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初一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
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三、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導入本課效果不錯。
四、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五、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于表現自己,樂于表現自己。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由于時間關系,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的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3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4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我們的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中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我們的教師導向有很大關系。在中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直接將文字理解為意思,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其中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自主選擇方式讀文時,學生往往避難就易,總喜歡用平時慣用的方式去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決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等其他的方式去讀文。
2.“你學懂了什么”。
上課完,我們總會問學生“你學懂了什么?”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我們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盡量就某一個問題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談的深入與透徹。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么?”“你想怎么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我們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學生還沒有對課文內容產生強烈閱讀欲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于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臺,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我們應該是學生的領隊人,當學生需要“引導”時我們就站到隊伍前,當學生需要“穿針引線”時我們就插到隊中,我們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真正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我們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于表面。
我認為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5
這篇小說的教學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斷,上課時師先范讀,學生再跟讀,最后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不露。”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情節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棉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來,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父親的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這些上課過程我都較好地處理了,也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另外的教學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文章的兩條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條是畢業典禮。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后者是畫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對于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雖然有個別發言的,但不夠熱
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禪作文說好,是否前面變布置,也許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會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丑小鴨》教學反思
《丑小鴨》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一只“丑小鴨”出生后,歷經種種磨難,最后發現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鵝的非凡經歷。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對于文章的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學生并不難達到。但對于課文難點的理解: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有一定的難度。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6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淡泊之余,卻不敢懈怠,我深知肩負著36個人的語文教學任務和36個人的歷史教學任務。現反思如下:
語文教學工作:
一、重視書寫,多讀好書,多做積累。
開學第一節課,我強調了書寫和作文在語文學科方面的重要性,并用高考閱卷老師的話加以佐證:作文成績占語文成績的半壁江山,而書寫的好壞又直接決定著作文成績的高低。對多讀書的好處,我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詞,我還清晰地記得,我寫了一黑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至于怎樣讀書,我談到了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要求學生每天堅持練四行字,堅持閱讀,每天都要做積累,字數不限,有時間百八十個字,時間少二三十個字都可以。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新學期依然要如此。
二、營造詩意的語文氛圍,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
在講《散步》這一課時,我這樣激情導入: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學生被我充滿詩意的導語深深地吸引,沉浸在濃濃的親情氛圍中,既為理解本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奠定了基礎,同時又受到了文學熏陶,這也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三、課堂上營造輕松、和諧、平等、民主的氣氛,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
在講《詠雪》這一課時,一方面調動學生對“雪”的古詩積累,另一方面讓學生以“△△△差可擬”“未若△△△”的文言句式,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了空前的高漲。
《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請同學們以這個故事為劇本,表演一個課本劇,同學們情緒高漲,踴躍扮演不同角色,他們惟妙惟肖的表演既給同學帶來了笑聲,又讓同學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的本質特征。
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情感上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更能調動同學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有一個學生以前經常不寫語文作業,有一次上課,我讓學生背書的時候,我排著檢查作業,他又沒寫,我沒問他為什么不寫作業,而是問他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說完之后,我說多么好的一個家庭啊,我剛想說,如果你能學習好,那就怎么樣怎么樣了,可是他卻哇地一聲哭了,“不好!”我隱約感覺我可能觸動到他心靈最脆弱的東西了。“為什么不好”“爸爸媽媽離婚了”我的心里被揪得很緊,母性讓我對面前的這個大男孩多了幾分憐愛,我想安慰他,自己那不爭氣的淚水卻無法自抑,我只得低頭掩面,我不能讓其他同學看出來,過了一會兒,我對他說:“那是他們大人之間的問題,爸爸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的媽媽,他們都是愛著你的。以后你有什么需要我的盡管找我好嗎?”從那以后,那個不寫作業還鉆在桌子下面的大男孩不見了,變得能按時寫作業并且作文還被我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了呢,我在他臉上看到了久違的笑容。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吧。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7
下課鈴敲響后,課堂任務剛好完成,我心中掠過一絲竊喜:課堂內容這么多,教學任務已全部完成;課堂氣氛也熱熱鬧鬧的,似乎有一點新課改的樣子。但仔細想來,這一節課內容確實比較充實,但在課堂上學生又究竟學到多少東西,掌握了多少東西,這些似乎都要打個問號。
這節課我安排的內容確實不少,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所以我不得不計算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如果哪一個環節耽誤了時間,就會完不成教學任務。如此以來,有些環節就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沒有讓大多數學生都認真思考細心領會。比如“品析語言,重點研讀”這一環節,正是學生自由發言加深對課文熟悉程度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卻因為時間的'關系只挑選了幾個學生發言,多數學生只能“細心聆聽”。這是不是一種失誤呢?再如在“總結分享”這一環節中,本是打算讓學生自己總結的,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最后還是我“主動”去完成的,這又算什么呢?
細細想來,這樣的課堂是不是少數人的課堂呢?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是否還差得很遠呢?
其實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但當我真正地去操作的時候,又我行我素起來,這堂課的教學仍然是為了完成我預設的目標任務,只要有學生回答上來我就盡快地結束這個環節,讓少數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多數人的思考,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近一段時間我們先是學習杜郎口,后又學習兗州一中,他們教學的共同點是讓所有的學生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關注的不只是少數好學生,而是所有的學生,所以他們的成績突出了。因此只要我們能真正地關注全體學生,那么我們的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會指日可待。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實踐。
改變現況,莫讓課堂成為少數人的課堂,這是我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會為之而努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于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并達到發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于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咤風云、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卷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后通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并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并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小學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要經歷大的跨度。初一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倡導學生多讀書勤練筆作為教學的重點。現就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一、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于閱讀,善于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文章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讀書筆記,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容“>故事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匯語句積累量;“點亮心燈”,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注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所提高。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周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記錄身邊一個細節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后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每周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于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課堂上經常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考試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我安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初中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中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中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中考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中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初中,產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考試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以前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中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把班級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單元課文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單元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這以后,有一些學生還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初中學生更為重要。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1
今天晚自習,我上了一節作文評講課,上課時,我首先讓同學們把自己寫的作文再看一遍,特別是看老師修改的地方。看完之后,我在黑板上寫下這樣幾條:
1、書寫是否規范,卷面是否清潔:
2、標點是否規范
3、開頭結尾是否·簡潔、點題、點中心;
4、段落是否分明,過渡是否自然;
5、選材是否新穎;
6、敘述是否圍繞中心,詳略是否得當;
7、文章有沒有真情實感。
接下來我讓學生對照以上幾條再讀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作文哪幾條符合要求,那些需要改進的。通過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大部分學生明白今后作文該注意哪些事項了。之后我又把這次同學們作文中好的開頭、好的.結尾的句子在班上范讀,讓同學們說說這個開頭或結尾好在哪里。這樣下來,被念作文·的同學就有一種莫大的自豪感,同學們也隱隱知道了作文要開好頭結好尾了。最后,我把這次作文寫得相對較好的找了三在班上朗讀,學生們不自覺得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告訴同學們,作文哪怕一次或只有一個段落能被老師在班上范讀,你就會感到無限的自豪,你就盼望上作文課,你就想把作文寫好,最終,你的作文一定能寫好的。這一節作文課下來,同學們很興奮的樣子,第二節課寫作文,同學們變得安靜多了,好像都有想把作文寫好的樣子。相對而言,這節作文課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或許第一個板塊講的內容太多,花時間太長,致使第二節作文課時間得不到保證。今后作文評講課若能用大半節課評講,一節課只講一兩點,留足50分鐘讓同學們寫作文,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2
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有諸多不足,針對本學期具體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如下反思:
首先,對語文教材的把握不夠深入細致
對于剛剛步入語文教師行列的我來說,由于缺乏語文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所以對語文教材的整體把握不夠深入。本冊書一共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其固定的單元說明,簡要說明這個單元的編排意圖和教學時應注意的一般性問題。起初之時,尤其是前兩個單元,我一直以為這個單元說明只是給任課教師的一個教學提示而已,并未引起我的重視。直到一次偶然中我才明白,這個單元說明給予師生共同的一個單元提示。在每一個單元開始之前,都要給學生講明本單元的的單元說明,這樣,才能讓學生明了本單元他所要掌握的整體目標是什么。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結束之時,并未具體做到對這一單元的總結與反思。沒有讓學生及時反饋,本單元的目標說明是否做到了,要求達到的各種能力是否已經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到單元說明的重要性。
其次,對學生的要求不夠明確、細致入微
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對學生提出的部分要求不夠明確,同時部分要求落實不夠到位。所以造成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比如周記的完成質量。本學期確實要求每一個學生每周必須寫一篇周記,同時規定了字數。但是只在開始幾周進行強調,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同學周記只寫了幾行,字數不夠。屬于完全地應付差事而已。又如學生對古詩、古文、生字生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未做到課課檢查,課課清理。從而加大了期末復習基礎知識的壓力。從而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期末過關。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必須加大力度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掌握的監督與檢查,及時消化,及時掌握。切盡全力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同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做到細致細致再細致,能夠讓學生便于執行。
同時,教師備課不夠充分,課后反思不夠及時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我經常會丟三落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與知識點,并未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節展示給學生,而是需要做課后補充。這樣,便失去了相應的教學效果。正如先人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切實落實到紙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丟三落四的.情況出現,以不至于事后補充。從而讓學生形成誤解。
再次,教學方法不夠恰當,仍需不斷學習
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并未充分利用課堂小組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是重點在于教師的滿堂灌。經常是教師一個人站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課桌上昏昏欲睡。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參與活動不夠,課堂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同時大多數情況之下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教師已經迫不及待地展示答案。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及課堂的時效性,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最后,未充分地向老教師學習,未及時給予學生表揚
本校要求新入職教師必須周周旁聽老教師的課,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要求課時不得少于三十節,但是本人的聽課課時未達到要求。所以在下學期的教
學工作中,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向老教師虛心請教,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同時,學生在出色完成學習任務時,沒有及時給予口頭上的表揚,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要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讓學生在肯定表揚中不斷成長。
縱觀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諸多不足,需要改進及提升的空間有很大。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學習,虛心向他人請教,完善自己。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20xx-12-22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3
課前、課中、課末騰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提問,效果很不錯。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局限于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計,同學們經課堂的學習,已經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么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里也沒底,誰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后舉手。“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
親。”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贊不絕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學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要是你們是方仲永,心里會怎樣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后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辦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學習。我說:“既然大家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誰答案更準確,而在于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發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學都懂,或沒什么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計的范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范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4
背景: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挑戰了傳統教育,它要求教師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徹底改變那種習以為常的行為習慣,積極開展反思自我和反思性實踐,重新塑造新課程中的自我。因此,處于新課程改革下的每一位教師都應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重新構建新的教育觀念,自覺變革自身的教師角色和教育教學行為,創造性的實施新課程,在新課程實施中追求教育創新。
案例:
《背影》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篇目,一直以其質樸的文字、感人的情感,打動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基于此,也使之成為語文中考基本篇目之一。復習時,我自然把它當作重點,方方面面都要講到,而且要詳細地講。第一節課,我從線索入手,引領學生一點點歸納知識點(從線索到結構,從結構到內容、中心,再到寫法)一步一步,一點一點,自認為講得很詳細,可看看學生的反映,一個個像睡著一樣,絲毫不為我的“精彩講解”所動。我很不理解,為什么我如此細心的講解你們不接受呢?課下,我把自己的想法與學生進行了溝通,他們說:“老師,你講的我們都知道你講的我們基本上都會,聽著一點意思都沒有。”回到辦公室后,回想學生所說的話,我感到:即使是畢業班的復習,也應尊重學生的需求,而不能只為了鞏固、落實知識而完全回歸到應試教育。我決定改一改。第二天上課,應該是練習課,上課時,我讓相臨的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自己設計練習題,講過要求后,他們紛紛行動起來,二十分鐘后,一組組精煉的練習題在學生的共同思考下“變”了出來。“以背影為題,你認為恰當嗎?你能想出一個更好的題目嗎?”“文章中我幾次流淚,每一次表達的感情相同嗎?”“文章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次背影,為什么?”……然后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圓滿解決了這些問題,從頭到尾,學生都熱情高漲、積極主動。看著學生的興奮樣,我的心也充滿無盡的喜悅。
分析:
新課程不單單是原有課程的否定、創新,更是對教師原有觀念的否定與創新。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為教師一定不能包辦代替,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只有這樣,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會提升,才會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反思:
以上的案例說明,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并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主動去學習、去鉆研、去思考,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與技能。教師只有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實施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作為一名新老師及班主任,本職工作既包含教學又包含帶班。在重心上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下面就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探討。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它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總體語文素養,它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它建議: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3、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4、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5、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通過多次學習“標準”,積極記錄心得,為自己定下教學基調。理論聯系實際,開展語文教學工作。
一、在積極備課的基礎上,加強備學情。
因為是新老師,對初中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及接受水平更需要加強了解和掌握,以便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本學期是初中和小學的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轉折點。學習生字詞不再是重點內容,但生字學習對一大部分學生仍有困難;閱讀理解應是教學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理解不夠深入,看問題停留在表面;初一練習的習作,講究不拘形式寫出真情實感,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筆;文言文方面,初一學生剛開始接觸,基礎知識和文言詞匯累積幾乎為零。
我從以上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和講授。比如在上《世說新語》一文時,疏通文義之后,以文言文的“吾、爾”發散開來,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相通文字進行講授,擴充學生詞匯量,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文言文誦讀訓練。并將課后摘抄《世說新語》其它片段作為作業。這樣,學生能較快融入文言文這種陌生語境,不容易產生畏難心理。
二、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將課堂交還給學生。
傳統教學的好處在于以教師為主體,講授知識較為系統全面。而新課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協調達到目標。鑒于初一學生剛離開了依靠老師的學習狀態,屬于過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從學情出發,在引導合作、探究的同時,講授也不可偏廢。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興趣的激發,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來實現這種效果,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打開課本,導入之后開始講授,從文章內容到中心思想,抓抓重點詞匯,點、線、面全部掃蕩一遍,結束一節課。”這種傳統的講授方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從進入課堂,學生開始遵循已知的教學思路,難免心感枯燥、無味。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考慮到這方面的不足,我嘗試在上《王幾何》一文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王幾何的`模樣用簡筆畫的方式快速畫出來并在班級展示,給能迅速抓住體貌特征的同學予以表揚,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快速切入課文開展教學。課后反饋學生興奮度較高,效果較好。大部分能說出王幾何的樣貌,同時聯想出其性格特征。
三、研究教材,記錄心得體會,一切從教學要求出發。
教材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這就要求我們從教材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并且防止“太深入、拔過高”的問題發生。總之,一切從學生出發,聯系教材,以課程目標為指導。不斷改進自己課堂教學和學情設計。
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初一開始,預習和復習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對學生強調之后,仍無法取得重視,這方面比較薄弱,上課效果也受到影響。
二、有些學生覺得語文不像數理化,臨時抱抱佛腳還能拿分,因此不太重視平常的學習。
三、自我教學進度偏慢,需要改進提高。講授分析課文有時會陷入俗套,方式不夠新穎。
作為一個新教師,應盡快調整學生心態,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所以,要盡快幫助學生將學習語文內化成他們的需要。同時及時快速更正自己,加強和學生的課堂配合,深入發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很快,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就結束了。這段時期,自己雖然努力鉆研,但各種問題和困難仍舊接踵而至。需要不斷地克服各種怠惰心理,向各位新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用辛勤和智慧去教育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傳承民族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語文的教學反思11-23
初一的語文教學反思04-19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10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6-13
(精選)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7-06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9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06-13
初一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4-05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精華)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