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井》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第25課。全文形象具體地描寫了我家后院菜園里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涼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古井的喜愛和對掘井人的贊美之情,告訴我們正是前人的辛勤勞動,才給后人帶來甜美和歡樂。教學目標體會井水特點;明白重點段寫法;懂得勞動能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重點是體會井水特點及寫法。難點是明白文章是通過具體事件寫清井水特點的。這篇課文的語言凝練清新,結構緊湊嚴謹,不僅能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受到啟迪,還能對學生進行段式的訓練,是一篇很好的讀寫范文。我力求主要通過以下幾點完成教學。
1、以讀為本。在讀中體會井水特點、揭示寫作方法。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井水清的特點,引導學生抓重點詞“一顆一顆地數”“閃亮”“癡癡地”;抓住兩個 “多遠”、 “多深”朗讀體會,在反復朗讀中體會這一特點。在理解體會井的甜這一特點時,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充分感受勞動給作者帶來的快樂,那“白白胖胖”頂著 “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的蘿卜也給學生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學習井水涼的特點時,抓住“那可口的味道”體會“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原因。充分體會到這些特點后,引導學生朗讀、背誦積累這一整段,再讓學生觀察這一段寫法上的特點,進而使學生感悟到整段是先概括后具體最后寫作者的感受的寫法,在此基礎上,追問學生:這一段寫井水很清很清,除了重點句,后邊用了“清”字嗎?讓學生弄明白文章是生活片段說明井水清、甜、涼這些特點的,這時老師揭示這就是具體敘述的`方法,選擇具體事件來說明特點。
2、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抓住“后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從而突出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再讀井形部分,回顧內容,還從哪里體會到掘井人為后人造福?古井位置:屋后菜園—吃水澆菜方便,
井形:井臺青石板—干凈防滑,井臺坡度—打水方便、臟水不往井里流,井圈整石打造—結實,井圈里口圓、外八角—提水輕松、外觀漂亮。這是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介紹古井外形的同時,讓我們了解到,掘井人再挖井之初就在為后人著想、造福后人。
3、理解三部分內容之間的關系,體會各部分的作用。先讓學生想一想作者重點寫了什么?(井水的特點及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為什么前面還要寫第一部分“井的外形和歷史”以及第三部分呢?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開始回答時沒有思路,不知從何答起,經過老師的啟發,學生能答出突出了掘井人為后代著想,用自己的勞動造福了后人這個意思,以及作者不是僅僅想表達“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而是要表達“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無盡的甜美和歡樂”這個意思。作者由井水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想到給許多人帶來的快樂,特別想抒發自己對掘井人的感謝、贊美之情,所以寫了這一段。但是學生如果再從符合題目的意思這方面回答就更好了,如:不寫這部分內容,題目叫《井》就不合適了,就該改為《井水》。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反復提出,朗讀訓練過多,耽誤了一些時間;在學習井水甜這一特點時,學生如把想象到的情景再說的細致具體就更好了。仿寫一段話,擠出時間讓學生說一說,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友誼的航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美國圣迭戈港的經過。展示了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同時表現此次出訪帶去了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課文緊緊圍繞“友誼”這一主旨,選取了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兩個場面來記敘,表現我國海軍艦艇編隊此次出訪的意義。下面,結合我的教學方法談一些想法。
一、小組學習效果顯著
這篇課文,我著眼與“要教給學生什么”,經過研讀文本,我發現點、面結合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章主要講了兩方面的內容:與美軍民的聯誼及旅美華僑見到中國海軍的激動心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又通過“中國海軍的出訪,不僅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友誼,也使廣大旅美僑胞倍感振奮與自豪”這一句連接起來。這一句話即第3小節這。于是,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小組學習找一找有關點面結合的句子。通過教師的教(第二小節)讓學生學(第四小節),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他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被提起來了,每個小組都積極探究,很快掌握了這一方法。
二、情境創設目標達成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以充滿激情的話語、配以圖片、音樂來渲染氣氛。借助這些真實動人的畫面和激情飛揚的旋律,我引領著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了1997年中美兩國官兵在圣迭戈相聚聯歡的現場,在身臨其境中進一步催生了學生的自豪、驕傲之情和無上的光榮之感,催生出了學生熱愛和平、追求平等、崇尚友誼之情。乘機,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中描寫中國海軍“艦容整潔,士氣高昂”的語句,以及美國海軍贊美中國海軍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海軍的贊美之情,表達自己的自豪、驕傲之情。通過朗讀,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贊揚,對友誼的向往與贊美。這一感情開始在學生的心底里扎根、開花。
二、讀中感悟情真意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已充分感受到了祖國日漸強大,中美兩國建立起了誠摯的友誼。此時,讓學生自主學習第四小節,感受旅美僑胞對祖國的感情。不需要老師多說,學生自然真情流露。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一)取舍之道,彰顯智慧。
《快樂王子》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來世界公認的優秀童話之一課文雖對原文進行了刪減,但篇幅還是較長如何40分鐘的一節課里,實現長文短教,低耗高效?這是本課教學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方法那就是“取舍”。
1.對課文主題及內容的取舍。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課文主題做了取舍,以感悟王子形象為主,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文章的5—19自然段,也就是王子看到女裁縫、年輕人、小女孩以及小孩受苦難過,于是快樂王子求燕子,并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這幾件事情上。通過這幾件事情,讓學生感悟王子的那一顆悲憫之心、真誠之心、善良之心,讓王子的形象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2.對人物的取舍。
課文出現了好幾個角色:王子、燕子、市長、上帝等等。燕子是文章中一個重要角色,作者匠心獨運,以小燕子送寶石為線索,展開了曲折生動的描寫。但由于課時容量有限,教學時間上有困難,并且加進了燕子,對王子的形象的感悟與理解有所沖淡,所以我在教學中僅取“王子”這一主要人物,舍棄其他傾全力“一點”上突破。
3.具體教學環節中的取舍。
本課教學中,在“丑惡”和“窮苦”,在“求”和“幫”的教學上,我都采取了以點帶面的方法這樣做既簡化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想,實現長文短教,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取舍取舍之道也就是智慧之道。
(二)扣住語言,感悟人物形象。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我喜歡那種在語文課上推敲文字的感覺,從語言,逐漸進入到人物的.內心,達到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1.扣住“哭”,感受王子的悲天憫人。
王子的眼中看不得別人受半點苦難,見到別人受難,心里就很痛苦并且哭得是那么傷心:只見他眼淚汪汪,淚珠沿著金黃的臉頰流下來。于是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個“哭”字,以及哭的原因的關鍵句子“我死后,他們把我豎在這里,讓我看到這個城市的丑惡和窮苦,我忍不住要哭”,反復回扣到王子的“哭”并抓住“丑惡”和“窮苦”兩個關鍵詞語,進一步體會王子哭的原因。讓王子的悲天憫人形象扎根在學生心里
2. 扣住“求”,感受王子的真誠與善良。
王子形象還體現在他竭盡全力去幫助窮苦人的過程中,體現在他的幾次“求”和“幫”上我抓住“求”做文章,通過學生的情境表演,將“幫”和“求”形成一個強烈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感受王子的善良和偉大。這也是讓學生補白“再三央求”、“連聲央求”的內容的過程,讓學生走進王子的內心,去感受那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從而被王子所深深感動。這一過程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感悟了人物形象。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新型玻璃》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這篇課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對每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都介紹得極為生動具體。如開篇先從夜深人靜、警鈴驟響講起,引人入勝地講述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可以自動報警,為下文介紹這種玻璃的作用埋下了伏筆。再如介紹夾絲玻璃的堅硬時,說夾絲玻璃即使破碎,碎片仍粘在一起,課文用“藕斷絲連”加以形容,使人易于理解。作者還把變色玻璃比作“自動窗簾”,把噪音比作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身人”。
在介紹吃音玻璃時,作者又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它說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過具體例子和數字加以印證,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我根據教材的特點確立了本課的重點: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此外,我還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急促、報警、盜竊、犯罪、嫌疑、金屬、銀行、圖紙、即使、規定、窗簾、保持”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3了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和為科技事業的發展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4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在教學本課前,首先,我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新型玻璃的資料,觀察現實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廣泛應用,以擴展知識、開闊視野,為課堂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其次、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我先告知學生這堂課將要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前提是先學好《新型玻璃》這篇課文。初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如輕聲讀、默讀、同桌對讀等)通讀課文,讀熟課文,力求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思考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自己練習設計一個表格,把它們的特點和用途填寫在表格中。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來學習,之后全班同學共同進行交流。
在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我還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首先讓學生畫出介紹每種新型玻璃特點、用途的重點詞句,認真加以揣摩,說一說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然后再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說一說喜歡的原因,仔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最后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前5個自然段,探究這5個自然段在行文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特點,每段的開頭有什么作用,從而感悟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的獨具匠心。
最后,在學生熟讀精思,基本消化、吸收了課文的內容和語言后,便組織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將自己發明的產品介紹給大家,重點講明它的特點和用途。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次課《推敲》在設計上就緊緊地抓住文本中的課后訓練點-----練習1。以講故事作為讀寫結合的小練筆是符合高年段的目標。只是對于剛上五年級學生來說,加強書面語的口表能力訓練尤為重要。光會講清楚故事的大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講得繪聲繪色。那如何做得到講得清、講得好?就讓老師給一些關鍵詞,并在指導下有層次的訓練。老師首先從文本的生字新詞入手,在讀通文本的基礎上理解部分的詞語,接著由老師指導學生從每個自然段中找出關鍵詞語,按照故事發展為線索進行連詞成句的訓練。在連詞成句的中,有一個短句過渡到一個長句再一段話。然后,把大家說好的一段話再次進行適當的加工,用筆寫下來。
關于《推敲》第一課時的定位上,我們的'設計是: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能通過講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每節課完成課后的一個訓練點就是有效的教學。
“同課異構”活動后聽課者的建議:
作為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更多要傾向于學生的自學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與體驗。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有意識地用詞串聯課文大意,這樣的訓練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內驅的興趣點,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能按照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模塊的流程設計,比較適合中下成績的學生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要點,比較注重讀的訓練,有生字---生詞---短句----長句-----一段重點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訓練使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落實讀好、讀通、讀懂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節扎扎實實的常態課,這樣的教學去掉的浮躁與走場的形式,以一節原生態的課堂正真意義上的語文課。建議授課過程中,設計一些學生之間互動的環節,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與時間,消除教師牽引的痕跡,讓課堂更接近學生的自我體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授課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思維拓展。練習表達的`環節:
1、作者向我們準確、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有哪些特點嗎?請你補充課外資料。
2、假如你是一只可愛的小松鼠,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學生很感興趣,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節選的是介紹重慶的相關文字。以說明為主。對這樣的文章孩子們一直以來感覺比較枯燥。由于我們班有些同學是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他們來自各地,當然也有來自重慶的孩子。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臨時改變了導學案上的導入部分。開課之前,我請這些來自重慶的孩子和曾經到重慶旅游的孩子們談談他們眼中的重慶,有的還操著重慶方言說,雖然他們的'介紹凌亂,但孩子們聽得精精有味。帶著興趣再來讀課文,孩子們是一邊讀一邊笑。并且很快概括出這篇課文介紹了重慶的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深信這句話,并且已感受到這句話帶給我的愉悅。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工作時寫的一個隨筆,文章寫得很長,但是內含的東西卻很少。我從重點句子“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切入課文。先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以“為什么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的會有‘共同的心愿’?”這個問題導入課文具體內容的學習。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了解這個法國家庭被中國的文化深深地吸引,從“廣東的涼席、福建的紙傘、蘇州的刺繡、景德鎮的瓷器、毛筆、算盤”,還有“北京的故宮、桂林的山水、洛陽的龍門”等這些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具體符號中,體會作者的'自豪,體會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為我們贏得的友誼。
在課堂實施時,發現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我作為重點的中國的厚重文化和中法兩國人民希望友好的心愿,而是這個法國家庭中小姑娘的言行。我的解讀與學生的興奮點有很大的差別。我覺得這不能怪孩子,這篇文章在表達上與學生現階段的認知,尤其是與現在我們習作的要求有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課堂上,我只能用很大的氣力去牽引,課雖然一節半的時間上完,但感覺很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本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九總督司令員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戰役中,喂養人民群眾家的蠶寶寶的故事。孟良崮戰役是我中國人們解放軍在山東孟良崮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的戰役,戰斗十分激烈,從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戰到16日,最終全部殲滅國民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共殲敵三萬二千余人。由此可見,孟良崮戰役是十分緊張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戰役中,為什么一定要做這件事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個怎樣的人?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通過環境描寫體會人物。通過大家的交流感受到許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戰斗中還不忘關心、愛護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下面幾點:
1.通過閱讀速度的遞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的能力。
略讀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需要有較快的速度。三次讀文本,分別提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快速地讀課文”三種要求,就是要學生學習并掌握較快地閱讀文本的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課文的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事展開描述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教學時,要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3.滲透對話意識,彰顯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本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既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許世友熱愛人民,關心群眾的精神。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第一篇習作是要學生寫寫暑假中的點點滴滴。我先讓學生先說說暑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主動說的較少,我告訴學生像平時同學們課間聊天一樣,有什么說什么,不要受拘束,開始學生可能有些不習慣,后來漸漸適應了,舉手的也多起來。從回答中可以看出跟備課時有很大差別,原來估計兩個月的暑期,外出旅游、參觀的總有不少吧,我還準備了一篇寫旅游的優秀作文介紹給大家,結果出乎預料,全班50幾人只有不到十人旅游過,看來我對學情還不了解,預設不等于生成,我決定將重點放在輔導其他題材上,最多的是學會一種技能,比如釣魚、炒菜、打羽毛球等,我告訴同學們出去旅游,是快樂的,見識了祖國的名勝古跡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但平常的事情也會記憶猶新,為什么呢?因為不僅僅快樂會印象深,其它比如后悔、委屈、難受等情感也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提示下,學生似乎一下了打開了記憶的.閘門,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油然而生,我只是提醒大家要寫真實,寫出真情實感,對于怎么寫具體我則沒有談,另外我只是讓他們先列了提綱,然后直接在習作本上寫,沒有先打草稿再謄寫,考慮到這樣一是可以節約時間,二是督促他們寫認真,以往他們謄寫只是將草稿復制了一下,還不如直接寫再在本子上規范地修改呢。
寫好后直接在課堂上點評了兩個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參與到點評中,然后再讓學生繼續修改。收上來的習作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質量都高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松鼠》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我把閱讀和語言的理解作為課堂突破的重點。
課堂開始,播放松鼠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松鼠的特征,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感知,初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分析體現松鼠特征的具體內容時,讓學生分組研討,提高了其具體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分析文章語言特色時,運用分析、整合、誦讀、對比閱讀等多種方式: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出理由,試著有感情的誦讀;把布豐的《松鼠》與《辭海》中“松鼠”條目進行對比閱讀,具體感受到本文準確而又生動的語言特色。總結學習說明介紹動物的方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對學生進行說明文習作訓練,形成文字,現場展示并加以點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為保護野生動物出謀劃策,進行情感升華,激發學生保護動物、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并付諸行動。把學習由課內延伸的課外,拓展了其內涵。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幾年前,我曾經教過這篇課文,當時覺得文章含蓄雋永,孩子們一定很難讀懂太陽路到底指什么?今天再次教學這篇文章,通過再次研究教材,我心里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文中的孩子們心里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他們對大家習以為常,可望不可即的太陽有著太多的好奇,因為他們“猜不透”:那個“圓盤”“是什么繩兒系著的呢?”“那里一定是什么都是紅紅的,亮亮的”,對這么美好的一種東西,他們更想知道個究竟,不禁去問奶奶“那怎么個走法呀?”而睿智的奶奶用種苗兒的方法,讓孩子們知道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奮力行走。在這種傾盡全力的攀登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為有價值的'一尊生命。在教學中,我分四步走:
1、孩子們為什么尋找太陽路?
2、孩子們怎樣找太陽路?
3、太陽路指的是什么?
4、你自己在怎樣尋找自己的太陽路?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思維,他們將太陽路理解得非常寬泛。說太陽路指事業之路、攀登之路、奮斗之路、理想之路、溫暖之路、光明之路、追求之路等等,我都予以贊賞。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只有課前深鉆教材,做好充分地準備,課堂才會輕松、高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該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可愛的生靈”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按教參資料應將課文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處理生字新詞和完成第一部分的分析任務,但由于是同課研究,我將分析課文放到了一課時來完成,最終目的沒有達到,但我認為前面的知識還是教給了學生的,下面我談些想法:
其一:引入部分,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復習上學期語文天地中的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后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之后,大概分段,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分段,并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并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其四: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松鼠的外形可愛、小巧玲瓏、敏捷、機靈等方面的特征。適時播放電影短片,再現小松鼠竄上竄下的敏捷動作,感受松鼠的機靈。
其五:結尾欠妥,由于前面所用時間過多,導致文章分析不完,這是本課最大的失誤,如果此課時只安排前兩段內容,那會好一些。第三自然段倉促完成,效果并未達到,目的也沒有達到,以其這樣,不如不講該段,直接留到下一課時和第四自然段來完成,那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節換班上課,開展同課研究,我認為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之處,能將作文指導放在課文分析中進行,能抓住重點詞語和重點句來理解段意和課文內容;失敗之處,一是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量估計不足,時間把握不住,有時會停在一處多講,忘記往下走。二是師生熟悉不夠,課堂互動較少,自己激情不高。三是課件不夠完善。
以上這些是我的個人看法,也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沒看到,望在座教師給予提出,并批評指教。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天聽了王香玉老師的一節《鯨》,《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說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設計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這節課時,王老師注意到了各個環節的連貫性,和每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比較順暢,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1、本課教學設計貫徹了新大綱精神,體現了創新教學思想,打破了“串講串問”、繁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格局,順應了語言文字表達思想的基本規律,展示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創新的過程,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了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
2、在教學的開始,教師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去找鯨是哺乳動物的理由。然后我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特點的?”然后我板書了課題《鯨》,學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機板書“形體、進化、種類、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3、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隨著年級的升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更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語言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表達出來,即從表達和運用來看理解,僅滿足于學生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在全班交流完后,老師提問,你們愿不愿意當解說員,為前來參觀的客人介紹鯨的生活習性?這個環節,就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同時,它又是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的一項分層訓練。這項訓練在落后生看來,就是對課文內容的復述;而對于中上等學生就是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復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說明,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當學生對鯨的各個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教師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他的學習成果。如,演一演、讀一讀、畫一畫、講一講等,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特長,也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體驗也更深。
然后,讓學生看相關的影視資料,跳出課文,根據圖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角度看,《鯨》側重與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松鼠》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看,《鯨》語言精練平實,而《松鼠》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生特別喜歡這篇文章,沒有學習說明文時的枯燥感。作為教者教學時也興趣盎然的。在學習小松鼠的外形描寫的段落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著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們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嘆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松鼠外形的描寫,變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文藝性說明文的寫法,我把描寫松鼠活動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帶領學生品讀,如“松鼠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常常把窩搭在樹杈兒中間。他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著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蘚鋪在上面。然后把苔蘚壓緊,踏平。窩搭好了,還在上面加一個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他們帶著兒女住在里邊,又暖和,又安全。”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為了把松鼠搭窩這個過程寫清楚,作者準去地運用了表示先后的詞語“先、再、然后、還”,由于有了這樣的詞語,句子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讀者讀的時候清楚、明白地了解了整個過程。
類似的句子還有“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樹干,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地逃到別的`樹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樹上高興得跳著叫著,互相追逐嬉戲。他們好像怕強烈的陽光,白天常常躲在我里歇涼,只在樹枝被風刮得亂搖晃的時候,他們才到地面上來。”為了把松鼠的活動寫得更生動,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動作來進行描寫,使小松鼠更加活潑可愛。
學生對小動物都是很喜愛的,進行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最讓我感覺得意的是課堂上的模仿寫作。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但如果讓他們去寫,卻寫不出動物的神韻。正在學的《松鼠》這篇文章不就是個很好的范文嗎?于是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寫一種小動物,由于時間關系,只寫一個方面,可以寫熟悉動物的外形,可以寫它的活動,或者寫寫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
學生開始很是不接受,感覺在課堂上寫似乎不是很妥當。但我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一句“必須寫”讓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他們開始動筆了。巡視中,我發現原來學生很有話說的,只一會兒功夫,大約10分鐘,一百多字的小段落就出現在大格筆記本上,有等了一會兒,一半的學生寫完了。在下課前的幾分鐘里,我找了幾個學生朗讀了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學生的表揚。
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寫作的滲透有時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當很好的范文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老師要抓住恰當的時機,給學生創制一個好的機會,讓靈犀一點就通。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01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25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1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2-18
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反思02-1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5-07
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