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含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本課
學生本節課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在教學本課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
二、成功之處
1。課上我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教學。
3。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引導學生看圖激趣,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識字,這樣識字有意識地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了識字能力。
三、不足之處: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所以處理不夠到位。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應該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這些與自己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也有關。
3。課上教師提問的有些問題,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浪費了課堂的時間,說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以后要在優化提問上下功夫。
4。課上自己說得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最好能夠放手讓學生多說多想。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完成任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煉,明確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另外,要多聽課,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2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于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后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為后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化、錘煉、發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為什么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后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現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并隨機示范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了喜愛之情,然后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4
課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定得準。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并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容。。根據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學源于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于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了解現象及結果的基礎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后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于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為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變為教師模仿蚜蟲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后,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繼續努力,繼續學習!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6
《我要的是葫蘆》這則寓言故事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描述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涵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節課我設定要講的是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有以下兩點:
1.認識9個生字。學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情況做如下自評。
一、注重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本節課在三處體現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1、寫字方面:“橫多別著急,重點在距離,遠近都一樣,‘哇’字才美麗。”——這是我自編的一首小兒歌,在學生寫“哇”字前出示給學生,這樣對學生的'書寫起到了幫扶的作用。以此還延伸到了“掛”字的寫法。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我還提示他們,一看二寫三對照,一個更比一個好,這樣,我把我們學校在校本教研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方法真正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
2、識字方面:改變以往的先識字再讀文的一程不變的教學方式,而是力爭做到讓學生邊讀文邊識字。“葫蘆”兩個字是在出示課題之前,以實物演示的方式識記的;“哇”是通過字的應用規律識記的,我告訴學生,“哇”本字是一聲,一般它出現在句子的末尾讀輕聲;“盯”是在語言環境中通過字理知識識記的,。
3、積累方面:在對第一自然段進行教學時,我向學生滲透了“熟讀成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文學習方法。
二、課堂上做到了“三個關注”。
開學初,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中提出:圍繞“三個關注”,分別思考并努力探索三個問題:
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關注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以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智發展為主要目標)——如何使全體學生積極并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如何讓課堂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快樂場所?
本節課,我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堂上的教學細節,都在極力做到以上三點。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習場所,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終身發展的學生。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7
這篇課文時我精心準備的一堂公開課,在師傅吳老師和我的反復打磨中較成功的完成了,通過這一次的反復修改教案和試教,讓我對教學,教好學有了更深的感悟!
1。把握教材,抓住課文的重難點。
本篇課文是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都是寓言故事,從語言故事中感受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引導學生明白了葫蘆葉子和葫蘆果實之間是有聯系的,但是始終到課結束了我也沒有捅破這張紙,所以整體來說對課文重點的把握還是不夠的.。但是,本篇課文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對于這個教學目標我認為我還是把我得很好的,通過反復的讀、語氣的指導以及變換句式讓學生理解這幾個句子。
2。認真備學生,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說
為了這篇課文能達到更好的水平,我總共試了三次,每一次吳老師都會告訴我,讓我少說話,多傾聽學生的,可是我總是怕學生打不上來,我只能按部就班的走,當學生出現危機時,我便趕緊“搭救”,后來我發現確實是我走入了誤區,我只是一味的去走過場,完成教學進度,卻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所以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學生不用說,不想說,其實都是因為教師引導得不夠,通過兩次試教,我慢慢地學著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自己領會語氣,自己感悟課文內容,我發現他們真的很棒,適當的激勵更是讓學生融入課堂,做課堂的主角。
3。注重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是寫小葫蘆可愛的樣子的,所以要引導學生讀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而本篇文章中第三自然段種葫蘆的人說“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更是文章中的亮點,學生要讀出種葫蘆人的喜愛與急切的感情,那么當再出現那一副葫蘆壞了的圖片時,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種葫蘆人的心痛了。
總之,只要把握重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朗讀的指導,相信不管那篇課文都是可行的。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8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生動有趣,便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易于學生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有這么一句話: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學這個部分時,我請一個學生來解釋一下什么是“自言自語”,這個學生由于預習不夠充分,一時語塞滿臉通紅,其實這個這個詞從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于是我就拿出一個小葫蘆,對這個學生說:“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演一下這個種葫蘆的人吧?”他擺脫了這一尷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氣,接著上臺,做出盯著小葫蘆的樣子。我讓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說,他雖然做出了一動不動的樣子,但沒有做出自言自語的樣子,表現種葫蘆的人著急的心情,然后我順勢指導他們讀種葫蘆的人說的這句話,然后我再問那位學生,“這句話是種葫蘆的人在對誰說的?”學生們紛紛說:“對葫蘆說的”“對自己說的”,在其他學生的提議示范下,他最終準確地表現出了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的樣子,在學生的掌聲中走下了臺。我就抓緊機會說:“這種自己對自己說話,就是自言自語,老師就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有一次,我的筆不見了,我自言自語地說: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紛紛應用
“自言自語”說出自己的經歷。
這樣,我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這一小插曲,反而使學生對自言自語這個詞語理解的更為深刻了.。
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于我處理的靈活富有創意,因而就有了特別的意義。首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會感謝老師給他解了圍。其次,通過這次表演,不但這個學生,全班所有學生都對這個詞語印象深刻。第三,調劑了單調的課堂氛圍,用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表演一下詞意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作用很大,可以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9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感受到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提高,進步,當然更待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學的后半部分教學上的拖延,由于當時忘詞了,所以感覺好像繞彎子了!我體會到了學生的精彩就是課堂的最大的精彩。教師的教學要立足課堂,立足學生,課堂教學才會賦予生命的'魅力。
本節課孩子們的表現要比平時課堂表現要好。但是通過我對孩子們長期以來的觀察及了解,個人認為本節課孩子們并沒有展示出他們最出色的一面,沒有把最好的效果展示出來。這給了我在教學中新的思索。希望通過課下的學習,我能夠找到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孩子們優異一面的突破口。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為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系。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其一,抓重點段,引導學生帶著中心問題:“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度,最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節的聯系。
其二,抓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范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其三,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
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由此課我得出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從而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1
課件《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今天我講這篇課文是這樣設計的: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出示大屏幕(葫蘆的圖片)讓學生介紹自己對葫蘆的了解,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明白讓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讓學生產生質疑,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文。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學生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系。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可笑的是他的無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么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這節課學生理解了課文,我順勢進行課題訓練:“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學生結合本節課內容進行續編故事,把說和寫結合起來,效果很好。只是在本節課沒有時間寫,孩子們回家完成此項訓練,學生寫的內容真好。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2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么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后,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采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3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范讀法。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老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我范讀的地方不少,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4
今天早上,我任教了鎮級示范課《我想的是葫蘆》。課后練習,思考甚少。
《我想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二年級上冊第四模塊第14課,這篇寓意故事輕松愉快,簡潔明了精悍,講一個種族葫蘆,不管理方法卻只想要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芽蟲越久越多,最終葫蘆都落了。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實際意義刻骨銘心。
二年級的小孩子,聰慧開朗,理解能力強,擅于主要表現自身,針對新事物追根究底。把握住這一特性,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快樂,從情景中緊緊圍繞“討人喜歡的小葫蘆怎么會落呢?”這一難題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趣味性中學習培訓文中。 《我想的是葫蘆》一課,我采用激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認字、寫毛筆字、了解、誦讀、演出等每個教學過程里,充分發揮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把握住角色語言誦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在做教案設計前,我閱覽了模塊前言及語文書上的課后練習題等有關材料,本節課的`課程目標我明確為:塑造學生聯絡前后文了解詞句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葉子與果子相互關系;塑造學生恰當、流利地、有情感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課堂教學難題:
基本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一樣語調。明白做一切事兒必須留意事情中間的聯絡。
教學環節:
一、視頻導進。讓小孩賞析葫蘆絲音吹奏,體會到歌曲的美好,進而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愛好。然后正確引導小孩讀好“葫蘆”、“葫蘆藤”這2個詞句,表明葫蘆的關鍵功效,找出題型。
二、初讀課文內容,識速寫字。學生隨意讀課文內容,規定讀準多音字,讀通語句。根據協作說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嘟囔”“盯住”的含意,另外范寫“盯”,讓小孩在田字格里開展練寫。
三、提供四幅圖小人書。老師學生協作填補第一幅界面。最先讓學生找一找應當在葫蘆藤上畫什么物品,隨后正確引導學生把語句讀得美一些,用畫葫蘆葉的方法鼓勵學生把“綠葉子”、“嫩白的花朵”、“討人喜歡的小葫蘆”讀好。隨后讓學生用“實在太xx的xx啊!”來夸一夸“葫蘆藤”、“綠葉子”、“花朵”。學生在不經意間中已會轉述第一段內容。
四、成語游戲:請學生要看第一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看一下發覺了哪些,有哪些不一樣。正確引導小孩讀好第二幅圖的“難過、傷心、失落”的情緒。
五、誦讀、感受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語調。提供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要治?”,感嘆句“幾個小蟲子吃什么會死!”,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含意。根據比照讀體會出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述角色感情層面的益處。
六、表明事情中間存有著相互關系。芽蟲汲取葫蘆藤液汁,造成葉子發黃,進而沒法運輸給小葫蘆營養成分,它是小葫蘆落地式的緣故。事情中間存有著密切聯系,要多動腦子,另外征求隔壁鄰居勸誡。根據這一經典故事,讓小朋友說一說自身在學習培訓中應當留意的事。
它是小朋友們第一次接觸寓意故事類的文章,將會有點兒生疏,在了解喻意上帶一定的難度系數,在全部講課階段中,我盡管以讀主導,在學中讓小孩理解課文內容的觀念內函,但自始至終還是牽著小孩走,沒有真實讓小孩做課堂教學的主人家,這都是將來課堂教學必須留意的地區。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5
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篇課文了,也就是至少12年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學畢業)。為什么她的生命力如此強盛,重編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來。她到底有什么樣的教育含義以至于打動了大家的心。我讀了幾遍,并沒有覺出什么高深的含義來。那個讀書人只要葫蘆不管葫蘆葉生命的作法是錯誤的。小孩子們都知道沒有葫蘆葉也就沒有葫蘆的道理,都覺得這是一個很低級的錯誤。這篇課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況且,當我第二次和學生一塊學習這篇課文時,還是一頭霧水,不懂這個寓言的寓意,第二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評價階段,你認為這個種葫蘆的人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學生意見自然一致,“不對,沒有葉子葫蘆就死了。”我覺得課文似乎已經不用再進行下去了,我沒什么可引導的了。我就講了一些生物知識:我們來總結一下植物生長的規律: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為什么不是最后才結果呢?你認為葉子對植物來說有什么作用?葉子對于樹木相當于人類身上的哪一種器官呢?是像樹木的眼睛、還是耳朵、還是嘴巴?葉子是用來吸收陽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樣,(當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沒有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還能生長嗎?植物一旦不能生長,植物上的果實更沒法存活了。植物雖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時候不用葉子,但是她卻不能一年或幾年不用葉子,那樣的話,她會餓死的。所以說,葉子跟果實是有關系的。葫蘆葉跟葫蘆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緊密聯系的。比如說,我們每個學生都想要雙百分,想要高分數,但是你卻從沒想過要上課認真聽講、沒想過認真完成作業、完成老師的要求,你沒有認識到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數的緊密聯系,如果你做不好認真聽講和做作業,你就不會考高分數。就好像你不治葫蘆葉上的蚜蟲就得不到葫蘆一樣。這時候,李佳輝開始說他的盼頭了:我爸爸說如果這次考試能考95分,就給我買一百多元的遙控飛機,姑姑還給我美好幾百元的東西呢!簡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馬上結合他的表現說事:但是,李佳輝,你看你現在的表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你覺得這樣做能考到高分數嗎?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看來我的引導還是很有針對性的。我真會胡拉亂扯。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21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4-10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03-01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22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范文11-05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26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09-21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02-04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2-06
語文我要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