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優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年級(3)班,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18人。在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中,有49人參加了考試,1人因事缺考,試題滿分為100分,班級平均分為8
1、7分,其中1人滿分,90分以上17人,最低分為30分,在同年級三個班級中排名靠后。下面我就開學至今的教學工作及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進行階段性反思:
一、目前的現狀和不足
1、教學進度落后
因為缺乏教學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教學進度把握不當,按原計劃,現在應該已經完成拼音部分的教學,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些適量的檢測,但是我距離這個原定計劃慢了兩周的教學進度。而且學生平時缺乏檢測和摸底,因此對他們的學習狀況了解得不夠清楚,使教學中失去了針對性,效率低下。
2、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和完善
由于自身經驗不足,再加之以前一直從事中學階段的教學,所以在教學中,盡管已經想了很多辦法,來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進行教學,如多設置一些游戲環節,寓教于樂;制作更具有吸引力的教學課件;在教學中多鼓勵孩子;運用講故事的方法帶出知識點等等,但是在具體的運用中還需要不斷完善,使各環節銜接更自然,更巧妙地吸引孩子,讓孩子跟著老師走,提高孩子有效注意的時間。
3、課堂紀律還需進一步加強
課堂紀律對任何一堂課,任何階段的課來說,都非常重要,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任何巧妙的課堂設計都很難付諸實踐,更別說課堂效果的達成。
在教學中,我深有感觸,很想把知識教給學生,讓他們都學懂,但是,只要課堂上稍有一點小插曲,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從開學至今,我在課堂管理方面雖然也獲得了一些經驗,并且在學生身上有所體現,但是畢竟一年級的小朋友,自控能力不強,又由于我在跟蹤強化方面的工作還不足,所以總體上課堂紀律還不夠理想。
4、與學生家長的聯絡不夠
要多與家長聯系,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一起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雖然道理我很清楚,但是面對目前的考試成績,我自我反思,覺得自己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還不夠,對一部分學生了解得還不夠,在管理和教學中不能因勢利導,所以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
5、對特殊學生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班上有3個孩子特別讓我頭疼,一是留級的羅功釗,另外一個是行為習慣比較差,生理上又帶有缺陷的張兆康,還有一個就是智力和情感上顯得比別的小孩子發育遲緩的王俊豪,除了他們三個,也還有幾個上課老會走神或者玩東西,或者不太會聽課,如汪婧、羅晨奧、尹俊華等等,對于這些孩子,稍不留神,他們要么會擾亂課堂紀律,要么就是在課堂上一點東西都學不到。
我想了一些方法來矯正這些孩子的壞習慣,如罰站、單獨作工作,講道理、直接批評等等,收效都不太好,總體而言,應該是我還沒有找對方法,工作也還做得不夠細致。
6、備課還不夠充分
在這一階段的所有教學中,我都認真地備課,上課,但是現在再次反思,覺得自己在備課上下的功夫還是不夠,特別是備學生方面。確實,雖然接觸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了,但是我對一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掌握得還不是很好,所以,有時候很可能就違背了他們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強化班級管理,培育出較好的班風
目前,我們的班級常規學生已經基本熟知并能遵守,班級管理的隊伍也已經成形,我相信這可以算得上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接下來需要我不斷地去強化,更加精細化地進行管理。
一是再加強對班干部的教育和培養,讓班干部不僅僅能夠起到帶頭作用,更能夠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另外再多發現學生中良好習慣的因子,去大力表揚,以推進學生對那些好習慣的認知;二是配合管理,搞好教室內環境布置,形成好學爭優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三是再強化課堂各環節的口令,讓學生在反復強化中獲得自然而然的習慣。
2、精心設計教學,在加快教學進度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
加快教學進度已經刻不容緩,所以我必須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進一步吃透教材,悉心設計教學,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絕對不能再走回頭路或者在教學中徘徊不前了。力爭一堂課要放在一個單元中來考量,一個單元的課要聯系整本教材來掌握,設計教學過程,讓書中的知識點能夠前后關聯,互相滲透,形成知識網,便于學生學習和記憶。
3、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
下一步,我會利用一周時間,通過電話或者面談,與學生家長一一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針對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與學生家長溝通,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4、再加強自身學習,完成角色轉變
我知道,面對目前不理想的成績,一味的唉聲嘆氣,自暴自棄是沒有用的,必須勇敢的面對,想出辦法來改變。所以,我除了要一如既往的努力、踏實的工作之外,也不能埋頭蠻干,而是應當多加強學習。一是向領導同事學習,特別是向學校里在一年級的教學方面比較有經驗的池新嬌老師、鄧麗萍老師學習;二是通過書本網絡進行學習,多看一些關于低年級教學的書,多觀摩那些成功的教學課視頻,力爭在短時間內讓自己學到更多更有用的東西。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面對這些不足,然后再努力地去改正,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提高。
三、學期末的目標
為了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也為了使自己有更明確的目標,我給本學期后半階段制定如下幾條目標:
1、加強管理,努力使本班形成一個比較良好的班風,課堂紀律好,學生有禮貌,課上課下有序;
2、轉化班上的特殊學生,尤其是羅功釗,讓他們逐漸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
3、提高班級成績,在期末考試中力爭排年級前列;
4、在學校的各項評比及競賽活動中,均獲得較好成績。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小池》這首詩,通過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下面是《小池》這首古詩的教學反思:在古詩《小池》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就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接著出現了一段比較有意思的“爭論”:
“是荷葉,因為書上畫的是荷葉。”
“我有意見,不一定書上沒畫荷花,作者那時就沒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師剛才說寫的是初夏,荷花還沒開呢。”
“不一定沒開呀。”
“荷葉都才露出一點點呢。”
……
這個問題是我在寫《小池》的教學設計時沒有想到的,教參里的解釋是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該和學生說那是荷葉,我怕那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結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理由”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問題意識”的嫩芽得以呵護,快速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煉。我忽然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
古詩《小池》很美,怎樣讓學生感受美,除了老師適當的語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強求。教師不能人為地去限制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模式禁錮學生的思維,重要的是多為學生創造一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給他們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這才是新課程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家》是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能把握兒童詩的特點,并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認為做得比較成功的有兩點:
一、體驗閱讀
讀中見悟《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家》一課,我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
二、句式遷移
突破難點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家》這課中句式是“(什么)是(誰)的家”,我進行了兩次遷移。一是在學習課文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祖國關系的感悟。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自由討論,合作完成。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自我感覺不足之處,學生總是太活躍,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有些不足,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精煉到位,感情投入不夠。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以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地朗讀課文來學習課文。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托音現在非常嚴重,這個是需要大量時間糾正與訓練的。同時“人流如潮、燈火通明、響徹夜空”等本課出現的四字詞語,學生讀起來生疏,再解釋好詞意以后,通過對字面的理解再來讀,就流暢許多,看來讀、背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學習第二小節過程中,對于描寫龍燈的這句長句,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來讓學生分讀、學習句子,效果比較理想。我提問學生“為什么會情不自禁地說龍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龍像真的一樣。”于是再問“哪里看出來像真的`一樣?”學生開始解讀長句,分別從“追著寶珠、上下翻騰、尾巴不停擺動”這些地方看出龍火起來了,同時邊幫助聯想舞龍的場景,很快學生能流利地讀好長句了。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漢語拼音教學反思(20xx年9月28日)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情況著手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并熟練地拼讀音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鑒并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并不怎么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松,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只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借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啟發學生采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游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二、比尾巴教學反思(20xx年10月31日)
《比尾巴》這首兒歌語言歡快活潑,富有童趣,它用問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天生喜歡小動物,對于動物們各種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這為他們學好課文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開始上課,我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后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三、《四季》教學反思(20xx年11月7日)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兒歌,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后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帶著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于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四、《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20xx年xx月10日)
這篇課文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上課前,我認真鉆研教材,研讀了文本,并且仔細閱讀了課標中低年級的學段目標,發現低年級的教學更多的強調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興趣中學習。
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呢?這是我這節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對于一年級課文的第一課時,我應該教給孩子些什么,讓他們學到些什么呢?這是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這些環節的學習往往又是比較枯燥的,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把整篇課文設計成闖關游戲的形式.首先,通過聲情并茂/地范讀,幫助孩子了解課文大意,即課文主要寫小松鼠不知花生在哪兒?然后以幫助小松鼠去森林找花生為借口,進行闖關游戲.游戲的第一關就是勇闖神奇果子林,而在神奇果子林等待孩子們的就是本課的生字詞.第二關就是課文城堡,在課文城堡等待孩子們的就是讀通,讀順課文.孩子們為了幫助小松鼠找到花生,一個個奮勇闖關,玩得開開心心,學得興趣盎然.反復品讀,找花生《原詩》中說:“設身而處當時之境會??呈于象,感于目,會于心”,才能“妙語天開”.教學中抓住一個個空白處,或聯系上下文,或聯系插圖,或聯系生活積累,展開想象,來豐富文本的內涵,驅動孩子們一顆顆靈動的心,誘發孩子們飛揚智慧的語言.所以在深入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緊緊地抓住“自言自語”這一點,進行想象說話.首先,讓孩子們結合句子理解“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然后,引領孩子們想象:花生已經開花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小松鼠很高興,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x。小松鼠每天都去看花生了,第一天,小松鼠看到花兒開得更多了,它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x。”第二天,小松鼠看到有一朵花兒開始落了,它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
第三天,小松鼠看到又有一朵花兒開始落了,它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一個星期過去了,小松鼠看到花兒都快落光了,它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
一個夏天都過去了,秋天來了,小松鼠看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它自言自語地說:“xxxxxxxx。”從中逐步深入體會小松鼠等花生,找花生的艱辛過程。
然而,事與愿違,一節課雖然比較順暢地進行下來了,但我心底明顯地感到不塌實,像壓著一塊石頭,有點沉。覺得自己有幾個環節沒有處理好,特別是引導孩子們用“自言自語”說話的時候,我的語言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整個過程就像輕飄飄的云,浮在半空,沒有落到實處。我知道此時的我:其一,沒有和學生真正融在一起。師生真正融在一起,決非易事。
通過這次語文教學實踐,我更清楚地認識到: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還很小(雖然只是一年級學生),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很好“騙”,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坐在這里只需要認識幾個字,會寫幾個字就行了。在我看來,那一個個精靈的小腦瓜里藏著許多的“欲望”。他們需要興趣,他們需要方法,他們需要鼓勵??他們更需要一種終身享用的東西,那就是對語文的熱愛,我們要讓孩子們在多彩的生活中學習多彩的語文,讓孩子們從小就悟出時時處處皆語文,從小就熱愛語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以蔬菜寶寶的來信,帶領學生去蔬菜寶寶家做客這一大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同時在“門牌”的創設中,學生輕松地認識了“蔬菜”。接下來,我說“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進到里面去看看吧!”板書“里”,很自然的,學生理解了“里”的意思。再出示菜園圖,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蔬菜名稱,而后以“小朋友們,這些蔬菜娃娃見你們來了,可高興拉,瞧,它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還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出示蔬菜寶寶“名片”,導入識字教學。
在最后的識字鞏固環節,我以“喜歡這些蔬菜寶寶嗎?蔬菜寶寶也喜歡你們,它們要變成一道道美味送給大家,不過,它們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帶領學生有興趣得進行識字復習,讓學生“報菜名”進行字詞的拓展學習,這環節在學生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創設,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松、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為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后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后,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采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才會始終吸引著學生。
三、運用趣味游戲,活躍學生樂趣
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做游戲,既然游戲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那么課堂上,我就引入了兩個游戲。“貼商標”游戲,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蔬菜名稱,不僅考學生的識字情況,也考驗了學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圖片對應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對對對……”拍手聲和齊讀聲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學生見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游戲中,通過猜動作,猜口型,猜謎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學生在游戲中興趣盎然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課堂也證明了學生確實是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識字的。
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做到了以上幾點,但還存在著些不足的地方。
1、課堂的及時生成
在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什么園時,有些學生說了和“園”字同音的“圓圈,元旦”,我隨即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字寫上了,之后就沒再去理會了。我想要是我把整個詞語寫上,在復習鞏固環節,再讓學生讀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區別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識字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點。
2、評價的多樣化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我的評價語還欠生動豐富。
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扎實?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我將不斷反思,不斷進取!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里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松學生小腦袋里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借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采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里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范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范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么這樣讀,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采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布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后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后在回到家里觀察家長是怎么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雖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讀出“秘密”、感受“奇妙”。
課堂上我由題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在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后,再聽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完后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再自由讀課文,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這時,孩子們便爭先恐后地紛紛舉手,提出了許多不懂的難詞。如:老師,什么是“咿咿呀呀”,什么是“打盹”,什么是“疲勞”,什么是“京戲”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干脆放開讓孩子們發散思維,自覺地質疑解疑。當一位學生提出“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是什么秘密呢?”這一問題時我才引導他們再次讀書“是啊,我們家看電視到底有什么奇妙的呢?”“這個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呀就在課文中,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然后再進行朗讀指導,感受我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后便很快說出“關愛”“謙讓”“幸福”“和睦”“快樂”等與“奇妙”有關的詞,找出了大家心中的“秘密”。最后,我采用了自編的一首感動小詩結束本節課,對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行了小結和深化,在孩子們都為之動情的同時,也留下了意味深長的一筆。
二、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我相信,只要教師正確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由扶到放的'閱讀訓練。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也為將來的有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是一個教師應該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學目標。
三、動態課堂,方現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我本節課中,有一教學片斷就完全體現了這一特點。當孩子們發散思維達到非常活躍的境界時,我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學情的變化,抓住孩子們精彩的辯博來個順水推舟。當提到“京戲”一詞時,我就應該從這一詞入手讓孩子們更深地理解“京戲”,并體會“京戲”與奶奶之間的聯系,進而引導讀文,體會爸爸換“京戲”的“奇妙”所在,而不需再死搬硬套的回到精心準備的教案中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善于給課堂注入新鮮活力。以后,這將是我邁步的方向,不求完美,只求突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內容豐富有趣的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篇課文可以極大的開括他們的思維,增強孩子們的想象能力。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運用圖片、音樂,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講解課文之初,運用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種太陽”的歌曲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課文講解之初選用視頻范讀的辦法來校準字音,講解課文時配以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的圖片,活躍課堂氣氛。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辦法,是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用圖片和音樂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豐富知識,理解課文內容。
(二)營造環境,再造想象,鍛煉發散思維的能力。
語文課程規范提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同學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發明潛能。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同學學習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逾越教材,給師生營造開放的課堂環境,提供激發想象、即興發明的空間,讓同學在自身的想象王國里奔馳。比如在教學金色的太陽的一段,讓學生展開想象,“以這些熟了的果實被金黃的落葉用來招待小伙伴,請同學們誰來當一當小落葉,去邀請朋友,你會邀請什么朋友來一起吃這些果實”學生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意“打開腦洞”,當學生們說出各種各樣的小伙伴時,將“友愛好客”的概念潛移默化的灌輸給學生。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課文內容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實際入手,喚醒了學生對季節的體驗,和對當前生活的關注,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回憶起生活中的零碎的片段,創設出學生能體會的到的情境。比如在教學“冬天的紅紅的太陽”一段時,我著重讓學生體會“凍僵”
這個詞的意義,找學生在前面示范出一個凍僵的動作,使其明白這個詞的意義,并能在生活中回憶起這個詞。再比如,這一段學習還有一個體會溫暖的過程,讓學生閉上眼睛,老師用一段語言來描述天氣的溫暖,孩子們回憶陽光照在身上暖和的體驗,從而喜歡上作者筆下這個紅紅的太陽。
不滿意的地方:
1、過于注重“教師教的環節”,沒有在“學生主動的'學”上有突出體現。本堂課在學生自主的學習的體現上還是過于缺乏,沒有一個小組討論、研究、匯報和發言的過程。主要是基于我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的把握上還有所缺失,片面的認為一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讓其自由的讀書。實際上,學生的想象能力十分豐富,詞匯量的掌握也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2、教學環節上設計不夠緊湊,有時難以抓住學生注意力。這一方面主要是對于教材把握上的一個程度還不夠透徹。
3、缺少對學生們說話能力的訓練,也就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鍛煉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課文中應該設有一些把句子補充完整的練習,或者是同樣的句式來練習說話,這樣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在寫作上的一個鋪墊的訓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觀察茄子和東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一下)》。這一課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抓住課題導入,向孩子們發問: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可是讀了許多遍,孩子們仍然找不出原因。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東瓜的區別?為什么媽媽要讓它觀察那么多次?開始孩子們認為小燕子很笨,看了三次才看清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并沒有說到“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由于孩子已經把課文讀得很熟了,當“為什么媽媽要讓它觀察那么多次?”這個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孩子們很容易地讀懂了:從燕子媽媽這個角色來考慮問題,可以看出燕子媽媽也是在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注重方法,培養學生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孩子們說得像模像樣,如講到“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還有很多同學自己編了很多順口溜進行識字,每個同學都有著很高的識字欲望。
二、圖文結合,喚起學生的體驗
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說話,這樣就降低了說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說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著"那么......那么......"的句式說話,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課本中出現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使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升華,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積累語言。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悟其理,悟其情。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但是在本堂課教學中,由于自己評價語的匱乏與不準確性,使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情感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么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引導孩子讀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于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里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么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著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么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堂課上完,有了很多的收獲,但同時也發現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課堂上應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在讓學生整體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鄉在哪里的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邊讀邊畫,這樣會更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2.識字教學時應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從文到句,從句到詞,從詞到字的不斷復現,提高識字效率。在學生積累了多樣化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學生采用歸類的方法識字,提高課堂效率。
3.在朗讀領悟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圖片,指導學生說話練習,積累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在讀的時候可以讀得更豐滿。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次試教我選擇的是統編一年級下學期課文第七課《怎么都快樂》。該課文以輕快、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內心世界,寫出了孩子積極樂觀的態度。
通過試教和帶教教師指導,本堂課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教學連貫性不夠。課堂教學中,我沒有良好的過渡語,一個環節挨著一個環節,“模塊化”嚴重,沒有語文味。例如在教學第二節時,我僅僅說了一句“接下來我們來看......”,像大學教授做報告,沒有趣味性。
二,教學細小的點上,我容易浪費時間。如在教學“跳繩”這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時,我頻頻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請了半個班的學生,只為念這樣一個其實學生早就學會的詞語。導致我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三,學生評價不到位。每當學生說出一個點,我沒有及時跟上評價,要么評價用語不規范,學生之間也缺乏相互評價,使得課堂活躍度不夠。
根據以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我決定進行以下改變:
1、熟悉教材,細讀教學參考上的指導要點、其他教學建議,做到對教材的全面了解,明確整個教學的流程,對重點的,學生難以理解的,能有的放矢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在教學時,做個有心人,對當天的教學及時地做好教學反饋,并發表自己的反思,大家共同探究,積累教學經驗,促進進步。
2、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設計教學,讓學生對每堂課充滿好奇與新鮮感,從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展示出“要我學轉換成我要學”一種主體性學習氛圍,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時自己多聽課,多觀摩,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把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精益求精。
3、積極的、有機地與信息技術整合。自己做一個有心人,利用課余時間,對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媒體進行系統收集,建立自己的資源網,以需而用。自己也可嘗試制作或對一些現成課件的修改,為自己教學需要而服務。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上課前我告訴學生,從今天起我們就開始學習漢語拼音了,你們知道嗎?漢語拼音的用處可大了,它可以幫助我們識字、學習普通話,讀注音讀物,是我們學習的好助手。你們想不想學好它?要想學好漢語拼音,你們上課就要積極動腦筋,專心聽講才行呢!請你們跟老師讀讀這首小兒歌:“學習拼音用處大,讀書識字要靠它,幫我學好普通話;看誰學得頂呱呱!”
漢語拼音對學生來講有的在幼兒園己學過,有的一點兒也沒學過,如何使他們都能學有興趣,教師可以設計游戲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制作一個拼音王國的課件。告訴學生拼音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拼音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呀?就這樣帶著學生來到了拼音王國。
結合“a o e”的插圖來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的'音形,指導的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實效。 利用插圖,借助“啊”、“窩”、“鵝”、“a oe”的音。通過教師范讀,講發音要領,學生模仿體會,讀準字母的音。并結合插圖及順口溜幫助記字母的形。在學習四聲時還可以邊讀邊用手勢表示聲調的符號,汽車平走“ā āā ā”,汽車上坡“á á á 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 ǎ ǎ ǎ”,汽車下坡“à à à à”。練習時按有序讀、無序讀,兩種形式交替進行。
先出示四線三格讓學生認識,然后電腦博士書寫,學生觀察字母是幾筆寫成的?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在四線三格的哪個格上寫?在教寫字母時,教師采用一些兒歌或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教“a”時,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可結合前面學過的兒歌,要求學生把半圓看成是小女孩的胖臉蛋,豎右彎是小辮子,不要把小辮寫得太長。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學期以來,我對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工作打算,我有如下感受:
一、考后思考:
小學語文的教學和學習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此,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改進:
1、靈活調整學生的座位
低年級學生不同于高年級的.學生,他們更加注重課堂的新鮮感,靈活多變、生動有趣、富于趣味的東西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在進行課外活動或者公開課講演時,教師可以改變原有的座位安排,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2、營造良好的師生氛圍
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耐心細致地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鼓勵和幫助學習成績不好、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主動征求學生的看法。
3、廣泛收集課外知識
教材所涵蓋的知識面是相對有限的,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應該廣泛搜集相關的課外知識,將課外知識與教材內容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領會更加透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整理相關課外知識。
4、學習方法多樣化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優化組合,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三、專業不足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課本知識的教授,學生對知識缺乏深度的理解。
2、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
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與交流,特別是對于成績較差的同學,教師缺乏足夠的了解。
3、小學語文教學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只是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聽取的模式。這種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的地位。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早操》是我們年級語文組上選定的同課異構的課文。我在設計這篇韻文的教學思路時充分挖掘韻文的童趣,考慮學情,同時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氣盎然的清晨。我的教學思路是:首先是從孩子們熟悉的《上學歌》導入,太陽公公當空照,它把大地瞧一瞧,太陽公公可能看到了什么,從而引出課題“早操”。接著讓孩子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找都有哪些小精靈,孩子們說一個小精靈,全班就隆重請出它,老師把圖貼在黑板上。這個環節是孩子們從圖畫初步感受這首兒歌的情景。接下來的步驟是老師范讀,找到小精靈們在哪里做操,然后同桌共用一本書找到小精靈們是怎樣做操,老師打亂詞語順序,通過游戲讓孩子把詞寶寶送回家。接著從詞到字,逐個擊破,通過自讀、變成各種花樣來讀字,目的就是讓孩子熟認每個字。在初步感受課文的基礎上,老師以指導朗讀為契機,在教會孩子如何讀好每一個小節的同時,間接讓孩子明白了兒歌的含義及蘊含的感情。老師重點指導:滾來滾去,跳來跳去,飛來飛去,跑來跑去單獨怎么讀,放到句子中又怎么讀。
整個教學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孩子們學得也非常投入和開心。這篇課文要求認識和寫的生字并不多,一共七個,孩子的學習任務并不重。但如果僅限于達到認識幾個字的知識目標而忽略了能力的'訓練和情感價值的熏陶是不值得的。每一堂課應該效率化。《早操》是非常有童趣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和進行想象說話的能力訓練。但要靠孩子們從字面意義出發來理解課文傳達的這樣一個美麗的清晨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一開始就安排了觀看《上學歌》的視頻,設計意圖是從圖畫入手營造一種美好的清晨景象,讓孩子入情入境,這也符合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課堂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了,孩子接下來就很愿意跟著老師完成下面的教學活動。所以興趣是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指導朗讀時,調用孩子已有的經驗,體會小精靈的調皮、可愛,讓孩子自己來讀出感覺。由于前面朗讀到位,在拓展練習說話時孩子們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各種各樣的其他小精靈,如:
小魚兒,起得早,游來游去,在水里做操。
小青蛙,起得早,跳來跳去,在荷葉上做操。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尤其是最后一個句子,我們可以看出,這堂課孩子的思維非常開闊,語言表達也非常有條理和優美,達到了訓練想象和說話的能力。
最后是寫字環節,孩子們在書寫“早”字的時候,因為簡單所以孩子都會寫,在指導寫的時候,強調字的結構和筆順。在給字寶寶找朋友的時候,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詞匯量還是比較豐富的。可能是因為孩子比較緊張,整堂課孩子不是很活躍,說話聲音也比較小。教師的情感調度還有待加強。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語文園地教學反思04-18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2-26
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02-22
語文一年級的教學反思10-22
一年級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3-17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一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3-13
一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八》教學反思09-12
一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03-26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