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1
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我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了教學重點,注重了讀長句子的訓練了和完整話的訓練,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和味道,但是本以為孩子們都能吃過粽子肯定能說的很好,但是說話訓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發現孩子們對于粽子的'樣子和味道表達得不夠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們對于說話訓練不夠完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粽子根本沒有見過,第二就是對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從外到里的順序描寫了粽子的樣子。
訓練長句子的能力,在反復誦讀中訓練,這樣才能培養語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讀能力是比較薄弱。,主要一節課又要分析重點段又要認讀生字還有書寫生字。總感覺給孩子們朗讀課文的時間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閱讀,孩子們對于文本內容不熟悉,所以影響朗讀效果。做好語文課前預習我覺得非常必要。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2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3
《端午粽》這篇課文選自屠再華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十分貼合學生的童年生活,課文圍繞著端午粽,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以及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粽子的樣子和種類時,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同學都非常喜歡吃粽子。于是我便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聯系自己的所吃過的粽子,為大家介紹一下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等,由此也可以鍛煉一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長句子比較多,我便讓同學們反復閱讀,邊讀邊學邊體驗,剛開始有同學讀不準字音,例如,“一”字的變調掌握得不是很好,還有一些同學停頓處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對長句子進行內容分解,明白句所表達的內容,再進行反復練習。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句子比較長,但是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在指導讀長句子時時,首先,引導孩子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關鍵的事物(箬竹葉、糯米、棗),然后再引導學生發現這些事物的具體特征(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并讀好這些“的”字短語,最后通過找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時的'順序(用……包的,里面,中間),從而發現這句話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描寫了粽子的樣子。通過這三個小步驟,學生對這個長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反復閱讀,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課最后一段還講到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教學過程中將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以放視頻的形式講給同學們,他們都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還有同學聯系生活經驗分享了關于端午節的其他習俗,例如,賽龍舟、編五色花繩、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潛移默化之中也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4
進入線上直播教學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直播教學帶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教師又變成了知識的傳授者,課堂又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因為師生互動連麥收到網絡穩定性的影響,課堂不得不減少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二是學生又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教學效率堪憂。三是教學活動又在由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回流。四是教學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怎樣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線上課堂的關注度,進而提高網絡教學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充分利用前置作業,讓學生預習課文,以語音和視頻形式提交作業。
學生宅家三個月最想見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學、老師,對他們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識也很感興趣。完成作業的過程,動手又動腦,還要組織語言,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怎樣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在集中識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深層次,多角度地識字學詞。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提高。連麥和語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師生的互動。
3、在學習過程中滲透學習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好長句,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這些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向敘述滲透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進一步改進。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5
《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
課文調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上課伊始,課件出示端午節的活動場景,出示各種粽子圖片,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粽子的節日氣氛。通過看圖“品嘗”端午粽,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初步的認知。然后直接學習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弄清本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寫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結合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粽子的顏色、味道等特點。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本課的朗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讀好帶“的”的短語,另一個是學習讀好長句子。教學時,采用了“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度、鞏固。此外,生字的教學也和讀結合起來,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6
《端午粽》一文選自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本文純粹是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講述了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是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品嘗,然后總要我們帶回一籃粽子與鄰居分享的事情。簡短的四段文字,卻清晰地講述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間愛你穿插對粽子外形、配料的描寫。課文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的學習。
現就所上《端午粽》一課進行如下的反思:
1、基于本課是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在導入新課時結合了本單元的單元主題“家人”,并且回顧了《靜夜思》《夜色》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揭示了本課的課題。這樣以內容為主體的導入,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初次接觸,也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人文主題。
2、注重低年級課堂以識字、寫字為主的教學。結合課題重點學習了本課的兩個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講解的過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識字的方法。在講解其他生字時,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漢字的本義。尤其是在教學“豆”字時,結合其甲骨文,讓學生去推測豆與什么有關?通過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本字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對其指導,通過講解明確“豆”最早指的是“一種盛肉的容器”。同時也運用了相同的方法識記“肉、帶、米”等字。通過這四個象形字的教學激發學生探索漢字文化的興趣。
3、在指導寫字環節,抓住了“真、分”兩個生字中的易錯點,讓學生觀察如何寫好這兩個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橫而不是兩橫;“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過口訣的總結,讓學生再次夯實鞏固生字的寫法。但是在此環節評價反饋時,教師的點評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導學生寫字的水平。
4、關于品讀課文的環節,因為前面的識字寫字環節用時過多,品讀環節的任務并沒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學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斷的去打磨自己的課堂,提高課堂的效率。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11-20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通用15篇)06-08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反思(精選15篇)06-08
《端午粽》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03-24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教案優秀03-31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02-04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