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在本課語文園地的教學中,我注重知識的落實,在“扎實”上下了功夫,并適時進行了拓展,設計了合理的練習形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在“識字加油站”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減一減、加一加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學習區分形近字,提升了語文的學習能力。如在“詞句段”的練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不同語境造句的環節,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我通過朗讀、引導想象畫面等方法,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體會、去感悟。這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詩的意思,背誦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講授詞語時,講得不夠詳細練習不到位,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能力,應該讓學生試著造句,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有較大幅度地提高。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在進行古詩三首備課的時候,我剛剛好聽完 劉芬老師和張學英老師的課,加上孩子們已經學過很多的古詩,手里也有不少參考資料,對于古詩的意思也能完全自己學習理解,所以我想,可以讓孩子們自己通過預習自己先學習,然后讓孩子們小組上臺來自己做小老師。
上課的時候,我一宣布這個決定,孩子們就很興奮的樣子,好幾個小組都舉手要上臺,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備課的時候還想萬一要是沒有人肯上臺,那應該怎么辦,結果沒想到孩子們這么的積極。在上臺之前,我告訴孩子們希望大家能有始有終的完成。也沒有做什么指導,就讓孩子們上臺了。結果又是讓我大吃一驚,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預料,上臺后,誰主持誰發言,安排的十分的妥當,而且把詩的意思解釋的頭頭是道,還自己加上了提問環節,臺上臺下互動起來。而且孩子們還模仿平時我上課的一些語言,比如一個同學讀完了,主持的孩子就說,有誰要挑戰他嗎?還加上了很多的評價語,課堂的`氣氛也很輕松。
當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們只注重講意思,但是沒有講出詩的意境,還有上臺的語言還是不太完整,另外有的孩子上臺后發言還是比較少,但是第一次做到這樣讓我很滿足了。我越發明白了,有時候真的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表現的很好。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童話小說,寓意深刻。
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的朗讀,注重對文本的品味,學生能很好的感悟文本的語言,品味其中的道理。我以問題“你覺得這是一條怎樣的小溪流?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貫穿全文,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朗讀始終伴隨其中,方式多樣:自由讀、速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調動積極的情緒,帶著自己真實的感受去讀。面對枯樹樁和枯草,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思考:什么時候會發牢騷?學生通過自己親身的感受,從而有了情緒體驗,很明確小溪流與這兩個角色的鮮明對比,再體會讀時很快就能進入角色了。在處理小溪流與四個不同角色的.對話中,我適時的采用分角色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從而更好的對文本的富有童趣的語言進行品味。朗讀這篇童話,首先確定歡快愉悅的感情基調。比如“枯樹樁”和“枯草”的兩個“唉”,因為是嘆氣,就不能讀的太重,否則就像跟人打招呼一樣,但是第二個“唉”,后面跟了個感嘆號,在語氣上應該比第一個略重一些;“烏鴉”第一次說話時既有好奇也有男懶洋洋的味道,在于速上不能太快,語氣也不能太重,第二次說話是恐嚇小河,因此語速要略快一些,語氣較重,嗓音要變化,體現“恐嚇”。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高漲情緒學文,如小溪流一般充滿活力,這也是課堂上呈現出的良好的氛圍。
在對文本的語言感悟中,抓住重點詞語,從學生自身的感受出發,讓學生從中領悟文本,感受小溪流的人格魅力,并結合自身的成長體驗探討當你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阻撓,誘惑,恐嚇,你將怎樣面對,從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憶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優美的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了解詞的知識,從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江南好”。
通過讓學生看、聽、唱、編感受江南音樂為主線,圍繞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悟江南的.各種美。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畫面優美,語言精練又富有有詩意,讓聽者都陶醉在江南水鄉小鎮那古樸、恬靜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無窮。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清晰明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容量大,涉及面廣,學生人人參與,學生學習的的積極性非常高。在看江南這個環節上,教師精心準備,先讓學生從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樸神韻的圖畫中了解江南;通過吟江南,讓學生理解白居易的詩《憶江南》的內涵,進而感受到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接著又讓大家唱江南,通過老師的范唱、聆聽歌曲、交流,解決歌曲的難點,引導學生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憶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最后的拓展欣賞,是蘇州白話演唱的《憶江南》以及評彈版本《憶江南》,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了學生聽辨審美能力。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一、教學環節顯樸實
課前于老師跟同學聊天:我姓“于”,干勾“于”。名字簡單人也很簡單,今天給大家上兩節課,如果感覺累就可以出去休息……“能看到嗎?”是于老師板書課題和生字時常用的問話。于老師將身子蹲下,將手舉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放心,還要問“能看得到嗎?” ……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語句,感染著所有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一開始就給學生營造了寬松、愉悅、樸實的課堂氛圍。
二、課堂處處顯真實
研討課,觀摩課我們常常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學生讀課文能橫流倒背,不出現掉字,漏字和錯字現象,更有甚者第一次讀書對課文中標點符號的停頓都把握的得十分到位。對老師的提問是對答如流,個個都表現得超常聰明。而這樣的課堂往往給人感覺是一節經過雕飾的課,失去了課堂的本來面目。在于老師的課堂上我卻切切實實感受到了課堂上的真實。課堂上仍有學生讀錯字,句子讀不通順和不注意標點停頓的現象,而于老師是反復糾正指導,讓我看到了第一課時“零起點”的真實課堂。
三、細節之處顯扎實
細節是教學過程中富有教學價值的環節和情節,教師細小的教學語言、環節。課文的詞句,訓練點等細節是很微妙的。成功的課堂往往是由多個精彩的細節巧妙組合起來的,于老師在上課時就注重了一個又一個細節的處理。如學生讀書時節奏不準,語氣不好,感情沒讀出時,于老師對學生說:“請你停下來。”并及時給以具體的指導。如讀到句號的地方,要停一會,提醒學生沒有停頓就沒有思考和想像。再如“轉身下床都很吃力”這句話學生把“都”讀重了,不仔細揣摩是發現不了的,而于老師沒有放過這一細節,及時糾正,用一個頓號引導學生“都”在這句話中不能讀重音,然后自己范讀讓學生跟讀,三遍五遍的重復直到學生讀對,讀好再讓學生往下讀。于老師還教學生學習前輩的讀書方法:用兩只眼睛看書,一只眼看紙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看著文字的背后。如此細微的朗讀技巧指導都顯示出了于老師課堂的扎實。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父親的菜園》是人教版第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贊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致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里行間流露著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課前先讓學生借助字詞典把課文讀通順、字詞讀準確。然后讓學生用簡略的語言概括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目的。
一開始拋出問題:作者為什么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為“父親的菜園?”圍繞這一問題走進課文。學習文章時根據已有經驗同學們回憶自己見過的菜園是什么樣的,再出示一片貧瘠的山坡,讓孩子們感受到種菜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接著請同學們找出文章的三個經典鏡頭,“畫出相關句子寫出感悟再同桌交流最后集體交流一起解決問題”。讓同學們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和品質。最后小練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夸夸這位辛勤而又執著的父親,達到學生文筆訓練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再次回到作者為什么把“我家的菜園”稱之為“父親的菜園”,讓學生在討論中達到深化主題的目的。
課后反思:在這堂課的設計上我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感悟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引導學生暢談讀后的感受。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任何教學過程都不是完美的。有些細節處理的不夠細致,特別是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課文比較長,對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訓練還不夠到位;學生交流時,還不能完全放開,指導較多。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古詩詞三首》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和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1.注重誦讀指導。誦讀的自然在于各個學習時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質量。初讀時要讀,指名讀,聽讀,齊讀,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正確;理解詩句時要讀,默讀,落重音讀,把停頓讀正確,把節奏讀正確;吟誦時要讀,配樂讀,看圖誦讀,把詩意讀出來,把情感讀出來。
2.圖文結合,讀中理解詩意,悟出詩情。圖文結合講求自然,切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幫助時引導學生看看圖,在部分學生關注時一起分享“成果”來看看圖學一學;感受詩情講求自然,詩人有詩人的情,讀者有讀者的情,時空不同,老少有異,只要個性的理解來自于對詩意的正確把握,來源于學生的心靈深處,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艷的“暮春撲蝶圖”中。
不足之處:
在朗讀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
今后應該多聯系生活,談體會和感悟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感情朗讀,多多培養學生的感情朗讀古詩的能力。
田園四時雜興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田園生活的美好。
二、研讀品味,理解詩情。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通過理解詞語,初步感知古詩內容,探究詩意,了解詩情,步步深入,層層理解,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及詩題,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在熟讀詩歌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詩的詩意。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此基礎上,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本課選取了《四時田園雜興》“春日”組和本課的“夏日組”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既容易讓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又拓展了學生的類文閱讀,可謂一舉兩得,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古詩的朗讀力度還遠遠不夠。今后應該在古詩朗讀的節奏、韻律上下功夫。可以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帶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入情入境地讀,真正喜歡古詩,喜歡朗讀。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是初讀詞讀通順,正確。先讓學生自己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讀得字正腔圓。然后,結合詞的特點,如“長短句”“韻腳”以及“詞牌名”等特點,讓學生深入體會,從而讀出了詞的感覺,品出了詞的韻味。
二是理解詞意,解決關鍵詞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猜一猜、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議一議的方法自助解決困惑。在組織教學中,根據學情,因生而動,緊緊扣住“無賴”“相媚好”等關鍵詞進行交流與體會,大膽放手,鼓勵學生探究,抓住詩中關鍵的詞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從而深刻地理解詩詞的意旨。
三是圖文結合,想象畫面。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出畫面,才能讓學生深入感悟詩情與詩境。通過音樂,為學生創設詞的情境,讓學生輕聲誦讀想象,感悟詩詞的意境美。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和客觀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詩歌的意境之美。最后,又通過“這是一幅 的圖畫”進行提升,將詞的畫面用詞語進行提煉與升華,學生的“溫馨”“幸福”“幽靜”“和諧”“歡樂”等感悟將本課教學推向一個高潮。
四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前面的三個環節中,學生不斷與作者進行對話,也逐步想探究:辛棄疾為什么要表達一個“溫馨”“幸福”“幽靜”“和諧”“歡樂”的畫面呢?
不足之處:
教學按照預設的教學流程走,但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少了,互動交流的時間少了,大部分時間老師在講授,沒有真正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課后,我認識到除了老師自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在備課時還要預設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有應對能力,孩子是有思想的,課堂情況是隨時發生變化的,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能不受教學設計的限制,跳出教學預設,將各個環節做扎實且能巧妙無痕銜接過渡,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圣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洞口、外洞;再寫孔隙、內洞;最后出洞。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基于學生課前做了預習工作和相關的生字詞練習(包括抄寫生字,辨字組詞,多音字組詞,摘抄本文中你喜歡的一句話。)所以在處理生字詞教學時,我重點以檢查預習情況和重點糾正學生在預習作業中標錯音、寫錯形的'生字詞,逐漸放手學生獨立識字。但是對于“蜿蜒”“突兀森郁”詞義理解的方法沒有做強調,僅僅根據學生課前查閱字典的方法解決較死板,可以放到第二課時隨文解決。
本課有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從課文中獲取游覽的各個地點,畫出游覽路線示意圖,從而歸納本文寫作順序。”學生從文中獲取信息時,大多數學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對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較困難,在引導上我還需多下功夫。當學生把整個路線梳理出來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覽順序介紹的。另外,王老師建議此時講解了寫作順序后,順理成章地解決本文的主要內容,我認為受益匪淺,這個方法很巧妙。
在導入時,我的步驟比較多,目的是讓學生在開課初就明了本文的學習目標,在兩次讀文過程中做到了帶著學習目的讀書,比較有效。
本課時教學中,我有很多遺憾,但也很有收獲。我會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環節的自然過渡,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嘗試多關注學生的學法引導,多啟發學生思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進步。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飛向藍天的恐龍》這是一篇科普文章,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本課,我在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引導學生揣摩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教學了這篇課文后。我對科學性說明文的教學有了新的理解。
一、說明文的情感朗讀。
科學性說明文雖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樣可以深入地體會文本蘊藏的情感,但是同樣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的第一自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在教學中抓住重點詞:笨重、遲鈍、敏捷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并在朗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這一情感體驗,把科學性的說明文也引出了學生的情感。
二、說明文中的語文訓練。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對于說明方法講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這些方法則很少涉及。這就好比一個游泳教練只講游泳的知識而不讓學泳者下水一樣,學生是很難從中學到真正的說明本領的。我在教學中,在讓學生朗讀句子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說話訓練,打開學生運用詞語的思路,學到運用的方法,使語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讓科學性說明文的閱讀教學走出了只說不練、脫離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誤區。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她是我的朋友》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執教此課后,我對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感觸頗深。"在教學中,我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自已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因為,承擔了教師風采展示課任務,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我從試教到公開展示,經歷了五遍的磨課過程,主要有如下感想。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較好的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圈畫、思考、討論、匯報...... 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要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還得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常說的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也是這個道理。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引導學生抓住阮恒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他當時的內心活動時,我以課后思考題3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來體會阮恒的心理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學法遷移,運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重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匯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后,一個個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閃光。
三、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激發創新欲望。
一節閱讀課教學是否成功,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感悟和體驗,是否有創新的欲望。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通過深入的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然后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通過鼓勵和誘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比如,讓學生通過讀阮恒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內心的想法時,我引導學生畫、讀表示阮恒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詞句,通過對表示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質疑,來了解他內心變化過程,從而體會阮恒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深刻。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課文插圖(課件出示),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樣想的,醫生會怎樣安慰他,他會怎樣說。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充分揮想象,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課后我還安排了一個寫對話的小練筆。把醫生和阮恒的對話寫成一段話。這樣,讀寫結合,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阮恒當時的內心思想,同時也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了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才能有所收獲。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四年級下冊11課《小樹死因調查報告》一課,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什么是調查報告,學習了這一課后,我讓孩子們懂得了,要寫一個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原因——調查——分析——結論——建議這五個基本的結構。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后百花園三里面有一個語文大課堂,本次語文大課堂的就是要讓學生去到社區、校園、村鎮進行社會調查,然后也學一篇調查報告。我就想,我怎樣引導學生做好這次習作呢?處于時間和安全的考慮,我不可能讓學生自己到校外堅持幾天的調查,我們的家長也不可能有時間陪著他們去,從老師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也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教學實踐來去做調查,那怎么辦呢?又不可能不做吧?我覺得學生重在參與社會調查,至于調查報告寫得好壞,這不是最重要的,當然能寫得出好的調查報告就更好,如果寫的調查報告不是那么理想,只要我們的學生去寫了,學會了調查報告是怎么寫的,以后有了基礎,不愁寫不出好的文章,基于以上各種想法,我那天在課上讓同學們觀察身邊的同學,發現了什么?然后我找個很胖的孩子,找了一個很瘦小的孩子,還找了一個高大不胖的孩子,我就讓學生再次觀察,發現了什么?最后我們得出共識,為什么有的孩子營養過剩,有點孩子缺少營養,還有的孩子張得很健康?找到了做調查的原因,學生也非常的感興趣,最后我就布置任務,每天晚上記錄自己吃了什么東西,越詳細越好,連續記錄一周,再來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我想做調查最好是找學生身邊,每一個孩子都能觸手能做到的事,而不要把調查的主題太大,還要考慮班上每一個孩子是否能都有條件去做,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人做調查,人人寫調查報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親自去體驗,真正的做好語文大課堂的實踐活動,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番茄太陽》這篇課文以“我”的見聞為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了對明明的喜愛之情。課文的篇幅較長,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引導學生找出體現“我”心情變化的詞,聯系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變化: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對作者的心理變化有了初步的體會了解。第二課時的教學以這條情感線索引導學生質疑,引學生品味第二條線索——體會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明明的笑去體會明明的樂觀、自強、開朗,以及明明帶給“我”的鼓舞和感染,給“我”帶來的心情變化。理解三處 “番茄太陽”的含義。接著回歸課題,引導學生體會只要具備樂觀、自強、開朗特點的人就能稱為““番茄太陽”。
一、尋找情感變化的線索
課的開始首先讓孩子們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在文中找到描寫明明外貌言行的句子,概括特點。重點引導孩子們通過描寫明明笑的.句子感受明明的樂觀堅強、熱愛生活。然后,讓孩子感悟明明的笑讓“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從“陰暗——溫暖——快樂——感動”,明明的笑給了“我”生活快樂的理由和生活下去的勇氣。最后理解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的不同含義。
二、感悟明明的“笑”
首先讓學生找出描寫明明“笑”的句子,交流后出示,接著重點指導學生讀描寫明明“笑”的句子并感悟,品味出明明的樂觀堅強以及笑的感染力。因為有著這樣溫暖的笑,所以明明的臉美得就像“番茄太陽”,也讓“我”的心情發生了變化。整個教學環節能緊扣描寫明明笑的句子,逐步深入,使孩子們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作者的內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為生命的涌動。”《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簡單,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作者以別于常人的細膩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盲女的一個小小的動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這一小小動作所感動著。
[課堂回放]第二次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學伊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舊知。今天老師就同大家一道走進文字的心靈深處,跟隨安靜去觸摸春天吧!下面請幾位同學接力讀全文,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
上課伊始,我將“競爭激勵的機制”引入到了課堂,“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里?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只蝴蝶———放飛蝴蝶。接著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學生找讀,感悟,旁注,老師巡視并個別指點;然后然大家在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在進行交流。
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作細致的咀嚼、推敲,體會文本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想象的翅膀展開以后,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
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這就是我的一節語文課,一個蘊藏著精神的無限自由和生命的無比美妙的語文課。學生徜徉其間,浸潤其中,以情悟清、精心契心,在語文對話中得到精神的滋養、享受生命的愉悅。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質。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體會巴斯德在給小男孩兒治病過程中的心情,進而體會科學家崇高的責任感。
3.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教學重點:
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過程。
教學難點:
體會巴斯德在治療小男孩兒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壓力,體會巴斯德高度負責的精神。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片。
預習題綱:
1.借助字典,會認“菌、樞”等8個生字,會寫“助、菌”等10個字,掌握“助手、細菌、病魔、瘋狗、無所畏懼、驚心動魄、殘酷、驚魂不定、寂靜”等詞語。
2、讀通課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如果人被瘋狗咬了,你們知道該怎么辦嗎?你們知道狂犬病疫苗是誰發明的嗎?結合“學習鏈接”或自己查找的資料說一說。
2.板書課題,激發探究心理。
想一想:巴斯德是怎樣征服狂犬病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2)邊讀課文邊想課后第二題。
(3)一邊讀一邊用“ ”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互相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特別要讀準“樞”“寂”兩個字的音,認清“菌、魔、殘、酷”等字的字形。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上書寫。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微生物學:研究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生理生化及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目的是利用及發展有益微生物,控制及改造有害微生物。
疫苗:用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所制備的用于人工自動免疫的生物制品的總稱。
罕見:少見。
猶豫:拿不定主意。
焦慮:焦急、憂慮。
孜孜不倦:形容非常勤勉,不懈怠。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筋疲力盡:用盡了力氣,極其疲勞。
憂心忡忡:形容十分憂愁。
安然無恙:經過變故,沒有遇到損害。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講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思考并完成課后思考題2。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二、細讀課文重點段,理解內容,體會人物心情
1.指導閱讀第2、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說明巴斯德發起對狂犬病進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導朗讀,體會狂犬病的可怕。
(3)讀第3自然段的兩個問句,說說這兩個句子的作用。
2.指導閱讀第4至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說說這部分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畫出表現巴斯德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猶豫——極度疑慮——焦慮萬分——憂心忡忡——放心)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為什么這一次他猶豫了”這一問題,并告訴學生,讀書要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來,并想辦法解決。
(4)指導朗讀。
(5)你從巴斯德心情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體會巴斯德的高度責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的精神。)
3.閱讀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說說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齊讀。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談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有些動物身上的病毒也會傳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樣防止動物傳染給人呢?請你查查有關資料,或者詢問別人,學習用科學的方法預防這樣的傳染病。
五、總結
巴斯德憑著一個科學家的高度責任感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戰勝了狂犬病,為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也要學習科學家這種精神,刻苦鉆研,勇于實踐。
語文四年級下冊《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狂犬病可怕的詞語,如“一但、就”等詞語,突出如果染上了狂犬病之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身亡,狂犬病確實令人感到“可怕”;然后讓學生讀,通過朗讀再次感受狂犬病的“可怕”;體會“令人談’’犬’’色變”這句話的含義。第一部分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圍繞一個問題: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心理上有哪些變化。看到這么多人染上了狂犬病,巴斯德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這一部分我抓住“孜孜不倦”一詞,通過理解、找同義詞體會巴斯德研制疫苗的艱難,和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巴斯德經過長達五年的時間,經過艱辛的努力,終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強烈的責任感卻是他對如何驅除狂犬病對人體的危害而憂慮不安。
我就讓學生找到答案,巴斯德最后征服狂犬病了嗎?通過朗讀再次感受征服狂犬病意義重大。那么巴斯德的成功來得容易嗎?然后教學4——12自然段,重點找出實驗的過程巴斯德的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通過找句子,找重點詞,小組交流,談感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科學家當時“猶豫、極度疑慮、焦慮萬分、憂心忡忡”等心情,體會巴斯德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精神和崇高的責任心。然后質疑作為巴斯德這個“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科學家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進行辯論。再給課本插圖加標題。充分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辯論后深化學生認識,加深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科學家造福人類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我想如果抓住了這兩部分的教學,前者略講,后者精講,心理變化線所貫穿全文,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抓住了。最后總結全文,聯系學生實際,問學生想對巴斯德說什么。再拓展介紹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學生愛科,學科學的情感。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寶葫蘆的秘密》教學反思
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第一學段明確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
“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本節課,我致力于緊扣文本主題,調動學生情緒,提起閱讀興趣,最終達到推薦的目的,依次開展了以下四個環節,讓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高度參與。
一、認識封面,激發閱讀興趣
從封面入手,讓學生觀察封面,自由發言,從而可以讓學生對這本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譚老師利用封面的一些提示信息順勢向學生提出疑問,學生也因為老師拋出的這些問題而激發了閱讀的興趣,想要立刻走進文本去讀一讀到底王葆和寶葫蘆發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走進角色,體會人物特點
采用讓兩位主人公自我介紹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故事主人公,并且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朗讀,這樣讓學生充分的進入文本角色,能更加深刻的體會人物的特點,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故事導讀,滲透閱讀方法
選取了兩個典型的小故事來分別體現寶葫蘆給王葆帶來的神奇和寶葫蘆給王葆制造的麻煩。在這兩個小故事的講解中滲透了各種閱讀方法,如:
看插圖猜故事情節、邊讀邊思考等。其實前面引導學生認識封面,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滲透。
四、展開想象,提起閱讀期待
最后,截選了讀本上的四副插圖,讓孩子們充分的展開自己的想象,大膽猜測故事情節,對孩子們的`一切猜測都用開放、包容的態度加以鼓勵,她并不把讀本上與這幅插圖有關的故事內容告訴學生,整堂課就在這時適時結束,這便是懸而未決的高明。
在本課閱讀教學推薦課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如學生語言表達不夠準確時,沒有規范完善;沒有做到“細心”觀察學生,不能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課堂中對朗讀的指導不夠深入,學生讀得不到位;學生在編故事時沒有畫面感,情節性不強等等。閱讀教學一直是我們探索的艱難道路,在今后的努力中,相信我能走得更好。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9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04-10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08-06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