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7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1
我是慢慢讀懂本課的,這里的“慢慢”一詞可以說有年頭了,自打我上小學學習本課始,至今,“慢慢”不可謂不長。我以為讀懂之后,就樂意教授這一課。這一課確實有特色,不愧為大家手筆,就拿題目中的一個“窮”字來說,作者不露聲色地在開篇的文字中,多處進行描寫表現,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主人的窮。當然,在開篇的文字中,我們更能讀出女主人桑娜的任勞任怨,勤勞能干,持家有方。作者對這些的描寫簡潔明快,不蔓不枝,恰到好處,給人美感。這些描寫,為故事情節的展開,猶如即將起錨的帆,蓄了勢,鼓了風,提高了即將泄洪的水位,為下文的展開,拉滿了弓,上足了弦,既然已經箭在弦上,下文就不得不發耳。這一切,是作者用鏡頭“掃描”讓讀者“親眼所見”的,而不是下斷語式的告訴讀者的。故而,此開頭真真稱得上“鳳頭”矣!
于是,平時的談課中,不佞往往樂談此課,其實靜言思之,本人的`所知所談不免皮相,就我認識問題的膚淺程度而言,又能談出什么東西來呢!不過盡人皆知的老生常談罷了。每次談完上完課后,不免又把后悔的火焰撥亮了幾分,照得自己的不足或失誤锃锃亮而已。
下面,簡記本學期上本課的得與失,以坐實上面的話之不虛。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2
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
一次筆者在教學《窮人》時,在初讀課文后,提問:你認為桑娜一家窮嗎?學生一致認為他們一家很窮,并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窮"的內容。觀點出乎意料的單一,全然沒有我想象中的碰撞與論爭。經思考我發現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陷:教學中,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思考的過程沒有重視。思考時間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看書直接獲得結果,對知識的產生、發展等思維過程難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壞,學生思維活動得不到充分展開)現成的結論從思考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扼殺了學生的智慧,剝奪了學生思考的快樂。
其實,教師只要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回報。后來我在別的班級上這一課時,我提了同樣的問題,要求是讓學生1分鐘后回答。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說:"老師,他們生活上很窮,但我覺得他們又并不貧窮……"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認為他們并不貧窮,我覺得他們是富翁。""他們在生活上吃不飽,穿不暖,確實是窮人,但他們敢于面對艱難生活的堅強,關心別人的那份善良,卻是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思考的快樂,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
雖然,思索的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要花很多的時間,或許還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3
剛剛執教完《窮人》一課,對教學中的一些片段,深有感觸,有得有失,有收獲有不滿。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是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了解本課的寫作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思路分為是先理解《窮人》的“物質貧窮”以及“精神富足”,通過對比,突出人物的高貴品質。再賞析分章的寫作妙點。
活動一、課文精讀。
話題,圍繞“窮人”不窮的話題進行討論。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體會窮人的“窮”。從學生的回答上看,學生能夠從生活條件、工作環境中體會桑娜一家的窮苦,并由環境描寫中確實地體會到了作為窮人的那種悲慘的境地。為了達到更透徹了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寫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為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凄慘。對“物質貧窮”的品味越到位就越能達到表現“精神富足”的目的。在品味環境描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生活條件、工作環境中體會桑娜一家的窮苦,為了達到更透徹了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寫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為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凄慘。在品味環境描寫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體會出生存環境的惡劣,同時也體會到窮人在困境中保持的那種美好的品質。對窮人的善良、勤勞的品質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品味精神富足部分,重點在于抓住人物的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用朗讀、品味的形式去體會其中的忐忑不安以及矛盾心理中的堅定。在學習中學生是能夠體會到桑娜那種義無反顧地幫助窮人的愛心與同情心。可對人物那種矛盾心理,以及復雜心理卻是無法理解到位。主要是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不夠透徹。而后來體會漁夫與桑娜對話的環節中,學生始終也無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在末段的對話中,雖然抓住了“熬”字進行體會,但對漁夫那種善良、寧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體會就不夠深刻了。細想開來,為何在品讀“物質貧窮”的部分,學生會較有感觸,而對“精神富足”部分的理解卻有些阻滯。原因之一是始終沒有讓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對篇章長的文段沒有引導學生抓有效信息,進而朗讀不到位,從而也沒有對關鍵詞句進行透徹的體會,這就導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活動二、妙點賞析
細讀文章八一一最后,品味文章細節描寫之妙。
細節描寫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1、境描寫烘托出家里的窮,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
2、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
3、對話描寫顯示出漁夫爽直樂于助人的品質。桑娜小心應對,說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4、神態描寫,表現了主人公矛盾緊張的心理。心理、語言、對話都對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的發展有機好的作用。
這一環節的賞析學生說的充份,品析很到位。但由于本文的文本較長,又處處精彩給人留以發揮余地,而課堂時間又相當有限,所以不少同學意猶未盡只好作罷,還應該做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
第三板塊寫話訓練
結合桑娜和丈夫第一次沉默的句子,寫一寫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
這其實是在充分理解人物品質的基礎上,對細節描寫的一個訓練,也是對第一二個活動的一個總結和升華。
因時間關系,第三板塊的寫話訓練,也未讓學生的們進行更深入細致的交流,這是本節課甚為遺憾的一個地方!這種遺憾也許在短短35分鐘內真的難以彌補,只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而同學們的寫話也充滿了想象,又注意秉承了人物的性格和當時的背景,寫得很精彩!
每一次的公開課,都會留下無數的遺憾和深深的思考,與同事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在提高,成功與否又有何防!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4
《窮人》是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問題,實現長文短教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長文短教”,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像以往的教學那樣,按課文順序串講串問,結果肯定耗時低效。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抓住開放的思維空間、牽一問而動全篇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反復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核心問題:“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于什么?”以此問題放手讓學生閱讀批注,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匯報時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漁夫的表現上(即文中的重點段落),此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進而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尤其是在把課文中相關語段重組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無痕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閱讀教學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讀中領悟,學習表達方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梁,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想構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文本,注重以讀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帶動學生,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中品味語言,讀中領悟方法。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容,而且悟到以上寫法,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是讀。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1、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引導他們體會桑娜當時的復雜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質;
2、借助課件,從省略號句子的正確朗讀中,體 桑娜復雜內心活動所起的作用;
3、結合上文對桑娜家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對相關句段的重組朗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這樣的教學過程,讀的目的性很明確,符合學生結合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感悟人物品質的習慣與規律,遵循了在聯系中讀懂文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質與學習表達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讀進去”又“讀出來”,閱讀教學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
當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學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我雖然有意識地進行了讀的訓練,但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暢快,源自教師對讀的指導方法還有待提高。此外,及時捕捉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引導,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學導教的最佳境界。
核心提示: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處
1.整堂課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在講課時把字詞句的訓練,句式訓練,標點符號的運用。人物描寫等方面內容穿插在教學中,讓人覺得實在、不空洞。整堂課節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躍了課堂氣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動。從桑娜的心里活動變化過程中體會她的品質,老師先讓孩子們讀課文,找找哪些詞句是描寫桑娜的心里變化的。再讓他們細細品讀這些句子,通過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句子中體味到桑娜矛盾、猶豫、堅定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桑娜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愛心。
二、不足之處
當然,一堂課也不是完美的,總會有那么一些遺憾,這堂課值得探討有對學生朗讀指導還顯不夠。
三、改進措施
1.從讀中感受,從感受啟發。
2.讓課堂上的語言技巧富有激勵生動,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敢說、有說、會說,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
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本文的教學上,我力求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
德。首先,我在教學開始時采用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學生讀通課文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然后,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后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桑娜這樣做的意義,從而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因為理解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讓學生用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想象: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么會想到這些?接著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好桑娜復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
因為課后小練筆是續寫《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么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著學生的心。因為學生平時較少練習寫續寫,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后發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因為,這個故事非常感人,學生對《窮人》這篇課文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非常關注接下來的結局將會是怎樣的。于是,我創造機會舉行《窮人》續寫交流會先讓他們進行小組的交流,說說接下來的情節將會是怎樣的,然后讓他們繼續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下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續寫,從學生交上來的文章中,我欣喜地發現原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豐富,他們充滿愛心,給予桑娜一家非常美滿、幸福的好結局。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5
《窮人》這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內心獨白,環境烘托等不同表達方式,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寫活了。這個經典的片段,語言很簡潔,層次很清晰,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所以,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么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仿佛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在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補白和原文的留空后,就能很快發現作者描寫這些心理活動時的精妙之處。
在讓學生理解了心理活動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后。我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聯系主題叢書中的文章《虛職實愛》,運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人物的特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6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由于上的是第一課時,我主要通過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分析,桑娜和西蒙家窮苦生活的.體會和感受桑娜的勤勞之后,為后文桑娜忐忑不安地抱回孩子,體現桑娜的善良做鋪墊。
民主課堂的創設關鍵是給學生自由交流的空間,本節課主要通過分析第一部分的描寫,讓學生在第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感受到桑娜家的貧窮?”這個問題展開,學生自由討論,分別從桑娜的家吃的、用的、穿的、還有屋內的擺設這些方面感受到,并對此進行討論、拓展;此中,請你試想漁夫出海捕魚的會發生什么事的小練筆,將上課內容串聯起來,達到有效統一,學以致用。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7
《窮人》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4課。本文主要寫了桑娜和漁夫寧收養鄰居西蒙家兩個孤兒的事,贊揚了他們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厘清課文層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第二課時,抓住人物心理和對話描寫,品析人物形象,并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第一課時進行比較順利,同學們能很快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引導下我們又用小標題的形式對各部分進行了概括:等丈夫歸來——抱回孤兒——收養孤兒。同學們在閱讀完全文后,可以體會到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第二課時可能是第四節上課的緣故,同學們很不在狀態。所以我主要將精力放在對桑娜心理活動和人物對話的品析上。
反思一:缺乏朗讀指導。
在桑娜心理活動片段,我采用自讀體會,然后用一個個小問題提問的形式學習。因為難度降低,同學們饒有興趣。但是在課堂新進過程中,我總覺得這樣的形式有一種碎問碎答的感覺,好像把文本無情肢解了一般。同時,這一環節在指導朗讀上非常欠缺,因為我自己朗讀水平有限,不敢在學生面前展示。課前也沒有充分準備好課文朗讀音頻。所以這一部分之前讓學生自由讀、齊讀,期望在讀中有所體會。如果這個片段,能有效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忐忑不安的原因教學效果會更好。
反思二:活動設計需明確學習要求。
在漁夫和桑娜對話環節。我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一名男同學扮演漁夫,一名女同學扮演桑娜,其他同學讀旁白。同學們對這一形式很感興趣,積極性較高。這一環節雖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但是沒有把讀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因為在讀之前,我沒有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學生只是看著書上的文字讀。更多同學關注的是“漁夫”和“桑娜”讀得準確不準確,甚至“漁夫”和“桑娜”讀的時候會不自覺發笑。
如果,我出示要求:1、角色扮演者讀出人物語氣,體會人物心情。2、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對話體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有目的`地聽,課堂才會更有效。
反思三:巧用插圖和小練筆。
在以往的教學中,凡事遇到小練筆的地方,我都布置成了課下作業,而后便不了了之。從去年開始,我特別重視課堂上的練習。我愿意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做課堂練筆和說話訓練。本課有兩個地方需要進行練筆訓練。一是桑娜沉默時的心理活動。二是結果處令人遐想的空間。“桑娜拉開帳子,會出現怎樣的場景?”
在教學中,我帶領學生分析了桑娜和漁夫沉默的原因,然后讓學生參照第8自然段的心理描寫,把桑娜心中所想寫下來。雖然原定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是課堂上大多學生都動筆去寫了,這一點我很滿意。通過分享交流,我發現六年級的孩子其實很會理解課文。
在結尾處續寫時,我讓同學們借助插圖想一想,當桑娜拉開帳子,會看到什么樣的情景?七個孩子睡覺時會是怎樣的睡姿?他們會不會說夢話?會不會有特別可愛的樣子?桑娜和漁夫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提示之后,我要求同學們動筆寫下頭腦中呈現的畫面。分享交流中,同學們都寫到孩子睡得特別香甜,漁夫還說道以后要更加勤快,不讓孩子挨餓受凍。我想這已經足夠了。
原定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我用了三個課時。反思原因在于,課堂上自己生怕學生不理解,講解過多,重復過多。同時在課堂上總想面面俱到,總想把所有知識都呈現給學生。所以這導致課堂內容較多。在以后教學中,還要學會精簡問題,有所講,有所不講,果斷取舍,突出重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3-19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2-28
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4-12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優秀02-28
語文《窮人》的教學反思01-10
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8-14
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學反思4篇02-13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7篇02-28
《窮人》語文教學反思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