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精品]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一節識字課。《新課標》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興趣。在本節課中,成功的地方在于:響應《新課標》的要求,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生字學習中。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教師利用7個笑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出示兩個笑臉的內容讓學生猜字,讓學生感到猜出字時成功的喜悅,同時又激起學生要送知識給笑臉,讓別人也來猜猜自己所出的題目的興趣,從而達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生字讀音時,并沒有親自教學生拼讀,而是抓住了小學生愛表現的心理,讓學生當小老師,把自己會讀的生字詞教給身邊的同學,比比誰教會得多。教師還通過檢查被教的同學的拼讀情況,來表揚教的和被教的同學。如此不僅增強了被教同學要學好的決心,同時也提高了教的同學的學習情緒。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理念,從而也體現了識字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學習的新理念。
本節課還存在不足的`地方:知識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識字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的習慣。在這一點上,教師做的還不夠。在學生學完生字時,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把這些字詞運用于生活中,致使學生的學習的不到更好的鞏固。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2
課堂氣氛不好,學生不感興趣,上課效果就不好。老師枉費口舌,學生無動于衷。對于作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知識的多樣性,一旦造成這種局勢,后果不堪設想。
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愛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較小,表現欲不強。這是我們農村學生的共同問題。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和諧氛圍的基礎
阿莫納什維利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很多,師生關系是一個重要因素。”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又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決定的。”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以激發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成果。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要做到: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師應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樣,把愛遍施于每一個學生。不論是調皮的,還是聽話的;聰明的,還是愚笨的;勤奮的,還是懶惰的;教師都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前途,都要傾注同樣的`心血,給予同樣的愛。所以,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比如,一個舒暢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許事情很微小,愛卻可以沁入學生心靈深處。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后的作文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深入地進行探討和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3
(一)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原因
新課程在全國實施向縱深推進,向全國各地普遍推開,最平常的課堂教學也要發生質的改變,新課改呼喚”開放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生活的課堂”。總之,就是要讓學生真在課堂,學生真在課堂就是指學生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課堂,然而事實上學生卻在課堂中積極探索,充分配合老師學生沒有真在課堂,如果學生在上課時心神游離于課堂外,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學生沒有真在課堂,也就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教師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么語文課也沒有真正的績效[1]。
(二)傳統語文課堂存在多種弊端
傳統語文課堂存在多種弊端,究其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教育思想認識問題,這是其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教師本著授知的至高宗旨,其中考試和分數制約著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勢必就是考試重點,勢必會將知識,興趣全部服務于考試與成績,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就會在教的內容,教的方式上有所取舍,而學生也會在教的內容,學的方式上有所取舍,這就會與新課標培養學生的智慧背道而馳;其次,是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沒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即使偶爾有,學生也不會合作學習,那么就造成了課堂時間浪費,課堂教學的低效;接下來是,師生角色定位的問題,傳統教學中是以教師,課本,學生三中心,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角,教師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問題,現在許多家長與學生認為語文課學不學,聽不聽都無所謂,只要考前背背就能得到一個理想的分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有重要作用,教師必須將智慧融入課堂教學中,課堂突破沉悶和壓抑,出現生動活潑釋放學生熱情的局面,課堂中問題的展開老師都是預設情境,預設答案,不允許學生有超出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沿襲著老一套缺乏智慧的教學方式,忠誠地執行著教書匠的本職工作,沒有把教學作為一門智慧性的事業來看待;最后,我們知道語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僅僅存在于語文課堂,更存在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語文與社會生活是相互促進的,語文存在與社會生活中,社會生活實踐會促進學生學習語文,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2]。
二、智慧課堂的涵義
(一)智慧的涵義
智慧,自古以來就被西方的先哲們所關注,如《伊索預言》都講的是一些小智慧小哲理,關于智慧,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被賦予”最智慧”的人則是亞里士多德。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慧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智慧是使得一個有遠見并且能干,能很好的,鉆心致至的處理他的事物,而我國的《辭海》則把智慧定義為對事物認識判斷,和辨析創造的能力[3]。赫拉克利是最早使用智慧這個詞的人,智慧就是說出真理,聽自然的話,并按自然行事。柏拉圖則說智慧是黑暗的,并且不像是天生,其意義是相對于物質的東西,智慧是隱性的,潛在的,而物質的東西則是顯性的可觸的[4]。綜上所述,智慧是人們對人或事物內在本質的深刻認識,及對事物發展趨勢的并對事物發展的解決和處理。智慧是人的一種深層次的認識判斷和創新能力,及精神境界,智慧的內涵非常豐富,不僅僅是聰明所能替代的,聰明的人不一定是智慧的`人,聰明的人有著人得天賦與技能,而智慧有著人得只是技能和潛能。
(二)課堂的涵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課堂”解釋為“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室泛指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課堂作為駕駛與學生活動的場所,教學最為直接和最近距離的交流平臺,是學生獲得智慧的重要環境,隨著新課程實施的縱深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目光也聚焦到了課堂,《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課堂的解釋為進行各種教學活動的場所。所以,課堂我們不應局限于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所以課堂我們不應局限于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室,還應擴展到課外,校外的教學活動[5]。
(三)智慧課堂的涵義
智慧課堂也是開放性課堂,是新課改呼喚的,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針對于知識課堂而提出的,智慧課堂要以學生學生的發展為本,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其本質是一種追求創造性與智慧性教學。智慧課堂簡單的講就是充滿智慧的課堂,是師生相互配合互動的過程和產生的結果,智慧課堂能夠有效啟迪學生智慧,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以主人身份主動參與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性能動性,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智慧課堂還能夠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充分利用智慧,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自主的控制整個過程,往往不能被復制和借鑒,所以說智慧課堂是啟迪學生智慧的場所。
三、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何讓課堂成為充滿智慧的課堂成了學者研究的重點,這些理論的研究對語文智慧課堂的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所以,我也針對新課改的需要,立足智慧將探索視角指向了語文智慧,課堂的探索上我們知道當下的應試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有重要地位,使語文學科不被大家重視,讓老師對語文這門學科也無計所失,每位老師所想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面臨這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即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同時又能獲得知識。語文課程教學可包括課堂性教學和非課堂性教學,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合作交流的聯系。無論是在課外還是在課內都是一樣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課內外兼顧,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成我所研究的智慧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時期教師所應追求的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課堂性教學
1。自主性
自主性所體現的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盲目照搬教師課堂中所講述的內容。就是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把握著課堂的主動權。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就要把課堂時間充分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實踐,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富有創造性的理解和表達,讓學生自主探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同的語文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對不同的學生要不同對待,上課時老師要讓學生通讀幾遍課文,對語文課所講的內容要有所理解,除了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外,還應帶著具體問題和具體任務去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容易完成課后作業。例如《威尼斯商人》首先要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搞清戲劇中的人物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來欣賞戲劇的語言,從而來把握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戲劇體裁題材與其他體裁的文章有什么區別。當然了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要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來自主發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解決課文中的問題也要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首先要讓學生嘗試著獨立完成課后作業,因為每個個體都有差異性,對待同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讓學生間互相表述自己不同的見解,是學生們之間互相表述自己不同的見解,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問題的答案,從而更加熟悉課文。課后有些問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和解決的,學生要抓住這些問題,親身經歷探究學習的經歷,從中體現探究的樂趣。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這一形象,縱貫全篇夏洛克都是一個自私,貪婪,十惡不赦的一個人,但是縱觀整篇戲劇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所沒有涉及到的,如對妻子及對女兒的愛,這是其三大吝嗇鬼所沒有的有點。這就需要學生自己親自實踐,早相關資料理解這個人物,通過與其它吝嗇鬼比較就會發現這個人物與眾不同的特點,這樣就使學生更明了這個人物的另類,從而記住這個人物,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6]。
2。合作性
智慧課堂上的合作,可以是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我們知道教師和學生是智慧課堂兩個動態因素,是二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中,不僅在認知的過程中有互動,在個人的核心價值觀中也有互動,這就會使學生之間無意識的交流思想,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影響,有時候這種影響的深刻性有時會伴其學生的一生。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得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從而展現個性,最終得到共同發展。而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師生雙方之間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和互相啟發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不應該在課前預設情境,預設問題及答案,不能因為學生答案與預設答案有出入而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是要以學生為本,學生可以自主回答問題成為課堂中積極活動的主體。隨著師生之間的和諧交流,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了新的知識,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也相應的得到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7]。例如:可以在課上玩戲劇游戲,讓學生扮演喜劇中的不同人物,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學生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戲劇游戲可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恢復兒時創造力的潛能。戲劇游戲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在生活其它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許多喜劇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給學生相互影響的機會,讀課文做練習都會游刃有余[8]。
3。探究性
探究性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去獲取和應用知識,在課堂上如果某個學生對某個問題或知識充滿好奇,探究性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每個學生再求知和探索的前提下,都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的同時也要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前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生可以在課前進行預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懂的知識會使學生充滿好奇心,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非常集中,在學習中不斷提出問題,不盲目屈從書本而是要敢于運用個性化的眼光和獨特的思維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有時簡單的問題老師可以不講,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和歸納,稍難的知識學生回答的不對,老師可以將學生思維引向重點。可以讓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促使學生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探究規律,生成智慧,大膽思考與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是學生真在課堂。例如:教師在課上可以巧妙地創設情境,一個幽默短劇,一段音樂或一個小故事展開課程,激發學生的興趣,盡量使學生都參與,促進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智慧。
(二)非課堂性教學
1。寫出來——知識內化
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具有重要意義,是不可忽視的。讀過看過的東西不可以不寫,學生廣泛涉獵深入思考,語文和生活的素材都會得到積累,如果不把他們寫下來記憶記憶中的東西就會付諸東流,畢竟人的記憶也是有時間限制的。積累素材可以使學生思想得到鍛煉,再通過課上的評比交流提升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寫作。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再把它們計入文本,這就是讓語文走進生活。例如:學生可以寫學生日記,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日志上寫下對知識或經歷的理解。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并將舊的知識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在學習日志上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內化。偶爾,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機會,可以給學生一個開放式的主題,為他們的寫作指出一個方向,也可以讓他們自由的寫一些主題,放眼于課外,幫助學生為正式寫作積累觀點。
2。走出去——接近生活
語文無處不在,生活是語文的源泉。所以,師生要由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博覽群書于見多識廣是兩種學習語文的不同方式,博覽群書在當下考試的困擾下就顯得有些功利性。然而,現在的學生認為學習語文沒有必要性,只要考試前背背就行了,語文課缺乏趣味性也是原因之一。學生有時讀也罷他作為休閑娛樂。另一種就是見多識廣,把語文課帶到生活中,讓課堂飛出教室,將戶外活動作為課堂,趣味無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把語文延伸到課外,生活是語文的源泉,語文無處不在。教室有責任引導學生由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戶外遠足,這種方法是把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的一種好方法。與一個單元的學習相結合的郊游具有顯著效果的學習策略,在開闊學生的視野中,使學生文化內涵豐富起來,同時更加有助于學生認識課堂中的知識與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四、作一名智慧教師
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教師被人們尊稱為“園丁”“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智慧需要用教師的智慧去啟迪。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是一名智者,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把學生培養成智慧的學生。
(一)課前準備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桶水,老師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要構建智慧的課堂,教師除了要不斷學習,不斷吸取各種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備好一節課是智慧課堂的先決條件,只有備好了課教師才能在課堂這個平臺上展現一節成功,獨特而生動的課,教師在備課前應明確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要求,將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來。認真研究了教材教學大綱,具體章節的具體結構,只有透徹的研究了教材,教師才可以明確教什么,怎么教[9]。如:備課前先要多讀幾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出情感,找出文章妙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從深度廣度上研究課文,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教師還需要精心準備教案所講授的內容,應突出重難點,設計出有參差感,針對性的問題,鉆研教材。要用學生的眼光學習課文,還要站在教師的角度來審視課文,讓語文課堂做到有的放矢。精心準備教案是智慧教師教學的前奏,使教材發揮功能,使學生進步,使課堂有效。
(二)課中實施
聰明的教師在課前會設置情境,如,放一段與課文相關的歌曲與幻燈片或講一個小故事。從而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自然走進課文,理解課文,促使語文課堂活潑和諧自然。語文課也會由死板變為變為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也會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索。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語言對課堂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語言應付有激情幽默從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生動的的語言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激發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只有這樣的語言才能激發學生智慧。好的老師還應在課上滿足不同參次學生的要求,正視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體現自身學習的價值[10]。
(三)課后總結
在上完課后智慧的老師一定會對自己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一個客觀而綜合性的評價,要延續自己的有點,差的地方要及時的改正,教師的思想和經驗在自己的一次次的反思和實踐中逐步成長,將為下一次的將課做了很好餓鋪墊,老師在一次次的實踐中逐步更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循環往復。綜上所述,只有這樣嚴謹的教師才是一名智慧而合格的教師。
五、結語
要很好的展開語文智慧課堂需要多方面做出努力,師生要充分的配合好,使學生真在課堂。使學生在課上不斷充實與壯大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由于我個人的學識水平有限,對語文智慧課堂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我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剛剛開始。所以,不是很全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我知道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不斷學習和探索。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4
優點:
一、情景劇營造氛圍,注重了濃郁的情感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問題一直是一個“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教學目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本人在這一節課中驚喜地發現,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千呼萬喚之后終于跚跚而來,我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去感受這道風景的美麗,不論是情景劇的表演、分角色朗讀,還是集體辯論。豐富的情感、明朗的態度、令人深思的價值觀,伴隨著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發言,匯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進學生的心田,也流進我的心田。整堂課,感受到的是心在跳動,情感在流淌。
二、加強互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培養
在整堂課中,教師一直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在這些互動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真正讓學生在互動中說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情景劇、分角色朗讀、辯論、和家長的對話讓學生的情緒高漲,參與性和互動性被充分激發起來。
例如學生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夠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到感染,由學生結合文本點評,把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融合其中。
辯論的引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點燃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辯論過程中雙方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使整個活動高潮迭起,不時引來陣陣喝彩。講到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其寫法;談到友誼,讓學生說出有關友誼的名言警句;說道理解、溝通,讓學生圍繞理解、溝通說一句最美的話或富有哲理性的話。這些都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形式創新,課堂開放,寓教于樂
在教學形式上,突破了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把文本內容融入人生AB劇的節目形式中,不僅使文本內容富有時代氣息,也為學生營造了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家長的參與,讓教學過程向家長開放;辯論的引入,讓教學問題開放。在這種情景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而且個性和創造思維能力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天堂,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才能擁有一方明凈的天空,只有這樣新課標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只有這樣新的教學理念才能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春風才能吹綠祖國各地,我們才能用雙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陽,當然,這也為我以后的語文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我堅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股清泉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奔涌而出!
不足:
總的來說,這堂課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這節課遺憾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過于重視過程的水到渠成,使得課堂結構不夠緊湊,有些文本內容給忽視了;有時后,不能從學生的發言中及時發現問題,還欠一定的教學機智。在學生點評表演情況后,讓表演的學生談談自己對文本的情感處理會更好些。在讓學生作出選擇換好座位后應該給學生一定的討論交流的時間。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用心靈去傾聽》: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教育藝術中的反思。
蘇珊在面對一個陌生男孩的傾訴時保持的是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這份親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擁有了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是啊,傾聽就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甚至是一門藝術;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會傾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的自覺。可就在這份責任、這種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當學生觸犯紀律時,我是痛心疾首無休止的所謂教導;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是恨鐵不成鋼的所謂的諄諄教誨;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我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當學生羞澀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時,我是自作聰明的循循善誘……我何曾考慮到了學生們當時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視到了他們當時的眼神寫滿了茫然!失措!厭煩!無畏!心不在焉……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么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兒,注視著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著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6
今天中午第一節聽了二年級組語文集體備課中的案例課,授課老師是二年級四班的高維偉老師,課題是第二單元的《我選我》。這也是我進二小來的第一節課。老師先從課題入手,啟發學生的思考:我為什么選我?然后讓學生自讀識字。
老師采用多種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讀熟生字、詞、句子;自讀、師領讀,男女生分別讀等等。在讀熟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進行了理解,了解了句式。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突然”“愣住”等詞語的意思,又對課文進行了品讀與延伸。
從整堂課來看,該老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應當承認是一位比較優秀的老師,具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對教材的把握也較準,也運用了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課堂流程來看是比較完美的。但也不可否認,存在一定的問題。首要的問題是課堂教學效果達成度不高。舉一個例子,在鞏固延伸部分,讓學生先說當你當選后,要為大家做些什么?結果沒有學生來說,于是老師讓學生寫在本子上再說,可在規定時間內只有十幾個學生完成了任務,對照全班八十八位同學來說,完成率不足四分之一,可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只是為了課堂流程。其次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全面。二小的班級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班額過大,平均八十多人。園該班是八十八人,如此大的班額如果不能關注全部學生,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該老師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整堂課最后一排的二位學生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可老師都未能及時提醒,可以想像這二位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還有其它小問題。
從這二個主要的`問題中我在思考:上課與課堂到底是怎么樣的關系?其實新課改中已經提到了。上課它是一種活動,是老師的授課形為,課堂它是一種“場”,是一個生命空間。上課就是在這個空間中活動的。它們本來是融為一體的。可老師往往為了讓課上的流暢,更具觀賞性而忽略了上課的主體是學生,他忘了上課的目的就是將學生領進這個場,在師生共同的活動中讓學生有所收獲,如果割裂開來,效果是可想而知,這也就不難理解這堂課中所出現的教學效果了。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7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為什么會疲倦,老師掛牽什么?學生一邊聽著《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采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擔任高二4、16兩個班的教學任務,一學期下來深感課堂教學存在有諸多問題,需要深入反思,為了改進下學期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為了促進新課程的實施,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小結。
一、鉆研教材,強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這一點越來越突出。本學期,我們進行了選修課《中國小說欣賞》的教學,課程標準關于小說有這樣的要求:
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人文精神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人文精神
3、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目標和方法
4、朗誦小說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目標和方法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探究性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相互交流。--擴展性
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有“用教材”的能力,需要我們深入地鉆研教材,大膽取舍,突出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遺憾的是,這一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我未能做好這一點,面對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在選修時間緊、容量大、教材內容繁復、學生課外閱讀幾乎空白等情況,課堂教學泛泛而談,浮光掠影,學生只是了解了個大概,知道了某部作品的名稱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小說的閱讀鑒賞水平依然停留在原始水平,學生缺乏相關積累,更缺乏品讀探究,只是草草完成了任務而已。完成性測試也是潦草完事,中國小說的整體認知概念都未曾幫助學生建立。學生的閱讀品質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反過來,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十分不滿,整體評價非常糟糕。師生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個人深感痛心與危機,真到了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步。
二、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選修課關鍵在于學生的閱讀,是真正應該體現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是完全應該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場所。選修課的開設需要學生大量的課外投入,我們的設計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樣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拿出一定的.時間,投入學習。
選修課呼喚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在教學安排上要努力尋求必修與選修的合理搭配,使必修與選修互相配合與互補,避免相互重復與牽制;很需要我們安排好教學時間,在教學時段上要科學合理地調整。可是,這一學期的選修課的實施未能做到這一點,簡單應付,草草了事,學生很不滿意。教師必須探索新的方法來管理課堂教學和展開課堂教學,這是選修課實施的必須條件,也是當務之急。
選修課呼喚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要求學生學會自主選擇,選擇教師,選擇學習群體,選擇學習專題,學會正確審視、認識自己的興趣特長兵由此合理規劃人生,培養自主自覺意識和自我負責的態度。要求學生更具探究的精神,養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多向聯系、多維綜合的意識中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管理,培養自我檢測與反思的能力。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太緊,學習任務太重,課外閱讀幾乎空白,課堂的自主探究幾乎成為空談,學生依然是依賴教師的講解灌輸,結果是教材內容太多而無法保證時間,無法完成任務……
選修課呼喚學校管理的變革。目前學校的情況是,其他的暫且不論,學生的閱讀就無法保證,學校的管理與課堂教學的配套措施有待建立完善,語文選修課面臨的困難還很多。
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相結合。對于重點、難點可通過分散、討論、多媒體資料、撰寫小論文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予以解決。在講授過程中,可按“提出問題,突出主干,理順思路,啟發引導,總結規律,舉一反三”的原則安排內容,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鼓勵學生思考,提出個人觀點,盡量以探索者的形象組織教學,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保護好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三、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些認識
1、選修課程的設置,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必須在課外閱讀方面保證一定的數量。
2、語文學習品質的培養是長期性工作,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教學方法上要增加討論課的學時,這對于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評價體制、考核方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行為。
5、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責任,環境是外在的因素,理想、責任和對人生的期望是內在的、主要的、不竭的動力。
6、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人文素養和人格力量是外因中的主要因素。
7、管理體制、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協作、責任、奉獻、守紀、愛國等公共社會品質至關重要。
選修課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們面臨這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鐘永彥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9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郁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余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范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余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并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里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獲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里說,全班引導。接著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里自己說,然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于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為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里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并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于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著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為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著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才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為什么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后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來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對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后,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后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沒人幫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嗎?
于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后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于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著,把被子對折,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后,再提著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著”“然后”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愿意分。
2.謄抄作文。
{準備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個孩子的問題,包括其中的字、詞等很小的細節。然后結合習作里要求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幫助修改。再用一節課時間,專門針對文章的開頭、中中間的清楚、結尾進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指導,指導一個部分修改一個部分。}
下課后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里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后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里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復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么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么;也可以是聯系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學生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探究,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在中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考試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我安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考試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考試題目,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較之其它學科,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
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考試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重理輕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自己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真的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對于正在學習中的學生尤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教師,然后教師用上好長時間對每篇作文精批細改。費很大勁批閱出來,但到講評時,由于時間隔得長,學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記得題目,對教師的辛勤勞動,認真講評,學生根本不買帳,收不到什么效果。更大的問題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思維講評,把教師的想法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大大限制與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在作文批改中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嘗試。
學生完成作文之后,馬上進入互相批改,認真評估環節。以隊為單位循環調換作文,以小組批閱。
小組由語文水平高的同學擔任組長,四位同學共同完成四篇作文的'批閱。首先每兩個同學共同默讀一篇作文,邊讀邊作好旁批。精彩之處打上圈,并作賞析;有問題的地方畫橫線,批注上原因與修改建議。這樣旁批完一篇作文,組內互換,以同樣的方式閱讀另一篇并補充旁批。四個同學都讀完這兩篇作文,這時在組長的帶領下,同學各抒己見,作出總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有時會因為一個字的寫法去認真地查字典;有時因為對某一句話的看法不一而爭論激烈;有時因為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去與作者交流,了解寫作背景與目的……整個教室是一個沸騰學習的場面,思維靈動的場面,學生那種認真批閱的熱情,全身心投入的情景,常常讓我感動。我也穿梭于同學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點拔指導。這樣的作文批閱課上,學生是活躍的,是激情的,是非常有收獲的。
因為不同的作文表現出不同的選材角度,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生感悟,同學們在熱情地批閱中,形式上是完成了批改任務,實質上卻是學生不再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能放飛自己的思維。在批閱同學的作文中,欣賞同學作文中的精彩之處,對有問題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見,準確地評價同學作文,這樣一個過程的學習,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寫好作文的標準,提高了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更激發了同學們寫作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實施新課改之后,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的膽子大了,敢于表現,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孩子活了,樂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敢于評價是非、勇于挑戰權威;他們表達清楚,思維清晰,合作有秩序,學習有興趣,能力有了發展,個性得到張揚。然而,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全面、急功近利等方面原因,語文課堂教學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正在阻礙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向前推進。我認為,對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少走彎路,使語文課堂教學步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著現實意義。
反思一:重視學生主體,輕視教師主導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利。但一些教師對這一教學理念理解上不全面,把學生自主學習理解為“自己學習”,整堂課全部讓學生自己活動。過去是“什么都管”,而現在是“什么都不管”。在新課改的課堂中有的教師怕被說成“滿堂灌”,不敢多講了。有的語文教師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常對學生說“用你自己的方式讀”,“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表面上似乎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然而學生還遠遠沒有達到對語言的欣賞水平,“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能夠處理好文章的節奏、停頓、語氣和情感嗎?能夠領悟語言之美、文字之美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教學是一個雙向活動、教和學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缺少任何一方就沒有對話、互動和交流,也就沒有教學。因此,教學中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示范,需要教師栩栩如生、聲情并茂的講解、示范,將學生帶人那種妙不可言的體驗中,使他們愉悅地感受、快樂地暢想,從而獲得知識,陶冶情操。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它強調學生的主體,但并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對立。“主導”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讓學生亦步亦趨,不能越雷池半步,而是起著提升教學品質、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向善、求真與致美的釋放,從而獲得真正自由、自主的發展。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在于,中學生正處在認知、情感、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段,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需要以教師的情感體驗去感染、喚醒和引導學生的體驗,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又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反思二:注重形式,輕視實效
1、合作學習形式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課改的標志,似乎無之便不是新課程。新課程改變了教師的許多做法,尤其是在設計學生活動這個環節中,很多教師都動了不少腦筋,確實對活躍課堂氣氛也有一定的作用,于是,分組、交流、討論,“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喜歡說哪個就說哪個。”等形式充斥著整個課堂,貫穿始終,課堂異常地“活躍”,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讓學生合作。合作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么?教師的作用在哪里?我們也得冷靜想想,能每節課都這樣活動嗎?活動是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嗎?
過去有段時間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動或公開課中,為了課堂出彩,我常常看到教師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優秀的學生,如全班最善朗讀的去朗讀,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畫畫的去畫畫……實際上只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跟龍套”,支撐整堂課框架的只是為數很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沉默不語,課堂上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總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剛進校是活蹦亂跳,暢所欲言的孩子在學校呆了兩三年后居然連手都不敢舉了。“隨著年級的遞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遞減。”
2、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現代化”。不少示范課、研討課,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斥其間,猶如一場高科技產品展示會,一節課下來聲色并茂,熱鬧非凡,大有越俎代庖之勢;授課者心滿意足,聽課者大飽眼福,其效果如何?還值得商榷。
多媒體確可以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可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并不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就是優質課,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傳統的教學工具就有課改新精神。有些學校多媒體進教室以后,甚至把黑板都撤了,用多媒體代替了原來傳統的板書。多媒體的運用不是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應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用。一節課中補充材料過多,學生能“消化”得了嗎?放映速度過快,一張一張地閃過,學生能記住和理解嗎?請記住,多媒體只能是“輔助”而已。
反思三:只表揚,不批評
新課程倡導多鼓勵學生,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出于這種理解。“哪怕學生只有一點成績,就要表揚;只要一小點進步,也要鼓勵。”對學生一些很小的閃光點,也給予最隆重的獎勵:寫對一個詞,“行、行,你真行!”;背誦一首古詩,“嗨、嗨,你真棒!”如此,學生初時會對這樣的表揚感到激動,得到激勵。久而久之,他們對表揚的功利性產生依賴。沒有鼓勵,缺了表揚,學習不再是他們自愿的活動。這樣一味地獎勵過分重視形式,反而缺乏激勵性,甚至會誤導學生,使他們自滿、自大,聽不進不同意見,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害的。而且這種一味表揚已經偏離了新課程目標,失去了激勵的意義。在新課改中,不少教師一提到“懲戒教育”就諱莫如深,唯恐被扣上“傷害學生自尊”的帽子。”于是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敢說,即使說了,也只是蜻蜓點水式地說一兩句。其實新課改并不是只倡導賞識教育,懲戒教育也是不可缺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得好:“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辯證地對待獎懲這一對矛盾關系,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要鼓勵表揚,對其過失和錯誤也要及時批評指正。獎勵和懲戒是天平上的兩個托盤,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天平就會失衡。教育實踐表明,懲戒教育有時比賞識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好時機。懲戒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現代人的一個重要品質就是敢于承擔責任,教育就是教會學生為自己的行為和過失承擔責任。學生在學校就養成對自己的行為過失負起責任,日后才可能為社會承擔責任。未成年的學生一般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錯誤。懲戒教育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進而改進錯誤。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面對學生的過失和錯誤,教師不能回避,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引導。當然,懲戒教育要依人、依事、依情而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對其行為不對其人身,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重要的是,孩子稍微長大后有了最起碼的理性判斷能力,就會對這樣膚淺的表揚、毫無針對性的激勵,感到漠然,覺得乏味,無動于衷,這時表揚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課堂確實有許多新變化。然而,熱鬧之后,也許我們應該冷靜地反思一下:新課程的課堂到底該新在什么地方?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好嗎?老師上完一堂課,也應該問一問自己:在這堂課上,學生學到了什么?反思才會明理,反省才會明智。多一點冷靜,少一點急燥;多一點實在,少一點花招;多一點主見,少一點盲從。
教師只有反思才能真正理解新課改的內涵,課堂課堂教學才會更開放、才更有活力。潛心探求新課程的精髓,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展示才會更積極,從容體味成功的樂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3-29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3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范文02-17
【熱】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推薦】04-01
【熱門】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推薦】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1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薦】04-01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04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熱】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