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扎實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后,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里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后。課后,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后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為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2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比尾巴》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為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么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而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后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著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著童趣,充滿著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里幸福成長。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3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導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復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說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
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本,與文本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為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因為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松而又愉快!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在教研室和學校的組織下,我講了一節《比尾巴》第一課時觀摩研討課,一節課下來受益匪淺。本篇課文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以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我主講第一課時,以生字學習為主,學習目標是:1、會認、會讀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重點學習八字頭和提手旁等偏旁、一個“豎提”筆畫;2、指導問句朗讀,熟讀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上課的思路基本還是清晰地順著教學設計進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首先我以游戲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運動多種方法教學生識字、認字;同時,運用各種方法教學生讀課文,以讀代講,更能有效的學習本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運用多種表揚激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但是,作為一個新老師我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陷,上完課后,幾位教研室老師結合我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一、語言語調的問題
在講課過程中,不自覺地拿腔作調,給人不太舒服的感覺。老師指出:上課就用正常的語氣來上課就行,不需要拿腔作調,正常聲音抑揚頓挫等。我們上課不需要用多大的聲音,要給人舒服的語氣上課,學生才愿意聽你課。聲音太作一來影響課堂教學水平,二來對自己的嗓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教師是一輩子的職業,必須好好保護。上課用什么樣的聲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學問,今后在上課中反復揣摩,鍛煉自己。
二、學生有錯誤時,要立即指出。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及時指正出來,不要給學生錯誤的印象。在學生回答問題說道:“老虎有一個尾巴”時,我并沒有及時發現指正尾巴是論條,給學生錯誤的知識,說明自己的語文基礎知識有待提高,在教學生知識時,我也是又重新學習一遍,重新鞏固自己語文知識。
三、課堂回歸真實,不需要玩花樣,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上課不需要有花樣,不是公開課,就是一節正常的課,就按平時上課的方式來,把所有知識都講到,學生學會就行,那么你這節課就成功。我在上課時總想著如何吸引別人眼球,如何讓這節課出彩,聽過老師的意見之后,發現自己確實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想運用多種方法來教學生識字認字,結果浪費了太長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三真四實,即“真說”“真讀”“真改”和“真實”“扎實”“平實”“樸實”,雖然短短的.幾個詞,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但是我會以此為目標,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這次在各位教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經過多次修改,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最終呈現給大家,雖有各種不足,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得到的,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級組的同事多多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5
進入識字階段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于識字教學的思考,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聽取了各位老師前輩們的建議,一直以來,在識字上均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讀環節中,當孩子進行初讀反饋、逐段讀好課文后,我再提取該部分課文里出現的生字,正音,記形,逐個識記。
通過教學實踐,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1、識字不夠有側重,幾乎是字字落實,用力均勻。2、盡管聽取了師傅和陳老師等幾位前輩的探討,初步得知了隨文識字的基本操作步驟,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初讀后還是“正音、記形、運用”一股腦兒同時進行,沒有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個人認為,這也可以算是沒有側重的體現吧。3、識字教學花費時間較長,一般都要花費一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這一環節。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興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在最近的教學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力求能逐漸改善我的教學行為,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該課的生字進行了分析。這篇課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而本課要求識記的12個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與小動物有關,藏在這幾個小動物的名字里面。根據這一特點,我舍棄了一直以來沿用的“初讀檢查時識記生字”的操作,將這幾個生字放在了初讀之前,與導入環節進行有機結合。
在導入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在森林王國里參加比賽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側重的逐個請出這些帶有生字的參賽小動物,“邀請”的方式也十分與眾不同—— “猜謎語”,利用這一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每請出一位動物朋友,便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就讓孩子們記一記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對本字進行識記。
盡管識記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異,都是正音、記形,再適當的組詞運用,但是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都比較高漲,由于創設的識字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孩子們樂于接受,在孩子們自主識記字形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覺舉手的孩子多了,積極思考的孩子多了,這顯然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正面作用。
輕松愉快的識字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二、字不離詞,提高識記效果
低段識字教學提倡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進一步提高識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我是先以詞語的形式,出示動物的名稱,再對里面的生字進行識記,這樣,讓每一個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個確定的語境,如公雞的“公”,松鼠的“松”等字。從孩子們課后的生字過關率來看,這樣進行的識字教學,效果要比初讀完課文后再提取出單個的生字讓學生識記更好一些。
始終覺得,生字的識記要和字義的理解聯系起來,只有理解了字義,生字才能記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單個出現時,由于沒有具體的語境,語義不甚明確,孩子們對字義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導致識記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將生字放入詞語中,尤其是這類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詞語,也無需教師過多解釋,孩子讀著讀著便能理解詞義,然后以詞帶字,建立起語義的聯系,有助孩子提高識記效果。
本次的識字教學權作一次識字教學的新嘗試,不過也僅僅只是教學形式上的轉變,在識字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仍然是引導學生從正音、記形再至組詞運用,沒有太大的變化,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和識字的側重點上這一塊還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6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朗讀這首兒歌,孩子們可能會陶醉在“比尾巴”的樂趣中,可能會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想編兒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發他們喜愛動物,愿意接近動物的美好情感。在設計中,我試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會7個生字。從認識一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題學“比”,認識參賽選手學 “猴、松、鼠”,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短、把”,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擴詞、運用中鞏固。比如讓學生談談“哪些動物有尾巴”,在課堂中適時出現“比尾巴、比一比、比賽”等詞,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為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還在于問句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美讀,有節奏的讀,唱讀,通過讀不同風格的兒歌,從中能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筑美,獲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節課中,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動筆、拼拼讀讀的機會還是太少。比如說在讀完生字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劃劃比賽的小選手,叫一叫它們的名字,通過學生自己找找、劃劃、讀讀,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公布比賽的結果,在試教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猴子的尾巴怎么樣?可以做什么?”(學習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這樣感覺學生說得較多,但很細碎。“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在朗讀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句話就挺難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這個難點,簡單的一讀而過。在研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傘呢?”后來,才發覺自己把問題倒過來問了。應該這樣問更恰當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樣的?”先讓學生說說松鼠的尾巴翹起來,可以擋風遮雨,還可以當作降落傘。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凝練語言,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新的語言圖式,提高語言的質量與品位。然后再和課文中的這句話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更加豐潤了。
其實上課,就需要不斷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7
一、教材說明
這篇兒歌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方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
兒歌共四節。第一、三節三個問句,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究竟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看?第二、四節三句話,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個問題。兩問兩答,像是猜謎語,又像是考別人,別人說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說出這個答案。這首兒歌抓住了低年級孩子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首兒歌還告訴學生,身邊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傘。有的尾巴彎,有的尾巴扁。還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細去察看。
學習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學習難點是讀好問句。
二、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云、公、車"3個字。認識1個筆畫"斜鉤"和3個偏旁"矢、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媒體使用課件
五、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本課的12個生字,三個偏旁,一個筆畫。會寫"云、公、車"。
二、教學過程
(一)趣味揭題,學習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項特別的比賽,請我們每個小朋友做裁判。它們比什么呢?
2、教師當堂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文。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教師巡視,因材施教,注意讀書習慣的培養。)
4、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得是否達到了要求。
5、小組比賽,你問我答。
6、評議、討論,指導朗讀問句。
(三)認讀生字、學寫生字
1、(課件顯紅12個生字)這些紅色的字,你認識嗎?做小老師教教同學。
2、學寫"云、公、車"。本課寫字教學,可讓學生在自己描紅的基礎上,點撥學生發現書寫三個字的筆順規則是從上到下。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之處:"云"字第二筆橫要寫長一點,落在橫中線上;"公"上面的"八"的開口度要適中;"車"最后一筆"丨"要壓在豎中線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準確、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2、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根據課件,逐句認讀兒歌。
2、卡片認讀詞語
比尾巴長短一把傘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雞鴨子
(二)細讀課文,了解動物尾巴特點
1、讀課文,找找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比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2、小組交流、討論。
3、課件出示文中六種動物的圖畫,看著圖說說它們的尾巴的`特點,嘗試對讀問答。
4、評議
(三)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請同學以分組對讀、男女生對讀的方式朗讀全文。
2、嘗試背誦。
3、課件出示牛、馬、魚、貓、豬的尾巴,說說它們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課后"讀讀畫畫"練習。
5、課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興趣再找找還有哪些動物的有它自己的特點。
教學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發”;“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游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于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8
給孩子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探究中自主發現。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思考,很多教師都把合作、探究學習定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師們按照分層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或是讓學生自由組合,使小組內的合作討論與小組間的競爭有效地結合起來;并建構學習小組評價機制,通過小組自評和他評、師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習慣,如語文科幾乎每堂課上都要求各學習小組就所學內容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進行朗讀練習、課文角色扮演時,鼓勵各小組勇于創新,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匯報:孩子們各施各法,有齊讀的、有輪讀的,或是幾人表演,幾人誦讀,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拋開,將內容編成小故事表演。
開放活躍的課堂,培養了個性習飛揚又善于合作的學生。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在這兩節詩里有什么發現,比如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么不同,在詩里他們發現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別的地方,并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里說說。這下學生們感到新奇極了,他們的思維不受一點約束,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交流互補,爭先恐后地告訴老師自己的發現。“我發現這首詩里第一節都是問題,第二節都是回答問題的!”我發現第二節詩動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們尾巴的特點都放在后面!”“我發現這首詩第一節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樣的!”“我發現這首詩題目是《比尾巴》,詩里也有很多尾巴這個詞!”事實證明,孩子通過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發現,而敢于發現,也就敢于創新。美術課上,教師帶孩子們走出戶外,讓他們自行組合,用身體和球、圈擺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營造出較好的團結協作的環境,更放飛了孩子創新的潛能。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9
我執教了《比尾巴》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學圖片,因此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夠扎實,因此也造成了教學中漏洞百出。現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給小動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發展和提高。
2、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反復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牽”“放”
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傳統的語文課程是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語文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的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為依托和歸宿,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在這堂課上,我一直在試圖把學生引入我事先設計好的路徑中去,這也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遏制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課后反思,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多動腦:思考課文中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可以隨便挑兩到三種動物的尾巴進行“長短、粗細、直彎、寬窄”等各種角度的比較,甚至還可以制造懸念,如將猴子、小狗、兔子進行尾巴長短的比較,從面引出“誰長誰短、誰寬誰扁”等都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這是不是辨證思維啟蒙的最佳機會?
4、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
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它五彩斑斕
生機勃勃
因此
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
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但今天的課上
我感覺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我講了《比尾巴》一課,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很輕松,我也很輕松。細細反思,我覺得這節課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我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很快的孩子們就興趣大增,置于活動當中。此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我采用男女生對讀、拍手讀、跺腳讀等形式,調動他們的多種感觀來參與學習活動,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讀課外書、上網找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其他動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點,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1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 ,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應用兒歌特點,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現在,我們隆重地請出這些參賽的模特,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著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后,因為孩子們都非常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馬上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么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為深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么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卷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樣的特點,其實這里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記者到場參加,心里非常激動,當場做了一首兒歌。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我采用了小記者,這個小記者也參加這場比賽,看了以后非常的激動,就寫下了這么一個兒歌,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非常有情趣。
4、告訴這些小評委,你們也可以當小記者,去爭當這樣一個小記者,你們還可以在動物王國里找一找其他動物,來給這些動物們編一編兒歌,這樣續編兒歌,孩子們也就發展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展示了學生課外獲得的信息(上網、課外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被關注的樂趣。
二、引導探究,加強實踐,讓學生感悟語言,應用語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這意味著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真正的學堂,要讓孩子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在運用這個語言的過程當中,他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來掌握語言,這是新課程標準一個明顯的特點,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好語文學習基礎,讓他有持續學習語文的后勁。
1、通過讀、說的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去探究。在讀的方面呢,首先重視了他們的自讀自練,出現了問句以后,孩子們就運用他們所學拼音的知識,運用這個拐棍自己去讀這個問句,目的就讓他們讀通讀順,從而達到語文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這六個問句是什么意思呢?接著就是在讀中指導,六個問句出來以后,孩子們第一次發現這個問號,讀這樣的句子的時候和平時讀句號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后問誰來讀讀看,看誰問得好?以后看到這樣的問號,就知道該怎么讀了。
2、在理解的過程中去讀,解決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輕很柔的降落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么去讀好這兩個句子呢?讓他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示這兩個句子就更好了。最后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勁性表達,輔助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去表達,讀兒歌的時候就加上了這個動作,孩子們帶著笑帶著動作通過讀表達出對兒歌的喜愛,對課文的喜愛,也可以說對學習語文的喜愛吧。在說的方面呢,也有一個層次,開始剛看到六個模特時,在說他們的特點,先是一個詞語,再是一個句子,后來在作為評委這個角色變了以后,他們運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電視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資料,以前的一些舊知在輔助他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像課堂上出現的松鼠的尾巴像雨傘、太陽傘,降落傘,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讓還孩子們不但要從形狀上去觀察還要從顏色等方面去考慮。孩子們的各種認識都是他們的獨特體驗。動物模特比尾巴大賽,學生學習的激情很高, 語文教學不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孩子們很快地進入了比尾巴大賽的現場。因為新課程倡導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學生以評委的身份拉進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然后在主持人與評委的一次次對話中解決問題,讓孩子們以評委的身份去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去公證仔細認真地評一評,在評議中達到學習課文的目的.因為我認為學習的方式比學習的內容重要。我們讓孩子找到學習的鑰匙而不是幫他直接開門。
三、拓展延伸,放飛學生潛能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課程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要努力的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那么就要加強學生課堂與課外,課堂與生活相溝通,把我們的語文課變成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說討論、欣賞、表演、展示、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都能動腦筋,動口,然后動手,讓他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努力使我們的小課堂能夠連著我們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從課文中找出連接外面這個世界的連接點,這堂課中反復出現的問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這種創造性的教學,運用他已有的知識和積累跟文本展開對話,創造性的來仿造說的句式,孩子是從生活中來的,他對生活自己最興趣的東西其實真的非常的喜歡,因此課前我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么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最后課文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再走到生活的這個大世界里去,就是從課文中你們學到那么多尾巴的特點,你們知道這個兒歌的形式是這樣的,那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識的學著也去編一首兒歌呢。語文學習的空間應該是很寬的,正像有一位專家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寬。這方面我想還要繼續努力。
我相信,我們不斷地去優化教學過程,追求活動化、開放化,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活潑有趣,定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2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撇折”,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第一是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
首先,對課題的解析,項老師以我們學校的運動會為切入點,以“比”為線索貫串聯每個教學環節。然后,營造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景揭示這節課的課題。老師在教學中營造了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語言又極富童趣(如:“動物王國的國王給我們說發來邀請函,說森林里要舉行一場比尾巴大賽,但還缺少裁判員、播音員和頒獎嘉賓,小朋友愿意幫忙嗎?”)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輕而易舉地將學生帶到了課文中,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其次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項老師也不忘教學情境的延續創設,會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童真語言進行語言情境的創設,比如,在識字板塊,項老師說:“你們為這些小動物們加油,當啦啦隊,它們肯定會信心百倍的……”在引導讀好問句的板塊,項老師又說“誰來當當運動會的播音員,對比賽項目進行播報。”“請頒獎嘉賓對我們的獲勝選手頒獎!”等等,這樣的故事情境創設隨著情節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隨著高漲,為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是生字教學的有效落實。
低年級識字、寫字是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項老師在這節課上很重視識字方法的滲透,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如:“公和松”,項老師是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特點,發現識字規律,進行學法指導。而“把”這個字的落實則是在課題“比尾巴”的認知基礎上進行引導的,讓學生自己感悟識字有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
動物名稱里的生字則是通過不斷地復現而達到牢記的教學的效果。我們低年級的課堂上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為生字的不斷復現而服務的。項老師在這堂課上就很好的做到了這點。初讀環節有再讀環節也有,如頒獎環節,發給學生詞卡去頒獎,這又是一次復現的機會。還有就是《走迷宮》環節,更是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去鞏固生字。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4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韻文呀!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而且語言簡明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在讀中提升語感。怎么讀呢?以往學生習慣于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今天來個師生對讀怎么樣?像少數民族的對唱一樣,有問有答,肯定很有意思。這樣想著,課上,在孩子們認識了生字之后,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換一種朗讀方式,我來問,你們來答,例如:我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你們怎么回答?”孩子們齊聲讀:“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就這樣。”接下來,我們開始對讀課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讀了兩輪之后,換做他們來問我來答,男生問,女生答,這樣讀了幾遍之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背誦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學得非常帶勁兒,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讀,想讀,主動去讀,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孩子產生了興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學好。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15
教育的生命不是“復制”,而是創新。課改呼喚本性,張揚個性,實現創新,它以生命的高度關注課堂,關注新型的教學行為,即重知識的生成過程,不惟單純的結論;重情感生成的機制,不求表面的熱鬧,重課堂的“百家爭鳴”,不求整齊劃一。雖然課前我們都精心地設計了教案,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卻不是教師完全可以預料的,為張揚個性、顯現靈性,動態生成已經成為新課程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它主要包括教學行為是動態生成的,課程是動態生成的。我們教師就應該在預設和生成之間尋求動態的平衡。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教師原先的設計主要有四個板塊:自由讀文、了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但學生幾遍一讀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后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有學生就在課堂中開始做起小動作,淘氣的張吟賓更在座位上大聲說道:“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何俊的尾巴長,陸路的尾巴短……”面對他的惡作劇,我沒有采取簡單的批評形式,只是當著全班的面說:“張吟賓小朋友真厲害,才讀了幾遍課文就會學著創作了,”只看見張吟賓馬上臉上一紅,倒不好意思再頑皮了,我接著說:“但這樣的兒歌不僅不好聽,用來取笑同學就更不好了。”
接著我抓住這一生成資源,重新組合板塊,把拓展延伸提到這一環節,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特點,指導學生展開模仿與創作。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學生說:“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誰的脖子會噴水?鹿的脖子長,熊的脖子短,大象的脖子會噴水。”有的學生說:“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不一會兒,學生就編出了不同的兒歌,而且同桌之間互問互答,玩得開心、學得認真。由此看來,只要我們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就并不難。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改“線形結構”為“板塊結構”;在課堂調控上,改“封閉結構”為“開放結構”;在課堂交往上,改“單向結構”為“網狀結構”,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靈性、悟性、個性充分張揚的新時代的學生,會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一年級《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01-31
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01-14
《比尾巴》語文教學反思01-15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03-17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8-07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2-13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11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11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09
《比尾巴》語文課教學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