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總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進行了《化石吟》的公開課教學,課后,結合本組老師對我這節課所做的評議,我對本節課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反思,以期能促使本人今后的課堂教學更上一層樓。現做反思如下:
本文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目標應是在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內容,體會感情;理解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并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重難點主要定位為: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在教學過程中,本人一以貫之執行了這幾項教學任務,也基本上收到了預期效果。應該說,這幾項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比較到位,我在課堂上也盡量努力嘗試進行了一些突破;其次,在導入新課以及對拓展延伸性問題的設計時,本人進行了較為精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對于七年級的學生,本人歷來提倡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字詞教學;最后,本人認為,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老師在授課時應能融入自己的'激情,從而能真正做到以情感人,這也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許也正是本人在現在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深有感悟的一點。
誠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也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還有待在今后的授課中不斷改進提高:首先,在課件的使用上,因諸多條件的限制,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導致課時安排太過緊了些,沒能更充分地安排落實好各項教學程序,對有些問題的展開也不夠充分些;其次,在重難點的突破上,顯得還是不夠全面深入些。本人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爭取不斷努力完善自己,以期能更加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柳葉兒》以一個兒童的視角,回憶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饑荒嚴重,人們借柳葉兒生存的情景。比起八歲的“我”過著無油無豆饑餓難耐、每天一大早在寒涼的天氣里搶摘柳葉兒,偶爾吃飽都不敢亂跑怕跌倒了,把紙一般的肚皮摔破的日子,現在的孩子過的不啻為“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這篇文章尤其具有“審苦”價值。作者在寫的時候,偏偏又不全以“苦澀”之筆渲染,反而不停地強調“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這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孩童說出來的“樂”反讓讀者更深地體會到了辛酸,這種筆法之妙也是值得品味的。
所以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苦”與“樂”的品讀,來體會艱辛歲月里人們的不易,來感受以樂寫苦手法的藝術效果。
我在兩個班上時分別采用了這樣的流程:
(一)
1、快速導入:見過柳葉兒嗎?(見過!)吃過柳葉兒嗎?(沒有!)今天我們在楊柳依依的日子里,學習宋學孟的《柳葉兒》。
2、以“兒”帶情:“柳葉“和”柳葉兒“讀起來有何不同?(作者把柳葉稱為柳葉兒,讓人感覺比較親切,且含著某種感情。)是哪種感情呢?抑揚頓挫地讀文章,把最能表達作者對柳葉兒感情的詞句進行圈點勾畫。(學生會找到“樂”、“苦澀”等詞,但這不是對柳葉兒的感情,引導學生繼續找。)(順勢分析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尤其是表現關注之情的“又是”,表現情感深厚的“每當,我總忍不住”、表達感激之情的“多虧”等。從而體會明明苦中帶澀,作者卻總要細細咀嚼,他人只見柳之美態,我卻見其救命功能的特殊情愫。)
3、概括事件:作者圍繞柳葉兒這條線索寫了哪幾件事?(搶柳葉兒、吃柳葉兒。)(“搶”字學生很容易忽略之,會概括為“摘柳葉兒”,引導。)
4、苦樂思辨:讀這篇文章,你感覺到了什么滋味?是苦多一點,還是樂多一點?(令人意外的是,學生統統說是“樂”多)于是我說:“我卻覺得是苦更多,比如三個‘吃光了’,這幾樣東西一個比一個難吃,居然都吃光了,最后只有靠吃柳葉兒求生,而且還要用‘搶’的,想想這是怎樣的`生活啊?(學生說是饑荒極其嚴重,民不聊生。)接著我們就一起來品味“苦澀”的詞句,找找、圈圈、品品、讀讀,感受到了搶摘柳葉兒的時間之早,天氣之涼,腹中之餓,奶奶加工柳葉兒的程序之繁,黑豆、油、肉的極端可貴,我的瘦削至極……然后再來看爬樹逞能之樂,放開了肚子吃的快樂,并討論:為什么這么苦的日子我卻感到快樂。(少年不識愁滋味,備受呵護不知愁)探討這種快樂是不是真的快樂,這種寫法讓我們讀者有何感受。主要引導體悟:前面因為爬高逞能而挨打的我,卻成了搶摘柳葉兒的全家的“功臣”,之前爸媽的擔心去哪了?(以樂寫苦更顯苦澀,兒童視角倍覺辛酸。)
5、了解歷史說感悟:你了解那段日子嗎?(有學生答:三年自然災害。)教師補充了一些資料,如因饑餓死去了三千萬人,沒有樹葉的日子,人們吃觀音土,很多都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學生談感悟,有從珍惜今日來談的,認識到我們浪費的一粒米是當年人們的奢侈品;有從苦難中人們的堅韌和呵護孩子這方面來談的。)所以,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我,每當看到柳葉兒,總忍不住要摘一片下來,細細咀嚼一番,因為那樣的歲月,怎能輕易忘懷,怎樣不讓我深深感念柳葉兒!
6、推薦相關文章和書籍:還有很多人寫了同樣題材的生命體驗,有一篇文章叫《榆錢樹》,有一篇叫《挖薺菜》,任大星寫過《小小男子漢》和《三個銅板豆腐》,還有一本小說,是余華寫的,叫《活著》,建議大家課后都找來看一看。(尤其是《三個銅板豆腐》,也是以兒童視角寫,也是以樂寫苦惹人落淚。)
(二)
另一個班在1-3步基本相同,第4步問到學生苦與樂時候,仍舊是全班同學都舉起了“認為樂更多”的小手。我就讓他們先找樂,結果在分析“樂”上用時顯多,在“苦澀”上感悟不夠充分,詞句的品讀上與寫作技法的總結過于追求面面俱到,板書的歸納上拋棄了之前的疏朗,顯得過于精細,從而消解了共鳴與感動的力量!以至于最后的背景補充和書籍推薦環節沒有完成。
反思:有時候也不能一味順著學生的思路走,還是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在環節的設計方面,可以追求更簡潔,怎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勿求面面俱到,要作重錘深鑿。要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自我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彼此之間思維碰撞,而不是老師憑一己之力不斷引導,即使游刃有余也不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于是,我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假如我拋去前面的1-3步統統不做,又會怎樣?
比如,我在上課伊始就提出:《柳葉兒》這篇文章中有不少“矛盾”,你能找出幾處嗎?(如有“苦中帶澀”卻“總忍不住細細咀嚼”;比如爬高逞能,明明回家被打得“嘴上哇哇大哭”,心里卻“美滋滋”的;如“苦中帶澀的滋味兒”和“全家最樂的是我”……)然后就讓大家來思、辯:我的童年生活究竟是“苦”還是“樂”。進行充分的自讀,圈點,然后對這個問題展開充分的辯論、品讀、比較、探討和感悟,會不會更能把握字詞句情的意蘊呢?
繼而又想到還有幾篇記敘文,可以借助“主問題”的設計,牽一發動全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到“三味書屋”一段,可以問:三味書屋的生活快樂嗎?在學生探討“快樂”與“不快樂”,兩軍對壘時,把事件的歸納、老師形象的分析、師生讀書場面不同的探討,統統解決。如《我們家的男子漢》,抓住一句“他是一個男孩子,他是一個男人”,提問:他的男人氣質表現在哪些事件、細節和詞句上?請圈點勾畫。然后順著學生的回答,順勢把相關小標題內的事件歸納、人物描寫全搞定。《三顆枸杞豆》可以分成三塊,分別提三個小的“主問題”:
1、遇見三叔之前,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從而把作者對“樂園”和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寫,對“我”人物描寫進行品味。
2、初遇三叔,他是個怎樣的人?
3、三叔的好幾個“謎語”,你都能解答嗎?
不講已知講未知,不講學生已發現的表面化的東西,不提學生輕而易舉就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不追求課堂的一提問就小手紛紛。要追求培養學生沉浸文字、全面思考、善于質疑的能力,才會讓師生共同享受在語文學習的迷人境界中。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對于七年級xxxx年語文新教材的教學,早已經過了半個學期了,七年級新生也漸習慣了這部新的教材。對于自己來說,作為新的教師,站在教師的立場上,也漸習慣了這部新的教材(其實是無選擇地以之教學,因而也就無所謂什么新老教材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問題了)。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對于這部新教材的教學實施過后所獲得的反思,卻也值得自己一再深究。
有鑒于這部教材是一部國家級課程教材,其編寫自然也是以我國初中學生的整體水平為著眼點,無法考慮到各地區的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距,倒也無可厚非。然而一旦施諸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國家的課程綱要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與現實的學生素質所決定的教學目標完成度可就有些兩樣了,而且往往表現為前者目標過高或后者完成度過低。
且就課本中本人已教過的莫懷戚的《散步》為例。新教材的預習目標如下:
課文說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瑣事,內容好像比較淺,但仔細品味,會感覺到正是這平常生活中流淌著的親情,滋潤著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溫暖的家。你的身邊一定不乏這樣的溫馨場景,回憶一下,感受其中的溫情。
這所謂“溫情”也者,即強調學生關注本課文的人文性,感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味。這是本課文在人文性方面對學生的學習度提出的初級要求。
在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認知度來說,達到“品味溫情”這一程度,對學生來說其實是比較容易的。然而,新的教學綱要以及同步的新版配套練習卻都將要求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即“品味出作者所代表的年輕一代人在贍養上一代以及撫養下一代的過程中所承擔的家庭責任”。這自然是對《散步》這篇文章的最好解讀,但竊以為卻并非是對《散步》這篇課文的最好解讀。何也?究其原因,正在這兩個層次的要求的創設者所考慮到的對象即學生的水平不同,甚至可以認為,后者過于拔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后者的創設其實是來源于《散步》的末尾作者畫龍點睛的`一筆: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于是乎,學生也不得不隨著老師去深究其中的“深層意蘊”,而其本身卻只能達到“品味溫情”的地步。于是乎,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陷入了尷尬境地。
這尷尬便來自教學目標在理念與實踐中的反差。教學目標的設立當然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同時卻又不得不深以教學大綱為基礎,使得教學工作處于兩難的境地。更何況當現實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意外地偏低時,這其間的反差就更加的明顯,因而也就更加需要教師在教學上游刃有余。這對于一個職初教師來說,如何盡量解決這反差帶來的諸多問題甚是重要。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為切實搞好“新視野下初中語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我作為主研人員,本學期,我執教的課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狼》。在經過“上課-評課-修改-再上課-再評課”之后,做一下較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確定課堂設計之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學情分析;
3、目標定位;
4、教法與學法設想。
《狼》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在研究第六單元課文的共同點時,我注意到,在本單元提示當中這樣寫道:“動物是人類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里,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認為本單元是以“動物”為主角,賦予它們以特定的寓意,對現實生活進行巧妙的諷喻和折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敢于斗爭,并善于斗爭,無論多么狡詐的狼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的道理。同時,也應該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明確保護動物的意義。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是可讀性較強的故事,學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學中,我認為應盡可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于是設計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積累詞匯,理解文章大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對于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于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朗讀指導,品評探究的主體環節。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對字詞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在自學展示環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繼續授以學法指導,如指點解詞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來突破重難點。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這六個問題的設置層層相扣,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難點。
在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字詞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于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余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于熟讀成誦。
在誦讀預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如:作家作品簡介,解決文中生字的讀音,有些詞的特殊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初步翻譯課文。學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們表現非常好,他們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點、勾畫,然后在課堂上舉手示意。在小組展示的時候,有一個句子的翻譯引起了爭議。“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個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來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來。這個同學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質疑,反駁。他說:我不贊成他的觀點。應該翻譯為,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卻又追上來了。這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于是我將這個問題加以點撥,講解。同學們就將這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妙點揣摩
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即:本文從表達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樣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情節故事?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里?作者對這件事有什么議論?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組織同學們課堂討論。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學生討論的時候,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討論的氣氛更濃了。
學生討論結束,然后是小組展示交流。同學們能積極舉手發言。并且有同學質疑,補充回答問題。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在翻譯重點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的節奏、語氣。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學讀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給他點撥,并加以糾正,應該讀成:其一∕犬坐∕于前。這樣,學生弄懂了意思,讀準了節奏,也弄清楚了為什么這樣讀。還有一個問題,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回答后,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現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戰時機,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斷的行動。
(三)達標拓展:積累成語,感悟道理
在重點字詞解釋時,我要求學生作適當聯想,列舉出在現代漢語中含有同樣意思的'字的成語。如,“兩狼之并驅如故”中“故”字的含義是“舊,原來”。同學們就聯想到了“溫故知新”、“一見如故”。在理解到“顧野有麥場”中“顧”字的含義是“回頭看”的意思時,引導學生們想到了“左顧右盼”、“瞻前顧后”。還有后面的“杯水車薪”、“犬馬之勞”等等;在探究完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導學生說與狼有關的成語,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后的說了很多。同時叫他們做適當的記錄。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成語。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順勢引導學生做換位思考,然后多媒體展示《狼的十大處事哲學》,演唱《北方的狼》,點撥到對狼的保護,動物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回到編者的單元意圖上來,再次緊扣了文本進行解讀。
總之,《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課文,我沒有過多設計呆板的字、詞、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課堂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在具體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采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鑒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踴躍。上完課后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于后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于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后來,我將一課時調整為兩課時,在內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寫課文的訓練。第一課時重在疏通文意,積累成語;第二課時重在人物分析,領會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因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師對課文語言的評析也更深入透徹了些;學生們有了圈點、勾畫、批注、片段寫作訓練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少數同學還能當堂背誦。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自己一學期以來自己的教學實踐,靜下心來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學中改善。
一、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初中學習生活還不能了解,所以我在開學后開展系列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加強硬筆書法練習,把臨摹分為兩步:先摹,讓每名學生選取優秀字帖進行摹寫;后臨,在期中考試后讓摹寫好的同學進行臨寫。
2、加強閱讀訓練。根據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年齡特點,我安排學生閱讀故事性較強的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3、強化課前五分鐘。從新生入學開始,我就注重學生課堂環節,包括課前,資料有:古詩朗讀和背誦,經典散文朗讀,文言文語感培養等。雖然資料不是很豐富,但有助于新生從課前向課上延伸。
二、不斷實踐、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交給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習慣的主陣地,所以從學生入學開始,我就狠抓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優化課堂:
1、抓好備課關。雖然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雜、無序,偶爾會出現上課了,還沒有備好課現象。但我竭盡全力備好課,有時會把工作帶回家。備課中,我不僅僅思考教學資料,怎樣在課堂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更多思考起始年級學生的學情,他們理解知識的過程,理解知識的方法等。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我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個單元至少兩節課使用大屏幕,以此沖擊學生視覺和聽覺。
2、上好每節課。語文教學的改革務必從課堂入手,因為它是教師主導的體現,學生主體的實施,所以我盡力做到:我的課堂你做主,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地位。
開學伊始,我就告訴學生,課堂中只要圍繞問題展開討論,無論你說什么都不為過,所以在一學期我和他們的磨合、交流、溝通,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班主任主角向課任教師主角的轉變。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上傳下達的工作需要布置,班里出現狀況需要解決,但我都盡力回避我的語文課變成班主任工作會議課。原因之一是:教學任務的不允許。根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教學資料,不能因其他工作,而導致教學資料的缺失。原因之二是:學生的不允許。班主任教師,同時也是課任教師,你務必學會主角的.轉變,因為這是對學生的尊重,對自己教學的尊重。
三、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我努力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
首先,不斷學習。要想讓學生喜歡你,務必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學習,無論是教學資料方面,還是和他們之間的代溝,情感交流方面,我都傾心學習教育教學相關書籍和文字。
其次,拉近距離。為了使學生喜歡我,我不僅僅在課堂上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努力貼近他們的心靈,做到心靈溝通,而且我還和他們逐步透過課下,透過各種方式方法的交流建立起師生情。
四、挑戰自我,反思中成長。
一學期教學工作讓我真正感覺自己和學生一齊成長。對于我的課堂模式,學生基本適應,偶爾會出現課堂疲憊感,怎樣去進一步調到他們的用心性和興趣是今后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再有,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已有的知識、經驗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怎樣去應對、解決好?
最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難題的是作文教學,有時自己會感到束手無策,只能講講要求、說說方法、品品美文、作作評價,沒有自己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體系,或稱之為操作系統。
應對諸多問題,我在及時充電的同時,也和其他同行教師進行探討,多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和推薦,都在自己教學中實踐、摸索,以期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名家長滿意的教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的老師》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四個學習內容:
1、蔡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
2、“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
3、質疑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4、七件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探究詳略安排的好處。
根據先學后教的原則,制定了“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蘊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但是還存在一些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有惰性,是一種懶于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一部分學生依舊是聽,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于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后面時間也不夠了。結果后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沒完成。今后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和學生一起努力,教學相長。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七(2)班語文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同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鉆研教材,虛心向各位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一、要上好課得備教材和備學生。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接觸教學的時候,我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平時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通過實踐,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二、要上好課得備教學方法。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本人講授《愛蓮說》時,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三、要上好課得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要求教師把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而煥發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四、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知識擂臺賽、新聞發布會、故事會、討論會、朗誦比賽并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編輯語文單元試卷。從中學到學習方法指導、閱讀古今中外名篇與美文、語文系列題型訓練,并通過每次語文定期的系列之星評比進行激勵教學(如“書法之星、課堂之星、演講之星、識記之星、閱讀之星、作業之星、作文之星、考試之星及一學期的兩次“才子與才女”評比,在知識攝取上,在能力培養上,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出政策、講落實,取得很大的效果。另外利用作文課進行創作輔導,并堅持每2天寫感受日記,及時批閱并學生范文朗讀,而且作文質量日益提高,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總之,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系,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朗讀、情節分析和主題的感悟作為此文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變化,并且讓他們寫了一篇周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
這次的課前準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周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里話。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課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為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結構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結構的巧妙。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節,同學在發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于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這一重要的內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將眾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結構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
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節上表現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節,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對課文字字落實的翻譯并不是本堂課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習本科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自讀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明白對文言文熟讀成誦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其中,我較為滿意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還課堂于學生。
我將教師的“講”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讓學生的“讀”和“說”來占領課堂。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中不知不覺的熟讀成誦,并理解了課文,還拓展延伸到其他關于“狼”的故事。各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2、成功的誦讀指導。
鑒于本文是自讀課文,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定位在指導學生的誦讀上。整堂課強調的是誦讀而不是通譯,要求學生讀準、都順、讀美。
首先是利用了不同形式的誦讀方式來增加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樂趣。文言文對初一學生來時是相當呆板乏味的.,尤其是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如果簡單的讓他們十遍八遍的反復誦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厭煩感。于是我設計了自由讀、個人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形式。自由讀時學生可以搖頭晃腦,各顯身手;個人讀時因為特意抽程度比較低的同學來讀,所以很容易發現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雖然對生字都有注解,但程度底的同學還是會讀錯,甚至有句讀錯誤,這些問題都在個人讀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其次不忘老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在學生自讀和抽讀之后,他們對課文的誦讀有了一定得體驗和理解。這時教師像講故事一樣有聲有色、有徐有急的范讀課文,對學生啟發很大。
整堂課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怎樣讀和為什么要讀。這是本堂課收獲最大的一個方面。
3、激活了情感體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領悟課文道理的環節中增加了情感體驗活動,結果這個環節成了整堂課中最活躍最精彩的片段。
開始,學生們一下子還想不到關于狼的好話,但通過《狼和鹿的故事》的閱讀,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激活了:有的同學說這個故事里的狼好可憐,他們根本就沒有侵犯人,卻無故的受到了人的侵害;有的同學說狼和鹿的故事說明狼在生態平衡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狼還有著不遜于人類的至愛真情和自我犧牲精神等等。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語言就如泉水噴涌而出,回答五彩紛呈。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而且他們還懂得了怎樣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情中實踐讀、聽、說、想的綜合能力,是書本知識和生活積累溝通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竟精神,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或許由于最近家里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總是心情不好,每天沒有靜下心來備課。或者更確切的說,上課就是為了應付學生。
看著學生上課時漫不經心的樣子,看到學生寫的日記,我越發的感覺到我的教學工作再也不能這樣應付下去了。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討厭我的課,我在學生心中就會沒有威望了。我的教學就會沒有成績了。想著想著我越來越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前的形式容不得我再去逃避了,我必需堅定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所以在周末,我認真準備新課,并且閱讀了一些課外書,準備了很好的課外拓展。或許人們對某事但做了充分準備,內心中就會有一種自信。星期一,上課我一改昨天嚴肅,面帶微笑,當我的小班長告訴班級某某學生犯錯誤時,我沒在大怒,而是淡淡的一笑。
等到上我語文時,我充滿自信的來到班級,我投入我所有的激情、熱情。引導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因為這篇課文學生在早讀時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并且文章比較短。內容比較好理解。所以課上我沒有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而是直接進入文本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讓其它小組的學生回答問題上。這樣學生就是在質疑、探究、交流中獲得共同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很強,并且對問題理解[ ]也到位。在探究本課的寫法上同學們有了分歧。有的同學說運用的是對比,有的同學說運用的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的手法,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看到同學們因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而赤的時候,看到他看他們的唇槍舌戰,我真的很開心。他們才是真正在學習,青春的色彩在他們身上展現。我看到他們真的在追逐夢想。
在文章主旨及寫作手法探究完之后,我進行拓展。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踢三腳》意在告訴學生:我們在竭盡全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時,我們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還要富有智慧。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過得更有價值意義。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終于領悟了這個道理。我為了培養學生[ ]的思維能力,我選了幾個歇后語,讓同學們依據他們對詞義的理解,來接下句,有幾個理解能力強的學生真的說了出來。看來我的學生還是很有潛力的。這一節課高潮不斷,學生的激情真的被我調動出來。老師對于學生的引路真是太重要。
老師認真的去準備每一節課,在了解學生的特點前提下,采取多種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是有命力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真正的有收獲的。課堂上有些時候看似老師做得是一些與教學毫無關系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看似無益的卻益處大大的。我們老師設計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讓學生在快樂在學到知識。這是一種很難做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肯于探索,我想我們會找到適合我們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就會有收獲的。有創新的課堂才會有生命力。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老師拓展的部分學會是否真的理解了呢,對于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文章的重點是不是掌握了呢,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們是不是真的有收獲了呢?
通過這節課我又重新找到了自信,我知道我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研究課本,采取更多方式達到高效教學!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從教學方法來說,80年代以來變化最為顯著,但其主要變化是一種聯式的變化,例如,由教師的講轉變為教師的問,由教師的問轉變為學生的問,由教師的答疑轉變為學生的討論等等。這里所要探討的,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怎樣運用課堂的方法、手段,通過正確的途徑來促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1.怎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有其不可測的方面,例如,也許學生對這一些課有興趣,但對整體的語文學習沒有多大的興趣;有的學生對某些內容興趣,對其他內容就不感興趣。從教學策略的角度來說,應該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保持這一興趣。這就要研究怎樣的教學才能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
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幾個方面是不可忽視的,這也不是課堂教學評價中關于教學策略的重要評價依據。(1)引發學生的新鮮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所謂的新鮮感,也就是學生對所接觸的學習內容中可能是陌生的,例如一個故事,一則寓言,一個成語,一段富有哲理的話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接收大量的信息,就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當然,激發學生的.新鮮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還必須結合教學內容,不能游離教學內容旁逸斜出地引出許多的幽默、笑話,因為,引發學生的新鮮感畢竟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促使學生投入到學習內容中中去,同時,也能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擴充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新鮮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并不是只由教師來完成,在很多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先來表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由學生引發的內容,有時更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2)激發學生的期待感,滿足他們的期待心理。
先是引發學生的新鮮感是遠遠不足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新鮮感的產生畢竟是有限的,不能期待每堂課都能引發學生的期待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在分析、把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期待感,滿足他們的期待心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帶新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最近從市教育局組織的構建課堂教育模式的實踐活動中,感受頗深。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語文知識和能力是鮮活而又充滿人性的東西,不能用某一種模式或者構建一種“萬能”的授課程序來達到其最終的目的,但是就語文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易樂觀,在此種情況下,統一思想,相對的構建一種在大多數情況下較為適用而又合乎語文教學規律的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育中比較薄弱的環節。許多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厭惡感,傳統的教學中“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被許多教 師奉為至寶,在學生方面卻異化成為令人頭痛的緊箍咒。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被肢解的支 離破碎。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令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篇淪 為學生難以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殘羹冷炙”。當教學中的某種遺憾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 教學現狀時,其原因之紛雜自不待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開啟智慧,放開眼光,大膽創新 ,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她的魅力。
我一直想:怎樣的一堂課(文言文教學)才是有成效的一堂課?怎樣的`一堂課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從課文里面得到屬于自己的東西?革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先前教學思想的一種反思、借鑒和超越。反觀傳統的教學(文言)的模式,從最早的私塾教育,強調的是一種直觀而又簡單的教學理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說,他們的結果是好的,就是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章)的一種感悟力,就是所謂的“慧根”,而我們批判的應該是他們的教學方法,傳統文言(建國后,白話文)教學因為受到語言習慣的影響,自然不如古人學習是的自然和流暢,一般情況下:“教師讀,學生看;教師譯,學生記”的教育模式大興其道,究其原因,大家認為這種教育方式的顯性因素明顯,即學生能夠基本明白其義,并能翻譯。但是文章的意蘊何在?文章所體現的鮮明的人性和個性以及鮮活靈動已怡然喪失。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里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鐘的字。
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
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
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透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范。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范,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透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后的考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扎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于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后在上課時就應盡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復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鑒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范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為“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后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潛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準確抓住問題要害,并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潛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范的訓練,同時透過超多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潛力,以及表達潛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周記等,必須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后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采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為“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為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在品讀“父親不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這一部分時,陳凌宵問:“老師,爸爸看了看自己的指甲,知道自己病重,所以他不去。”其他學生哄堂大笑。我覺得這個問題可細究,就追問學生:“真的很奇怪,爸爸為什么轉過臉去,看自己的指甲?”學生陷入沉思中。
陸續有學生舉手。
“為了轉移視線。”一個學生搶著說。
“轉移誰的視線?”我緊追不舍。
“英子。”
“是讓英子看他的手嗎?”
“不對,是不想讓英子發現他的表情。”
“爸爸臉上的表情是怎樣的?”
“傷心、痛苦。”
“哦,我懂了。父親傷心痛苦地想哭。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悲痛,不讓孩子看到他眼中的'淚花,他只能這樣做。”
我說:“作者看似無意的細節描寫,為我們勾勒出一位高大慈愛的父親形象。他至死也要把堅強的一面留給他的孩子。”
學生很有感情地讀這一細節描寫。
思考:當學生發現一個貌似無問題實質可細究的問題,而學生的思維又一時陷入困境時,可以采用追問和曲問法,給學生搭起理解的橋梁,精彩的生成會出現。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學反思03-01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03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03-16
七年級語文上教學反思04-01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10
(經典)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8-26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12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學反思10-15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09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