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優選)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課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運用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突出了人物個性,表現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強化了表達效果,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真備課、研究教材,結合我們班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給課堂插上想象的翅膀,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用夢幻般的語言對學生說:“下面讓我們進入蒲公英的世界。在美麗的田野上,無數的蒲公英種子帶著一個個潔白的小降落傘,在藍天下隨風輕揚,好像無數的小精靈在翩翩起舞美麗極了……”當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著蒲公英的畫面后,我設計了又一個想象的環節:“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你想飛到哪里去?”陶醉在美景中的孩子們一個個炸開了鍋,有的說要飛到花園里,開出美麗的花朵,美化環境,有的說要飛到珠穆朗瑪峰去,在最高的山頂上扎根,有的說要飛到森林里,看看神奇的大森林,還有的說要飛到太空中,看看宇宙是什么樣的……各種各樣的想象是千奇百怪,極大地豐富了孩子的想象力。
當講到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說:“要飛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里,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我又提問:“它想到湖水里干什么呢,湖水會給它帶來什么歡樂?”有的孩子說它會在湖水里和小魚做游戲,有的說它會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泳,還有的.孩子說它會順水而下,和水波一起看看藍天、白云,和小鳥說說話……孩子們認識到了湖水給種子帶來的快樂。
在學生了解了兩顆想到沙漠里和湖水里的種子的想法和不同的結局后,我又讓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你就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在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種子?”學生們的知識面非常豐富,從各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你們這兩顆小種子,不聽太陽公公的勸告,會得到不好的結局的,要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呀!”還有的孩子說:“你們這兩顆種子,一個想當百萬富翁,一個想到湖面上尋找快樂,你們不知道,這樣做會沒命的,你們千萬不要去呀!”……大家在太陽公公的勸告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主題思想。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體驗教材,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讓學生學得趣味、學得有味,致力于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必須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本事。他們正處于生理發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展,血脈正在構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本事呢?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學校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涂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進取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學校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為新砌的花壇寫溫馨的宣傳用語,為新建的大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學校廣播站進取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完美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為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悅耳的名稱。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余,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趣味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本事,這是從文章的資料方面相串聯的;還能夠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里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能夠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尸體上,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里,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饑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
,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閱讀本事得到了培養。
(二)開發課程熏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異常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于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臺對六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學校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學校網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我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教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掌聲,一個多么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只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說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溫暖,那么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著一些憂郁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角色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范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后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導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小學語文掌聲教學反思二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與第5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后我說:"同學們,面對孤獨的小英,面對憂郁的小英,面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生自由說)你們的愿望實現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郁,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游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后,感知小英的憂郁,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后,我問:"是什么使小英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說什么"的生動情境幫助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通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后”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并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么,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么?”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閑、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后文對照著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一塊奶酪》主要講述了一只螞蟻隊長在指揮一群小螞蟻搬運奶酪的途中,面對掉下來的一塊奶酪渣是吃還是不吃引發的風波,告訴孩子們要像螞蟻隊長一樣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關愛幼小,同時也要學小螞蟻遵守團隊紀律,聽從指揮。整篇課文,語言表達淺顯易懂,貼近兒童,故事內容生動曲折,在螞蟻隊長一次次的內心掙扎矛盾中,吸引著讀者一步步往下讀,給人以深刻啟發和影響。
細細品析這篇文章,從課文的導讀可以看出學習本課主要有兩個任務,即了解課文圍繞一塊奶酪講了一件什么事和你喜不喜歡螞蟻隊長,理由是什么?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要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是難題,但如何把這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卻是要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思考不斷挑戰來獲取的一項技巧。為了幫助孩子們能夠在歸納主要內容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除了引導孩子們運用本單元前面幾篇課文及以前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課前的自我嘗試概括,還需通過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概括做到簡練、清楚表達又不啰嗦。對于這樣一篇按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找出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把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對孩子們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這時孩子們不管是用哪種方法來概括,就輕松多了。
課文中對螞蟻隊長的語言、動作、心理的刻畫細致入微,可謂是這一個童話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讀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導孩子們在評價螞蟻隊長的時候,需結合文本談自己評價的理由,這也是編者要讓孩子們沉入文本,細細品悟的意圖,為此,課堂上不在內容上做過多的解釋,更多的時間要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作者如何抓住這些細節刻畫來表現螞蟻隊長復雜矛盾的心理活動過程,同時學會遷移運用,將自己化身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來創編自己的經歷,學會編寫童話,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
語文老師可能都是貪心的,慈悲的,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交給孩子,恨不得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表現的機會,這也就造成了在時間的把握上出了問題,因此,對于略讀課的取舍問題仍需繼續思考,繼續摸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大家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必須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并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范、整潔地寫字。務必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好處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于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務必進入“主角”,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并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后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樣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于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完美生活充滿熱愛和向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資料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須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到達。(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于”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超多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好處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透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并主動去運用,構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構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潛力。學生只有具備了必須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潛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采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教學片段】
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寫了燕子哪方面的特點?
生: 這一段寫的是燕子飛行時的情景。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
生: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
師:“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么?“掠過”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而且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生:“掠過”是輕輕地擦過。
師: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生: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
生:“一轉眼”,燕子便從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飛得快極了。
師:那么“沾”在這里應作什么講?能換個詞嗎?
生:能換成“碰”或“撞”
師: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顯示出動作的輕快了。
師:好,這就叫讀書!這就讀出味道來了!
……
【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并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花臉》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往事”,作者通過對“往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對于學生來講,是有著強烈共鳴的。當然,這堂課要通過四十分鐘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對花臉的熱愛是對英雄的熱愛,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在沒有充足的預習時間的情況下,既要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還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想要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課文中我抓住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在教學時就是以“花臉”為線索,貫穿全文,再以“我”的心情,動作來精讀課文。比如:課文中作者初看到花臉時的感受,用花臉來表演時的動作,闖了禍時的心情,以及受罰時花臉的命運,只要在講授中緊緊地抓住這幾點,課文就講得流暢,易理解。我在講授時,非常重視朗讀,尤其是注重即時評價與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聽課時,滲入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學生理解起課文也很輕松。
由于這篇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多,也非常精彩,所以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寫自己童年的往事要求題目自以,模仿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以細節描寫和心理活動為主進行習作練習,寫得非常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特產”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教材中的一個開放的單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全國各地豐富的特產,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如何較好地體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現教學目標,教材的`主體畫——中國地圖提示了我。于是在課前,我和學生們一起收集資料。通過上網、讀書等途徑,我廣泛收集全國各地特產資料,設計成集圖、文信息于一體,以中國地圖為主體,將相關的特產資源鏈接到各省名稱上,通過對各地區名稱或特產名稱等多種超級鏈接,制作成幻燈片,將信息呈現多樣化,使網絡資源真正體現出多媒體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
開放單元的學習,就應該改變過去的老路子,采用開放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當“導演”,學生是演員,讓他們積極參與活動,以“小導游”的身份來介紹特產。我也隨機參與交流,適當做以補充,適時用點擊課件的形式進行解說。學生的思維火花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綻放。學生一個比一個說得具體,一個比一個說得精彩,不知不覺中學生認識了我國的特產,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現代信息技術中開放的教學環境,成為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為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途徑。更好地體現了教學過程的開放性,使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學科的實踐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收獲,這也是我這節課所至力追求的目標。
但我也深刻地體會到有不足之處。第一、形式單一。如果大膽放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介紹,資料共享,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旅游”的進程會快一些,了解到的特產也會增多。如果讓學生上臺邊操縱鼠標邊講解,我想,效果會更好。第二,課時總結不夠深刻。本節課快結束時,太慌張,總結簡單,缺少“點睛”之語。
我的感受主要就是以上這些。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我將虛心接受,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新課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擋之勢走進了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心頭。懷著對新課程教學的學習、探索、思考,我兩次執教了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兩次教學中的反思和點滴想法,坦誠相告,以求得發展,求得進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評價
1、課堂氣氛不活,沒調動起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2、課文朗讀不夠,不到位。
3、課文復述時,沒能緊扣課文,學生發散的東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順利領會寓意。
4、學生評價粗淺,老師沒有進行引導。
5、教案設計面面俱到,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重難點不很突出。
6、課堂教學時間安排前松后緊,導致重點部分的訓練時間不夠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課堂氣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個較簡單的寓言故事,絕大多數的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話比較完整地加以講述。原以為導入時就讓學生簡單地講一下故事,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由于講故事的同學聲音不夠洪亮,講述不夠生動,所以一開始就營造了課堂的沉悶的氣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圖畫,原意是要求學生圖文結合復述課文,希望可以掀起一個高潮的,且這也是老師在設計教案時動了腦筋的地方,夸張一些的說,是老師苦心策劃的一個環節,但學生明顯興趣不大,復述時隨意且無內容,說者激昂,聽者淡然。少部分學生甚至開起了小差,見此情景,老師也沒了激情。
2、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沒能充分把握教材,總想面面俱到。結果是在教學中指東指西,盲目教學。盡管老師全場奔命,極力煽情,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卻是氣定神閑,任你風狂雨驟,自是巋然不動。就別談完成和落實朗讀、復述課文,領悟寓意的教學目標了。
3、拔高要求,總喜歡要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評價時,老師應抓住最佳時機給學生予以點撥。大多數時候,教師成了一個洗耳恭聽的觀眾,沒有窮追猛打,乘勝追擊。一味對孩子講的東西表示認同,似乎是不管你講什么,只要你能說就行。局面失控,變成了老師被學生牽著走了。
4、對學生情況估計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時,我在五幅圖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圖,原意是想通過學生自行補充的內容,又能達到更深刻地挖掘,領悟寓意的教學目標。沒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邊勞動,一邊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獵人等一類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無奈之下,老師只好硬生生地拋出了自己準備的問題。這次原以為學生又會順藤摸瓜地回答,沒想到學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幾個孩子都說他的親人、鄰居、朋友都會鼓勵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與原先料想的回答整個兒不挨邊。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隨意,說明了老師平時沒有做過這樣有方向性的訓練,學生也沒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統的訓練。我姑且把它叫作學習過程中導定向的訓練吧!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既是平時訓練的體現,又是訓練效果的檢驗,更能充分體現出老師駕馭課堂、把握課堂的藝術。新課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個綱,七個性。一個綱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面對這些自由程度極強的孩子,老師還是要拿出農人種莊稼的精神來開荒、耕耘的。在孩子心靈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這樣做的好處,受益的絕不僅僅只是學生。
5、忽略了朗讀的重要,以致復述不能順利進行,寓意的領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課的教學中,朗讀和復述課文是重點,生字教學完全可以緊扣課文進行教學。但在這一環中,老師忽略了朗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這樣做,學生表面上得到了機會,得到了鍛煉,因為他們去想了,有發散的東西了。順應了現在一再強調的要讓學生自由地學習,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要求,老師也可以樂得清閑,這樣做不是很好嗎?但實際上卻背離了課本。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學生口若懸河、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學生一節課之后,到底能收獲什么?可能是課本上的東西知之甚少,課外的東西也淡而忘之。以讀為本是近幾年來教育界
呼聲很高的一種教法,也是一種反璞歸真的學法。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使老師在課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老師可以勝似閑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關老師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到底該怎樣做才能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老師決定學生的思維,牽著學生走不對,但學生自由發揮,老師跟在學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對。老師和學生誰才是課堂上的主體?這個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學的路子是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還是套用某種固定的模式?是給個問題,然后小腦袋一碰,你們討論去吧,再找幾個人匯報匯報完事?還是你一句我一句熱熱鬧鬧來個大討論、大辯論?如今開放的教學課型如百家爭鳴,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質疑式、討論式、辯論式、茶館式、小組式、采訪式、主題式……到底是套用?還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3、有關語文學科性質定位的問題:語文課堂上到底是突出讀?還是突出演?是突出讓學生去想(即發散思維)?還是重點引導學生去悟(在讀中悟)?老師能不能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蔓延?這個度又應該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評價
《守株待兔》這一課我前后共備課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師的主體地位;第二次倒是訓練了學生,但目標又不夠明確;到第三次時,我將教案重新做了較大的調整,思路變得更清晰,
重難點更突出,目標更明確了。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了三個:
1、學會生字和詞語。
2、朗讀、用自己的語氣有感情地復述課文,領悟寓意。
3、拓展想象,訓練口語交際。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這三個目標進行教學,這節課條理清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字教學自然、靈活,學生完成了從積累到運用的過程。
第二、以訓練為主,訓練學生讀書,說話。老師所設置的每一次的練習,都結合課文朗讀進行。
第三、學生的提問,學生的回答離教學目標更近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較自然地帶出寓意。
第四、問題的設置帶有層次性,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第五、老師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學生,讓學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開課?如何營造開課的氣氛?如何掀起開課的高潮?排球運動中,扣球手在扣殺時要做到短、頻、快,老師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運用?
2、在梳理問題進行點撥時,老師的語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話。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親人、鄰居、朋友紛紛勸他說這個問話設置為:假如你就是他的親人、鄰居、朋友,你會怎樣勸他?這樣更直接,更有針對性。
3、學生所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應該給予及時的回答。對一些很明白的問題,應該當時解決,涉及到課外知識的問題,可以告訴學生通過課外查有關資料獲得,而對牽涉到文章主要內容,即本節課教學目標的有關問題,則放在學課文當中去解決。
4、當學生在表達不清楚時,老師該怎么辦?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小時,老師又應該怎么辦?放大學生優點,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善用贊揚和鼓勵,才能引發學習動機。
5、在教學的最后兩個環節出現失誤:一是點明寓意時,老師太苛求學生的寓意盡量靠準老師心中的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正如《畫楊桃》一文中告訴我們的一樣: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蘇軾也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等于為孩子和老師畫地為牢。老師應該如何去把握好這個度?二是拓展想象時,因為已下課,學生半
天不往老師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為怕完不成教學任務,一著急,腦子出現瞬間空白,忙不迭地追問學生:他們應該怎樣說?似有你今天說不出來,就休想下課的架勢。學生早被嚇回去了,那里還會有言語?欲速則不達,破壞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新課標提出要尊重學生,倡導自主性,加強實踐性,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應該努力往這方面靠近。自由程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學中對每一個環節的時間應該充分把握,有備無患,老師也不會自亂陣腳。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學生主體應該圍繞教學問題來進行。引而不發,助人自助,教師無論是帶還是跟,都應該視情況而定。目標中說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會學生怎樣學,比讓學生學會什么重要。學的過程比獲得的結果重要。孔老先生在兩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誨我們: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過程中學會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結果自會水到渠成。
2、要強化問題意識。在任何教學活動中,師聲雙方均是主體活動者,任何單一的答案都應該得到否定。但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導引。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提問題,不能漫無邊際。這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導定向的系統訓練。
3、有關語文學科性質的定位問題。情感濃烈的課文要引導學生以讀和悟為主,故事性強的課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一切教學環節都應圍繞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目標的確立要簡潔、突出重點,而切忌枝蔓太多。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要做到有的放矢。點、線、面都想顧及,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既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又使得教學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詞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發展的階段,具體到教學中來,就是要能使學生興奮,老師興奮,體現出一堂課中最精彩、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一部影視作品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劇的精心策劃,導演的精彩拍攝,適度引導,演員的出色表演。同樣的道理,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導演是老師,演員是學生。這部作品的好與壞,老師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因為老師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員,是一群沒有接受過專業化訓練的演員,或者說是一群正在接受訓練還不夠成熟的'演員,高潮的出現絕對要靠老師的引導。一節課的高潮可能出現在四十分鐘的每一分鐘里。具體的問題是如何引起這個高潮!開課時需要高潮,課中時需要高潮,課尾時仍然需要高潮。講故事、游戲、表演、唱歌、猜謎……種種種種都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關鍵是看老師如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讓這種積極性充滿整個課堂,乃至自己的每一個課堂。換句話說,就是老師要給學生永遠的新鮮感,而這個新鮮感的保持確實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別是經驗尚淺的年輕教師.
兩課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轉變和觀念的蛻變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新課標帶來的新觀念對我們習慣了傳統教學的老師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面對沖擊,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態度?是退縮?是無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怎樣才能讓這種沖擊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而不是一種束縛?通過兩課兩反思,使我逐漸進入蛻變的過程。終于把讀書擠進了課堂,終于向傳統教學發起挑戰了,終于把訓練學生作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課時,總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結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卻沒一樣落實了,活活給自己上了一副枷鎖,導致第一節課的失敗。第二次上課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這個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它只給我指出了前進的大方向,至于如何邁步則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進,我努力。雖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輪廓。如果進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學,我相信我會使雕像更趨完美。
由此可見:理想的教學設計與教師的課堂實施總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會帶來困惑,更會帶來沖突,但困惑使人奮進,沖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靜候在冷靜的思考與溝通之后。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素養要從小學生抓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一、導入新課方式多樣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能在上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容易分心,人在課堂,心不知道早已跑到哪里去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所有努力就自然會大打折扣,自然談不上有什么課堂效率,所以課堂導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對學生學科興趣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導人新課的方法不可千課一面,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的不同,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多媒體導入,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如講《桂林山水》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風景,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樂和如畫風景中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從而在生動、直觀的形象中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從而很好地設置了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故事導入由淺入深,寓莊于諧。如再講《司馬光砸缸》時,我說道: “在宋代,有一個小孩勇救掉到水缸里的玩伴的`故事廣為流傳,大家知道是哪個故事嗎?故事的主人公又是哪個人呢? ”
有的學生說出了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接著,我讓熟悉這個故事的學生講述該故事,講述故事的學生講得生動形象,聽故事的學生聽得津津有昧。學生講完后,我說: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原版故事,看看司馬光是如何靠自己的智慧來營救掉到水缸里的伙伴的。”
謎語導入,曲徑通幽,趣味橫生。謎語導入,饒有興味,平添了一種情趣。
此外,討論導入法,創設條件,引導發現;成語導入言簡意賅,意蘊豐富當然,導人新課要注意把握時間的長短。時間過長,容易喧賓奪主,削弱教學內容的滲透。
二、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愿望和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應該做到解放學生的思想,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興趣是一切學習的起點。每節課我都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們有興致去探索更多、更新、更深的奧妙無窮的語文知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為一切學生服務,所以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無論學生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們的天分如何,他們悟性的高低,他們生活在農村還是生在城市等等,教師都應賦予他們同等的學好語文的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和提高。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對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還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學習資源,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小學生識字量的限制,在閱讀中經常會在文章中遇到自己不會讀的文字,這就需要通過求教于老師、同學或借助于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進一步地展開閱讀,并努力地去理解每一個句子,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文章思想,達到真正讀懂文章。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閱讀的技能,是學生在課堂上和獨力讀書時進行完善的邏輯思維的最重要的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
然后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并在同時進行思維。 當然,對小學生的閱凄能力不可要求過高。可以把品讀、賞讀、美讀作為讀書的一個目標,通過播放一些錄音、視頻,讓學生領略閱讀帶來的美感,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教師要從音調、高低、快慢、輕重等諸多因素加于指導,讓學生熱愛、學會閱讀。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小學生增強課外閱讀。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有一部分學生走向了“非課本不讀”的功利閱讀極端。這部分學生對與課本無關的讀物不感興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不經常閱讀課外書籍,就很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四、增強教師自身素養要想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就要走終身學習的發展之路,不斷充電。
充電內容的首要一點是要更新觀念,要學習掌握語文教學領域最新出現的學術動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動向,以便及時調整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多閱讀各種語文學科領域的優秀書籍。陶行知先生說: “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
教師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在敬業、愛生,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嚴謹篤學,勤奮工作,不斷鉆研業務,提高教育水平。教師的人生價值就體現在把青少年培養成材上。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一個成材,教師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就會感到人生的價值。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成長的環境也有了新的變化。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談到教育案例,總有一些人不屑一顧。在他們眼里,那不過是“小兒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難登大雅之堂。其實不然,蘊涵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則則鮮活的教育案例,凝結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聰慧睿智、文化底蘊、教育情感,更凝結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以及敬業奉獻的精神。不僅如此,案例(教育故事)作為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領導和同仁們的極大關注,圍繞教育故事展開的活動亦日益增多。據此,本文擬從操作的層面上對案例的內涵、結構、價值及其撰寫分別進行闡述,以進一步加強對案例的認識,提升“案例活動”(以案例為中心展開的活動)的水平,進一步彰顯教育案例所特有的.魅力,讓教育案例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綻放出更加動人的光彩。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簡單地說,教育案例就是以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中心人物和事件為素材,經過提煉而形成的體現新時期教師專業化素養的典型的記敘性短文(教育故事)。具體分析如下:
(一)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講,指向一個中心事件和人物。具體說,一個案例往往指的是一件事,也可以說,是個教育故事。
(二)從案例的形成過程看,是精心提煉的過程。
(三)從案例的內容講,應體現教師專業化素養。
專業化素養主要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其中,專業精神是靈魂,專業理念是核心,專業知識和能力是保證。而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現,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目標。
(四)從案例的主要特征講,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案例的典型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是從案例的內涵看,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內容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感人至深。
第二、是教師處理解決問題的典型(主要指教育機智)和教育效果的典型。
(五)從案例題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記敘性短文。也可以說是一則教育故事。
二、教育案例的結構、分類、特征
(一)案例的結構
案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案題、案情、案析。
第一、案題。案題即案例的題目,好的題目能點亮讀者的眼睛。案例既然是記敘性短文,它的題目就應該鮮明、生動、形象,不應該是論述式、說理式的題目。
第二、案情。即案例的來龍去脈,案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其結果。如果說案題是案例的眼睛,案情則是案例的主體部分,也是整個案例最具魅力的部分。
第三、案析。案析即對案例的分析。具體地講,就是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對案例進行分析。案析一要有針對性,二要論點鮮明,三要升華到理論的層面上,文字一般在200—300字左右。
(二)案例的分類。案例可以從四個角度去分:
第一,從案例的成功與失敗分:有成功的,有失敗的,()還有成功和失敗相結合的。
第二、從案例的內容分:可分為教育案例、教學案例、管理案例等。
第三、從案例的寫作方法分:有總結法和設計法。所謂總結法,是指通過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回顧,提煉而成的案例;所謂設計法,是指通過先行設計,然后實踐而形成的案例。
第四、從案例的性質分:一是矯正性案例,即從問題出發,著眼于解決問題;二是發展式案例,即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三)特征。一般來說,有三個特征。即真實性、典范性、情境性。語文教學反思案例幼兒園教學反思案例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年一度的金碩杯開始了,我也有幸能夠聆聽區里那些名家的課。我從那些課中也的確學到了實實在在的學問,也對自己語文教學也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我在教語文課時不注意解決教材上所安排的任務,沒能夠很好地交給孩子們方法。如課后要求的復述課文,背誦課文的學習任務。在講課時我總是在根據文章內容,讓學生品詞析句,讓學生談感受。但是卻忽略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滲透。文中那些大家的名篇名段應該來細細的.品讀語言,使學生深刻的體會作者感情思想的變化。但有些簡單的課文,就不能再來品詞析句,因為課文內容已經比較簡單了,學生可以很好地體會作者的感**彩和寫作意圖。這樣教學反而有些舍本逐末了。
聽了文一楊光老師的《開天辟地》。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僅僅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楊老師在教學中,把盤古將自己的身體化作了世間萬物,將身體的各個部分和變化的事物做成了連線題。這樣就把背誦任務放在了教學之中,不僅充實了教學內容,完成了教學任務,也交給了孩子們背誦的方法。真的非常好。
作為一個青年教師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課要學習。所以自己以后一定要像那些優秀老師學習,多讀書,讀好書。爭取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之中能夠得到知識和快樂的雙重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在我對公開教學《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學校教師-們的指點,才發現自己課堂出現的問題還不僅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慚愧了。經過整理,我對自己的教學作了二次反思。
總結如下:
一、整個教學過程偏離了自己預設的主旨。課前設計中,我的整堂古詩教學課是圍繞“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設計的,這個出發點得到了宋校長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嚴重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詩人背景沒有介紹清楚,讓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該抓的字眼沒有抓住,上完課之后還有很多學生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古詩詩意的理解也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題畫詩,詩中描寫的是畫中的梅花,在詩意的解釋中,我卻沒有交待清楚,讓學生疑惑重重,誤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梅花,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二、沒有抓信課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的'靈魂就在“清氣”二字上。清氣指的是清高純潔的氣節。該名可理解為:“只希望把它清高純潔的氣節永遠留傳人間,”也可理解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純潔的氣節充滿天地人間。”只有抓住這句,古詩的意境才能得到升華。
最后,老師們還教了一套如何領會古詩詩意的方法--擴、補、調、換、連。擴指的是單音節擴為雙音節;補即為補充省略的詞語;調是調移、顛倒順序;換是古語換新詞;連就是將詩意連貫起來理解。
有了這次經驗,我相信今后的古詩教學一定會比這次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教學改進方面的提高,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程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有時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有時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有時讓學生質疑,你想了解些什么?……這些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我常常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自信起來。
二期課改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上,我盡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悅感,使他們學習更加投入,思維更加活躍;對能力差的學生,我更注意給予一定的關心與鼓勵,為他們前進加油,給他們前進以動力和信心。
本學期我雖然針對自己的教學中的弱點,努力地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順利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但我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今后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斗!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8-26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風箏》教學反思04-16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4-01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反思04-09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