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1
讓心循聲而動——記《頂碗少年》一文的朗讀教學
年幼時,每每看到古裝電影中一群讀書郎個個搖頭晃腦地朗讀,我總會忍俊不禁;中學時,又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到“讀到這里,他(先生)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頭,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總是忍不住仿效;教書后,方知朗讀的重要。
優秀的文學作品猶如悠揚的音樂,閱讀它,你常常不由自主地輕聲誦讀起來,合上書,文質兼美的語句又不自覺地浮現于腦海,回味不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上音樂性強,富有節奏感的文章,我總是不惜課時地讓學生借助各種形式開展朗讀,用耳朵傾聽流暢、靈動的文字,用心靈領略深邃、豐富的情感。
《頂碗少年》這篇敘事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完整、立意鮮明,讀懂文意無需花太多的時間。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還在于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寫”、“為何寫”。如果以“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滿堂灌的形式教授寫作技法的話,那也許無異于嚼蠟,枯燥無味;如果以“咬文嚼字”、“逢句必究”滿堂問的形式探討人物心理的話,那也許教學內容凌亂,疲憊不堪。我把這堂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形式各異的朗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少年身處的困境,揣摩失誤后少年的心情;體會“金邊紅花白瓷碗”反復出現的作用。
頂碗少年第二次失手后,“場子里一片喧嘩”。為了引導學生感同身受少年那時面臨的困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第四段中“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這句話的基礎上,再現當時的場景。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遞了當時觀眾內心的不滿意、不耐煩,再現場景的表演中有的學生根據生活的體驗建議加入一陣噓聲,以此顯示觀眾不買賬、喝倒彩的心態。
看到學生們這么快地進入情境,我趁熱打鐵地拋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這位再次失手的少年,面對臺下一片喧嘩、臺上一地碎片,你又會產生怎樣的心情?學生頓時議論紛紛,學生甲眉頭擰起說:“太丟人了!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鉆下去。”學生乙哭喪著臉說:“天哪,我今天到底是怎么啦?”學生丙攤開兩手說到:“完了,我真的徹底完了!”無論從學生表情,還是從他們言語,顯示出他們通過文本的朗讀真切地感受到此刻少年跌至冰點、絕望無助的心情。強烈的現場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文本深處,走入了人物內心。
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七班學生劉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在描寫少年三次頂碗的過程中,為什么每一次都會提到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個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每一次帶給讀者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引導學生體會這個細節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常言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我簡單地把握我的理解告訴他們,那么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還會讓他們失去了一次“意會”的審美體驗。“意會”自然脫離不了語境這個大背景,于是我要求學生各自大聲朗讀提及“金邊紅花白瓷碗”的三個不同的語段(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它們出場的背景是否相同?認真朗讀后,學生發現:“金邊紅花白瓷碗”第一次出場是在少年前期輕松自如地表演;第二次出場是在第一次失誤后,面帶微笑,不失風度的'少年準備重演;第三次出場是在第二次失誤后,不知所措的少年得到白發老者的鼓勵。
有了這一背景的認知,我再請三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分別朗讀這三個語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感悟。沒想到舉手發言的人還真不少,有幾個內向的女生也參與其中。通過全班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當“金邊紅花白瓷碗”出現在輕松自如的表演中,它顯得分外精彩奪目;當它第二次出現時,由于有了前面的失誤,給人感覺有些擔心、有點讓人不敢正視;當第三次絕望的少年從老者手中接過它時,感受到一份沉沉的信任,也為后文那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埋下伏筆。
在傳統觀念里,朗讀似乎是字正腔圓者的專利。其實不然,記得那次兒童文學家曹文軒操著一口寧波味的普通話作講座,誠懇的聲音,真摯的情感贏得滿堂喝彩。既然朗讀具有如此神奇的美麗,那么讓文學的節奏在我們語文課堂里回蕩動人的旋律,讓我們的心兒在瑯瑯的書聲中譜寫美妙的樂章。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2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他人的鼓勵以及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本課要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本文教學中,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說說你對頂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這個環節里,其實學生也已經能夠找到相關少年失敗后堅毅表現的句子來說明人物形象的了,這對進一步領悟文章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這個少年最終獲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設計了讓學生去了解“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這個環節讓學生從文章多處找到相關的句子來品析這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超高難度”。在學生找到的句子中,我嘗試引導學生從“表演者表現”以及“觀眾反應”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順勢溫習了“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對文章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的領悟,我設計以下的環節。首先是“對比”,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體會少年兩次失敗的不同表現,讓學生知道在少年成功的途中出現了巨大的挫折以及信心崩潰。借以引出“這時在少年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需要什么?”這個問題。然后文中給予寬容以及鼓勵的老者出現了,學生也同時理解了在少年成功的路上,少不了他人的鼓勵以及支持。本來上到這,文章即可進入結合自身生活談人生啟示的了。突然我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你認為少年算是成功嗎?”這時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辯論,有同學認為:他不成功,因為他在第二次失敗時退縮了,倘若沒有老者的鼓勵以及寬容,他就沒辦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類似情況,可是卻沒有那么幸運再遇到像老者那樣寬容的.人,那么他將會再次退縮。而有的同學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經歷兩次失敗的少年始終沒有放棄,是堅持不懈以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沒有面對挫折的堅毅,即使別人再怎么鼓勵同樣也是失敗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說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氣。這個激烈的辯論達到了我的目標,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成功的定義同時也感悟成功的要素。所以在最后,“請你談談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時,同學的歸納讓我很吃驚,他們理解得竟是如此到位。
課堂上一次激烈的討論,有時候會給學生一個感悟的契機,而這往往來自于一個一閃念的想法,這些就是課堂具體環境下生成的課堂資源,這無法預測,卻是根據學生的反應以及對教學思路適時調整而得的。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3
《頂碗少年》一課的教學難點: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決教學難點時,從三個層面上來突破,將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有些問題提出后,學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上課過程中除了精心設計問題外,還要多給一些時間學生讀書,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情感,在即席發言中鍛煉口才。
有好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才會生動精彩。下面再現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 。
認識少年
1.默讀,并批畫,找出頂碗少年三次頂碗的動作,少年的心里活動變化,加以體會。
少年的心里活動描寫:
(1)臺上,卻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2)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2.學生精彩發言
生: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生:“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生:“鎮靜”表現出少年經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升華文本
1.這時一位老者上臺向少年說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鎮定下來,老者可能對他說了些什么呢?頂碗少年聽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要喊了一下,嘴里低聲說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2.學生寫話摘錄: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不要灰心喪氣,你以很努力了對吧!加油!在最后關頭時不要太慌張,腦袋不要抖的太厲害。這樣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頂碗的少年想,沒錯,我前面表演時頭擺動幅度太大,這次只要輕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會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 。(湯悅)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里低聲說:“孩子,在最后關頭時,只要輕輕抖一下腦袋,就可以接住碗!千萬別緊張,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成功的。”頂碗的少年想,對呀我怎么沒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試一次,不能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謝佳穎)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你要記住,在那一個大幅度轉身的時刻,不要緊張,像平常練習一樣,輕輕把腦袋抖動一下,保持平衡那樣就會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頂碗少年想,是啊,我應該像平常一樣,不要緊張,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來一次,相信我這次一定會成功的。(惠歡歡)
啟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2.這是課文刪掉的最后一段。讀完之后,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發?請仿寫一段話。
3.學生寫話摘錄: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條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進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許能迎來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許就能堅持到被人救上岸;在無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順境。這就是鍥而不舍的力量——這就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陳彬)
的確,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誰也無法預知未來,誰也無法改變過去,難免會有一些挫折,這些挫折也許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偶爾的失誤并不會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擊一下,也許能鑿出一個太陽;在干渴的沙漠中搏擊一下,也許能遇見綠洲;在黑暗森林中搏擊一下,也許能尋出一條光明大道。但無論怎么樣,什么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楊楓)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來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奮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奮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惡劣的天氣里去奮斗,就望見火紅的太陽。不經歷暴風雨怎能見得美麗的彩虹呢?(張翰晨)
是呀,生活對我們來說,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釘子,有裂紋,但是我們不要退縮,要勇敢,要堅強,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樣也許就能找到溫暖——這就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湯悅)
古人講:“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也不必賢于弟子”, “教學相長”中有諸多精彩。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后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后讓學生品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現來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后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同時穿插觀眾的反應,老者的描寫,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適時進行習作的指導。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通過分析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領悟做人的道理。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5
昨天上了《頂碗少年》這一節課,效果感覺還可以。一個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比較透徹,另一個是提的幾個問題以及練筆安排都基本達到了目的。下面簡單地說說這節課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趙麗宏,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他的《山雨》和《與象共舞》,所以導入這里也有讓學生復習了舊知,回憶之前這兩篇文章寫了什么,對他的文章有什么印象。我覺得《山雨》的文風是清新空靈的,《與象共舞》則寫出了象與人相處的和諧。而《頂碗少年》跟之前的寫作對象不同,這里是在寫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處:內容力求真善美,表現手法生動多樣,文章處處字斟句酌。也正如網上對他的評價:“讀趙麗宏散文,無論是《壺碎了,詩還在》里,和文壇前輩、同輩友人,或深或淺、或長或短交往的追懷;還是《靈魂的故鄉》中,對藝術的沉浸、尋覓、賞讀;還是《記憶中的光和霧》里,那些美妙的閃爍、漾動、翔游……一個強烈印象是“真”。真誠,真實,真切。”也正如此,作者想透過手中的筆,追求將世事沉浮、世間萬象中一份永恒的“真”,傾諸文字。而這份“真”,往往是與世俗之風保持距離。所以趙麗宏這樣說道:“當媚俗的聲音鋪天蓋地時,你的低吟淺唱也許遭人側目,你盡可以放棄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變了嗓門,用陌生卻符合時尚的聲音喊叫,這也是一種自由。也許有人為你叫好,而你卻將在叫好聲中毀滅了自己。失去真誠,是何等的可悲!”讀他的文章,仿佛總能在熱鬧處找到寧靜,繁華處找到圣潔之地。
第二,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驚心動魄的.過程,主要通過正面描寫頂碗少年的動作與神態,來表現他表演的技藝高潮與難度大,側面描寫碗、觀眾等來表現表演口人心弦。三次表演情景很類似,特別是緊要關頭:
第一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
第二次:……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那一摞碗卻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
第三次: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
我們可以看到,三次描寫同中有異。一是描寫碗的晃動,分別是“搖晃得厲害”“故意搗蛋,……跳起搖擺舞”“劇烈地晃動”,一次比一次難,一次比一次扣人心弦。二是描寫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來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擺動”,可見少年在這時是做出了補救,但卻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寫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說明他這次是吸取了教訓,穩操勝券。描寫的變化,暗示著情節的變化,這就是文本細微之處的秘妙。可見,描寫一個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現三次或多次時,需要引導孩子在相同處寫出不同,寫出變化。
第三,想象補白要符合語境,做到聯系上下文,盡量還原文本,莫矯情,過猶不及。這節課練筆、想象補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說三次表演的成敗,頂碗少年分別會怎么想,老者會向少年說什么,結尾的省略號含義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根據情況去安排。但這節課有兩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后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于再堅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表演兩次都失敗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下沒有退卻,第三次終于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寫“我”回憶二十多年前曾經在上海大世界觀看過一次雜技表演。
第2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表演最后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失誤。
先寫“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輕松優雅的樂曲聲里“頭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表演,“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卻總是掉不下來”,他“用各種姿態轉動著身軀”。從對他的這些“令人驚羨的動作”的描寫,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嫻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后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失誤。“都驚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寫出了觀眾的反應。
第3自然段,寫頂碗少年第二次失誤。
先寫了少年的神態、動作:“沒有慌亂”“歉疚地微笑”“不失風度地鞠了一躬”“很沉著,不慌不忙”,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美”。從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他雖感歉疚,但是沒有氣餒,沒有退卻,一切重新開始。觀眾“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忍不住拍響了巴掌”,寫出了善良的觀眾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白發老者的鼓勵下,第三次頂碗終于成功了。
“場子里一片喧嘩”,不滿的觀眾反應更強烈了。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著他的心理,在眾多期待他的`觀眾面前,連續兩次失敗,此時,也許他頭腦里一片空白,也許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難、最彷徨無助的時候,一位白發老者的出現使少年“鎮靜下來”,老者親切的“撫摸”給他帶來了贊許和疼愛,“輕輕搖撼”給他傳遞了力量,“低聲”的話語使他堅定了信心,他終于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第7自然段,寫“我”每每想起這位頂碗少年總會很激動。
這里寫了兩個意思:一是深信當年那位少年一定成為一位雜技藝術家了,他是一個強者;二是那一夜頂碗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勵“我”前進。“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代表頂碗少年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面前,勇于拼搏、堅持不懈,最后獲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寫“我”從頂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啟迪。
課文最后一句話,以“山窮水盡”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溫暖的春風”作對比,形象地說明,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堅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7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匯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復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著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著什么?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8
六年級語文下冊《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嘗試著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讓他們用平時學到的本領去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結果,效果還真的出乎意外,讓我比較滿意。至此,我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
一、教會學生解決閱讀上的障礙 閱讀障礙包括難讀的字詞,難寫的字詞,難理解的字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學會熟練的使用工具書,短時間內處理掉。難讀的句子即表示觀眾復雜心里的句子,讓學生正確斷句,讀通順、流暢。個別段落,老師有必要再次范讀。
二、放手讓學生自學 選編略讀課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精讀課文的教學老師教給學生不少閱讀方法,怎樣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樣領會詞語、句子,怎樣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怎樣積累優美的字詞、句段等等。再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大膽做到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去完成一切。老師切不可把時間都包攬下來。我認為,老師要做的就是進行檢查、督促,嚴防個別學生走過場,個別問題老師還需要及時點撥。
三、深刻理會“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寫這一場復雜的表演,驚心動魄的表演,難度很大的表演,都是為了突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為了教育學生學會自強、自立,面對困難不氣餒,不被困難壓趴下。教學中一定要不偏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學會積累詞語 從學生的習作可知,小學生的詞語量遠遠不夠,語文老師幫助孩子積累詞語不可小覷。本文有不少詞語和優美的句子,老師一定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積累,去閱讀、去體會。如果每課教學都能做到這些,學生的詞語量就會快速上升,作文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9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文章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反應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襯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時少年的反應為主線,以觀眾的反應為副線。
文中分三次對他的表演進行了描寫,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時,對他的精彩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他完成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難體會到表演雜技時的艱難困苦,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了幫助學生走進文本,我讓學生結合平常所看到的雜技表演節目想象少年表演時的情景,體會頂碗少年表演雜技時的不易。兩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寫了少年和觀眾的反應,考慮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動作、神態表現出來,于是,在體會少年三次表演時的心理變化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表神態和動作的詞語去想象少年在臺上以及觀眾在臺下的情景,特別是第二次失敗以后,面對觀眾的叫囂,我讓學生們想象: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因為給學生創設了情境,所以學生很能體會少年當時的心情,有的說愧對觀眾,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有的說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說還是鼓起勇氣再來一次??不過,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文章閱讀到那里時,我讓學生猜測那個老人的身份,想象那個老人對少年說了一句什么話。學生們的猜測、想象合情合理,我為學生的聰敏而欣喜不已。他們抓住“從后臺走到燈光下”猜測那可能是他的師傅,從他的表情、動作推斷他一定是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因此,當音樂第三次奏響,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樣“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而是“輕輕”抖了一下腦袋,一個“急忙”一個“輕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個詞語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現得細致入微,在閱讀時我也引導學生進行了細細的品味。
當頂碗少年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豐滿,最后,再讓學生讀首尾兩個自然段,體會頂碗少年給作者的啟示,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表現以及日后應持有的態度,也讓學生集會到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10
1、本課的三個生字的讀音都容易讀錯。“疚”讀“jiù”,不要讀成“jiū”;“胛”讀“jiǎ”,不要讀成“jiá”;“頹”讀“tuí”,不要讀成“tuī”。
2、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課文層次清楚,內容比較好把握,關鍵是要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進而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四次,要引導學生體會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當它第一次出現時,我們只有大概的印象;當它第二次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僅記住了那“一大疊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數量“十二只,一只不少”,這意味著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縮,從頭再來;當它第三次出現時,我們發現碗是在白發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給少年,同時給了他贊許與疼愛,給了他力量與信心;當它第四次出現時,是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響在“我”的耳畔,則讓人想到的是頂碗少年常常給我以激勵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頹喪或者退卻的。他是一個強者。”為什么在以后二十年的歲月里,我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正是因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現太讓“我”感動了:一個小小少年,從小就能在失敗與挫折面前表現得那么堅定,那樣勇于拼搏,并且獲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肯定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定。因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課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就是那位少年給我的啟迪。”在這句話中“山窮水盡”指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面再沒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絕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來比喻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就是說在絕境中不怕困難,再搏一下,就會走出嚴冬,就會看到希望,就能獲得成功。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所寫的這件事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不困難的。
6、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耐人尋味,對頂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敗、敢于z拼搏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得非常生動感人。可以適當地通過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他們不曾感受過的生活,這對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當時的心情和他那種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會很有幫助的。對課文中含義較深,又對人有所啟迪的句段還可以鼓勵學生背一背。
7、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11
趙麗宏創作了很多敘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寫人的。眾所周知,散文寫人,不要求精雕細刻,只寫“人的輪廓”;不要求描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細節,寫出獨特、鮮明的個性或心境。趙麗宏較好地發揮了散文寫人的特點和優勢,繪出許多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概括一下,趙麗宏主要描寫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國當代文藝家,如,作家、詩人、畫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書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鄉下人”、知識青年、“掃地阿婆”、門衛老師傅、守燈老人、頂碗少年、山鄉郵遞員;三是外國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獸師、美國詩人、唐人街華人、烏克蘭的詩神、基輔街上的歌者。相比較,三類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畫得較為生動感人。趙麗宏曾直率地承認:“我的散文,沒有什么驚人之談,也沒有什么動人的情節,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贊美。”《頂碗少年》表現手法不同,它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兩次失誤,可是他沉著、拼搏,第三次終于獲得成功,博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是個敢于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還如《青鳥》里那位熱愛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的“老張頭”以及《厚樸》中的“不為人注目等等。作家都能從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們不普通的內涵,在平凡中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芒。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成功之處
在本文教學中,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說說你對頂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這個環節里,其實學生也已經能夠找到相關少年失敗后堅毅表現的句子來說明人物形象的了,這對進一步領悟文章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這個少年最終獲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設計了讓學生去了解“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這個環節讓學生從文章多處找到相關的句子來品析這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超高難度”。
為了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少年的表現。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通過讀分析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引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做人道理。
二、不足之處
這節課上也存在著不少遺憾: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在教學時過于重視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朗讀的指導。學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讀感悟,朗讀方式單一不說,也不能了解學生的朗讀是否體現了少年的精神,學生讀的面比較少。如果每位學生分析后,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讀一讀,學生在匯報朗讀時如果沒有讀到位,可以讓他們先說體會,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讀,或者可以讓讀到位的同學范讀,他學讀。在體會少年在失敗后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讀出觀眾的反映,再讓學生跟讀少年的反應,進行師生對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讓學生齊讀,等等,
三、改進措施
要通過多種形式來練習學生的朗讀。如果這樣,我想可能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2-10
《頂碗少年》語文教學反思02-11
頂碗少年的教學反思03-19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1-15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范文04-29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4-10
六年級語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3-17
六年級語文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4-09
關于頂碗少年教學設計04-10
《頂碗少年》的教學設計誰有?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