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4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節上,由于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于口語交際環節,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目前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我們也同時看到,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大都還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僅僅是將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或者是找出課文中的幾個生字詞,查一查字典;很多課堂上,學生剛剛進入到自主學習的情境中教師就匆匆收場,學生缺少潛心閱讀課文的機會,缺乏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感受、體驗和理解自然膚淺。
學生的自主學習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師方面找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教師擔心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影響了教學進度,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其次,教師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沒有對其進行引導。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個體學習自由,沒有潛心領會語言文字的時間,被老師的問題所牽引,被動地圍繞老師團團轉。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發揚全體學生主動精神,自主意識。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授課前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就能減少,針對性,實效性增強。這樣,問題由學生提出,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的教學,就可以使教學動機和學習動機得以統一,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為學服務。
讓學生自主學習,可引發深入學習的動機,發展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問題愈多,好奇心愈強,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維就愈活躍。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發現問題,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只有一片空白,發現不了問題。只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此外,讓學生質疑問難,還可培養學生摳詞摳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化成閱讀能力。
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斷走向深入,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當前教師應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切實做到以下兩點:
一、要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絕對不能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速度。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學會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教師要做到一般性指導和針對性指導相結合,平時注重一般性指導,學習某一篇課文時注重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要做到全班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和自主學習之后面向全班進行指導,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二、要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講求自主學習的效果,千萬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走過場。那種擔心學生的自主學習占用了過多的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祁黃羊》這篇課文,敘寫了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計私人恩怨,不避個人親仇,兩次為國舉薦賢才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出以公心、正直無私的高尚品質。本篇課文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的形象鮮明。全文緊緊圍繞“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句話展開的。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祁黃羊是一個一心為國,做事公正的人。
課文中“祁黃羊舉薦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為一個線索貫穿全文。故事正是緊緊圍繞“舉薦人才”展開。在學生理清文章層次,了解文章內容之后,重點創設了情境對話,來加深對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聽到祈黃羊舉薦他時,會怎么想,怎么做?祈黃羊的親朋好友及嫉恨祁黃羊的人又會怎樣想?在站在人物的角度進行思考之后,再寫一寫,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就十分容易了。
另外,祁黃羊的人物形象除了從祁黃羊的舉薦理由中可以感受到,還從他的神態中也有所領悟。例如:在舉薦人才的時候,兩個“想了想”“鄭重”,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是非常認真的',是唯才是舉的。
預設是完整的,但在進行這一課的學習中,存在了許多的遺憾:1.為了體現課堂的真實,導學案沒有前置,再加上這節課對人物心理的揣摩較多,孩子們在課堂上去書寫,造成了時間安排的不當,導致拖堂。2.在孩子們書寫的過程中,情感、氣氛突然降至冰點,語文課缺乏了語文味,好像做閱讀題似的。
如果再上此課,首先要將導學案前置,然后隨著課堂的需要來靈活使用,不能硬套四個環節;要讓學生理解清楚“一心為公”的意思,怎樣愛國,要量力而行,可從學生身邊的小事談起,“三愛三節”是愛國的表現,好好學習是愛國的表現,愛護、保護環境也是愛國的表現……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蘆葉船》這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脈落清楚,層次分明,內容淺顯易懂,尤其作者將玩蘆葉船的情景描寫得形象鮮明,生動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輕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愛好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么?你們是怎么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讓學生描述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么,心里可能會怎么想?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
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智慧。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里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后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最后,總結作者的'描寫順序,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作者是“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再具體回憶了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最后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鼓勵學生平時要養成善于觀察,大膽想象的好習慣,并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么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功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后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20課《古詩兩首》的其中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內容簡單,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鄉村兒童的喜愛的之情。我在教學本課時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1、從學生了解的唐代詩人入手,引出胡令能,再通過胡令能引出古詩,這樣順理成章。
2、看課文插圖學生自己編故事,為后文的理解詩意打好基礎。
3、熟讀古詩,小組內訓練。然后各個小組分別上臺表演。在熟讀古詩的情況下,自己對古詩的意思有一定的了解。
4、教師出示注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查資料等方式理解詩意。然后教師加以指正。
5、最后設計檢測題對本課的任務進行檢測,教師針對問題總結。整個環節我設計了對各小組進行小紅花的'實物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存在的問題:
1、設計的環節不太完美。
2、檢測完后沒有對獲勝的小組進行激勵。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一學期來,對于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占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著,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么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于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于自己經常外出,于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著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著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于她較年輕,經驗不足,于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盡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于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盡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周一次,習作三周兩次。但是由于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干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
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干部學習會議。(由班干部執行)
促使班干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盡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三十五分鐘的課堂很快就結束了,我還久久沉浸在這堂課的教學里。早在十多年前,曾經去過頤和園,但是沒有太深的感受,當抽到這堂課,我反復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的時候,才發覺頤和園居然是那樣美,課文的語言是那么準確和生動。每讀一次,總會有新的感受。我開始喜歡上這篇文章,每一處景點開始細細推敲。從整篇課文來看,《頤和園》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處景點介紹頤和園的美景,學生對這三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決定順學而導,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課文優美的語言以及每處景點的獨特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 抓住景點特點 與生以讀促悟
通過深入研讀教材以及向老教師的學習,我發現本節課不但文字特別優美,而且條理非常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僅僅三十五分鐘的課堂,究竟怎樣取舍呢?我們決定抓住每處景點的特點,通過老師的點撥,藝術的導學,讓學生自己感受每處景點的不同,再去深入朗讀。比如學習“長廊”一段,我首先抓住“長、美”的特點讓學生反復讀談感受,然后創設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這長廊之上,微風輕輕出來,你有什么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找到“神清氣爽”這個詞,然后再帶著這種感覺去讀,長廊的長和美盡現眼前。學生自主感受,自讀自悟,以讀促情,用情促讀。另外這里還體現出了三年級段的訓練。
二、 鼓勵質疑問難 協生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三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本節課中,我沒有包辦代替,讓學生質疑問難,進行合作探究。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其一,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既說明了發現疑問的重要性,也鼓勵人們質疑問難。在處理字詞的環節中,我發現有難讀的詞語,也有難以理解的詞語。備課時我就充分備學生,想到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哪些詞語不明白,隨機處理,有的配以圖片說明,有的用文字自己做好注釋。學生難理解的,也先讓其他同學談詞義,自主權放給學生,一切以學生認知為基準。其二,在朗讀感悟昆明湖一段處,有一個難點,就是體會游船、畫舫從湖面慢慢“滑”過的“滑”字用的恰到好處。怎樣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設計了幾種方法。最后的'課堂上,由學生體會靜字入手,哪里還能感受到湖水“靜“,由此找到第二句話,隨后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說到平時劃船用的“劃”字,二者是否可以換一換,為什么?然后讓同桌合作探究,議一議,由后半句“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體會出“滑”字的匠心獨運、韻味無窮。
三、 合理拓展想象 促生別樣“練筆”
備課的時候,我特地找了很多頤和園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及視頻資料來看、反復讀,品味。在處理十七孔橋一段時,原本想找一些橋上獅子的圖片來看,卻發現還沒有想象中的姿態那么多。于是課堂上,先讓學生找到“姿態不一”這個詞。然后拓展想象,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那么你想象會有什么姿態?在表達的時候,通過教師巧妙地一引:這么多的獅子,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既鍛煉了孩子的說話能力,又拓展了孩子們的思維空間,同時也十七孔橋的獅子也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本節課剛抽到后,試講了兩次,其余時間都是在反復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也找到了不足之處。課堂上講到萬壽山那一段時,孩子們從圖中找排云殿的位置遲遲沒有找對,又讀過以后,仍然比較模糊。我想如果這堂課再重新上的話,在這個地方,我會從觀看排云殿的位置入手,因為是從山下看山上,所以蔥郁的樹叢掩映住了排云殿。如果站在佛香閣往下望,相信會看的很清楚。這樣來進行導學會更好。
緊張的課堂教學結束了,頤和園似乎已經學完了,我卻感覺意猶未盡,真想再去頤和園里親自去體驗一下,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去走一遭,相信會別有一番滋味!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在課堂上給予孩子的關懷。特別是后進生。如一個微笑,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孩子呢?他們充滿自信之余,也會想到:老師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現!
可我認為除做到這些外,我們還應多和孩子握握手.讓他們在和老師握手的一瞬間,心中播撒自信的種子.
今天我上第18課《頤和園》時,讓全班孩子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理由.當讓孩子們交流時,大部分都能比較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對于膽小而又想表現自我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他最需要的是鼓勵.我說:“老師也很喜歡這部分,也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可都沒有找到知己,真遺憾!我的知己在哪?”話音剛落,一只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孩子說:“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我覺得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好像聞到了花香。”“我終于找到知己了.握個手吧!交個朋友!”我興奮地說。其他孩子情緒高漲,都有躍躍欲試的表現。接下來的時間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要專心.直到下課還跟在我身后,似乎還想說點什么.我微笑地摸摸他的頭……
由此可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給予孩子的卻是無窮的力量!在孩子需要關懷、鼓舞時,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觀潮》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悟錢塘潮的“奇”,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墻”“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著我進行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塘江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一些,強調指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短語或詞語。然后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范。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于粗略。由于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于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為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于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后還要加強訓練。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啟發談話: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把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學介紹一些,并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個地方好玩。接著在初讀感知后,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后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然后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并進行相應拓展,最后讓學生在課后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尊嚴》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說理性文章。它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還沒有成為富翁前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正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尊嚴,并贏得了別人對他的尊重。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暴露了我對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學機智、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以及缺乏學法指導等方面的問題。
由于對教材沒有深入地挖掘和領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出自己還是“背課”的痕跡過重,課堂隨機應變能力較差。整節課給人感覺總是“老師問,學生答”,沒有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比如,設計學生初讀課文這一教學環節時,我先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誰贊美了哈默?是怎樣贊美他的?
二是為什么會贊美哈默?
對于第一個問題,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所以看到問題后便可以直接說出答案。但此時,由于我還不能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還是安排學生自讀課文說出答案。
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讓學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讀課文思考第二個問題。再如,本課的重點就是“尊嚴”的含意,但這一重點在我教學設計中并沒有很好地體現。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反重強調哈默是有尊嚴的,但是教師并沒有抓住這個詞,讓學生真正體會“尊嚴”在課文中的含意。在參考其他教師的實錄以及自我反思后,我認為應該在課文教學伊始先讓學生說一說字典上對于“尊嚴”一詞的解釋,以及自己對于“尊嚴”這個詞的最初理解。在學完課文后,再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自己對于“尊嚴”這個詞的新的理解。再指導學生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話。讓學生正確理解,當時杰克遜大叔其實并沒有預見到哈默以后會成為百萬富翁,而只是贊賞他的個性。
說明只有一個有尊嚴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會取得成功。此時,可以順勢力導,問學生:一個有尊嚴的人還應具備哪些品質?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嚴外還應具備其他好品質。最后升華主題,讓學生對于那些同樣也渴望成功的人說一句話。從而深化學生對于課文主題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學法指導。講讀課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講讀課文為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以及相關學習方法的指導。但在我的這節課上,卻是教師在“牽著學生走,教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整節課給人感覺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只是教師的一個陪襯而已。以分析哈默的語言為例,我事先將書中哈默的語言依次做成了課件,在授課過程中逐步出示,并讓學生通過對比讀體會哈默的'性格。
這樣做雖然實出了教學重點(通過分析哈默的語言體會他的性格),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句子分析與課文相分離,并且沒有更好地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我認為以下做法很值得嘗試。那就是以“當……時,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樣的人?”這樣的形式,先帶著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找到哈默的第一處語言,并進行分析,指導朗讀。然后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再自己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語言,完成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再加以指導。這樣既可以將課文分析與朗讀指導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上《尊嚴》一課的體會和總結,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克服自己存在的缺點。
教科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大自然的啟示》
《大自然的啟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閱讀方法,是教師教學生通過品讀各類文章作品來學習語文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核心是教師教學生學會閱讀,達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并啟發學生《“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還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又要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最后我要學生全班進行交流,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在學完課文后,我還讓學生寫談談自己的感想,并課外搜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我要學生都能背誦,由于學生很感興趣,因而大多數學生很快都背下來了。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卡羅納》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他,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時有兩條主線:一,描寫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二,描寫老師,同學和家長關心卡羅納的句子。通過講讀卡羅納的傷心句子讓學生感受到此時身邊人的.關懷對卡羅納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在理解的卡羅納傷心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深入課文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滿著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拂在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學生運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羅納的痛苦。
此時卡羅納最需要的就是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這部分我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比如:老師對卡羅納的關愛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學生說: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的胸前這個動作看出了老師把卡羅納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安慰。學生能從拉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受到老師的母親般的關愛。還有學生也從同學的動作中感受到了他們對卡羅納的關愛:我不知說什么才好,所以我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把臉貼在分的耳朵上,給卡羅納安慰,讓他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朋友。在教學這部分時,剛開始我是有意識的讓學生從動作,語言中感受愛,學生也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描寫的方法,相信這是本堂課學生一個很大的收獲。
還有課后的小練筆,以卡羅納的角度對老師,同學,阿姨說幾句話,或者以卡羅納的口吻對大家說幾句。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這節課為了趕時間所以中間讀的部分不太到位。另外,課件制作考慮不太周到。
但是不管得與失,都為我以后的教學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夠好,才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得更好!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讀中有思 以思促讀
《泉城》一課,位于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冊的第二單元。課文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介紹了泉城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并以優美的筆調,贊美了濟南泉水的奇麗。
本文介紹的是第一課時中對第一段的教學思考,教例如下:
說起濟南,自然會想起濟南的七十二泉。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象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象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該段共三句,第一句點明泉多,第二句用“有的……有的……”句式,從形態,聲音等不同角度,反映濟南名泉的全貌,第三句點明其中的四大泉水是七十二泉中最負盛名的。
在讀過教材后,我落筆寫教案,卻發現久難下筆,心中一直纏繞著這么幾個問題:
1、語文課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僅僅是領著學生在課文內容上糾纏不清嗎?實驗部接受課程改革后,每周僅安排8節語文課。去掉一節寫字課,一節作文課后,閱讀課也就所剩無幾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恐怕在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作新的取舍。
2、“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說得沒錯。但是,沒有足夠思維活動的`讀,是否有效?讀的外顯形式僅僅是照文出聲地朗讀嗎?是否應該增加說、演、畫等讀的其它外顯形式?
3、綜觀《泉城》一課,語言美則美矣,但是,那是以成年人的體驗與眼光抒發的美,三年級的孩子有足夠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這份美嗎?我們怎樣把課文語言轉化得更為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呢?
4、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校“生活教育理念”也一貫強調: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但是細看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展示課,或許是為了追求過程的流暢,形式的完美,能尊重學生思維方式,允許學生當堂提出問題的,微乎其微!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呢?
鑒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材特點,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讀中有思,引導提問,讀懂感悟第一自然段。模仿第一段構段方式,觀察課外活動場面,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寫話。
在實施該目標時,我作如下教學操作:
1、讀中仿句,幫助積累句式。
在讀過第一句后,我出示如下句式讓學生仿說:
說起無錫,自然會。
說起北京,自然會。
說起杭州,自然會。
說起,自然會。
這不僅幫助學生積累句式、擴充知識,還對活躍課堂氣氛有一定幫助。
2、讀中有思,培養質疑解疑能力。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因此,在讀準第二句后,我鼓勵學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此時,往往是課堂上最活躍的時候,學生在提問與解疑的過程中,盡享學習樂趣:他們提出:“白浪翻滾”一詞不懂,我引導學生聯系“銀花盛開”配上動作,加以想象感悟;又提出“晶瑩剔透”一詞不懂,我以實物演示;還有同學提出“虎嘯獅吼”“秋雨瀟瀟”不明白,我領著學生在擬音中感悟。在理解之后,學生再進行感情朗讀,學生便顯得勁頭十足。
3、讀中有悟,發現句式特征。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要理解詞義,能感情朗讀,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必定僵化。這一次,我讓學生再仔細讀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個“有的……”。⑵前兩個“有的……”是講泉的形態,后兩個“有的……”是描述泉的聲音。⑶每一個“有的……”都是先講看到或聽到的情景,再講作者的想象。
4、讀中仿說,完成遷移練習。
幫助學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歡騰的操場上”,仔細看看同學們開展了哪些活動,是怎么開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導學生先說說第一個“有的……”。有了前一段教學的鋪墊,學生還是很愿意說的,請聽:“同學們有的正在踢足球,一位同學凌空一腳,那球像長了翅膀一樣,直向球門飛去,守門員來個‘猛虎撲食’,把球牢牢抱住。”此時,我又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既能對運動器材展開想象,又能對運動時的動作展開想象,觀察其它運動項目,用四個“有的……”說話、寫話。
這樣的教學活動,也許過程不夠完美。但是,學生確實樂意投身其間,讀、思、說、寫合一,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如何指導朗讀——聽《泉城》后的一點思考
今天聽了張丹君老師的《泉城》一課,想法頗多。張老師能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泉城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的發揮。
1.恰當發揮范讀的作用。小學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范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時候范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讀的內容:依具體情況而定,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可范讀全文,為解決難點可范讀一些重點句段,范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范讀時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
2.朗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讀要與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4、要處理好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關系。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都屬于閱讀教學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說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使朗讀成為培養語感,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藝術創造,藝術享受,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范文——上冊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曾經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于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以賞識的教育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為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為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贊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夸一夸。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里,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一定進步。
二、夯實基礎知識,抓實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內容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復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閱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于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于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大量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為什么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于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復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后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溫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必須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愿意背誦,還可以選擇反復地抄寫。背誦或抄寫,可以自己選擇,目的只有一個,牢記于心。數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才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么又怎么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么變化,意思才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為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還不夠,特別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8-26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04-16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4-01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反思04-09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