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這幾天,心里一直在想那節語文課,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著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沒有享受那節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向往的心境吧!《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課后,反思著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
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同樣的課,現在又會怎么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容時,可以通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
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自己好像寫過關于教師帶著怎么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著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著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課,已經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著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著!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語境美,語言具有豐富的兒童氣息,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的眾多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快樂的秋天。根據教材特點,教學中,一是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看畫面欣賞秋天的美;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三是通過擴展活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去發現美。
我在這第一課時的.執教過程中以重視朗讀,品味語意為基礎,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并進行了相應的句式練習,由于教學第一課時,我在執教過程中已經安排了初讀課文,生字詞教學,因此,在這課時教學中我直接進入課文學習。
本課教學難點是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及被藝術化了的語言,使課文抒發感情較含蓄,給學生造成理解的困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我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而是通過課文范讀讓學生從中感悟語言的美,體驗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結合圖片練習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看著黃黃的銀杏樹葉和紅紅的楓葉體會語言的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學生直觀感受秋天的美,因此,教師每提一個問題學生們的回答都很精彩。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在教學中,也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尤其是對學生的個別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也表現出了教學時語言缺少精練。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這種被動消極的作文課我思考了好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在開學的三周內,先在12班進行了試驗,現把初步的思路簡單介紹:
作文課,一反常態,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后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并簡單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
靜思獨立,老師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成文后,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
統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美處,大聲的讀,后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后,交流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點,并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的作文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獲,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由于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后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提起閱讀能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并不錯,問題是閱讀能力不僅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其它能力。課標還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能力等。這種綜合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是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和核心。
看來,我們在確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僅僅說“讀懂課文……”是不行的,應該說“喜歡閱讀課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級還應該有“欣賞……” 另外,不論是否明確表述出來,教學目標都應該按照不同的年段有“評價……”的內容;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這種表述不僅僅有知識與技能,而且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包含有過程與方法,是三位一體的目標表述。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泉水》是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講述了泉水一路上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故事。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泉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我設計了發揮想象的一個環節:讓學生想一想“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還會看到什么,為大家做些什么?然后仿照課文寫兩段。
一開始我擔心學生想象不出來,還特意準備了幾個范例,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令我刮目相看,雖然一開始學生舉手的并不多,第一個孩子起來回答說:“泉水可能會流到田野里,”“你真會想象,再想想它流到那里會做些什么?能不能用書上的格式說一說?“說得真好,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詩人”“你真會思考…..我毫不吝嗇地把鼓勵的話語送給學生,即使學生說得不好,我也會對他說:“能勇敢地把手舉起來回答問題,你就是最棒的。”在我的激勵引導下,學生的積極性慢慢地被激發出來,打開了想象的大門,點燃了創造思維的火花。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把手舉起來,說得越來越好。有的孩子說:“泉水流到奶牛牧場,奶牛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喝足了,你們能擠出又甜又香的牛奶。”有的'孩子說:“泉水流到小河里,幾個孩子脫下衣服。跳進河里洗澡。泉水說:“洗吧洗吧,我的水很清很清,正好可以當你們嬉戲的舞臺。”有的孩子說:“泉水流到花園里,花兒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開出更鮮艷的花朵。”……課堂上,孩子們創造思維的火花已經完全被點燃了,成了名副其實的小作家。
請大家不要吝嗇對孩子贊美的話語,因為贊美有神奇的功效,它能使不自信的孩子產生自信心,它能讓不快樂的孩子變得心情愉悅,它能點燃孩子創造思維的火花。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實洗煉的語言將老北京春節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娓娓道來,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現了一幅醇厚悠遠、極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圖。編排此文,旨在豐富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在領略老北京新春獨特風情民俗,領略老舍先生簡潔生動的語言特色的同時,激發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有關老北京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對于南方的學生來說,知道得比較少,理解起來相對有一定的難度。但春節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熟悉,又很喜歡,因此可從學生自己過春節的經驗談起,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思路
教學中,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后,再整體感知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指導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句子,邊讀邊想,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交流中,師生共同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總結寫法,感受詳寫略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學習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并進行小練筆。
四、課后反思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后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時,先讓學生找出本課的寫作順序,并把它記下來,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課文的大概內容,把文章的頭緒理的一清二楚。一個外籍學生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他說:老師,我知道課文的寫作順序,但我不明白這些節日的意思,中國的節日太多了針對他的.問題,我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出示這些節日,并注清每個節日的特點,中國的孩子對這些節日還是很了解的,通過師生共同探討,這個外籍學生對中國的春節又了解很多。
但不足的是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節日時,這三個部分有著共同點,而我只是一個個的介紹過去,對它們的內在聯系卻只字沒提,其實,如果放手讓學生從整體上去看,去悟,去體會,效果遠遠大于我的講解,課堂也不會這么乏味,而且更能讓學生明白,作者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
對于畢業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致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于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舍,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為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豐收的畫》是湘教版第三冊第六課,課文描述了一幅秋天豐收的圖畫。前3個自然段,以擬人的手法,由秋風的呼喚引出小朋友。第4自然段著重描述小朋友眼中所看的五彩的圖畫。后兩個自然段表明豐收的果實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本節課我主要從后三個自然著手分析,重點理解第4自然段內容,想象相關的畫面,知道“豐收的畫”的`含義,難點是懂得豐收的果實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
在教學設計本課時時,我先采用摘果子的形式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在讀生字中體驗摘果子帶來的豐收的喜悅,從而引入課文的學習;接著通過課件畫面讓學生想象五彩的圖畫的怎樣的,會用比喻句來說寫句子;再通過交流談話理解農民伯伯的艱辛,體會豐收給農民伯伯帶來的喜悅;在拓展練習中,由于本課出現的問句和感嘆句較多,我設計了一個標點符號練習,同時每組再用卡片形式針對本課內容設計了八個不同的習題,然后再讓小組長貼到豐收的果園中去。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也讓學生明白豐收帶來的樂趣。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功與否”,教學本課時,在細節上我還需不斷琢磨,力求在今后的課堂上完美呈現。本課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童趣易懂,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在實踐教學中,易于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我卻沒很好的把握這點,或許是問題設計不夠貼切,自己在表達中不夠明朗,使得學生局限于老師固定的框架中。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課堂也是生活的課堂。”大自然是一個生活的大課堂,蘊含著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它是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基地。在大自然中,學生能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這節課,我雖也想把學習語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想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想學生處于主動探究的狀態,想讓他們撲進大自然的懷抱,想他們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介紹所看到的情景,但我卻沒讓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沒有將生活放大到課堂中來去,這或許是老師本身先固定好了按教學設計去走套路,所以整堂課總沒能達到學生的那個“興奮點”,學生和老師的激情都沒能在課堂中良好的得以體現。
相信有了反思和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做到越來越好!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在大力提倡讓課堂活躍起來的今天,在鼓勵學生敢說會說的同時,在放手讓學生合作討論的同時,也該讓學生在課堂上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在不少的課堂上,發現了同樣的一種傾向,有時一個同學的發言還沒有結束,其他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一邊還大聲喊:“我來,我來……”。有時老師剛提出了作業要求,明明是一聽就懂,可總有那么幾個同學對老師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時老師剛糾正一個同學的錯誤答案,另一個同學又重復了同樣的錯誤……凡此種種,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老師或同學的.發言引起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而且也違背了全員參與的原則。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呢?
一、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于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白: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二、要發揮示范作用。
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發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范,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本人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懂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并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
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文字、觀察插圖、體會人物心情來理解青蛙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里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最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去讀一讀青蛙和松鼠的對話,在讀懂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轉換,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想象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
課堂每一個部分的教學,都重視了詞句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動腦、動嘴,還動手寫一寫,真正做到了讀、說、寫一體,完成了語文課所要達到的`目標。
課堂效果證明,孩子們學得輕松快樂,他們體會到了課文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東西。當他們最后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說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并能對大海說幾句贊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1、童話的“童”趣體現得不夠;2、小青蛙那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強調得不夠;3、課文的訓練點挖掘得不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我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讀詩、背詩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1、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年齡較小,愛玩好動。我在朗讀訓練中,多次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激發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媒體,展現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壯麗景象、雄偉氣勢,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孩子們讀詩熱情高漲。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多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雄偉的萬里長城和壯觀的京杭大運河。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所以,學完了課文,學生就完全能做到帶著自豪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一)對于新課程的引入,首先采用了一個多媒體演示系統。通過老師的演示以及問題的設置,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去尋找多媒體系統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及時進行思考。
反思:
優點:通過教師對多媒體系統的演示,這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方面,并使他們在這種環境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觀察力及想象力。最后,進一步對自己所察覺的信息進行思考。這種方式的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感受多媒體的動感魅力所在。
不足:此多媒體演示系統不能包含全部的元素(視頻、聲音、圖形、圖像、文字、文本、動畫)。
(二)教師對“圖像”類型這個知識點并不是簡單的講授。采用的方法是比較法,首先,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位圖圖像,另一張是矢量圖像),并慢慢將其放大。在放大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圖片自身前后的.變化,并通過比較,說出兩張圖片放大后,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引出“點陣圖像”和“向量(矢量)圖像”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展示出另兩張圖片給學生自己實踐。
反思:
優點:這環節通過比較法,教師發現學生都能很好地察覺出圖像自身前后的變化。學生在教師放大圖像的過程中,再一次發揮出自己的觀察力。這種方式的進行始終讓學生主動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不足:由于學生現階段還沒有學過數學中向量的概念,他們在向量圖像放大的過程中很難理解自身為什么不會發生變化。教師也很難把這個概念給他們說得清晰、透徹。
(三)圖象表達信息的獨特魅力可說是這節課的重點。教師在這個環節上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這個環節上,教師所采用的方式是:看圖說話。教師在屏幕上展示出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尋找會徽中所蘊涵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給大家3次機會讓同學們自告奮勇的發言,說出自己對會徽的理解;然后老師做出點評,并順便說了個插曲——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這個節目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最后,展示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讓學生自己實踐。
反思:
優點:這個環節把課堂的氣氛提高到了一個高潮。“看圖說話”——這本應是語文課作文里的一種寫作方式。現在教師把這種方式運用到信息技術課程中,從而體現出了“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的目的。教師運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是另有用意——如何把人文精神的培養融合到信息技術教育中,具體分析是:一是讓學生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有自己的認識;二是通過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的分析,這使學生從視覺文化素養的角度提高自身修養。
不足: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只能有極少同學回答問題。雖然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很想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機會太少,所以這對有些同學來講有個小小遺憾。
(四)動畫的引入——這個環節應該說是個比較輕松的環節。在一個個緊張的環節后,讓學生輕松下來,這也為后面動畫的講解做了一個鋪墊。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20xx年3月19日上午第一節,在學校多媒體教室我做了一節公開課《美麗的地球》(第一課時),薛校長、劉校長以及11位教師參與了聽課活動。
《美麗的地球》第一課時,我設計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在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旁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課前我在學情分析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都認為課文的第4—7自然段介紹了地球的科學知識,而忽略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課文第三自然段是通過地球的顏色來描繪地球的美麗,是從顏色的角度來介紹地球,也屬于地球知識的范疇。為了便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也便于第二課時對學生進行“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保護地球”思想教育奠定基礎,我就以課文第三自然段為突破口,通過各種手段,比如欣賞圖片,有感情朗讀訓練等來感受地球的美麗,讓學生明白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地球顏色來表現地球的美麗,來介紹地球科學知識的;緊接著我讓學生了解文章還給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后我讓學生分組研學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通過研學,學生就很容易理清課文思路了:第一、二自然段是寫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但我們對地球卻知之甚少;很自然地引出對第三——七自然段地球知識的介紹;了解了地球知識,最后第八自然段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一個地球”。這樣安排,課堂思路清晰了,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枯燥,就輕松容易了。但由于自身素質及準備不充分,教學思想及教學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對學情缺乏足夠掌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課堂效果不盡人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旁批做為一個教學重點,只有布置沒有反饋,難以掌握學生旁批的情況,有些流于形式,如果旁批的訓練放在第二課時,效果就會好一些。
2.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但在教學設計上并沒有體現出來。
3.課堂的各個環節都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缺乏自主能動性,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結束后沒有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環節;導課也沒有結合課文具體內容,顯得空洞,缺乏目標性、引領性。
4.由于準備不充分,對學情缺乏足夠的了解,整節課前松后緊,出現拖堂現象。
通過這一節公開課,讓我意識到自己教學操作上的局限性,今后一定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走出去,絕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多向優秀教師學習,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手段,來多領悟教學怎樣去實際操作,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教學能力方面會不斷得到進步和提高的!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可以說《草》這篇文章是我比較得意的兩節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緊緊扣住小說的三要素進行整體系統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所有的知識按照一個體系與內在的關系把它串起來,很好。雖然這樣做可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研讀文章,而且還要提前讀幾次,還好假期我已經把整冊書讀了四遍,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去理解文中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句的位置及作用,這樣才能很好的分析歸納內容的類型,然后按照一定的規律與范圍把他們串起來,這樣就可以展示給學生一個整體的'知識系統與網絡。再辛苦也要堅持下去,因為自己越來越討厭豆腐塊及老師講學生記的的課堂,記住要做個老師,而不是教書匠。加油,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的鞏固與強化。
對于文章的理解有兩點,一,楊光的存在就不僅僅是襯托周副主席,而是塑造了一個關心戰友的紅軍戰士形象的同時突出表現了周副主席的光輝形象。二,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小說都是通過人物的塑造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結合背景1977年那時國家正處于文革剛結束,百費待興的時期,所以這篇文章主旨應理解到三個層面:
(一)周副主席的光輝形象,
(二)革命的光榮傳統,
(三)作者希望青年繼承革命傳統去建設美好未來(結合題記理解)。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簡言之,教學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不斷提高教師素養和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
隨著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于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么?”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于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并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后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后,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后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小學語文《背篼》教學反思02-04
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反思0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03-19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12-25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畫風》教學反思03-30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掌聲》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