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我在本課教學中希望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衛黃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飽含自我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渴望借助自由誦讀來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我希望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這些對話告訴我們,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于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并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學環節教師主導性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現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推進課堂教學。
評課中,我認真聽了諸位老師的點評,反思之后,確實令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如:對于課文的重點詞語解析點撥的深度不夠,激勵性語言運用偏少,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點等許多方面皆有不足之處。
最后,衷心感謝區教研室給了我們這次學習與展示的機會!衷心感謝在此次研討課中給予我很多指導的各位領導和老師!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前輩和朋友們的意見和建議。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2
《黃河頌》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一首直抒胸臆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其充滿斗志的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熱情謳歌了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力量。并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打動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靈。
一、借助美讀體會語言美、意境美
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朗讀上。因為我始終認為如果學生能聲情并茂的朗讀詩歌,對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利的。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
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課堂上,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畫面,談論著自己的收獲。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學生小組合作朗讀、師生合作放聲聯讀,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三、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析等容量很大,。本節課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3
《黃河頌》選自光未然的《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現代詩。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面對著黃河唱出了贊頌之歌。他歌頌黃河的氣勢宏偉、源遠流長,號召中華兒女向黃河學習,學習黃河的偉大堅強。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如下特點: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繪畫美。
教師要求學生多次誦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黃河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讓學生在腦海里浮現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大,這符合詩歌的教學特點。
二、讓學生在聆聽比較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保衛黃河》的歌曲,讓學生聆聽比較,比較歌曲《保衛黃河》和歌曲《黃河頌》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其實,詩歌是歌曲的文字載體,學生只有讀懂了詩歌,方能領會音樂的旋律和精神;記住音樂旋律,便記住了詩歌,兩者相輔相成。
三、讓學生在修辭手法的分析中領悟詩歌的`建筑美
這首詩以短句為主,兼用長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突出黃河的偉大形象和偉大精神。如“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這些詩句既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又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如“啊!黃河!……啊!”運用了間隔反復的修辭手法,使詩歌層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運用了直接反復的修辭手法,這反復詠嘆強、而有力的結尾,突出了黃河的偉大精神。歌詞也久久回響在中華熱血兒女的耳邊。還有擬人、比喻等等的修辭手法,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4
忘記是哪個名人說的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驗+反思。是說一個教師如果不經常反思,是永遠沒有進步的。教師在上完每一節課后,對自己教學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些經驗和教訓便可成為今后教學工作逐步完善和改進的依據。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黃河頌》。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準備的很充足,考慮到了學生在課堂上將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開始講的時候很順利,一切都按照我預計的在進行。我想通過多形式朗讀來達到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要求學生讀出“贊”與“頌”的語氣。在授課進行中,我當然也想起利用音樂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品析時更加感性。可是我預先鋪陳的'太多,反而束縛了學生的發言,一度使課堂的氣氛顯得“中規中矩”,
我想引領學生要達到的激昂情緒并沒有按我預期的來臨。課堂氣氛確實會影響老師的情緒,老師不是圣人啊。
我的情緒也有些不自主的低落,可是臨近結束時,一個偶發的因素卻又使整個課堂峰回路轉。我在問學生還能不能想起其它的表現保家衛國的作品,一個學生喊出了班歌《精忠報國》,一個新分來的學生就說:“我們還沒有唱過呢!”我當時就同意讓全班老生帶著新生一起唱起來,雖然時間的安排有了變化,但是全班達到了一個情緒的高潮,乃至于后來的一個單元的講授過程中每節課學生都會齊唱起《精忠報國》。
通過這件事情我更加意識到了新型的課堂更加強調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我們把課堂上一些隨機應變的機智之舉加以剖析,進行理性思索,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教學資源。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5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來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黃河磅礴洶涌的氣勢。因此在上這節公開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多方面的展開朗讀
誦讀是學習抒情詩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激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個別學生的`朗讀,有集體形式的朗讀,有分組朗讀,有男女生比賽朗讀,同時給這些朗讀加以適當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既能會讀,又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理解。
二、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
要使整節課激情高漲,教師就必須要有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這節課中我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一直帶著飽滿的激情上課。這種熱情深深的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因此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生很多,連平時從來不舉手的學生(王新)都能主動來回答問題。
三、兩處精彩稱贊不絕
這節公開課上令評委老師稱贊的是這樣兩處設計:
1導入精彩。導入是在學生歌唱的《保衛黃河》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開始的,接著是一段對黃河激昂贊頌的導入語,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到了《黃河頌》這篇課文。
2配音朗誦精彩。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采用的是動畫配音朗誦,既能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一幅幅雄奇壯觀的黃河圖片,又能讓學生聽到朗讀人富于激情雄健的朗誦。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堂公開課最大的亮點。
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
1這節課內容設計較多,總有一種趕著上課的感覺,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
2幻燈片制作中,黃河背景缺乏動感美,若能搜集壺口瀑布做主背景,則收效可能會更好。
3時間分配還欠合理,出現了拖堂。
總之,語文課是知識綜合的一門大課,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斷學習,敢于挑戰,迎難而上,才能不斷跨越前進!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6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作品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了黃河偉大而堅強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范本,更是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在備課時,我本能的認為像這類詩歌類文體的教學,調動學生情感當然是上好課的首要條件。于是,我的教學設計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為主,將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作為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布置預習作業時,我請學生借助教輔書《完全解讀》對這篇詩作寫作的時代背景進行充分了解,同時通過初讀課文大致體會本文字里行間滲透出的樸素的愛國感情。
在課堂上,我第一階段的教學以掃除生字詞障礙為主,在學生可以通讀課文的前提下,再進入第二階段的有感情的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在進入誦讀領悟的教學環節之前,如何引導聾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這曾是一度困擾我許久的難解的癥結之處。在普校,老師們大多采用播放《保衛黃河》為背景音樂作為鋪墊來點燃學生讀的熱情,以達到喧染感情加深詩歌理解的教學效果。而我們聾生聽不到,無法感受音樂帶來的撼動心靈的力量。于是,我根據聾生的特點,指導學生將詩歌以口語+手語+體態語的`朗讀形式呈現出來,竟然也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讀前要統一手語。在這篇詩歌中,大部分的詞句都可以用手語表達出來,但是還有個別的語句不能恰當地得以表達,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指導學生以口語+體態語的方式解決。其次,朗讀時正確運用手勢動作的輕重“讀”出詩歌的情感,力求讀得熱情悲壯,讀出黃河滾滾奔流的氣勢,讀出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這樣的朗讀才符合本課整體的誦讀基調。最后,在熟讀理解詩作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默寫課文。回顧《黃河頌》的教學,我以聾生極富特色的手口并用的“讀”來貫穿課堂始末,很好地將黃河的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通過大量的讀展現了出來,同時也讓學生通過“讀” 強烈體會到本文力透紙背的歌頌黃河、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聾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7
欣賞《黃河頌》音樂,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讓學生自己介紹光未然和這首歌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中的情感。
師配樂范讀課文后,按序曲——主體——尾聲的思路指導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詩中激情。
在讀中賞析詩歌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三次,讀法是否一樣,為什么?
3、文章結尾應帶著怎樣的情感去讀,為什么?
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后討論、交流,再總結。
在對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讀出詩中的豪邁氣概。明確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最后師生配樂合作讀,展示成果,感受愛國豪情。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新課時的音樂做到了渲染氣氛,調動情緒的.作用,學生帶著熱情走進課文,所以學習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學生了解了歌詞的寫作背景,一種愛國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緒高漲,使課堂上多了一此豪壯氣概。
3、學生帶著激情誦讀,加深了對歌詞的理解,而對歌詞的理解又反過來使誦讀顯得更有感情。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從這節課的成功可以想到,課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主動的學習效率最高。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讀文時對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個別語句、詞語的引申義挖掘深度不夠。當然,還有很多缺點,希望廣大同仁指出。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8
一、品創作背景:
了解詩歌創作背景,可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并使課堂的教學延伸得更深遠,豐富學生的知識。《黃河頌》光未然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那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懸于一線的危難年代。詩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站在象征民族氣節的黃河面前,面對黃河的磅礴氣勢,寫下的詩歌,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就自然地會與民族命運聯系到一起。
二、品創作的情感:
詩歌作品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情感又是詩歌的靈魂所在。情感的品味是詩歌學習的重點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創作背景之后,詩人創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詩的寫作對象是“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包納了民族文化內涵的特殊河流。詩人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對著它機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文化的搖籃”、“鐵的臂膀”、“英雄的體魄”、“民族的屏障”……學生的內心的豪邁之情被激發了,與詩人達成了共鳴。再輔以《黃河頌》的樂章的欣賞,更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品詩歌的內容:
詩的內容是閱讀的關鍵所在,也是詩人思想表現的根本,所以必須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過多過細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讓學生通過內容了探索詩人的心靈世界,教師就不宜有過多的講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失去了學習體味的機會。課堂上應注意引導的藝術,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點到即止。《黃河頌》結構與內容都比較簡明,表達的主題也集中,稍加點拔即可。
1、讀出感情: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2、讀出語氣: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復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贊美—激昂。
3、讀出體會:詩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熏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說說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內容,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品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9
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護母親河的情感音樂電視的情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自由誦讀的情感體驗無不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學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這些對話告訴我們,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于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并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但是作為詩歌的教學這節課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不夠深入。雖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自身的朗讀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還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某些教學環節教師主導性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現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推進課堂教學。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0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1
前一周上了《黃河頌》這篇課文,感覺效果還不錯。在教學設計時,我有意識地在其中突出了朗讀指導,因為這節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現對這節課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課件的制作與使用。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磅礴雄渾、一瀉千里的氣勢如果只通過文字來展現,將會極大地削弱這首詩歌的壯美與力度,學生也體會不出中華民族堅韌執著、偉大剛強的民族精神。于是,我將《黃河頌》配樂朗誦及歌曲、壺口瀑布視頻以及保衛黃河的歌曲都納入了教學課件。我相信,這些內容肯定會激發并且感染學生,使他們身上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熊熊燃燒,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升。
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置。所有教學環節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那就是朗讀指導、朗讀訓練、提升朗讀能力。從初讀課文、感知歌詞,到賞讀課文、品味歌詞,從美讀詩歌、升華主題,到課堂延伸、知識反饋,都將朗讀置于關鍵位置,予以高度關注。而且朗讀指導方式多樣,針對性強,切實將閱讀課朗讀指導落到了實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度的評價。本節課的最大特點,就是采取多種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朗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粗略計算下來,整節課用于朗讀詩歌的.時間在35分鐘以上。而且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全方位指導,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如果說本節課有什么遺憾的話,那就是因為學生的實際朗讀基礎與水平較為薄弱,所以盡管朗讀訓練設置的那么多,教師也進行了悉心指導,但朗讀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這同時也說明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應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成了一句空話,無法落實。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2
《黃河頌》是一首歌頌黃河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奔放熱烈的筆調歌頌了黃河,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來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黃河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因此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黃河磅礴洶涌的氣勢。因此在上這節公開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多方面的展開朗讀
誦讀是學習抒情詩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激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個別學生的朗讀,有集體形式的朗讀,有分組朗讀,有男女生比賽朗讀,同時給這些朗讀加以適當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既能會讀,又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理解。
二、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
要使整節課激情高漲,教師就必須要有飽滿的激情帶動學生。這節課中我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同時,一直帶著飽滿的激情上課。這種熱情深深的感染著學生,激勵著學生,因此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生很多,連平時從來不舉手的學生(王新)都能主動來回答問題。
三、兩處精彩稱贊不絕
這節公開課上令評委老師稱贊的是這樣兩處設計:
﹝1﹞導入精彩。導入是在學生歌唱的《保衛黃河》這首雄健的.歌曲中引入開始的,接著是一段對黃河激昂贊頌的導入語,這樣很自然的就導入到了《黃河頌》這篇課文。
﹝2﹞配音朗誦精彩。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采用的是動畫配音朗誦,既能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一幅幅雄奇壯觀的黃河圖片,又能讓學生聽到朗讀人富于激情雄健的朗誦。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堂公開課最大的亮點。
但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
﹝1﹞這節課內容設計較多,總有一種趕著上課的感覺,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2﹞幻燈片制作中,黃河背景缺乏動感美,若能搜集壺口瀑布做主背景,則收效可能會更好。﹝3﹞時間分配還欠合理,出現了拖堂。
總之,語文課是知識綜合的一門大課,在求知的道路上只有永不知足,不斷學習,敢于挑戰,迎難而上,才能不斷跨越前進!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3
一、品創作背景:
了解詩歌創作背景,可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并使課堂的教學延伸得更深遠,豐富學生的知識。《黃河頌》光未然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那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懸于一線的危難年代。詩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站在象征民族氣節的黃河面前,面對黃河的磅礴氣勢,寫下的詩歌,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就自然地會與民族命運聯系到一起。
二、品創作的情感:
詩歌作品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情感又是詩歌的靈魂所在。情感的品味是詩歌學習的重點所在,了解了作者的創作背景之后,詩人創作的情感也呼之欲出了。本詩的寫作對象是“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包納了民族文化內涵的特殊河流。詩人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對著它機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文化的搖籃”、“鐵的臂膀”、“英雄的體魄”、“民族的屏障”……學生的'內心的豪邁之情被激發了,與詩人達成了共鳴。再輔以《黃河頌》的樂章的欣賞,更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品詩歌的內容:
詩的內容是閱讀的關鍵所在,也是詩人思想表現的根本,所以必須要好好理解、品味,但不宜過多過細地去“肢解”、分析。想要讓學生通過內容了探索詩人的心靈世界,教師就不宜有過多的講解,更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失去了學習體味的機會。課堂上應注意引導的藝術,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點到即止。《黃河頌》結構與內容都比較簡明,表達的主題也集中,稍加點拔即可。
1、讀出感情:詩歌朗讀時應充分發揮想象,“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注意節奏,語調的高低起伏及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與味。
2、讀出語氣:言為心聲,一樣的句子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詩歌的朗讀語氣得揣摩準確。《黃河頌》句式整齊,相同句式重復多處,但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連用了三個“啊,黃河!”,但三處所表達的語氣是有所不同的:豪邁贊美激昂。
3、讀出體會:詩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得到一種藝術的熏陶與享受,更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在小節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選取最喜歡的章節或句子說說理由,或就詩的意境、思想、情感、寫法等談談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內容,自己嘗試寫寫詩。
總之,詩歌教學應注重品讀,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還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地進行拓展遷移。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4
欣賞《黃河頌》音樂,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讓學生自己介紹光未然和這首歌詞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中的情感。
師配樂范讀課文后,按序曲——主體——尾聲的思路指導讀。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詩中激情。
在讀中賞析詩歌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三次,讀法是否一樣,為什么?
3、文章結尾應帶著怎樣的情感去讀,為什么?
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后討論、交流,再總結。
在對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激情,讀出詩中的豪邁氣概。明確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最后師生配樂合作讀,展示成果,感受愛國豪情。
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新課時的音樂做到了渲染氣氛,調動情緒的作用,學生帶著熱情走進課文,所以學習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學生了解了歌詞的寫作背景,一種愛國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緒高漲,使課堂上多了一此豪壯氣概。
3、學生帶著激情誦讀,加深了對歌詞的理解,而對歌詞的理解又反過來使誦讀顯得更有感情。美讀現代詩,首先必須把握其思想內容,根據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黃河頌》唱出黃河的雷霆萬鈞之勢,奔騰咆哮之聲,更寫出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聯系時代特征,讀出激昂、雄健、悲壯!再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讀出詩歌的'韻味。形式靈活多樣,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從這節課的成功可以想到,課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主動的學習效率最高。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在讀文時對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個別語句、詞語的引申義挖掘深度不夠。當然,還有很多缺點,希望廣大同仁指出。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5
《黃河頌》光未然創作于1939年,硝煙彌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個特殊的時代,距現在的學生較遠,因此在備課時設計了四大板塊:感性認識黃河(圖片、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初步感受);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拓展延伸(三個小題開拓學生視野);當堂檢測。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
一節課倉促結束后,發現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1.詩歌教學中“讀”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作用。
盡管授課過程中有范讀的引領,也有學生的.自由讀,可是學生的自由讀展示時寥寥無幾,雖然給學生指導怎樣朗讀,但學生的讀被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故在執行時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
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顯得學生學習的被動,因而課堂的氛圍比較死板,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其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等均為得到培養,故課堂效率低下。
面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自己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陋習,故以后的教學打算從以下改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多種渠道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一班授課時進行改進,朗讀環節設計了比賽,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男、女生誦讀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在朗讀中體驗詩歌內容,那么下面的環節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說,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詩歌教學中要專注“讀”的靈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讀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詩歌教學,“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樣的調整后在一班上《黃河頌》一文,夯實了“讀”,學生在讀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詞部分統領的關鍵字是“望”,對于文中三次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其作用學生也能知曉。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感謝同組成員對我本節課的不足能毫無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學習。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6
一堂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既積極主動的學習解決了課堂重難點問題,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又體現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是學生自學——學生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這種教學模式,課后少留作業,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學生在課堂上加大自我解決、當堂消化的力度。
我教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我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對課堂自學思考或檢測題,我只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這樣,我們老師真正從一線退到了二線,只為學生自學、思考、答疑當好參謀,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我盡量讓學生做,自學時我不僅讓他們動眼看書,還要他們動腦思考,動手書寫,動口交流,盡量讓學生親身感悟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我允許學生試用不同的方法與途徑,也允許學生范錯誤,但不許學生不動腦或不思考,有學生不認真思考或思想拋錨時,我會及時提醒他(她)。我想只要這樣長期堅持試教下去,我們的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也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提問,最終也會形成自學習慣的。
從總體上來看,課堂上用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這點好處我相信試教的老師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做自學前的指導盡量具體、明確,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心中有數并增強針對性,盡量提高學習效率。
我教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與他人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我教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對學生的理解起一個更高層次的深化和提升作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很關鍵的——我每節課在嘗試,通過上課反應和課后調查效果較佳。
當然,在課堂上,時間的分配根據內容的多少和難易應靈活變動,不一定非限定在分分秒秒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靈活變通,分大小循環——根據學情或教學需要一節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全用上或分兩三節課“先學”一節,“后教”一節,再“當堂訓練”一節。
這只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試教體驗和看法,同事們不要見笑。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7
一堂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既積極主動的學習解決了課堂重難點問題,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又體現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
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是學生自學學生立思考學生之間討論學生交流經驗。這種教學模式,課后少留作業,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學生在課堂上加大自我解決、當堂消化的力度。
我教的原則是: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我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對課堂自學思考或檢測題,我只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這樣,我們老師真正從一線退到了二線,只為學生自學、思考、答疑當好參謀,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我盡量讓學生做,自學時我不僅讓他們動眼看書,還要他們動腦思考,動手書寫,動口交流,盡量讓學生親身感悟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我允許學生試用不同的方法與途徑,也允許學生范錯誤,但不許學生不動腦或不思考,有學生不認真思考或思想拋錨時,我會及時提醒他(她)。我想只要這樣長期堅持試教下去,我們的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也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提問,最終也會形成自學習慣的。
從總體上來看,課堂上用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這點好處我相信試教的老師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做自學前的指導盡量具體、明確,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心中有數并增強針對性,盡量提高學習效率。
我教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與他人交流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我教的目的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對學生的理解起一個更高層次的深化和提升作用,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很關鍵的我每節課在嘗試,通過上課反應和課后調查效果較佳。
當然,在課堂上,時間的分配根據內容的多少和難易應靈活變動,不一定非限定在分分秒秒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靈活變通,分大小循環根據學情或教學需要一節課“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全用上或分兩三節課“先學”一節,“后教”一節,再“當堂訓練”一節。
這只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試教體驗和看法,同事們不要見笑。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8
《黃河頌》光未然創作于1939年,硝煙彌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個特殊的時代,距現在的學生較遠,因此在備課時設計了四大板塊:感性認識黃河(圖片、視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初步感受);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拓展延伸(三個小題開拓學生視野);當堂檢測。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
一節課倉促結束后,發現有兩個方面的不足:
1、詩歌教學中“讀”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作用。
盡管授課過程中有范讀的引領,也有學生的自由讀,可是學生的自由讀展示時寥寥無幾,雖然給學生指導怎樣朗讀,但學生的讀被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故在執行時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凸顯。
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顯得學生學習的被動,因而課堂的氛圍比較死板,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被動接受,其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等均為得到培養,故課堂效率低下。
面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自己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陋習,故以后的教學打算從以下改進:
1、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參與者,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多種渠道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如一班授課時進行改進,朗讀環節設計了比賽,個人比賽;小組比賽;男、女生誦讀比賽。這樣一來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在朗讀中體驗詩歌內容,那么下面的'環節自然迎刃而解。所以說,只要注意到就能想到,能想到就能做到。
2、詩歌教學中要專注“讀”的靈魂作用。
好的文章,朗讀中自然能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尤其是詩歌教學,“讀”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將心比心”,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讀出感情更能讀出深遠的意味,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藝術的享受。同樣的調整后在一班上《黃河頌》一文,夯實了“讀”,學生在讀中一下子感受到歌詞部分統領的關鍵字是“望”,對于文中三次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其作用學生也能知曉。
當然,課堂中還有很多的不足,感謝同組成員對我本節課的不足能毫無保留的指出,以便我更好的努力學習。一節遺憾的課!但,誰又能說教學不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一節課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19
《黃河頌》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一首直抒胸臆的詩歌。它是《黃河大合唱》中《黃河頌》的歌詞。詩歌以其充滿斗志的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熱情謳歌了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激發了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力量。并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打動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靈。
一、借助美讀體會語言美、意境美
我把教學重點放到了情感朗讀上。因為我始終認為如果學生能聲情并茂的朗讀詩歌,對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題是十分有利的。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
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課堂上,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畫面,談論著自己的收獲。學生進入了情境,熱情高漲。學生小組合作朗讀、師生合作放聲聯讀,更是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三、課堂容量大,課堂環節銜接緊密
本節課,聽歌、讀詩、賞析等容量很大,。本節課以“頌”為中心,以“頌”為主題,貫穿始終,使愛國之情、愛河之情洋溢在課堂的始末。自然而然達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標。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20
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護母親河的情感音樂電視的情境。教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自由誦讀的情感體驗無不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學生以情感熏陶。如果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著重要的作用。
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于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并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但是作為詩歌的教學這節課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不夠深入。
雖調動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自身的朗讀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但還應抓住課題中的“頌”和課文內容中的“贊”來組織,重要的是讀出“贊”“頌”的語氣,這可以從關鍵的詞、短語式的句、呼告語以及層意的把握等方面來訓練。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21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課一開始我向學生介紹了作品的有關背景,從九、一八事變到《黃河大合唱》的幾個部分,如《黃水謠》《保衛黃河》這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紹歷史背景到聆聽這段歷史的痛苦呻吟,由對《黃河大合唱》的整體感知到對音樂作品的領會、感受,學生對這樣宏大的作品的主題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在上課時,分析課文的`主題,學生基本都能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都說在朗誦這首歌詞時要體現出一種在壓迫下的呻吟,要展現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憤,要表現出全民團結抗戰的激情。學生能談到這些,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于作品的主題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黃河頌》時,我還根據自己的見解和簡單的音樂了解給學生唱了《黃水謠》、《黃河大合唱》、《滿江紅》等幾首歌,讓學生在宏觀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具體,為下面的分析課文奠定的基礎,雖然在介紹背景和作品時用去了大量的時間,但在教學效果上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03-27
黃河頌語文教學反思03-18
《黃河頌》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0篇)05-27
語文黃河頌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11-21
求《黃河頌》的教學反思06-28
《黃河頌》教學反思(精選5篇)11-08
光未然《黃河頌》教學反思04-05
《黃河頌》教學反思精選三篇08-06
七年級語文《黃河頌》的教學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