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我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六冊書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我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后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煙海的各種復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切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后讓學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講解,講解以后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身處高三的老師又有哪一個不是如此呢?口干舌燥、汗流浹背,心力交瘁,是老師們愿意這樣嗎?不,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學生喜歡這樣嗎?不,他們在被迫的接受。
我們一直在探索高三語文教學的方法,探索語文教學的靈魂,一直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頻繁的考查考試是成功之舉嗎?
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是成功之舉嗎?事實告訴我們:
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并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并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系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極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于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
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于應付,疲于奔命,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為什么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嘆息——這恰恰表明:那種津津樂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胡同,而我們……
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
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總是失敗,師生的信心從哪來?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感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和考查或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這樣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2
一年的高三復習有經驗,也有教訓,有痛苦,基本沒有幸福,反思如下:
一、工作態度上
這一輪,因為不帶班,教學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難是以前所沒有體會過的。別說很少有人肯在語文科上格外下功夫,就是保證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能認真完成任務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為教師,我們也不能隨彎就彎,因此這一屆高三,覺得比以往都要累,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在課堂上要盯住紀律,每套卷子幾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誦要到辦公室過篩子。對于語文老師來講,這是良心活,想要對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這樣,到了后期也很難落實了,學生的確很疲勞了,課上睡覺很難控制,課下肯犧牲的大概也只有語文,又不讓你批評,一句“我們自己會努力的”就噎的你無話可說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實際上心口不一,老師就只有干著急的份,所以后期教學效果尤其不好。盡管我依然堅持每一天考默寫,每一天批改,但學生對老師的安排幾乎毫不配合,不背,錯了的責令改完還是錯的,讓你有一種在荒野上呼喊,周圍毫無回應之感,無比寂寞。
高三復習的確枯燥,所以我們還要盡量豐富課堂資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講鑒賞時,必須要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講古文必須要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調動興趣的同時,豐富了歷史知識,積累了寫作素材。這就涉及超多的查閱資料,看過的書記得不準便不好講,學生知識不豐富,挑毛病是很擅長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們需要題的時候,復習題跟不上,只好自己組內研究訂了一本二十套的綜合題,之后,校園訂的各種套題紛至沓來,加之,后期校園格外安排的模擬測試,都使我們的時間變的十分倉促,很多題目我們務必精選,老師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選出適宜的給學生做,有時一天要完成好幾套題,加上超多的閱卷工作,很多任務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時星期天沒課,卻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備課組內的工作都盡力而為,進度安排上,盡量合理,該準備的授課材料、習題、作文等都及時準備好,力爭為其他老師做好服務工作。
二、教學安排上
能夠說語文的這一次教改是失敗的,也許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高考語文的考察范圍變得越來越狹窄,字音字形沒有了,標點符號沒有了,詞語運用沒有了,閱讀客觀題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藝理論方面的,現代文選考題傳記的難度小于小說,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閱讀仍是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議論文,我真不明白語文還有什么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題技能的訓練。現代文相對不太重要,而且課本內的不會考,所以,我們一輪復習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兩個月時間。然后即進入專項,成語病句,詩詞鑒賞,文言文是大頭兒,表達運用和現代文閱讀挑一些講,背誦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后是綜合訓練,其實專項時便帶著綜合,綜合時,又要適當的加一點成語、病句、長短句等專項,直到最后,這幾塊資料學生才真正有了感覺。
這一輪在作文和背誦上我們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爭在前兩年構成一個系列,審題立意,結構,選材,語言……高三時就更細,開頭結尾,分析論據的方法,原材料的運用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厭其精,但是,在考場上,學生時間緊張,做題慌亂,實際上很多方法都沒了,大腦空白一片,基礎好的自然還是好,基礎不好的.始終寫不出精品,因此頭兩年的功夫恐怕還就應多下些比較好。但能夠說學生還是構成了必須的作文框架,有了一點大模樣,素材的積累方面比往屆好一些,文章不那么雜亂和干癟了,這就是收獲吧。
背誦、默寫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選修教材中諸多要背誦的篇幅,應對平時考試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當時有些沒要求背的,如難度很大的《離騷》《逍遙游》之類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負擔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復習,學生記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卻始終覺得不透亮,真不明白這教改搞什么怪。
三、尖子生培養上
發了一些題,一些作文書,大部分是本人自費,但學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學生談談話,李健飛,趙雪巖,楊凱等關注指導稍多,但作用不大,他們需要解決的更多的是興趣問題,思想問題,更重要的是時間問題,但這不是我能給他們的,有些老師太能占用時間了(其實稍微改變一下方法,就能夠節省出來,比如把作業打印出來,不要在黑板上抄寫,有時學生還抄錯,導致做半天做不出來,太耽誤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沒有必要整套卷都讓學生做,第一天務必做出來,第二天不必須能講,逼死學生阿)。其實更愿意被關注的倒是從來不被關注又渴望被關注的幾個不聲不響的小差生。
四、成功的經驗
1、作文要堅持序列化訓練,盡量細致些,并盡早下手。素材積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網絡,復習題和解題方法等網上很全面,皆可據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間里,學生有針對性閱讀學習,不必都打印出來,省時省力。
3、成語病句等專項不能一氣呵成,需要反復訓練。
4、專項復習的參考材料中很多東西并不適用,如文言實詞、現代文閱讀等完全能夠以題帶練。
5、答題規范的指導要堅持始終,構成良好的得分意識。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五、失敗的教訓
1、學生字太爛,高一高二始終重視不夠,高三已經沒有時間練。
2、學生記敘文、散文不會寫,議論文縱式結構不會寫,高一高二沒有適當練習,太過急功近利,雖然未必影響高考,但也很危險。
3、不明白校園最后半個月的考試安排,沒有及早進入綜合,造成收尾倉促,沒有打出足夠的提前量,只憑經驗辦事。
4、最大的失誤是不該自作聰明地把重要資料放在最后,以為學生會重視,實際恰恰相反。比如背課文等,此時學生生病的生病,請假的請假,留下的離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極差,好在這只是我個人的創新,沒有波及全組。
6、金太陽專家的預測可信度不太高,信專家不如信自己,練題還要盡量全面,比如語文閱讀客觀題,專家不但沒預測對,而且金太陽的練習題里幾乎沒有這種類型的題目,該題目本身不難,只是學生沒有準備,導致亂了陣腳。
六、新一輪高一教學展望
1、現代文選取講,古文重點講。
2、專項訓練在高一即插入,能夠細致一些,每人負責一部分,構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順序,為了高考,可再細致一些,構成體系。如果要真正兼顧寫作個性的構成,則要鼓勵學生寫隨筆。
4、背誦部分按照高考大綱要求布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點句,別太擔心與八校的比較。
七、推薦
1、推薦校園以后不要再訂語文金太原的專項題了,多年來,我們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語、病句和鑒賞(這些我們也能夠自己找,他們的題質量實在并不高,不是太負職責),其他全是浪費。各地高考模擬題質量更好一些,東三省的,大慶的都不錯。
2、推薦八校安排授課資料要更合理,選修時講的新聞、現代詩歌等高考又不考,為什么沒有選先秦文學,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還是某權威拍腦門定的。
2、推薦校長以后講話慎重,語文這科學和不學是不一樣的,不要把特例當成規律,知識固然在于平時積累,但在知識普遍積累不足的狀況下,高考語文考的更是答題的感覺和技巧,這種技巧是在超多訓練中構成的。這就是為什么大作家大學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實我們告訴學生就應學什么,落實起來往往很難,但你要告訴他們不用學什么,學生理解起來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學和不學差五十分挺恐怖,難道語文學和不學差二十分就就應嗎?對于還有一點靈性的學生來講結果確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們的帶動作用就不必說了吧,而且他們忽略的絕不止是課下,關鍵是他們同時忽略了正課和晚課。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3
反思以往的高三語文復習教學,我認為要提高高三語文復習的有效性,必須認清教學的三大禁忌,卻也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大量講述,大量訓練,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曠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要充滿信心,并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也是關注到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學觀。
我認為,學生了解了自己,明確了學習目標,才會有奮斗堅持的毅力,才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才會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并為之而欣喜。
高三語文老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應該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化為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化復習方案。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表格,表格上根據高考的各個大項,從語知語用到作文,分別呈現,然后由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明確各自的優勢區域、薄弱環節,然后根據其基礎、能力、發展前景、努力方向等,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商定,然后選擇最易達成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完成目標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4
第一次段考是對學生復習情況的檢查,也是對教師教學情況的檢查。這次段考,我授課的兩個班級(高三財會班和機電班)語文平均成績分別是62.8分和62.7分,復習效果不夠明顯。唯一可喜的是,全年級上80分的有六位同學,其中我帶的兩個班占四名。
結合這次段考,我對兩個月的語文復習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進一步改進。
一、做題能力方面
通過第一輪復習,語文知識已經達到全面覆蓋。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答題,答題的準確率低,一些難度不大的題目,學生都容易出錯。因此,今后要增加做題量,以考代練習,以考代復習,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只有通過做題數量的增加,才能達到做題質量的.提高。
二、做題技巧方面
段考后,我抽查了部分學生試卷,發現不少學生缺乏應有的做題技巧。例如選擇題,有的學生忽視了選項中的“迷惑點”或“陷阱處”;又如閱讀題,有的學生拋開了例文中的“暗示語”或“告知句”,缺乏做題技巧,答題就費時費力。今后在做題技巧方面要精心輔導,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他們能夠“以一法應萬題”。
三、做題速度方面
語數英合卷,學生第一次做這樣試卷很不適應。學生做題速度慢,不能合理地支配做題時間,用于作文時間過長,極大的影響了考試成績。今后復習,要加強作文速度訓練。不能因為寫作文而占用基礎知識題和閱讀題的做題時間,當然更不能占用數學、英語兩科的做題時間。其實,只有熟練而全面地掌握知識,做題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才能提高做題速度,保證在限定的時間內完卷。
總之,這次段考給我自己敲響了警鐘。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必然導致學生學習存在問題。教和學都存在問題,就必然在考試中顯現出來,學生考試成績就難以大幅度提升。因此,對教學工作常常進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5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該這樣做。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要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后逐一對照 、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復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于高三語文教學實踐。通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于“管理”二字。
對于“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為“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為“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啟發,主體欲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復習?我有自以為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毋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并不能導致“質”的飛躍;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于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于應付,疲于奔命。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條件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并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① 為什么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② 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 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么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
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干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
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征: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于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正確之舉在于盡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干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征: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于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于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并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
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
① 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 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③ 幫助學生構筑能力體系;
④ 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復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為“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游員和服務員。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6
草長鶯飛,煙花三月,正是農村里辛勤耕耘的季節,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語文教師也開始了新學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來了省第一次質檢,考試結果出來后,多少仁人志士為之嘆惋,原來呀,我們考生的基礎是這么的薄弱,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師生在教與學中存在的“投機”意識。
比如:文言文閱讀(選擇題與主觀題)都存在明顯的基本功不扎實現象;文化名著考題出自《莊子》;文學名著出題較細;語用題得分明顯不高;作文文體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學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機”的行為。
鑒于此,我們高三語文備課組經過多層次的教研,決定在第二輪復習中,充分地補缺補漏,為此,我們讓學生訂購了《學海導航》作為第二輪的復綱。
近段時間,雖然正式的考綱尚未出來,但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了某些變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觀選擇題,轉入“語言運用題”作為主觀題。這些變化更體現了語文教改的注重實用的精神。綜上所述,語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語文改革的`方向,兩者并不矛盾。
本月,高三語文備課組還進行了互相聽課,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尤其是復習教學的經驗,此外為了彌補作文教學的不足,我們還特地邀請老校長祁明規老師作專題作文講座,面向整個高三年段開放。獲得了極高的贊譽。
王國雄說,讀書有三種境界,其實何嘗不是教書的三個境界。如今,我們正進行在“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階段,相信再過兩三個月,我們莆田八中的師生必將迎來“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時刻!
春種夏收,一分鐘耕耘必將一分收獲!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7
《邊城》是詮釋愛的,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父子之愛、友朋之愛、鄉鄰之愛、鄉土之愛組合成的人倫社會之愛。《邊城》是要闡釋美的,自然之美、人物形神之美、人事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還包括作品本身結構行文的詩性的美,無處不美。而這愛和美的背后無疑暗伏著一種缺憾,一是作者要描畫的人生、社會本身的缺憾,比如“美麗的都不容易長存”的凄涼的故事結局,“人類靈魂的相互孤立”,小說流溢的神秘宿命氣息等。這愛和美在從很久以前開始的現實中的消失,這就是所謂“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
《邊城》有非常清晰的人生社會理想的訴求。“我將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于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而這點理性便基于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里很寂寞的從事于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小說踐行著作者想要建造“精致、結實、勻稱的供奉‘人性’的中國的希臘小廟”的理想。
如此美麗,如此豐富,“邊城”讓人心馳神往,想來教和學都該是極其美麗的事情。但是我顯然被沖昏了頭腦,忽略了學生可能存在的閱讀障礙,也忽視了對最佳課堂結構的追求,于是我最初的嘗試是失敗的。
本課的教學關鍵就在于找到學生情感的共鳴點,并且營造讓學生迅速進入的“場”。學生情感的共鳴點在哪兒,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替學生做主,得讓他們自己說,于是就有了課堂開始階段“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表達你的閱讀感受”的環節設計,學生的表達指向是豐富的準確的,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意蘊深刻的問題的提出就順理成章了——請問這究竟是一篇小說還是散文?學生肯定會說是小說,因為教材就是這樣介紹的。但是我將堅持說《邊城》更像散文,因為她具備散文情意真、內容美、形式自由的三個特質。然后讓學生去尋找文本中的美點,探討美在何處,怎么美,為什么美。于是引領學生或者說被學生引領共同走入《邊城》的角角落落,在沈從文如詩的文字美麗的肌理褶皺里,領略茶峒的秀麗風光,體會邊地淳樸的'民風,理解翠翠美麗的形神,感受翠翠、祖父、儺送等人間真摯、樸素的愛和閃耀在他們身上的美麗的人性光芒,為故事的憂傷而憂傷,為這一曲古樸的愛和美的頌歌而神往,悄悄逼近《邊城》這對人生、社會“觀”“想”“望”的全面描摹。
任何交流都需要特定的和諧的有張力的“場”。《邊城》的“場”在何處?城市少年看得見天空中被夕陽烘成的桃花色的薄云嗎?杜鵑的叫聲是怎樣一種叫聲?泥土草木和各種甲蟲類氣味是怎樣一種氣味?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如何變成一片黑色?那小小草鶯夜半的吵鬧和閉著眼的安睡與繁密如落雨的蟲聲是怎樣美妙的復奏?……我曾試圖利用音像的資料來幫助我建造這個“場”,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史紹典主任“課堂要原生態”的叮囑更堅定了我遠離現代技術的主意。因為所有形象直觀具體的解釋都有可能是對豐富的簡化,對真實的歪曲,對深刻的疏離。于是我赤手空拳,試圖用最原始的說和寫,思考和交流來營造這個“場”。轉接是流暢的,過程是自由的,氣氛是民主的,不要預設,拒絕灌輸,在行走中尋找閃亮的星星,撿拾美麗的珠貝。當然還有開頭那“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另外一種人生”,結尾“蘊藏的熱情、隱伏的悲痛”的點撥,幫助我營造著這個“場”。我們所依靠的只是我們那一顆顆敏感善良的心、聰慧正直的腦。
但是,我感到了力不從心,我還是覺察到了學生、我與《邊城》的疏離,我和學生的疏離,我和所有在場者的疏離,我有了逃走的欲望,逃到邊城中去,逃到那一個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的地方去。我發現我的官能的不足,發現我的認知的淺薄,我渴望將自己的這些體驗匯入到《邊城》所在的那一條人類整體經驗的河流中去,雖然未知前方在何處。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8
高考已經過去整整三個月了,又迎來了一批新的高一學生,重新回到起跑線,開始了新一輪的長跑。回顧這一年的高三語文教學,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深思的地方。高三四位語文老師,只有一位是從高一年級帶上來的,剩余三位全是中途接班。我所教的高三六班與高三八班,是理科重點班,其中高三八班又是學校特意在高三年下學期分出的提高班,而我是進入高三才帶這提高班。今年是我省進入新課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一切都要在實踐中摸索。本屆學生又是經歷課改的一代,小學課改,初中課改,高中又趕上新課改。面對壓力與困難,我立足現有實際,“精研新版課標,細琢授課方法,傾情課堂教學,盡責課內課外”,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全力投入到語文教學實踐當中,努力把校領導交給我的任務完成好。
一、堅持學習新課標,為語文教學把脈定向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來實現的。語文教學在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課標”頒布以來,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現出不少新的氣象、新的景觀,那種統得過死、教得沉悶、學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變。
首先,“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教育部制定的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程作出的權威性規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的是讓學生通過專門的學習學會母語,學會運用母語將來好從事社會工作,創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突出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其核心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即每個學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
其次,“新課標”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教育部新課標下發后,廣大語文教師放下了思想包袱,廣泛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尤其在一些“展示課”上,執教老師弘揚了人文性,增大教學內容的文化含量,通過播音樂、放圖像、正反辯論、課本劇演出,無論是教者還是學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借助這些先進的電子手段,把以前用語言很難講明的意境通過動漫等形式展示出來,達到“教師一鍵波動,學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修養、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為語文復習尋找規律
語文教學到了高三年級,整個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語文復習任務。在正式展開復習之前,我針對20xx年高考的新形勢,認真研讀了09年考綱、考試說明以及20xx年全國總共18份高考試卷,特別是重點關注5個新課改區(廣東、山東、江蘇、海南、寧夏)的高考試卷,認真分析,深入領會,精心選題。我們發現新課改地區試卷結構及考試內容均有很大的變化:試卷分甲卷必考與乙卷選考兩部分;考試內容增加了探究能力測試與選考試題,修辭部分由原來的8個增加為9個,語言表達部分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等等,可謂考點細實,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因此,要求復習內容應該全面、系統,落實考點必須訓練到位。
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我們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認真制定高三復習計劃。“心有考綱,備考不慌”。考試大綱是命題的總則,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總綱。認真研學考綱,對于備考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校領導起到了指引作用。我們拿到的一些資料與后來省里統一下發的大綱內容幾乎完全一致,我們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為了高三教學有的放矢,少走彎路,高三教師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題型與分布,落實各知識點的構建,抓住典型題目和創新題目,舉一反三,制定高三復習計劃。今年黑龍江省面臨新課改后的第一屆高考,高考如何考,大家心里都沒數。在考綱還沒有下來之前,復習方向如何走,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我們語文組還是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力求自己把這幾年的全國卷和海南、寧夏卷都做一遍,總結一些要點,給學生講解。
在20xx年考試大綱指導下,我和其他三位語文老師一道,從貫通教材基本知識,提升自我運用能力入手,我們備課組沿襲了以往的好習慣,知識點落實到人,資源共享,注重集體備課。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高三語文復習三個階段計劃。即:教材復習理清知識點,專題復習發現學生長處,綜合模擬分析試題思路。明確了目標,復習時自然知道訓練什么,怎么訓練,也就容易事半功倍。當然也要關注新的動向,如有改動之處,當然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二)是著重強化知識點。
“教材是個例子”,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高考試題雖不直接取材于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
對照語文大綱要求及復習內容六個能力層級,四大板塊,二十五個考點”,我帶著學生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進行了梳理歸納和總結,將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同類合并,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復習文言文時,就要求學生重新學習高中必修課本中的文言文,從課文中積累文言文知識。與學生共同歸納大綱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交給學生解題技巧,同時做一篇文言文閱讀,通過閱讀訓練一邊給學生積累文言文知識,一邊熟練解題技巧。
同時,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我們狠抓了大綱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復習時我采取強制性定篇定時檢查的方法,每個星期指定背誦篇目,下星期以默寫形式檢查,默寫不出的,抄寫三篇,再默寫,直到默寫出為止。這方法效果還不錯,學生默寫過的一般能寫出。
(三)是因材施教到個人。每次考試之后,我們都認真分析,找出薄弱環節,與學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與學雙方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學生的失分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面:語言知識運用的成語病句題、文言文翻譯、詩歌鑒賞、選考題中的文字表述部分,還有作文。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過程管理,了解每個學生錯在何處,為何錯,要求答錯的學生要找出答錯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錯的規律。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能得分的考點講詳做細,爭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練習也好,作業也好,都以檢查批改為主,重在檢查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力爭把目標落到實處,細化內容,序化訓練,深化輔導。
對病句題,可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知識。學生知道有六大病句類型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但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這些專業知識等于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淀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銳,一讀,就知道,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這個句子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知道它屬于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而且學生對于語法知識是特別的頭痛,這樣師生都減輕負擔。
對詩歌鑒賞,我們分三步進行復習:
(1)進行題型示例,精選出詩、詞、曲鑒賞題作為例子,讓學生對這類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消除其神秘感。
(2)把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表現手法等整理出來作為一般常識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悟詩歌中的意象,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現手法。
(3)歸納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理清鑒賞思路,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同時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出12種詩歌鑒賞題型,熟悉答題步驟與答題術語。
(四)是提高效率上好講評課。進入高三,面臨著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等一系列困難,學生的復習訓練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緊就忽略訓練和試卷講評的過程。我認為認真抓好講評課的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是高三復習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講評前認真分析試卷,有明確的目的性;講評過程引思路、給時間、講技巧、富有針對性;講評后,引導學生領悟小結,注意深化鞏固,突出實效性。講評時要講清試題的角度,即這道題是怎樣來考的;還要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如判斷語句是否有語病常用三種方法:語法結構分析法、邏輯事理分析法和表達效果分析法。而對一些經典題型,更是不厭其煩地講,不僅是老師講,而且也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每道題我們都不厭其煩地講思路,講答題套路,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也就養成了。每次的練習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會抽查一部分典型生來改,以了解全部學情。而綜合卷,則一定全批。
另外,講評中還特別注意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批評、指責、揚一批人壓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題比我們的練習更難”相威嚇,都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應。
三、不斷總結新經驗,為下屆高三提供借鑒
由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特點來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復習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平時講課要注重積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積累易讀錯、寫錯的字詞5個、成語1個;每個月除月考外額外完成習作一篇;堅持在每節課前五分鐘開展詩詞賞析或演講成語故事或介紹名句等小活動,通過這三項常規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同時發展。
二是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創設語文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1、要求學生買《讀者》《青年文摘》,統一訂閱《語文周報》等優秀報刊,在班級傳閱。
2、要求學生堅持抄范文,利用周記進行練筆、積累材料。
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精選例文,認真研讀揣摩,利用文中材料進行仿寫,然后對照原文,比較優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實戰訓練,認真選題,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導,在卷面、書寫、標點等方面嚴格要求。
5、堅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老師跟前過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腹內空空,想讓他道出點東西,真是難為他。相反,如果同學頭腦中積累有許多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寫出的文章就事實充分、材料翔實,就會得高分。不會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寫不出幾句話來。
三是學過的知識要不斷地回頭復習。只有不斷地復習,才能“溫故而知新”。高考試題中許多題目在課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書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學早已忘得無影無蹤,把不應該失的分給丟了,這就未免可惜了。為了避免這些分數的丟失,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回頭復習。
四是堅持開展有針對性地訓練。高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么兩樣,只不過重要性不同罷了。為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內容:
1、書寫清晰規范;
2、審題明白準確;
3、答題科學合理;
4、時間利用得當。
五是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和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六是閱讀思考與解題技巧同等重要。解題技巧的總結和積累在高三復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閱讀思考也不容忽視。埋頭做題,學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過,一個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為什么做題?做這個題有什么意義和收獲?學生很少思考,成為解題機器,只會按部就班,缺少應變能力。體現在考試中,他們對于新東西新題目,因為缺乏應有的自信、創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更需要學會閱讀學會思考,思考所讀文章的內涵意義,思考閱讀于自己而言有何收獲,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啟迪,這樣的閱讀與思考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高考是一次檢閱,它檢閱著我們老師教學的思路和教學的成果;高考是一位老師,它引導著我們走向前景更好的教學之路。對于發展中的十三中學來說,她正在成長、壯大,并蓄積待發。精研細琢育桃李,傾情盡責引梅香,愿我們全體教師立足本職、精益進取,相信十三中學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9
反思以往的高三語文復習教學,我認為要提高高三語文復習的有效性,必須認清教學的三大禁忌,卻也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大量講述,大量訓練,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曠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要充滿信心,并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也是關注到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學觀。
我認為,學生了解了自己,明確了學習目標,才會有奮斗堅持的毅力,才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才會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并為之而欣喜。
高三語文老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應該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化為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化復習方案。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表格,表格上根據高考的各個大項,從語知語用到作文,分別呈現,然后由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明確各自的優勢區域、薄弱環節,然后根據其基礎、能力、發展前景、努力方向等,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商定,然后選擇最易達成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完成目標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0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天天作題,學生機械麻木。如何上好復習課,就成了語文老師關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的設計理念是:
1、復習教學要給予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發展的天空,讓他們愿學、會學、樂學,從中真正體味到沒有考試壓力下的復習樂趣。
2、復習教學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徹底從考試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品嘗到創造的樂趣,成功的樂趣。
3、復習教學要聯系實際,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4、復習要著眼于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5、復習要有針對性,抓住考點。
擬公益廣告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個考點,內容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學生得滿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學生平時所練不多,對寫作技巧掌握甚少,細節部分處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學生弄不清“公益廣告”的概念。
我設計這節課,解決的重點有三:一是廣告知識,二是什么是公益廣告,三是創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公益廣告的創作技巧,以便學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過去的這一節,留給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認為,復習課也可以進行探究性學習,復習課也可以生活化教學,語文復習的領域無邊無際。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1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范圍的變動,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這就要求教師切實鉆研、學習《考綱》,把握《考綱》的精神,從而從宏觀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復習的整個過程,落實好每個考點。因此,針對的特殊性,復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系。因而,復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考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所以,我覺得高三整個復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扎穩打,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
同時,由于高三復習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復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高三復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工作總結《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例如,在復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課閱讀文學書籍、雜志,這時,學生肯定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復習好得多,同時,又能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文翻譯之后,偶爾穿插古詩鑒賞,讓學生在逐字逐句的練習后,一下子馳騁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最壯闊天地中,領略中國文學的最輝煌篇章,那種雄奇、壯美、深廣、博大,必定讓學生感慨不已、欲罷不能。這遠比機械的操作文言翻譯板塊和古詩賞析內容來得更好。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特別是仿句、擴句)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入進行;現代文閱讀和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復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系、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復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復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并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復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里,"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為"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復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復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復習階段,學生都會有進步,日積月累,某一天,可能會產生質的飛躍。
高三復習,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同時,必須對學生作出嚴格的規定,明確包括作業在內的各項要求,防止學生出現松懈、拖沓現象。要把課堂作為基本陣營,而把課后的積累、總結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后方。如果這兩方面結合有效、操作得法,學生的成績是大有可為的。還有,教師要與每個學生溝通、交流切實了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在師生互為理解、配合的基礎上收到奇效。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2
進入高三,語文復習課是最難上的了,學生由于到了高三,認為時間迫在眉睫,大都在“抓緊時間”,課堂上變得很沉悶。再加上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都是炒現飯,或者是講評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很難得到發揮。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課堂活力了?本學期,我繼續教3班和四班,針對這兩個班的實際情況,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了解試卷結構,突出復習重點
在復習剛開始階段,要讓學生心中明白高考語文試卷的基本結構、題型及分值,高考卷一般題型和分值是固定的,學生明白了,就會懂得復習的重點,在復習時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資料。
二、師生共同研討《考試說明》
高考《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和參考,深入研究《考試說明》,使學生明白考什么、怎么考,無疑對高三復習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明確高考考察內容與范圍,知道學習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過探討新舊《說明》的變化,鎖定重點突破對象,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做無用功。
三、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
第一輪要全面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提高應用能力。
四、要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復習課難上的原因之一是,課堂教學很容易留于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師講解高考考點,分析命題趨勢,然后講授對策,最后再來點練習。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講的多,學生動腦的少;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教師兜售知識,學生接受知識。這嚴重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未能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著名的時裝設計大師范思哲曾經說過:“時裝的美麗,不在于它的面料如何高檔,也不在于模特的表演如何的出色,而在于時裝設計師的精心的設計。”時裝如此,一節課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進行文言文的復習課,在我充分估計學生對于18個文言虛詞記起來非常費力,我就給學生編了一個順口溜“之乎者也焉,而乃何其且,以若則所為,與因于”。我跟學生說后面三個字“與因于”設想是一個作者的`名字,這樣學生就一下子記住了。
五、課堂要多一些喚醒,少一些告訴。
高三語文復習課“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填鴨子”。因為在上課之前教師肯定都準備了很多的“知識”,以便在課堂上傳授,這時教師就只注意“傳”了,卻忽視了我們是在教育和教學,而不是在喂肉雞,一味的填、塞。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首先,教師心中應當時刻都裝著學生,始終把學生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我是在教育,是在喚醒他們,而不是告訴他們;是在啟發引導他們,而不是灌輸他們;是在做知識的“助產婆”,而不是做知識的“傳輸器”。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注意教學藝術,要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如果能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的話,教師肯定會多方動腦去尋找傳授知識的最佳方式,讓學生能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我想,這樣的課堂應當會充滿著活力的。
我們在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藝術的教學手法,去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去啟發學生的智慧,去塑造學生的學習品格。那么,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也將是成功的教育者。
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與熱情,少給學生一些刻板與冷漠。
高三學生本來學習負擔就比較重,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壓力山大”,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起到調節作用,讓學生從緊張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讓學生體味到課堂的趣味和活力,讓學生有興趣去接受知識。而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來把學生“盤活”,而要“盤活”學生,我們教師就應當用笑臉去面對學生,用熱情去激勵學生,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上來,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了,這個課堂才能充滿活力,這一課才是成功的一課。如果學生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而我們教師整天都“堅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話,是很難把課堂搞活的。那么,教學效果如何,我們可想而知。學生只有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里,才能夠發揮其創造性,而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我們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創造這樣寬松的環境。
七、教學語言要多一些形象與幽默,少一些抽象與說教。
如果想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課堂活力的話,教師的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課堂上語言是最活躍的因素。如果能把語言變得生動的話,無疑可以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課堂的語言變得生動呢?首先,語言表達要具有形象性,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運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夸張等,使語言形象化。其次,教師的語言還應當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師的變得生動,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使自己的語言形象幽默的話,我想,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的。
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活力并非一件難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為學生著想,能夠有意識的去搞活課堂的話,我想就一定能夠使高三語文復習課變得生動活潑,充滿著青春活力!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3
連續半年多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獲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思考。下面我想談談我所思考的幾點問題:
1、對語文學科特點認識的偏差
眾所周知,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這從我所帶的兩個班中部分同學身上得到了印證,具體姓名就不列舉了。
2、對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的認識不足
語文基礎知識在每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所占分值很高,所以基礎知識掌握得扎實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低,教師學生在高三語文復習中都知道重視,但復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我認為主要是學生在認識上出現了問題。教師雖然重視字詞句的講解,但是學生抓得并不緊,認為基礎知識很枯燥,并沒有多大用處,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聽講一部分,自己課后不去歸納總結,結果一到考場上,基礎知識題的得分總是不如人意。今年的江蘇高考很多同學在分數下來后都說語文沒考好,實際上就是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平時閱讀面窄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平時語文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抓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重視語文基礎的積累,讓學生重視語文閱讀與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3、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時,總能以積極愉快的心態去主動學習。而要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應堅信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優秀的,都有能力考出語文學科的好成績,并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有意無意地傳達這種信息,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肯定他(她)在語文學科的天賦、潛力,少些批評、斥責,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這個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對語文的學習信心,激發其更好的學習表現。
反思我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存在著喧賓奪主的現象,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體現著主角身份,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總是滿足于課堂上幾個活躍分子的反應,依賴于課后跟學生的單獨交流,其實,我早就發現,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課后怎么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多么令人振奮的事情啊!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于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的窘境呢?語文教學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著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后的發展。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了解并接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養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我們在高中階段做到了這些,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
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4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教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資料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天天作題,學生機械麻木。如何上好復習課,就成了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的設計理念是:
1、復習教學要給予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發展的天空,讓他們愿學、會學、樂學,從中真正體味到沒有考試壓力下的復習樂趣。
2、復習教學在發展語文本事的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徹底從考試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品嘗到創造的樂趣,成功的樂趣。
3、復習教學要聯系實際,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4、復習要著眼于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5、復習要有針對性,抓住考點。
擬公益廣告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個考點,資料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學生得滿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學生平時所練不多,對寫作技巧掌握甚少,細節部分處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學生弄不清“公益廣告”的概念。
我設計這節課,解決的重點有三:一是廣告知識,二是什么是公益廣告,三是創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公益廣告的創作技巧,以便學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過去的這一節課,留給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認為,復習課也能夠進行探究性學習,復習課也能夠生活化教學,語文復習的領域無邊無際。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6-13
高三語文專題教學反思03-26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10
【精選】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3-06
(精選)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4-29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優秀02-18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21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最新12-09
[推薦]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7-09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熱]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