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感體驗的培養。二年級《筍芽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筍芽兒以頑強的意志,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勇于進取。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并努力做到評價準確到位。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直是新課改所提倡的。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仍然采用配樂朗讀、自由讀、齊讀,默讀、范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如:為了讓學生領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課前讓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熟悉課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聲中對課文出現的各種人物(春雨姑姑、筍芽兒、竹媽媽、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同時,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及時激勵,且努力做到評價語言到位,具有針對性。如:"讀的很有感情,讀出了可愛的語氣,讀的很認真,聲音很輕柔,讀出了雷公公的氣勢……"。這些話語有利的激發了學生積極朗讀的愿望。
二、有效借助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迪學生的情感。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采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錄像,投影片,并運用所學的觀察方法,欣賞細雨蒙蒙,春雷轟轟,萬物復蘇的春景,觀察筍芽兒破土而出,最后長成蒼翠青竹的生動景象。使學生在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訓練了觀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在學文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筍芽兒奮發進取的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的畫面,配以優美的課件音樂,學生在筍芽兒前后的語言變化過程中,體會筍芽兒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愿望。例如:"瑟縮著身子"與"一個勁兒地往上鉆","央求"與"自豪","不住嘴地說"與"急得大叫"等。
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與同學們學習了《筍芽兒》一課。本文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的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教學《筍芽兒》一文時,首先是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掃除了生字與生詞關,并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和討論筍芽兒的成長過程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語言的優美。
比如體現成長的快樂。筍芽兒在春雨姑娘的呼喚中,在雷公公的鼓勵下,在竹媽媽的關愛與束縛下,在自己的奮力拼搏中,終于鉆出了地面,看到了美麗的春光,她勇敢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她站在山岡上,自豪地喊著:“我長大了!”從閱讀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體會到筍芽兒的勇敢與堅強,他們都表示,要做像筍芽兒一樣的人。
再如學習寫景的方法。
在課文的第6自然段中,作者寫到:“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筍芽兒看看這兒,看看那兒,怎么也看不夠。她高興地說:“多么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在這段話中的“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是對美好春光的最好的詮釋。我引導學生找出本段話中有關手描寫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后,出示了三幅能夠反映春天美景的圖片,請同學們認真地觀看,自由結合,交流觀察所得,研究如何運用文中的描寫春天景色的方法來寫圖片中的景色,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再動手寫一寫,改一改。幾分鐘后,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完成自己的小練筆。有的同學還能夠運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習作水平,我感到很高興。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背誦課文最后3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地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能根據要求獨立預習課文,對未鉆出地面的筍芽兒說些悄悄話
教學重點和難點:
筍芽兒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幫助。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教學媒體:
筍、竹圖片投影片
課前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喜歡吃竹筍嗎?為什么?
2、你能說說竹筍是怎么來的?(可以事先查資料)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筍芽兒》一課。齊讀課題,提醒學生“筍芽兒”的讀法。
三、了解課文大意:
1、默讀課文,同桌討論:嬌嫩的筍芽兒長成強壯的竹子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幫助,他們是誰?給了筍芽兒怎樣的幫助?
2、輕聲讀課文,思考:筍芽兒在泥土里,周圍的環境怎樣?筍芽兒破土后,周圍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四、說說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1、出示:筍、竹圖。說說他們的區別。
2、四人小組討論: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師板書:破土而出——長出一層層筍殼——脫下筍殼——長成強壯的竹子
3、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讓我們大家做一株小筍芽兒吧!讓小筍芽兒帶著對春天的贊美、帶著幸福的感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分成:筍芽兒、春雨、媽媽、旁白幾個角色來讀。讀后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后互評。
五、總結課文:
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說寫雙通道:
哎呀,還有一些筍芽兒未鉆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對他們說些悄悄話,讓他們盡快破土而出嗎?
板書:
3筍芽兒
竹子
春雨小草
鉆出土勇敢
春雷太陽
堅定
泥土里柔弱
筍芽兒
教學效果反饋:
《筍芽兒》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內容比較淺顯,語言生動、優美。在初讀課文后,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筍芽的.成長過程,初步了解了課文的表達順序,并為分角色朗讀課文打下基礎。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筍芽兒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筍芽不怕寒冷,樂于在艱苦環境中鍛煉自己。我讓學生動筆畫一畫,在旁邊做批注,并讀一讀,體會筍芽兒思想變化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選合作,自選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到此為止,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課文內容學生讀懂了,理解了,但我并沒有到此就結束了,那樣的話學生還是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文章的語言文字,我采用了讓學生當老師的方法:“假如你是老師,你會給這篇文章寫哪些評語呢?你又會作出怎樣的批注呢?”有的學生說:“我給出的評語是整篇文章采用擬人的寫法,把文章寫活了,寫生動了,很有創意。”有的學生說“我先把文章的好詞好句給畫下來,然后寫上批注:你用詞準確,這些好詞好句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看,他們給出的評語還不錯吧。在課的最后提問: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有的從內容上總結,有的從文章的寫作方法上總結,有的從學到的好次好句方面進行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得到了相應訓練,并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但老師在組織學生方面不太好,有些問題提的不夠明確。
課后我布置了小練筆“筍芽兒鉆出地面會看到什么?”學生都能結合主題敘述。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4
《筍芽兒》是一篇擬人的童話散文,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對他們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教學課文時我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首先,師范讀課文,啟發學生思考: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讓學生在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中初次認識筍芽兒,融入課文意境,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么,并和同桌議議:如有學生說“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我想給大家讀一讀”;有學生讀了“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后說“筍芽兒真幸福啊!大家都關心她幫助她。”筍芽兒“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到了一種自豪——為筍芽兒自豪。最后,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分角色表演讀文,再通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學生把自己當作了課文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讓他們也擁有了一份與筍芽兒一樣自豪的心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的范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過“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后,朗讀水平會更上一層樓,由此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5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扎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并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于鍛煉,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鉆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鉆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后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練習過的課文。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課文描寫的筍芽兒真幸福啊:“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筍芽兒勇敢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于成長為健壯的竹子,在反復地朗讀課文中,我們一定會為筍芽兒自豪,一定會擁有一份與筍芽兒一樣自豪的心情。課文描寫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聲喚醒她,雷公公大聲地呼喚她,竹媽媽百般呵護她,明亮而美麗的世界吸引著她,激勵著她,筍芽兒從開始的撒嬌,到鉆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
如果我們沒見過筍芽兒,沒見過竹媽媽給筍芽兒穿的衣服,那最好去看看竹林,去找找筍芽兒,至少也要看看它們的影像資料或圖片,這些對于感悟和理解這篇課文,會有很多幫助。有條件的班級可以通過課件演示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沉睡、撒嬌、央求、滋潤、阻攔、阻礙、愛撫”等詞語。積累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能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愛讀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精神。
4、初步認識省略號的用法,能講出課文中幾處省略號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筍芽兒出土之前與竹媽媽的對話,出土以后與小草弟弟的對話,
以及她自己的自白。
教學難點
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讀背結合
教學用具
筍芽圖片,媒體資源:視頻《筍芽兒》,動畫《筍芽兒——生字學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讀識字
1.觀察實物、插圖,激發興趣。
師:(出示筍芽圖片)這是什么?(板書課題)說說“筍芽兒”是什么樣的?(生觀察后說)(投影插圖)筍芽兒是怎樣長成竹子的,想知道嗎?
2、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二、合作交流
1、認讀生字詞語
A.小組合作學習: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讀準字音,認記字形)
B、檢查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匯報:開火車讀生字,說說認記了哪些字)
重點提醒:讀準平舌音的字“筍、鉆、滋”和翹舌音的字“揉、潤”;區分鼻音字
“扭”和邊音字“嘮”。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辮”的識記。
3、把生字帶進課文里讀一讀,盡量把課文讀通讀順。
4、播放視頻《筍芽兒》)視頻范讀課文,想想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讀領悟。
1、教師范讀。思考: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讓學生在老師的聲調、表情、動作的感染下,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讀,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讀出柔和、輕聲呼喚的語氣,感覺“潤物細無聲”;
“誰當春雨姑娘呼喚筍芽兒?低聲的。”/點撥:筍芽兒現在在哪兒啊?誰來當筍芽兒,表演一下筍芽兒的動作,撒嬌地說話。(個別讀演——男女分段讀)
(2)第三自然段聲音稍大、急促、粗重,讀出個性;
“雷公公怎么呼喚筍芽兒的,誰來試試?”(引導進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喚)
點撥:筍芽兒怎么做?
(3)最后兩個自然段要讀得響亮、自豪,表現筍芽兒長成竹子的欣喜。
自讀,試試怎么讀好?(讀出筍芽兒紛紛鉆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說想怎么讀再試讀。
點撥:用“”畫出筍芽兒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多美啊!把美景讀出來。
筍芽兒怎么長成健壯的竹子的,用橫
線把答案畫出來。(輪讀、齊讀兩個自然段)
3、議議:你從筍芽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什么?
4、再讀感悟,啟迪思維。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
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哪些關心和愛護呢?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美讀課文。
第二課時
四、鞏固延伸。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漆黑沉睡撒嬌呼喚嘮叨愛撫
滋潤照射溫暖自豪健壯嘰嘰喳喳
2、美讀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
3、有感情朗讀全文,加深體會筍芽兒生長過程
(二)、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生詞認讀,并組詞、造句。(可結合動畫《筍芽兒——生字學習》輔助教學)
2、重點指導:
提醒:書寫時,以詞語為單位進行臨寫,不能寫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三個帶口字旁的字(喊、呼、喚)中,“喚”右邊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岡:橫折鉤的折筆要垂直,不可向內收;里邊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筆是長點。
筍:中橫要長,右邊出頭。
轟:左邊的“又“字捺畫變點。
(三)、延伸寫話練習。
1、老師示范引路。
春雨淅瀝瀝,淅瀝瀝,小草呀,快鉆出來!快鉆出來!
春風笑盈盈,笑盈盈,小鳥說:“我要給您唱歌!我要給您跳舞!”
2、學生實踐。學生個人或小組模仿老師的示例按課文內容進行寫話練習。對韻腳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筍芽兒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轟隆隆,轟隆隆,筍芽兒說:“我要鉆出來!我要鉆出來!”
春風笑盈盈,笑盈盈,筍芽兒說:“我要長大!我要長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體朗誦、自配樂曲歌唱等。
四、作業:
摘抄課文、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并熟讀成誦。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課文描寫的筍芽兒真幸福啊:“春雨姑娘愛撫著她,滋潤著她。太陽公公照射著她,溫暖著她。”筍芽兒勇敢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于成長為健壯的竹子,在反復地朗讀課文中,我們一定會為筍芽兒自豪,一定會擁有一份與筍芽兒一樣的品質。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7
長期以來,朗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不同程度存在著以問答為主線,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這樣做,其實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和體驗。我認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主要是引導學生有體會、有感情的讀,很多課文都可以大膽地放手,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讓他們自己去體會、去感受,這樣才能真正得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感受,讀出個性化的體會。
以下是我在《筍芽兒》第一自然段中的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讀讀這段話,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呀?(自由讀)
生:指名讀(“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讀得很急。)
師: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生:因為春雨姑娘急著要喚醒筍芽兒,讓她快點醒來。
生:老師,我有不同的意見。春雨姑娘是“低聲呼喚”,聲音很溫柔,春雨說的話要讀得輕一點兒,慢一點。
師:有道理,你讀讀看。
生:指名讀(讀得輕輕的、柔柔的。)
生:老師,那到底該怎么讀呢?
師:那我們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吧!(小組討論并再次闡述了理由)
生:我們認為兩種讀法都可以。(大多數學生觀點)
師:聽了小朋友的話,我也覺得讀春雨姑娘的話既可以著急地讀,也可以輕柔地讀,那我們能不能分別再用兩種讀法讀一讀呢?
(讀得很投入。)
師: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話吧。(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還配上了動作。)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位學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體,他們學習語文是極具個性的。他們在自主積極的閱讀中,對教材肯定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經驗、思維習慣、學習方式存在著差異性,對課文的理解也就不盡相同。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對于學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聲呼喚”可以讀得快一點也可以讀得慢一點看法給予肯定,切切實實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朗讀中的主體作用,讓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8
筍芽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優美,描寫形象生動,極富童趣。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小筍芽兒在這些外力的作用下一步步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這一過程告訴孩子們只有經歷風雨,見世面,用于鍛煉,才能茁壯成長。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利用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學初始,我用了一則謎語“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導入,學生們的學習興致立刻就高漲起來,接下來的學習環環相扣,自然水到渠成,很好地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緊接著,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筍芽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春天到了,他被春雨姑娘喚醒了,在雷公公的呼喚下,一個勁兒的向上鉆,筍媽媽忙給她穿上一件件衣服。筍芽兒做出了地面,看到了美麗的春光,在太陽公公的溫暖下,在春雨姑娘滋潤下,她脫下了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春雨姑娘呼喚筍芽兒時,聲音柔和、語言親切,有“潤物無聲”的感覺,雷公公呼喚沉睡的筍芽兒時,聲音粗重,帶有鼓勵。筍芽兒蘇醒時,通過做動作、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揉”“伸”“撒嬌”“扭”“一個勁地”等詞語,引導學生模仿讀,加動作、表情表演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評讀,自愿展示讀。創設情境,通過分角色表演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終啟發學生由竹子的成長聯系到自己的成長,體會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得到最終的感情升華。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9
《筍芽兒》這篇童話散文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筍芽兒,溫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慈愛的竹媽媽,在作者的妙筆下活靈活現。由于孩子們對筍芽兒的知識了解不多,課前我搜集一些相關的音像和圖片資料,以彌補學習資源的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創境激趣,使學生學習融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帶問,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讓學生都來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從而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春景,事實證明,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本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本節課識字方式多樣化,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還利用游戲識字,增強了識字興趣。
閱讀課文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閱讀形式多樣化,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中的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以擬人手法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在春天里的成長過程,讓人感受到了筍芽兒成長之快及春天的逢勃力量。課文在寫作特色上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語句優美,描寫形象生動、這么優美,充滿童趣的美文,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了閱讀感悟,效果比較好。
課前我對教材作了認真地梳理。這是一篇記敘筍芽兒成長過程的文章。如果作者單純地按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來敘述,會很單調乏味,大家又怎么會喜歡呢!在這篇課文里,作者的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慈愛的竹媽媽,太陽公公。課文把春雨、筍芽兒、雷、太陽等都當成人來寫,有動作、會說話、有感情、形象生動、親切自然。這種寫法叫擬人。(引導學生在說話寫話時,也可以拭著運用擬人句,它會使自己的語言更形象、生動有感染力。)
在教學時,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如、同學們,讓我們捧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所有關愛我們成長的人,筍芽兒終于長大了,它該感謝伴它成長中的哪些人呢?“學生讀文暢言”)。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為此,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同。(如、手語在本課最為特切,最符合兒童的表現。“揉揉眼睛”“伸伸懶腰”“撒嬌地說”……我把這種“動作”與“配文”當作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朗讀活動中,適當點撥“相機誘導”要有真情實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照顧事物本身的特點和人物心情,把擬人和比喻區別開。如、擬人是把事物當成人,而人本身并不在句子中出現。而比喻句中把某事物比作人時,人必須出現。
自主合作,自主嘗試學習的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知識在于積累 ”如果我們每學一篇文章,都能主動地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久而久之,我們的語言一定會非常豐富,對今后的作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美好春光的妙語佳句,引導學生去勾勾畫畫、讀讀寫寫……)
創設情境,多次多角度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很適合朗讀。(如、第1自然段,要讀出春雨柔和,輕聲呼喚的語氣,感受“潤物細無聲”的意境美。第2自然段,要讀出柔弱,撒嬌的語氣。第3自然段,讀時聲音要稍大,急促、粗重、讀出個性,最后兩個自然段要讀得亮亮,自豪、表現筍芽兒長大時的欣喜。)
課堂不僅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同時還進行了認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對提問方式作藝術化的處理,將思想教育寓于語言文字訓練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和學生共渡難關,絕對做到“讀書不放一難”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如、筍芽兒需要用多長時間才能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筍芽兒從破土之后,只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可達10多米的高度,每逢陽春三月,雨后春筍頂巖破土,幼竹一天內可長30厘米左右,要是身于竹林之中,可以聽到竹筍破土時發出的聲響,因此,人們常用“雨后春筍”來形容事物民展之快。)
從表面上看,學生激情很高,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能積累好詞佳句,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是很差。通過學生筆上實踐,寫寫簡單的讀筆記,多數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寫出對筍芽兒的喜愛。但在基礎知識的落實上不理想,為了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本人從作業中作了適中的設計,通過實踐訓練,本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差的。
總之,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的同時,更不忽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在語文這個“大家族”中,字詞是學生的原始資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1
進行教材統攬時,我就對《筍芽兒》詩一般的語言所吸引,春姑娘的柔聲呼喚、雷公公的深情鼓勵、媽媽的呵護與擔心深深的打動我的心。所以備課時多了一份用心,正是這用心讓我享受到教與學的快樂。
課前備課時我用心的搜集了一些有關竹筍的知識,一講課想用謎語激起學生的興趣“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可是學生由于對竹筍很陌生,所以猜謎時五花八門,玉米、芝麻一大堆和竹筍樣子類似的事物,通過猜測逐漸把竹筍的樣子和生長特點顯現出來,學生一下子對筍芽20天長成竹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急切的想知道筍芽是怎樣生長的。很自然的引領到文本教學中去。
而文中那優美的語言又一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上彈奏著樂曲,低聲呼喚沉睡的筍芽兒:‘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學生們一邊輕輕地用手來回撥著一邊用他那稚嫩的聲音輕聲的呼喚“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小筍芽正睡的香甜,做著美夢吶!春雨姑娘的柔聲呼喚打攪了他的美夢,小筍芽會怎樣表現?”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表演筍芽的撒嬌與可愛。每個孩子都在用心的讀,聲音中傳遞著一種快樂的情緒,同樣也傳遞著春意。
這濃濃的.春意一直彌漫在整節課上。下課時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到校園中去尋找充滿生機的春天。那吐出嫩芽的楊樹,長出花骨朵的海棠一定會讓孩子們喜歡。誰知有幾個孩子興奮的跑進我的辦公室:“王老師,我們找到筍芽啦!”一株小野草被孩子小心的放進我的手心。哦,還真有幾分相似,一層層的花骨朵。我拿來課本上的圖片讓孩子們對照一番,兩者的一層層有什么不同,盡管孩子們沒有找到竹筍,可是我知道筍芽已經在孩子們的心田生根、發芽,他一定會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孩子們用心的朗讀--春雨的溫柔、雷公公的關懷和媽媽的關愛以及筍芽的勇敢和堅韌,讓孩子在朗讀中體悟情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孩子對筍芽的興趣也讓我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有了更深的理解,因為只要我們用心去研究問題,真正讓思考與實踐同行,在實踐中去品味與學生心靈碰撞的樂趣,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和孩子一起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就一定會成功。同時我也覺得生活的本質在于它的豐富性,當我們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與學習建立起緊密的聯系時,教學活動也就變得生動活潑,使孩子喜歡上學習。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2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形象生動,采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讀課文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由于課件配備了生動形象的動畫,再加上真切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細雨蒙蒙、春雷轟轟、萬物復蘇的美景,感受筍芽兒慢慢成長,直至變成竹子的過程。
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拓展文本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抓住了“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這一句進行拓展。在初讀這一句后,我問孩子們:“這里的終于能刪去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喊:“不能。”“那誰來說說為什么不能刪呢?”孩子們都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有幾只小手舉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很聰明,說:“因為筍芽兒是好不容易才鉆出地面的。”“是啊,筍芽兒鉆出地面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那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她在出土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個問題一拋出,孩子們都爭著搶著回答。“可能筍芽兒的上面正好有一塊石頭壓著它。”“可能會被路過的人踩一腳。”“可能泥土很硬,筍芽兒鉆不出來。”……這時候,孩子們都把自己當成了筍芽兒,相信他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筍芽兒鉆出地面的'艱辛,感受到了“終于”一詞的用意。
總的來說,這篇課文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路比較清晰,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語言比較單調,缺乏有效性,今后有待改進!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3
想來想去,除了“收獲”二字,我實在找不到其他詞作為此次反思的標題。雖然這次我的課讓我自己很不滿意,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很慶幸我因此而收獲了很多東西,感覺就像一次“大豐收”。
收獲一:
從課題的導入開始,我就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之中,以至于學生小聲講了“竹筍、滋味”,我完全沒聽到,同時我也無意識地把自己的緊張傳遞給了學生。從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在課堂上放大了自己的感受。作為教師,無論是什么情形,進入課堂,就得讓自己進入上課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全部感官都關注學生,更好地引領學生。
收獲二:
在生字教學上,我對自己原先的設計還是挺滿意的,應該說我是很有意識地在歸類,使學生更有效地識記及積累。評課時,蔣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忽視的象聲詞潛藏的規律,這也使我發現了,其實自己還少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少了一顆善積累的心。一直下意識地培養學生積累字詞的習慣和能力,花了些心力,特地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現在突然發現我應該先讓自己學會積累,這么明顯的規律我沒有發現,正是因為積累的意識在我的大腦里還很淡薄,所以把這么明顯的特點忽略不計。我想,只有當自己有了積累的習慣,才有能力去培養學生,或者說感染學生。就像我用自己的用心傾聽去感染學生,使他們也學會靜下心來聽同學的`朗讀,現如今,只能和學生一起學著積累了。
收獲三:
以前,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現在想來,太正確了,這節課的朗讀指導上,雷公公和筍芽兒說了什么這一環節,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我自己心中的預設只是一個框架,沒有想到學生答不出來或和我的預設南轅北轍時我該如何處理,就這樣迷迷糊糊地教了,以至于當時急出一身的汗來。當時的情況確實讓我一下子懵了,因為我根本沒有指引學生回歸正途的招兒。這也折射出我在備課時,與文本的對話還不夠,在研讀文本時,角度單一,所以考慮得也就不周全了,備課前多角度地閱讀文本,有利于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收獲四:
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會,如果學生體會得不到位,那么就是我們老師沒有引導到位。如何及時引導學生,這是我下階段急需努力的。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04-21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10-12
《筍芽兒》語文教學反思01-12
筍芽兒教學反思11-05
散文《筍芽兒》教學反思范文05-22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04-09
《筍芽兒》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10-27
小學語文課文筍芽兒教學設計03-30
二年級語文下冊《筍芽兒》教學反思12-17
《筍芽兒》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