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xx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我嘗試借鑒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教學反思《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
當埃及神廟古跡上的“丁錦昊到此一游”的中國式涂鴉、中學生校服涂畫現象調查、農民工坐公交車等等時評類文章的寫作擺在我們高三學生面前時,我們不禁感嘆,近年這種高考作文中的“時評體”引發的師生熱議與拍磚,的確不亞于當下的社會熱點、焦點。君不見微信中的“孩子他媽哭了,因為惡心死了!”等戲言嗎!但無論如何,對于高中生寫作而言,我們必須明白,一種直擊社會熱點新聞話題的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和寫作,我們必須面對;一種充分體現公民意識、彰顯大語文教學理念、洋溢強烈時代責任感的時評體作文模式,我們必須掌握。今年高三的學生,面對高考可能出現的時評體寫作,無從下手者眾多,教師的寫作教學陷入瓶頸狀態,而高考時間步步逼近,希望短時間內提升時評體寫作能力的愿望愈加強烈,可作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可達成的。我不禁反思,為何會如此被動?
時評類文章,也叫時事評論,是一種對時事進行評論的文章。它往以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作為評論的對象,上至國家大事,小到凡人瑣事,都可以有感而發,作出評論。既可對先進的新生的事物贊頌、褒揚,也可對落后丑惡現象批評、鞭撻,還可就某一社會問題進行分析,闡發某種具有現實意義的道理。正因為時評類文章革故鼎新,針砭時弊,激濁揚清,觀點鮮明,嬉笑怒罵,語言辛辣,講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話,所以深受讀者喜愛。作為中學生,學寫時評,不僅能開闊眼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思辨能力,還能積累素材,為今后寫好議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也設置了時評兩篇,介紹時評寫作,讓學生了解時評的有關文體知識,加深對時評的認識。
可已經是高三的學生了,時評寫作卻仍存在許多盲區與誤區。為什么會這樣?
我反思的結果是:
第一、長久以來,我們的學生陷入在封閉的學習環境之中,不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被動學習,被動寫作,哪談得上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思考人生。
第二、之前的作文教學尤其是議論文教學存在功利主義思想,高考考什么,平時作文教學就教什么,論點、論據、論證過程,規范教條死板,師生均只重寫作技巧,寫作成了純技巧性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悟,學生沒有自我的真情實感,無病呻吟,空發議論,套作連連。
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呢?
我認為高中作文教學應該強化六大“意識”:
(一)強化計劃意識。
學校現行作文教學的弊端,就是作文的無序化。教師隨意出題,學生盲目寫作。教師往往因為缺乏計劃性而對每次作文
訓練的目標不太明確,每次訓練針對教學大綱的哪一點,要達到何種訓練效果,學生昏昏,教師也未必了然。對每學期的作文訓練不能做到統籌安排、全面計劃、循序漸進。所以每次作文只能提出既全面又模糊的要求:從主旨、材料到語言、結構,面面俱到又無主次之分,分散了學生可能集中在重點、突破點上的注意力,使學生顧此失彼,茫然不知所措,作文訓練處于無序狀態,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日復一日,長期低層次機械性的寫作訓練,嚴重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語文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要求制定符合學生由易而難的認知規律、合乎科學的訓練序列。作文訓練也應當有并且可以有科學的方法,有一個
明確的、合乎科學的“序”。作文教學的“序”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目標,讓學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基于整體目標,在每次作文中都應該有重點的訓練一二項寫作能力,讓學生通過一次作文訓練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們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閃光點,找到寫作的新動力,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循著這個序,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教下去,學下去,寫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科學的高中作文訓練序列應具備“三定”:(1)定向。即高中三年有明確的總目標,每學年有階段目標、每學期都有總體布局、每一次訓練都有具體訓練內容。(2)定體。重點訓練記敘文和議論文。(3)定等級。訓練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例如,高三年級的作文訓練可以遵循以下的思路進行:
高三第一學期 著重審題能力(記敘文、議論文)的培養和寫作基本素材的積累,重點訓練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強化文體規范和試卷規范訓練,穿插擬題、扣題和思路結構等的技法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達到基礎等級。
高三第二學期 著重就作文的發展等級進行訓練,具體分為: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意。重點是新材料作文訓練,適當穿插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寫作長處,確定某一文體進行強化訓練,力圖通過訓練使其作文達到基礎等級的上限或創新等級。
(二)強化過程意識。
1、重視寫前審題意識。高考作文“基礎等級”的第一條要求是“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就是符合題目的“規定性”,即指題目規定的文章的體式、主旨、材料,以至標題、字數,等等。要審出題目中蘊含的深層意義,不僅要了解題目是什么,還要思考何為作文題中最關鍵的那個“題眼”,然后進行構思,調用素材。
2、強化主體參與意識。
(1)、培養興趣,激發欲望。脫離主體的客觀實際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帶來學生興趣的喪失和畏難情緒的產生。這種情況下的作文課上,只要老師一布置作文題,學生都是哎聲嘆氣,滿臉的發煩和無奈。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樹立起牢固的主體意識。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老師頭腦里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寫”而是“人”,老師在設計作文教學時,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具體的作法是,首先,認真細致地分析主體的客觀現狀,摸清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其次,鼓勵學生講真話,讓他們善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想法,盡管有時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時甚至是不對的,但老師也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導,而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去評判。這樣尊重主體實際的做法,既促進了學生說話的欲望,也激發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2)、互改互評,百家爭鳴。 傳統的作文教學,學生寫,老師改;學生應付,教師忙碌;費時費力,勞而無功。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把學生從被批評的被動牢籠中解放出來。每次學生作文結束之后,都可以根據訓練目的提出具體的評改目標。再引導學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組。評改時,先讓作者朗誦習作,談自己的構思;再聽取其他成員對自己文章的評改意見,作者本人也可以針對別人的意見談看法,表明寫作的意圖。最后將有代表性的習作交給老師批閱,教師再選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組織學生評改,以點帶面,提供示范。這樣,學生各抒己見,除了尋找別人的成功之處學習借鑒外,還可以挑出別人習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維活躍,積極參與,真正成了作文評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極應付,被
動服從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3)、自由作文,放膽表現。生活是復雜多樣的,作文形式當然也不能刻板劃一:可以書面作文,也可以口頭作文;既有規定作文,又有自由作文。課前三兩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或敘事或抒情,或奇聞逸事,或名言佳句。作文后講評課,讓學生上臺朗讀:或片段或全文,臺下“評頭論足”,各抒己見。總之,把學生看作寫作的主體,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之精心構思,自然表達。
(三)強化積累意識。
首先要豐富生活積累。這有多種途徑,比如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與同學、親友交往等,把那些有閃光點、有沖擊力、有啟發性的人與事,要及時地記下來;到臨考前,翻出來整理一番,記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細節。強化素材積累,多閱讀課外讀物,常咀時文精華,在多閱讀的同時,還應建立一本屬于自己的作文手冊。這個手冊要分門別類,有作文題,構思路數、文章概要和寫作資料等。所積累的材料要注意三點:一要典型,二要準確,三要記牢。要強調用腦記,要背,不能光靠筆記本。材料越充足,寫作就越有底。
(四)強化文體意識。
1、記敘文的達標訓練(以形象感人)要抒發真情實感。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夠感染讀者,而要想以情動人,最好要寫自己有真切體驗的內容,并且把這種情感與文章所描寫的景色、生動的細節、真切的心理刻畫等結合起來,與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抒發出來的感情才可能是真切的、感人的。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依據如下三個原則,即以“我”為中心的原則,細節真實的原則,先感動自己的原則。
2、議論文的達標訓練(以理服人):①鮮明的觀點②規范的開頭③清晰的框架④豐富的材料⑤深刻的思考分析能力訓練。這是克服議論文寫作中“以擺代論”毛病的重要保證。所謂分析,就是找聯系,找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系,找某一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例如,“現象和本質之間的聯系”“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系”“普遍和個別之間的聯系”“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聯系”等等,能夠把這些聯系找充足,就是說理充分;能夠找到最本質的聯系,就是說理深刻。
3、散文的達標訓練(以情動人)。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 中的 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干的文學體裁。寫真實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常用第一人稱敘述,個性鮮明。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體驗就是“不散的神”,而人與事等細節則是“散”的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形”。
總之,不管選擇什么文體要樹立兩種意識:樹立寫自己的知情意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意識,樹立再現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惡的意識。
總之,作文的訓練備考應該抓基礎知識的積累,如素材、文體知識的積累;抓基本能力訓練,如審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而這一切最終回歸到抓思維訓練,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廣度與寬度、思維的嚴謹性、思維的創新性等,唯如此,方能最終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素養并最終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3
高三語文學習是個苦海,高三語文教學是個苦差。但高三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是埋頭苦干,高三語文教學也需要實踐中思考,思考中總結,總結后提升。連續六年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獲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來高三語文復習的幾點感悟:
20xx年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曾展現過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一群大學生正在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進行一次饒有興味的對話。一個學生問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興趣,興趣會推動你一直向前走!”
興趣,最好的老師!但習慣認為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人們認為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不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
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應該充滿生機,應該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積極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遠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創新是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復習時,不要囿于傳統的教法,而應該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鑒賞為例,詩歌鑒賞教學歷來提倡并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
他認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這才能與古人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了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鑒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為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為今天的詩歌鑒賞教學所推崇。
現今高考鑒于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為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鑒賞所選詩歌回避名家名篇。對于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為“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現在的高考;所以教學詩歌鑒賞時,我們要勇于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柜架,敢于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于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鑒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高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應該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高三復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回歸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為本”是高考復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 “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于高考,也適用于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高考語文。我們手中的復習材料盡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
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
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應該是最好的復習資料。現今的高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為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復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為例談回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過網絡,通過報刊,通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
歷年的高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鑒或啟示。20xx年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系”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里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啟示。同時,歷年高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讀“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哀痛者與幸福者》(話題是“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總之,高三語文復習要重視教材,夯實基礎;語文復習的沖刺階段,應回歸課本,抓好基礎,查漏補缺。
“博采”與“約取”是針對教師的備課而言的。我們說,教師只有“博采”才可以開闊眼界,尤其是對于年輕的高三教師。高三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學經驗,但是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歷練。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博采眾長”也是必需的,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但是“博采”并不意味著只要“博”,備課質量就會高。所以“博采”的基礎上還要“約取”。“約取”就是要對“博采”的內容比較、加工、創新的過程。“博采”是“他山之石攻玉”,“約取”是“桑葉變成絲,花變成蜜”。“博采”能夠啟迪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 “約取”能夠讓教師把他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
當今高考,語文是最貼近現實,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的高三復習要讓學生懂得感悟生活,學會感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采的。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寫作有源頭活水,可以使鑒賞能力有所提高。無論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小說,都是藝術創作。藝術首先是來源于生活的。
只有讓我們的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們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語文試題也不是關起門來造車。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以人為本是語文高考命題的大方向。
所以我們不要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將低能,我們教師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嘗試中,我一路走來,深深淺淺的腳印在腳下延伸。但我知道我還很稚嫩,為了我摯愛的語文和我喜愛的學生,我還將一路走下去。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4
現實告訴我如何進行語文教學,特別是高三語文教學。我將系統、重點地梳理五本必修教材的基本內容和知識點。我將研究近年來高考的考試指導書和語文試卷,然后逐一比較分析,掌握各類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趨勢,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應該從大量復習和訓練題中仔細挑選、裁剪和拼湊出一套練習題,然后讓學生來做。完成后,他們會糾正,糾正后解釋,解釋后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干燥出汗,頭暈目眩,筋疲力盡,據說這就是對學生負責!
我必須這樣做。然而,一種羞辱感和羞恥感在我的心中滋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它干擾了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能夠減少培訓次數、提高效率的實用方法體系,以應用于高三語文教學實踐。經過長期不懈的探索,我覺得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于“管理”。
用于管理層;沒有字面意義。這不能簡化為管理層;,也不能孩子氣地將其定義為紀律。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引導”和“指”,即引導學生的精力投入,安排時間是激發學生的方法,激發主體的欲望,激活學習活力。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的語文實踐技能和競爭水平,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和復習語文,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首先,增加負擔總是失敗的
高三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高中三年級,人們覺得進行高劑量、高難度的訓練是合情合理的。通過考試促進學習可以一箭雙雕:能夠檢查水平、發現問題、促進復習、能夠真是一箭雙雕。為什么不呢?老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也很好。然而,這種誤入歧途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增加負面影響的做法,似乎毫無疑問,既沒有科學價值,也沒有可操作性,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是一種永遠無法彌補損失的失敗。
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和難度沒有正相關,沒有“質量”保證的“量”的疊加不可能導致“質量”的飛躍。此外,提高難度也不能穩定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與理科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教材、要求、目的、應用方法和知識結構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對漢語知識的理解、理解、聯系和使用,即理解原則、理解經驗、聯想、遷移和應用,以及在漢語學習中,理解和理解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學科都無法比擬的。這是學生必須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理解”和“理解”既不能通過教師也不能通過考試來完成。可見,目前高三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是教師錯誤地將教學重點投入到頻繁、無休止的考試中。第二,教師和學生必須應付頻繁的考試,而且精疲力竭。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進取的準備,效率很低。他們將不可避免地缺乏成就感,這使人們身心疲憊和悲觀。為什么考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這是許多中國教師無奈的嘆息這恰恰證明,在考試中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談論一切的做法已經走到了死胡同。
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求的原則。高三語文教學的成功在于讓學生取得好成績。
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兩種方法:
一是降低考試難度和頻次,
二是加強管理,創業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II、讓高三學生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在學習漢語方面缺乏成就感,這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學生的積極學習愿望和條件有因果關系。
此時此刻,是時候思考以下問題并做出選擇:
① 為什么漢語知識和考試場地很少,但學生不善于學習,老師對他們的教學不滿意
② 教師和學生最需要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經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 高考語文試題的整體難度不高,為什么我們的學生總是不按預期
成績我們需要學生取得優異成績,而更難更奇怪的訓練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道路上的絆腳石。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差。從膚淺的邏輯推理中得出的結論將是簡單、簡潔和令人信服的:學生的“雙基”確實太差了。事實上,語文學習不盡如人意,歸根結底是過時的、誤導性的語文教學模式的必然結果:過多的訓練妨礙了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梳理鞏固了訓練難點,消耗教師和學生的熱情和信心,讓人們產生教師徒勞無功,學生一無所獲的錯覺。從長遠來看,削弱的是前進的.動力,增加的是失敗的情緒,削弱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質量,浪費寶貴的時間。
正確的做法是盡快降低漢語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有效性,適當難度的訓練也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言測試和培訓中。只有當我們有條件大膽承認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活力和興趣,穩定他們的信心,而且有助于發現、思考和解決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有針對性地開展新的復習。
正確的做法是盡快減少考試或培訓的頻率,讓教師和學生反思過去,糾正現實,規劃未來,讓教師有機會引導學生,讓學生有條件儲備知識。給學生時間去利用,而不是把時間交給老師去做毫無價值的、不知疲倦的考試。不"練"一段時間,練幾千天,不"練"一段時間,不"用"后備力量,如何迎接挑戰?,管理第一,指導最重要確立“管理第一,指導最重要”的基本戰略,摒棄盲目、不計后果地增加時間和問題,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努力追求管理效益,從指導中收獲成果,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有效消化中追求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發展語文技能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是高三教師最常使用和享受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的敘述
② 大量的訓練
③ 不斷地否定學生。
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數據成分之間的因果關系也很明顯。這種方法的缺點不僅是學科倒置,學生的參與被取消,教師過于屈尊。
此外,這種方法也符合孫子所謂“圍攻”的戰術特點:
① “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 它是長期的,而且“長時間會使士兵變得遲鈍,打敗犀利者”,這種效果在高密度、高強度的敘事訓練中被抵消了。值得注意的是,敘事與訓練是兩把“雙刃劍”。
③ 在訓練不力和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們會逐漸失去提高漢語學習水平的信心,士氣越來越低落,意志消沉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17,18班兩個復習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語文這個科目博大精深,我還需要不斷學習。自九月份以來,我先后聽了張賢斌、黃詳珍、張華、張艷四位老師的課,在聽課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對我的后期教學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張賢斌老師擔任特奧班的教學工作,教學進度比我們快,我們還在復習新聞和訪談的時候,他的班已經在復習傳記了。張老師備課詳細,知識儲備豐富,在教授過程中引導有方,深入淺出,善于抓住重點,對相關知識實時補充,講解詳細,補充全面,聲音洪亮。黃詳珍老師作為資深語文教師,傳記文本解讀細致,循循善誘,重點突出,體現出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張華老師講的傳記,能從本班的實際學情出發,低起點,小步子,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步一步調動起來,讓文化課薄弱的班級也能在語文課堂上活躍起來,充分體現出高效課堂的特點,教師評價點撥及時到位,展示了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張艷老師,課堂于平靜中充滿靈動,教師善于引導安排,學生能積極響應,沉浸在文本中并快速捕捉有效信息,有序整理規范答案。她的課在如何讀懂文本方面給我以極大的啟示。
以上是我聽課的總體感受,對我來說,每一節課都有收獲,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但在聽課中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思考。從學校當前的指導思想來看,學生上高中的目的是為考大學,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在強調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確,現在的學生語文素養普遍較低,閱讀量很小,輸入的少必然導致輸出也少,我們的高中教育時間很緊,幾乎沒有給學生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雖印發有一些晨讀晚讀資料,但這些快餐式的閱讀未必在培養學生素養方面起到多大作用。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上,還在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用淵博的知識給學生以灌輸著“素養”。在高考中,這些灌輸的素養未必能起到相應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老師講的快,學生記得快,老師走的快,學生忘的快。由此我認為,高三語文再奢談培養語文素養為時已晚,把知識講的過細,過精,反而耽誤時間。我校高考要突破高考個數和質量,靠老師講,靠學生互教是不現實的,高三復習,要把訓練落實到位,在訓練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學生,提高訓練難度,減少他們做簡單重復勞動的量,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在聽課過程中,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的班,學生的作業負擔都比較沉重,老師講課過程中學生沒有充分的自由訓練的時間,如果能把課堂內容在精簡一點,老師再少講一點,效果或許會更好一點。
對于傳記類文本閱讀,各位老師已經復習過半,在復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按部就班,已經不符合新題型的需要,我們在訓練過程中,還要注意針對新題型的引導訓練,加強簡答題的答題規范訓練,因為文本的閱讀最終都要歸結到答題上。讀懂文本是答題的基礎,但讀懂文本不等于會答題,答好題。因此在我們后期的課堂上還應注意加強答題規范的訓練。
在今后的課堂中,我要努力學習以上幾位位老師的優點,進一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在高效復習方面多動一些腦筋,力爭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6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語文學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語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語文的分值。”這樣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這也促使我們語文教師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實施語文教學,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升入高三之后,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復習整個高中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成為了我們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以往高三復習中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總是有條不紊地將高中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后逐一進行復習,隨后在浩如海洋的習題中尋找或是挑選一些習題組織學生一套又一套的進行練習。學生做教師批改,學生再做教師再批,這樣反復重復的復習定式,消耗了學生多有的興趣和動力,最后不但不能取得優異的復習效果,甚至會起到反作用。為此,我在任教高三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切實可行的復習方式,爭取能夠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語文復習體系,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復習的過程中用較少機械性的訓練次數收獲更高的復習效率。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我深刻地感受到,高三語文復習的靈魂在于語文教師的組織和管理。確切來說是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而不是采取費時費力的機械性復習方式;要激勵學生形成熱情積極的復習態度,提高學生復習語文知識的質量和效率。
一、為學生適當減少壓力,營造輕松的復習環境
在高三這個重要的學習時期,無論是哪一科的知識都將進行大量的高難度的復習和訓練活動。教師的這種想法和舉動也是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認為這樣的教學和復習計劃會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然而,事實教學情況告訴我們,這種繁瑣的、大題量的復習方式不但不會有效增強學生的復習效率,還會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復習的負擔,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為此,在高三學習階段為學生設計大量的習題,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無疑是一種很失敗的舉動。進過反復的研究表明,高中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與在高三復習期間教師測試的頻繁程度以及訓練習題的難易程度沒有直接性的關系。而且,高三復習階段沒有質量保障的大量的習題壓力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負擔,無法順利取得成績上質的飛越。并且,習題的難度以及考試的次數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夠形成扎實牢固的語文基礎。因為語文學科的特點必須要求學生能夠在懂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感悟和聯想,能夠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道理。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悟是教師無法用語言進行傳授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可以培養和提高的。為此,在高三最后的復習階段,教師要將課堂的重心放在引導學生自主去感悟和理解,而不是頻繁的測試訓練。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高三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此時心理的需要,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獲得主動權利,體驗到復習成功的喜悅。我們可以通過降低試題的難度,減少考試的次數,加強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7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七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也已經有三年。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復習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為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缺少聯系,像一條條平行線永遠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時間一長,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試就是這樣,很多在考點復習中已經解決的問題,在考試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顯現出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下面就結合今年高考,談談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從去年的期末考試試卷看,語音和成語題都是大家比較熟悉,在教材中出現的內容,只是稍微作一點延伸,而從06-09年的江蘇高考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回歸課本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從字音、字形、成語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面對高考試題命題方向的改變,我們打出了回歸課本的旗幟。于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我們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也是我們提高復習效率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去年期末考試總體沒有達到預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絕大多數同學得分都在50分以下,當然有試題的因素,但學生寫作能力不強,素材積累不多,語言不夠生動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重,是天下第一題,大意不得。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固然重要,但這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透過紛繁復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為作文作準備。我們是否有必要舍近求遠,另起爐灶,花大量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我認為很有必要。
首先,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為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匯。在期末考試批閱學生的作文中,許多教師和我一樣都感嘆學生作文里詞匯的貧乏,要么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么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復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一些詞匯,然后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匯。這樣就能豐富自己的詞匯,增加文章的文采,贏得老師的'親睞。
其次,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為什么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期末考試中就有不少同學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后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翻閱學生上次期末考試的作文,明顯感覺到學生沒什么內容寫。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能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該專題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
用、活學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并錘煉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多用整句、對稱句。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可一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煉,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可以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為了解決那些題目,還應該把它們當作美文、范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鑒。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為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鑒模仿的過程。
總之,通過對去年期末考試的總結和思考,我明確了一個認識,即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我們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8
高三,猶如馬拉松長跑的最后沖刺部分,稍有閃失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為我是第一年帶高三,所以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鄧老師等備課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對復習備考逐漸熟悉起來,高考結果兩個文科普通班均取得市平均分以上的較好成績。
反思成績的取得,就個人而言,我認為要以新課標為指導,夯實“雙基”,突出重點,堂堂落實。
在此,我理解的“雙基”仍然是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考綱考查六種能力,分別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能力,就基礎知識而言,考察內容包含識記中古詩詞默寫,文言實詞意義積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十八個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幾種句式用法,語言文字運用中需要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積累常見詞語(包括熟語)的意義,弄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幾種類型病句的特點。掌握常見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此外,基礎知識還應該包括選考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以及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等實用類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詩歌常用表達技巧、常見題材、體裁特點、語言特色、古典意象等知識;作文常用文體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的特點與寫法;謀篇布局的技巧等。當然,廣義理解積累,還可以包括閱讀量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積累,但我認為在高三備考階段,能做到狹義積累就足夠了。
基礎能力的形成是以基礎知識為前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不是空中樓閣,但它又高于基礎知識,缺乏基礎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就如散落沙子,是零碎不成系統的,是不能建構于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故而,在備考階段,教師應多些方法指導,也即概括總結然后讓學生訓練變成基礎能力。
以探究能力舉例,首先應該明確選考兩種文體所考查能力的差異。文學類文本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⑵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本則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⑵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因為文本文體的特性,故而在考查能力上其措辭是有差異的'。文學類文本是表現型的,是社會生活經過作家內心主觀心靈加工過的藝術生活,甚至優秀作品往往是時代與民族的縮影,人文性非常強,流傳久遠,所謂形象大于思維,所以它具有多樣闡釋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探究能力用詞是“豐富”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體則比較客觀,即時性強,主題較為單向,所以探究能力用詞為“深層”意蘊;“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疑點和難點”。
其次,針對不同,在培養能力上應區別對待。對實用文體,應該是在分析綜合、理解鑒賞基礎上,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人生觀,認識文本敘述對象體現的精神與人生價值,同時培養學生質疑釋疑能力。而文學類文本,應該是在掌握常見表達技巧、塑造人物方法基礎上,培養學生聯系作家寫作風格,結合時代背景探討其豐富的含義。
總之,“雙基”是我們備考的根據,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把學生安全送抵高考考場。然而,因為備
考時間的急迫,因而在具體備考過程中,我們還必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重點需要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就我所教學生說來,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古文閱讀與作文上。
首先,我認為這兩塊是分數爭奪高地,易得易失。就古文來說,因為考試能力要求不高,只需要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題型比較固定,變數小,知識點好把握,易于提高,而學生因為對古文興趣不大,所以這個陣地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因而,我認為只要認真備考,這個分數比較容易提高。就作文來說,經過十年來寫作積累,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如何在有效時間內迅速提高,毫無疑問,這半壁江山意義非同一般。
其次,相比較其它考查內容,這兩塊學生備考熱情更為高漲。我留心過一個奇怪現象,每次我上完作文課,學生不等下課就會迫不及待圍攏過來提問;來辦公室問我問題的大部分是關于古文。在改卷中,我就留心一些學生的答卷,我發現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而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文學閱讀卻答得很有條理。這促使我去思考,語文是需要深厚積累的,在提出大語文概念后,這一點更加鮮明地體現。有些學生很用功,但他無論如何都不明白《家》中的鳴風為何要自殺。因為備考時間的緊張,所以,我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容易快速提分的項目上,這是我的一點淺見。
在備考中,關鍵是落實,這是至今我仍在反思的一點。這種落實指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的重難點落實,指教師布置的作業有針對性的落實,指在學生身上的落實,應該識記的應利用早讀課、課外輔導落實,應該完成的作業要生生落實。在語文尷尬存于現今的情況下,落實更加重要。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9
應該說,在一年的高三教學實踐中,我秉承了我一貫的教育教學理念,我自以為是有效果的,在這里略談幾點,一家之言,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面向全體,關心全面。
教育,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這話說起來未免有“老生常談”之嫌,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句實話,一句很有價值的實話。
不管成績如何,所有的學生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都希望看到他們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體。有語文天賦、成績優秀的同學,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勵,適當提問,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成績差的同學,我特別重視——是發自內心的那種重視,幫他們找到差距,準確定位,樹立信心,作業有針對性、多檢查。
我關心學生是全方位的,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甚至關心他們的家庭。我與學生談心,經常是手里一份成績單,分析語文成績,也分析其他學科成績;談學習,也談生活;談學生,也談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有時,我與他們一起分析總分,尋找差距, 共同探討薄弱學科成績提高的方法;有時,其他學科的問題我解決不了,就為他們和任課老師“牽線搭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更多的時候,我鼓勵他們主動找老師特別是找我談心,學習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學生來了,我就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給出他們適當的指導。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傾訴,只需要宣泄,說出來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歡給他們這樣的機會。雖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學生的事,只要我看見了,就都管,成績不好啦,思想開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跟我的關系比較近,我說的話他們也就喜歡聽了。哪怕有時我發火,他們也能理解和接受。
二、落實基礎,重視糾錯。
在學科教學中,我很重視基礎的落實。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1重視積累。如字音字形復習中,我常常把由同一個偏旁或部首構成的常見但又難以區別的形近字交給學生,讓他們查出讀音,組成詞語,記在積累本上平時經常拿出來看。
2強化訓練。基礎知識的訓練貫串于各個專題復習之間,以免生疏。訓練中讓學生養成查詞典的習慣,必須保證正確率。
3重視糾錯。練習也好,作業也好,我都以檢查為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檢查了以后要明確,首先是寫,字音字形題,指名學生到黑板訂正,這樣比較直觀,改得對不對、全不全,一目了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其次是講,同義詞辨析、語病辨析、成語的使用、標點的使用題不厭其煩地講,當然不是老師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好了。
三、重視情感教育。
與學習成績相比,我更注重學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在這方面的引導和影響。
首先是言傳。把我的看法告訴他們,多宣傳正面的、積極健康的東西,把自己在各媒體上所了解到的有影響力的人物、事件講給他們,并加以評價。
其次是身教。一個教師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動學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喜歡學生說的,我自己首先不說;不希望學生做的,我自己也絕對不做。
還有就是讓他們自己體會。我會把自己喜歡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動、震撼的文章復印下來,張貼在班級的“美文欣賞”一欄內,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學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確的導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會做人了,對學習尤其是對語文學習的好處也就不言而喻了。
系統、靈活,溝通、互動
——高三教學反思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范圍的變動。這就要求教師切實鉆研、學習《考綱》,把握《考綱》的精神,從而從宏觀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復習的整個過程,落實好每個考點。因此,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復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系。因而,復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考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所以、我覺得高三整個復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扎穩打,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
同時,由于高三復習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復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 的積極、主動性出發,高三復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復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課閱讀文學書籍、雜志,這時,學生肯定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復習好得多,同時,又能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文翻譯之后,偶爾穿插古詩鑒賞,讓學生在逐字逐句的練習后,一下子馳騁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最壯闊天地中,領略中國文學的最輝煌篇章,那種雄奇、壯美、深廣、博大,必定讓學生感慨不已、欲罷不能。這遠比機械的操作文言翻譯板塊和古詩賞析內容來得更好。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特別是仿句、擴句)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插進行;現代文閱讀和作文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高考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復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系、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復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復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并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復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里,“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為“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復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復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復習階段,學生都會有進步,日積月累,某一天,可能會產生質的飛躍。
高三復習,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關鍵。同時,必須對學生作出嚴格的規定,明確包括作業在內的各項要求,防止學生出現松懈、拖沓現象。要把課堂作為基本陣營,而把課后的積累、總結作為提高成績的大后方。如果這兩方面結合有效、操作得法,學生的成績是大有可為的。還有,教師要與每個學生溝通、交流切實了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在師生互為理解、配合的基礎上收到奇效。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0
這學期是學生高中學習的沖刺階段,對每一位任課教師來說,高三教學工作意味著緊張、忙碌、勞累,同時也意味著充實、收獲和提高。自己明白要承擔的責任,也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暗下決心,一定要踏實努力的做好各項工作。
一、深入研究考綱和考試說明,將理論與經驗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
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基礎知識,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作為標準和方向的《考試說明》,每年都會根據實際要求調整,這種調整或改動勢必會對高考起到一定的指向作用,從而要求各學科針對說明進行細致研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斷的結合實際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每一個考點進行解讀,并分析比較與去年的差別,特別是結合高考試題分析,從而明確教學的側重點,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導。同時,注重與其他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擔任過高三教學工作的老教師的經驗就是最好的學習教材,這些經驗都是直接得出來的,是對高三教學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過交流學習,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和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細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上好每一堂課。
1、用好教材,注重雙基。
學生總是抱怨語文課本對考試來說沒用,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對的。教材是一個載體,它包含了高考說明中的所有基礎考點,熟練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個跳板,只有從教材中拓展、生發,就能夠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試題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課本我們就能夠以不變應萬變。
2、激發興趣,提高課堂質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緊迫性和肩負的責任感。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有收獲。這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激發興趣絕不是一個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夠的。因此我根據每一節課的知識點做好準備。注重知識點與高考說明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變通,讓學生“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些,讓學生明白知識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占有知識,在理解中拓展知識。同時,再輔以課堂中的那些生成性問題,聯系實際生活和感悟,就使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使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課堂上的,還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點,注重實效,抓好常規,注重平時積累。
高三的總復習絕不是高一高二的簡單重復,特別是教材的復習,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所突破,緊扣大綱要求,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如文言文教學,不僅是掌握基礎詞語、用法和現象,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有規律的歸納總結,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知識系統,這樣才能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掌握復習的重難點,從而有效的達到復習的目的。對于專題專項復習要抓好常規落實。由于語文知識點多,分散廣,再加上記憶的遺忘性,就要求我們注意多積累,做好基礎知識和錯題的分類整理,為高考的最后沖刺夯實基礎。在落實上要加強課前練習,從字音字形、成語、標點、語病、詩詞鑒賞和名句默寫上做好,即對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4.精選習題,優化訓練,上好講評課。
這學期是專項復習與系統訓練相結合的時期,要將學生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做題中去,就要精選試題,主要選擇那些有針對性、典型性、創新性的試題,同時試題要緊密結合考試說明。在講評試卷時,也要做到目的明確、重難點突出,要結合考綱分析出題的類型、方向和趨勢,甚至明白命題者的考查意圖。這樣也能增強學生對考試的認識。同時,還要講究解題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答案分析主觀題的答題步驟、術語和得分要點,全面提高學生的階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對于錯誤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鑒和學習。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提醒適當拓展,將那些同類但不同問法的試題集中歸納。
5、做好學情分析,對癥下藥。
通過定時練習來檢查我們在教與學上的不足和暴露出來的問題,對于這些,我們要及時通過學情分析找準具體環節,然后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穩步提高的目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反應以及課后學生的作業上發現問題。這樣多管齊下,最大限度的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由于自己的年青,第一次帶畢業班經驗不足,也在教學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如課堂上會因為時間的不足和學生反應慢而以自己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考,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機會少,也有時會追求作業的數量而一刀切。在知識點的歸納和講解上有些不是很到位。我相信隨著以后教學經驗的積累,自己將會及時發現問題,改正缺點。
感謝學校領導的信任,感謝同備課組老師的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學生給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將一如既往的奉獻自己的才智和汗水,希望在這鳳凰花開的日子里,自己的學生榜上有名,讓我這學期艱辛而又快樂的路程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1
進入高三,語文復習課是最難上的了,學生由于到了高三,認為時間迫在眉睫,大都在“抓緊時間”,課堂上變得很沉悶。再加上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都是炒現飯,或者是講評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很難得到發揮。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課堂活力了?本學期,我繼續教3班和四班,針對這兩個班的實際情況,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了解試卷結構,突出復習重點
在復習剛開始階段,要讓學生心中明白高考語文試卷的基本結構、題型及分值,高考卷一般題型和分值是固定的,學生明白了,就會懂得復習的重點,在復習時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資料。
二、 師生共同研討《考試說明》
高考《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和參考,深入研究《考試說明》,使學生明白考什么、怎么考,無疑對高三復習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明確高考考察內容與范圍,知道學習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過探討新舊《說明》的變化,鎖定重點突破對象,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做無用功。
三、 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
第一輪要全面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提高應用能力。
四、要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復習課難上的原因之一是,課堂教學很容易留于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師講解高考考點,分析命題趨勢,然后講授對策,最后再來點練習??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講的多,學生動腦的少;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教師兜售知識,學生接受知識。這嚴重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在于教師未能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著名的時裝設計大師范思哲曾經說過:“時裝的美麗,不在于它的面料如何高檔,也不在于模特的表演如何的出色,而在于時裝設計師的精心的設計。”時裝如此,一節課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進行文言文的復習課,在我充分估計學生對于18個文言虛詞記起來非常費力,我就給
學生編了一個順口溜“之乎者也焉,而乃何其且,以若則所為,與因于”。我跟學生說后面三個字“與因于”設想是一個作者的名字,這樣學生就一下子記住了。
五、課堂要多一些喚醒,少一些告訴。
高三語文復習課“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填鴨子”。因為在上課之前教師肯定都準備了很多的“知識”,以便在課堂上傳授,這時教師就只注意“傳”了,卻忽視了我們是在教育和教學,而不是在喂肉雞,一味的填、塞。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首先,教師心中應當時刻都裝著學生,始終把學生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我是在教育,是在喚醒他們,而不是告訴他們;是在啟發引導他們,而不是灌輸他們;是在做知識的“助產婆”,而不是做知識的“傳輸器”。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注意教學藝術,要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如果能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的話,教師肯定會多方動腦去尋找傳授知識的最佳方式,讓學生能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我想,這樣的課堂應當會充滿著活力的。
我們在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藝術的教學手法,去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去啟發學生的智慧,去塑造學生的學習品格。那么,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也將是成功的教育者。
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與熱情,少給學生一些刻板與冷漠。
高三學生本來學習負擔就比較重,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壓力山大”,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起到調節作用,讓學生從緊張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讓學生體味到課堂的趣味和活力,讓學生有興趣去接受知識。而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來把學生“盤活”,而要“盤活”學生,我們教師就應當用笑臉去面對學生,用熱情去激勵學生,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上來,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了,這個課堂才能充滿活力,這一課才是成功的一課。如果學生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而我們教師整天都“堅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話,是很難把課堂搞活的。那么,教學效果如何,我們可想而知。學生只有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里,才能夠發揮其創造性,而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我們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創造這樣寬松的環境。
七、教學語言要多一些形象與幽默,少一些抽象與說教。
如果想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課堂活力的話,教師的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課堂上語言是最活躍的因素。如果能把語言變得生動的話,無疑可以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課堂的語言變得生動呢?首先,語言表達要具有形象性,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運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夸張等,使語言形象化。其次,教師的語言還應當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師的變得生動,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使自己的語言形象幽默的話,我想,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的。
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活力并非一件難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為學生著想,能夠有意識的去搞活課堂的話,我想就一定能夠使高三語文復習課變得生動活潑,充滿著青春活力!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是基礎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語文成績的提高靠的是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因此,高三語文第一輪復習就成了整個高三復習的重頭戲。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學習是主體,而教師的教學,也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用新理念帶動高三語文復習:
近年的高考試題彰顯新課改精神,關注現實生活,關注人生體驗、關注價值取向,注重實際應用,考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試題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訴我們,必須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維、全新的備考方式,才能贏取高考的勝利。
1、復習策略:一輪復習,系統掌握以教材為載體的知識能力體系,以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歌鑒賞及寫作四個系統為主線,小的專題復習穿插其中、分專題分模塊復習的,主要是打通閱讀與寫作這兩個板塊,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完整的語文知識能力系統。二輪復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查找知識盲點,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切塊”復習。提高審題能力,注重思維訓練,探尋解題規律。做到規范答題。強化讀寫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突出重點,三輪復習主要是搜集各地高考信息,嚴格按高考題的內容和要求,精選模擬試題,對學生進行高考適應性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2、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課堂教學上,提倡運用“感悟探究式復習模式”。
基本模式:例題引路——感悟探究——鞏固訓練
例題引路:以近年高考試題或模擬試題中的典型試題為例子,引導學生分析答題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對今后此類考題作前瞻性預測。
感悟探究: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
1、你在做這道題時是怎樣思考的?說說你的答題思路。
2、你以為這類題將來會怎樣考?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談出各自的看法,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思路與方法。
鞏固訓練:配合練習進行逐項訓練,以此培養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對命題規律的探求,也是對答題思路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鞏固”是對思路、方法的驗證與應用,進行有效的訓練從而達到能力層級的要求才是終極目的。當然,訓練的類型要全面,難度要適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二、復習的具體做法
1、復習要重視知識的落實:無論多好的復習計劃,多好的復習形式,多好的復習措施,如果不落到實處,一切都等于零。復習要狠抓一個“實”字,在“實”字上做足文章。
(1)、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基礎知識的復習,堅持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運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統一起來。語文基礎知識前五題,我們是夯實課內語基,補充課外語基。將課文中常見易混易錯的字音、字形、近義詞、成語,老師從課本中打印出來,要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幫助學生動手積累。高考考查的是學生對語基題的選擇判斷能力,我們每周編寫四套選擇題的語基練習,每天限學生5分鐘之內完成,通過以上措施,課內與課外知識同時兼顧,并通過一些典型題目點撥做題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掌握住了做題的訣竅。對于名句名篇的默寫,化整為零,天天堅持。高考既考查課內名句名篇的默寫,又考查課外名句名篇的默寫。在第一輪復習時,主要讓學生背誦課內名句,不采用集中背誦,化整為零,每天背誦一篇或一段,課堂檢查一定要落到紙上。同時在復習鞏固好課內名句的前提下,補充《論語》《孟子》及其他課外名句的默寫。讓好學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盡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閱讀與寫作的落實。閱讀與寫作是語文高考的重中之重,高考閱讀與寫作分,占高考整個試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載著一個考生高考語文成績的全部夢想,進入高三后,我們仍一如既往地堅持閱讀,每周編選“高三美文時文閱讀”一期。編選的原則:一是選取經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記敘文、議論文;二是從網絡雜志上尋找時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個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學生自主選怎閱讀,學習優美的語言和辯證的思維及規范的寫作路子。閱讀課有時是專拿出一節課閱讀,教師當堂指導閱讀方法;有時是放在課下早讀時間,在下一周周一,拿出十幾分鐘時間檢查閱讀情況,主要檢查閱讀背誦情況。學生背誦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選擇篇目,教師不限制必背哪一篇。作文寫作落實系列化。先是按文體練習,解決記敘文細節描寫、情節安排、結尾升華,議論文材料敘述、說理議論、結構層次;散文以小見大、形散神聚的問題;然后按類型練習: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開頭、過渡、論證方法及結尾的訓練。操作的方法是兩周一大作文,一周一小作文。
2、精選試題材料,做到復習的準確性。
高三學生時間寶貴,如果為占時間,隨便拉過來試題就讓學生做,無異于圖財害命。高三試題材料的選擇,決定著備考的內容與方向,材料的質量決定著備考的質量。選題要適應高考趨勢及學生答題水平,能力定位力求準確,避免題海戰術,要“進得去,出得來”。
(1)練習題的編選。練習題的編選的原則是依據《考試大綱》準確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高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現形式是什么”。
(2)綜合試卷或模擬試卷的編選或命制。課堂教學的語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一份試卷的選編和命制也應該充分體現語文的味道,就是在綜合試卷的編選命制中,不僅要考查出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人生。高三一年,我們對于綜合試卷或模擬試卷的編選命制,每次都讓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也就是整份試卷應通過試題背景材料的選材來體現出各種語文味道,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3.研究高考命題規律,探求高考答題規律。
語文復習有其自身的規律,找到了規律,就找到了解題的“鑰匙”,在高考復習中,教師要增強“一個題即一個類型”的意識。例如文言文復習,我們通過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研究,發現文言實詞的考查是經常超出高考規定的120個實詞的,文言實詞的考查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能力,學生記住120個實詞意思,仍然不會做題的。我們根據高考命題規律,教給學生怎么準確判斷詞語的語境意上做文章,18個文言虛詞的考查,就是各大雷同復習資料中長列舉的例子,所以不必讓學生把課本中有關某一個虛詞的意思都記住。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3
古詩的理解對中學生來說難度在于:一是詩歌創作的時代久遠,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二是古詩中的特殊句式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三是古詩中某些詞義與現代漢語中的詞義偏差較大,需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時代背景來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應分三步走:
課前預習 自學清障
針對古詩的上述特點,課前可布置學生利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掃除學習上的“攔路虎”。
預習需完成的任務:
(1)了解詩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跡、歷史背景;(
2)利用工具書理解難懂字詞的意思;
(3)讀通詩歌,大致了解詩意;
(4)試譯全詩,運用勾畫圈點讀書法和生疑發問讀書法找出問題;
(5)結合課后思考題,嘗試歸納詩歌主旨,找“詩眼”,找藝術手法。通過預習,學生基本掃除了學習障礙,變過去的被動聽取知識為主動索取知識,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教師組織分組式討論,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彼此的預習成果,互相彌補預習漏洞,解決一些問題,交流思想打開思路。教師針對共性問題及難點問題進行點撥教學。
授之以漁 指導點撥
加強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授之以漁,“漁”即學法,譯詩有“釋、留、補、調”四步法。釋:解釋難解字詞;留:保留字詞愿意;補:把詩意跳躍、壓縮、省略的地方連綴起來,引申出來,補充完整;調:遇到詩中詞序變換的地方,譯時把它們的位置進行調換。理解詩意有“分、釋、理、連”四步法。
分:將詩句劃分成一個個詞或詞組;釋:解釋字詞;理:解釋詩句意思;連:說說整首詩的詩意。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具體步驟應該是:挖掘教材,鉆研學法---精心講授,滲透學法---回顧過程,揭示學法---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如高二選修中杜甫的《登岳陽樓》,教師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請學生介紹杜甫及本詩寫作背景;
第二步,初讀全詩,交給學生古詩“釋、留、補、調”四步法,指導學生釋詞句,說詩意;
第三步,激疑品詞,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寬闊宏偉的意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體會杜詩沉郁頓挫的創作風格;第四步,帶領學生展開想象,反復吟詠,感受老杜品格,窮而愈堅,悲而能壯,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氣魄與闊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顧學習過程,揭示學法----知作者→解題意→譯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對比閱讀 探索發現
接下來,布置學生自學《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及《旅夜書懷》,主要讓學生運用從第一首詩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自學實踐,教師可安排如下步驟:明確目標---運用學法自讀實踐---討論匯報---評議點撥---總結整理。學生自學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獨立學習,第二階段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學生自學時,教師進行巡視,隨時了解學情,進行必要地點撥指導,放手讓學生閱讀、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帶學生“入境”。
如《旅夜書懷》可提問,這首詩與《登岳陽樓》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處?又如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寫景抒情方面與杜甫的《登岳陽樓》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寫作時間、作者境遇、詩風、緣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對第二個問題,學生能想到從詩人性情、藝術手法等方面探究。
教學效果表明,此種自主學習的方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明確了解讀詩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無緒且樂于去討論探究,學習興趣盎然,知識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記憶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國文化瑰寶的無限魅力!
新課程強調“教材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確立教學目標尤其重要,特別是對單元目標的準確構筑把握。以必修課為“點”,“點”上求精求深,“點”上求輻射;以選修課為“面”,“面”上求廣博,“面”上求補充。“選修”是必修的輔助與變通,是更有彈性的發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是教材配套的讀本,是極好的閱讀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講讀課學到的方法進行自讀實踐的機會。教師應深入鉆研賞析指導,精講賞析示例,引導學生自主賞析,并向學生推薦作品。
當然,課外閱讀的面是很廣的,不應只局限于教材和讀本,可組織學生搜集不同類型的詩歌做對比研究,或者鼓勵學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分時期、分風格的搜集整理,將古代詩歌的鑒賞類別化、體系化。
我想如果教師能將學生被動式學習提升至自主性學習,將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學效果,而如果能將學生自主性學習提升到研究性學習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說他踐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
高考已經過去整整三個月了,又迎來了一批新的高一學生,重新回到起跑線,開始了新一輪的長跑。回顧這一年的高三語文教學,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深思的地方。高三四位語文老師,只有一位是從高一年級帶上來的,剩余三位全是中途接班。我所教的高三六班與高三八班,是理科重點班,其中高三八班又是學校特意在高三年下學期分出的提高班,而我是進入高三才帶這提高班。今年是我省進入新課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一切都要在實踐中摸索。本屆學生又是經歷課改的一代,小學課改,初中課改,高中又趕上新課改。面對壓力與困難,我立足現有實際,“精研新版課標,細琢授課方法,傾情課堂教學,盡責課內課外”,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全力投入到語文教學實踐當中,努力把校領導交給我的任務完成好。
一、堅持學習新課標,為語文教學把脈定向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來實現的。語文教學在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課標”頒布以來,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現出不少新的氣象、新的景觀,那種統得過死、教得沉悶、學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變。
首先,“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教育部制定的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程作出的權威性規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的是讓學生通過專門的學習學會母語,學會運用母語將來好從事社會工作,創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突出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其核心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即每個學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
其次,“新課標”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教育部新課標下發后,廣大語文教師放下了思想包袱,廣泛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尤其在一些“展示課”上,執教老師弘揚了人文性,增大教學內容的文化含量,通過播音樂、放圖像、正反辯論、課本劇演出,無論是教者還是學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借助這些先進的電子手段,把以前用語言很難講明的意境通過動漫等形式展示出來,達到“教師一鍵波動,學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修養、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為語文復習尋找規律
語文教學到了高三年級,整個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語文復習任務。在正式展開復習之前,我針對20xx年高考的新形勢,認真研讀了09年考綱、考試說明以及20xx年全國總共18份高考試卷,特別是重點關注5個新課改區(廣東、山東、江蘇、海南、寧夏)的高考試卷,認真分析,深入領會,精心選題。我們發現新課改地區試卷結構及考試內容均有很大的變化:試卷分甲卷必考與乙卷選考兩部分;考試內容增加了探究能力測試與選考試題,修辭部分由原來的8個增加為9個,語言表達部分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等等,可謂考點細實,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因此,要求復習內容應該全面、系統,落實考點必須訓練到位。
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我們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認真制定高三復習計劃。“心有考綱,備考不慌”。考試大綱是命題的總則,也是我們復習備考的總綱。認真研學考綱,對于備考至關重要。在這一點上,校領導起到了指引作用。我們拿到的一些資料與后來省里統一下發的大綱內容幾乎完全一致,我們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為了高三教學有的放矢,少走彎路,高三教師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題型與分布,落實各知識點的構建,抓住典型題目和創新題目,舉一反三,制定高三復習計劃。今年黑龍江省面臨新課改后的第一屆高考,高考如何考,大家心里都沒數。在考綱還沒有下來之前,復習方向如何走,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我們語文組還是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力求自己把這幾年的全國卷和海南、寧夏卷都做一遍,總結一些要點,給學生講解。
在20xx年考試大綱指導下,我和其他三位語文老師一道,從貫通教材基本知識,提升自我運用能力入手,我們備課組沿襲了以往的好習慣,知識點落實到人,資源共享,注重集體備課。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高三語文復習三個階段計劃。即:教材復習理清知識點,專題復習發現學生長處,綜合模擬分析試題思路。明確了目標,復習時自然知道訓練什么,怎么訓練,也就容易事半功倍。當然也要關注新的動向,如有改動之處,當然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二)是著重強化知識點。
“教材是個例子”,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高考試題雖不直接取材于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
對照語文大綱要求及復習內容六個能力層級,四大板塊,二十五個考點”,我帶著學生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進行了梳理歸納和總結,將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同類合并,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復習文言文時,就要求學生重新學習高中必修課本中的文言文,從課文中積累文言文知識。與學生共同歸納大綱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交給學生解題技巧,同時做一篇文言文閱讀,通過閱讀訓練一邊給學生積累文言文知識,一邊熟練解題技巧。
同時,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我們狠抓了大綱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復習時我采取強制性定篇定時檢查的方法,每個星期指定背誦篇目,下星期以默寫形式檢查,默寫不出的,抄寫三篇,再默寫,直到默寫出為止。這方法效果還不錯,學生默寫過的一般能寫出。
(三)是因材施教到個人。每次考試之后,我們都認真分析,找出薄弱環節,與學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與學雙方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學生的失分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面:語言知識運用的成語病句題、文言文翻譯、詩歌鑒賞、選考題中的文字表述部分,還有作文。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過程管理,了解每個學生錯在何處,為何錯,要求答錯的學生要找出答錯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錯的規律。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能得分的考點講詳做細,爭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練習也好,作業也好,都以檢查批改為主,重在檢查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力爭把目標落到實處,細化內容,序化訓練,深化輔導。
對病句題,可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知識。學生知道有六大病句類型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但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這些專業知識等于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淀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銳,一讀,就知道,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這個句子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知道它屬于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而且學生對于語法知識是特別的頭痛,這樣師生都減輕負擔。
對詩歌鑒賞,我們分三步進行復習:
(1)進行題型示例,精選出詩、詞、曲鑒賞題作為例子,讓學生對這類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消除其神秘感。
(2)把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表現手法等整理出來作為一般常識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悟詩歌中的意象,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現手法。
(3)歸納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理清鑒賞思路,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同時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出12種詩歌鑒賞題型,熟悉答題步驟與答題術語。
(四)是提高效率上好講評課。進入高三,面臨著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等一系列困難,學生的復習訓練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緊就忽略訓練和試卷講評的過程。我認為認真抓好講評課的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是高三復習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講評前認真分析試卷,有明確的`目的性;講評過程引思路、給時間、講技巧、富有針對性;講評后,引導學生領悟小結,注意深化鞏固,突出實效性。講評時要講清試題的角度,即這道題是怎樣來考的;還要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如判斷語句是否有語病常用三種方法:語法結構分析法、邏輯事理分析法和表達效果分析法。而對一些經典題型,更是不厭其煩地講,不僅是老師講,而且也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每道題我們都不厭其煩地講思路,講答題套路,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也就養成了。每次的練習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會抽查一部分典型生來改,以了解全部學情。而綜合卷,則一定全批。
另外,講評中還特別注意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批評、指責、揚一批人壓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題比我們的練習更難”相威嚇,都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應。
三、不斷總結新經驗,為下屆高三提供借鑒
由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特點來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復習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平時講課要注重積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積累易讀錯、寫錯的字詞5個、成語1個;每個月除月考外額外完成習作一篇;堅持在每節課前五分鐘開展詩詞賞析或演講成語故事或介紹名句等小活動,通過這三項常規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同時發展。
二是盡可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創設語文學習氛圍,不斷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1、要求學生買《讀者》《青年文摘》,統一訂閱《語文周報》等優秀報刊,在班級傳閱。
2、要求學生堅持抄范文,利用周記進行練筆、積累材料。
3、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精選例文,認真研讀揣摩,利用文中材料進行仿寫,然后對照原文,比較優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實戰訓練,認真選題,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導,在卷面、書寫、標點等方面嚴格要求。
5、堅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在老師跟前過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腹內空空,想讓他道出點東西,真是難為他。相反,如果同學頭腦中積累有許多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寫出的文章就事實充分、材料翔實,就會得高分。不會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寫不出幾句話來。
三是學過的知識要不斷地回頭復習。只有不斷地復習,才能“溫故而知新”。高考試題中許多題目在課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書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學早已忘得無影無蹤,把不應該失的分給丟了,這就未免可惜了。為了避免這些分數的丟失,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回頭復習。
四是堅持開展有針對性地訓練。高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么兩樣,只不過重要性不同罷了。為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內容:
1、書寫清晰規范;
2、審題明白準確;
3、答題科學合理;
4、時間利用得當。
五是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和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六是閱讀思考與解題技巧同等重要。解題技巧的總結和積累在高三復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閱讀思考也不容忽視。埋頭做題,學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過,一個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為什么做題?做這個題有什么意義和收獲?學生很少思考,成為解題機器,只會按部就班,缺少應變能力。體現在考試中,他們對于新東西新題目,因為缺乏應有的自信、創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更需要學會閱讀學會思考,思考所讀文章的內涵意義,思考閱讀于自己而言有何收獲,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啟迪,這樣的閱讀與思考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高考是一次檢閱,它檢閱著我們老師教學的思路和教學的成果;高考是一位老師,它引導著我們走向前景更好的教學之路。對于發展中的十三中學來說,她正在成長、壯大,并蓄積待發。精研細琢育桃李,傾情盡責引梅香,愿我們全體教師立足本職、精益進取,相信十三中學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5
目前,我校高三學生作文存在以下問題:
問題一:學生書寫能力差,卷面馬虎。
原因:一是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沒有耐心寫好字;二是老師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不給力。
對策:耐心疏導,重拾信心,從嚴要求,強化訓練。
問題二:寫作“無米下鍋”,文章語言干巴,內容空洞。
原因:絕大部分學生閱讀面狹窄,且思維的層次停滯于幼稚階段,對一些現象、觀點不能進行深刻透徹的分析,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文章語言干巴,內容空洞是情理中事,這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瓶頸。
對策:以人為本,把閱讀的時間和主動權交給學生,走作文的正道——廣泛閱讀,增強語感,豐富文化底蘊,積累素材,建立知識儲備的倉庫,同時認識客觀世界,感悟生活,引作文之活水。
一是時文選讀。為了讓學生吸收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從網上摘印時文美文,短期突擊。
二是堅持每節語文課前誦讀美文,背一首古代詩詞。只有多讀多吟,才能獲得寫作必備的起碼的文字功底。
問題三:學生寫作興趣不濃,文體意識不強。
原因:學生寫作底子薄,閱讀面窄。
對策:教語文辛苦,認認真真地教好作文更辛苦。教師作文指導要多付出,悉心指導,精心設題,反復訓練,形成技能。
作文教學必須按照寫作的序列,按照教材寫作單元的安排,專項過關。一是要拓展相關的寫作知識,多提供一些寫作范例。二是指導要具有可操作性、實踐性。三是鼓勵學生多進行一些課外自由寫作,可長可短,教師適當進行抽查。四是進行快速作文,引進競爭意識。
問題四:作文批改粗略,評語籠統空泛,千篇一律;作文講評簡單,學生不得要領。
對策:課內作文堅持適量面批,抓典型,賞優改劣;導方法,學生互批,共同提高。課外作文堅持勤檢查,多批少改,傳優促懶。
面批時,領著學生把文句讀下去,碰上錯別字要學生自己糾正。讀到錯句,要進行點撥;思維混亂表達不清,就幫助分析。至于文字思路和段落過渡上的毛病,經這么一讀,基本上都暴露無遺了。等讀完全文,立刻與學生討論立意、構思和選材的問題,提些建設性的意見。
作文講評時,一般選優、差作文。好的'進行賞析揣摩借鑒,再對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差的找出毛病,進行修改,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毛病,引以為戒。
學生互批互改時,老師先要針對當次作文的文體特點和具體的寫作要求,提出修改方法和操作細則。學生通讀文章后可逐條對照;寫評語要具體,要有針對性,拿不準的問題可以互相討論,同時聽取原作者的意見。這樣一來,在互批互改當中,同學們的寫作水平、修改能力就會得到共同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的教學反思03-23
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1-06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1-11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05-30
高三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6-23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01-31
高三語文課教學反思01-07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7-29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最新12-09
高三語文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