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學時,我以這樣的語言導入:同學們,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沒學習課文之前的回答是幼稚的,單純的,我借機進行總結,質疑引出下文。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么?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匯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匯報,然后通過表演、交流,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采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了解課文含義。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后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著我出示了一些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并按照這種形式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學生比較喜歡這個環節,興趣高漲,學生的精彩的概括是我沒有想到的。我記得我們班級有一位平時不愛表現的同學是這樣形容的:幸福像一棵掛滿了蘋果的蘋果樹,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雖然稚嫩但是我對他的回答印象深刻。另外,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我在接近尾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喜歡這篇課文嗎?為什么?學生回答的正好就是童話的特點,我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滲透了童話的寫作特點,一舉兩得。在課文的最后進行總結時,我在《幸福在哪里》的歌聲中出示幻燈片,內容是本班學生在參加學校感恩活動時的照片,有給爸爸媽媽洗腳,有在學校勞動,有幫助同學……我還加入了不同工作的人的工作場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課文中的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后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比如習慣了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回答,老師再進行評價,不敢放手給學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出現了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說不定他們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
通過教學本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就會給學生帶來收獲的喜悅,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2
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畢淑敏在百家講壇上有一句這樣的開場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有人說金錢就是幸福,那么為什么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卻并沒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么阻礙了我們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隱藏了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殺手?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為什么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以及健朗的身體還覺得不幸福呢?
關于幸福什么這個話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很多都說,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錢,很豪華的房子,很高檔的車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于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課有一篇關于童話故事的課文——《幸福是什么》,講述了三個牧童發現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他們,并祝福他們幸福。當時他們還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尋找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了,各自談了對幸福的理解。第一個說“幸福就是給病人治病,看著他們恢復健康;”第二個說“幸福是做很多對別人有用的事,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第三個留在村子的人覺得:“幸福就是種麥子養活很多人。”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揭示了幸福的含義。她對三個人十年間探索的`幸福做了一個總結“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作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三個男孩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彎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義。
一些人以為擁有很多的金錢就是獲得幸福,于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財,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生病了也不舍得花一分,絲毫不亞于莫里哀小說筆下的阿巴貢最后弄得個眾叛親離,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場。
還有一些人,把幸福定于擁有沉迷于光鮮靚麗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裝束,講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設備。我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高中的時候在一起讀書,感情還算好。她的家境并不夠好,就靠母親每個月幫別人做家政供養著。但是她特別喜歡名牌的東西,常常騙家里要錢去買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聽破舊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么漂亮的東西,總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幾千塊錢的椅子,只要她覺得漂亮,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里,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犧牲母親的一切。可憐的人啊!
在這篇《幸福是什么》童話故事中與上述的例子相對比,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在成長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細心照顧,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朋友噓寒問暖,按理來說應該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給予的一切,嘴巴上卻還說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甚至也叛逆過,拿著父母的錢天天泡網吧,不愿意回家。從不知道幸福為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偏愛言愁。而今讀了《幸福是什么》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只要給予別人幸福,看著別人幸福,自己也會幸福。我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給予別人親切的微笑,別人才能給予你和善的笑臉。你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你給予別人無私的幫助,別人才會在你危難時,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給同學慶祝生
日,看到同學收到禮物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們也很快樂。同樣,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問候。這就是一種幸福。
于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不僅著重引導學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勞動,靠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給于我們生命,感謝她們讓我們在這溫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可以看見未來;感謝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笑靨,使我們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不再孤單。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導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基于以上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我打算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瀆課文,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助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但確實有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討論
上課時一切都按照設計的程序進行,半節課的自學時間過去后,我讓孩子們匯報合作學習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塊1、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2、說說本組已經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正當我苦于無處著手時,突然張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師,我最怕醫生了,總是打針。”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第一個青年是如何在異地他鄉為治病救人的。可以說也可以合作表演,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走進了第一個青年的身邊,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義。同時我因勢利導問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現在的勞動是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這個說是學習,學習好了我就幸福。那個說是做值日為大家服務就是幸福。整個課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節課進一步證明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就會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4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節課,發掘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通過聽課老師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知道學生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教學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知道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的指導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讓學生說聽了后的感受其實這個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過于簡單了。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再讓學生說有什么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有訓練了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著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歸納是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情來說,我為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局限在一個框里。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里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只是沒有抓牢固。對于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還是有小部分的學生基礎稍差,所以還是要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并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就角色朗讀的較多,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并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上與臺下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借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三個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后,學生已讓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讓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呢個寫“幸福”格言。本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么寫下來,但是我提高了要求,一直讓學生理解為寫格言原來是這么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里可以換位寫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身邊的幸福并更好的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
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5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過程的文章。通話本身就是充滿幻想和神奇的,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而文章本身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朗讀,采用了自主閱讀、小組合作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把文中的字詞解決;再一次讀課文則要求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整體的感知了解;在對文本的角色體驗中進行了第三次的朗讀;最后讓學生通過第四次的朗讀感悟體會文本內涵。反復的誦讀,由淺入深,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使學生逐步領悟文本的思想。
通過了文本學習學生知道幸福是辛勤的勞動,幸福是做有意義的事。而后我又拓展開來,讓學生自己來說說“福是是什么?”問題剛出,課堂的氣氛讓我有些意外,學生們都高高地舉起了小手,似乎每個人都有很多話想說似的。我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可有非常想聽到孩子們對于幸福的理解。
“幸福是和老師、同學在一個教室里學習。”
“幸福是和爸爸媽媽坐在院子里吃月餅,看月亮。”
“幸福是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
“幸福是可以拿到三好學生的獎狀。”
“幸福是在課堂上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并得到老師的表揚。”
……
多么樸實的回答,多么真切的感受啊!是呀,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可是只要我們用心生活,其實幸福是多么的簡單啊!我為學生這真切的回答而感動,同時又為有了這樣一群學生而高興。我們每天和這樣的孩子一起徜徉在語文的道路,又何嘗不是幸福的呢?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6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認為讓學生讀讀說說就行了。但是上起課來卻感覺不是這么簡單。以下是本課的授課感受:
1、沒有吃透教材。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童話。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剛一進入課文,自己就感覺不知從何入手才能讓孩子們感悟道理。以至于學生大談對幸福的理解,而脫離了文本。
2、抓住文本,展開想象。當學生談到對幸福的認識時,我意識到要及時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文本中去。當學生說“我考了好成績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我救活一只小鳥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種的菜收獲了”時,我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啟發學生帶著“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贊揚?”“三個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么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然后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在反復理解與朗讀后,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圣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7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學時,我以這樣的語言導入:同學們,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緊接著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具體的分析課文。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后,就覺得學生還是沒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后,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為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8
今天,我班開展了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就是通過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幸福的真諦。因為幸福對于不同身份的人來說,答案是多元的。面對剛步入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把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時,我重視孩子的自瀆自悟,在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做批注后,進行反饋交流,重點抓住三個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展開教學,結合理解“勤勤懇懇(以想象第二個青年工作的畫面進行)、義務(在一個孩子說出義務就是責任后,引導孩子說說在校、在家、在社會上所做的事)”的含義。課上,我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孩子朗讀課文。學生通過交流明白了,是勞動讓他們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拓寬文本內容,引入兩篇小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幸福的真諦。最后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寫自己對幸福的獨特見解。
這節課上,孩子們學得特別認真,對課文的理解也十分到位,我倍感欣慰。尤其是五位學生所寫《幸福是什么》的小詩都很精彩。但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課后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正如一位家長評課時說的一樣,在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合理,因為整整上了50分鐘;還有,對本篇課文的童話色彩的氣氛渲染有所欠缺,關于智慧的女兒的教學中只出現一次(說明:其實預設時已經有這方面的內容)。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才能給學生帶來收獲的喜悅,同時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9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為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為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閱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么”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后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蘊,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干苦力,本人將這歸為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這里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為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著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于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為自己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并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著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么幾個提綱“
1、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嗎?
2、有錢就幸福嗎?
3、我認為幸福是這樣的?
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說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敘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為作為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啟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于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獲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幸福就是這么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閱讀中感悟寫法。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秘,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秘,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么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后,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0
《幸福是什么》人教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聽說讀感寫相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兩個環節來展開教學:緊扣主題自讀自悟,匯報交流,引導想象。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并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根據問題的回答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進行匯報交流。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想象力,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話,對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了。這個空白也正是讓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又著重抓住第一位青年的話,進行一系列情景的創設,如: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___,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___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想象醫生平凡工作中的救死扶傷,送去健康,在這個基礎上,我又適時指點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即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讀出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意思,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這樣的多種手段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可以說出實實在在的體會,這樣在學生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義,這種通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感情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觀,情與景交融。
二、聯系生活多元擴展,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境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在學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我通過出示名人名言,有關幸福的圖片,以及《幸福是什么》的小詩,然后讓學生自由創作,引導學生去發現、品味存在于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課文中的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語文組老師在評課時給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比如習慣了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回答,老師再進行評價,不敢放手給學生。另外學生讀書的時間少,最后對中心句的朗讀不夠到位等等。能得到同行們的幫助,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再次衷心地謝謝大家!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1
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教學內容,讓教材成為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么》為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對于三個牧童分手后十年間的所作所為的描寫極為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為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臺。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為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脫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語言,展開想像,實現對課文情感的再創造。
在確定教學重點內容之后,圍繞教學目標,便可展開教學全過程。在板書“幸福是什么”這一文題之后,激發學生自由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什么“受到老師表揚、得到同學安慰、向災區兒童獻愛心、心愿實現、畫好了一幅畫”等等,教師依據“過去”“現在”“未來”而分類板書,然后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之后,啟發學生帶著“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贊揚?”“三個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么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學生自學自悟后分小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多媒體出示牧童的話:“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復理解與朗讀后,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教師不斷創造情景:遇到一個下肢癱瘓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圣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后,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三、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
詩是語言的精華,激情是點燃語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應關注著學生情感的點燃。要求學生回頭看看黑板上課初留下的種種答案吧,學生提出將“刮彩票得大獎”擦掉,我欣然照辦。當學生默然時,我追問:黑板上的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嗎?學生答:有的是兒時的幸福,只不過是在享受幸福;現在的真的是幸福,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帶給了朋友、父母、老師以快樂;未來的是心中的夢想,只能期盼著未來再實現啦。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板書下“小時候、現在、未來”三個詞語,并告訴他們:“是啊!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幸福;現在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未來呢?幸福就是你們燦爛的前程!”并要求他們寫出一首詩,當然,孩子們的驚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變成了詩人,人人都才華橫溢。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3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這篇課文是童話故事,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本節課我主要抓住以下環節來展開教學:
一、緊扣主題自讀自悟,匯報交流,引導想象。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并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根據問題的回答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進行匯報交流。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體會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
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學中我能這樣設計:想象一下這十年中在他們身上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那么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這樣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義。
二、聯系生活多元擴展,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學完課文后,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幸福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透徹的了解(幸福就是通過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實現對課文情境的'語言創造,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在學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我通過要求學生尋找名人名言,引導學生去發現、品味存在于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在課文朗讀方面,太過平淡,不夠生動,孩子們剛有點入門,我沒有好好引導他們去說、理解、感悟、品讀,從而導致學生讀的目的性不強,點到即止,如何使孩子們讀得妙趣橫生,需要好好去思考。應盡量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課堂時刻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力。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如果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給更多的學生盡情地說,主動的說,那學生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幸福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10-26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3-23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范文04-25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4則08-17
幸福是什么課文教學反思03-13
語文《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4-21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通用11篇)01-03
《我是什么》的語文教學反思01-14
我是什么語文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