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對二年級小朋友來說篇幅較長,特別是對話較多。怎樣使學生學得明白又不顯得拖沓?在教學時,我采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把對話列了出來,讓學生讀熟。
這課的難點是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頂。課前,我讓學生學青蛙跳樓梯的臺階。剛開始學生很起勁,但跳完以后個個累得叫苦連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氣。有了自己的經歷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內容。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做熱心的小松鼠,并變換著花樣說一些鼓勵的話,小朋友們在我的帶領下不停地跳著,寓教于樂,親歷登山,感受真切。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帶著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內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
另外在教學完后,我創設情境,對孩子進行口語訓練,如:說說“青蛙失望的樣子,你有失望的時候嗎?” “小青蛙終于實現了看海的愿望,此時此刻,小青蛙會對幫助過它的'小松鼠說些什么呢?小松鼠又會怎樣夸小青蛙呢?小青蛙對自己又會說什么呢?”這樣,不僅降低了理解的難度,而且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生活的經驗運用于課堂,加深了學生的體驗,碰撞了學生的心靈,課堂就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2
師:青蛙和小松鼠終于來到了山頂,看到了大海。青蛙會說些什么?
生:大海真美啊!
生:啊,大海就戰線在眼前了,真大啊!
生:大海真大啊,一眼都看不到邊。
生:我終于能看到大海了,別的青蛙可的看不到大海,我真幸福啊!·
生:我經過努力終于能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海了!
師:那青蛙是怎樣看到大海的呢?是自己的一個人的努力嗎?
生:不是,是在小松鼠的鼓勵下,才爬到山頂,看到大海的!
師:是啊,那青蛙會對小松鼠說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謝謝你!
生:小松鼠,謝謝你鼓勵我,支持我!!
生:小松鼠,謝謝你幫助我看到了大海!
生:小松鼠,是你的鼓勵和支持,我才能登上山頂,看到大海的,謝謝你!
生:小松鼠,在你的鼓勵下,支持下,我終于登上了山頂,看到了大海。是你讓我找回了信心!
(師:說得好!師生鼓掌)
生:小松鼠,我成功了,沒有想到我也能看到大海了,是你給了我鼓勵,讓我有了希望,變得更加自信!
生:小松鼠,我以后不會再害怕了,這要感謝你!是你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充滿自信!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及朗讀課文。
2、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欣賞課文、高山、海景、課文最后一幅插圖)
投影片三張(鷹、兩段話)頭飾(青蛙、蒼鷹、松鼠)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看動畫度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都知道,青蛙生活在?有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想去看大海,它能看到嗎?我們來看一個動畫片好嗎?
二、欣賞課文課件
三、進入情境,傾情朗讀
1、引導品讀第1——3自然段。
(1)、過渡:青蛙一開始很想去看大海時,可是看大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青蛙可遇到困難了。
(2)、自讀1——3自然段,看看青蛙遇到了什么困難呀?
(3)、指名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A、青蛙遇到困難了,別擔心,有了,它的好朋友誰來了?蒼鷹怎么告訴青蛙的?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反復讀。點名讀,指導(“喏”要輕,加上動作,注意語氣),生練讀,再點名讀。邊讀邊表演做動作。
B、過渡:對于蒼鷹來說,登上山頂太容易了,簡直是小菜一碟,可是青蛙卻認為這山簡直是——(太高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天哪,這么高的山!”)
·*指導看高山插圖。
*指導學生模仿青蛙的口吻,驚嘆山的高,感受任務的艱巨。
假如你是這只青蛙,看了這么高的山,你怎么說?引導把課文的句子讀出來.
C、過渡:說著,青蛙還——
“青蛙吸了口涼氣……”
*指名表演“吸了口涼氣”,說說青蛙為什么要吸一口涼氣?
(4)導讀第三自然段:蒼鷹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5)學生先獨自扮演不同角色讀第1——3自然段,再在小組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相互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帶頭飾分角色朗讀,讀后評一評蒼鷹、青蛙說話的語氣是否到位。
2、品讀第4——12自然段
(1)過渡:青蛙沒有良好的自身條件,可是蒼鷹告訴它,不登上山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怎么辦呢?
(2)自讀第4——11節,思考:青蛙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呢?
(3)誰幫助了它?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加深對青蛙言語的體會。見過青蛙跳嗎?見過青蛙登山嗎?試著做青蛙跳臺階的樣子,跳一跳。
(4)分角色賽讀松鼠與青蛙的對話。小組練讀、戴頭飾讀
說話:你說松鼠憑什么說青蛙一定能看到大海?
(5)青蛙是怎樣跳到山頂的?畫出句子,讀一讀。
“就這樣……”
*你認為小青蛙怎樣?
*試一試怎樣讀才能讓人知道青蛙登山的艱難,再把句子讀給同學聽。
(6)經過這么艱辛的過程,最后他們終于——?課文怎么說的?
*讀:啊!大海就展現在他們面前!
四、感悟內涵,表現美感
1、伴著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啟發說話:青蛙和松鼠在山頂上將會看到什么?
·說話:它們又會說些什么?指名表演,集體評議。
說話:如果蒼鷹看到了,它會說什么?
3、自由組合,分角色美讀課文。
五、作業
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課后反思;
1 以邊讀邊表演感受情境。教學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師生帶著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松鼠(老師)帶著青蛙(學生)來到了山腳下,不畏辛苦地一級一級地登上山頂,最后終于看到了大海。這就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帶著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課文,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內心體驗。學生的興趣很濃,思維很活躍,表演和朗讀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讀了課文后進行的,屬鞏固性的實踐活動。表演后,伴隨著熱烈的情緒,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也體會出登上山頂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去走,表演方面我覺得師生都做的不錯。激發了他們的表演欲。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掛圖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山的高大雄偉和海的壯闊美麗,當時學生看的時候眼睛睜大了,還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聲贊嘆,看完后讓他們談一談感覺,學生不僅有強烈的表達欲望,還爭相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來,低年級學生,不僅眼里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在導讀方面還要繼續努力,我認為自己指導得還不夠到位,還望各位多提點建議。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
一.以讀為主是為課堂教學的譜寫主旋律。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總之以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變化,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及情感。
二、創設情景,發揮想象,促進言語表達
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頂。課前我帶學生去跳了臺階,課上我讓孩子進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級一級不斷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學生很熱情的參與,不斷的回答中,可知學生已經獲得了初步體驗。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了美麗的大海,我讓學生搜索一些優美的詞或句,來贊美一下美麗的大海。不僅可以使學生積累詞語和句子,也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在最后的環節設計了“新聞發布會”這個環節,讓小朋友做小記者來采訪小青蛙。從而不斷引導學生得出課文所要表達的涵義,并且我還總結了一些名言送給孩子們,幫助他們積累。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5
一直以來,我對課堂表演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感情朗讀、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很有自信的。但今天這一節課,給我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課堂環境對課堂表演的影響。
今天,教學《青蛙看海》時,為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領悟文章中文字后面的內涵。小松鼠和青蛙一級一級跳石階登山這部分,我讓學生先自由活動,同桌之間邊讀書邊表演。學生興趣盎然,但我很快發現,猶豫這節課是借在很寬大的自然實驗室上的,空曠的教室讓我的聲音對后排的學生無能為力。他們幾乎在游戲中忘記了課堂。后來,我喊了幾名同學到教室前面表演。后面的學生由于看不清,紛紛站起來,給課堂紀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這一現象,引起我的思考。在考慮課堂表演的時候,除了表演的情節、時機等,課堂環境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教室大,學生坐得較散的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學生表演的位置,以及音響設備的準備。
課后,我又在班級中進行了一次表演。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紀律明顯好轉,對表演的評議也顯得深刻起來。
另外,由于學生課文的不熟悉,導致學生在表演時只注意了片面的動作,人物的語言無從顧及。雖然我在旁邊輕聲提醒,但無疑表演的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
教后,我發現:情節簡單的`環節,在文字還不太熟練的情況下可以用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體會感情。但是對情節比較復雜的環節,匆忙之間的表演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我認為:對這一課,課堂上的感情朗讀應該重于課堂表演。當學生對課文融會貫通之后,進行完整的課本劇表演會大大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幾種不同的說話格式。
2、認識一個新偏旁“登字頭”,學會本課十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能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想辦法記住生字“登、善、展”。
2、認識不同的說話格式。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語卡片、蒼鷹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海嗎?藍藍的大海一望無邊,不光我們喜歡,有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也想去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齊讀:青蛙看海
二、初讀課文。
1、青蛙看到大海了嗎?打開書,邊看書邊聽錄音。
2、自由練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課文有幾個小節?做記號。
4、指名分小節讀課文,隨機指導重點段落和句子。
(1)“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我沒有……,怎么上得去呢?”
A、認識這種提示語在中間的說話格式。
B、青蛙說的話較長,指名多人讀。
(2)“是啊,……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蒼鷹說完就展翅飛走了。
認識這種提示語在后面的說話格式。
(3)知道第5小節、第8小節的這兩句話分別是誰說的。
(4)出示第11小節,指名多人練習讀。
三、學習生字。
1、小朋友,青蛙看到大海了嗎?青蛙真不簡單啊,瞧,這山多高啊,一朵朵白云在山腰間飄蕩。白云姐姐還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禮物呢?想看嗎?
指名學生翻開白云圖片,認讀上面的詞語,齊讀。
2、小青蛙能登上高山,你們能嗎?這些生字離開了拼音你還能認識嗎?師逐個翻開“高山”上的詞語卡片,齊讀。
3、如果你們能在短的時間內記住這些生字,就能登上高山了。
(1)回憶我們學過的記生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去偏旁、兒歌、猜謎語”等。
(2)自由識記生字,并說給同桌聽聽。
4、交流識字方法。
(1)“喝”與“渴”編順口溜:渴了要喝水,喝水要用口。
(2)猜謎語:小羊藏著兩塊糖,一口全部吃光光。
(3)“級、極、吸”比較,組詞語。
(4)登:學習“登字頭”,書空。
(5)展:分部件識記,出示蒼鷹的圖片:多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啊!看圖在桌上練習寫寫這個字。
5、鞏固練習:找朋友的游戲。
四、指導書寫生字:
1、登:關鍵要寫好哪兩筆?手勢提醒學生上面的長撇長捺要舒展。
2、善:橫畫比較多,橫與橫之間要緊湊,間距差不多。
3、展:里面的一部分要沖出包圍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重點)體會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圖畫(山、白云、青蛙、蒼鷹)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蛙看海》這個故事。
二、學習1-3小節。
1、(貼青蛙圖片)看,這只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去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這時一只蒼鷹飛來,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認真讀一讀(1、2、3)三個小節,邊讀邊想象他們說話的樣兒。
學生自由練習讀。
3、他們說了些什么?我想請兩個小朋友來讀一讀,誰來讀蒼鷹的話?青蛙的話誰想讀?其余的小朋友邊聽邊想:青蛙怎樣才能看到海呢?
學生讀。
4、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樣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們想象一下,那會是一座怎樣的山?師隨機在黑板上簡筆畫。
現在老師就是青蛙,你是蒼鷹,請你將那座山指給我看看。指導、評議。
5、青蛙看了看這座山,忍不住——引說:吸了口涼氣。學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節:
“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用紅色顯示),“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涼氣”是什么樣兒?學生表演,請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來做給大家看看。
(2)青蛙為什么吸了口涼氣啊?指名學生回答。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畫“高山、白云”:小朋友看,這座山實在是太高了,比我們學校的教學樓要高幾十倍呢。瞧,這座山已經沖入了云層,就連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師不由得想到了首詩——引說: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這么高的山,對于青蛙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難怪它要——(引說)吸了口涼氣呢!
(3)那青蛙是怎么說這句話的呢?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6、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這座山去看海?我們來聽聽,蒼鷹又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三、學習4-12小節。
1、過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沒有一雙——(引說)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實現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傷心、難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這時,一只小松鼠跳出來(貼小松鼠的圖片),幫助、鼓勵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頂,看(播放課件)。
3、青蛙登上山頂的過程,課文的4-11小節寫得非常精彩,我們來讀一讀吧。一邊讀一邊回想我們剛才看到的情景,你會讀得更好。
學生自由練習讀。
4、指名分角色讀:青蛙是怎樣登上山頂的呢?這次我想請三個小朋友來讀給大家聽。
(1)讀“你想看海嗎?”時,師:呀,這只松鼠真熱情,你再說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師:青蛙,你說這句話時,是什么心情?再試試。
(3)“這有什么難的!”師:青蛙,你還像剛才那樣失望嗎?現在怎么樣?學生一起來說說。
5、還有誰想來試一試嗎?同桌練習讀。
6、現在我就是松鼠,(老師戴上頭飾),哪只小青蛙想上來?
(1)指名一人跟老師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級一級地往上跳。這時老師說:小朋友們,來,讓我們一起跟著青蛙一級一級地往上跳。(配樂,師:一級,兩級,三級,四級……,繼續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頂了。)
(2)音樂停,老師喘著氣說:真是累壞了,小朋友,我們在平地上才跳了這么幾下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青蛙登這么高的山,(手勢)會怎么樣?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這句話該怎么讀呢?
出示句子:
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
①指名讀。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樣兒了?累成什么樣兒了?
老師用動作和語言提示學生想象練說: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嚨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燒,它……跳了幾級,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腳磨破了皮,鮮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盡,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剛才的體會,這句話你們會讀得更好!指名讀,齊讀。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我們就勸勸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
為什么呀?
8、那好,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老師演示),青蛙離山頂越來越近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等待勝利的那一刻吧:5、4、3、2、1……!
⑥讓我們一起來開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學生讀):
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同時黑板畫大海)
9、小青蛙們,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
四、總結延伸。
1、提升:小朋友們,青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一級一級地往上攀登,終于成功地到達了山頂看見了大海,實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這真是——(指名說)有志者事竟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老師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在練習3里面學過了一句古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烏龜,長期生活在小河邊,聽說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羨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會遇到那么多困難,有點退縮了。小青蛙們,請你想一句話來鼓勵鼓勵它,好嗎?
3、總結:小朋友們,未來的日子里,你們也會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希望你們也能像青蛙那樣,不怕困難,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指導書寫剩下的生字,要寫得正確、美觀。
2、復習鞏固生字詞,學會正確運用。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聽寫生字、詞語。
教學準備:看拼音寫詞語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復習生字。
1、指名讀生字卡片,組詞語。
2、指名書空“登、善、展”。
三、書寫生字。
1、書寫左右結構的字:
吸、級————右邊都是先寫橫折折撇
雙——雙胞胎差不多,左邊是點右邊是捺
喝——右下豎折的豎要伸展到框外
2、指導學生觀察“蒼、失”的字形特點,自由練寫。
四、課堂練習。
1、比一比,組詞語。
蒼()夫()喝()極()
槍()失()渴()級()
2、看拼音寫詞語。
蒼天 蒼老 白發蒼蒼 登山 登高遠望 一雙手
善良 善于 雙目失明 消失 大吃大喝 開展
展現 呼吸 能歌善舞 伸展 一級臺階 階級
草叢 涼氣 不知不覺 失望 舉世無雙 到達
教學反思:
《青蛙看海》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夠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設計這一節課的時候我想創設的就是一個輕松,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通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和表演。并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
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上采用串講的形式,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臨的困境也能體會出青蛙為了看見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和觀察理解到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里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說話內容,反復閱讀感悟松鼠的語言,從而讓松鼠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慢慢根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孩子們在朗讀中對松鼠如何激發青蛙的自信,如何言傳身教地引導、如何保護青蛙登山的熱情,有了深刻的體驗。并緊扣課文在后提問“小松鼠”“你為什么覺得青蛙一定能看見大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青蛙登上山頂的艱難,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跟著我一起學小青蛙一級一級條臺階的環節。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當他們后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看讓孩子們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并能對大海說幾句贊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比如:讓孩子學小青蛙跳的時候,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但是孩子并沒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艱難,而只停留在了單純的跳的層面上。應該在跳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再讓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體會一到腳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過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體會到小青蛙堅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個別的細節和提問的方式上還需要更加完善,一個問題換一個問問題的方式,找一個合適的契機來問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學完這一課更應該讓孩子懂的就是要學會青蛙的這種不怕困難的品質。而我們老師不正如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只松鼠嗎?只有通過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才會實現理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7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本課的時候,我啟發學生自己去閱讀,去感悟,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如在理解“青蛙跟著松鼠登山”時,課文中說 “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感悟后,拓展學生的思維,啟發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時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餓了,找幾個野果充饑;熱了,到大樹下乘一會涼;冷了,互相擁抱取暖;腿不小心被樹枝擦傷了,咬緊牙堅持住;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向上跳”……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得到發展,在說話中得到感悟。因此,當課文學完后,我請學生談談你們喜歡故事中的誰?大家談得有聲有色,煞有味道!有的.說:“我喜歡松鼠,它幫助小青蛙實現了看海的愿望,好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有的說:“我喜歡青蛙,它不怕困難,終于看到了大海。”有的說:“我喜歡青蛙,因為它一心想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以后我做什么事情也要堅持不懈,這樣才能成功。”……至于蒼鷹,沒人主動提及喜歡。我說:“蒼鷹及時給青蛙指點,告訴它怎么樣看到大海,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情不成功,就是沒有人給我們指點方向。”學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我想,學生能說到這些,一定是對文本有了深刻體會,自身也受到了教育,我為師者也就滿足了。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8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達理想的彼岸。
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學這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和觀察理解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較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放在了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中只進行了簡單的復習以引入后面的內容。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緊緊圍繞著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變化這條線索加以展開。以青蛙剛開始看到高山時的'畏難情緒和青蛙在松鼠的幫助、鼓勵下堅持一級一級跳臺階的過程為重點,來突出青蛙不怕勞累、不怕辛苦、堅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青蛙和蒼鷹、松鼠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問促讀,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會、感悟青蛙的這種精神以及松鼠對它的幫助和鼓勵。
課堂上,我通過出示圖片及簡筆畫讓學生描繪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導孩子說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聳入云的大山時的反應,進而體會青蛙當時驚訝、害怕的心情,再帶著這種心情去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青蛙的內心。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9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述了青蛙為了實現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頂的故事,通過學文讓學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難,勇于攀登,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頂點。《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學生主要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本課設計在倡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自主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并通過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變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讓學生個性化的補白,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通過拓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并沒有對文章的內容過多的講解,而是在范讀的基礎上,學生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分清角色的內容,并且把握語句中沒有提示語的話是哪個角色說的。在范讀的時候講明要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夠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變化,為理解文章的內容預設鋪墊。
一、提示語
有了《小鷹學飛》一課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礎鋪墊,對這篇文章內涵的理解也就很簡單了,都表達的是要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學生們朗讀課文之后,分析課文中提示語的位置變化,了解提示語位置的不同,標點符號使用的不同,為以后填寫標點符號這類題做鋪墊,還可以把握人物說話時的表情、神態、心理、動作的變化。
二、反問句
文章中出現的反問句有兩處,“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學生們第二次接觸到反問句,為了能夠讓他們能夠把握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句子,講解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不同點,分析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的步驟:1、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去掉。2、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3、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4、問號改為句號。之后出了幾道簡單的題進行鞏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學生們自己找伙伴,通過老師的講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動作的變化,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動作和表情的變化,但是要盡量把提示語的內容都要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們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師站在講臺前,不斷地點著白板,不斷地翻著PPT要強很多。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師站在講臺前可以看到學生們在細節和學生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真實的一面,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還能夠在學生之間,和他們交流,感受他們不斷迸發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適當地進行鼓勵,給予他們發表意見和想法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學生們自主地學習,比老師在講臺前侃侃而談,他們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強很多,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大大地提高。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10
青蛙看海中蘊藏著許多對話,因此這篇課文最后就有一項份角色朗讀課文。同時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反問句,以及一系列關聯詞,可以進行語式訓練。在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就以語式訓練為穿插。
青蛙的情感線是本文的主要線索,以青蛙:希望-失望-信心-開心,展示了青蛙看海過程的潮起潮落。以青蛙心情為推動課堂的情感線,激發讀者的`情感。以男女生對話,同桌對話,師生對話,讀出感情,讀懂人物內心。
本文的情節線,情感線較為復雜。相互聯系,相互穿插,為了讓孩子立清思路,教師要整理出一套系統全面清晰的線索。以幫助學生讀懂文章,讀出感情,讀懂人物情感,
我認為,雖然文本主要講述的是青蛙,通過青蛙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但是,蒼鷹和松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蒼鷹視為青蛙指明了道路,而松鼠更是青蛙道路上的引領著,給了青蛙無限的勇氣。這也是課堂教學中值得學生探究和學習的。
另外,這篇文章對話頗多,很適合學生排練課本劇。學生帶上表情,戴上頭飾表演起來一定不錯。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11
《青蛙看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后,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難。”“不難。”“難。”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么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為不難,輕而易舉;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于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我終于夢想成真了。”好一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啊!反反復復地讀“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看似艱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著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12
《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題材,很適合訓練學生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接著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學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交換想法,在此過程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讀,在邊讀邊演中內化語言。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景教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不夠長久,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運用各路感官積極地觀察、感受課文敘述的一切,就會有更深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文的教學,除了借助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外,我還運用了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聳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階,壯闊美麗的海,學生一下子就進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更好的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堅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處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過程,再如爬上山頂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這些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學生說的非常精彩,如有學生說:“青蛙累得倒在臺階上起不來,不想跳了,松鼠鼓勵他要堅持到底。”有學生說:“爬山時,嘩啦啦,下起了大雨,風呼呼地吹,差點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怕,繼續跳。”這些訓練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理解詞語多元化
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是低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詞,我把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放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例如理解“長期”時請學生換個近義詞;理解“吸了口涼氣”時,先學習“吸”字的寫法,在觀察分析字形時,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關系,再由做動作來理解整個短語的意思,另外還有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實際事物等理解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字詞和課文,能很好的識記字詞,更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遺憾越來越少,精彩越來越多。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13
本人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懂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并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
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文字、觀察插圖、體會人物心情來理解青蛙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里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最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去讀一讀青蛙和松鼠的對話,在讀懂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轉換,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想象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
課堂每一個部分的教學,都重視了詞句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動腦、動嘴,還動手寫一寫,真正做到了讀、說、寫一體,完成了語文課所要達到的目標。
課堂效果證明,孩子們學得輕松快樂,他們體會到了課文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東西。當他們最后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說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并能對大海說幾句贊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1、童話的“童”趣體現得不夠;2、小青蛙那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強調得不夠;3、課文的訓練點挖掘得不夠。
【《青蛙看海》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03-10
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5篇03-10
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03-15
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設計10-13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03-31
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范文10-25
《小青蛙》第二課時語文教學反思11-24
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5篇03-15
一年級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