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教學后感覺還不錯的地方:
一、課前預習,降低難度
把《小小竹排畫中游》作為教研課,比進度稍微早了一點,對學生來說,朗讀起來比較難,所以我在上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讀通課文,認讀生字。從課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學生完成的還是不錯的。
二、課件輔助,形象直觀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讓學生自己發現江南什么最多?橋多,河多,從而引出江南水鄉的概念,引出竹排,接著利用直觀的竹排圖片,讓學生理解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感覺很順利。而后在課文的第一、二句的學習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圖,讓學生感受到了樹木的密和禾苗的'綠。為朗讀好課文打下了基礎,也為后面“魚米鄉”的理解作了鋪墊。
三、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在識字的過程中,第一環節是讓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第二環節是去掉拼音進行識記的鞏固。有比較歸納識字,就像“江、流、游”,還有像猜字謎、利用圖片理解詞語……讓學生在不同的識記方式中,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記的效果。
教學后感覺需改進的地方:
一、課堂教學機智有待加強。
就像這節課上發生的:
師:課題告訴我們小竹排在哪里游?
生1:小竹排在水里游。
生2:小竹排在河里游。
雖然小孩子沒有聽清楚問題,可是他們回答的卻是我預設中下面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跳到:那么為什么課文說小竹排在畫中游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而我一定要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的按照預案進行上課。
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提高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積淀解決問題的底蘊。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不夠多樣化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一句簡單的“很好”說明不了問題,學生仍舊感覺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中,感覺精神明顯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雖然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短短的幾十分鐘,但是我在教學中應該盡量增加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要繼續加強學生的課堂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雨點兒》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語言優美,講述了春雨過后大地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滲透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給學生描述出一個美麗的畫面。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面對的是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兒童,本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提供的各種豐富多彩的刺激調動和協調各種感官,提高學習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課件,通過多媒體,就可以把小草發芽、果樹開花、花更紅、草更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再加上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文,使課文融入學生的心靈。教科書+多媒體的應用,創設了情境,激發了興趣,點燃了情感,達到了效果,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愉悅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看圖、游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四)提煉生活仿作創新提煉生活,想象模仿,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教學《日月明》之前,我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調查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漢字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梁。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借,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我講的是第一冊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著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
其一,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了解課文,知道題目與詩句的關系。其二,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并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不斷地滲透,并進行歸類,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找朋友。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
雖然,在課前我對于教材和教案都爛熟于胸,自認為胸有成竹,但是,不論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為: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對于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于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后,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后,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因為擔心讓學生自己組詞浪費時間,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寫字教學,故而直接讓學生讀卡片上的詞語,沒能聽聽孩子們的的.發言,就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于過于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春夏秋冬》這節課是布編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而且是一節識字課,整個識字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一組與四季相關聯的詞語以及有這些詞擴展的短語組成,表現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節特點。第二部分借鑒了傳統文學的一些表達方式,呈現的是兩行意義相關聯的詞語,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畫面。這些詞語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語言典雅,富有文化內涵。圖文對照,便于誦讀,有助于學生理解此意,識記字形,感受漢語言文化之美。
教學中鼓勵學生可結合動作方法進行自主認識“吹落降飄”等字“吹要用上口,發現下雨是從天上掉下來。雪輕輕柔柔的`,一會飄到東,一會飄到西這是風的功勞凸顯風字旁”這樣識字學生興趣就盎然了。
朗讀教學也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我在落實時略有些匆忙了,以為課文都是短語和字詞組成的,字詞會讀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讀了。其實不然,在讀的時候由于沒有范讀,孩子們讀起來出現了節奏不準確,句末拖音的現象。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范讀然后同構一對一答的方式來合作朗讀之后,朗讀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孩子們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畫面所帶給他們的樂趣。他們才能愛上讀書。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3-29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3-15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3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范文02-17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熱門】03-29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熱】03-25
【精】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3-26
【薦】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3-26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精】03-26
【熱】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