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1
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里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松學生小腦袋里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借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采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里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范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范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么這樣讀,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采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著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后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松。在閱讀中孩子可以積累詞匯,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并試著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煉學生的閱讀及寫話能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為教師必須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能力。小學語文書圖文并茂,特別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符合這個年紀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可以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必須進行一定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干什么并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通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后就可以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小學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一定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說話交際能力,但也是在為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后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于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于生活,教師也可以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2
一、試卷評價
本次試卷能依綱據本,題型靈活多樣,與平時做過的練習差不多,其中連線題占33%,考核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要求學生基本功十分扎實,同時滲透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課外識字情況,是一份好試卷。
二、試卷題型分析
第一道題,我會連下去寫,由于平時我們常常說按順序寫,比較少說連下去寫,所以有些學生看不懂題意。認為只將四線格中的“m、g”各寫幾遍。
第二道連線題,考得比較全面,有考拼音與識字、有反義問、有量詞。最后一小題有的同學忘了將腳印與名稱相連。
第三題,對于一些差生來說,“第、共”二個字不認識,所以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
第四題,考察學生看拼音寫字,學生完成得很好。
第五題,我會組詞“可、河”由于是二類字,很多學生會說但不會寫,所以錯得比較多。
第六題,將表示動作的詞涂上顏色,“讀書、吃飯”二個詞很多同學不知道是動詞,這道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第七題,學生完成得比較好。
第八題,照樣子寫一寫,出題時用“田”字格出現,特別是第二步,很多學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若干脆用線的形式讓學生填,孩子們更能理解。
第九題,我會根據課文內容邊線,由于學生識字不過關,語感不強,所以錯得比較多。
第十題,我會看圖寫話,孩子們格式及標點使用不規范有待加強。
三、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由于我校學生大多是農村孩子,僅寄午生就占一半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家長文化程度低,根本不懂如何督促孩子學習,更談不上輔導。加上學前班教育比一般孩子少二年,早期智力沒有得到開發,起點比較低,所以很多孩子在學習上感到困難,從考查中反映出以下幾個方面:
1、審題能力有待提高。
2、識字不過關,字意不理解。
3、寫字習慣有加強。
4、學生的語感有待培養。
四、教學反思
今后教學中,應在40分鐘的.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視基礎。對識字這一難點在程度上解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后進生以鼓勵為主,讓他們樂學、愛學、好學,充分利用班級中的優等生的幫帶作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應有所區別,培養學生自己審題的能力,學會變通,舉一反三。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檢測方式,但不能做為評定學生途徑。我們的教學是要讓學生不僅學習語文,更要會用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3
一、對試卷的總體分析
總體而言,該試卷知識覆蓋面較廣,信息量大,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運用的能力。體量適中,難易適度。依據課標,尊重教材。同時,有一道題目沒有單一的答案,有助于學生創造性發揮,比較注重課改評價理念的踐行。
本次考試有十一大題型,有基礎知識的考核和閱讀能力的考核。基礎知識的考核內容較為全面,包括字、詞、句,題目有一定的靈活性。閱讀能力的考核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設計的,主要考查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如,“我會讀一讀,再填一填”,要考查學生能否讀懂文章,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我對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統計,下面就試卷呈現的方式分兩部分對該卷及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絕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尤其是第二、三、四、六題正確率較高,只有個別學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閱讀能力部分
閱讀能力這一部分,大部分的學生能看懂圖意并且順利寫好一兩句話,只有個別學生不知所云。學生答錯,主要原因是獨立閱讀能力不夠,在以后還要對閱讀方法上多加指導。
總之,本次對學生完成的情況來看,總體上比較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雖然學生的閱讀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試卷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關聯。
二、今后改進教學策略
1、更加重視書寫端正、規范,卷面整潔。
2、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仔細答題、仔細檢查。
3、注重在教學時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而不是通過題海戰術。
4、加強閱讀訓練,提高閱讀方法。
5、重視詞語的積累,增大閱讀量,提高說話、寫話的能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4
一、總體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1人,合格率100%,在這些學生中有1名學生主要表現在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有時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現象,這就要求在后半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因材施教,狠抓學困生,爭取學困生轉化,提高整體成績。
二、取得成績的主要原因
1、重視拼音教學,聲母、韻母掌握比較扎實。
2、能聯系實際,指定學習成績優秀且責任心強的兩名學生分別擔任每天早自習的值日班長,帶領學生進行有目標,有任務的學習,午自習進行聽寫或做練習,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
3、通過設計各種題型的練習,鞏固并深化所學知識,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
三、試卷試題概述
試卷題量適中,面向全體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做得比較好,只有個別學生因智力問題,答卷較差。
第一題:我會聽
學生對聲、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掌握得比較好,能重視拼音教學,學習拼音時,能抓好拼讀音節的練習,但學生對于平舌音、翹舌音很難區分,容易聽錯。找音節的速度比較慢,今后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要求認讀的`詞語”學生掌握的很好,只有個別學生錯一、兩個。平時能抓好二類字的認讀,“要求會寫”的詞語平時能做好音、形、義的教學,并拼音、詞語聽寫過關。
第二題:找出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分別寫下來。
第一小題:根據給出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把他們分類,大部分學生能找的準確,有幾個同學找錯一到兩個,有一個學生找錯整體認讀音節,有一個學生只寫對幾個。
第三小題:根據音節寫出相應的聲韻母,學生對jqx與ü相拼省兩點,就是很容易忘記,有30%的學生做錯。
第四小題:看圖找出相應的音節,96%的學生做對,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較好,平時練得較多。只有一個學生不會做。
第五小題:連一連,連字成詞、連反義詞。學生的組詞能力不強,有20%的學生把詞語連錯,二類字的反義詞不熟練,今后還要加強一字組多詞的練習。
第六小題:看圖寫字,這一道題做的,全班同學都做對。
第七小題:小小魔術師。給字加一筆或兩筆,變成其他的字,有92%的學生做對。
第八題:選字填空:大部分學生都能選出相應的字填空,但對“泥(),學生不認識“泥”,所以有30%填錯,給生字組詞應該選學生學過的生字會更好。
第九道題:補充句子,學生的識字小,較機械,不能改一反三。今后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不要只局限于一個答案,多進行說話訓練。
第十題:看圖寫話,學生只要識字小。今后除了抓好要求會寫的字,還要抓好二類字的教學。
四、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措施:
1、注重學生拼音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學習。
2、繼續加大聽說讀寫教學的力度,使字詞句訓練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必須進行強化訓練。
3、加強訓練,培養學生審題和語言表達能力
4、多與家長聯系,密切配合,抓好中下學生的學習。
5、加強對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的訓練,貫徹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6、把好單元檢測關,及時彌補不足,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7、狠抓后進生,采用多種方法幫輔,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8、充分把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等現代化教育資源引進課堂為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9、教師不斷改進教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多與其它學校同年級教師聯系,從中找出差距,改進不足,提高教學成績!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5
本次考試試卷命題能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立足于基礎,考查學生應知應會應能內容,充分體現出語文課程的基礎性,開發性和綜合性。
從學生做題觀察,其中第二題看圖選擇合適的音節抄寫在四線格里和第三題拼拼連連,寫反義詞,第七題連連,第八題把句子填完整情況較好,原因是經過將近一學期的學習和鞏固,學生對拼音掌握和生字掌握較為扎實,量詞練習方面平時做得也較為全面,因此得分較高。但在選字組詞、數筆畫,寫筆順方面失分較多,仔細查閱了學生的試卷,發現主要是這些原因:選字組詞都是我會認的字,在選擇上同學都很迷糊,比如知道的道,許多同學選成“到”。平日只顧口頭組詞了。數筆畫水錯誤教多,出的'第4筆出錯多。看拼音寫詞語,錯誤的原因是學生粗心以至于把小魚拼成小雨。學生做題時缺乏認真思考、仔細觀察的習慣。雖說粗心不是笨,但是這種壞習慣不改過來,將害其一生。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1)要努力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新形式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注重以課本為例子培養學生的能力,并由此生發開去,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內往課外開拓,對于課內的好的詞匯句子要注重積累,并且在平時的訓練中運用,以鞏固記憶,使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逐步培養學生運用課內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良好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使其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內部動力因素,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年級開始培養是猶為重要的。首先寫字時要看清字的間架結構,學會分析字型,正確分析筆順。其次做題時要看清題目,審清題意,再次掌握解題方法,養成獨立思考解題的習慣。習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是長期強化訓練成的,一旦形成將對學生終生受益。
(3)做到訓練與方法傳授并重。訓練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抓在平時對學生進行階段性、針對性的訓練,但如果我們的復習教學只是反復的訓練訓練再訓練,使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只能適得其反。學生不僅不能記住你期望他掌握的東西,反而還會產生逆反情緒,甚至放棄學習。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甚至是反人道的(不是危言聳聽)。我們要講究巧練,平時教學中多注意總結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仿佛黑暗中找到了回家的路,才會有高漲的情緒,做起題來才會得心應手,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形成能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6
教學反思是下課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通過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茍,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典禮演講稿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一、課文教學“教什么”
這是針對教學內容而言的。“教什么”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
在這個問題上,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學內容的空泛化和純知識化。所謂“空泛化”,就是教師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什么劃分結構、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等,這些看起來好像很有條理,而實際上沒有體現出語文的“特色”來,課上得很空。而這些屬于課文內容(即文章“寫了什么”)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一個又一個寶貴的40分鐘,就這樣白白地耗費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就集中體現在這一點上。所謂“純知識化”,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聚焦在“這是什么”的層面上,如“這個字”怎樣讀音,“這個詞”怎樣解釋,“這篇文章”分幾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等等,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個稀爛,然后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把語文課上成“告知”課,學生只須記住就是了。
所以導致上述現象的存在,就是相當數量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記住文中字、詞等知識。應該說,這是課文教學的一個任務,但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終極目標。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很多語文教師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課文內容”列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項。而在實際教學中,落得最實的,教師最賣力氣解決的也是這一項。我們說,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這只是課文教學的`低層次要求,而在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內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才是課文教學的高層次要求和根本任務。不然的話,講了《致橡樹》,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愛情觀;講了《祝福》,就是為了讓學生認清封建禮教的罪惡;講了《蘇州園林》,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格局和特點……這就不叫語文課了,而變成政治課和地理常識課了。我們的語文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在教學的園地里為別的學科任勞任怨地、辛勤地耕耘著,而把自己的這塊語文“自留地”“責任田”給荒蕪了。
那么,課文教學究竟應該教什么呢?一句話:教語言。
課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課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標點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課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教育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寫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課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
二、課文教學“怎樣教”
這是針對教學方法而講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稱其為“科學”,我們就要探求其規律。按規律施教,教學就順暢,效率就高,反之,教學就滯塞,自然就達不到目的;稱其為“藝術”,我們就要講究方法。教法得當,效率就高,教法不當,效率就低。
當前,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只注重字詞知識教學和內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語言的運用之妙和表情達意的功能。這一點在畢業年級的課文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是教法僵化。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長期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學套路,反映在課文教學上,就是用一種教學模式去應付各種體裁的課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學模式化,課上得很死。三是以講為主。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動搖,以講為主,全面灌輸。特別是在分析課文時,總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這個層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總想分析出其微言大義來。仿佛不這樣教就顯得教學沒有深度,不這樣教就不算完成教學任務,不這樣教就展示不出教師的淵博學識和高深理論來。有時為了追求課堂上的表面活躍,大量的提問充斥課堂,滿堂講、滿堂問、串講串問,把語文課上成問答課。這樣的教學,現在還相當普遍。四是題海戰術。現在的學生,除了極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被“考試”“訓練”給占滿了。什么“課課練”“單元練”“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年級還有不止一次的“模擬考”,等等。學生整日里泡在“題海”中而不能自拔,而考試時最感頭疼的還是不會閱讀分析。這除了試題本身的因素外,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題海戰術的不靈驗。
教學方法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對課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我作為年輕的語文教師,學歷都已達標,工作熱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但我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很盡快擺脫這種局面。所以,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7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臺。
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于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后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轉眼間,一個學期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一年級結束了拼音教學開始識字教學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在識字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難以問題。
比方說,有的孩子沒有上過學前班,認識的'字比較少,基礎比較差,但有的孩子一冊書已經學過好幾遍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進度過快,會基礎薄弱的孩子會跟不上;進度過慢,程度較好的孩子就會感覺膩味,提不起學習興趣,所以很難把握。
再比如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結構很難把握,現階段接觸到的漢字筆畫,不管是程度好還是不好的孩子都有難度。程度好的孩子在以前接收制式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習慣,如“皮”字的筆順,第一筆是橫鉤,第二筆應該是撇,但有的孩子習慣先寫豎再寫撇。還有“火”字,應該是先寫兩個點,再寫“人”字,有的孩子也會寫錯。這些雖然都是很細微的錯誤,但是如果不能從小改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加難已改正。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詞語積累量還過于少,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欠缺,不會說完整的話,用單個的詞語回答問題,這一方面也需要從小加強。
針對這幾個情況,我準備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學進度要兼顧所有孩子,既讓后進生跟上進度,又讓優等生提起學習興趣,加強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實踐中要從細節入手,關注孩子的寫字習慣。
3、在教學中要注重運用歸類的方法幫助孩子增加詞語的積累量,在課堂上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能夠敢說話,會說話。
總而言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能定會取得成績。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8
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摸索、實踐與思考中,我深深得感到:要想讓一年級的小朋友乖乖坐著聽你講課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到底什么才能讓他們停下來聽你講,然后很乖巧地讓你用微笑來表示對他們回答的肯定呢?
一次,我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有些教師都會時不時得給小朋友們講講故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下,我茫茫然地也想試試講故事是否比上課更讓他們聽話。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我說了這節課的內容是聽故事,小朋友們的眼睛都發光了,我心里一陣歡喜,想著原來孩子們的興趣真是在這兒啊!難怪人家老教師都用這一招,還真管用。在聽故事的中間,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讓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靜靜地盯著你,聚精會神得聆聽著你的故事時,心里那美啊,真是無法言語。
這一次的事件給我帶來了真正的思考,為什么孩子們能用那樣的精神來對待我的故事,為什么孩子們卻用那樣的神情來對待我的語文課堂?因為故事有趣,因為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種無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們不能掙脫的力量,所以他們被這樣的神秘之手牽著走。什么才能成為我的語文教學中的神秘之手呢?經過這次的感動,我看了很多網上關于這方面的信息,然后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準備的教學預案付諸實踐。這一次的課堂比前幾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從我這半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一年級的'孩子的語文課堂一定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在課上,最好能穿插幾個好聽的故事,然后把要學習的生字、詞語融合在有趣的游戲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說說我的感想:
(一)上課前三分鐘的吸引力首當其沖。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沒有多媒體幫忙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想出令學生嘆為觀止的點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時,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像這樣一個簡單的謎語就會讓孩子們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時候,我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語帶領下,孩子們來到了一個小村莊,這時再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后得想要搶著說。我想此時的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一定不會拒絕,學習的動力馬上就強起來了。
(二)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吸引著學生心甘情愿學習。
在低年級學生中,對學習內容真正感興趣的人畢竟不多,教師還是得想方設法把學生必須掌握的東西摻合到有趣的游戲、比賽中,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嘗到學習的甜頭。比如在教學拼音時,我常常會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別拿一個聲母或韻母,下面的小朋友一邊拍手一邊唱“找朋友”的歌,哪個聲母和哪個韻母可以拼起來,就讓拿它們的兩個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學一起拼讀這個拼音三遍。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得在玩中鞏固了拼音的拼讀。
(三)有效的肯定機制是課堂延續的動力,它的吸引力無可比擬。
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比較容易滿足,當他或她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簡單的一個大拇指就能讓他或她久久地激動不已。當然,要想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得要靠長久的肯定機制。比如在課堂上用一些可愛的小貼紙給予學生激勵,告訴他們有了十張小貼紙就可以到老師那去換一樣小禮物。而這樣的小貼紙是發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小朋友的,誰表現最好誰得到的禮物就最多,一個星期中得到禮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為“聰明大王”。在我們班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大王,比如“認字大王”、“朗讀大王”、“寫字大王”等。這一切都是在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肯定,當孩子們不斷地被肯定、激勵之后,他們也會漸漸地變得懂事起來。
(四)豐富多彩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表演或活動是一節課的調味料。
好的教師的語言常常是抑揚頓挫、詼諧幽默、聲情并茂的。在講授中語句的停頓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語言的渲染可調動學生的情緒;優美的語言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拙劣的語言會導致索然無味的結果。而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很多課文都是由兒歌改編而成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到這一點,大膽嘗試邊唱邊演的形式。小朋友們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說在教《影子》的時候,為了搞清楚到底什么時候在前,什么時候在后,什么時候在左,什么時候在右,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領著小朋友們到陽光下自己體驗一番。
(五)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東西和方式來吸引他們。
對于這一點,我想是最難做到的。一個班中幾十個人,每一個個體都好比一朵鮮活的生命之花,他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于同一個游戲,同一個比賽,可能這些人喜歡,而有一部分人卻置之不理;對于同一個學習內容,可能對某些人非常有吸引力,而對另一些人卻像無字天書那樣遙不可及。這樣的問題也許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怎么解決成了關鍵。了解每一個學生及學生的相關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的時間段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定期指導和鼓勵,耐心引導和啟發都是必須做的事。
至此,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節課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這節課有吸引力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聽你指揮。而這一點卻是最難做到的。那不但是一位教師彰顯功力的表現形式,更是每一位教師整日追求的一個目標。我想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都要經歷一個不平凡的磨練過程,每一位成功教師的成長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作為新教師,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于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這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學習,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鉆研,時時總結,常常反思。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9
一、 游戲引路
一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玩。很多事情,如果你強制性告訴他們要怎么做,小朋友不一定買老師的賬,如果換一種方式,以游戲的方式出現,他們也便歡喜不已。
這個月,我們以學習拼音為主。拼音符號的枯燥,教過的人都會知道,這對學生而言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時,我盡量化靜為動,化枯燥為生動。
拼音教學的四聲,對小朋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我便根據四聲的樣子,編成體操的`形式,讓小朋友課堂上能動一動,像是在做游戲。每次讀到四聲,讓小朋友起來做一做,他們都很開心。
像讀字母時,我會帶領小朋友做猜一猜的游戲,或拍手歌的游戲,或者帶拼音字母回家的游戲。
在拼讀教學時,我會讓小朋友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戲。
總之,課堂力求動靜結合,讓小朋友在游戲中學習拼音,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
二、 表揚帶動
一年級小朋友,估計對他們兇的效果不如對他們贊的來得有效。課堂上還是會一表揚為主,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小朋友去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準備做好的,我會當眾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做好課前準本是很重要的。
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會得到表揚,認真傾聽的,也會得到表揚。如何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呢?比如:
Bu拼讀這個音節時,我出示卡片,問:它是誰,誰能把它帶回家?小朋友舉手示意,表示幾聲。他們回答時:我是bu,我能把它帶回家。當學生舉手表示幾聲,并讀得標準時,我會說:“謝謝你,很熱心,很能干,我把bu獎給你。其他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告訴我剛才他把誰領回家?”
“愛心幫助在繼續,它是誰,誰能帶它回家?我要把機會給剛才聽得特別認真的小朋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各種好的習慣在表揚聲中,不斷地鞏固和復現,讓小朋友知道怎么做就能得到老師表揚。
三、 獎勵規范
課堂常規的落實,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剛起步,小朋友的習慣尤為重要,因此,需要我們老師,一點點,一天天去規范,去引領。一年級組,除了班級爭章之外,我的課堂特意設置了三種卡片,以小卡片去規范小朋友的行為。課前同桌互相幫助,做好課前準備,做得好的小朋友獎勵合作卡。課堂中,發言積極的獎勵發言卡,認真傾聽的,獎勵傾聽卡。
以獎勵來規范小朋友的行為,讓他們在得卡的過程中,知道課堂應該如何傾聽和發言的。
目前,我的語文課堂上,運用上述三種辦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所進步,能慢慢沉潛下來,認真傾聽,積極動腦,熱愛學習。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10
隨著課堂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本學期的第十一周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本教研教學研討周,在這個活動中我擔任了上教研課的任務,執教的是一年級的閱讀課《四季》。經過之前的自己鉆研教材執教老師的試講一年級教師的集體背課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師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課堂教學,下午又進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這一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更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
《四季》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兩個教學目標:
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著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開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說說現在是什么季節引出四季,然后讓學生欣賞四季的風景圖,從直觀上感知四季的美,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
二、品讀課文
讀中識字閱讀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一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語,放慢速度讀;二是識字后再來整體感知讀,要求讀通順;三是把課文流利,讀出美的感覺。
三、朗讀指導
體味文本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閱讀課,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
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說說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么樣子的來具體感悟,并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彎彎鞠躬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范讀、重音提示讀、學生個人練讀、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
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請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讀來達到感情朗讀的要求,這里也是預設中課堂的`一個高潮。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較好。
下課后進行反思,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預設中課的第二個高潮: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帶頭飾表演讀之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中除了課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特征以外還有哪些景物特征,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紅葉飄飄,它對大樹說我是秋天……”在課堂上讓他們那顆聰慧靈動的心得以放飛。由于學生對帶頭飾表演特感興趣,讓他們多表演了幾遍耽誤了時間,其實后面的幾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戲演多遍無人看”,以至于預設的第二個高潮沒有到來,不禁有點惋惜。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環節中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都是我自己沒覺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寶貴的意見,正如前面所說:它們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建議如下:
1、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以環節;
2、最好不要重復學生的答問,對學生沒說完整的話指導說完整,讓他們養成說話完整的習慣;
3、老師在課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給人“晃”的感覺;
4、戴頭飾表演適可而止,戲演多遍無人看,節省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拓展,課堂會更充實。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1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于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于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于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系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發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著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閱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欲望,遍數不限,讀完后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說《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后講升旗儀式的壯觀,于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于是,我的閱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于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閱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示范對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范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范,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后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后描紅練習。
對于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范,在當眾示范以后,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于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范,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于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范,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盡管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了多種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 12
本次公開課活動我準備的是一節識字課,課題是《袋鼠媽媽》。活動結束后,我對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反思和整理。
一、選材
之所以選擇《袋鼠媽媽》這首兒歌,是因為這首兒歌充滿童趣,而且兒歌句子整齊、壓韻,還是關于小動物的所以我相信孩子們會很喜歡這首兒歌。
二、導入部分
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課堂一開始我就通過分組贏蘋果的賽制來控制課堂紀律,在比賽中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接著我以猜字謎游戲引入課堂,再次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通過多媒體出示袋鼠媽媽的圖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圖觀察袋鼠媽媽,說說袋鼠的特征有哪些,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后師做小結。
三、朗讀兒歌部分
(一)師范讀課文并提問“為什么說兒歌中的袋鼠媽媽很奇怪?”袋鼠媽媽把孩子。蘿卜。青菜裝在了哪里?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孩子認真聽兒歌,并幫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兒歌的內容。
(二)師范讀,生跟讀。目的是讓孩子跟著老師讀準字音,并在讀中認字寶寶。
(三)孩子齊聲讀,拍手讀,分組讀等多種方式讀,目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讀準兒歌,熟讀兒歌,理解兒歌,認讀兒歌中的字寶寶。
四、識字部分
我設計了以袋鼠媽媽去買菜,而字寶寶在家呆無聊了,偷偷跟著袋鼠寶寶出去玩迷路為由,把字寶寶藏在花園中讓孩子自己通過觀察找到袋鼠寶寶,讓孩子讀字寶寶并充當小老師帶領其他孩子一塊讀字寶寶,本次的目的是讓孩子自己當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孩子,因為有時孩子教學孩子比老師教學效果更佳,孩子學習更有激情。接著通過小轉盤,開火車等多種方式讀字寶寶,通過標序號。剪刀石頭。把字寶寶送回家,摘蘋果等游戲加深孩子對本課教學生字的鞏固和印象,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五、書寫部分
書寫部分同樣注重以孩子為主導,讓孩子們邊說筆順邊書空寫,而師則在黑板上示范正確寫法。
六、師小結
一節課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本課的最后我以袋鼠媽媽和我們做了好朋友,現在袋鼠媽媽要回家了,我們用美美的聲音齊讀兒歌送袋鼠媽媽回家,和袋鼠媽媽說再見吧,輕松的結束了本課的教學。
七、此次活動不足之處如下:
1、在出示袋鼠媽媽多媒體圖片讓生討論袋鼠媽媽特征,師做小結環節時應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孩子對袋鼠媽媽善跳這一習性的理解。
2、在朗讀兒歌部分,通過提問讓生注意傾聽兒歌這點雖好,但是應該考慮孩子的差異,多讓孩子讀幾遍之后在讓孩子從兒歌中找出答案回答問題。而且讀兒歌的時間太久,沒有把握好朗讀時間。
3、識字部分,識字分為基礎識字和擴展識字。在這兩個識字讀的環節,形式有點單一,而且在擴展識字這塊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除了課文中的`組詞,應多讓孩子發散思維,開動腦筋,多組些和課文中不一樣的詞語。
4、書寫部分,由于前面朗讀兒歌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后面沒有時間讓孩子拿出書本學習書寫。
5、教學過渡語不夠清晰。一個個教學活動好比是一顆顆珍珠,而各活動環節間的過渡語則是串連珍珠的絲線。本次的教學活動中,在過渡語方面我仍需加強,因為如果過渡語運用得好,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增加課堂教學效益,起著有益的作用。
通過這次公開課,我看到了自己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去改正,在此謝謝我的師傅和各位學前組的老師們對我的耐心指導和細心點評。我會努力完善自己,把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4-19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3-06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5-20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3-29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6-24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精選]05-22
一年級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3-08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