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一、讓語文課堂“動起來”
《語文新課程》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這里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其基本特征應為:
(1)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
課上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
從教學實踐中來看,聽和讀著重于理解能力的訓練,說和寫重在表達能力的訓練,理解和表達兩者密不可分,相互聯系。“聽在這些訓練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有關資料也表明:人類獲得知識,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聽這一渠道。善于傾聽,首先要學會靜聽。美國著名學者卡耐基說:“你想成為一個健談的人,首先要成為一個靜聽的人。”我們不但要教育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而且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靜心地聽廣播,聽新聞,聽別人談話。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別人是如何運用語言來描述情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在一次次的傾聽中增強自己的語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所以,在一年級要讓學生養成傾聽他人的習慣。本班學生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好,學生有時認為自己會了就做別的`事情。特別是在聽別人讀書時,有部分學生就開始走神了。我采用了接著讀,指名點評等方式,一學期的訓練,但效果不顯著,這點也使我感到迷茫。
往往“讀”又是著力點,通過“讀”可以培養學生對“言語的敏感”。在一年級的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尤其要多朗讀。學生掌握語言規律的過程,一般要在大量閱讀基礎上。多讀書能夠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伴隨著動作來識字
小學低中段的學生,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可以讓學生多動手。《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一年級的孩子要認識常用漢字264個,其中110個會寫。就低年級學生閱讀而言這是相當繁重的,大部分漢字并非他們在初識之時就一目了然的,某些字是隨其閱讀量的擴寬而慢慢去感悟的。加之漢字筆順筆畫千變萬化,同音形近字多,學生識記有一定困難。要學生學會獨立識字,為今后自學和閱讀奠定好基礎,這已成為我們識字教學的方向。
漢字中有不少表示動作的字。在認識這些字時,我們一邊認讀,一邊輔以動作,想象字義和字形,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學習《奶奶的白發》時,其中有“指、抬、摸”等表示動作的詞語。可以讓大家用手做出相應的動作。還可以請幾名學生上臺做動作,其他孩子猜生字來識記。例如:在學習“看”時,可以讓孩子表演孫悟空往遠處看的動作,孩子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體和“目”組成的。再如學習“打、拔、拍、跳、跑”時,如果讓孩子動手、動腳做一做動作,更容易記住這些字。動作識字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孩子理解字義和用法,學起來省時又省力。
(3)讓學習貼近生活
注重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例如:學習了《識字1》、《識字2》、《識字3》、《識字4》、《識字5》等語文后,學生知道了什么花會在春天開放,什么鳥兒在春天飛來,然后可以帶著學生去尋找春天;知道了體育運動有哪些,體育用品又有哪些,在學生上體育課時也能得到重復;明白了在畫畫時,燕子、石頭、河川等需要著什么色;夏天到了,開什么花,吃什么水果,有什么特有的天氣。學習了《小松鼠找花生果》,學生知道了花生的果實是長在泥土里的;學習了《月亮和云彩》,了解了月亮是不會動的,動的是云彩……這些都能在學生學習生活中得到切身的體驗和實踐,能夠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
(4)編一個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學習《螞蟻和蟈蟈》以后,我給學生開了個頭“有是一年的夏天到了,這次蟈蟈……”,還有《烏鴉喝水》這一課,我給學生這樣的一個開頭“這天,老烏鴉的孫子也口渴了,它也發現了半瓶水……”讓學生繼續編故事。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對課文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對學生的成長也起到了導向作用。也訓練了學生講較完整的小故事,樂于講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讓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活動設計,既有內容的結合,又有能力的綜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綜合性原則得以落實。
二、要緊扣教學目標
課堂上要緊緊扣住教學目標,一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能本末倒置,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在建設優質高效課堂的課改春潮中,我認為緊扣目標還是最主要的,否則,課堂僅是圖花架子,游離了課堂目標,就很難實現語文課堂的優質高效。
例如:在聽二年級下冊《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在說到雨滴是透明的時。教師就利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來解釋,通過門的玻璃,讓學生通過玻璃來看看,透過玻璃,我們能看到什么?體會什么是“透明”。只花了幾分鐘就把透明解釋出來,并讓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但在學習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的第二首《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民生活的艱辛。畢竟現在的物質生活很充裕,不明白什么是辛苦。而且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古代的徭役和苛捐雜稅,不明白為什么農民為什么會餓死……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太要遙遠了,和生活實際脫軌。如果花大量的時間去和學生拓展的話,不僅成效不顯著,反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而這些知識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學生會慢慢了解和體會。這就需要我們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必須要明確表示要讓學生學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一般情況下,寫人的文章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形象,寫景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把握景物特點,說明文要引導學生掌握說明事物的方法,寫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感悟事件所蘊含的道理或者體會人物的情感。而許多老師在上課時,往往不先確定教學目標,備課時只將精力放在挖掘訓練點上,認為,只要課堂的容量大,訓練點多,學生學得就越多。上課時,學生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引,有點無所適從,提不起精神。在學習《三個小伙》、《奶奶的白發》、《小松鼠找花生果》等課文,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但是花費太長時間在表演對話上,就偏離了教學目標,課堂也會顯得散亂。
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升國旗》是一首小詩,它主要讓學生知道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第一句是說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第二句是說在升國旗時要奏國歌,第三句是說在升國旗時,我們要肅立敬禮,因為國旗是代表我們國家。課文洋溢著強烈得愛國主義感情,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國旗的意義,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具有兒童化的行為和特征,求知欲、好奇心強,但是大多自制能力差,精力很難集中,學習不夠主動。經過入校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逐漸適應了課堂常規,他們喜歡發言,喜歡表現,喜歡教師的表揚,想象力比較豐富,好動愛玩,但缺乏生活經驗,注意力易分散,根據這一生理、心理特征,應多用直觀教具,多用語言進行鼓勵,積極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有意識引導他們想象,朗讀、游戲、表演等綜合手段,讓他們在快樂、自由、輕松的氛圍中進入課堂,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以讀感悟,用各種方式來促讀。
一、創設情趣,激情導趣
在教授第一句話的時候,我拿出一面國旗,讓學生觀察它的樣子,然后回答:國旗的顏色,樣子。直觀的國旗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國旗來刺激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無形間拉近了學生與國旗的距離。再次喚起了學生對國旗的熱愛情感。講國旗故事既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興趣,又給他們滲透情感教育,知道國旗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無數人用鮮血換來的,然后導入課文,“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發,化為學生自己的愛國旗之感,從而促使其主動的讀好這句句子,并能讀出自己擁有國旗自豪、激動的.語氣,
二、創設多元的教學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自助于學生主動且饒有興趣的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最大極限地激活學生思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一幅插圖、一段錄音、一個表演、一樣實物,都可以成為直觀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為教學時的“情境”。
我在教學第二句時,播放《國歌》錄音,讓學生在邊聽邊想中進入情境,增強個性體驗。然后圖文結合,以圖促讀,尊重學生的直觀感受,采用指導讀、加上動作讀、賽讀等形式,把國旗在藍天中“高高升起的”動態美讀出來。學習第三句的時候,根據每個孩子都有升國旗時立正、敬禮的經歷,讓他們通過用動作來表示理解了這句話。并能邊做動作邊讀好這句話。在整篇課文讀完了之后,懷著對國旗和祖國的尊敬和熱愛,齊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激發情感。
三、動手實踐
制作國旗,強化愛國情感。在制作過程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創作的興趣和愿望。國旗制完后,各小組展示制作的國旗,并讓學生手持制作的國旗,齊讀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活潑而豐富多彩的課堂中、去調動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并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運用動靜交替、語言鼓勵、情景交融、親身體驗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學生在聽、賞、想、動、看的實踐中感受課文、理解課文,教學效果顯著。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認讀拼音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詞語,拼音的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學習了拼音,本以為拼音的.教學應該是很輕松的一件事,但在實踐中卻發現事實上不是如此,拼音教學不可忽視,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形近的拼音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往往會對b、d、p、q,對ie、ei、ai,ang、ong等拼音在拼讀時搞混,拼讀發生錯誤。
2、 對音節聲母與韻母不能合理區分,往往對這一個音節發呆不知如何拼讀。
3、 四聲變調,有些學生會把第二聲讀成第四聲,第三聲讀成第四聲,特別是第二聲上坡音學生常常抓不住。
4、 三拼音拼成兩拼音,學生通常會把nian拼成nan,會把niao拼成nao,三拼音中的介音在呼音時往往會漏讀。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在教學時要重視容易出現的問題,反復訓練,舉一反三,幫助學生過好拼音關。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片斷一]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后
師:夜里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鬧,晚上的大海很安靜。
生2:晚上的大海睡覺了。
師: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首詩歌?
生:我們讀的時候,聲音應該輕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禮貌的。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小朋友。
師:(點擊課件,出示句群:“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覺了。”)試著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誰能給大家讀讀這句話?其它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
生1:老師,我覺得他讀書的時候,姿勢很正確。
生2:老師,我補充一點,他在讀的時候,把“不”字拖得很長。
生3:他在讀的時候,聲音很輕,這樣就不能把大海吵醒了。
生4: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他在讀“大海睡覺了”的時候,聲音太小了,我們有點聽不著。如果,他聲音再大一點,會更好。
師:聽了這么多小評委的發言,請大家試著再讀一讀。
生:(讀。但是對于詩中的“大海睡覺了”一行,處理得不是很到位。)
師:小朋友們,給老師一個機會,讓我也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讀)
師:小朋友們,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讀得好不好,你們能給我評一評嗎?
生1:老師,我覺得你的聲音很輕柔,很美。
生2:老師在讀這一句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好,還加上了動作。
師:你連我的表情都注意到了,你這個小評委可真不簡單。
生:……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邊讀這句話,一邊加上動作表演,好不好?
生:(表演讀)
[教學評析]
1、評價。在教學中,我用評價來指導朗讀,用評價來促進教學。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夠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師與生,生與生互動起來,互相補充,互相啟發,共同體驗,共同分享,思維和情感始終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活動。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情感活動活躍,有很強的表演欲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簡單的舞蹈動作,這些動作不是生硬的,它來源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想像,對于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
3、自主、合作。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發揮班級群體的功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教師和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共同閱讀,共同斟酌,通過合作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片斷二]
師:小朋友們,大海睡覺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點擊課件,出示“大海沉睡圖”,配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師:看了屏幕上的畫面,聽了叔叔的朗誦,你想到了什么?你覺得大海怎樣?
生1:我覺得大海很可愛。
生2:我覺得大海像一位老奶奶,她懷里抱著一個,背上背著一個,一定很累了。
生3:我看到月亮姐姐的眼睛閉上了,還笑了,我想躺在大海的懷里,一定很舒服。
生4:老師,我想晚上到海邊,去聽聽大海睡覺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大海的確很迷人,很可愛,讓我們
[1]
拿起書,再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美是無處不在的:畫面美,聲音美,意境美。心理學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感,內心的積極情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大為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直觀的“美”的情境,讓學生身“迷”其中,浸潤其中,充分地感受著美,體驗著美,表達著美,創造著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他們閱讀的樂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心靈得以凈化,情感得到升華,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學片斷三]
師:小朋友們,晚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多么安靜啊!老師告訴你一個成語,這就叫“風平浪靜”。那么,白天的大海又是怎樣的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已經有人編成了一首詩歌,寫到書中了。既然白天的大海也是這么有趣,我們能不能也試著編幾句?
生1:風兒又鬧了,浪兒又笑了。
生2:大海醒來了。
生3:太陽公公出來了,海鷗也在歡叫了。
生4:天亮了,大海起床了。
生5:她抱著海鷗,她背著海燕,那海浪聲啊,是她歡樂地笑聲。
師:小朋友們,老師將咱們一起編的這首詩歌寫在黑板上了,給它起個名字,好嗎?
生1:大海醒來了。
生2:大海笑了。
師: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我們一年級四班的全體師生(教師將“一年級四班全體師生”幾個字板書在詩歌題目下。),讓我們一起再來把我們編的詩歌讀給在座的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性使用,注重語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配合,注重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開放意識和課程意識,在教學設計時,力求做到開放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受教材制約,突破教材極限,使課堂教學富于時代氣息。
本節課中,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表演,是能夠體會到詩句所描繪的大海夜景,感受到語言的優美,大海的靜謐的。然而,學生對白天的大海也極為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從聲音、形象、色彩等方面展現大海的動態,將白天的大海的一些特色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學生在仿說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動靜的對比當中,能夠更加理解晚上大海的柔美、可愛,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師:讀了《大海睡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從“睡”字知道了作者把大海當作人來寫,讓人覺得可親可愛。
生:我從“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知道了風兒,浪兒白天又“鬧”又“笑”,像個活潑、頑皮的孩子,到了晚上,它們就累了,要“睡覺了”。
生:我還知道了,大海就像媽媽,明月、星星就像她的孩子。
評析:
至此,我終于明白了良好的教育在敞開與自由之間。我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把說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讓他們用心靈感受到智慧的高妙。語言是活性的,也只有在這種“自由”、開放的課堂上,語言的活性才能得到滋養,得到培植,得到生成,得到發展,最后語言的活性才能成為人的思維的活性,成為人的心靈的活性,成為人的創造的活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一課學生要學會4個聲母,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能正確認讀由“b、p、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教學中,第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啟發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一個包括bo、po、mo、fo四個音節在內的語境來,然后學習語境歌,最后剝離出“b、p、m、f”四個聲母來認讀。接著進入指導發音這一環節。指導發音是這一課時的重點。而“b、p”兩個聲母的音小朋友們最容易混淆,我用小紙條擺在口邊發“b、p”兩音,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到“b、p”發音時氣流強弱的對比。聲母的發音特點是又輕又短,后來我們又與前面學過的'單韻母的發音特點進行比較,學生一下子就認識、領悟到了這一點。同學們在認讀由“b、p、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時,用拼讀方法拼讀音節,小朋友們掌握得還不錯,但是直呼音節大部分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在以后的拼音教學中我們要逐步培養孩子們直呼音節的能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本課生動地描繪了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教學本課時,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認識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一些重點詞語,體會冰花的美麗神奇,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在教學中,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件給好奇的學生觀賞了不同形狀的冰花。學生在了解冰花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抓住關鍵的詞語和標點指導朗讀。如“驚奇”,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童來驚奇地喊一喊,學生一個比一個更進入情境,體會到了小童的驚訝。
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上,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自主地學習。教學時以讀為本,通過開火車讀、自由讀、范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深入地挖掘語言文字,品析重點詞句,從而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體會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麗。以讀促情,以讀促理解,使師生情感互動,充分發揮“讀”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說課文內容是學生讀懂的,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果。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冰花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冰花還像什么?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當學生的想象飛揚,說出了一個個富有創意的句子時,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語訓練。通過想象,練說,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朗讀也更好。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系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游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著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時候在前,什么時候在后,什么時候在左,什么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里試著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著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因為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系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古詩《畫》時,本著上一節扎實、質樸的課的原則,我選定集中識字、感悟古詩為教學目標,通過對重點字和重點偏旁進行字理分析,對古詩進行想象感悟,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
目標確定好之后,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顏色的意思嗎?可是除了畫上的山可以有顏色以外,現實生活中的山從遠處看也是能夠看出顏色的。如果山上種滿了樹,那么遠遠看上去,山就是綠色的,“青山綠水”這個詞就告訴了我們山是有顏色的,換言之,即便山上沒有樹,我們也能遠遠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參中沒有對這里做解釋,雖然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強調感悟,但是,這里不明確出來會影響學生對古詩以及畫面感悟的方向。經過思考,我認為這個“色”指的是“景色”。藝術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畫面中的山離我們再遠,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確了“色”的所指,我設計了“想一想,畫中的'山上都會出現怎樣的景色?”為出發點來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古詩的畫面和詩意。經過課堂生成,感到這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說得也很好,想象展開得比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問題:“山上有水有瀑布,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是因為這是一幅畫,你還能從哪看出這是一幅畫?”進而引導學生去找,去說,去展開想象,達到感悟全詩的目的,實現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1個字按照“半包圍”、“左右”、“上下”、“獨體”四種結構出示,指導學生從看拼音讀詞,到去拼音認詞,再到單個生字的拓展、結構與偏旁的認識進行學習。重點偏旁進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訓練,向學生滲透以一帶多,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貫穿《六書》中的造字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和回憶象形字,使學生記字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加一加、講字理。課堂生成后,感覺學生對不同的記字方法還是比較感興趣,伴隨著贏得金鑰匙,打開智慧鎖的整體設計,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于參加課堂。
本堂課結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還有一些問題是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強調從整體感知詩意,從整體中來,展開想象進行感悟之后,再回到整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在展開想象,感悟古詩的環節結束之后,我只通過教師結合山水畫來朗誦古詩和學生集體試背、指名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想想,在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完古詩之后,如果我能夠再將古詩的詩境做以整體的敘述小結,再來試背古詩,進行回歸,整堂課的教學可能會更充實一些。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新課程也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音認形環節先看圖,練習發音,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小組合作觀察圖畫,編兒歌,認形,交流,匯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的欲望,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生自讀自悟,將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拼讀環節中,先讓學生認讀“雞、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伙伴拼讀的游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學生在玩樂中嘗試自己學有所用,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能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積極
主動地發展。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是引進故事,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賦予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童話故事中參與學習。
如在導入時我說:“小朋友,可愛的小鳥看見我們一(3)班今天這么熱鬧,忍不住也要來湊熱鬧,你歡不歡迎啊?”學生高興地說:“歡迎!”……我說:“小鳥也想給小朋友介紹幾個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呀?”生說:“想!”孩子們聽了十分好奇、興趣盎然。抓住這個機會,我利用可愛的小鳥來引導學生進行了各種環節的拼音學習,結果孩子們學得很快,輕松地走過了以往教學中較難的拼音入門課。
二是引進體育休息操,用它們來豐富課堂學習,讓孩子們在運動、唱歌中學習、放松。
如在本節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們學得也有些累了,當我問小朋友想不想運動休息一下時,小朋友都興奮地回答:“想!”于是我們一起做起了拼音休息操:“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m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單韻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復韻母:aieiu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看著他們眼里、臉上洋溢的興奮和愉快,我覺得,孩子們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才能,只要你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提供一個舞臺,你就會有驚喜的發現。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做操不僅讓學生得到了放松,而且還鞏固和訓練了他們的拼讀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唱和跳中會對拼音產生興趣。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一、本節課的優點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來學習拼音的音。創設一定的情境,借助自己的口語經驗。
在發音規律上:復韻母的發音一味強求從單韻母到單韻母的發音,并不準確。只要嘴巴有動程變化,能夠準確發音就可以了。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時空,加入一些課外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
3.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突破發音難點。
4.感受到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1)課堂中老師是朋友,互為師的。
(2)學生是主人,有充分活動的時間,滲透有小組合作。
(3)孩子在課堂上善于傾聽,敢于質疑。
(4)孩子大膽熱情,新課堂體現自由的文化。
二、本節課的不足
1.落實不夠,對于四聲的練習不夠,拼音教學應該嚴格按照“韻母──帶調四聲──音節──句子”的步驟來教學。
2.小組合作實效性不夠,沒有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小組組詞不如自由說的效果好。
3.教師指令不清楚,導致學生的反饋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沒有課中操,課中操可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讓孩子動一動,時間不需要很長。
總體來說這節課能夠體現新課標的基本思想,創設了奧運會這么一個情境。情境創設比較完整。后半節課的”拼音奧運會”訓練點到位,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拼讀學生姓名的環節,比較好,可以延續展開,在后面的學習中繼續使用。
不足在于前半部分的教學不夠落實,復韻母主要是讓學生熟練識記,拼讀已經不成為難點了,所以,鞏固和落實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步驟一定要清晰。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師的指令性語言一定要清晰,而且要讓孩子養成通過指令做事的習慣。這節課的教師指令不是特別的清楚,導致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有些導向性的錯誤。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首先,創設情境,充分利用情景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既有利于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我能通過游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后,我讓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我課前發下去的音節卡片,一起學著拼讀第二組音節。雖然,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的合作意識開始了萌芽。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學生年齡小、自制力查,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于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于提高。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本學期里,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后,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并順利完成育教學任務,下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里,我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持續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透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務必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與年級組老師經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我能讓學生學得簡單、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光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一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
2、抓好寫字訓練、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個性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透過自我的課堂板書,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從技能方面和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個性強化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持續怎樣的‘寫字姿勢,使學生構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用心性、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4、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注重自我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個性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學習用心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僅體此刻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此刻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用心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我的需要、不僅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采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用心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教學工作取得了必須成績、但是,由于一小部分學生因為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有點困難。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我執教了《比尾巴》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學圖片,因此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夠扎實,因此也造成了教學中漏洞百出。現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給小動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發展和提高。
2、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反復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牽”“放”
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傳統的語文課程是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里,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語文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的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為依托和歸宿,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在這堂課上,我一直在試圖把學生引入我事先設計好的路徑中去,這也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遏制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課后反思,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多動腦:思考課文中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可以隨便挑兩到三種動物的尾巴進行“長短、粗細、直彎、寬窄”等各種角度的比較,甚至還可以制造懸念,如將猴子、小狗、兔子進行尾巴長短的比較,從面引出“誰長誰短、誰寬誰扁”等都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這是不是辨證思維啟蒙的最佳機會?
4、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
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它五彩斑斕
生機勃勃
因此
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
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但今天的課上
我感覺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小書包》是一年級新教材中第二組識字課,是在學生學完拼音后安排的一組識字課。本課重點是認識11個生字。因為新教材對識字有特殊要求,即分類識字,重視學生識字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所以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注重了識字方法教學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結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主要采取游戲中識字的方法,采用自主學習和教師重點引導相結合的`方式:
例如:在導課環節,我設計了猜謎語,引出課題,小書包,激發學習興趣;在識字環節,我安排學生自主讀兒歌,讀詞語,圈生字,同桌互讀、互考、互教,逐步滲透“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在識記字形這一環節,我引導孩子大膽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識字好方法,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學習新偏旁時,引導孩子歸類識字,幫助學生拓展新知,增加課外識字量;在寫字環節,我嚴格按照新教材的要求,遵循“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要嚴格指導”的原則,重點指導字的筆畫、筆順,要求學生寫字時先講求正確,再寫得整潔美觀。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比如:生字認完后,組詞環節,我讓學生去發現,11個生字中還有哪兩個字可以組成一個詞?這樣把認字和學詞聯系起來,引導孩子聯系生活識字,提高學生表達能力,降低識字難度。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一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反思03-17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13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一年級語文上冊《家》教學反思03-15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3-17
一年級語文上冊《陽光》教學反思03-16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教學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