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沒有情感的大力渲染,沒有任何氣氛的烘托,只是用心的去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在我們的課堂上,卻傳出了一陣陣的抽泣聲,這是我們在學習時情感的真實流露。“因為愛,作者把小獅子愛爾莎放回大自然,雖然戀戀不舍,但卻有毅然決然,你最欣賞那一段?”我提問。隨著我的一聲詢問,好多同學不約而同的`站起來讀第8自然段:愛爾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摟住他的脖子吻著它,他好像也覺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地蹭我。之后,它戀戀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為止。讀完,我發現有好幾個同學的眼睛紅了,目光中流露出憂傷無奈的神情。于是,我問其中的一位: “夏靜怡,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嗚——”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邊抽噎著邊說:“我……我舍不得讓小獅子愛爾莎離開。” “天啊!她竟然把自己當成主人公了!”我心想。隨后,我又發現,好幾個同學也爬在桌子上擦拭著眼淚,我又問:“陳磊,你呢?” “我,我好像看到了小獅子走一步一回頭,走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的樣子,它多有靈性,和人一樣懂感情。”她說。“我想小獅子愛爾莎離開后一定很傷心,很難過,也很孤獨,我很擔心它,實在不忍心。”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是呀,孩子們說得對,這是孩子們從內心中的真實感受,從字里行間感悟到的,感情真摯,品讀中體會到了“我”和愛爾莎之間那種難以割舍的感情。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我想我這節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為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于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所蘊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通過教學,一是要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感受,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因此我設計了“談話引入,感受春天——自讀課文,感知文本——細細品讀,感觸內心——升華情感,感悟真諦”的四個環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對這篇文章的感受,然后不失時機地抓住“奇跡”這個詞,深入展開,細讀品悟課文之后,再回到整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把自己內心最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充分體現了“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理解的起點,又是閱讀理解的歸宿”的思想。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初讀時,通過板書“找、畫、讀、想”,讓學生“找一找安靜觸摸春天時創造了哪些奇跡,畫一畫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含義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表達了什么意思”,這樣自然地教給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教學中,還通過教師的評價來深化學法指導,如“你聯系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能抓住重點詞,了不起”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通過指導讀、示范讀、、感悟讀、想像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在朗讀中深化感受,并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邊想象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對理解句子含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還發揮學生愛讀書的特點,向學生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既是延伸也是鋪墊,將對后幾課的學習和理解起到很大的幫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萬年牢》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就是讓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場景中的實際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考慮解決某一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需要的數據、事項、關系等,在應用題的教學中,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經通過文字形式給出了。而解決問題不是簡單的代入公式,它要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才是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數學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展。我們就要更加注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研究數學和解決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相關的教育理論在解決問題的教學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借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匯報后,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匯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具體如下:
①教師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
師問:“圖上畫得是什么,寫得是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②讓學生認真獨立地觀看,分組討論和交流,并匯報和交流獲取的信息。
例如:二年級下冊第7頁“解決問題”。可將課本上的主題圖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發現了什么。學生有了前面解決一步計算問題的經驗,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們分小組討論和交流,很快會說出自己發現的信息:有21人去劃船,每條船每時3元。21個人去劃船,至少要租幾條船?學生在看圖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這樣有利于理清思路,并為將來找中間問題打下基礎。
2.小組協作探究問題
當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后,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還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小組中去及時獲取信息,適當加以引導和調控。具體如下:
①個人或小組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討論、實驗、等方法自覺矯正錯誤,逐步得出結論。
②教師啟發點撥。引導學生回顧探索過程,指導解題策略。
例如:二年級下冊第14頁“解決問題”。先引導學生結合圖文,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當學生發現每枝康乃的價錢不知道時,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發現必須先求“每枝康乃馨花用多少錢”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或者教師的點撥,讓學生根據“玫瑰花每枝5元,康乃馨每束8枝共24元”這個信息可以算出一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再根據第二個信息“菊花每束4枝共8元和百合花每枝4元”就可以求買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錢。對于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
3.交流評價解決問題
交流評價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教師的主要責任在于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
理清思路后,讓學生獨立選擇算法。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歸納整理算法。最后通過集體交流,明確算法。具體如下:
①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研究成果。
②各組成員認真傾聽相互評價,表示贊同、反對,開展有競爭的合作。
③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想法,發現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
例如:二年級下冊游戲活動的“解決問題”。主題圖上是小朋友在蹺蹺板樂園游玩,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可以怎樣算?”。當小組發表自己的解題方法時,就會出現幾種不同的解法,有的先用乘法算出坐蹺蹺板的人數,再加上沒有坐蹺蹺板的人數、有先用加法算出坐蹺蹺板的人數,再加上沒有坐蹺蹺板的的人數、有的先直接數出坐蹺蹺板的人數,再加上沒有坐蹺蹺板的的人數。讓學生通過互相評價和交流,尋找最快捷的方法。教師要合理地指導學生選擇快捷、有效的解題方法。
4.鞏固方法拓展思維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同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發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具體如下:
①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設計好練習。結合學生知識,能力的差異,組織學生分層練習。
②學生人人完成基礎題的練習,低等生在完成基礎題的基礎上,盡力完成綜合題,中等生在完成綜合題的基礎上,盡力完成提高題,優等生三種練習都完成。
例如:二年級下冊采土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學習,學生明確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問題應該怎樣解答。教師可以設計簡單的看圖題“左邊小兔有12只,右邊小狗有3只,小狗的只數是小兔的幾倍?”進行鞏固練習,還可以設計在多個信息中解決“誰是誰的幾倍”的問題。教師注意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爬山》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四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26年前父親帶著十歲的“我”去爬山,他告訴“我”別人爬山是為了征服山而我們爬山是為了征服自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告訴“我”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盡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訴“我”應該如何欣賞沿途的風景的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難點是讀懂父親說的智慧指的是什么。這篇課文重在說理,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的事例之中。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啟發學生的思想,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于學生來說,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學都有過爬山的經歷,學習父子第一次的對話,學生對于征服山他們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難了,對于此,我從課文中逐步引導,讓他們想象爬山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通過戰勝這些困難逐步引導出戰勝自己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對話是“我們”爬上山頂時,父親說:“……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引導學生理解父親這番話強調了爬山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過程中努力。進而讓學生舉一個自己盡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親第三次說的話是告訴我要怎樣做才能欣賞到美麗的景色。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讀讀父親說的話,說說父親說這些話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話給我們以什么啟示。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聽到什么,用心能想到什么,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完課后,自己認為在教學上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整改。今后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加強:
1、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是課堂常規,坐姿、朗讀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加強訓練,認真傾聽的習慣也必須養成,注意力不夠集中導致課堂出現斷條。
才能真正調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導致展示不夠精彩。本班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課堂上應給學生跟多的時間展開訓練。
3、課堂上雖然讀的方式,時間多,但是讀的效果一般,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多給予指導。
4、教學設計過于細化、繁雜。在教學中,課文內容結合的不夠,教師講述課文語言不夠精煉,耽誤時間。教學缺乏激情,沒有感染力和對學生的啟發力,今后應該在教學設計更為精煉,講述課文更為簡練上多下功夫。
5、對學生的評價語還是太單調。
6、時間安排還顯不合理,例如:前面導入新課和整體感知課文重用時間多,而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后面的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夠。
以上是自己對本節課的一點看法,還請各位老師就本節課提出意見和建議,就我的教學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我將虛心的接受。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在教學本課時,我圍繞著“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楨爺爺兩次看杏花的不同進行,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如“竺
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綻放開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感受竺可楨爺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特點,學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導感悟到;而這里的“習慣”二字,說明竺爺爺的細心觀察已經成為一種自然的動作;“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感受到竺可楨爺爺對科學研究的負責;還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時候?”“是第一朵嗎?”表現他對杏花開放的關注。別人賞花,他卻數花,問花。最妙的地方是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的時候的反應:“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時的竺爺爺是何等的興奮和激動啊!這里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
這篇課文出現了這組一問一答的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并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后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而且動作到位,如讀到孩子回答“是”的時候有的學生用力地點了點頭,通過朗讀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
學生雖然能較好的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的這種精神,但在教學本課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覺自己仍存在一些問題,如:
1、備課的過程中“備學生”欠缺乏,導致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不能靈活把握。這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失敗,這讓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述的部分多于學生理解感悟和朗讀,似乎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明確自己引導者的地位,更好的讓學生發揮他們的優越性。
3、另外,在教學完本課之后才發現自己將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帶而過,沒能引導學生感受這個小女孩身上值得他們學習的東西。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備課,如何更深層次地與文本對話。加強對教學的解讀,靈活變通教材,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學習多樣的教學手段也是我的當務之急,主動了解學生,找到適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今日,作為新教師的我理解了教研室教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教師的肯定。可是在磨課、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樣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當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們需要反復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復的.思考后我選擇了后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復,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本事,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終在教育意義上,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教師的我,經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中彩那天》(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5課)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間抽中了大獎,那是一輛他夢寐以求的汽車。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票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斗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贊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當教學進行到“拓展環節”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父親,你會把汽車送給庫伯嗎?我想,只要是上過這一課的老師,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學生思考之前,我鄭重地說:你們必須講心里話,講真話!這樣強調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突出主題:做人要誠實守信,首先就是說話要誠實。
當我抽學生回答時,無一例外的都說:“不會!”不過各自的理由不同。有的說,庫伯太傻了,我才不那么傻呢;有的說,庫伯家很富有,我家很窮,不給他沒有關系;有的說,我的父親做生意時有一次多收了50元錢,不但沒有退還,而且還高興得不得了啊;有的.說……
孩子們說什么的都有,可就是沒有一個人說,汽車應該歸還給庫伯!這與我的教學預設有了很大的出入,課堂上的這種生成,有社會風氣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原因。面對孩子們的這種回答,我很無奈,也很痛心!怎么辦?課堂生成、個性化閱讀,就是這樣自由嗎?如果就這樣肯定學生,那么這節課的教育就是極大的失敗!怎樣改變學生的這種誤區呢?靠說教,靠灌輸嗎?
我放棄了對學生的評價,緊接著進行說話訓練:充分發揮合理的想象,說一說“第二天庫伯派人來開車時,會發生什么?”這時課堂十分地活躍,孩子們分組討論,一個個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大家爭著在班級交流自己的高見:
有的說,第二天一家人清早就起來,父親圍著價值百萬的奔馳轎車看了又看,我知道父親十分喜歡這部車。我也不舍得就這樣白白地送給他人。這時母親對父親說,怎么?你想反悔?這可不是我們做人的準則啊!父親說,我怎么會反悔呢?只是我特別的喜歡這部車啊!
有的說,第二天清早,父親帶著我一家坐上了汽車,在路上兜了一會兒風。坐上這樣豪華的汽車,多神氣啊!我對父親說,不給庫伯行嗎?父親對我說,做人怎么能這樣不講誠信你呢?
有的說,第二天我和母親起床后,發現父親正在奔馳汽車旁邊,我知道父親十分喜歡這部車!我對母親說,我們就這樣白白的把汽車送給庫伯嗎?
有的說,第二天上午,庫伯派助手來到我家,對爸爸說:“您真了不起!庫伯為了感謝您,讓我帶來了10萬美金感謝您!”父親說什么也不可收,可是助手說,這時庫伯的意思,您不收下,我還交不了差了。父親只好收下了。助手開著車走了,父親對我說:做人要誠實。誠實就能得到感謝。
有的說,第二天清早,只見一輛寶馬是駛進了我家。從車上走下來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他來到父親面前說:“我是庫伯派來開車的。您真的了不起。庫伯為了感謝您,他送您一輛寶馬的車,希望您喜歡!”父親聽后,激動地不知說什么好,嘴里不停的說,這怎么行,這怎么行?那人說,這是您應該得到的!奔馳被開走了,可寶馬來到了我家。一家人特別的高興!
很多同學意欲未盡,我及時抓住了課堂上同學們的教育時機,對同學們說:“大家都說的很好!”想一想,如果當初父親想你們想的一樣,將汽車偷偷的留下來,會得到這樣的感謝嗎?你的心靈會得到安寧嗎?
所以說,做人要誠信,才會得到感恩!在誠信和感恩的教育中,讓學生明白了“父親”的高達形象!當然,誠信不是建立在感恩的基礎上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繼續深化他們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培養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也可以談身邊發生的熱愛生命的故事,還可以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和啟發。教學中要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
教師可以根據以下思路展開教學。
1.利用課文導入。我們學習了幾篇抒寫對生命感悟的文章,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以幫助別人為快樂的祖孫三代人,以及那些磚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和在冷風冷雨中傲然挺立的小花,無不展示著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同學們課下還搜集了許多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們對生命也一定有著自己的解讀。下面我們就來圍繞“生命”這一永恒的話題暢所欲言。
2.學生默讀提示和資料,明確內容及要求。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資料,搞清楚每一段資料所立足的角度,提示學生既可以參考資料中某一個內容來談,也可以利用自己搜集的資料,另選角度來談。
3.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確定角度、選擇內容、組織語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組合,互說互評。然后
再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在聽、說、評中進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教師要特別注意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了增強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教師要努力創設一些生動活潑的交流形式,如采訪、辯論等,以達到活動的多重目的。
4.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在口語交際中哪些同學的哪些內容、觀點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然后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從中選擇習作內容。教師還要啟發學生借鑒本組課文在表達方式上的共同特點──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現象中引發思考,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鼓勵學生有效遷移,學以致用。
5.在習作之后,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習作,互相修改。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并組織全班學生進行欣賞評價。
6.習作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把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結合習作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墻報,之后進行展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要求同學們在習作里,向老師、媽媽、鄰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什么是心里話呢?所謂心里話,當然是心里想說的話。它往往是嘴上說不出,或不便直接說給對方的話,是人們心底里最真誠、最無私的表白。
小朋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動過你嗎?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嗎?如果有,你是否想向別人傾訴?想把自己的感動、快樂、痛苦、煩惱一古腦兒向他(她)一吐為快?
有位小朋友想對自己的奶奶說說心里話,她在習作中這樣寫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湯,這是我最愛喝的湯了。聞著香香的湯,我特別高興。弟弟也非常高興,樂得連連拍手。您給我們姐弟倆各端了一碗湯。我慢慢地喝著,細細地品嘗著。而弟弟卻狼吞虎咽地吃著湯里的肉,一會兒就剩下了一碗空蕩蕩的湯。弟弟又吵著要,您就從廚房里又給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湯里肉少,偏要我這碗。我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鬧。這時,您沖我生氣地說:“你就沒點姐姐樣,給弟弟!”我極不情愿地把湯給了弟弟。那晚,我沒吃飯就去睡覺了,可您理也沒理我。
我真想說:奶奶,您太重男輕女了!您想過沒有,我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輩呀!媽說:十個指頭,咬哪個都疼。您怎么會這樣偏心呢?
這篇習作先向我們講述了一件具體的事,在這件事中,弟弟貪吃的樣子,奶奶偏袒的動作、語言和“我”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小作者把導致自己心情的具體事實寫得清清楚楚,讀者也就明白了她為什么要向奶奶說那番心里話了。
看來,寫好這樣的習作,一定要把導致自己想說心里話的那件事寫清楚,要讓別人知道事情是怎么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還要寫出自己別樣的心情和真實的感受。
既然是說話,就要有說話的對象。你想向誰說心里話呢?這個人也許是你的老師、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個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總之,你的.習作中要有一個明確的傾訴對象。寫的時候,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像上面那篇習作一樣,用第二人稱“你”或“您”,直接對傾訴對象說。
說心里話,一,話要具體、明白;二,話要自然、真實。只有真誠的愿望、平易的態度和無私的情懷,才能使人與你親近,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才能讓人產生心靈的觸動。當然,你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沒關系,只要我們對同伴是友善的,對生活、社會、家庭、學校是有責任感的,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別人是一定能夠理解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在課堂一開始,就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這一問題調動起學生興趣,打開學生相互交流的閘門,促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切實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這么多問題,你認為先解決哪個問題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閱讀的思路,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為學生走向主體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潛移默化的誘導。這樣,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學習起來也就自然會興趣濃厚,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我把習作二的教學目標定為“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表現人物的主要特點,能按要求寫一篇簡單的推薦文章。并在學習過程中,努力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學習真誠地贊美、熱情地推薦。”,
教學重難點定為“學習用具體的事例表現人物的主要特點”。通過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并且能圍繞教學重難點來進行。
課上同學們也踴躍發言,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小明星,有些同學還引入了當代的著名籃球星科比并與班級的籃球小明星的投籃動作做對比,還有的同學用上了形象的'比喻等,這些都是可喜之處。
但在教這節課時,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在四人小組討論方面,如果之前教師可以給多點指導,那么4人小組交流就更有效果。另外,在引入方面,如果有更生動的視頻等會更激發學生的興趣。
而且,在例文選讀上,可以把表示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神態等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那學生就一目了然了。
最后,板書還欠成熟,應該把最精粹的部分板書出來,這樣這節課將會更好。
針對以上的幾點,在第二和第三次試教時分別做出了調整,例如把兩次四人小組討論合為一次,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連貫得更好。
另外,在課件里加入了吸引學生的圖片和問題,所以學生更有興趣,但如果能加入相關的視頻,效果應該會更好。
在板書設計上,突出了主要事項,避免了混亂與重復。
常言道:作文是修改出來的。也許,上課也是修改出來的,不停的改進就會有進步。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一、開頭的微型小說特點部分談得有點多,雖然是學生進入高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微型小說這種問題,應該讓他們對微型小說的特點有所了解,但是,從認識的規律性上來講還是應當遵守“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這個規律的`,在課堂一開始就談微型小說的特點,對學生而言,“很難消化”。
二、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準確。如:“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我們知道,朗讀時的重點應該落在讀上,很難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再思考問題。再如,教師設置了一個問題“復述故事情節”,學生在復述故事情節的時候非常詳盡,教師的評價卻是“過于詳細”,這其實是教師語言不夠準確所引起的誤會,“復述”與“概述”是不盡相同的,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本課是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20課《古詩兩首》的其中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內容簡單,字里行間包含著作者對鄉村兒童的喜愛的之情。我在教學本課時采用了這樣的設計:
1、從學生了解的唐代詩人入手,引出胡令能,再通過胡令能引出古詩,這樣順理成章。
2、看課文插圖學生自己編故事,為后文的理解詩意打好基礎。
3、熟讀古詩,小組內訓練。然后各個小組分別上臺表演。在熟讀古詩的情況下,自己對古詩的意思有一定的了解。
4、教師出示注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查資料等方式理解詩意。然后教師加以指正。
5、最后設計檢測題對本課的任務進行檢測,教師針對問題總結。整個環節我設計了對各小組進行小紅花的實物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存在的問題:
1、設計的環節不太完美。
2、檢測完后沒有對獲勝的小組進行激勵。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學校正在進行作文教學研究,研究的課題是“課堂教學中利用記敘文的讀寫結合點,提高學生自主習作本事的策略研究”,于是,本次教研組內做課,圍繞研究課題,我進行了習作教學的嘗試。
本次教研,我教學的資料是仿照8課《將心比心》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學習把資料寫具體。
教學的目的是:
1。了解作者經過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把資料寫具體的方法。
2。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
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明確目的、分析寫法、學生修改習作片段、師生評議、再次修改。
一節課上下來,在這幾方面有一些想法:
1、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才有實效。提前布置了讓學生寫片段的練習,我大致看了學生選擇的資料后發現,學生選擇父母偏心資料比較多,父母溺愛的孩子的資料比較新穎,于是在課堂上打算重點指導這兩個資料。當課堂教學時發現,三名學生匯報的都是“家長嚴厲”這個資料,于是我立即想到,調整教學預設,把原先的話題調整為“反映家長嚴厲”的資料,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指導語言神態的描述,第二層次指導動作的描述,第三層次進行細節指導、修改。經過這樣的調整,發現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運用學過的方法修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讀寫結合訓練應當貫穿在每個課堂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個難點,單憑教師的講解,方法講得再明白、再透徹,學生不實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應當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抓住可練之處,讓學生仿寫、哪怕僅僅是一個詞語、一句話,也要讓學生真正的練一練,日積月累,作文水平必須會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應繼續訓練。我班的學生,不善于表達,回答問題想“擠牙膏”,擠一點,出一點,甚至不會回答問題。這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不斷訓練,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喜歡表達。
一節課的教學后,教研組內教師以及郎校長的指導,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路也更加明確了。
經過深入反思,我發此刻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還有很多問題不明確。
1、教學目的不明確。我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寫人還是寫事?8課第二自然段的資料主要寫了一件事,經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事件寫具體。而我的教學目標是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所要到達的目的與文中第二自然段呈現的資料是不合拍的,所以導致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不明確的',所以,教學的資料比較亂。我想,對教學資料中的環節可這樣調整:第二自然段講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出什么?是怎樣把資料寫具體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你仿照這個方法,把你想寫的一件事寫具體。把聯系的資料定位在“把一件事寫具體”。
2、進行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習,明確記敘文的相關知識,學習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把理論知識加以實踐,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設計出清晰的教學思路。
作文課題是一個長期研究的重點資料,經過教師們的研討,我收獲還是很大的,在今后讀寫結合的研究中,我還會不斷研究,使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園地的教學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
下面我以習作為例。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里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里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可以先帶學生到校園里走一走,選定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駐足觀察、思考,完成片斷練習(但是因為本周天氣原因,我沒有帶孩子們去校園里轉轉)。片斷內容可以是細致地景物描寫,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后,全班評改。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事件記敘的過程中,是否與此地的'景物、環境有所聯系。
最后,讓學生選擇經典的片斷再次游覽校園,列出游覽的先后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將精彩片斷連成篇。
這樣的習作指導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學時以過程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我認為,在開放的作文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喚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寫我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以生活為主線,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于探究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9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09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教學反思03-22
四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反思03-17
四年級下冊語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