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什么是“語文味”?如何體現“語文味”?是我們這次研討課的主題。本次課前,我們通過網上學習和主題探討的形式,對什么是“語文味”?如何體現“語文味”?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
梁老師精心的準備,精彩的課堂,為我們開了一個好頭。“一石擊起千層浪”嘛!為我們今后的嘗試與探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下面是我自己初淺的看法:
一、夯實基礎,體現“語文味”。
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要體現出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梁老師的這一節課,很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一是在新課前復習詞語,讀好詞串,并運用詞語說話。二是在課堂中梁老師抓住“依依昔別、藏、佇立、凝視”等詞語,“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等關鍵句的品讀,引導學生細細咀嚼、慢慢品味。這就是語文課區別與其它課程的具體體現。夯實語文基礎知識,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這就是體現“語文味”。
二、把準課文感情基調,有效指導朗讀,體現“語文味”。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包詩”課文,梁教師運用符合情境的背景音樂和詩意的語言創設情境,通過梁老師的精心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聽著教師優美的語言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充滿個性的朗讀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如在引導學生誦讀李白舉杯敬酒的段落時,老師動情地訴說“這是一杯……”,一組排比句的'運用,把李白與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融入文章,學生也能在詩意中動情誦讀,理解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在這種美的語言熏陶下,學生的語感得到培養,學生的語言才會豐富起來,才會優美起來。課堂中梁教師把準課文感情基調,有效指導朗讀,這就是“語文味”的具體體現。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奇異的琥珀》是一篇極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想象,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初步了解化石的相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本課時的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識,形成具有教師個性教學的語文教學課堂。基于以上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我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一)巧妙設計,以學定教
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胳,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引導學生質疑,結合質疑深入文本解決,真正的做到了以學定教。接著以“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角色轉換,揣摩想象
具體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從琥珀的樣子和發現地海灘,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以及演變成琥珀的過程。如何結合課文,讓學生想象并表述出琥珀的形成過程呢?首先創設情景“我是小小科學家”,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的角色,入情入境,融入文本去揣摩想象,在輕松愉快的表達氛圍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真正實現了與文本的對話。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重點詞句,有效地把聽、說、讀結合起來,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三)自主合作,活躍課堂
在學生充分想象并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條件,補充完善研究記錄表。教師適時指導,并隨機抽取兩名學生上臺匯報展示。學生在自主、熱烈地討論、匯報、展示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好地得以彰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四)精美動畫,整體回歸
隨著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畫的展現,琥珀的形成過程完整的呈現于眼前,讓想象,畫面,文字完美統一,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是課文教學的整體回歸。
(五)大膽想象,創新寫作
課后讓學生以新編《奇異的琥珀》為題,發揮豐富的想象能力,對課文中描寫的這塊琥珀的形成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進行大膽的猜測,并寫下來,更好地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
(六)不足之處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還不夠。在語言評價方面,我理答得還不夠完美。以后,我還應加強自己的理答機智,更嫻熟、更有效的處理學生精彩的生成。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黃河源》,就好像把學生帶進了自然風光里,一同感受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課前,我讓學生先做好預習,查一查有關資料,并交流自己查詢的收獲。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一定的感知。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黃河源竟是這樣有趣。”請同學們畫出“有趣”的地方,說一說你的感受。同學們靜靜地讀書,很快找到了“一股清泉越來越細……像擺在棋盤中的.棋子。”那么,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那一句寫出了作者的激動心情?學生很快找到了“我不禁跳下馬來……搭起萬里黃河‘第一橋’。”這一句。
在學習第6自然段時,我也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抓重點句,談體會。)來學習。這樣把時間、空間都給孩子們,課堂效果很好。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S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為我們介紹了五位名人,其中,《梅蘭芳》給我留下來深刻印象。教學本課時,如何讓學生感受梅蘭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講授新課前,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由于學生對梅蘭芳所處的時代離現在較遠,孩子們對這位世界文化名人了解不多或是并不了解,因此,我讓學生回家上網查找關于梅蘭芳的資料,第二天課堂上,通過一個個孩子的匯報,讓孩子們了解到,梅蘭芳不僅是一位京劇藝術大師,在中國戲劇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在授課時,我首先從梅蘭芳的幾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給每個小故事列出小標題,剛開始,學生有些困難,在我例舉一個故事,并告訴學生要善于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來歸納后,學生漸漸地會了,有的小組通過一段段快速閱讀,列出了五個小標題,有的小組仍然有困難,我便下去逐個指導,大約過了15分鐘,我讓學生匯報,這個小組說完,有不同意見的,別的小組可以補充。通過全班的交流,學生發現,這五個小故事都是圍繞梅蘭芳拒絕為日本人登臺演出而寫的,突出了梅蘭芳高度的民族氣節與強烈的愛國精神。這樣,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其次,感悟文章的重點句子,如:“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讓學生從這些句子中,品悟梅蘭芳把民族氣節放在了第一位。為了民族氣節,他寧愿放棄了視為生命的藝術,感受到了一個藝術家的偉大形象,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藹親切、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而本文的內容比較簡單,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采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聽著。等他倆讀完后,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干嗎?”孩子們聯系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說出了這是在“對話”。“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干什么?”“采訪。”一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回答得很激動,可能自豪吧)。“真好!那如果將采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訪談錄’,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在學生認識這種文體之后,我再拋出問題“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等,一步一步來解決。
在簡單解決一些問題后,我問學生:你們喜歡看閑書嗎?(因為我們的孩子處在農村,手頭的課外書極少,有的也只是少數的那么幾個學生有那么少數的幾本,且課間也很少看到有人帶課外書來學校看的,偶爾如果有那么一兩個人在看,就已經很不錯了。)有的說喜歡,但苦于沒書;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態,其實我心理清楚:他們愛玩,愛看電視,即使有書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給他們讀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節選,然后結合老先生的`主張教育學生:平時多看一些閑書可以多學一些知識,也可能多寫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實跟他小時侯愛看閑書分不開的,且小時侯記的東西長大了也不容易忘記。而文章寫得好,苗苗說的那兩個重要條件——寫真事、多看課外書,我認為也是有道理的。接著,我提了個要求:全班每人準備一本課外書,自己看了之后做些讀書摘記或者寫寫讀書心得,然后轉借給其他同學,同時,你也能借到其他同學的書,這樣輪流看的話,咱們不就有書看了嗎?很多孩子都表示同意,但第二天帶書來的還是很少。
我希望經過我不間斷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們有愛看閑書的意識,并能主動積錢買書看,從提醒到自覺,讓“書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話。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用目光傾聽》是金波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引導孩子們要理解“用目光傾聽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的做人道理。授課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運用抓重點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不會的問題通過相互討論和老師點撥解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體會作者是如何“用目光傾聽”,并從媽媽的教誨中體會媽媽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把媽媽的一句話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進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對本節課講授,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要進行對本課的課前預習及資料收集,引導孩子們抓住明晰的寫作線索逐層的梳理寫作方法,勾畫標注出不懂的地方。也為孩子們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授課中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提出“什么是目光傾聽?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的重點問題,緊緊圍繞著這一中心問題逐層深入。孩子們思維活躍,回答積極,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偏離主旨。教學環節過渡自然,層層深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我感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準,但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還有遺漏,其次就是考慮時間的關系,沒有充分的給孩子們討論的時間。不過,我想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也不能面面俱到,還是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
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
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探疑、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但是經過課后反思我覺得其中還存在著不足,主要是合作探究時,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小組內融會、達成共識,再由小組長組織在全班進行交流,老師予以點撥;練習達標環節應講求實效,以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當堂教當堂會;知識點也在本課結束時再展示一次,加以鞏固、深化。
通過反思,我感覺整個教學過程應該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激趣導入:1、觀看和主題有關的動畫設問導入,2、交流資料。第二環節是設疑自探:1、圍繞目標設疑,2、默讀課文,思考預設的問題。第三環節解疑合探:根據自學提示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練習鞏固,深入理解課文重難點。第四環節是質疑再探,運用拓展:思考課文不理解的地方質疑,老師也適當的根據內容,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其中含義小組合作、教師點撥、練習鞏固、課外拓展。
三、對教學效果的分析
本節課教學的亮點在于我把知識樹呈現給學生,這樣清晰地將本單元的知識重點有層次地提出,幫助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在分析句子等細節之處上給孩子時間不足,導致學生沒有充分時間去自己交流、體會。今后,還要提高教學效果,講求實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將相和》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
這樣的一篇文章該如何教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將有效地提高閱讀的'效率,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形成,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文章的寫作特點,教給學生一種新的閱讀方法:聯讀法,把三個故事聯系著讀,比較著讀,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在比較中感受藺相如這個人物的品質特點。
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1、學會運用“聯讀法”讀出三個故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借助小結性的語句概括小標題。
教學難點:
1、搞清各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及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2、學習“聯讀法”。但是第一次運用聯讀法比較著讀故事,難度較大。于是我搭建了梯子,先由老師出示一點相似之處,讓孩子比較發現。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發現了更多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課堂上采用由扶到放,由表及里,讓孩子們充分研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效果較好。
但是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整節課節奏較快,還是老師講得太多,課堂不夠開放。這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多注意。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桂花雨》是一篇自瀆課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新課程提倡,教師應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
所以在設計《桂花雨》的教案時我盡量以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為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并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并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一說自己不能忘記的人和事,在閱讀學習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后從學生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后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于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問題;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樂的大事?學生發言熱烈,覺得很開心,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接著讓后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后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設計了一個辯論題:到底是作者家鄉的桂花香,還是杭州的桂花香?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在各種觀點的交流過程當中自然的體會到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深情。
《桂花雨》這篇文章充滿著作者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要想深深地理解這分感情,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在課堂上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直奔主題
一開始上課,我先讓學生談論對桂花的了解,然后補充讓大家明白桂花不僅香氣襲人,而且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花,并且還會下雨。由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做到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直奔課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及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鄉情。因為這節是重點段落,所以和學生同搖同樂,覺得很是開心,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搖花時的句子和纏著母親要搖花的樣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我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簡單地讀,讀出喜愛,讀出快樂,讀出真情,這是我上這節課時最想達到的目的,這節課基本達到。不過這節課還是有遺憾的,就是桂花離我們東北的孩子生活實際太遠,因此學生體會不到作者對童年搖花樂的那份真摯感情!讀課文時,有的同學還是感情不到位!也許是老師渲染得還不到位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家書抵萬金”!文章以“信”為主線,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教學這一課時,讓我收獲到了意外的驚喜!
從孩子的周記和寫作中,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我們班的孩子們不善于觀察生活,特別不會思考生活,但從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們情商特別高。在品悟文章的重點語句中,孩子們的回答真是精彩不斷。讓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兩句:“……他把我和妹妹抱在膝上,沒完沒了地逗我們,還讓我們玩他胸前佩戴的十字勛章和各式立功獎章,……”開始,有孩子說:“說明他很喜歡我和妹妹。”接著又有人說:“說明爸爸愛孩子勝過愛他的榮譽。”這時我插了一句:“爸爸這么愛家人,他肯定特別想回家,怎么還有心思作戰,而且獲得這么多榮譽呢?”。孩子們思考片刻,有的說:“老師,爸爸想當一位英雄,讓孩子們很自豪有他這樣一個爸爸。”有的說:“爸爸很愛家人,他在戰場奮勇殺敵,保護自己的國家和后方的家人。”特別是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同學們對媽媽心情的理解居然有四個答案。幸福、感動、心疼、欣慰,百感交集,使一向堅強的媽媽最終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起來。教學這一課時,我的內心非常舒暢,原來我的學生能思考、會表達。因此我要重新定義他們。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1、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管道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有29 名學生,其中男生17 人,女生 12人。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閱讀理解能力偏差。
3.教學內容分析
《管道》記敘好朋友柏波羅和布魯諾在能提水掙錢后,布魯諾安于現狀,并享受生活,而柏波羅寧可少掙錢,也要實現鋪管道的夢想。管道鋪成后,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給柏波羅帶來了金錢和榮譽。而柏波羅又因更宏大的計劃找到布魯諾。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就將被歷史淘汰。同時也告訴人們:明日夢想的實現,不但要有不氣餒的精神,而且要有犧牲今天利益的勇氣。
4、教學目標
1、教導學生不能安于現狀,要善于思考,積極為將來謀劃。
2、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5、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整體歸納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出示學習要求)
6、教學課時
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2、明白著眼未來、善于在勞動中不斷進步的.道理。
(二)快速讀全文,深入理解
1、學生自由速讀,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速讀的體會。
3、引導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1)對比布魯諾和柏波羅的做法和結果,你得到什么啟示?
(2)給文章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8.課堂練習
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短期的痛苦等于長期的回報”的?
9.作業安排
寫一篇作文:主題為“為明天而努力”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最近上了《二泉映月》一課,這一課的重點在于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于是在第一次試教時,我想通過對第五自然段描述音樂和情感的這部分來分層次的體會音樂中所體現的情感。如起初的音樂委婉連綿,好似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我讓學生讀了之后就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表現惠山二泉優美景色的文字,找寫阿炳所走過的人生道路的段落,一一地去落實,通過朗讀來體會阿炳的內心世界。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好像始終是停留在表面,不能夠更深一層地去體會阿炳的內心。
在和劉書記進行了一番交流后,讓我收獲頗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具有工具性,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語文來交流,如寫、說等,在第三學年段就應該落實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去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在閱讀教學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而不是單一的在作文課當中才教寫作文,只有真正地做到了讀寫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夠達到另一水平。而在這一課當中我只注重了“內容”到“內容”的銜接,沒有讓學生通過深入地理解文章的遣詞用句,所以學生學到的東西很表面。學生要獲得的是對自己的今后有用的東西,而這些就像樹根一樣,只要這些樹根長好了,就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長成參天大樹。那么在這一課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去探討,真正的是讓學生要學的東西呢?比如說:這一課中“漸漸地”的連用、環境的.描寫、敘述音樂要表達的內涵的文章結構等,這些都是學生要積累的知識。
于是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我抓住了一個主線,文章是怎樣通過文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炳的“不屈不撓、對生活、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的精神呢?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之后,再讓學生交流,老師這時就可以在學生的回答當中加以引導和小結方法,這節課就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兩次的試教,我最大的收獲和感觸就是深入研讀課標,把課標與本課的教學結合起來,你會發現這一課中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什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這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文章主要講述一只貓發現年糕,偷吃年糕后被粘住嘴巴,想盡千方百計都沒擺脫掉年糕,受到主人一家的嘲笑。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一只小貓偷吃年糕并發現了三條真理的過程。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郁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作者借貓的遭遇,寄托了自己對弱者的同情。
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通過默讀、輪讀、范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形式,在讀中感悟作品的意義,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語言的熏陶,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了解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接著,我抓住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讓你發笑?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反復讀書,體會感悟,小組交流感受;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作者對窮人、弱者的同情。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較為高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最后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讓你發笑的句子,并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讀一下,并找出讓你發笑的.原因,這篇文章通過讀讓同學們自己在讀的過程中自己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讀中想,在想中體會作者對弱者的那種同情。總之,這篇文章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當然,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是學生對文本的體會感悟不夠深入,僅停留在這只貓讓人好笑的層面,對深層的寓意體會不到位。二是學生的感情朗讀水平不高,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加強指導。三是課文的寓意比較深刻,只靠學生的讀,沒有老師的講,學生不能透徹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四是老師的引導作用沒有很好的體現。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松多了,不是因為我的課上得有多么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夸了我幾句,而是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為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閱讀教學的沖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為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后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采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 讓學生采取書空和通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通過激勵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當然,也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板書過于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于后面拓展閱讀環節沒有完成。
三、對知識與技能處于最底層的學生關注不夠。
四、對于“復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后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啟發”環節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于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為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
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很重視學法指導,這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我教學的這個片段,就是“栽花賞花”這件事。本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也是此次教學片段的核心問題。很多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理解高爾基給兒子的信上,“栽花賞花”這一節就簡單帶過。但是我們認為,“栽花賞花”這部分內容其實是為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做鋪墊的。所以我先讓學生體會高爾基看到鮮花的`快樂。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鮮花的美麗,體會高爾基的內心的快樂。
接著,我讓學生想象高爾基兒子種花的情景,引導學生抓住“只有……還……”“顧不上……一直……”等詞領會兒子對父親的感情。體會兒子種花時累并快樂著的感受,因為想著父親看著這些鮮花會心情愉悅,自己的內心會更快樂。從而更好的體會“給”,永遠比“拿”愉快,為后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第三單元為說明文單元,我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本單元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單元導讀,并結合以前學習過的說明性文章,將說明分為以下幾類:1、說明植物形態特征的;2、說明動物生活習性的;3、介紹產品使用方法的;4、解釋自然現象形成原因的;5、說明事物形態及特點的等幾個類型。并提出了學習說明文單元時要抓住課文要點,了解基本說明方法,并學會靈活運用。
其次,學習本單元的.每一篇課文后,要求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將學習說明文的方法確定為:一、初讀課文,劃分類型。即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看所學課文屬于說明文的哪一類;二、再讀課文,解決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和詞語的理解。說明文中通常有許多專業的詞語,需要查找資料才能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三、默讀課文,根據類型探究。也就是根據說明文的類型,看課文說明了事物的哪幾個方面;四、抓重點詞句,搞清說明方法。五、自己感受,運用說明方法。
然后,要求學生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閱讀說明文。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找說明方法時,學生很難對上號,特別是舉例子和打比方容易混淆。這時,我隨機滲透了描寫、敘述、擬人等修辭手法,并與說明方法做比較,讓學生獲得了新知。
最后,讓學生看一些產品的說明書,要學生說清楚說明的是特點,還是作用,或者是其他方面;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在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介紹一樣事物,做好小推銷員。想想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想好后,寫一篇說明文。
這就是我教本單元的一些基本做法,從成效上看,效果還不錯。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5-07
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反思09-06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1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2-18
語文五年級上冊《夕照》教學反思03-10
五年級語文上冊《鯨》教學反思03-20
五年級語文上冊《斗笠》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