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1
《大自然的聲音》是三年級第七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全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本堂課的教學以單元語文要素為主線,基于課后題和課堂作業本的題目,以課文內容為學習范例,引導學生層次性地遞增學習,在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中落實語文要素。但是在授課活動中發現一系列自身問題。
一、課前談話“巧”設計,教育痕跡太生硬
本次開課由于我選擇三年級的教材,因此只能借班上課,且302班的孩子和我都屬于第一次登上報告廳上課,要在短時間內縮短因我們生疏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用最快的時間讓孩子們接納我,課前談話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中的課前談話是春風化雨,穩定情緒;春風細雨,拉近距離;調動興趣,活躍氣氛;踏雪無痕,輕松自然。但試教過程中就發現“課前談話5分鐘”已然被我利用成“保證課堂教學5分鐘”,導致課堂后半段時間的學生沒有活力。因此我調整了聽聲音猜一猜中的聲音順序,動物們先出場,尤其把“豬”的聲音稍后一些,讓學生笑起來。再是有關大自然中的雨聲和水聲,最后是和課后題目相鏈接的廚房的聲音。不但教學內容要調整,我的教學方式也要改變,多微笑,多“閑聊”,多“隨意”,真正做到課前談話。
但最后呈現過程中依舊存在生硬的教育痕跡。孩子們上臺之前被老師反復強調坐姿等紀律問題,因此很多孩子想要舉手發言甚至是搶答都被限制了,而我的固定的手臂姿勢,更是給孩子們以拘謹的模板,雙方無時無刻都是被舞臺約束著,也就達不到想要的課前談話放松的效果。尤其對比張云峰老師的課前談話,幽默之中巧妙推進教學過程,著實讓人佩服。
二、運用有效教學提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
在磨課過程中,團隊的老師們一直指出我的教學語言過多,對學生的信任程度還是不夠,總擔心講的少了學生掌握不了,或者是簡單內容不講后進生難以吃透,放手不夠,導致常常預設的精講,變成了重復啰嗦。預設的多練,變成了課后作業。既增加了自己的教學量,又增加了學生的作業量,也不符合當前的“雙減”要求。在本課呈現時,聽取王老師的建議,著眼文本,設計兩個主問題,提高思維高度,提升教學效益。在初讀中,借助課堂作業本的“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美妙的聲音?”的題目,給予學生抓手,可以高效地梳理文本。在精讀環節中利用問題“你認為風的聲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請學生交流對文本的理解,順勢而教,從關鍵詞句出發,配合多媒體手段,進一步學習文本,感受風的聲音動聽、豐富和變化,帶來的美妙體驗。
但是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問題“你認為風的聲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老師的評價沒有及時跟上,導致課堂教學沉悶,轉換成指名的朗讀,效果不佳。
三、搭建支架促小組合作,教師掌控留形式表層
《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讓語文課堂靈動而高效,且符合本次活動向學而教理念。因此在品讀聲音的變化中,搭建了三步支架:找一找,找到美妙的地方;想一想,想出了美妙的畫面;讀一讀,讀出美妙的句子,感受了美妙的語言。在課堂中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孩子們交流。但正如劉晶老師所說,本環節中依舊是老師扶著孩子學習,掌控著課堂,使得小組合作并未真正的落實,也不算是教學方式變革。課后,深思如何推進小組合作高質量落實,我想應該要從評價體制入手,把評價權力交給學生。
小組匯報中直接請學生以小組形式上臺,交流“讀著片段中的‘呢喃細語’,我仿佛聽到了;讀著片段中的‘ ’,我仿佛聽到。”和分享朗讀。請學生從關鍵詞是否找準,聯想是否合理,朗讀是否美妙入手,進行三星評價。教師利用評價語進行整體反饋“你還能聯想到我們聽聲音游戲中的具體聲音,真厲害!”“你們把風的聲音發生的變化讀出來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往三星上靠攏,提高語文水平。也讓學生的小組合作是“有理有據”“有章可循”的。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備課時間較長,但最終的課堂呈現還有許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提高自己的教材研讀能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細節的雕琢。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2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普知識性兒童小詩。它從一些最為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詩歌文字淺顯,文筆優美。
一.教學效果:
1.落實朗讀訓練,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理解課文內容,在品讀過程中感悟語言,體會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注重在閱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詩歌寫作上的特點及形式,指導學生仿寫,給學生創作寫作的平臺,使其思維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處:
1、轉換語言文字的敘述形式。小詩中是以第三人稱來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文字更加充滿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我則調動孩子們一起將小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改編。如小詩的第七小節:“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我示范給孩子們可以這樣改編文字:“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金魚身體上的魚鱗,你們知道我還有什么作用嗎,那就是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主人金魚有幾歲了呢!我有幾個圈圈,就說明金魚有幾歲了。怎么樣小朋友們,今天知道這個小秘密感覺很開心吧?”這樣一來,我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這讓孩子們對于這篇詩文的每一個小節更有了進行改編的樂趣,讓每節小詩更加充滿童話的色彩,將學習知識與創作語言故事緊密地融為了一體。后來孩子們又對其它幾個小節,如:小蝌蚪、大樹年輪、大雁、三葉蟲等小節都做了語言文字的改編,從而改變了一種原有的教學方式,更讓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特別是小詩的第四和第五小節,講的是蝌蚪和大雁帶給我們的關于大自然的語言。對于蝌蚪和大雁孩子們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點”,大雁像省略號一串,此時,我便會引導孩子們在腦海里進行充分想象,同時借助書中提供的畫面,感受兩種小動物不同的可愛之處,最后再讓孩子們進行感情朗讀。這兩個小節中分別有兩句反問的語氣,更加使文字充滿了童趣,但孩子們的語氣還不是很到位,后來經過我的范讀和轉換句子形式來提醒孩子們去讀,最終能讓孩子們達到了有感情去讀。
3、詩歌的創編。課后我布置孩子們回去搜集整合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寫一寫,如果能寫成詩歌就更好了。”班級多數孩子,特別是普通組和提高組的孩子們幾乎都去搜集有關大自然的語言了,有的是關于諺語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等等類似的天氣方面的諺語;有的則是將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整合了一節節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
三.不足之處:
1、課堂上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到位。這是一首知識性詩歌,內容又比較淺顯,學生只要多讀、多感悟就可以理解。課堂上的`有很多地方的講解顯得有點多余,還應該在朗讀上下功夫。
2、備課不夠充分。該課如果能充分準備多媒體課件,將圖文并茂結合起來更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可是由于時間倉促,沒有能在多媒體下進行教學,對于詩中提到的“三葉蟲”“漂礫”學生不是很熟悉,只是通過我的直觀描述一番,可還不能達到形象具體。
四.改進措施:
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質疑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從自由質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饋,便于適時調整已定的教學流程,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而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3
這篇課文結構嚴謹,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說明了“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好的聲音”,作為文章的總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總分的方式構段,介紹了風、水、動物的聲音。
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聲音”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小組匯報時,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水的聲音”,抓關鍵詞、重點句進行朗讀、體會,然后觀察發現“頂針”的句式,“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涌澎湃”,當然“頂針”這樣的術語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只能讓他們去發現句子的結構特點“前一個句子的末尾成為下一個句子的開頭,自然連接”,進而有規律地背誦。
另外兩個自然段我采用扶、放的`過程,“風的聲音”側重對比的寫法,“動物的聲音”運用了排比的手法,都是展示了聲音的魅力,我意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最后又回到全文,引導學生發現全文的構篇特點和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構段特點,從整體上對全文有一個把握。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4
10月31日,我在雙周的語文備課中上了一節展示課《大自然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的精讀課文,雖然展示課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準備這次展示課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對自己今后上課的一些告誡。
一、課前準備
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通過借助多媒體玩聽聲音,猜畫面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多聲音的辨識,以此來達到老師想要學生們關注自然界聲音的變化這樣一個教學目標。
二、課堂教學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們雖然知道這些大自然的聲音分別是誰發出的,但對于文字中關于聲音變化的句子并不能理解表達,并且對老師說的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這種方法理解不足。
2、學生們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是課堂上實際發生的,很值得我思考,它讓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學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師預設的學習方向去走,所以我們需要給予學生犯錯的機會,在掌握學生的學習困難點后才能更為有效的進行指導。
三、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己教學目標,主要是抓住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的變化,并借助多媒體動畫讓文字通過顏色的變化來展示聲音的變化,也帶動學生根據不同的顏色讀好句子,感悟大自然中不同的聲音變化特點。
四、作業布置
我布置的第一項作業是基礎性作業,讓學生們完成課后生字;第二項作業是拓展性作業,讓學生們用這節課學到的方法制作大自然聲音的明信片。兩項作業既有顧及全班學生的基礎性作業,也要適當的拓展性作業,兼顧到了班級的所有學生。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5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后,我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我又繼續追問:那課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寫呢?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一自然段。我啟發學生思考:第1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關系?學生想了一下便說:2—4自然段是圍繞第一自然段來寫的。
我相繼表揚他們很會動腦筋,并告訴他們,第1自然段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的開頭,所以它又叫總起段。接著我又告訴學生,這篇課文的第2—4自然段中還出現了總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到。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了,他們積極地讀著課文,思考著,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總起句。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6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巧妙解釋總分關系。
本文的構段關系是: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寫,在文章的開頭,又叫總起段。第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是分寫,是具體描寫。為了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這樣的構段關系,我巧妙地采用這樣的方法:請班長站在講臺上,告訴同學們,班長好比是第一自然段,而其他小組長就是分寫,是圍繞班長這個中心段來寫,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總分關系。這樣一比方,學生就清楚了總起段和分寫的關系。
接著我又告訴學生,這篇課文的2—4自然段中,也有總起句和中心句,像組長和組員之間的關系一樣,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到。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了,他們積極地讀著課文,思考著,很快就找到了中心句、總起句。
2、以課本為本,大膽想象。
第二自然段主要寫“風”的聲音,當學習“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句型:“……的聲音……,好像……”,然后告訴學生:介紹一種聲音除了模仿它的發音,還可以大膽地運用想象,把與它發音相似的東西聯系起來,再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我以課本為出發點,并且跳出了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學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聲: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所沒有提到的。這樣一來,學生既拓展了學習空間,又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一舉而多得。
二、成功之處
回顧整堂課文,我認為比較成功的一處是:讓朗讀實實在在走進學生心中。
課堂教師范讀,常常是教師“聲情并茂,聲淚俱下”,學生聽著是茫茫然,效果甚微。教師的朗讀課文,學生“不打心里過”,這樣的朗讀不僅使閱讀流于形式,而且會削弱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這次教學中,我變換一下方法,由我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而變為讓學生閉眼傾聽,捕捉文中感點,大膽想象,我要求:“請大家仔細聽老師朗讀課文,邊聽邊想課文中都講到了哪些聲音,然后選出一種你最喜歡的聲音談談你聯想到什么,大家說好不好?”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由于是閉著眼睛,比較容易專心地體會課文的意境,這種方法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不足之處
回顧課堂,也有不足之處。
課文語言生動優美,寫出了大自然中許多美妙的聲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寫了風的聲音,作者先寫了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后分寫“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這句話中用了四個“不一樣”,寫出了聲音的不同。在指導朗讀時,缺乏指導,缺乏方法。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四個“不一樣”,讀出語調語氣的起伏變化。用師生對讀或男女生互讀等方式,讀出“微風拂過”時的輕柔“狂風吹起"時的熱烈,來體會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四、改進措施
上完課,我覺得在今后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擬聲詞、描寫聲音的短語的積累。這篇課文表示聲音的詞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寫聲音的詞語,也有“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等形式的短語。結合本單元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摘抄喜歡的詞、句段,把它們進行歸類,然后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讓學生領略了語言文字的生動,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訓練,落實了單元目標。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7
今天上了《大自然的聲音》的第二課時,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有些不盡人意。
下來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開始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沒有很好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我明明可以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來改善當時的課堂氛圍的,但是當時的我卻什么也沒有做,一直就是按照我自己的進度來講。
以至于到最后,學生的興趣已經降到一個極低的點,整堂課的氛圍就顯得有一些沉悶。其實這篇課文十分有趣,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篇課文,可是由于我的沒有調動,再加上學生本身的精神狀態不是特別好,導致今天的這堂課上下來很不滿意。
下午在上選修課的時候我特別選擇了這篇課文的課后的小練筆來作為講課內容,沒有做過多的準備,但是在孩子們的通力合作下,我有了一些新的收獲。
這堂課我叫學生圍繞“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這一句話來寫一段話。首先讓學生抓住這一句話的關鍵詞“鳥兒”還有“歌手”,那很明顯是要寫鳥兒的聲音。那什么樣的聲音才能夠成為歌手呢?鳥兒的聲音會有哪些變化呢?
孩子們回答鳥兒的聲音可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還有一只鳥兒和一群鳥兒發出來的聲音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鳥兒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于是我交給學生兩個寫作的`角度,第一個角度可以先從一只鳥兒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歌一樣來寫,然后再寫一群鳥兒發出的聲音又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一樣。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不同種類的鳥兒發出的聲音不同來寫。
其中一個孩子這樣寫道: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當一只鳥兒在那里獨唱時,那聲音嘰嘰喳喳的,是那么可愛,那么淘氣。當一群鳥兒在一起合唱時,森林里就開始了鳥兒們的大合唱,那聲音有時大,有時小,有時高,有時低。就這樣,從一只鳥兒獨唱一直唱到鳥兒大合唱,那聲音多么洪亮,多么美妙,我真喜歡鳥兒們的歌聲啊!
圍繞一篇課文上了三堂課,感受卻大不相同,時好時壞,像坐過山車一樣繞了一圈。上課可能也有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吧!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8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的精讀課文,雖然展示課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準備這次展示課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對自己今后上課的一些告誡。
準備充分是上一堂課的必備條件。作為一個新教師,經驗知識課堂把控等方面我還有非常大的不足,所以課堂的前期準備就必須做充分,準備一堂課需要搜集資料,設計流程,寫詳細的教學過程,做精美的PPT,不斷地試課來適應學生、修改教案。這次僅用了一周時間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明顯感覺時間過于緊張。試課之前需要特別熟悉自己的教案,由于我沒有對著鏡子一遍遍地模擬上課,導致周五試課時對教案完全不熟悉,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有明顯的脫節。
前期對于課文的選擇,需要精挑細選,就是要精讀課文,細細品味文章之后再挑選課文;需要根據學情,如果挑選過于后面的課文,會導致與學情不符,字詞不解決,無法繼續內容的教學;需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適合講什么樣的文章,這篇課文需要的功底我是否足夠。由于對于這些認識的不足,導致我挑選的課文不符合學情也不太符合自身水平,中間碰到了各類瓶頸。
預設學生的回答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試課過程中我被學生的回答帶著走,究其原因,我只預設了老師講什么,卻沒有考慮到學生會講什么,所以每一個學生可能會講到的點,都需要做詳細的預設,這樣的課堂才會豐富有內容,所以學生回答之后的反饋需要拉到一個大主題之下,這樣課堂的節奏才不會被學生拖著走。
除此之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激勵手段,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對字詞教學的把握上面,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希望能積累經驗,不斷進步!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9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后,我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我又繼續追問:那課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寫呢?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一自然段。我啟發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關系?學生想了一下便說:2—4自然段是圍繞第一自然段來寫的。
我相繼表揚他們很會動腦筋,并告訴他們,第一段就是這篇文章的餓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開頭,所以它又叫總起段。接著我又告訴學生,這篇課文的2—4自然段中還出現了總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到。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了,他們積極地讀著課文,思考著,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總起句。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出現了很多不該出現的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直接原因:1、教師對教材鉆研不夠,對文章的熟悉程度不夠。
2、在備課方面沒有精心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過渡語過于生硬,不能起到引導作用。
3、上課教師語言不夠規范,嚴謹。
應對措施:1、在平時上課時,注意語言的規范性。
2、上課前對教案多鉆研,設計教案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
3、備課時要注重細節,過渡語設計符合本年級學生學情。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10
這次承擔區骨干教師研討課,讓自己經歷了一次反復磨課的過程。以前是幫助老師們磨課,這次是老師們幫助我磨課。磨課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可是大家在一起卻會樂此不疲。如果大家沒有太多其他任務,心里有顧忌有太多其他工作等著完成,我相信對于很多老師來說,磨課是痛苦卻也是快樂的!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美文,如果不是公開課,這樣的課在平時處理的方式就是反復讀達到背誦的狀態。每次拿到這樣的美文,我總是擔心自己的講會破壞文章的美感,唯有讀,才能最大的保持文章的美感。一節公開課,總是把教材的每一個點都考慮進去,既有讀,又有寫,還有重點詞語的體會等等,平時的課,一篇課文我可以訓練一個點,可能是朗讀,可能結合課文特點偏重于指導寫,可能是訓練學生說,公開課考慮的面要多,沒有自己的個性。
閱讀教學,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提問,哪怕是一個提問中幾個詞語的區別,都會把學生帶到相隔很遠的地方。本課最初教案,我的提問是這樣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帶給你哪些美的享受?這個提問主要是根據音樂家這個詞語來提的,也是對第一自然段聲音美妙的具體化。還沒試講,感覺這個提問不直接,還不如換成:大自然的聲音怎么美妙好。第二次設計提問: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這些聲音怎么美妙?在試講前,我總是感覺第二問學生回答是有難度的,怎么美妙,是一種感受,不容易表達出來。我自己覺得給學生的.難度加大了。于是在試講的時候,理不直、氣不壯地把這個問題提出,而第一個問題我很響亮地提出。在指導學生理解時,我也是停留在有哪些美妙的聲音,擔心學生不能說出怎么美妙,我就干脆沒給機會學生說。自然這節課下來,學生的體會停留在淺層的狀態。劉中林老師指出我不放心學生。他的評價直接點出了我課前的擔憂,我確實怕學生說不出聲音怎么美妙。所以也不敢怎么追問學生的感受。劉老師評課的一席話讓我頓悟:一篇課文既可以讓小學生學習,也可以讓中學的學生學習,甚至大學的學生學習。關鍵是看你學習到什么程度。三年級的孩子只有這個能力,他能體會到哪一層就是哪一層,你不能拔高要求了。我為什么擔心孩子說不出大自然的聲音怎么美妙,就是在拔高要求,因為我希望學生能體會到我所設定的要求,而這一要求與我長期教高年級不無關系。我的意識中,沒有不同年級的孩子的不同特點,只有課本。這樣,只是為文本教學,我是在教教材呀。
今天教學設計的提問是:大自然的聲音怎么美妙?課堂上,孩子們能說多少就是多少,再在老師的帶領下引導讀中體會。課講完了,回想,這個提問應該這樣設計更合理:從課文哪些詞句能體會到大自然的聲音很美妙?這個提問,學生會找到很多抓手,詞呀、句子呀,學生都會找到的。找到就行,在再通過讀,讓聲音的美感走進孩子的內心,那種感覺不是用語言可以表達的。這樣的教學會更自然。大自然怎么美妙,這是一種感受,不太容易用語言表達。
課上完了,下午是交流。很多老師提出了寶貴意見:朗讀時可以配樂,那美感會更強。教學時放的程度還不夠大。這節課留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只有在這樣的不斷思考中,我的教學才會更清晰。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 11
本課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會背誦第2—3自然段。
《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與實踐》中有關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細化標準。
正確: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準重音,讀準節奏,讀準語調;
流利:讀得連貫不指讀、不詞化,讀出速度不唱讀、不拖音;
有感情地朗讀: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語音、語調、語速的變化,表現出文中人物心理、態度、心情、精神、認識等方面的變化。
以上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朗讀要求以及細化,根據學段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做到讀準字音、不唱讀、不指讀;第二學段要做到讀準停頓、不詞化。
在《大自然的`聲音》一課中,語言非常生動。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先布置了預習,課上小組內檢測朗讀情況,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熟讀課文。這樣一來,對課文的朗讀目標達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只能把課文分解,先進行第二自然段的熟讀成誦。
班里有三四個女生朗讀很好,讓她們范讀的時候,也出現了字音不準影響發揮的情況。看來,預習的作業需要制定一個評價標準了。
其實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他們知道“微風”“狂風”的區別,在朗讀的時候也會想要通過語調的變化來區別,只是大部分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我帶著他們讀。
先讓他們克服每個字的節奏一樣的問題,一句一句、一個詞一個詞帶著他們讀,我朗讀讓他們邊想象邊跟著我不出聲讀……反復幾遍之后,集體朗讀時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接著進行了5分鐘小組內賽讀,看誰能背下來。5分鐘后,有13人學會背第二自然段,但是在背誦的時候,朗讀要求很明顯又降低了。
經此一課,對于朗讀目標的落實有以下改進措施:
1、制定預習檢測標準,讓學生能自我監測。
2、課堂上多領帶學生進行朗讀,把朗讀要求以及標準讓學生掌握熟練,知道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3、多布置一些片段背誦,讓學生經常練習,使背誦和朗讀達成一個水平。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3-17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3-19
部編版語文《神州謠》教學反思06-19
部編版九上語文教學反思11-22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7篇)03-19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