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五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教學反思轉眼間,已經過了五年級下學期的半學期的教學,回首走過的路,有工作成功的喜悅,也有經歷挫折的辛酸,現反思如下:
反思一: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上半學期的教學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下學期的這半學期的反思后,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朗讀的指點還不夠到位。朗讀的目的是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還要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過朗讀來達到目的,應該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遺憾的是課堂里我有時卻忽視了這點,示范讀不夠多,學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反思二: 寫作指導還不夠到位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去中文來就難免空泛。細致的觀察帶來了學生具體的描寫,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創造。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當然,這半學期教學也不乏閃光點:
一、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為了明天,是為了學生,為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下半學期,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相長,樂此不疲。
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編排了民間傳說和英雄傳奇故事。這課文分別是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彝族和壯族的民間傳說故事,通過閱讀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我國各族人民的勇敢、純樸、善良的美德,同時也會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本單元的以“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的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為專題。教學中緊緊圍繞著這個專題展開,結合每篇課文課后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通過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讀,來品味優美的詞句,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教學中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比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文的學習中讓學生用自己總結的話語來敘述,盡量做到精簡準確,大多數學生能夠做到,極少數的同學還很欠缺。針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朗讀指導,即使孩子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大”學生了,也還是運用了領讀的方式對重點、有難度的字詞句進行指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讀的要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快速的閱讀,教學中特別提醒學生“快速默讀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學生圖快而忽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縱觀第一單元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學生經過愉快的寒假,心還沒有很好的收回到學習上來,學習狀態很令人擔心,經常有人上課開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專心聽講。部分學生在學習態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學習任務馬馬虎虎,不認真的完成。對于課前的預習也只是胡亂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讓課程無法按時的完成,同時作業質量也極差。這些現象的存在,將極大的影響到以后的語文教學。經過對本單元教學的反思,讓我清醒的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之外,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加強備課,仔細的鉆研教材,努力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繼續努力吧!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我在初讀《與象共舞》這篇文章時,被泰國人與大象之間的種種友好行為深深打動,人與動物如此和諧共處,太美了!所以,在處理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朗讀貫穿教學始終
朗讀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標志。本課的教學以朗讀為重要內容之一。緊扣重點語句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默讀、自由讀、引讀、男女生比賽讀、個別讀等,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是這節課最大的特點。
二、注意教給學生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入手,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重點精讀、品位賞讀;指導學生采用“讀、找、畫、思、議、寫”等方法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涵。感悟課文中心。
三、注重讀寫結合,提高表達能力
這節課重視聽、說、讀、寫、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抓住精彩語言重點訓練,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部分允許學生有個性表達,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難度,也給了啟發。不到十分鐘,學生寫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又有大膽奇特的想象。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牧場之國》是第八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里行間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為之動容。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閑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因此,在教學本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從荷蘭的圖中去直接感受荷蘭的美,之后,從導讀入手來圍繞導讀所提的要求學習這篇課文。在學生通過欣賞課文插圖朗誦的時候,讓學生說說荷蘭給他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之后是生字過關,然后再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句子等方式反饋,解決導語中提到的田園有哪些景及作者為什么四次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問題,最后升華到為荷蘭設計一則廣告語。把摘抄優美的詞句放到課后當作業。
整堂課上下來,還是滿順利的,雖然之前一直擔心學生忽然換環境的話會不習慣又有老師聽課而出現不敢說話,不敢回答問題的現象,但那樣的現象只維持了一小會兒,反之,我還比學生更緊張。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較多,在討論中也積極,基本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略讀課文所提的要求通過導語的要求學習整篇課文,學生掌握得還不錯。
但,在這堂課上,也出現了一些讓我比較不滿意的,也可以說是比較沒有達到要求的地方。可以說,學生在朗讀和課文理解中還做得不夠。雖然在朗讀的方法上有個別讀,齊讀等方式,但朗讀的量不夠,本文是培養學生欣賞美,應該在感悟美中去讀出文中優美的語句,但學生的朗讀在這方面就未做到位,這跟我的'指導也有關系。
還有就是學生的文本感悟得不夠。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種對話怎么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么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里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么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
除此之外,課堂上提問的面積不夠廣,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鼓勵評價太少。
我想,通過這節可,我又學了很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還要多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我們學習了《捐贈天堂》一課,這是一篇揭示童心可貴的文章。作者用包含深情的向我們講述了丈夫小時候得到的一次捐贈。丈夫在唐山地震中是個幸存孤兒,當時做為孩子的他不僅失去了親人,家園,更失去了童心中的至愛和樂趣。“打開書第一頁,里面竟有兩張剪紙……此時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心靈的安慰。
唐山地震可以說有三十多年了,對于一直在密罐中生活的五年級孩子來說,他們能真切地體會到那個年代嗎?起初很擔心,結合08年的汶川大地震重演了歷史的悲劇。以及剛剛發生的玉樹大地震,似乎是唐山大地震的翻版,孩子們可以看到玉樹鋪天蓋地的電視畫面中愛到了內心的震撼。這樣讓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整堂課讓學生學到了真實的語文。悟出真實的情感。
在教學中是按照以下進行展開教學:
1、努力創設情境,走入文本。結合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大地震的電視中的真實畫面讓學生與當事人產生一種情感共鳴。進行品詞析句理解:至極”的含義。
2、訓練學生的朗讀與情感的結合。那學生理解丈夫說的那段富有哲理感人的話,體會“天堂”的一詞,把手貼在胸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指導學生朗讀入境,進行情感訓練朗讀。
3、拓展延伸,通過學習,讓學生把最想說的話寫出來,可以根據玉樹大地震的電視真實畫面。寫一寫。
一堂課下來,我的心比較緊張,時間比較倉促,但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收獲,因為課堂上聯系了汶川大地震畫面歷史背景以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玉樹大地震緊密相聯。使這節教學有一筆寶貴的經驗,真真實實的學了語文,真真正正的學做人。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就是根據我國知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重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出現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擊敗劉備,又派兵反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手出來抵抗曹操。劉備派遣諸葛亮至孫權那里幫登陸作戰。諸這篇課文就是根據我國知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重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出現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擊敗劉備,又派兵反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手出來抵抗曹操。劉備派遣諸葛亮至孫權那里幫登陸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手抗炎曹的時候出現的。課文寫下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必須諸葛亮在十天內助漲十萬支箭,以此誣陷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擊垮了周瑜的陷害,整體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諸葛亮,就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表示其“神機妙算”。鼓勵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體會其他人物形象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那么怎樣去回去觀賞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學時,我使學生步入文本,在學生充份寫作、熟識課文資料的基礎上,籌錢課文中周瑜的話歸納出來諸葛亮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抓裝神機妙算”這個詞去惹來
導學生體會諸葛亮的機智過人。我主要從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展開。先是讓學生自我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后引導學生把前后相聯系的句子對應起來看,聯系上下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首先,課前我建議學生根據自學提示信息在復習課文時,把與中心有關的幾個問題概括不好,然后CX480課文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讀書,邊念、邊思、邊議,把問題的答疑展開歸類,從而窺見諸葛亮言天時,曉地理,辨人心,在草船借箭的全過程中神機妙算,才智出眾。學生精確地把握住中心,增進了對課文的認知。
為落實生本課堂,教學時我還深刻領會教材,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中我利用自學提示教學,小組合作研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到經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觀點。經過細細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躍然紙上。此時,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并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述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后,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經過語言,能幫忙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總之,本文的教學,我力爭培育學生的獨立自主寫作,獨立自主體悟的語文綜合素養,并把握住一個主要問題,盡早鼓勵學生體悟暗藏其中的深刻內涵,并使學生對課文資料的認知更細致,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住更精確。可是教師鼓勵的還是過多,個別學生的口頭抒發聲音過大,應引導學生大膽抒發。日后教學應當著重學生在朗誦、罵人中語文本事的培育。僅有這樣就可以給學生足夠多獨立自主空間,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發展。總之,自我必須自學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堅忍堅忍,精益求精。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我校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氛圍。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四)、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一、抓思路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
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抓關鍵詞句即“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來歸納白楊的特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的閱讀課文。作者按時間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三峽秋天奇特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無比喜愛之情。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本課時的教學我覺得存在以下亮點:
一、 注重自主探究、自學能力的培養。
這節課,我重視預習的布置及檢查,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多音字“累”有三個讀音,第二聲最容易讀錯或被忽略,讓學生通過查工具書理解字義,并多組幾個詞,與另外兩個音加以鑒別。“暈”字也讓他們自己學習,通過摘錄筆記的交流,使得生字、新詞得以解決和鞏固。
我以“美”字貫穿整節課,首先讓學生欣賞三峽風光,讓他們感受到三峽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自學,畫出體現三峽之夜的美的詞語、句子,并在旁邊做批注,培養了學生的自讀自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為接下來的交流打下基礎。在品讀課文環節,讓學生沉浸在美麗的月色中,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
二、品讀重點詞語,感悟語言魅力。
本課語言優美,用詞形象生動,抓住關鍵語句,使學生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感受大家之作的風韻。
在學生感悟夜晚部分時,重點引導品讀“沉沉欲睡”、“驚醒”、“搖曳”等詞語,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以動襯靜,突出三峽之夜的寧靜。在品讀月下三峽時,引導學生重點感悟比喻句。如: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錦”展現月光的皎潔與明亮;從“墨一般的黑”,體會三峽的神秘;同時抓住“撲跌”、“瀉”、“凌空飛降”、“掛”等詞體會作者以動寫靜,動靜結合,突出月下三峽的寧靜與神秘。
遺憾之處:在授課過程中,由于時間關系,學生的朗讀還不夠,不能在每個句子后趁熱打鐵,加以朗讀。
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還有缺憾和不足,今后需要更細、更深的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 課時
教學目標
1. 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情。
2.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積累讀書故事,并能夠從中受益。
教學方法
引導點評,評議結合。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準備
回憶本單元內容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一)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1.導入: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文,我們深深被感染了。課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來非常親切。說說課文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文章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來,不說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里,把“我”的頑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寫下來,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讓我們覺得寫的就是我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所以才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
(2)作者觀察細致,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比如《童年·冬陽·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于作者描寫細致,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想象場景。
二、日積月累
1.借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是自己將會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后悔也無濟于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匯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說說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啟示,準備把哪些話語送給誰,為什么。
6.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7.交流課外收集的的類似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8.齊讀日積月累中的語句,并默記心頭。
三、課外書屋
1.師:今天首先給大家介紹大家十分熟悉的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學生互動介紹該書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了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并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于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教師小結,結束本課時教學。
5.課后小結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這節課,我抓住“海豚”二字,來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板書“豚”字,師問:這個字同學們認識嗎?誰來說說該怎么讀呢?可以組成什么詞呢?那你又對海豚作了哪些了解呢?學生紛紛回答,在回答到海豚可以救人時。我就切入話題,再板書“救人”二字。
接著,我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回答老師提出的以下問題:
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學習?
2、找出海豚救人的句子,讀一讀,并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
3、海豚真的具有救人于苦難的精神嗎?說說原因?
學生朗讀課文中,教師查尋學生讀的'情況,對詞語的理解,如不能理解的就找同學或查工具書解決。學生讀完后,我就請學生起來依次回答我提出的3個問題,教師相應的點撥,總結學生說的。特別是在海豚救人的過程中要詳細說出海豚見義勇為的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加深理解。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中,要仔細探索海豚救人的來源。海豚照顧子女和救人有什么相似之處。
最后教師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根據板書再次回顧本堂課的內容,加深理解。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二泉映月》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民樂之一。在興奮的時候聽它,總能使自己很快沉靜下來,不至于失去自我;在憂郁的時候聽它,仿佛樂曲能帶走我的煩惱,讓心靈有了歸屬;在悲傷的時候聽它,更如找到了傾吐的對象,忍不住淚水潸然而下。所以,對于樂曲《二泉映月》我有一種不解的情結,無論何時聽到它,總會駐足凝神,聽上片刻。心中也會疑惑:為什么阿炳的樂曲能承載這么多的情感?會有如此豐富的內涵?
伴隨著《二泉映月》婉轉回蕩的樂曲聲,我翻開了蘇教版第十冊課文《二泉映月》。琴聲中,文字里,我仿佛看到阿炳正坐在月下二泉輕撥琴弦,樂聲如泉水潺潺流出……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課文的這一語段,不僅很好的`詮釋了音樂的初始部分、表達了琴聲的深刻內涵,而且還完美的呼應了課文的前三段內容。阿炳生在惠山腳下,受二泉美景的熏染,江南靈秀的山水給了他不少創作的靈感。然而,阿炳卻再也無法看見。于是,一聲長嘆之中,阿炳陷入了美好的回憶,憶二泉美景、憶師父教誨、憶人生之路。小時的阿炳無法聽知二泉流水中的種種奇妙之音,當他經歷人生坎坷,飽嘗人生辛酸之后,再來到泉水之邊。淙淙的泉水仿佛也已經懂得阿炳的滿腹愁苦,流出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
社會是不公的,命運是不幸的,然而阿炳更是倔強的。他用琴聲表達出內心的悲惻,控訴著萬惡的社會,又在錚錚樂音中強烈地展示著自己的不屈服,“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他執著地用音樂追求著心中的光明與幸福的生活。
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舒緩——起伏,恬靜——激蕩,這兩組看似對立的詞語,卻更深一層地表現了樂曲的豐富內涵。就在樂曲的千回百轉之中,我們仿佛走進了阿炳的內心世界,聽阿炳訴說滿腔情懷之后,看他身背胡琴漸漸消失在惠山腳下,樂音卻久久散之不去……
《二泉映月》,樂美、文美,怎樣能使學生感受到如此深邃的意境,感悟到如此豐富的內涵呢?我想,也只有創設一個樂文交融的情境,樂隨文起,文伴樂悟,形成“涵詠”場。讓學生從樂聲中體會文本內涵,感受阿炳訴說的情懷,又從文本品讀中更深地玩味樂聲,領悟阿炳用樂聲與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拓展閱讀課文內容易懂,文章比較淺顯,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我在教《燈塔》時,選用了“談話、引導”的教學方法,選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語言,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勇于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瑯瑯的讀書聲貫徹整節課,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2.給了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討論交流的時間,把各項語文基本功訓練落在實處。
3.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現自己。
4.讓學生參與板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也暴露出以下問題:
1.學生在朗讀時,我沒有適時加以指導,應在重點之處加以引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2.我認為還應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加強,能駕馭教材,能駕馭課堂。
3.對學生的賞識不夠。賞識是一種信任,賞識是一種溝通,賞識是一架橋梁,賞識可以使師生溝通無限。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探索與追求。作為一名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深入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讓我們的課堂成為高效課堂,成為快樂課堂。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一篇充滿了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文章記述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文章條理清楚,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對西部建設者智慧和力量、吃苦奉獻精神的歌頌。
備課時,我做了很多課前準備,找了鐵路通車的視頻,選了西藏的風光圖以及反映地勢險惡的圖片,還想播放韓紅的《天路》所有種種,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青藏鐵路開通的重要意義及這條鐵路的修建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學生們也很積極地搜集了有關青藏鐵路的資料,匯報交流的時候也興致勃勃,講起來滔滔不絕,由于時間關系,課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讓他們課后再互相傳閱資料,增長見識。從他們匯報情況可以知道,學生選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還是有待加強。一節課下來,能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課文的主要內容;修鐵路遇到的困難;鐵路的重要意義。基本上解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可是對于訓練點的落實,感覺時間太緊,連之前準備好的視頻都沒有播放,很是遺憾。這一課,如果重新設計的話,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些修辭手法的訓練,以及用自己的話來把困難說說,寫寫學了課文后對青藏鐵路的認識和感受,應該更有課堂實效。提醒自己:訓練點,一定要抓牢并落到實處。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滋味是學習文言文的起點。在本人這所謂的“辯論賽主席”的“陪伴”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到這場跨越兩千年時空的辯論賽之中,讀出唇槍舌劍之感。磨練誦讀古文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誦讀古文的樂趣。課后掩卷深思,自以為做法成功有三:
首先,深刻理解重點字詞。
在學生展開辯論之前,總結出多讀幾遍,結合課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這些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生疏通文章,理解內容的難度,同時,加強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系,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匯句式去學習文言文,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使之成為認知的起點,新知的生長點,不正是溫故而知新嗎?深刻理解重點字詞也為后面的辯論賽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升入中學乃至終生學習都將受益匪淺。
其次,激發朗讀古文興趣。
大部分學生原來沒有接觸過文言文,他們對此既新奇而又有點畏懼,怎樣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熱愛,培養他們樂于主動學習、積累古詩文的興趣呢?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維持他們的注意。”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就從文章的內容切入,抓住課題中的“辯”字引起學生注意。以“辯論賽”的形式要求學生展開一場跨越兩千年時空的辯論賽,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把原本很難理解的有很枯燥的文言文變得簡單而又有情趣了。教學中,激烈的辯論氛圍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學生紛紛從開始的慢條斯理到后來的唇槍舌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接著安排學生從個人辯論到男女生集體辯論,最后熟讀成誦。
最后,真正感悟人文內涵。
我注意引導學生領悟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兩小兒辯斗的情境中,學生體味到了古人善于思考、大膽置疑的學習態度。古人的榜樣作用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而文本中的“孔子不能決也”讓學生聯想到了《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學生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最后,我告訴學生不管你是學富五車的孔圣人,還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面對知識的海洋,都要牢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道理。最后,送一句名句與大家共勉,“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路,不僅指求學之路,更指人生之路。
總的來說,辯論賽這樣的教學情景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辯論質疑釋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識。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鯨》是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介紹“鯨”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的說明文。課文很簡單,學生能很快地掌握課文內容及相關的說明方法,如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該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一、查資料,探索鯨的世界: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首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鯨的相關資料,對鯨的各個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查的資料非常豐富,他們的資料已充分證明鯨是哺乳動物,很快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讓他們進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話把他們資料中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句告訴給大家。孩子們的匯報面之廣已遠遠超出課文內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不同種類,并通過圖片說明須鯨與虎鯨的區別。有的孩子查到了鯨的史祖,并對鯨的史祖的生活狀況展開討論……
二、巧板書,理清文章線索:
然后我板書了課題《鯨》。板書時我把題號“22”寫得很大,并故意寫成兩條“魚”的形狀,帶孩子們進入海洋世界。課題《鯨》也寫得很大,經觀察孩子們說出鯨的一大特點——“大”。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關鍵。按照這樣的方式我讓孩子們迅速在課文中找出鯨的其他特點并上臺板書。不一會“鯨的演變”、“鯨的種類”、“鯨的食物”、“鯨的呼吸”等就出現在黑板上了。
三、放手讀書,自讀自悟:
接著同學們自由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第一個孩子說他喜歡學習“鯨的睡眠”部分,因為他喜歡睡覺。于是喜歡睡覺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讀這一部分。學習“鯨的演變”這一部分時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了鯨的'生活痕跡:從陸地到淺海再到海洋。學習“鯨的食物”這一部分時我讓女孩子讀須鯨部分,男孩子讀齒鯨部分,這樣突出了須鯨的溫柔,齒鯨的兇猛。學習“鯨的呼吸”時我出示了兩個剪紙:一個是又粗又直的紙條,另一個是又細又高的,“聰明的漁夫”——孩子們一下子記住了鯨噴出的水柱并由此學會辨別鯨的種類。
在教學此部分時我穿插讓學生說出作者使用的寫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想象發揮:
最后我讓孩子們選一個自然段用筆畫出他們喜歡的鯨的樣子,必須讓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哪個自然段,是鯨的哪個特點。孩子們都畫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畫的是“鯨睡覺、“鯨呼吸”、“鯨的種類”。對于比較難于用畫表示的“鯨是哺乳動物”,有個孩子先畫了個大大的鯨,然后在它身下畫了個小小的鯨,非常形象。在畫“鯨的食物”時,有的孩子在鯨的前面畫了許多慌忙逃命的小魚小蝦,畫面生動有趣。
本課后的作業是寫一篇《我是某某鯨》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說明鯨的相關特點。
五、反思:
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前充分查閱了資料,所以我本以為他們難以理解的部分如“鯨是哺乳動物”他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們的畫也知道他們已經學懂了這篇課文。教學中有些不足之處:如在學文與找寫作方法部分有些脫節,留給孩子們畫的時間也不夠,對較難畫的段落沒有充分指導。
通過教學本文我最大的收獲是原來以為較枯燥的說明文也能讓孩子們樂學、愿學,看來只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多動腦筋,就能讓各種類型的課文變得生動并容易學習。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2-19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16
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的教學反思03-06
關于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0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26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