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第一課《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第二課《黃山奇石》課后反思
第三課 《植物媽媽有辦法》課后反思
第四課 《贈劉景文》教學反思
古詩 《山行》教學反思
第五課 《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第六課 《我選我》課后反思
第七課《一分鐘》教學反思
第八課《難忘的一天》課后反思
第九課 《歡慶》教學反思
第十課 《北京》課后反思
第十一課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第十二課 《看雪》教學反思
第十三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教后反思
第十五課 《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后反思
第十六課 《風娃娃》教學反思
第十七課《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
第十八課 《稱贊》教學反思
第十九課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第二十課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第二十一《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第二十二課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第二十三課 《假如》教學反思
第二十四課日記兩則教學反思
第二十五課 《回鄉偶書》教學反思
第二十五課 《贈汪倫》教后反思
第二十六課 《“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第二十七課《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第二十八課 《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反思
第二十九課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第三十課《我是什么》教學反思
第三十一課 《回聲》教學反思
第三十二課《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反思
第三十三課《活化石》教學反思
第三十四課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后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生詞,寫“刮”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小貓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見到什么學什么,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的道理。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寫“刮”字
1、師出示小貓圖(沒胡子)引出課題,并貼在黑板上(板書:小貓、胡子)。
2、請一生上臺寫“刮”,補充課題,其余生書空。生評,讀課題。
二、復習生詞。
1、分別出示兩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詞來說話,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找一找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小花貓,并且在這些自然段的前面標上三角符號。(生說,師相機在自己的書上標)
(1)第2自然段。
①指名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花貓?
②生答,師相機板書:認真看。再讀并指導朗讀。
③除了“認真”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個詞能看出?
④出示:“碧綠、碧綠碧綠的”,生讀。出示“火紅、金黃、雪白、烏黑、粉紅、湛藍”生仿照例子說新詞,再讀!
⑤生站起來加上表情一起讀這一段!
⑥小花貓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人,會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貓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說話!
(2)第4自然段。
(生齊讀)這只愛美又愛模仿的小花貓就這樣跟著學主人把胡子給刮掉了。(板書:跟著學)。
(3)第5、6、7自然段。
①(出示小貓被撞圖)生看圖,說一說發生什么事了?那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幅圖?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②分別指名讀五、六自然段,并指導朗讀,再齊讀。
③(師戴頭飾扮小貓,表演小貓被撞后的.情景)生與“小貓”對話,說說為什么會撞。
④(出示貓媽媽的話)指名讀,相機指導朗讀。齊讀。
⑤現在小花貓總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說“一把尺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讀,出示“松鼠、大象”的圖,用“好比”說話。
⑥貓媽媽不光是要讓小花貓明白自己胡子的作用,還要讓它明白一個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齊讀課文,生說(板書:想明白)。
(4)第8自然段:聽了貓媽媽的話,(出示這一段,師引讀“從那以后……”)。
四、小結,作業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不久,小花貓的胡子又長出來了。(在黑板小貓圖上畫胡子)一天晚上,小花貓又發現了一只老鼠,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嗎?(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說)回家先讀讀課文,再想一想,最后寫下來!
板書設計:認真看
小貓(刮)胡子小貓圖跟著學想明白。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最初在選擇課文的時候,實則也是糾結了一番,因為課文所剩無幾,考慮到自己的駕馭能力,也是選了又選,最終選定這個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較強的《咕咚來了》。備課時,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覺得由板畫入手,既新穎又代替了板書,故事情節一目了然,孩子們也很容易進入文本當中去。作為一堂低年級語文課,本課兼容識字、寫字、課文分析、朗讀、表演等多方面,僅僅 40分鐘面面俱到有點牽強,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還請各位老師指點一二。
一、識字與寫字。
在進入課文之前以復習會認字導入,小老師領讀。這里遺漏了拿生字可以說一個句子來回憶課文內容,應該具體復習到該字的音、形、意。比如說“著”、“看”可作為形近字出現,以組詞區別;“喊叫”說個句子,其實都能達到最終目的。
寫字方面記憶法、組詞這方面考慮周全。但是該有的近反義詞點的不夠透,還有一個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導時發生口誤,都誤以為了三筆,實則我是提的是兩筆,寫時不該頓筆,很遺憾,不過課后我又重新指導了一遍。
二、 內容簡析。
在圖文對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們能夠像看繪本一樣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語氣、語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們可以一段一段的連貫的看圖講述下來,方便記憶課文細節部分。圖文對照能夠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節,就是在練習小兔、小猴、狐貍、老虎的語言時,學生也可以輕而易舉的說出他們的'話,說明孩子們對于圖畫的理解還很容易。
還有一點做的很不夠,那就是評價語言的匱乏,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和研究的。在學生很積極的朗讀、回答問題前就應該準備好一定的評價語。這一點說明的儲備量遠遠不夠。
在觀察小動物們逃走時,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很實際,但是由于考慮時間只讓一個孩子進行了匯報,很遺憾。這種情況還存在于“亂哄哄”,這個詞在什么情況下用呢,沒有具體的說明,只是描述了一下場面。對話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指導。在文本最后應該從“最喜歡誰?”引出故事的道理,其實不說孩子們也知道,說了就可以鍛煉他們的表達,輕而易舉的引出課文宗旨。
三、 拓展方面。
在全體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同時可設計講講這個故事環節,最后再進行表演,效果可能會比這樣強一些,孩子們沒有組織,缺少紀律性的自由表演,為這個環節減了不少分。
最后,我要感謝辦公室以及給予我指導的各位師傅們,其實你們的指導及建議對我是最重要的。二教齡的公開課已結束,但是學習沒有停止,我會繼續認真研討。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
由于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游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扎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里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占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設計理念:
《秋天的圖畫》是一組以“秋天”為主題的新選編課文,圖文并茂,語句短小凝練,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而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表現秋天豐收之美,更為主要的是在贊美創造這一美景的勞動人民。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貼畫為突破口,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讀這樣一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用朗讀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奇畫家是誰嗎?”這么一個問句,使孩子的感情從欣賞秋天的美景轉為尋找創造這一美景的人們。并且以“梨樹、蘋果樹、高粱、稻海會對他們說些什么?”為句式,加深孩子們對勞動者的敬佩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秋天豐收的景象和人們豐收后的喜悅,體會對勤勞的人們的贊美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難點: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是重點句,如何巧妙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比喻句的形式,并從優美的語言文字中,體會秋天詩歌豐收的季節,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貼畫 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 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是嗎!秋天來了,大自然有了哪些變化?
有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賞?
在音樂聲中貼上圖畫。
畫上有什么?(用句式)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幅圖畫,還把這幅美麗的圖畫寫成一段美美的話,打開課本讀給大家聽。
2、生自由讀
要想讀好這段話,首先要把每個字讀對,每個句子讀通順,不會念或難念的字,圈出來。
3、交流學習情況
(1)讀生字卡
(2)看看這段話共有幾句?你覺得哪一句最難。
(3)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句,自己用朗讀來展示。
三、研讀課文
1、秋天的圖畫怎么樣?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
(看看圖,再讀讀課文,邊讀邊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
2、交流討論,朗讀中感悟小朋友對秋天的喜歡。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1)屏幕出示。梨樹——燈籠
A、你看到了什么?梨樹上長滿了許多金黃色的梨,遠遠看去好像許多小燈籠掛在枝頭。
B、誰把這美麗的景色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為什么要把“金黃”一詞讀得特別好?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興地招呼大家一起來欣賞?在前面加上兩句“秋天來啦”在讀一讀,感覺怎么樣?
怎樣讀更能表達高興、興奮的心情?
(金黃的梨頭像一盞盞燈籠,多么美呀!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2)屏幕顯示:蘋果——臉頰
A一個個蘋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臉蛋呀!
摸摸自己的`臉頰,圓圓的、紅通通的、笑瞇瞇的、真是太可愛了!
B讓我們一起帶著微笑,捧起紅紅的臉頰,讀讀這句話。
(同桌的小朋友面對面一起讀。)
(3)屏幕顯示:稻海——波浪
A 展現在你眼前的這片稻田怎么樣?自由想像。
B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讀,齊讀,邊讀邊用雙手做波浪的動作。
(4)屏幕顯示:高粱——火把
A火把是什么?
B 只有人才會舉火把,為什么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C 你看,秋天到了,高粱挺直了腰桿,展示自己的豐收。
3、用朗讀贊美秋天
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火紅的,秋天的圖畫多美呀!能看著圖,不看著句子贊美嗎?自由練習,可以一邊贊美,一邊配上優美的動作。
指名背,集體背。
四、秋天這么美麗,難怪小朋友們這么喜歡,你們知道使秋天這么美麗的神氣畫家是誰嗎?
讀讀書,找一找。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
想象一下,此時,梨樹、蘋果樹、稻海、高粱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復習“征、啟”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牛的兩張征友啟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3.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
2.強調“團”“迎”字的書寫。
3.了解小牛的兩張征友啟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課前準備:小牛貼圖課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有朋友嗎?你們覺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覺怎樣呢?有一頭小牛,它也很想找個朋友,于是,它就寫了一份《征友啟事》。請同學們舉起右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10、征友啟示。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瞧,小牛要來考考你們呢?
3.瞧,小牛為你們的精彩表現鼓掌呢!(掌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2頁,再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中小牛幾次貼出征友啟事?(兩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寫小牛第一次貼出征友啟事找朋友。
(三)細讀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3自然段)
1.請學生們小聲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張征友啟事的內容。
2.指名讀。(投影出示“我想找這樣一個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曬太陽,一起學耕田。誰能做到,歡迎聯系……”)
3.同學們一起來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師相機指導:小牛找朋友的條件是什么?它為什么會提出這些條件呢?
4.教師小結:是的,小牛正是因為自己喜歡做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學習第3自然段。
1.師:那么這張征友啟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有什么反應呢?看課件說話。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動物,你會邊跑來邊想些什么呢?看來你的心情很-----興奮!
5.師:誰能帶著興奮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自己試試吧!指名讀,齊讀。
師: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是什么樣的了呢?看小動物失望離開的課件,說話。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能帶著動作來讀讀嗎?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動物中的一員,此時,A、(戴上頭飾)請問,你是小山羊嗎?你為什么走開了呢?為什么還要搖頭呢?B、你會邊走邊說些什么呢?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再讀讀這句話嗎?
一二組讀興奮的句子,三四組讀失望的句子,讀出對比來。
師:瞧,第一份征友啟示的結果就是:小動物們興奮而來,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個朋友也沒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訴苦,他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來為這句話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寫:小牛————(失望、傷心、苦惱、奇怪)極了,跑到……
(生加上補充心情的詞語讀第四自然段“訴苦“部分)
師評價:我聽出了你的失望;沒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傷心啊!……
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著小牛訴訴苦。齊讀四段。
10.是啊小牛為什么一個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邊,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
11.教師小結。
學習5、6自然段。
師:聽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個辦法。讓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啟示。(課件出示)
1、誰來讀讀?
①.那這兩張征友啟事有什么不同呢?學生對比著讀一讀。(課件出示:兩張征友啟事的內容)。
②學生找不同。
③師:學生邊說,老師邊點出不同的地方。多了這些詞,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師小結:是的,第一份征友啟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曬太陽、耕田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啟示只要做到其中一點,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讀第一則征友啟事,女生讀第二則征友啟事,讀出兩則征友啟事的不同來。
5.對比著學習第二張征友啟事貼出后的熱鬧場面。
①師:第二張征友啟事剛剛貼出,小動物們又會有什么反應呢?誰愿意來讀一讀第8自然段?
②師:是啊,多熱鬧哇!怎樣圍才是“團團圍住”呢?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動作。
③老師來當小牛,請五位同學來當小動物,表演下“團團圍住”這個動作。小動物們把小牛團團圍住,會說些什么呢?請位同學讀一讀他們的話。
②在這四句話里,分別都有一個字,它們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個字嗎?(同、跟、陪、和)
請學生用四個字分別說一句話。
④教師小結: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豐富多彩呀!同一個意思卻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真有趣!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些細節之處,會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
來,我們分組來讀讀山羊、獵狗、花貓和馬駒的話。
⑤學生齊讀。你們聽,小牛找到了許多朋友,它和朋友們一起唱起了歡快的歌兒,我們也一起唱唱吧!(放兒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師:小牛這時候可高興了,他唱完歌,又興高采烈地又跑去見老牛,猜猜看小牛會對老牛說什么。(禮貌;名理)
教師總結:我們交朋友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這樣我們才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寫個征友啟示,那你會怎么寫?
下課!
板書設計:
征友啟事
第一次無
考慮自己,想到別人
第二次許多
《征友啟事》課后反思
這次的備課短暫而顯得有些匆忙,在選課的時候,突然覺得,凡是能編入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不都是經過各位語文教學的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么?我們自己只管沿著新課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將精彩的課盡可能生動地講給學生,使得教學相長也就夠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師中第一天上課的,好了,就順著進度講那節《征友啟事》吧!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門藝術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后上成“流水帳”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征友啟事作為主線,然后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征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征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么改變?”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征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此文轉自淘.教。案網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征友啟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里,“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征友啟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征友啟事分別為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松地來理解詞語呢?我拋出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里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熱鬧啊!”“大雁塔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松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現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復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卻最扎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諧愉悅、享受語文
我是一個追求詩意課堂的人,語文教學變來變去都不離其中的就是:為了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訓練。而我,更喜歡與學生在和諧的交談中,讓學生邊享受邊學習語言。“征友啟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都有什么反應呢?”學生看圖后紛紛舉手發言,于是,我拿起準備好的頭飾,隨意地走到一個學生的面前,又隨意地將一個小馬駒的頭飾戴在他的頭上,“請問,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馬駒嗎?你為什么走開了呢?”“請問,你是可愛的小花貓嗎?你會邊走邊想些什么呢?”沒有任何的雕飾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微笑著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個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沒有收獲吧!”那時候,我想,我和孩子,我們都是微笑的,因為我們在享受著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于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里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加上小牛此時的心情描寫來讀讀這句話,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后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著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在教學“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又一個個搖著頭走了。”這句話時,我請學生帶著動作讀一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請問,你為什么要離開呢?你會邊走邊說些什么?”在學生反饋以后,再帶著那樣的心情去讀,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另外,承擔“課中文化”課題以來,在課堂中間的活動上自己也再邊做邊積累。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時刻,我趁機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慶祝慶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學生得以放松。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又都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在這節課中,老師有點著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征友啟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場”,緊接著后面又讓學生仿寫啟事,那會效果更好。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小馬過河》是小學語文第三冊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剛被淹死。在質疑的環節中,學生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小馬過的是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而松鼠卻說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小伙伴他們倆是不是都說錯了,課文最后為什么說河水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一個說“水很淺”,一個說“水很深”,這不僅是擺在小馬面前的一對矛盾,同時也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對矛盾。以往在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時,我采用了演示、比較等方法進行分析講解,但因受到時間、教具等方面條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學生仍是一知半解。這回當我再上到這篇課文,再講到這一問題時,我換了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卻意外地收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本文共有三幅生動、美麗的圖畫,而第三幅圖老牛、小馬和松鼠都在其中,于是我請學生拿出彩筆,按老牛說的那樣——“水剛沒小腿”,把“水”畫至老牛的小腿,然后再順勢再把“水”延伸,讓小馬也站在“水”中如圖所示。學生剛畫完,立即大叫起來:“老師,松鼠太小了,被水淹掉了”瞧,一目了然,不用老師多說,學生自己就明白了。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加強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蘋果落地》這篇課文是“好奇”這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感到很好奇,經過反復思考,專心研究,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是要向我們說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通過讓學生感受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經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課上,我先向學生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宇航員在月球上行駛的情況。由于以前就有像學生介紹過月球上失重的這一現象,所以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夠明白東西在月球上總是飄在空中,是因為離開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會失重。通過這樣來導入新課,學生對地球的吸引力這一現象就能較快的理解接受。在課的結尾,我又向學生提問:如果這個蘋果到了太空會怎樣?然而,在地球上它會往哪里落?這樣整節課前后互相照應。
由于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牛頓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品質。牛頓為什么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他善于觀察,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鉆研,終于成為人類歷史上杰出的科學家。激勵學生向牛頓學習善于觀察,還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所作為。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萬有引力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明白要學習牛頓善于思考、勤于鉆研的好品質。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采取多種形式來指導朗讀。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由于是第二課時,復習詞語導入,上節課已經認識了自然界中的魔術師。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
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接著問看后的感覺,讀出美感。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進行動作演示,學生能直觀地體會這三個動作的輕重從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在過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學生好奇,我還會變出什么?借助多媒體引起學生注意學下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讀的形式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通過表演形式理解朗讀,活躍課堂。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我”,男生讀暴躁的“我”,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順勢積累反義詞。課文中反復出現“有時候…有時候…”這樣的句式,順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朗讀課文有一定的收效:在朗讀過程中,學生逐漸理解了課文內容。精心的課文設計,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整堂課下來沒有完全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堂不夠理想的匯報課,卻讓我從中受益很多: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還要有豐富的表情與學生融合。
通過繪聲繪色的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結束時也接受了組里老師的意見,平時多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將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加強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提高語文能力。同時朗讀能力還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老鷹對小鷹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小鷹學飛的刻苦,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在學習小鷹三次學飛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鷹的三次飛有什么不同?你體會到了什么?通過賽讀、挑戰讀、演一演等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由于我的提問給了學生更廣大的讀的空間,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因此,整堂課,我都以朗讀為主線,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
但整節課上完,總的來說比較流暢。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1、課前我已布置同學們預習課后生字詞,但在朗讀時,我班還有個別同學讀詞不準。這點上我覺得以后在學習課文之前,最好還是以檢查預習生字的形式,花個三五分鐘,先把生字讀音解決了,然后再上課。
2、教師本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以后我應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學語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時間,更讓課堂顯得更加成熟。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換種方法教識字
——識字2教學反思
識字2利用詞串的形式記錄了國慶大典的盛況。里面出現的詞語有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例如“大典”“檢閱”“神州”“騰飛”“中國龍”這些詞語。因此,我就考慮著,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識字,在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呢。于是,我這樣來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流程。
一、 恰到好處的教師語言走進“神州”
在進入教學時,我以教師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我們祖國的名字。學生都能說出叫“中國”。接著我告訴學生,其實我們的祖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的稱謂,于是板書了這些名字“神州”“九州”“華夏”“中華”引導學生讀一讀。學生的興趣很高,也許他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稱謂,但孩子們卻明顯對自己祖國有著濃厚的興趣。接著,我話鋒一轉,與孩子交談,“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中華兒女常被稱為什么?”學生左右猜測著,在下面竊竊私語,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這時坐在最前面的一個男孩子在下面不很肯定的猜測“龍的傳人”。我立馬肯定了他的說法,是呀,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并板書了這個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情緒很高漲,覺得很驕傲。我告訴孩子們,因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我們的國家又叫“中國龍”。通過自然的談話,看似都是老師的“告訴”,但學生同樣非常的參與,非常的感興趣,雖然教學過程簡單,但學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情已經萌發在各自的內心中。也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將識字中最難理解的幾個詞語突破了。
二,自主與引領相互交融
在第一個環節過后,我引導學生自己讀讀識字2,并結合插圖,猜一猜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學生細細讀課文,認真觀察插圖發現,能夠認識到這是在北京的天安門。究竟在做什么,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并不能說明白,于是我指導學生仔細看看插圖,有的學生就開始猜測了,這是不是“國慶節”呀,于是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是的,這正是一次“國慶大典”。你覺得這次怎樣的國慶大典?在學生看圖交流的'基礎上“熱鬧,隆重,莊嚴”便自然而來,學生也就明白了“大典”的意思。
三、領悟不同感受,讀出不同情感
學生在已有的感受上,我著重學生進行朗讀表現,讀出不同的情感,獨特的情感。例如“城樓 紅燈 金水橋”引導學生感受天安門廣場“張燈結彩”的 美麗,通過朗讀表現這份美麗。“大典 檢閱 海陸空”則引導學生讀出“莊嚴”“壯觀”;“禮炮 焰火 狂歡夜”則應讀出舉國同慶的熱鬧與歡樂;“神州 騰飛 中國龍”讀出我們的自豪與驕傲。
識字教學如果只是簡單的立足于幾個詞語,學生很難產生共鳴,因而我希望像這樣的識字課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能從簡單的幾個詞語中衍生情感,能有豐富的體驗。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識字2《樹之歌》是一首兒歌,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課件用兒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圖,將楊樹、榕樹等11種樹木的特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對樹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木,以此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本課既然是一首兒歌,那么了解兒歌的特點,以及學會朗讀兒歌也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體現的,所以我以朗讀兒歌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讀熟兒歌的基礎上學習生字,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青松教學反思:葉圣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會被激活,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后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
但是,受《登顴雀樓》教學時讓學生扮演王之渙父子能迅速進入詩境的啟發。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角色的進入。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結合插圖,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說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說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著胸,抬著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覺,學生說,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們就讀一讀,老師聽一聽,是這樣嗎?本來“大雪”讀得虛一些效果才會有,可是孩子們不管這些,喊破了嗓子在讀大雪,我也沒“指正”,我知道這時候講朗讀技藝是多余的,孩子們已經是小松樹了。“松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后松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鮮亮”這個詞我也沒想到,看來,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在網上曾看過花開的聲音老師設計的一個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
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么?”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1、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才有相應的對策,才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視學情及其發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2、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節,預習環節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為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愿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回聲》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通過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形象地告訴了學生,和回聲有關的知識。網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點放在了向學生介紹回聲的形成這一塊上。但是我認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識字朗讀才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作為這課的第一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識字和朗讀上。本課的生字是“呱、哩、圈、紋、碰、返”六個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很有規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紋(纟+文)返(辶+反),他們的讀音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三個口字旁的字,識字是很有規律的。我的教案中設計了兩個合作的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和小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主要體現合作的是第一個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在這節課中我花的時間最多的就是這個環節,總結了一下,覺得原因還是有很多:
1、讓學生把方法寫出來比較耗時,可以改成口頭交流,比較省時,效果也應該會不錯。還有個別學生組詞時有錯誤。
2、反饋花了大量的時間,是否可以尋找更好的方法。
3、學生對這個方法掌握得還是不夠好。
4、任務分配還沒有到位。 我想通過這堂課,在以后的班級小組合作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找一些更為省時的方法,學生之間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琢磨。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9-22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3-23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12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反思07-12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8-26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1-19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