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熱】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首先,在這節課中,我一開始采用談話引題的環節。教學時我讓學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歡、最尊敬的老師是誰?他們的發言較積極,而教師在此沒有及時的把握交流的時間,也沒有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及時地、鼓勵性地評價,反而對他們的回答進行了無謂的重復,更加浪費了許多的時間,今后在這方面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通過一節課的訓練,學生的朗讀幾乎沒有什么突破。當時我只采用了男女對讀、師生對讀、集體朗讀的形式對他們進行訓練。僅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讀。我想如果在朗讀上先讓學生有一個選擇性的朗讀,然后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讀,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了,再請同學起來讀一讀,做做表率,讓學生心中有個朗讀優秀的尺度,老師再做適時的評價,如此,老師的指導有了坡度,學生的朗讀有了層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圍繞課文主題進行問題設計時,我只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師是怎樣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師又是怎樣的?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沒有什么負擔,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沒能得到積極的調動。如果再設計這樣一個問題:爸爸的老師是我一年級的老師,這有什么了不起呢?隨即讓學生討論交流,從中體驗到不管是誰,不管你現在的成就有多高,從小也是由老師教會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長大才有作為。因此,我們要尊敬教過我們的每一位老師。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本課由5條關于團結合作的諺語組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們啟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用來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朗讀為重點,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人文教育。
雖然,課堂上學生朗讀的形式還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齊讀時有喊嗓子的現象,還有拖調現象。只有部分孩子讀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導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識字過程中,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識字后,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范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悟理。
在寫字指導中,我對“滿”、“容”的寫法進行了重點指導。可在聽寫時,有同學把“滿”寫錯,甚至還有同學組詞寫成“滿易”。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取長補短,發揚優點。讓孩子們會學,愛學,好學。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一、在精心創設情境中,引入詩境。
古詩注重情感的抒發,情感是古詩的生命,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中人物、景物、事物的愛憎和感嘆。要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那就得把古詩描寫的詩境先推到學生面前,進而讓他們走進去。上課伊始,我就創設一種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百花凋零的情景,接著又出現了美麗的梅花,與前面創設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梅花》的詩境。
二、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誦中,體會詩情。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剛開始就讓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詩(我也注重了讀的層次性,從讀準、讀通順到讀出詩的`節奏),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
接著讓學生在與文本、老師、學生的對話中讀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為零距離走進詩境打下基礎。課堂上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文,使學生逐步達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讀讀背背,重在培養語感。二年級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因此,在指導朗讀時,采用教師帶表情范,學生聽后直觀感悟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然后讓學生模仿表情與語氣朗讀來體會文感,培養語感。
三、在富有個性的表演中,感悟詩魂。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我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再加上音樂渲染,讓學生自由想象表演,一邊演一邊吟詠古詩,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四、突出語文的實踐性。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意培養學生 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在教學中引 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動口、動腦、動手,讀、畫、議、寫,在語文實踐中培養 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識字能力、思維能力等。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朗讀能力等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時間的分配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在識字環節中用了較短的時間,寫字環節指導上還未十分到位,希望以后在教學上能多研究,多琢磨,讓古詩教學更具有魅力,使學生愛上古詩,感受中國詩歌文化的燦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題材,很適合訓練學生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接著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學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交換想法,在此過程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讀,在邊讀邊演中內化語言。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景教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不夠長久,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運用各路感官積極地觀察、感受課文敘述的一切,就會有更深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文的教學,除了借助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外,我還運用了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聳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階,壯闊美麗的海,學生一下子就進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更好的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堅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處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過程,再如爬上山頂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這些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學生說的非常精彩,如有學生說:“青蛙累得倒在臺階上起不來,不想跳了,松鼠鼓勵他要堅持到底。”有學生說:“爬山時,嘩啦啦,下起了大雨,風呼呼地吹,差點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怕,繼續跳。”這些訓練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理解詞語多元化
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是低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詞,我把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放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例如理解“長期”時請學生換個近義詞;理解“吸了口涼氣”時,先學習“吸”字的寫法,在觀察分析字形時,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關系,再由做動作來理解整個短語的意思,另外還有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實際事物等理解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字詞和課文,能很好的識記字詞,更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遺憾越來越少,精彩越來越多。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揭示當時的背景和形勢。第二自然段敘述了紅軍戰士們爭著到茅坪去挑糧。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了朱德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士們怕他累著,藏了他的扁擔,但他又連夜做了一根,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出革命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參與當時的艱辛,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感同身受,激發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在課堂上逐步培養。教學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成功之處
1、講授本課,我從題目入手,采用層層問題展開教學: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把難點一步步地剝離,一個一個突破。
2、我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就讓孩子們明白挑糧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讓學生體會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了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處
1、在指導書寫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而沒有進行示范寫,學生印象不夠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學中沒有把握好分寸,應多利用一些現代化的工具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這樣教學起來就不會那么辛苦。因此,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四、改進措施
“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當然,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地送給他一個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二、成功之處:通過讀圖回答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這年的鼓勵,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處: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遠了,學生在學習此類課文的時候,有一定的時代距離感,因此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覺。
四、改進措施: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
【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朱德的扁擔》是一篇紀念抗戰時期,贊揚人物品質的文章。為了讓學生能產生情感共鳴,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進行了情景創設,然后層層推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我以讀為基礎,充分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進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孩子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系理解重點詞句,積累好的詞句、進行說寫訓練,初步感受作者組織語言、運用詞語的方法,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為他們今后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一、在想象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說過:想象,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為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并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 “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后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為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為情感熏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為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啟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為學生講述了一些關于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于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溫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五、主線推進,橫向聯動,加強整合。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主線推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余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少慢差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實驗教材的獨特優勢,構建了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又強化了朗讀感悟,同時也十分有利于學生的閱讀積累。
我們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著眼于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進程中左顧右盼,整體觀照,將識字、詞句體悟、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等都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的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于“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南油小學劉慶元老師教學《假如》一課,文中“讓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這個詞語學生不懂,教師沒有抽象地下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旬反復誦讀,仔細體味,結果學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這里不是說嘴里有苦味兒,是說等得“很辛苦”“很艱難”“很悲傷”。通過細細品讀,學生對“苦”字疊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時,在對“苦苦”一詞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同情憐憫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感化,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踐。。。。。。”語文園地意在讓學生自主,有趣且相對集中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時間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達建了一個有趣開放的語文實踐活動平臺,讓學生在有趣中練,在練習中達成活動目標。
一、“我的發現”,引導學生展開交流,鞏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讀讀認認”是讓學生認讀八個表廚具名稱的新詞,從中認識其中的.生字。主要培養學生借助拼音拼讀生詞,再讓學生發現排列的規律,并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口語交際在創設情景中,引導學生展開互動的有趣的口語交流,并聯系實際生活,挖掘學生的認識,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
四、展示臺在教學時,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搜集有關的資料,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時間機會,使得語文訓練扎實而有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今天,我給學生新授了《一分鐘》。由于我剛剛參加工作,對二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理解能力的大小,還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由一分鐘本應該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卻讓一分鐘等于了二十分鐘,這個小問題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揭開了本節課的序幕。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及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帶著“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讀課文。我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認為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應該也能理解。正是因為我的這種不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使大多數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理解。因此,他們在讀課文時,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課文,也就使這個教學環節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學作用。
其次,我讓學生聽范讀的錄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劃出來再說說為什么這部分給你的感受最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整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而喪失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從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我自身的理解出發編設問題。學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數學生找不到點子上,而我由于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根本駕御不了整個課堂。由于以上兩個原因,使整節課也就無法向下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
再次,本節課主要就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元元的心情,從而教導學生要珍惜時間。在這個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是,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雖然設計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學時,對學生放手放的`過大,以至于出現了網放出去了,卻收不回來的現象,正因為上述的問題,使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元元的心情,學生體會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為何要珍愛時間。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后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范讀,然后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第三,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么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獲,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范圍里。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杠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后,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后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系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并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于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為在以后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以于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復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于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后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后,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虎子送情報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員虎子為了幫助抗日游擊隊送情報,機智勇敢地與敵人做斗爭,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的故事。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三、四自然段:虎子遇到敵情不害怕——注意觀察想辦法——出色完成任務。課文中作者都做了細致描寫。突出刻畫了在抗日時期兒童團員們的'英雄形象.在講授課文時,我講了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故事來創設情境,引入本篇課文。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悟。然后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標畫課文自然段。學生隨文識字,讀熟課文之后整體感悟,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把指導朗讀貫穿全文,在讀中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虎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從而激發起學生對兒童團員的敬佩之情。學習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們想象:虎子如果被敵人發現會怎樣?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在組里讀一讀,說一說虎子觀察到了什么?他想出了什么主意?再演一演。最后,展開討論,虎子的主意巧妙在哪兒?你喜歡虎子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課文延伸。利用班會時間開一個我講“抗日英雄”的小小故事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小詩人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多讀中識字,要求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堂設計主要分成三大塊。激發興趣,引入新課——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寫字——回歸文本,鞏固生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筆馬良導入,揭示課題;接著讓學生自主讀書,借助拼音初識生字,通讀課文;然后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認,邊讀邊想,又以有趣的游戲形式鞏固復習生字詞。最后,指導寫好“尋、哭、良、食”四個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培養學生良好寫字習慣“一看二寫三對照”為重點,讓學生觀察間架結構、記筆順、描紅、再看關鍵筆畫,一筆一畫寫好字。
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老師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認記生字時,孩子出現了長讀的現象,教者能及時的'察覺,并馬上反應讓學生聽范讀。但當課件出現問題時,教者沒有進行及時必要的范讀,而又讓學生再自由練讀了一遍,并在引讀完每一小節后,又請學生個別朗讀進行指導。由于環節的重復,連累后面的教學環節出現時間緊張,在寫字后沒能讓學生及時地進行展示與分享。課后反思,在讓學生充分自讀后,教師應重視自身的示范,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讀好。而老師急于想讓學生“讀好”,卻忘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點,顧此失彼了。
一節好課應該是一節樸實的課。我們應該看,在課堂中學生是否興趣盎然地快樂學習,積極參與學習,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教師應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遵序漸進地落實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會”與“不會”之間,教師應該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切勿面面俱到。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開天辟地》講述的是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來是混沌一團的,后來大神盤古憑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開。盤古死后,他的身軀化生出世間萬物。課文中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天辟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如何開天辟地,感受盤古的雄偉高大、力大無窮、意志堅定;他如何化生萬物,體會巨人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時,我是根據故事的發展情節逐段講述的。導入課題時我設計這樣的導入語:當我們眼望蔚藍的天空和廣闊的大地時,心中一定會想“這天地是怎么來的?人類的祖先是怎么來的?”,其實古代的人也曾想過這些問題,于是編出了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關于人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叫“女媧造人”。傳說在女媧造人之前,這個世界沒有山,沒有水,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獸蟲魚,沒有天,沒有地,于是世間又流傳了這樣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開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樣形成的,這對于求知欲特別旺盛,好奇心特別強的小學生來說,必然會充滿新奇。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設計一個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團,開天辟地,化生萬物”這三個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檢查學生的預習能力,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他們語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學習課文時,我采用“啟發思考—自主閱讀—交流體會—適當點撥—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學。教學第二段的時候,設計這樣的問題:盤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軀開天辟地的?開天辟地后的情況怎樣?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交流讀后的體會,在此基礎上作適當的點撥。如:“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可以感受盤古開天辟地的艱難,“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盤古的力大無窮,“盤古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隨著它們的變化而變化”感受盤古意志堅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盤古面對死亡,坦然無畏,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無怨無悔、無比樂觀的精神,讓盤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
教學第三段時,主要讓學生反復朗讀,了解盤古的'身軀化成萬物的經過。引導學生把世間事物美好的特點,跟盤古美好的心靈聯系在一起,體會盤古把一切都無私地獻給人類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設計一個想象說話:發揮想象力,說說盤古還創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這節課我覺得有幾個不足的地方:1、學生讀,說的機會很多,但我沒能很好利用老師點評、學生點評的方法,激勵手段利用不夠,未能把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很好地調動起來。2、通過一節課的教學,盤古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夠豐滿,盤古能開天辟地,化生萬物,學生認為都是因為他有無與倫比的神力,而忽視他的意志堅定,和無私奉獻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說話沒有指導到位。應先指導想象的方法,讓同學透徹理解書上最后一段的寫法,有相似特點的兩種事物方可變換,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想,也許效果會好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這節課我用闖關的游戲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關都有闖關要求,有趣、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關:諺語聲聲讀。闖關要求:將每一條諺語讀準確,讀流利。
諺語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圖片來體現每句諺語的含義,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看到圖片就理解諺語的`含義。最后總結諺語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歌曲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來讓學生再次體會諺語的含義。
第二關:闖關要求:將每一個生字都會認、會讀、會組詞。
生字個個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用猜字謎(移、柴)、實物(筷子、繩子)、圖片(柴、火焰、繩子、搓衣板、蒼蠅、斧頭)、拓展識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組詞識字。鞏固識字時利用摘果子、走迷宮等小游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關:我會寫。闖關要求:看誰寫的又漂亮又正確。我指導寫的有:斤、謀、滿
第四關:諺語大本營。闖關要求:看誰記得多!在這里告訴學生,諺語有很多種類,舉例有農業諺語、學習諺語、團結諺語等,并舉一例。
不足:課件看不清;
指導寫字時方式太單一,粉筆字基本功有待練習;
教育機智不靈敏,柴的字謎;
整體前松后緊,拓展時應該只拓展有關團結的諺語,這樣后邊不會緊,也和本課的主題聯系的更緊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首先、復習詞語,體會關系。通過復習課題中所說的三個小動物是誰,進而出示對這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稱呼,讓小朋友從中感受到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知道他們是好朋友。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
其次、句式訓練,體會關系。仿照“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進行句式訓練:它們常常在一起( ),日子過得( )。想象說話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會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和美好。從而,為下文的學習埋下基調,也為下文的分別創設情境。
第三、品味朗讀,突破重點。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句子的意思。如,關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兩個“快”和一個“啦”,讓學生體會冬天即將到來時小燕子的那份著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體驗,解決難點。通過師生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明了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第五、總結板書,語言訓練。在總結板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說:
第二年春暖花開時,三個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這樣在讓學生記住所學知識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就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在進行本節課教學之前的`所思所想。當然,根據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1.還需更好地凸顯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教師處于一個主導的角色,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精煉自己的語言而把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朗讀、語言表達或者課堂交際中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導即可。
2.還需要再投入一些、語言再豐富一些。雖然課件做得很生動、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再運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語言、表情和姿態,那就更能把學生帶進課堂的教學情境中,讓孩子與課堂情境交流,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3.還需要再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在傾聽、應答和理答的環節,由于教學時間的關系,我沒有等孩子表達完整就打斷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沒有注意讓孩子表達完整。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給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達的時間,讓孩子表達清楚、表達完整。
4.還更好地把握教學時間,由于我的時間把握的不好,最后語言訓練比較倉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第22課——《窗前的氣球》一文主要寫一個名叫科利亞的男孩因得了傳染病而被隔離,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際,他的同學放了一個帶笑臉的紅氣球在他窗外以表慰問。課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氣球是紅色的而不是其他顏色呢?”我下意識地一怔,馬上把這“球”踢給了學生:“誰來說說?”課堂內先是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小手如林。
“因為紅色很好看。”
“我想紅色應該很容易讓人看到,因為在窗外,不顯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們過年過節的時候不是到處都紅的嗎?不是有個詞語叫紅紅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說什么都會好起來呀。”
“紅色讓人覺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邊一個勁地恩啊表揚他們,心里也洋溢著溫暖。此時,xx嘀咕起來,我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問;“你有什么想法嗎?”他“嗖”地一下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已經知道答案了,紅色就代表了他們真誠的心。”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9-22
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12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3-23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3
二年級上冊語文寒號鳥教學反思03-28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