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1
《坐井觀天》是一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課文有七個自然段。第一段講青蛙和小鳥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發生爭論的地點;接下來的六個自然段講了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交待了小鳥從哪兒來,來干什么;第二次對話講青蛙和小鳥因對天的大小看法不同發生了爭論;第三次對話講青蛙堅持自己的錯誤看法,小鳥再次指出青蛙“弄錯了”,要它“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角色中體驗,在朗讀中悟理。
通過角色朗讀、換位體驗,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讀中悟理,體驗生情,思想感情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自然而然誘發的情感與文中蘊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體驗,就是生本對話。在角色體驗、讀中悟理上我重點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1、做“井”體驗。抓住青蛙說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小朋友做“井”體驗,請他們用紙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學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視線被“井壁”遮擋了。然后課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觀畫面,伴有音樂:現在我們跟著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讓學生邊看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視線被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只看見井口對上去的這塊天,其余的天空都沒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過做實驗、下“井底”使學生明白青蛙弄錯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兩個“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誰?笑它什么?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為是,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聽勸告、固執己見,自以為是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小鳥的“笑”引出了青蛙的無知、孤陋寡聞。小鳥的真誠也躍然紙上。再通過惟妙惟肖地朗讀,把青蛙的自以為是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學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現文本了。
3、在勸說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這是可以原諒的。可是當小鳥告訴它天是無邊無際的,它還是一再堅持己見,頑固不化,那就不應該了。你能勸勸它嗎?“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陸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別輕易下結論。”“青蛙,你還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時候你就明白了。”老師說:“是啊,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青蛙聽了你們的勸說,還真的忍不住了,你們看——(課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終于跳出來了——哇,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聽,以下是學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無邊無際!小鳥,我錯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謝謝你,小鳥,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遠蒙在鼓里,永遠不知道天是無邊無際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曉得天這么藍、這么高、這么大。
——啊!天湛藍湛藍的,花兒五彩繽紛,小草碧綠碧綠,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謝謝你,小鳥,你讓我大開眼界。我還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說話中,學生進一步悟出了此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
4、角色朗讀。這節課的朗讀我引導學生擔任青蛙和小鳥的角色,“誰愿意做小鳥,把這些話說給青蛙聽——”“誰來做一回小鳥,對青蛙說——”“誰來告訴青蛙,讓它明白,天是無邊無際的——”……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師語言的誘導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鳥”、“青蛙”,讀得入境,讀得入情!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2
1.借助多媒體,學習生字詞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學生樂于學習字詞,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出現了“井沿”一詞,其中“沿”還是這一課要求會認的生字。對于城市學生來說,“井沿”對于他們是陌生的,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口井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直觀理解“井沿”就是井的邊沿,了解了“井沿”的意思,學生再來學“沿”字就覺得容易多了。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渴”“喝”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形近字,學生不容易區別。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這兩個字,讓學生仔細觀察,談發現,從部首入手區別這兩個字。之后,我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書寫規律,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抓住關鍵詞語,感悟寓意
要想讀懂故事內容,重點字詞的理解就是關鍵。在本課教學中,我把“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三個詞語作為理解文章的關鍵,引導學生在理解關鍵詞語的基礎上,讀懂故事內容。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出現了“大話”一詞。我先是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的意思,知道“大話”就是吹牛、說假話。接著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青蛙認為小鳥說了什么大話。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學生理解了這個詞語和青蛙當時的心情。
青蛙和小鳥的看法為什么不一樣,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了理解“井口大”,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卷成圓筒狀,然后通過圓孔看天花板,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動手實驗,學生發現天花板變得只有小圓圈那么大,進而理解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天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通過啟發學生想象小鳥都飛過哪些地方,來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直觀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這樣學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受到啟示。
3.入情入境朗讀,讀中理解
這則寓言故事寓言淺顯有趣,十分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在教學時,我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理解。
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指名讀等方式,讀出青蛙的疑問,通過抓“一百多里”讀出小鳥飛得遠。在學習第二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大話”“井口大”“無邊無際”讀出青蛙和小鳥的不同看法,在學生理解完詞語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男女生對讀,并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學生讀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到了第三次對話,我引導學生同桌間一人扮演青蛙,一人扮演小鳥,演一演它們的第三次對話。在學生同桌練習后,我請學生戴上頭飾來表演,又一次點燃了學生的熱情。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入情入境,既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寓言蘊含的道理,字詞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只有在每節語文課中,夯實字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3
本學期的研討課中,我們選了第四單元中的課文《坐井觀天》進行研討。本課是一寓言故事,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學生知道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學習課文中的三次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坐井觀天”的`比喻義,使學生懂得目光狹小、見識短小就會把事情弄錯的道理;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在上一節課的老師的教學中,我們成功地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會讀出對話,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及時題目歸納和小結比較深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在第二次上課中,我把教學中的小結改成讓學生易讀、易懂的句子,呈現出來讓他們更加了解這故事。而且還回歸課題,引用了日后形容一個人見識少的可以說是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為了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愛好,我還制作了一些頭飾讓他們在練習對話時更加有趣,更加積極參加到課堂中去。
雖然我對教學中各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幾點還做得不夠:
第一、準備還不夠充分。雖然說,準備時間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來,時間還是太緊了,白天上課沒時間的,晚上的時間也少之又少,而在準備教案時花了很長時間,在背的時間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對教案不是很熟,在講課是思維有點不清晰。
第二、我上課時語速還是太快。雖然比剛開學有所進步,但對于低年級的教學來說還是偏快一點,需有待改進。
第三、操練讀課文、句子、對話的方式單一,不夠多樣化。
第四、學生的課堂紀律不夠好,沒有及時糾正,可以通過表揚其身旁的同學以達到提醒開小差的同學。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努力改正,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4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透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搞笑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鳥的爭論作為理解課文的突破口,到達讓學生認識到看實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來”的效果。兩個班同一個課時,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和大致相同的資料卻有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現將教學反思如下:
1、教學目標的達成:兩節課基本上都能按教學目標的設計進行教學,只但是透過修改之后,從詞語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學習在一班落實得比較透徹,學生也學得比較扎實。
2、教學流程的設計:在二班是先透過課文的初步感知,再從小鳥和青蛙的爭論入手,擺明觀點,在學生掌握了課文的資料之后在進行朗讀指導,因此導致了教學流程的堆積化,各流程之間的銜接不是很流暢,學生讀得也不夠充分,說得也不夠開放。在一班是透過超多的初讀、再讀、默讀,讓學生先把課文的資料牢牢記住,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關鍵詞語“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透過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串起整個教學流程,在理解中讀,在讀中感悟,比較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用心有效。
3、朗讀指導:在二班由于自己對教案的把握不準確,未能理解先學習課文再朗讀指導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讀指導做得很不到位,也沒能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一個句子的朗讀,并不是每一個字都需要有不同的變化,只要抓住關鍵詞語和語氣進行指導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結合關鍵詞語理解資料,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效果比較好。學生不是純粹的模仿讀,而是明白要這樣貌讀。加上戴上了頭飾就更能投入主角讀,學生的朗讀熱情比較高,到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采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畫下來,寫下來”,以畫入手,能夠相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學生能畫什么,他必須能夠把自己畫的東西說出來。有幾個學生不僅僅畫的不錯寫得也挺好,只是由于時間關系和自己的思維引導有限,學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天多大,達不到與時俱進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但是沒讓他們畫畫,而是根據《作業本》里的一道練習題培養他們說話寫話的潛力。在語句的修飾方面,很多學生只是直接說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數學生會說看到了什么樣的事物,什么樣的事物怎樣樣,在教導學生學會好詞好句的運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級的課文學習重點是從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煉出語言訓練點,讓學生模仿說話,學會說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請學生發言的時候都會不斷地提醒學生把話說完成,不要只說一半。這一課文,能夠挖掘的語言訓練點還有很多,除了“無邊無際”的造句,本來我還設置了一個環節就是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可能會看到些什么,想像一下說出來,這個能夠培養學生說排比句的潛力,還有“一……就……”這個句式,但都由于疏忽而沒有完成比較遺憾。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覺得就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詞句的理解和仿照上,為學生的寫話打下良好的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5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二年級上冊13課《坐井觀天》。這是一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無邊無際這個詞語,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在此基礎上我再回到文本,“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讓學生說話小鳥可能飛過哪里。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回答十分精彩,小鳥可能飛過雄偉的高山、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田野、美麗的城市……我再因勢利導,“它飛過這么多地方都沒有飛到天的一邊,天可真是無邊無際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其次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么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課文中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青蛙為什么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把書本卷成圓筒狀,通過圓孔看黑板,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楚了為什么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最后讓他們各抒己見,說說怎樣才能成為見多識廣的小鳥,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5、培養想象、表達能力。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并布置他們回家寫下來,既加深了對課文寓意的理解,領悟,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還培養了思維的廣闊性。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課堂實際操作時,我覺得在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還有待改進。由于課前沒有精心設計語言,導致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于瑣碎,學生的回答也就比較隨意。這也提醒了我今后課堂上的引導要講求技巧,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充分發揮其工具性作用。
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6
(一)關于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意思,并延伸到生活中去運用,還有哪些是無邊無際的,學生說出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夸張,不切實際的話。接著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么笑,小鳥為什么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于寓意達成的反思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于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于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于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后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愿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怎樣達到這個效果呢?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評評理誰說的對誰說的錯,青蛙錯了會怎么改正?并且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青蛙聽了小鳥的勸說,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會說什么?”讓學生通過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獲。
可以這樣說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匯,而最終目的是初步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著手進入對文本的分析。進入文本后,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但由于對統編版教材不太了解,目標設定不夠明確,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的問題有點繁瑣,學生朗讀、思考、對話的時間不充足,對課后習題的體會不深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多的學習理論知識,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更多的考慮統編版的整體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綜合考慮人文性和語文要素的要求,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爭取向新理念下的四有課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