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
《端午粽》這篇課文選自屠再華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十分貼合學生的童年生活,課文圍繞著端午粽,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以及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粽子的樣子和種類時,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同學都非常喜歡吃粽子。于是我便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聯系自己的所吃過的粽子,為大家介紹一下粽子的樣子、味道、花樣等,由此也可以鍛煉一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長句子比較多,我便讓同學們反復閱讀,邊讀邊學邊體驗,剛開始有同學讀不準字音,例如,“一”字的變調掌握得不是很好,還有一些同學停頓處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對長句子進行內容分解,明白句所表達的內容,再進行反復練習。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句子比較長,但是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在指導讀長句子時時,首先,引導孩子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關鍵的事物(箬竹葉、糯米、棗),然后再引導學生發現這些事物的具體特征(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并讀好這些“的”字短語,最后通過找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時的順序(用……包的,里面,中間),從而發現這句話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描寫了粽子的樣子。通過這三個小步驟,學生對這個長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反復閱讀,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課最后一段還講到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教學過程中將端午節吃粽子的傳說以放視頻的形式講給同學們,他們都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還有同學聯系生活經驗分享了關于端午節的其他習俗,例如,賽龍舟、編五色花繩、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潛移默化之中也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2
進入線上直播教學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直播教學帶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教師又變成了知識的傳授者,課堂又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因為師生互動連麥收到網絡穩定性的影響,課堂不得不減少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二是學生又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教學效率堪憂。三是教學活動又在由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回流。四是教學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怎樣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線上課堂的關注度,進而提高網絡教學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充分利用前置作業,讓學生預習課文,以語音和視頻形式提交作業。
學生宅家三個月最想見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學、老師,對他們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識也很感興趣。完成作業的過程,動手又動腦,還要組織語言,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怎樣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
在集中識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深層次,多角度地識字學詞。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提高。連麥和語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師生的互動。
3、在學習過程中滲透學習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好長句,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這些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向敘述滲透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進一步改進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3
這一周我們聽取了低年級組仇老師的《端午粽》聽評課教學,我更是受益匪淺,他的教學水平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幾乎整堂課沒有瑕疵。針對仇老師的這節課,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敬請仇老師指正。
本節課的優點很多: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仇老師讓學生讀書時,比較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能及時提醒學生在讀書時端好書本,坐正姿勢,讀書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詞短語的層層深入訓練。
如先緊扣課文內容:()的竹葉,()的糯米,()的棗。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再增加難度:()的()
這樣層層加深,達到擴展訓練的目的,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這中間還借用猜謎的形式填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3、注重在學文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如學習粽子的色、香、味時,能告訴孩子們是由外到內的去寫,這就有意識地指導了孩子的寫法,初步潛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適時的板書也清晰、簡潔、重點突出。仇老師的聲情并茂,激情飛揚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體現了樂學教育。
4、注重用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小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所以仇老師就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心理適時運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出示問題說,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就用動畫片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學得認認真真。使整堂課都在仇老師的激情教學和孩子們的樂學中完美收官。真可謂是興趣充滿了課堂,課堂在笑聲中結束。我們也被這好看的動畫所吸引,所以這堂課取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仇老師的這節評講課優點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敘述。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4
《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
課文調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上課伊始,課件出示端午節的活動場景,出示各種粽子圖片,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粽子的節日氣氛。通過看圖“品嘗”端午粽,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初步的認知。然后直接學習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弄清本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寫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結合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粽子的顏色、味道等特點。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本課的朗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讀好帶“的.”的短語,另一個是學習讀好長句子。教學時,采用了“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度、鞏固。
此外,生字的教學也和讀結合起來,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5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級精品課的日子,通過一系列的準備和磨課,讓我收獲頗豐,也得到了許多的感悟。下面我來簡單談一談。
其實我性格屬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課能不能上的讓學生有興趣,讓自己滿意。作為一名教師,上語文課可能是比較簡單,但是上好一節語文課確是難上加難。語文課要想上的好,不僅要有自己的思想,還需要有豐厚的底蘊。即使是一年級的語文,也不容忽視。如何讓小朋友從小產生對語文的熱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讓我們這些一年級的教師肩上的擔子重之又重。在來到桃州一小,讓我認識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擔當有責任的教師。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師都是吃苦耐勞,虛心學習,這值得我去學習。因此,在這樣一個有著濃厚文化氛圍,有著擔當的環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積極進步。所以,在從準備《端午粽》到上課,到接受各位老師的評價這一路走過來,讓我認識很多。
由于是校級精品課,有很多語文教師來聽課,所以我很緊張,也提前很多天進行準備。首先是寫教案,我一直覺得這是我的弱項。因為設計一份思路清晰,結構完整的教案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改了又改,還參照了其他很多優秀的教案,才將草稿擬定。開始是在一(5)班試上一節課,發現內容過多,時間不夠。于是進行修整,并在一(7)班進行了試上。在這里我要非常感謝楊xx老師,她不僅仔細聽了我的課,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問題,課堂內容的不扎實,條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將她的想法說給我聽,教會我很多教學方法,讓我知道如何把握課堂。回去之后,我將楊老師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對教案進行修改。這次的磨課如同一次大換血,也讓我稍微有些自信。第三次的磨課,我請來了李校長、汪麗老師和曹娟娟老師來聽課,也非常感謝她們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不僅仔細聽課,特地花了一節課的時間給我評課。《端午粽》我是本著“隨文識字”的想法,課堂觀察點是如何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去識字、記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還不能夠很好的以隨文識字的方法駕馭課堂。所以我聽了李校長她們的建議后,我還是決定先學生字,再讀課文,然后將生字穿插到課文中去,讓學生有效的識記。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沒有充分掌握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將課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實學生基礎這一關鍵點。李校長她們提出的這一點讓我認識到,首先設計教案時還是要進行一定的學情分析,以及《義務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對教案進行設計,對課堂進行規整。在課堂語言組織方法,有些地方過于繁瑣,有些地方的過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銜接才更加的適合。李校長安慰我說,這是年輕教師所缺乏的,但是沒有關系,慢慢來,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把握這些小細節,并且通過課文的一個小點給我進行詳細的說明,讓我非常的感動。由于我過于拘束,課堂上還放不開,所以我在課堂上的請趣味還不夠濃,這一點我也意識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時間里我會慢慢地改正。在這里我非常感謝李校長、汪老師和曹老師給我的建議,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教學建議,更是她們毫無保留的將教學經驗傳授給我,讓我意識到課堂不僅僅需要用心,還需要好的教學方法,抓住細節,才能將一堂課完整的上下來。所以我很感動的是不僅是學校老師對我的幫助,更多的是對我這個年輕人的關心,她們的耐心、幫助,友愛,讓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端午粽》這節精品課在諸多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課堂相比,是有很大的`進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長和其他老師的肯定,我很高興,也有了一些自信心,雖然有不足之處,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會越來越好。年輕的我也不能將一堂課上的完美,人人稱贊,但是有了進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夠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實,才豐富。
這節課上下來,我真的收獲很多,不僅僅是領導的支持,同事的幫助,也讓我看到,教學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更需要的是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從自身來說,要不斷的去聽課,去琢磨,積累教學方法,關注課堂小細節。重要的是還是要多讀書,讀一些理論的文章,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外界來說,我們可能發現不了自身的問題,這還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幫助,給我們指點,指出不足之處,我們虛心接受并積極進行改正。在生活上,我們可以自己準備筆記本,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包括優缺點,進行總結,回過頭來,這也是我們寶貴的經驗。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遺憾,才是最好的!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6
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我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學重點,注重了讀長句子的訓練了和完整話的訓練,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和味道,但是本以為孩子們都能吃過粽子肯定能說的很好,但是說話訓練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發現孩子們對于粽子的`樣子和味道表達得不夠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們對于說話訓練不夠完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粽子根本沒有見過,第二就是對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從外到里的順序描寫了粽子的樣子。
訓練長句子的能力,在反復誦讀中訓練,這樣才能培養語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讀能力是比較薄弱。主要一節課又要分析重點段又要認讀生字還有書寫生字。總感覺給孩子們朗讀課文的時間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閱讀,孩子們對于文本內容不熟悉,所以影響朗讀效果。做好語文課前預習我覺得非常必要。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7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粽對于孩子們并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為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采用猜謎語的方式,“粽、端、據”可以采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于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著問題去讀書,采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著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范帶頭的作用,然后讓學生讀,鍛煉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粽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后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8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
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9
《端午粽》一文選自李小華寫的童年散文集《甜甜的端午節》。這篇文章講述了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包一大鍋粽子,等著我們回去品嘗,然后又要我們拿一籃粽子去分享給鄰居的故事。文章通過描述粽子的外形和配料,生動地描繪了這一傳統節日的氛圍。整篇文章簡短明了,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現就所上《端午粽》一課進行如下的反思:
1、當我們談到家人,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家人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他們給予我們愛與關懷,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堅實的后盾。在本單元中,我們學習了《靜夜思》和《夜色》兩篇課文,通過這些文字,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家人的眷戀之情。今天,我們將繼續探討家人這一主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于家人的故事吧。
2、注重低年級課堂以識字、寫字為主的教學。結合課題重點學習了本課的'兩個新的偏旁“立字旁、米字旁”,在講解的過程中都采用了字源識字的方法。在講解其他生字時,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文化,追根溯源明白漢字的本義。尤其是在教學“豆”字時,結合其甲骨文,讓學生去推測豆與什么有關?通過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本字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對其指導,通過講解明確“豆”最早指的是“一種盛肉的容器”。同時也運用了相同的方法識記“肉、帶、米”等字。通過這四個象形字的教學激發學生探索漢字文化的興趣。
3、在指導寫字環節,抓住了“真、分”兩個生字中的易錯點,讓學生觀察如何寫好這兩個字,尤其是“真”里面是三橫而不是兩橫;“分”下面是“刀”不是“力”,通過口訣的總結,讓學生再次夯實鞏固生字的寫法。但是在此環節評價反饋時,教師的點評并不是很到位,仍有待于提高指導學生寫字的水平。
4、關于品讀課文的環節,因為前面的識字寫字環節用時過多,品讀環節的任務并沒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學中仍然需要自己不斷的去打磨自己的課堂,提高課堂的效率。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0
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關注了教學重點,特別注重訓練學生閱讀長句子和完整表達思想的能力。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粽子的外觀和味道,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然而,我發現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整地描述粽子的樣子和味道,這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原以為他們都吃過粽子,就能夠很好地表達,但實際效果并不如預期。
經過我仔細思考,我發現孩子們說話訓練不夠完整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有些孩子可能從來沒有嘗試過粽子,對它的`外觀和味道缺乏直接的感知體驗。其次,孩子們在理解文本第二自然段時可能存在困難,因為這一段主要描述了粽子的外表特征,而且是按照從外到里的順序進行描寫。
孩子們的朗讀能力通常需要通過反復練習來提高,因為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語感。然而,我發現我的班級中有一些孩子朗讀能力較弱。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分析重點段落,還要學習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導致給孩子們朗讀課文的時間有限。另外,由于在家里無法進行充分的閱讀,孩子們對課文內容不夠熟悉,這也影響了他們的朗讀效果。因此,我認為做好語文課前的預習工作非常重要。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1
重溫《端午粽》這篇課文是我最近做的一項教學任務,本篇課文圍繞端午粽展開,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在這篇文章中,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被形容得栩栩如生。在教學過程中,我要引導學生學習這樣形象生動的表述方式,同時注重他們的朗讀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句子的韻味和節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加強對閱讀的培養,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領略語言的美感,感悟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學會使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基于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從朗讀開始,在閱讀中感知,在閱讀中學習漢字,在閱讀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在課堂上,我通過播放“豐富多彩的端午節習俗活動”的情境導入,讓學生初次接觸該主題,并讓他們通過初讀課文來認識一些生字詞。此后,我創設了一個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論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導入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初讀后,他們與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詞,通過小老師糾正字音,以及想象記憶法等方法來學習漢字。例如,在講述“豆”字時,有學生回想起中間的口就像是豆子,上面的一橫就像是蓋子,下面的點撇就像是火苗,一橫則是灶臺,這樣的識字技巧非常有趣。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環節——“我是讀詞王”,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通過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小組競賽讀生字詞,讀對一個詞語給予一顆星,最終得到最多星星的小組獲勝。同時,我也鼓勵學生指名其他同學朗讀生字詞,這樣的方法在學習中非常實用。
在第二課時,主要目標是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我先是帶領學生聽范讀課文,在分組中逐段朗讀、自由朗讀、創設問題情境朗讀、合作讀等形式下,最終讀透整篇課文,并且學會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對于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了以下問題:
1.粽子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指導學生從外到內描述粽子的形狀特征:“粽子用青翠的箬竹葉裹著白糯米,中間藏有一顆紅棗。”
2.進一步詢問:為何使用“青翠的”、“白糯米”和“紅棗”,而非“青色的”、“白色的'”和“紅色的”?比對兩句話,體味重疊詞的好處。
(1)課件展示兩句話,分別朗讀后聽眾感知不同之處。
粽子用青翠的箬竹葉裹著白糯米,中間藏有一顆紅棗。
粽子用青色的箬竹葉裹著白色的糯米,中間藏有一顆紅色的棗。
(2)指導學生朗讀:這種AAB格式的重疊詞更能突顯粽子的特點,各種顏色雜糅,相互映襯,散發著香氣。聽眾仿佛能品味到甜美的滋味。
3.描述外婆制作的粽子有哪些品種,結合教材內容回答。
4.探討端午節吃粽子的淵源。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品嘗粽子。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品嘗了美味的端午粽,還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要銘記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功勞。
總之,今天上得較順利。因為本課文表達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和文化,所以我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嘗粽子的節日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的朗讀,學生們對粽子的形狀、種類和傳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自主閱讀興趣,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能力。以讀代講,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字詞、提高閱讀能力,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緊密結合。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2
《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
端午節快到了,每年這個時候,外婆都會包上香噴噴的粽子等著我們回家。粽子是一種傳統的中國美食,外形像一個小三角形,外面裹著粽葉,里面包著糯米、肉、豆子等餡料。一打開粽葉,香氣撲鼻而來,糯米軟糯香甜,肉餡鮮美可口,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而且粽子的花樣也很多,有甜粽、咸粽、豆沙粽等等,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據說,吃粽子的習俗源自屈原投江的故事,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身體,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后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是為了祈求平安健康,每年都是我們一家團聚的時刻,充滿了溫馨和幸福的氛圍。
端午節是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一起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在課堂上,老師展示了端午節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課件中展示了各種粽子的圖片,學生們仿佛能聞到粽子的香味,看到了粽子的五彩斑斕。通過這些圖片,學生們對端午粽的外形、種類以及由來有了初步的了解。隨后,老師直接教授第2自然段的內容,引導學生們理清每句話主要描述的是粽子的哪個方面。結合課件,學生們進一步明確了粽子的`顏色、味道等特點。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本課的朗讀重點在于讀準帶“的”的短語和長句子。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逐步理解長句的內容,然后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此外,結合閱讀教學進行生字教學,通過閱讀來教授生字,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有機結合。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3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 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4
端午粽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上課伊始,創設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一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貼近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節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節,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漢字的學習是反復而又長期的過程,用游戲的方式增加漢字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復習中鞏固、加深學生對新學字的印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又延續了上節課的教學情境,便于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
本環節教學是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回顧,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使學生對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端午節這個民族節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 15
《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
課文調理清晰,圍繞端午粽,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粽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上課伊始,課件出示端午節的活動場景,出示各種粽子圖片,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粽子的節日氣氛。通過看圖“品嘗”端午粽,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初步的認知。然后直接學習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弄清本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寫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結合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粽子的顏色、味道等特點。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本課的朗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讀好帶“的”的短語,另一個是學習讀好長句子。教學時,采用了“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度、鞏固。此外,生字的教學也和讀結合起來,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端午粽》的教學反思(精選12篇)03-24
一年級下冊語文《端午粽》簡短教學反思范文05-10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學反思范文04-18
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設計11-20
端午粽飄香作文03-07
端午粽飄香活動方案11-25
一年級語文端午粽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