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木蘭詩》初一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優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初一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
1.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誦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杼: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 ,專用名詞,不能念kě hàn 。
鞍韉:jiān ,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jiàn 。
轡頭:pèi ,韁繩。
燕山:yān ,山名,不能念yàn 。
胡騎:jì ,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ó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i,當劈開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 ,靠近,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范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準備出征和奔馳征途。第4段為第三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贊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板書: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奔馳遙遠征途)。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后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后,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夸張)。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
【《木蘭詩》初一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優秀】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木蘭詩》教學案例(精選10篇)08-22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學設計08-06
木蘭詩 / 木蘭辭03-21
初中語文《木蘭詩》優秀教案(通用14篇)03-14
改寫《木蘭詩》06-03
改寫《木蘭詩》07-06
改寫《木蘭詩》09-06
《木蘭詩》說課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