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1.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課中可以創設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如,從對影子的`有趣出發,個別讀、評議讀、男女生比賽讀、范讀、討論讀、組與組之間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帶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請學生先看完動畫,再進行小組交流。在交流中,他們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得到了培養,他們自主發現、自主實踐,激發了探求知識的熱情。學生回答除了課文中的內容外,還說到“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影子的方向也會變化”“影子的長短、大小會變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來的“手影游戲”中,進一步擴展體驗,理解影子現象,為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提供平臺,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中突出水鄉的四個特點:水多、橋多、船多、歌多。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開放互動的課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語言美,領略水鄉的風光美,重點抓好寫字教學。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問題是探究學習的起點,創設問題情境是語文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條件。舉個例子,在教學詩歌時,讓學生自學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小問號,和同桌商量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疑問:船能裝歌嗎?這句話什么意思?是什么事讓船夫們高興得唱起歌來?新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然后通過大家互相討論交流。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學的特點就在于整體性和綜合性。識字識詞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通過分析字形,識字析詞,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字詞的教學與句子的教學和整篇課文的教學協調起來,將閱讀、識字、理解、感悟、朗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愿意把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嗎?指學生自主選擇生字上臺講解。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記住生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9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國王在選擇繼承人時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法:誰能用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最后,被選為繼承人的卻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錄了一些教學片段并寫了相應的教學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案例片段
老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終成為受人尊敬與愛戴的國王是因為他誠實,那同學們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嗎?誠實的你有什么高興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學生1:我在家里撿到了十塊錢,當時想偷偷藏起來,自己留著以后買零食吃的,后來還是主動交給了爸爸,爸爸媽媽都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并獎給我買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興!
學生2:有一天,我在門前踢球時,將鄰居家的窗戶給打碎了,我馬上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買了一塊新玻璃賠給了鄰居家。鄰居阿姨說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并要我以后踢球時注意些。
學生3:老師,我覺得不是做什么事都要誠實,有時候也可以不誠實。
老師:哦?那你說說看,當你遇到什么事的時候可以不誠實呢?(師驚奇地問)
學生4:當遇到壞人時就可以不誠實。
師:張演瑜小朋友說得真好!當我們遇到壞人時就要狡猾些,想辦法保護自己,這不是不誠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性、動態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行發現,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設想到的,非常獨特的想法。這時,我及時的抓住這個機會,教育學生遇到具體事情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學會隨機應變。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體驗,發揚了他們的個性。還延伸了課后的安全教育,我覺得這可說是一舉兩得呀!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代之與開放式的、不斷生成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善于抓住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上述摘錄的教學案例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張演瑜小朋友獨特的想法,就沒有了“有時也可以不誠實的”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這一案例中,我認為主要體現在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因為“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看花燈》是以詩歌的形式把中國正月里傳統民俗看花燈記錄下來的。內容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上課前,我動了不少腦筋。因為看花燈這個傳統的民俗在現代化的今天,好像已經在我這個年代就已經淡忘了,只有在個別地區,還保留著這一民俗。怎么才能讓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也可以領略著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呢?課前,我網上下載了一些有關的信息,同時請同學們把家里存放的花燈拿到班上來,在教學設計上,圍繞看花燈把語文與音樂、手工通過生活常識整合在一起,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課上,學生們看著花燈,說得自己家鄉的趣事,聽著“看花燈”的音樂,想著當時熱鬧的場面,再看著花燈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在讀課文時,激發了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生字的學習。
在對本節課進行復習的時候,我也采取了猜燈謎的形式。如:兩人坐在土上,打一字等等。本節課形式好像很多,但是識字作為重點不夠突出,時間安排上也不夠緊湊,影響了課堂效果。今后,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多注意,用新課堂理念指導教學,充實課堂,盡量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昨天,我們學校請來了良鄉中心校的楊艷麗老師,她為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的低段小學語文的示范課。《小彩筆》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小詩。以小彩筆這一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伙伴為兒歌材料,本身具有親和性、趣味性和潛在的視覺效果。以“用各種顏色的彩筆描繪美麗校園”為主線貫穿課文,具有較強的思想教育精神,感情基調是高興喜悅的,誦讀時要注意引導激發學生興趣。通過這節課我的`收獲如下:
一、 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讀書
課的伊始,楊老師創設了這樣的談話情境:
1、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你們的好朋友,(出示小彩筆)看看,什么呀?你喜歡小彩筆嗎?誰來說說都有什么顏色呀?
在輕松的談話中從學生喜愛的小彩筆引入,讓學生從對小彩筆親近感遷移到對課文的喜歡,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
2、為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楊老師向學生滲透畫畫的順序(表達順序),在朗讀指導后設計了給校園涂色的環,這樣畫的層次、順序在學生的心里就更加的深刻了,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基礎,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會被帶動起來。
二、培養習慣,抓細抓實
一年級孩子,尤其是有的沒有上過幼兒園,可以說習慣的培養真要從“0”抓起,你不說的孩子不知道,你說的孩子記不住,真的要不厭其煩的反復講。其實重要的是認真傾聽這一關很難過。這節課我關注了學生讀書、傾聽、說話、閱讀等習慣。指名站起來讀書時,告訴其他學生要眼睛看、耳朵聽,教師及時作出評價;學生發言時,引導孩子說完整話,聲音要洪亮;閱讀課外材料時,表面上關注表現好的進行獎勵,其實是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孩子用手指著、讀準字音、不會的一定要拼出來、擺好正確的讀書姿勢等。長期關注這些,會對學習很有益處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 一)整合教材,創設情境。
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保證。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我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情境當中學拼音.練拼讀。我創設了到海南旅游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在欣賞椰子樹、欣賞海南月色的過程中,將學生帶進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學習情境。同時我設置了在旅游中的闖關環節,讓學生在闖關中繞有興致地拼讀ie ue 與聲母相拼的音節。每一個環節緊緊圍繞“闖關到海南”這個主題的,可以說情境教學是貫徹始終的。
(二)分層設計,扎實訓練。
我在處理教材上還自主擴展學習內容。如教材在編排上只是呈現出聲母與ue的拼讀,我就把ie的拼讀也加了進去。在學習每一個韻母的過程中,我以邊新授邊鞏固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在每一個環節中我都分層次設計練習,循序漸進,使訓練目標形成一個不斷上升的坡度。如在拼讀環節中,我就形成了2個層次的訓練:
1、 結合課件,練習不帶調的簡單拼讀;
2、開展游戲,鞏固強化聲母與ie、
可以說,孩子們通過這樣的拼讀訓練,即學得扎實,又覺得生動有趣。另外,對于這節課的難點er的發音我采用了借助手勢輔助發音的方法,并通過淺顯的語言告訴學生er是一個特殊韻母。
(三)自主探究,培養能力。
從學生方面來看,新課程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之風。一堂好課,關鍵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學有所獲、獲得了多少。每一個孩子是不是都能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由于有的孩子已經接受過學前教育,又由于是低年級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好,有的學過的就不愿意再聽了。我在課堂上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安排了同桌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交流、學會合作,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尤其關注學生的興趣,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比如: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從今天開始呀,我們就要學習漢語拼音啦,它的用處可大呢!可以幫我們識字、讀書、查字典、還可以幫我們學習普通話呢!只見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望著我,可見,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愿望是迫切的。學習a、o、e時,教學重點是a、o、e的發音和四聲,教學的難點是e的發音及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把a、o、e的發音方法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oo,嘴巴扁小eee。”我還根據聲調符號的形狀和a、o、e四聲的讀法,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學習a、o、e的四聲。如“汽車平走āāā,汽車上坡,汽車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車下坡。”雖然拼音是沒有感情、沒有色彩的符號,但孩子們學得主動、生動,興趣盎然。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識記漢語拼音字母,教師包辦代替的多。
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閱讀教學以學習興趣為先導,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以讀中發展為主線,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中,促進語言與精神、學語文與學做人的同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創設理想情境,激發閱讀興趣。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能使學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課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證語言實踐的效益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或者在相似的虛擬情境中學習是一種理想的學習境界。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情需要,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把學生引進課文,引發自主,引向成功。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而文字符號本身較為抽象,它不像圖畫、實物可以直接引起視覺快感。這就給六、七歲的孩子的學習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
實驗教材所選的課文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富有現代氣息。體裁多樣,有兒歌、故事、童話、韻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學生喜愛。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和教師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讀書,把讀書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處在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是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學生的心情舒暢了,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維才會活躍、流暢。這樣,學生的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在操作上,老師力求做到態度親切。學生把教師的親切當做是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她們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她們及時給予鼓勵,因為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做到這樣學生才能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
其次,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的熱情。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對于直觀事物感興趣,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如畫一畫、跳一跳、唱一唱、表演等)活動。教學中,老師根據課文體裁的多樣性設計一些游戲活動,把畫、唱、演、說等活動形式引進課堂,使學生體驗閱讀教學的樂趣。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不妨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以畫促思
形象思維是兒童的主要思維形式,孩子們很喜歡通過繪畫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將語言還原成畫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再創造的過程。 新教材的插圖色彩明麗,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們給有的課文補上故事的結尾,自己編故事用插圖來表現。
根據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好畫面的特點,劉老師在進行《比尾巴》教學時,借助圖畫的直觀性來代替死板地讀課文的形式來讓學生好說說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的個性在看圖觀察中得到了充分張揚。
2。創造討論的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一定的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用自己認為最好的答案去“堵塞”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而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即使是學生不完整、不周密的發言,教師也不宜匆忙打斷,以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截斷他們的思維。當學生暢所欲言時,就有可能突破思維習慣,有所創見,并進一步使教師得到某些啟發,以便修正事先不確切、不完善的認識,調整預案,使教學活動向縱深發展。 落實精讀環節,注重培養語感
于永正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就是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用多種方式聯系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
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范文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是語感經驗不斷積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實驗教材始終把朗讀(背誦)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對課文材料的感悟。要讓學生感悟課文的豐富內涵,培養他們的敏銳語感,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朗讀。在深入讀文過程中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首先,要扎實細致地落實讀,做到以讀為本。要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讀書的思路,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
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朗讀時要體現層次性,每次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可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讀書形式,如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自由讀、比賽讀等,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自由選擇聽眾,自由選擇朗讀的方式。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使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入情入境,最后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
其次,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可通過品味重點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感悟,也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通過眼看、口誦、耳聞、心思多種感官聯合加工,把故事中的人、事、景象等有機結合起來,并使頭腦活動起來,從而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
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為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清新自然又充滿兒童情趣的詩歌。詩歌找寫了春雨“沙沙響”的聲音和滴滴雨珠似“串串小鈴鐺”,這些掛在屋檐上的“雨鈴鐺”使作者想起了那美麗的鈴鐺,似乎正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上本課時時值春雨綿綿的季節,孩子們不久前才見過春雨,因此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們更有切身的感受。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孩子們自己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在隨文識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上,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為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教學設計為五個部分:實物激趣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品讀詩句、感情朗讀并背誦、書寫生字幾個環節。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收獲了很多,下面是我上完本節課后的幾點感受。
一、課前、課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年級的小學生,首要的任務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做細。課前,我提醒學生進行課前準備:書和翻開的田字格本子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聽別人讀課文和自己讀課文時,要用左手壓著書、右手指著聽或者讀;初讀課文時提醒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我們學過的三種方法:問老師同學、拼拼音、查認字表來解決、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要重復老師的問題前半句,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教學中隨時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利用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準每個字音,檢查自己在預習時是否這樣朗讀、學生自讀時要求他們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后,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帶上動作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時,我先讓學生看春雨的畫面并傾聽春雨的聲音,接著讓學想象這樣的春雨像什么?有些孩子回答到春雨像細細的頭發絲,有的孩子回答春雨像牛毛,接著我再讓孩子再聽雨聲,讓他們想象春雨的聲音像什么?接著再來想象畫面并讀讀這些對應的字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的輕、細、柔。最后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配著音樂有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三、注重學生想象思維的激發
在教學本課當中,我除了引導學生春雨像什么?春雨的聲音像什么以外,在學習最后一句話時,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這綿綿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在招呼誰?我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有的學生說: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來采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鳥兒,快快出來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來吃蘿卜……學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超脫,童真在想象與交流中得到個性化的展現,當然,孩子們春天的喜愛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創編詩歌的過程中,他們獨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沒有預設到的,上完本課我不禁感慨:只有善于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的語文課,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四、注重隨文識字以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低估的教學生點是識字教學,北師大教材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需要會認會寫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降低識字的難度,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讓學生自己觀察這兩個字的讀音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自己提醒大家這兩個字都是后鼻音,并且第二個字是輕聲。接下來我讓學生摸一摸鈴鐺是用什么來做的,進而引導學生發現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屬有關。在教學房檐時,我讓學生聯系插圖指出房檐在什么地方,由于圖文并茂,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的字形和讀音;在教學“串”字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一個孩子站起來說這個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這兩個口字就像是兩塊羊肉,而中間這一豎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簽。孩子聽了這樣的分析,都會心的笑了,在笑聲中大家很容易記住了這個字。在學習“招呼”時,我讓孩子們帶上動作給小燕子打招呼,然后引導他們自己發現: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學完課文之后,我又一次鞏固孩子們識字。我把本課的生字生寫在事無做好的鈴鐺圖后面,把鈴鐺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摘鈴鐺識字,哈哈,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可是空前的高漲。最后,我還安排學生寫帶有提手旁的兩個字,“招”和“掛”,把寫字落到了實處。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對自己和學生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我找到的雨聲實際不是春雨的聲音,比春雨的聲音要大,有點有符合詩文中“沙沙沙”的說法,這有些阻礙學生對春雨的直觀感受;本節課還可以繼續拓展:除了讓學生說春雨的聲音像什么以外,其實還可以讓學生談談對雷雨、陣雨等雨的感受
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爭取每節課都讓學生有收獲,繼續反思,不斷總結,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里》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著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里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于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欲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里的彩園,為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搞笑的環節,引導著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先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為學生愿學愿記的行為。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利用三個謎語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抓住課題,向孩子們發問:小燕子做了什么事?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弄懂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么?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么說的?為什么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是因為小燕子認真觀察了。那“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學生一下就理解了。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2、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課文中反復出現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可能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缺乏創新。最后只好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么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觀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3、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既深挖了主題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看花燈》是一首兒歌教學,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的比較密切,回憶這節課的教學,做以下反思。
比較好的地方:
識字教學。通過多角度識字(隨文識字,交流識字方法等),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法指導,及時點評學生識字方法的運用情況,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一個主導作用。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方式來讀課文,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理念,由此在朗讀中,學生流露出的情感體驗是多么地真切而自然。
不足之處: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讀書對訓練語感的有效性。所以,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進行教學,在課堂中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充分體會兒歌的韻律。
總之,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還應該不斷的研究出更好的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生的發展方向上多下功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了以下幾點:
2、文本的意義,只有在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在教學時我希望著力讓學生參與有感情朗讀、看圖想像、即興表演、動作模仿等活動,讓他們能從各自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引領學生深入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對話關系,使他們由讀文、看圖,進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閱讀境界。
這堂課也體現出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能對以后的教學起到借鑒作用,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并且教師的示范性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分角色、分層次的朗讀比較多,但是相對缺乏集體朗讀,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進行分角色朗讀。而且作為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余、示范不足。沒有什么比教師親身示范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性地朗讀。這讓學生失去了一個隨文思考的機會。而在朗讀之后再提出疑問,既花時間又會影響課堂效果。
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因為新課之前的導入讓學生們感覺很新鮮有趣,而進入課文分析之后,要讓學生從剛才的熱烈中投入另外一個冷靜思考的氛圍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課堂不能永遠熱鬧喧天,安靜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現有價值的思考結果,而作為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雨鈴鐺》這篇課文,內容短小精悍,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是一篇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能力,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好課文。在鉆研了教材之后,如何通過朗讀,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設環節,引導學生想象,促進個性化學習?是備課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的問題。課后,我對這課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認真反思,總結出了一些成功之處:
一、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是這節課的一個優勢。
二、提高興趣,讓學生愛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學這課時,我以《小雨沙沙》這首歌導入,看著他們興奮自豪的樣子,我知道這節課開了個好頭。課上,我充分利用學生愛聽“好話”的心理,“你真棒!”“你真會想!”“你讀得太美了,真希望現在就下場春雨吧!”等鼓勵的話我會毫不吝嗇地送給他們。特別是送給學生第一份“豐厚”的獎品時,我感覺到同學們的興致更高了,學習的動力更強了,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用渴求的目光注視著我,顯然這種獎勵機制奏效了。
三、以讀代講,讓學生感悟春雨的美。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這是一種審美的體驗。為了讓學生對春雨的美有所感悟,我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正確讀文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再流利讀文,最后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別是指導朗讀這一環節,老師先配樂示范朗讀,然后重點指導學生該如何讀好“沙沙響”、“丁零當啷”,再指名請學生朗讀,最后集體朗讀。在清脆悅耳的《春姑娘的歌聲》的配樂聲中,同學們顯得特別興奮,通過一次次地美讀,細細品味,漸漸地把作者的情感化為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了。
四、展開想象,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結合兒童生活經驗,借助情境,請學生說說平時聽到的雨聲是什么樣的?能學一學嗎?孩子們的思緒猶如閘水一樣涌出來。“滴答滴答像鬧鐘發出來的。”“噼里啪啦像放鞭炮的聲音。”“嘩嘩像海浪拍打著岸邊的聲音。”接著,我又戴上小燕子的頭飾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春雨在招呼誰回來?能和小燕子打個招呼嗎?能和我說說話嗎?”上,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我帶著他們一遍一遍地讀著“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每一次讀似乎都有新的體驗,孩子們喜歡極了。于是,我借勢引導學生春雨還可以招呼誰?做些什么呢?請仿照詩歌最后一句續編兒歌吧!孩子們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象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有的說:“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有的說:“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出新葉子。”還有的'說:“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臉來。”多美的詩句啊!孩子們把書上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升華。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這節課出于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于飽滿,使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環節較為倉促。另外,讓學生回歸課文再讀時,忘了讓他們加上動作讀。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進一步探詢有效的反思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美麗的彩虹》它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圖文兼美的的小兒歌,寫雨后彩虹掛在天空,通過丁丁和冬冬的訴說以及弟弟和妹妹的問話寫了彩虹的美麗,大自然的美麗。整篇兒歌分為6節,每一小節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學習中又滲透了自然小常識。為了較好的突出教材特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教學:
一、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在自讀課文時,對學生提出最簡單實在的`要求并引導他們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隨后分小節檢查自讀情況時,師生一起認真聽,幫助讀書的同學讀準每個字音,這不但做到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二、注重識字的教學,培養自主合作識字的能力。
在分析教材時,我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及水平將本課生字分類,一部分較容易的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如字加字、換偏旁、數筆畫、組詞、造句、編兒歌、編謎語、講故事等多種識字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和同桌合作識字中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另一部分較難的,在老師指導下隨文學習。如將最難的“戴”字用一個有趣的謎語打出:一個土一個田,共字在下面,左邊斜鉤加一撇,別忘帶個點。不但減低了難度,學生還興趣盎然,記憶深刻。這樣通過兩個階段的識字,學習呈現了梯度,降低了難度。在最后,設計有趣的識字游戲讓學生玩中鞏固,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三、注重讀的教學,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扎扎實實地讀書,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自己讀到聽讀再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得流暢再到獲得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多么重要!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26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04-1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9-29
[精選]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7-07
(精選)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7-08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6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