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武松打虎這個故事學生們都非常熟悉,在教學本文時,我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再在相關語句旁寫上批注,感知武松是一位怎樣的人,經過幾分鐘的默讀,學生紛紛寫下“勇敢、不聽勸告、好面子、豪爽、愛喝酒”等詞語,可見通過幾遍朗讀,武松的形象便能很快浮現出來,《景陽岡》教學反思。我讓學生寫好詞語后告訴我相關語句,學生也能很迅速地找出來。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喝酒、上岡、下岡,這四個板塊內容學生也能很容易地感知。我希望在本堂課上讓學生自主感知武松的形象特點,通過探究武松的優點和缺點來豐滿武松的形象。
我的教學設計:明確各自的學習方法。
(1)“優點”部分學法提示:①圈畫動詞:選擇第9~11自然段中一個自然段,圈畫出最能看出武松優點的動詞。②朗讀段落:朗讀所選自然段至少一遍,注意讀好圈出來的動詞。③組內交流:說說這些動詞的運用好在哪里。
(2)“缺點”部分學法提示:①分角色朗讀找出武松與店家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從中體會武松的缺點。②自讀自悟自己讀讀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從中體會武松的缺點。
打虎中的精彩動詞是一大特色,既善于變化,又貼切自然。將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動詞中,是作者的精妙所在。文章的第 9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作者在文中并沒有賦予英雄人物武松以任何英雄行為,卻是這樣寫道:“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對于老虎的出場,作者極力渲染,不遺余力,先是環境描寫“狂風大作”,再是“撲地一聲響,跳出……”;而武松的反應則與常人無異,“叫聲‘啊呀’!……”看似長了老虎的志氣,滅了英雄的威風,實則是先抑后揚的寫法。先極言老虎之兇猛,后頌揚武松之氣概。從“按、撲、躥、搭、掀、剪”等動詞,可知這只大蟲動作多變敏捷,力大無窮,兇猛異常。特別是它那“一撲”、“一掀”、“一的狀態。而武松此時唯一的對策就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這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為什么不用“躲”字呢?從表面看,“躲”和“閃”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只要我們細細品玩一下,就會發現“閃”和“躲”的內涵是不同的:一是“閃”字表現了動作的敏捷,武藝之高強,異乎常人之膽識。可見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戒備的情況下,“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有效手段;二是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閃”這個動作,具有針對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三是這“閃”字體現了武松有智謀地、主動地躲過。
學生們在尋找相關語句時找得很準確。特別是“閃”字,一些學生能說出“閃”寫出了武松的靈敏,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甚明了。課文中,作者并沒有描寫武松毫不怕虎,作者具體描寫了武松怕虎的言行和心理活動。武松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對老虎毫不畏懼,而是和常人一樣對虎充滿著恐懼,課文多處進行了描寫。特別是武松在廟前看見榜文時,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細想”和“一回”說明他方方面面想得很多,由于猶豫不決逗留時間也長。“看看”一詞準確地反映出了武松當時懼怕老虎、信心不足又不愿意就此返回的矛盾心理。
再從武松在半路上自言自語道“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可以看出,他雖然醉意朦朧了,但心里最擔心的還是那只大老虎。當老虎突然出現在他面前時,武松嚇得叫出聲,酒瞬間都變成了冷汗,更可以看出他對虎的懼怕。課文最后寫他打死老虎后,雖然疲憊不堪,卻不敢在岡上多歇息,唯恐再有虎出來。這些描寫,都真實地反映出了武松怕虎的心理。關于喝酒,我沒有講,此處也可體現武松的性格特點。故事以酒店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開場,并由武松一句“主人家,快拿酒來吃”衍生出“連吃十八碗酒的豪飲”,與文本和人物的對話活動中,限于“‘三碗不過岡’的韻味”,“半醉半醒上岡的逸趣”,“醉態折棒的波折”……真是一句話生出多少文章,一碗酒引出多少曲折之情節,又陡增了些許韻味情趣。難怪金圣嘆批道:“好酒是武二生平,只此開場第一句,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粗看,似乎文章“主次不分”,輕重倒置。然而這正是施耐庵高明之處,寫酒就是寫武松,,寫吃酒就是寫打虎。英雄贊好酒,好酒襯英雄,酒壯英雄膽,酒添英雄力。
如果刪去吃酒的描寫,武松打虎就要大為減色,甚至簡直不可思議,人物形象也絕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血肉豐滿、真實動人。由此可言,不管以何方式呈現《景陽岡》教學,還原“武松痛飲”的場景應是品味故事,感受人物,讓學生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充分感悟古典文學的魅力,體驗閱讀名著樂趣的關鍵所在。
語文教學反思2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釋義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語文教學反思3
作文對于一個小學孩子,或者該這樣說,作文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每當老師布置一篇作文,孩子們看過題目之后,第一個反應是些啥呀,沒什么可寫的。
難道我們的孩子的生活,經歷真的匱乏到如此的地步了嗎?真的沒什么可寫的嗎?看了管建剛的書,我覺得真的不是如此。作為教師,到底該怎樣教孩子寫作文??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事情。現在,終于有了方向,答案。
我們習慣了先教后寫,到了真正寫的時候還是不知道怎么寫,或者這個題目會寫了,別的習作又不會寫了。但我們沒嘗試過先寫后教,讓孩子寫完后針對每一篇提出不足,修改意見,然后再讓孩子二次作文,最后在謄寫在作文本上。老師再次修改。我想這樣的效果應該比孩子在兩節課內一次成文要好得多。
另外,讓孩子們學會寫作文我覺得應該從根本上進行訓練。首先,要對孩子的“心靈力”進行訓練。小學生作文大都寫自己的情緒、情感,情緒情感即作文的中心。這就需要孩子們能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能夠具備一種捕捉內心情感變化的能力,能夠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的寫出來。這是一種敏感力,是寫作文的重要品質。那么怎樣才能具備這種品質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給孩子提供這樣的訓練機會至少一周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長期訓練,孩子們的心靈敏感起來了,看到的景和物,會隨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嘆息而焦慮了,能捕捉自己內心里的感覺餓了,作文的天地就寬了、廣了,文字也有生氣了。孩子們也就再也不會覺得沒米下鍋了。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訓練機會教師可以多想辦法,比如辦《班級周刊》,經常刊登孩子們的好的作品,甚至一句話的名言等等。其次,還應該對孩子們的思考力進行訓練。其實,大作家,寫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瑣事。作家的本領在于,用小事、瑣事,寫出別人看不到的意味。情感,來于內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內心的思辨。對于作文來講,事情越曲折、越復雜,越好寫,寫作文要有一種本領,一個簡單的事情,你能想得很復雜。而這種深思考,也要是經常性的,這樣能改變大腦思考的“質”。
這是,我讀管建剛的書的一點收獲,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于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樣,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于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體會思想感情。所以,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為“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
一、以學生為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所以,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后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為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本事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資料,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僅有一片空白,沒有什么收獲。僅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化成閱讀本事。
三、以讀書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于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師經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本事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本事薄弱有必須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資料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閱讀抓得不實
批注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注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語文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范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然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匯報關于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視頻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樣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反思6
一、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仍存在背誦默寫不到位的毛病,主要表現為多字、少字或者張冠李戴的現象。雖然每個班級的人數不多,但影響到了年級的平均成績。
2、學生在實踐題目中存在不寫或者亂寫的問題,把握不住方向。
3、閱讀理解題是我們最主要的失分項,主要是由于學生們把握文章深層次含義的能力較弱、詞匯匱乏、表達能力不強和答題不規范等因素引起的.。
4、作文存在著膚淺、不生動、跑題和寫字不認真等問題。
二、解決的措施:
1、教師每天要關注這些背誦有困難的學生,有目的地將任務平分到每天的學習中去,以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同時發動學生和家長幫助他們,動用一切力量解決他們的問題。
2、在課堂上,要側重于對課文中心任務的思考和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有針對性地找一些習題進行鞏固,同時要求學生規范答題,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3、對于作文,我們要多選美文進行賞析,通過分析美文中的長處來認識和彌補自己文章中的缺點,此外要堅持周記和隨筆作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7
一.人磨課
《太陽》既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又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還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說明文與說明方法。說明文、說明方法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科普文本教學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如何激趣、如何拓展是我在磨課過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與改進的難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很多: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關系、說明方法的運用、句段中的語用等,在最初的上課時,我力求面面俱,結果導致課堂太滿、滿堂學、但學生沒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重難點——說明方法的學習也沒有很好地突破。因此,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
1.講解的順序為重難點讓路:由最開始的從總結段(第8自然段)的講解,總結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進而講解到太陽和我們的密切關系體現在哪些方面(4—7自然段)——最后到因為太陽有如下哪些特點才能與我們關系密切(1--3自然段)的倒敘講解,變為現在的順敘講解。現在的教學主線更突出、明確,教學目標更好地落實。
2.講解詳略合理安排:詳細講解的是太陽的特點(1—3自然段)。課前收集好預習單,整理好預習效果數據后,我就發現了學生對于對于文本的重點部分——說明方法的運用,只看預習單上的說明方法介紹、還是不太能理解什么樣的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于是我以學定教,在教學中必須巧妙的設計了圖文并茂的課件,以文本為基礎、一個說明方法一個說明方法地落實教學,在教學“太陽的特點”這一部分時、我讓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特點聲情并茂地朗讀,并以學生喜歡的順序進行教學。本節課中,學生順序是從太陽的“大”到“遠”再到“熱”,在講解“大”這一特點時順勢學習“作比較、打比方”兩種說明方法;從為什么太陽“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因為太陽離我們很遠,過渡到講解太陽“遠”這一特點,在這段的教學中學習“列數字、舉例子”兩種說明方法,讓學生用“——”劃出“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一句話、并寫上“舉例子”三個字、以這一句為例子學習作批注的方法;從“就算太陽離我們不遠箭也不能射到它,因為太陽很熱”,自然過渡到講“熱”,有了“大”和“遠”的學習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四種說明方法,在講解“熱”這一段中讓學生給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作批注,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從易到難,從扶到放的`教學過程,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地進行重難點突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趣、更輕松,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與老師的主體作用。非重點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系(4—7自然段)告訴學生這是說明方法“舉例子”的運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說說這一部分列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了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進行充分的說的訓練,教師相機進行概括——太陽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體現在:萬物生存、自然現象、殺菌能力方面。繼而從用關聯詞語“有了……才……”、“如果……就……”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過渡到“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總結全文。
3.有效拓展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借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這篇課文后,嘗試做運用說明方法的練習題。
再設計小練筆:用上本文中學到的四種說明方法來寫一段介紹仙人球的話。教師設計的小練筆讓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四種說明方法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扎扎實實的寫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簡而言之,教學過程實行“一課一得”的策略,巧抓文本的軸心問題重點——說明方法進行高效學習,其他語用、語法不作詳細講解,
二.課磨人
經過了本次精品課的磨課,我有不少的感觸:
1.教學要落到實處,
2.語言要干脆,不要啰嗦,
3.不管什么文體的文本教學都要有激情,有趣,教師要熱情高漲,學生才能學得興趣盎然。
語文教學反思8
有時下去聽課,經常會聽到“你讀懂了什么?”這句話。高年級的老師在說,低年級的老師也在問,似乎這話成了當前閱讀教學課堂語言的經典。那么,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么呢?是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讓學生自主實踐、探究,還是教師也在“趕時興”?
說實話,本人對這句話并不特別欣賞,尤其是在聽了幾次課以后。我看到曾有老師在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順的情況下就急于拋出這么一個大問題“你讀懂了什么?”于是學生一時僵在那里,似乎在冥思苦想、搜腸刮肚……老師見學生實在太安靜,心急地又問:“你們到底讀懂了什么呢?來,先同桌討論交流一下。”于是學生中才開始有些嘀嘀咕咕的聲音……到了全班交流的時間了,小手陸陸續續舉了起來,你說,我說,他說,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回答后,老師的神情也顯得挺滿意,似乎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目標已達成了。其實,作為旁聽者,只要你仔細去聽,再把學生說的內容連起來整理一下,就會發現,學生剛才回答的內容重復很多,浮在字面表層理解的很多,而真正體現學生個體思維,有獨特見地,較深刻內涵的精彩回答卻是“難以尋覓”。我不知別的老師們怎么想,至少我覺得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太單調,太蒼白,如果語文閱讀教學真是問那么幾個“你讀懂了什么?”的問題就能完成任務的話,那豈不是太容易了。
我時常在反思,語文閱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只否被一些老師搞錯了,那就是閱讀教學最主要教什么?我們在不斷地問學生“你讀懂了什么?”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好好問自己“我教給你什么”。是啊!教師,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明明白白———“我教給你什么”,幾度深思后,我覺得以下幾方面是相當重要的。(下面結合幾個典型教學片斷進行反思)
片斷一:
師: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
反思一:教活經典
古詩是中華文學的經典。所謂的經典,應該是能經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得住意識形態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但經典的閱讀對學生或許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的扶助,其實這也正是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從本片斷中反映出執教者已打破了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他不再是一味強化學生對詩意囫圇吞棗的掌握,而是注意了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現階段,小學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小學生更好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那些精美的經典文章,引導學生在課外積極利用網絡、書籍等途徑走近名家作品,體味原汁原味,搜集精美句段,然后在課堂上結合教材深入探討,交流體會各自的思維成果,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片斷二:
師:駱駝和羊都不認輸,此時,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生:假如我在場,我會勸他們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要互相謙讓。
生:我覺得這不是什么互相謙讓的事,應想辦法弄清楚到底誰輸誰贏。
師:噢!看來要平息這場爭論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誰還有什么妙計嗎?
生:我認為駱駝和羊都有一種不認輸的精神,遇到對手,不甘落后,所以我會夸獎他們。
生:我會先表揚他們,再幫他們找到各自的錯誤。
師:你們想法都不錯,都能先看到別人的身上的閃光點,這是珍貴的。可是駱駝和羊卻只看到的自己身上的優點,你能不能幫他們找一找缺點呢?
反思二:教會辯正
這一教學片斷重視對課文重點句子的理解的同時,又注重了對育人道理的滲透。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想象自己處于現場談感想。這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他們在理解課文所蘊涵的道理時,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民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其間適時引導、適時點撥,通過師生的積極交往互動既促進了教學的發展,又避免了教師空洞直白的講述,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了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了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從小學會辯正看問題的能力。
片斷三:
師:出示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齊歡躍起來。”大家細細讀讀《開國大典》里的這段話,休會體會句子意思,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生自讀、體會、想象)
師:誰把這句話讀—讀,其他人一邊聽一邊閉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指名朗讀句子,其他人閉目想象)
師:誰說說,這宣告、這聲音傳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這聲音傳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大家敲著鑼,打著鼓,歡呼新中國的誕生,歡慶人民的解放。
生:這聲音傳到農村,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人們都擁出家門,歡呼著,高喊著,一個個激動萬分,不少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生:這聲音傳到學校,大家拿著鮮花,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讓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
生:這聲音傳到了劉胡蘭的家鄉,大家一下子擁到了劉胡蘭的家里,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她的爸爸、媽媽。她爸爸、媽媽來到了劉胡蘭的遺像前,喃喃地說:“胡蘭子啊,你聽到了嗎?你盼望的一天終于來到了,我們終于有了出頭的日了啦!”
(其他學生發言略)
反思三:教會聯想
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終于盼來了解放,迎來了新生,此時此刻,人們臉上的興奮,人們心中的激動,是再怎樣描述也不過分的。但是學生僅僅從作者提供的句子,還是難以深切感受的。
但從上述片斷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對人們無比激動、無比高興的感悟是深刻的、形象的、真切的。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教者抓住了課文中集中表達人物情感的重點句子,借助想象,顯化形象,物化情感,從而使學生借助形象的畫面,深刻地感受了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豐富情感。想象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想象的過程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藝術的語言說,就是“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的功夫。語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借助想象和聯想來實現,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沒有想象與聯想、也就沒有語言的感悟。兒童認識長于感性,側重于形象思維。小學生閱讀最感興趣的是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豐滿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可引導憑借聯想,借助想象、還原語言描述的形象,補充語言潛在的形象,延伸語言相關的形象,使學生產生豐富而真切的心理視像,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驗,形成對語言的感性認識,并進入語言的形象中去觀察,去傾聽,去觸摸,去感知,去領悟,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客的“直觀”感知。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是《開國大典》中的重點句子,它集中表現了獲得了新生的中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歡樂的思想感情。這句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形象,但其形象是隱含的、潛藏的,如果不引導透過語言文字去展開想象,創造形象,那蘊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學生就難以得到具體的感知和深切的感受,正因為如此,教者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閉目想象,睜大靈動的眼睛,到語言文字中去看。這樣,在學生眼前,語言文字就不是簡單的語言符號,而是豐富的語言形象:城市里“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農村中,“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個個激動萬分”;學校里,人們“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劉胡蘭的爸爸媽媽“淚流滿面。激動萬分”……這些形象,包含看學生對語言意義的溶解,對語言情感的感悟,語言內涵的體悟。這樣引導,能充分調動學生知識和形象的原始積累,并在與新的知識進行重構、重組及與學生語言、學生情感產生碰撞中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探索,創造新的形象,從而使句子的內涵變成具體的形象在眼前顯現,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動。
可見,對一些蘊涵豐富形象的詞句,可設法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有關的表象。使語言與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聯系,使語言在鮮活的形象嫁接中獲得生命活力。這樣,當學生憑著作品語言,跨越廣袤空間去神游時,作品就成了學生心中美麗的畫卷了。
語文教學反思9
根據略讀教學的目標,對《母雞》這一課,我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經過歸納總結成兩大問題:1、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呢?2、后來為什么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根據問題,找讀相關語句,簡單地品讀,而不是逐字逐詞進行追問研讀講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老舍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感受母愛的偉大;(第一課時)2、并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文實踐。(第二課時)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后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復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于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語文教學反思10
“智取生辰綱”是節選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片段。文章故事情節吸引學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學這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智取”這個詞語。讓學生一劃二圈三品四讀。學生找出文章中反映七條好漢英勇機智的語句,體會作者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酒里怎么會有毒?七條好漢為什么喝酒沒中毒而楊志他們為什么會中毒?對于這個問題書上本沒有現成的答案。我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設計七條好漢下毒的可能性。這個環節的`設計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同學們想象出許多種可能性。
1、兩桶酒,一桶有毒,一桶沒毒,事先作好記號。2 、兩桶酒都沒毒,事后再下毒。3、兩桶酒事先都有毒,一條漢子沒喝下去,到竹林里吐掉了。4、賣酒的好漢在扔酒瓢時下了毒……學生的回答都有可能性。我用贊許的話語肯定他們的想象。
這堂課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問題是我們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是否安排讓他們想象的空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力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
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二、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三、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語文教學反思12
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當注意學生的心理特色和接受能力。
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明確了,其效果就是好的越差,難怪我總會教出兩極分化特殊嚴重的班級來,這一點上X老師就比我做得好,她很善于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扎實。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確的話和語速來授課,才是明智之舉。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安排你的教學。一個班幾十人,程度差異很大,但會有個平均植和共弱點,前者告訴你學生學習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學程度高低;后者則是你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例如:期中考試后,我發現班里學生拼音鞏固都不是很好,同時形近字、同音字也難以精確區分,相反,寫話部分卻表現出了他們靈活的思維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增強拼音和生字教學,而訓練學生寫說的教學相應的就減少了。
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并接洽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以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為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說明來解詞是比較傻的一種辦法,除非碰上諸如“地質”一類很抽象很專業的詞語,否則千萬別指望字典中的說明能輔助二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更別提記住和運用了。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接洽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朗讀教學要在理解癥結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與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緒共識,切忌告訴學生或讓學生說出應當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只要把重點詞語理解到位,學生讀懂了,再加上你的一點奇妙點撥和情緒感染,自然會水到渠成。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以能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標,不要問一些一眼就看出是弱智的問題。
教學中,課本上能看到答案的問題不問,與課文毫無關聯的問題不問,有重復嫌疑的問題不問;相反,能作為引起下文的問題要問,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問,能激發學生探討興趣的問題要問。
語文教學反思13
“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文章開頭,為了讓學生體會“漸漸”這個程度副詞,我創設兩個情境,分別請兩個學生演示場景。同時,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句話回憶《練習1》中學習的“秋風送爽”這個成語。第二段關于天空的描寫是重點。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對天空之美的描寫,復習《練習1》中的“天朗氣清”這個成語。同時這段重點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讓學生再進行句式擴展。第三段寫農田里的秋景,這和《秋天到》第一小節中“秋天莊稼長的好”有相似處,我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同時請孩子們比較哪個比較好。
這次教學的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對秋天、秋景、秋游的.感觸不深,沒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孩子們的提出的問題都在我創設的情境中,沒有真正達到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二、沒有深入進行閱讀教學。我應該選取課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進行重點的閱讀教學,教給孩子科學的閱讀方法。而不是僅僅采用單個讀、齊讀、教師示范讀等傳統模式。
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導言
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到底應該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來做,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個人認為,這得依據所選文言文文本的特點來定,標準里的要求是總體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這不應成為語文教師從事單篇文言文文本教學的桎梏。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思考”這面超驗的旗幟下借助語言文字進行“聚會”的活動,這思考拒絕以某個在先的目的的名義而結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教學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文言文教學如何讓學生進行大量實踐呢?最為有效的一條就是把教學的觸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去,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際場中,進行場復原。這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是一致的。只不過,這種聯系,是一種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稱之為場復原(回到原始狀態)。
場復原,說簡單一些,就是把教師與學生的“思考”通過時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讓這種“思考”接近更為原始的狀態,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完全融合,進而讓教師、學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交際,實施教學行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十則》的教學,若能采用這種方式,其教學必將產生特效。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所記多口語,文辭簡古。其篇章雖有記事,但卻簡略;記言雖多,但卻只是片言只語,且多為自言自語,有問語又有答語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門弟子的疏忽呢?在《論語》中將一句話的來龍去脈都記錄下來的也有。這說明,他們是有意給后人留下空缺的。這個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論語》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們知道:一個詞語,如果離開了句子,就很難確定它的意義;一個句子,倘若離開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寫作背景等特定的環境,便談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義。一句話,如果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為什么要這樣說,那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僅僅是走馬觀花。在對《十則》的教學中,我們如果能用“場復原”的方法,把教師、學生置身于這句話產生的原生態中,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是不是更有利于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呢?
二、設計思路
文本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個性解讀,對話生成”。文言文教學要把握好“度”:太淺,學生學得皮毛;太深,學生無法理解。對《十則》的教學,這個“度”以場復原為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穿越時光隧道,完成對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創造;學生、教師這個復原的“場”中,對言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實現平等對話。
三、精彩教學片段實錄
師:《論語》寫作體例為語錄體,語錄體一般由問語和答語兩部分組成。下面,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你能找出既有問語又有答語的一則嗎?
生:第十則。
師:是誰問誰答?
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答。
師:請問,子貢問了一個什么方面的問題?他怎么問,孔子如何答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我認為子貢問的這個問題是關于修身做人的。他這樣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你能結合問語和答語的意思給大家以解釋嗎?
生:可以。用現代文翻譯這一問一答,子貢問的就是“有一詞可以用來一生踐行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寬恕”之心。所以,子貢的問題是關于修身做人的。
師:是呀!你的思考嚴密,也很正確。謝謝!請坐!
師:同學們,孔子對弟子的`教育正是通過他與弟子的問答式對話進行的,《論語》記錄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語。課文《十則》中的其余九則僅有答語,沒有問語。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當時你給學生提的問題嗎?假若你是孔子的學生,你能回想出你當時向老師提的問題嗎?
(教師依據全班同學自然分組情況,由第一大組完成第一、三則,由第二大組完成第二、八則,由第三大組完成第四、五、六則,第四大組完成第七、九則的問語設計。先獨立思考,再前后四個同學一組討論修正,形成統一意見。由中心發言人匯總討論結果,準備發言。)
師:下面,我們來聽聽大家學習的成果。(第三大組多人舉手,我點了一人發言。)
生:第四則,僅有孔子的答語,我們經過討論認為,答語回答的是學習方法中學習與思考的關系這一問題。所以,問語應這樣設計,“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師:那你能如同第十則那樣,把你加入到問語之前嗎?
(生有點不理解。師提示:第十則中是誰提問的?學生答,子貢。師提示,這時是你提問,你應將自己的名字加到問語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問曰:“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下面,請讓我們回到春秋時期,我當孔子,你做學生,全班同學擔任旁白,我們來進行問答對話。
(學生旁白:XXX問曰。)
生: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學生旁白:子曰。)
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注:師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則的問語添加,學生、師生之間采用古人問答時的語氣語調進行問答訓練。在對話過程中,師生對第一則,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即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學習方法中溫習的快樂,“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會學友,后一句則講人的修養問題。三句話三層意思,層層遞進。)
四、教學反思
筆者曾多次執教《十則》,先前由于思想未認識到這個層面上來,也就是采用“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這節課“忽悠”過去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之后,我對我以前的做法進行了反思,認為聯系生活不夠。如何聯系生活呢?筆者結合自己提出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進行了再思考。我發現,我過去在處理文本的時候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論語》中話語產生的背景缺少關注。二是聯系生活的方式不對。如果運用語文交際場的觀點,我就應該讓學生、教師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在這個特定的場中進行語用交際!如何做呢?選文的第十則剛好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范例。于是,我大膽地實施了我的設想。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種教學,將傳統的逐句析文義、師生的機械分析變為教師與學生的對文本之象的個性解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對《十則》中每則的個性化修改和創造,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了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設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課結束后,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換而產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富有創意的修改和再創造,這使得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式少多了,教師也輕松了許多。
當然,這種策略并不是適用于對每篇文言文的教學,這又反映出“場復原”式聯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針對《十則》而言,這種方法又是最恰當不過的。但這種教學是不是又超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呢?沒有超過吧,我想。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中心發言人發言時,常出現“我認為”而不是“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為”。要知道,小組討論的成果應是小組所有成員一起探究的結晶,怎么能讓中心發言人一個人獨享呢!但對于這一點,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的過程,這幾天來,我對本周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深有感觸。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中重新擺正師生的關系,開展民主教學。
在民主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讓他們認為自己很重要。
根據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讓學生身心真正的投入到語文閱讀上來,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釀》的教學反思09-27
語文bpmf教學反思11-10
語文蜜蜂教學反思04-19
語文zcs教學反思11-21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11-11
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6-14
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1-08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