏”和“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時,也感覺特別費力。真期望能播放直觀的畫面,讓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一定會讓學生有深入的印象。
課后,我讓學生在電視、電腦中去尋覓瀑布的相干資料,期待他們能感遭到瀑布的雄壯、壯觀。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驀然回首歷經新課改的風云歲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習慣了單元式備課,習慣了把握單元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出每一主題課文的教學分目標,同時這些目標具有相對穩定性,又有適機調節的靈活性。就這樣,每上完一節課,我常沉醉在自己與學生成功教學的喜悅中,也日積月累地記錄著師生間的不足,竭力尋找彌補的途徑,以促進教與學的反思實效。
在教學第三冊《好奇》這一單元時,我與該班學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搜集資料在內的各項課前準備應該是多渠道地進行,又要能反應學生的具體真實的生活。
1、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啟迪了他們的智慧。現代社會日趨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傳承都有賴于電視、計算機等眾多通訊技術。當電視已基本普及時,人們從中獲益不少,電視節目日趨改善,豐富多彩,為生活增添了幾多色彩,時至今日,人們從廣告、新聞、娛樂等節目里收獲著許多書本以外更為直接、形象、遠程、高效、豐富的知識信息,增強了學生學習生活的立體感。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把電視搬進課堂,相反的,我們可以發現引導學生把電視作為準備性學習的一種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費課堂上短暫有限的時間,又能讓學生真正地運用已內化的知識信息于教材的學習理解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最主要還是這本身就是他們的興趣,又是他們具體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質。當然,需要強調這只是作為一種手段,切忌走向極端,家長的監督和配合尤為重要。
2、鼓勵引導發現生活中的人文資源。學生除了有著令他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他還生活在一處欲使他社會化的生活環境,在這一環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單純的他們無視這些人對其本身的社會化作用,孰不知,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潛移默化,并滿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引導他們去發現、有意識地尋找在這些社會人身上對自己的作用,對自己成長的幫助。
3、計算機網絡信息是學生最大的缺失。為了能豐富拓展他們的視野,彌補在這方面的弱勢,我積極搜集網絡信息,為他服務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搜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讓他們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向往,而不是為了玩游戲,或者把視網絡信息為唯一。
二、師生攜手一起主動探索發現時碩果累累。
1、學生自主質疑,巧解疑。結合《語文伴你成長》中的訓練項目,我設計上由學生默讀——質疑——解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我,收獲最多是學生。我想,課文的疑難點、難解詞應該是學生說了算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欲望,利用所有學生思維互補性,在交流問題、交流解疑方法的過程中,他們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視自己的同時,從他人身上獲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識信息。
2、把有情感的評價語言作為文人文課堂的潤滑劑,再通過以上環節,我們一起來欣賞幾組精彩的學習片段:
我在教學《蘋果落地》時,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嗎?
生2:是的,這種吸引力就好像磁鐵和磁性黑板會緊緊相吸這樣。
師:哇!你們真像牛頓這位科學家,一個懂得發現問題,一個懂得細心觀察。
生3:我還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員到了月球上會飄來飄去,站不穩。(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電視上的《科技博覽》才知道的。
師:你一定很用心地看這種好節目吧,因為,他能讓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學知識。
生4:我也知道,因為地球有吸引力,我們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才不會亂飛……
為了調整過于活躍的課堂,我隨機想起用我國首次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的喜訊及楊利偉本人的簡介,并用比較簡練的語言講述一番,并引導同學們留心關注新聞及相關電視,并把知道的寫進“采蜜本”。
再比如,教學《我的影子》這一課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的措手不及,剛好給了學生留有余地的思考時空。生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生2:為什么影子不能像我們的衣服這樣有很多種顏色?……
三、句式、詞匯的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感,也推進了他們規范化普通話的形成。在《我的影子》這一課中,出現了許多典型的句式,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會發現,并運用于實際生中。
四、對于怎樣讓全體學生喜歡上預習這份作業,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學生的提前準備性學習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創新思維,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課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當我意識到班上還有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提前準備學習,卻常常只是憂心忡忡,卻無從下手,于是想要避而無視,可是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這點不足尤為明顯地成為我理想中教學方法的頑石,所以,我想,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該坦然地面對這一難題,多做些嘗試,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靈丹妙藥的。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于是,在教學時,我先用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如趣味猜猜猜:(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師: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我們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借助多媒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還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閉上眼睛想一想,聞一聞,聽一聽,試試在讀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來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如:蒲公英傳播種子是用錄象展現過程的,讓學生知道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傳播種子是通過投影演示的;石榴傳播種子是通過圖片;豌豆傳播種子是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換意見,再利用錄像,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豌豆蹦跳著離開媽媽,也就是靠彈力傳播種子。
最后小結: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種各樣,千姿百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細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會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發現更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得到更多的樂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在新課程教學中,語文課最大的特色莫過于“主題性教學”的開展,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在一年級下冊中就有八個主題,它們分別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當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時,當我們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也結合進行思想教育,把學科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當我在教學第二個主題——“家庭生活”時,面對“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陽光、月亮的心愿”這幾篇課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們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動,為他們出色的表現而驕傲。那么,如何讓我的孩子們也能這樣做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變學習為行動呢?我便思索怎樣把課堂上的習得與平時的真實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們在無形中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文本簡介】:
識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
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
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家愛我,我愛家,好孩子,人人夸。
這是一篇“三字經式”的課文,我們也稱之為“新三字經”,它讀起來瑯瑯上口,節奏明快,文章內容也淺顯易懂,教師不需要多加解釋,學生也能自己學會,關鍵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內容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我想這才是教學的關鍵。
【教學關注】:
在對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孩子們初讀的基礎上,讓他(她)們自己來說說、悟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聊一聊。而我則根據平時的家訪,以及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在教學中才穿插進來讓孩子們進行辨析:他(或她)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為什么?
1、“父母教,認真聽”
早在上學期結束時我就聽說了瑋瑋的任性和頑劣,讓媽媽頭疼萬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媽媽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無恐,對于媽媽的話完全是“耳邊風”,甚至是“充耳不聞”。這讓媽媽不僅累,更是急,因為孩子的學習差強人意。于是,當有孩子講到“父母教,認真聽”時,我便講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們班有這么一個孩子,特別的任性。有一天,媽媽在做晚飯讓他自己寫作業,大概二十分鐘過去了,媽媽出來一看,他一個字也沒寫,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點寫作業。可是等到媽媽把飯菜端上桌他仍然一個字也沒寫。媽媽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小時,很生氣,就要求他寫完作業才能吃飯。接著,媽媽就坐在他旁邊看他寫,可是這個孩子不僅沒有抓緊時間寫作業,仍舊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寫。一個小時也過去了,可他的本子上還是一個字也沒有。媽媽非常非常地生氣,就把他的作業本撕了。可他呢?還在一邊笑呢。你覺得他做得怎么樣?
針對這個事例,孩子們進行了剖析,一致認為這個孩子太不應該了,作業本來就是自己的事,現在媽媽陪你寫作業你還不寫,這就說明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教,認真聽”。有人說到“父母平時工作那么辛苦,我們應該乖一點,這樣他們就會開心一點的”。還有人說“沈老師平時就教育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他這樣做根本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嘛,因為好孩子就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著意見,還不時地問我一聲:他是誰呀?是誰啊?而我在整個敘述和討論的過程中都沒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卻發現了他的表情是非常驚訝的,也許他在想我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也許他還在擔心我會叫出他的名字,因為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變化中……下課后,孩子們還一再地問我:是誰?他是誰?當然對于這個孩子的名字我是絕對的保密的。
從瑋瑋那陰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靈的沖擊,應該說今天課堂上的討論和孩子們的話語給了他很大的壓力,盡管他一言不發,但他已經被觸動了,接下來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會改變的,我這樣想著。
2、“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說到家務事,孩子們總是那樣的津津樂道,但也有非常嬌氣的孩子,從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于是在講到“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時,我想到了一個孩子曾經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來評一評——
事情是這樣的:某一天早晨,一個小男孩對我說:“沈老師,我今天在食堂看見我們班的***也在那吃早飯,可是她沒有自己吃,而是讓她媽媽喂她的。”雖然也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是沒寵大的,但已經是一年級的孩子了,吃飯還要喂,是不是也太夸張了點呢?也許我們的家長不覺得,但我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樣的事就應該說一說。于是,我也把事例說了出來,讓孩子們一起來評說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不少道理,也說了很多那個孩子不應該這樣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們要做到“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怎么還能自己吃的飯還要父母來喂呢?我看到那個孩子的頭越來越低,顯然她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希望她接下來能用行動來告訴大家她的改變。同樣,我也沒有說出這個孩子的名字。
【課后談話】:
這節課后,在中午休息時,事例2中的小女孩來找我聊天,乘這個好機會,我湊在她耳邊說:“你知道那個要喂飯的孩子是誰嗎?”孩子一下子語塞了,紅著臉沒說話。我笑著摸著她的頭說:“沒關系,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學習‘識字2’的緣故,現在開始不會了,對嗎?”孩子拼命地點著頭。
至于瑋瑋嘛,我沒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時他來交作業,我很隨意地說:“你知道那個和媽媽對著干的小男孩是誰嗎?”孩子睜著大大的眼睛,很小聲很小聲地說:“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會這么做了,對嗎?而且你一定會尊敬媽媽的,聽媽媽的話了,對嗎?”孩子不住地點著頭。“因為在我們學校每年要評‘摩根好少年’,評比的首要條件就是‘愛自己的媽媽’,你想參加評比嗎?”孩子依然點著頭,眼眶已經紅了。我想不用再多說,今天對于他來說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跟蹤反饋】:
由于平時和瑋瑋媽媽的聯系比較多,所以一段時間(大概課結束后兩個星期吧)后,我們又進行了一次交流,媽媽非常高興地對說了孩子最近的變化。她說:“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很聽話,作業也能較快的完成,平時對于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別是昨天晚上,我給他準備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從來都是他一個人獨吞的。沈老師,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說了什么呀?”
于是,我把發生在課堂上的一幕告訴了她。媽媽很欣慰,我也很激動,因為這樣無痕的教育成功了,這也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關鍵是找到一個切合的點,再加上適當的點撥,孩子的行為還是很好教育的。當然,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這篇課文讓我們學習什么?在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該怎樣做?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學懂課文,學會做人的根本,以行動證明“我學會了”!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詩歌,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直接聯系不夠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發學生想象,為理解詩歌內容,走進詩歌所創設的情境作鋪墊。
師: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說說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
生:看不見鮮艷的花朵,看不見碧綠的樹葉。
生: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看不見紅通通的太陽。
師:這個世界是如此美麗,五彩繽紛,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卻是一片黑暗。她會感到怎樣?
生:她會感到寂寞、孤單。
生:她會感到傷心、難過。
生:她會感到孤零零的,會有許多煩惱。
師:在生活上,會有哪些困難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燒飯、掃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過馬路很危險。
師: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會為她做什么呢?
生:幫她掃地,干干一些簡單的家務活。
生:扶著她上街、過馬路。
生:陪她聊天,解悶,幫她消除煩惱。
生:給她唱歌、跳舞,給她帶來歡樂。
生:陪她散步。
師:對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見,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當她的眼睛。
生:我會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我會給她講,天空有多藍,水溝里的水有多清澈……
師:有了我們這些善良,優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現光明,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詩歌中的這位小朋友也是這么做的,可是,我們都要上學啊,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誰來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蟈蟈,就想到……
讓學生模仿盲人,閉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進盲人的內心深處,學生的體驗深刻了,才能走進詩歌,與作者產生共鳴。理解詩歌中小朋友提回蟈蟈,送蟈蟈時的喜悅,并與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蟈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聲讓婆婆產生無限遐想。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是我走向正式三尺講臺所上的第一篇具有意義性的課文。由于經驗有限,加上新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能力欠缺,所以課堂的教學流程顯得生澀,與課前準備有較大的出入。
課文本身并不難,內容比較淺顯,主要就是讓學生讀準歌詞,了解歌詞的含義和創作背景。進而有感情的反復讀,通過讀熟,會背,最后會唱。在上這節課前,學生們都已會背,并且也能準確的歌唱。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情感牽引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愛國、愛黨、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地方概況為以下幾點:
一、語言不夠嚴謹
如:在教學第二節的問題“魚兒是不是真的在望著我們,聽我們歌唱?”這是什么句型?同學們都能很好的說出,但練寫擬人句的仿寫時,說把“魚兒看作了人來描寫”不夠恰當,應該是“當作”,仿寫時有個別同學的回答沒能給予及時的糾正。并且讀第二小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時,也疏忽了個別同學的問題。
二、單一性的體現
在整個教學,贊美性的`語言較為單一反復;整體齊讀的次數也過于頻繁
三、出示板書過晚
板書在授課完畢后,才出示于黑板。本應隨著層層內容而一步一步地展出。
優點:
一、教學內容準備充分,教學目標明確
《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詞優美,歌曲朗朗上口。在教學中,如何使本課的教學有新的突破,為此,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了重新安排,直接從音樂教學中融入本課,進而從音樂中體會蕩舟湖面,快樂歌唱的心情,將學生帶入歌詞欣賞、了解創作背景中來,再對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介紹。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同學們在聽覺和視覺上親身體會到當時那個美好年代,旨在帶出孩子們“快樂、幸福”的心情,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熟練地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能夠很好的制作多媒體課件,收集大量資料,充實教學內容,合理地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在整個教學中,教態較為自然,時間把握準確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感觸頗多,我,課本,教學參考,學生,我們之間的對話還有問題,更多的是自己的問題,以后,每一課都要精心準備,用心上,還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做好每一個細節開始,細節決定教學的成敗!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時,我畫了張太陽和風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同學們中間,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春雨》等幾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能夠在課堂上那短短幾十分鐘之內,傳給孩子更多知識!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 越 越 ”、“ 漸漸地 ”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里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復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后景象后,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只鳴叫的蟬,是那只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本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嘩、嘩、嘩 ,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傳統節日》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童謠,介紹了我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日的習俗。
去年教授這節課時,我自認為對教學目標把握的很明確,除了識字外,這節課就是讓孩子記住傳統節日以及對應的習俗,拓展點再讓同學們記住這些節日的順序。本來我認為很簡單,結果今年再學到三年級下的傳統文化單元時,有的同學竟然連清明節的習俗都不記得了。
這次我在外出學習中有幸聽到深圳名師趙志祥老師《童謠童趣》的教學,其中包含《傳統節日》的教學,讓我耳目一新。
趙志祥老師借助“闖關游戲”的形式以古歌謠《彈歌》為引,設置懸念,鼓勵孩子們走入童謠的世界。
這節課,孩子們先從《傳統節日》學習中了解到節日風俗,認識到“童謠里面有節日”,而趙志祥老師也告訴孩子們“節日里面有童謠”。接著,趙老師帶來了自己收集的“春節童謠集萃”。從《過新年》到《貼窗花》再到《過年謠》,最后回到給孩子們帶來好奇心和神秘感的《彈歌》。
孩子們的笑聲、童真的回答,聽課老師們的掌聲與會心一笑,趙老師的課堂全程都是在這樣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進行的。課堂結束,“童謠童趣”的課題也讓我有了新的思考。
童謠里有童趣,帶著童趣去感受童謠。
課堂上的童趣是趙老師的語言。趙老師已年近60,本是磁性的男低音,說話時的尾音卻總是上揚的`語調,聲調高低不斷變化,時而向同學們撒個嬌,時而給孩子們開個玩笑,帶上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宛如童真的孩子。孩子們的童趣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把童趣帶到學習中,正是趙老師放下成人的身段帶領孩子進把童心童趣帶到了童謠的學習中。
課堂上的童趣是趙老師教給孩子們的有趣多樣的朗讀方式。朗讀是最好的感知方法,這是我們很多老師的共識。可是朗讀如何可以避免重復的枯燥,開展有效的朗讀,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趙老師教孩子們讀童謠時,讓孩子們學會用手、腳發出節奏,變換速度和音量,這樣多樣化、多層次的朗讀貫穿整個課堂,不但有趣,又和童謠“歌謠”的特點相吻合,特別是最后孩子們彎著腰,跺著腳,朗誦著《彈歌》,就像在感受“逐宍”的過程,這樣的設計實在是令人驚嘆!
課堂上的童趣是趙老師用孩子們喜歡、適合的方式去教學。趙老師用闖關游戲激勵孩子們,處處給孩子們留懸念,用動作演示“打提溜兒”,與孩子們進行“悄悄話”……這些教學方法無一不顯示著童趣,推動著課堂上孩子們對“童謠”的學習熱情。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趙老師給孩子們灌輸傳統文化知識的理念,南山、老子、重明鳥、十二生肖、福祿壽等,都在孩子們的學習中得以補充。
今天的學習中,好幾位名師都提到了我們給孩子上課前自己的知識儲備。和這節課聯系在一起,我要知道的一定要比我上課教給孩子的要多,“大語文觀”首先得立給自己,《傳統節日》背后的傳統文化知識,我教不教,教多少都是在我有這些知識以后才進行抉擇的。我很多失敗的教學課例,失敗應該是從這里開始的。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歡慶》是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以一首小詩的形式來贊頌祖國,描寫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場景。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重點,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針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中安排了帶拼音識字,詞中識字、文中識字、指導寫字的環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進行指導學生識記課題中的生字時,采用自主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并進行全班交流,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做到靈活識字,從而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和識字興趣。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和詞語,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會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喜悅之情,例如重點體會“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一句話,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課件圖片的直觀觀看體會其中的熱鬧場景。在指導朗讀中通過教師范讀、小代表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讀書時讀出感情。
課堂中,我一直努力創造一種民主的氣氛,時時與學生對話,鼓勵激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學生有了良好的表現時及時鼓勵,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通過熱愛和尊重學生的行為,創造出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
總結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更深入一些,讓學生的朗讀效果更好。此外,應該加深自身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力爭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為學生做好表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回顧整堂課,有幾方面:
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給了學生的自由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都是教學新知的生活基礎。但學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數學意義上的角。本節課要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為下節課認識直角作好知識準備。同時,這部分知識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與數學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它們雖然貌不相似,理卻相通。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幫助學生建立起實物與概念間的聯系,化抽象為具體,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我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我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我在教學時播放了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了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愿望,帶著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二、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并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后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注意學生的誦讀
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范讀,然后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么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里。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杠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1、識字教學:
教學時,教師借助生字卡片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比賽,如開火車比賽、男女生比賽等,教學效果較好,“疊、染、翠”三個字不常見,學生識記較慢,需在今后教學中重復出現,復習鞏固。
2、朗讀教學:
教師借助圖畫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讀文與看圖結合,學生置身其中,讀出了自己的感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較難理解,教師邊講解邊范讀,加深了學生的.感悟。
3、寫字教學:
寫字指導一課時完成,不細致,還應分在兩課時學習。
本課中,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課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讓學生觀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識字環節中,為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的做法,并進行小組點評,力求創設課堂學習的積極氣氛。
在閱讀中,我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通過讓學生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詞語讀出感受和體會。并以獎給金色小星星這樣的比賽形式促進學生朗讀,學生興趣較高。
在拓展環節中,我讓學生展示他們收集的關于秋天的詞語,學生完成較好。他們大部分是在與家長的合作下,共同查閱資料,或走進大自然去體會,去完成的。這樣課內與課外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語文反思教學反思01-30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二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1-26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1-08
二年級語文:《初冬》教學反思08-12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8-23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8-27
二年級語文北京教學反思11-18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