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高中的教學是很不熟悉的。但是在教學中也略有接觸到一些高中的教學,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在這里姑且談一點聽課和聽講座之后的感想。
先從題目談起。X老師的這兩個教學內容,都是X老師的“命題作文”:選擇讀寫結合的角度來設計和確定講座內容。但是我的標題是“高中語文教學”而不是“高中作文教學”。因為我覺得,語文的終極能力就是表達,無論聽說讀寫,最終的綜合體現反映在試卷上的就是作文。既然作文需要理論支撐,那也就意味這教學需要理論支撐。所以,這篇文章的標題我確定為“語文教學”。
之所以會覺得高中語文教學“需要理論支撐”(其實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都需要理論支撐的),源于我教學中的一大困惑:各學段的銜接。我曾經在一篇專門闡述教學困惑的文章里大肆抱怨小學的教學不明所以,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是非常困惑,以至于當時的表達都有些不妥當了。這還不是終極,最刺激的是高中老師也在抱怨初中教學不明所以。真是相當的諷刺啊。不過諷刺歸諷刺,既然大家都在抱怨,那說明確實有問題。現實是小學畢業的學生,會歸納段落大意,會概括中心思想,會分析修辭手法,高級一點的還可以閱讀淺顯文言文。初中生也還是要歸納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修辭手法,學習表達方式,學習表現手法,閱讀文言文。高中生,我聽到的課上,也還是在講修辭,講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以及閱讀文言文。當然個各學段的文章難度肯定是呈遞增趨勢的。但是關于語文的知識這一方面,卻看不到有明顯遞增的趨勢。
曾經有一個想法:構建全面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明確界定各學段各年級的語文能力培養目標和發展的層級。當然這只是想法,一己之力難以成事更何況水平還低。在周老師的指導下,現在手上的《專題》教學的課題就是關于學段目標的。但是做起來卻困難重重。這是題外話。其實我想說的是各學段的學生語文能力達成的目標設定怕是出了點問題。
聽到不少高中老師的一些說法,例如高考作文中令人發指的凌亂表達;例如高中語文其實教不教區別不大,反正高考平均分都有100多(這是高中語文老師的說法,不是我說的);例如高中生基本不學語文,反正學了也是這點分,不學也能考這個分,不如花時間多做點數理化練習(這也是高中老師說的);要不利用語文課睡一下養養精神也好,臺上那個普通話不錯,催眠正好(這是我猜的)……這些說法當然是錯誤的,但是其中透露的現實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總是在說“存在即合理”,那么我們不妨反思一下,到底為什么學生學不學都能夠考得差不多的分數?為什么語文課就不能給學生以“聽不到就可惜了”的感受?為什么語文課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除了考試導向的因素之外,恐怕更多的還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問題。我倒也不是自己身為教師卻一味的只向教師找問題,事實是除了自己的因素外,教師這個職業的'能量實在太小,完全不能影響到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甚至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無奈,因為我們從事的是自己不能掌控的職業。這又是題外話,照例按下不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課后有個其他學科的老師(怎么又是其他學科,還和語文基本不沾邊)問起我的感受。我簡單評價后,那個老師說,肖老師的課,他覺得沒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雖然聽得出語文課的特點但感覺很普通,因為課上的東西他都知道,不會覺得令人眼前一亮。我覺得這個老師其實很有心,他確實的聽出了這節課的特點:老老實實教會學生讀書。而且作為初中的教學,本身也沒有什么高深的知識。作為別科的教師,在素讀文本,品詞析句這些比較深入的專業問題上當然會看不出好來。但,請注意:我們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語文的外行。接下來,這位老師同樣堅決地說李老師這節課好,因為李老師展示給他的是一個全新的語文世界,是他以往所未曾發現過的,但這些高深的知識,又和以往的語文經驗有著本質的聯系,所以一聽之下,他感覺到相當驚艷。確實,他使用的就是“驚艷”這個詞語。我在想,那一天在臺上坐著的學生和臺下坐著的老師,是不是也有“驚艷”之感?臺上的學生,聽的比平時認真專心仔細的原因除了大型公開課的因素以外,會不會也有像這個老師一樣更多的是發現了全新的世界的因素?
話又說回來了。教師在語文課上到底給了學生什么樣的東西,決定了這一節課的效率和質量。學生聽不聽,學不學,其實真的不能怪學生。能考上高中的基本都是篩選過的,完全可以認定他們的學習愿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沒有問題的。學生不聽語文課,是不是我們總在課堂上重復初中的語文知識,反復要求學生達到他們早已達到的能力目標?(我是不是也總是在重復小學的知識?)學生學不學,教師教不教,最后高考成績沒太大差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教學在高中三年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提高?
初中的作文要求是能夠生動詳實的敘述事件,或者寫簡單的議論文。那么當我看到高二或者高三學生拿來的作文和初三備考作文沒什么區別,仍舊是小標題、排比段、相對幼稚的思維和較為蒼白的語言以及邏輯不清的論證思路,甚至還略有不如的時候,我在想:高中的語文教學是不是應該做一些理論知識的提高?應該在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敘述事件要如何,展開論述要怎樣這樣簡單的知識要求層面。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供更高層次的語文理論知識作為支撐。
提高了課堂的層次,學生才會感覺到自己的收獲和成長。有了收獲和成長,才會投入到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學習的狀態中。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年1班和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該兩班是高三理科基礎教學班。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語文興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學過程中,我本著“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則,從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欲望著手,堅守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設法開展各種語文教學活動,堅持“每課能得、每課必得”的目標,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審慎、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授課中摒棄隨意性和遍地開花的教學局面,抓住教書育人的重點,推行啟發點撥和自覺自主式教法、學法。
我以課本和高三復習用書為主要學習內容,積極培養、發展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位一體”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閱讀,認真大量地寫作,將語文融入廣闊博精的讀寫交流之中;堅持每日一讀古典名著《孟子》、《莊子》或一詩一美文的課前活動,注重挖掘、發揮中華傳統文化里能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作用的.精髓知識,引導學生能正確認識、思考社會、生活中的各類現象,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以中華傳統美德為核心內涵的正確有價值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學期我完成了高中第五、六冊和第一輪總復習用書的教學工作,還引導學生完成了6本《新讀寫》、3本《中學語文》和部分《孟子》、《莊子》的閱讀任務,帶領學生到校閱覽室上了5次自由閱讀寫作課;認真落實了八篇作文全寫全批的教學任務。指導全體學生參加《名著之旅——校第6屆科技藝術節子活動之一》,部分學生效果良好。
遵循終身學習,不斷自修,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為了不斷的提高端正教書育人的能力和品行,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培訓和交流活動,先后到等中學聽課,廣泛學習更先進實用的教學方法;懷著求真若渴的愿望,兼為組長,我能深入課堂,指導青年教師,擔當課題教研聯系工作,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組織帶領大家一起著手編寫課題研究《校本教材》。指導何旋珠、張婷婷等老師撰寫案例、論文。一學期來,所任教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道德品行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高,總結經驗,扎實進步,教學相長。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3
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湖南省石門縣第一中學 趙秀英
在15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具備以下三點:一、加強教師自身素養;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堅持寫教學后記。我這樣踐行著,且收效頗豐。
一、加強教師的自身素養。
我覺得教語文,學養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里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節,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學生當時的狀態因勢
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不為時尚放棄永恒。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游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霍懋征老師年逾八旬還去西北講學,傳播經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家。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沒有優秀的教師,什么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于教師。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朱小蔓教授說:“如果我們教語文知識,不能教出個樂趣來,不能教出個興趣來,不能教出個迷戀母語的境界來,那他就不是一個高明的教師。”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
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為此,我摸索、總結了幾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巧設導語,誘發興趣
讓語文教學的導入充滿誘惑,充滿激情。讓激情綻放,讓誘惑持久,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導入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暖余溫。興奮升溫,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導入的一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開教學。例如,教《祝福》這課時,剛過了新年,學生還在回味著熱鬧的新年,臉上洋溢的那份快樂難以掩飾。一上課我就祝福他們,雖然這是遲來的祝福,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趁機我讓他們講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探親訪友的快樂,此時他們都樂于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過新年時的樂趣,因而他們很快就能放開來講,很興奮,這樣很快就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對比,為理解文章做了鋪墊。
2、及時雨。及時的大雨總能讓人心生快意,也讓求雨的萬物歡喜若狂。我覺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時雨,雖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長青之樹,可遇不可求,但它卻是那一點靈動的色彩,僅一點靈動,也能閃耀一時。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時利用,也能成為課堂的動聽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讓巧合也成為課堂導入的一員,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學中應該嘗試這樣的導入。
3、歷史風。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里。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作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借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導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課堂。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導入的新意。
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觸發興趣
設置問題,要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本著從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找準切入口,講究坡度,愈進愈深,所見愈新愈奇,興趣亦愈激愈濃。在“啟”與“發”、“憤”與“悱”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異,不同意見不同觀點之間相互觸發,形成一種如切如磋的濃烈的課堂氣氛。
(三)、拓寬渠道,鞏固興趣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也是激發興趣鞏固興趣的陣地之一。學生的求知欲是十分強烈的,他們往往不滿足于課本和課堂所得,希望開拓知識面。教師就要及時地保護和培養這種積極性,
積極地向課外延伸。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舉行讀書報告會、故事會;組織指導學生課余創作,提供發表園地;開展語文聯誼活動,如猜字謎,記成語,談楹聯,接名句等。這樣,就會是學生看到自己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還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處于高中年齡段的學生最容易接受新奇的東西,而這些又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健康的,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到正確的方面來。加強思想教育,進行健康的心理指導,以及展開上述有意義的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穩定、牢固的學習志趣,對于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堅持寫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是下課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
撰寫教學后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后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么東西。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后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4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于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于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盲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于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么""還讀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于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盲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盲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么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么辦"了。
盲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工作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高考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盲區。
要走出這一盲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盲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么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盲區,很多時候也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于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后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于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么可學的"這一盲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么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后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5
莎士比亞曾說:“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知”“樂知”才會有無窮的學習勁頭,才能激發無窮的學習潛力。這樣的學習才充滿快樂,這樣的學習能更有效率。翻開《教育心理學》,里面赫然寫道: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可是,“激發學習興趣”讓我經常陷入困境。
做為一個語文老師,尤其是高三的語文老師,很容易被同學們忽略。語文雖然在高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中,我發現,同學們讀書讀得越久,對語文的熱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語文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了,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業布置了就寫,不布置從來不主動;寫日記是“我的一天”,寫作文是“我的老天”,臨考試了才背幾句古詩。同學抱這樣的心理,往往也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興趣。為此,我在兩年的高三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淺薄的經驗。
一、學生認為語文是常用的學科,自己對語文已經非常了解,于是,我專找他們的知識漏洞詳講。
例如在復習索然無味的字詞基礎時,我專挑同學們平時說錯卻不自覺的點。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讀音。我采取的方法是自己講一句話,讓同學們挑讀錯的音。結果,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誤讀出現了,這樣的方式,讓一些同學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基礎知識,也讓他們樂于做題,樂于翻字典,敢于質疑。對于似是而非的讀音,也開始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在題目講解時,我盡量不講,讓同學們自己來公布答案。
二、古文可能是同學們比較頭痛的練習了。
同時,在高考中,也是一個必考題和高分題,它所占的分數有二十一分。可是,同學們平時學古文已經很頭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高考時一定不考書上的,于是乎,很多同學認為這樣的復習對高考做題無用。實際上,平時的古文只是一個典范,一百二十個實詞和十八虛詞可能都包括在課文中,但實際運用時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認為現代人應該說現代話,古文過時了,怎樣讓同學們覺得古文有用,學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發現同學們在做政治尤其是歷史的`時候,經常有一大段的歷史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都以簡單的古文翻譯,曾經有同學拿著歷史題來問我材料,為使同學有興趣,我在課堂上特意挑了一篇歷史材料來講,將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實用詞都挑出來一一解釋,字的問題突破了,那么文章的內容也懂了,因為材料題往往占十幾分,有時看懂一個材料便可提高分數。這樣,讓同學認為學好古文不僅僅是應對語文考試,在應對別的科目中同樣重要,對于古文,也漸漸生出了興趣。
三、作文是語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體現了同學們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試中占分數最多的題目,可是要讓同學們對作文充滿熱情,那實在是太難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籠統的講,同學們往往一頭霧水,根據我班學生的情況,我決定將作文分段講,先給段,再寫篇,先審是,再給作文的結構。一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不佳的同學來說很有用,一節課給一個知識點,將作文分解成幾個小塊,最起碼,大家開關會點題,結尾有照應,中間的段落會安排了,雖不敢說時時出現佳作,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中上的同學來講,確實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兩年過去了,我也帶了兩屆高三,對于復習課,要讓同學們充滿熱情的來學,著實有些困難,雖然曾用過一點點的小方法,但這遠遠不夠,還不敢說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學海無涯 ”“教學相長”,我將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徐行。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6
又是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了,這也意味著我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可以短暫的歇一歇了。這一個學期是教的高三年級的語文,一共帶了兩個班,高三班和班,這兩個班的基礎情況都差不多,經過我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個學期的教學,可以說是十分緊張繁忙的,但是也是十分地充實的,所以對于這個學期的語文工作,我也是充滿了感慨,現在我就我個人的工作談一談我這個學期,作為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心得體會。
這個學期,我是臨時接任的語文教師,我最開始應該是帶的高一的語文課,但是這個學期有一位老教師退休了,學校覺得我的教學經歷算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將我調到了這兩個班級,繼續教高三的語文課。前面我就是剛剛結束一屆的語文教學,所以對于再一次教高三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我知道高三的孩子前面剛剛結束學業水平考試,他們很可能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在學習上面輕視起來,而他們還有兩個學期(加上這個學期)就要參加高考,所以我知道我這個學期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繼續重視起學習來,至少在我語文的科目上面不能夠掉以輕心。高考要考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是針對的整個高三的學習,所以把所有的復習工作放在下一個學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知道,在這一個學期里面,我就要在一邊上新課的同時,教他們考試復習好以前幾個學期的語文。
教語文這么多年,我對語文工作還是有一點認識的,我們教學生們學語文的'目的是什么——是考出一個好的語文分數?是也不是!短期的目的肯定是考一個好成績,但是更加長遠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上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氣質,所以我在教自己學生語文的時候,是非常重視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所以這一個學期的語文課就是這樣子做的,每上一節新課之前都會提前跟他們說好,讓他么自己去學習這篇課文,然后上課的時候抽選同學上來給大家講課,之后再給同學評價,分析優缺點。這樣子做可以然他們自己去學習,可以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7
xxx學年我擔任高三(6)班和(7)班的教學工作,并任高三(7)班班主任。有人把高三比做“煉獄”,在這種人人要為之奮斗的時期里,要與時間競賽,要與自己的心智競賽,這就是高三,在這種緊張的氛圍里,大家來完成各自的心愿。在這一學年度中,在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總體來說,本學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我自己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以課本為綱的教學理念。
我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在以政治教材為綱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舞臺。不管教學方法怎么變化,沒有扎實的基礎是經不起考驗的,因此必須夯實基礎。每上的一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為此在備課時要求自己精心收集知識點,反復精練,把最深入淺出的,最便于記憶理解的知識教給學生,同時多做習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把相應歷年的高考題篩選出來,從中挑出有代表性的習題選給學生,把每一節課的教案都寫成詳案,反復推敲。重點抓好了“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學生是有思想的主體。學生接受知識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我注意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此我注重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三.樹立以高考為方向的指導方針。
緊扣高考要求,教學中采取廣挖坑,少打井的教學方向。提高學習效率,主抓課堂質量,強化訓練階段,在授新課中必須在課堂小結后加以練習。強化基礎,結合考綱各章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歸納出來,加深記憶,一階段后在串聯知識點,形成體系,使學生的知識成體系,既有利于記憶,又有利于知識框架的形成。搜集熱點問題,提高學生興趣,深入淺出的教給學生答信息題的方法。多采用課件教學,吸引學生注意,調整課堂氣氛,起到應有的作用,避免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針對學生缺少答題技巧、不會答題方法的問題,專門訓練學生的答題方法,講解答題模式。在以知識帶材料的學習基礎上,再次以材料帶知識的方法,通過當時的.熱點,復習知識。
四.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我堅持經常上閱覽室翻閱書籍、上網查詢大量的資料、請教有經驗的特級劉老師老師,與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還爭取機會多出外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們在學習新課和復習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
為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區里和市里的進修我都積極參加,并且在聽課的過程中認真聽講。
教師應該是校園中最善于學習的人,“學然后知不足”,通過教學,我更加清楚教學相長的意義。
今后的教學方向:
1、從今年的高考試題看,今后在高考復習中如何進行“熱點專題”的復習,值得反思。我們習慣于用較為大量的時間去復習“熱點專題”,今后在時間的安排上,在專題復習的深度與難度上,都應該降低要求。用二三個專題復習,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就行。
2、更加注意基礎知識的復習,并且要對每一部分的基礎知識用較深的挖掘。
3、對某一個知識點,必須讓學生懂得“知識的形成過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8
很多人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雖然我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通過和學生的接觸,我發現了語文教學的一些問題,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針對這樣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語文教學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改進:
課堂教學: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語文課極富“激情”
語文是人文和科學的結合。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可能是我剛畢業的原因,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教師,更容易和學生溝通,也更有“共同語言”,這樣可以先和學生培養好感情,然后帶著情感來學習
2、尊重“需要”,注重興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以前的語文課,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學生“自己學習”、主動學習。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要信任學生,給他們施展自己的舞臺。課堂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比如說考試時的文言文總是課外的,但是題目中設置的選項卻是我們課堂中學習的,要教會學生拓展。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學生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他們便會更加自信、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帶著情感學習,設身處地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最終接受其中的情感。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學習人家文章中語言運用的優點,吸取別人文章的精華。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教學語言:
不能因為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不能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否則會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也不能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會在學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對學生要有耐心,遇到提問要仔細講解。對于學生的成績要多肯定,多鼓勵。研究
我希望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讓學生享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我任高二(276)(277)班語文教師,期末考試即將到來,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為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更好地進行下學期的工作,特作總結如下: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二,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1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二,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語文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回顧近一個學期以來的教育教學工作,自己還存在著不少的不足之處。在教育學教學改革一日千里的新形勢下,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還需要一步地更新和改善,以便適應新教材、新要求、新高考。還需要與同科的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著意改正的自己的不足之處,以求更好的成績。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0
復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展開。
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鑒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XX年江蘇卷高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復習和高考之間的必然聯系,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復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里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后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采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盡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于后面的鏈接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于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么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愿,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后,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1
我的教學生涯開始了。這一個月,經過近期對學生的觀察以及課堂和課后的與學生的交流,我發現我的學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他們平時非常的散漫,而且根本做不到嚴格要求自己,在課堂上表現的也很隨意,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到了一個可以督促他們的方法:在開始講課之前,我會找到一個和本節課相關的典故或者講一個有趣的事件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后導入新課的時候盡量的讓學生去說,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來發現問題,先從簡單的開始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當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們自己身上時,就相對的避免了課堂上互相說話的場面,課堂的紀律也好很多。職業高中的學生,他們不是很重視文化課,由于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差,所以在理解知識內容方面表現的不是特別的積極。針對這樣的問題,我的解決方法是,在每一節課上都把生字和生詞用多媒體展示上讓他們去讀去寫,采取小學老師的教授方式,領著他們讀和記,然后在下一節課的時候隨堂考他們。今天在教學的時候我發現學生特別喜歡看小說,雖然題材都是些穿越的或是校園的,但是他們的興趣在這上面很濃,我就借著這個機會要求他們在看小說時把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查會,并讓他們做一定的積累,畢竟讓他們認真的'在課后完成一些學習任務有些困難,我就采取了這樣的方式,希望可以有一定的效果。我的學生中,總有人喜歡在課堂上睡覺,我就制定了一個課堂的規定,睡覺的學生就站起來給同學們唱首歌,我其實是想用這種輕松的方式打消學生的睡意,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信,我的本意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但這個規定實施后,結果是沒有學生再睡覺了,因為他們都不想在同學們面前唱歌,雖然我有點意外,但效果還是達到了,現在只要是上語文課,不管是下午第一節,還是下午第二節,都沒有學生睡覺,我覺得這種方式針對職高的學生還是很有效果的。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教學,我了解到我的學生有好多人竟然沒有理想,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好像除了玩就沒有什么興趣和愛好。我在這個周一的時候專門上了一節課,讓他們談談自從來到職業高中后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們的理想、愛好、特長。我的初衷是想借此來激勵他們自信,激勵他們積極向上,但我發現實際效果并不是我想的那樣。面對這樣的結果,我
雖然有一點意外,但還是很快的把自己的思路調整過來了,因為我覺得他們會表現出這樣的反應是和他們從前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有關的。從生活方面來看,學生們的家庭大多是父母沒有什么文化,所以這些因素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他們的價值觀的取向,他們更重視的并不是學習,所以大多數人在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就不是很好,可能是當時老師的不重視、家長的忽視讓他們在學業上放任自流,在學習上沒有任何興趣和自信。面對這個問題,我經過一段的思考,我想通過讓學生改變自己的方式來激勵自己。比如,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課程的深淺度,一定要讓他們學得會,聽得懂,從基礎改變他們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覺得人如果沒有理想就缺乏動力,所以我要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理想,可能在開始時會是我強制的,但是時間久了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內在動力,有必要的時候我會請班主任幫忙加入到我的計劃中去。以后的每一節課,我都要找一個學生來談談自己的理想,要求他們先查找一些在理想支撐下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實例,然后對比自己,用理想來激勵自己。
我覺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只有學會做人,才會有價值,希望在我的努力下能夠不斷提高我的教學能力,并且讓我的學生都可以成為有理想的人。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2
導入:在標題下面寫下兩行字;一個斷人心腸的故事,一曲唱絕千古的悲歌。(學生頓時騷動)其實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劇“悲劇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僅僅是悲劇,而是永遠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動地的梁祝化蝶就是這種悲劇的延續,而千年過去了,這樣的悲劇并沒有隨著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終結,勞燕分飛的《釵頭鳳》仍在上演著……
投影:陸游《釵頭鳳》,師生齊讀,教師簡介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悲劇。
“一個叫沈園的地方,一個叫陸游的詩人,娶了一個叫唐婉的女子,伉儷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對神仙眷屬。然而,這一切,并不隨陸母之意,逼迫夫妻離異。幾年后的一個春日,陸游滿懷郁悶踽踽獨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陸游滿懷傷感,詞成《釵頭鳳》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學生進入了悲劇的氛圍)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有著不同的不幸,我們的文章演繹的是怎樣的一段愛情呢?讓我們隨著錄音走進課文》 聽課文錄音(男女配音)(前面情感鋪墊的好,所以效果很好,許多女生邊聽都流淚了)。
對文學常識稍加點撥,課本注釋基本都有,強調“玉臺新詠”“樂府雙璧”補充樂府知識
一、“漢樂府是掌管音樂的官府 二、后來成為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問學生是否為剛才的故事所感動,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非常感動。既然都感動了我就想請一男一女同學來復述故事,比一比誰復述得更令同學感動(當時沒人主動來,于是我就講了《讀者》上的一個短故事說明有時你不經意的一個故事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一生,于是有人站起來了,當然學生的興致很高)
就著學生的故事為課文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出結構(以便學生整體上把握全篇)
教師小結:悲劇的魅力,在于它毀滅的美。當韓憑夫婦,焦劉化鳥,梁祝化碟成為一幕幕愛情悲劇時,悲劇就演繹成了經典。盡管我們可能會為弗郎西斯與金斯基、露絲與杰克的愛情感動不已,但我們更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3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于《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于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并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系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采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于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4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海》是蘇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海》一文雖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 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么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 ---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5
第五周對我們東莞中學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一周的星期五是學校的教學開放日,是全體師生展示東莞中學風采的日子。在這次活動中,我的任務是上一節公開課。經過慎重考慮,我選擇了自己所教的高二·七班,課程是唐詩宋詞教材中的傳統名篇《春江花月夜》。有經驗的的老師都知道這篇詩歌知識點較多,內涵豐富,教學難度教大。但我喜歡挑戰困難,覺得越是難度教大的課題師生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在交融中摩擦出火花,碰撞出智慧;于是在選報課題的時候我毅然選定了這篇詩歌作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
在這節課的設計思路上,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我除了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外,更加注意了學生自身潛能的挖掘和提高他們的鑒賞、審美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向新課標靠攏,努力踐行自己的堂堂有智慧有火花、課課有收獲有升華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流程的具體操作上我重點突出了三個字,就是“讀、寫、品”。
讀是詩歌學習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讀有很多種,我重點采用了范讀、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形式,爭取在不同的誦讀形式中體現出音讀、意讀、情讀和美讀的不同層次和境界。
如果說讀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知識的`內化過程,是理解詩歌內涵的前提和鑰匙的話,那么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重點。悟字表面上給人的感覺好象有點玄,可具體操作起來卻是意味無窮,這也是決定這一堂課是否精彩、是否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我下了較大的工夫,也征求了不少經驗豐富老師的意見。在問題的設計上我既注意到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識水平,同時也注意到如何實現知識的橫向拓展和遷移,使自己的課堂既體現出一定的廣度有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至于是教學過程流于膚淺。考慮到詩歌學習中感受意境的重要性,我重點突出了情景再現的教學環節,讓同學們在感知詩歌大意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進行合理的大膽的聯想,讓同學們用心去品味詩歌中蘊涵的澄澈的純凈的美。實踐證明學生在這一環節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充分的討論,也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學。
師生之間的討論和思考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我總感覺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了練,就會給人一種不完美的感覺,而且知識的外化也是語文學習的終極追求。于是我在這節課的最后環節設計了學生寫作的訓練。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他們也確實在老師的引導下交上了令眾人驚嘆的作品。
我的這次公開課雖然在我們語文科老師的共同關心和幫助下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本打算最后讓全體同學在齊聲美讀中結束這堂課,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實現,課件的制作可以再充實些等。
堂堂上成精品是我的教學追求,然而教學本身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任何破綻、沒有任何遺憾,那么這堂課也一定不會有真正的思考、爭論和智慧在其中,這種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公開課已經上完了,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們的反饋意見還沒有整理出來;我會在思索中等待,認真地接受聽課老師們的意見和批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莞中這塊熱土上有一個全新的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
(精選)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7-07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5-09
高中語文課教學反思08-30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2-27
(熱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7-0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07-0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實用]07-05
(精品)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