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集錦10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么辦呀?
一、借助音樂,理解課文。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凄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著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么名字?引入課題并板書,接著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隨著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鑒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為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么?在知道朗讀后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后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感悟音樂,激情導讀。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蘊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后,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后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欲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三、拓展理解,學說結合。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說感受,但學生較為困難。然后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著胡琴 ,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說話練習。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
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托于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悅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蕩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氣,終于,《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著一張張因收獲而快樂的臉龐,注視著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為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于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為何不微笑著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2
本文的重點句包含了三層漸進的意思,首先作者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工地夜景,由此想到這雄偉的大壩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部熱情和智慧。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想到了“人民萬歲”,想到了“人民創造了歷史文明”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所以在第一課時,我準備指導學生圍繞這句重點句,先突破“大壩” 這部分內容,為下節課體會“人民萬歲”這一中心思想打基礎。
(一)體會大壩的美
1. 我先引導學生看重點句中的這一分句“……想到這座雄雄的大壩……”,結合重點詞“迷人夜色”,問學生:課文哪一自然段是直接描寫葛洲壩的夜色非常迷人?以引出作者直接描寫葛洲壩迷人夜色的第2自然段:葛洲壩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奪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繚亂。相信學生會比較快地找到。
2. 問學生,從哪里看出葛洲壩的夜色非常迷人?這—提問讓學生自由地從具體的語句中去體會作者眼中燈火璀燦的葛洲壩夜景,這也是一種語感的訓練。
3. 在學生自己領悟、體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這里采用的一處比喻手法:“葛洲壩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要想真正理解這句比喻句,體會這幅景象,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學生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我通過讓學生欣賞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夜色中的葛洲壩工地燈火璀燦,正如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的項鏈—樣光彩奪目。
4.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再次體會:拿來作比喻的事物(仙女脖子上的項鏈)是很美的,拿那么美的東西來比喻葛洲壩,從而體會作者盡情贊美葛洲壩的感情。同時,也很自然地穿插進了朗讀方面的指導、訓練。這就使詞語的訓練與思想感情的體會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體會大壩的作用
1. 我先以一句過渡句:那么這么美的大壩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這座全國最大的水電站建成發電后那五彩繽紛的夜明珠撤遍祖國大地,與天上的繁星爭輝。”這一句寫大壩作用的句子,為接下去體會大壩的作用找準目標。
2.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的:“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理解這里的“夜明珠”其實指的就是五彩繽紛的電燈。從而使上下文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插入有關背景知識的介紹:“葛洲壩水電站是葛洲壩水利樞紐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這個水利樞紐是目前攔截長江的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是我國目前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從而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文中所說的“夜明珠”撤遍祖國大地,與天上的繁星爭輝,就是指葛洲壩水電站建成后,將成為當時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給千家萬戶帶來光明,祖國大地將是一片燈火的喜人景象,這能使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深切地體會到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3
一、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深入與文本的對話。
注重情感的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所接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語文學習不能游離于語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摳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讓學生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在進行,〈貓〉一文教學時,我就是這樣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詞句
推敲詞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味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如教學時,引導學生品味“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中“小梅花”與“腳印”的不同,通過朗讀比較,學生切實感悟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優美的文章,是由無數佳句妙語構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華,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認為對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因此,課堂上我強調學生去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在具體的環境中理解,從而感悟作者用詞的精確。如當學生談到貓的叫聲豐富多腔時,我引導學生再讀這段文字,然后來理解“豐富多腔”的意思,學生一下想到了“長短不同,粗細各異5,變化多端”。再如,文中一開頭就講了貓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么意思?在初讀文時學生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我沒有馬上解決,而是把它放在了學文之后。當學生感悟到了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時,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對比
任何一個文本都不是一種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系,是與文本對話生成和創新意義的一個重要而饒有興味的通道。如在教學進行到貓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時,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養花》中的一些文字,讓學生把兩段文字對比讀,品析,情感得到了升華。
(四)激發聯想
這里的聯想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讀的文字中聯想到與其相關的.其他現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想象貓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貓的盡職,又把寫作與閱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在讀中培養了寫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卻忽略了欣賞與評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多讀一些美文,對文中的好詞佳句反復品評,與其他意思相近詞做比較分析,感悟作者用詞的恰當,描寫的形象,讓妙語佳句和他們緊密接觸,他們會從中受到熏陶,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慢慢產生喜愛之情,而且越來越深入,能夠欣賞,體會和感受也越來越敏銳。
而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恰恰缺少了這一環節,反思其原因,還是追求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考慮了自己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現在想來,當學生抓住“乖、淘氣、玩具”等詞語談感受時,如果引導學生用“換詞法”“丟詞法”或“調詞法”來分別細細體味,他們會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促使語感不斷增強。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4
隨著我們對課堂教學認識的提高,教學怎樣面對全體學生,怎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高,已成為教育管理者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有教師對我說:“現在的課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會教了!”這是一種教學觀念還未更新的現象。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更新自我,用現代教學理念來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教學要體現四個“度”。
1、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主體的參與度
教師上課面向全體學生,這首先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上。第一,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課堂教學中,教師課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生多不多,要看有沒有被遺忘的“角落”,有沒有“差生”發言和參與教學活動。第二,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教學中,要看學生能不能向教師提問題,同學之間能不能爭論問題。如果一節課上下來,學生都“懂”了,這要么呈現出的是教學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學沒有深度。
2、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心理的調適度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教下來效果不好”的現象。有的教師常找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其實,任何一次教學的不成功,原因都應在教師身上找。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要備知識技能以外的東西。課堂上,教師是否激發學生飽滿的情緒;是否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緊張的心境;是否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的干擾因素等,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錯誤,如教師一句“就你笨!”那么這名學生這節課的學習便會就此停滯。相反,如果教師引導激勵恰當,學生心境會出現積極興奮狀態,這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效性都會增強。
3、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情感的內化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不能忽視學生情感的培植和內化。專家研究證明:學習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學中,學生熱愛學習,對學習知識的迷戀,被教學內容所感動,為探索真知而追求……這是學生情感內化的表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創設情境、啟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時機地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和內化。沒有情感推動認知的教學、不是真情實感的教學、不能引起師生心靈共鳴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
4、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語言的鮮活度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能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鮮活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回答的對、錯,而不太注意學生答問語言的流暢性和表達方式的鮮活性。這樣的教學,是“應試”的教學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規范性、流暢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倡導學生發言、說話:大聲、大方,敢說、敢問、敢爭。中小學正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學生語言訓練這一重要內容。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5
看著兒子做作業時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忍不住想,我們教師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沒完沒了的作業。我們認為只有沒完沒了的作業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致使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為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抵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比如,通過對比形近字認識新字體,像學了“浸”再學“侵”,學了“魄”再學“愧”,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比記憶;通過猜字謎學習,像“巫”,出謎語“兩個工人背對背”,嗅——“口臭”;聯系生活常識學習,比如,旱——讓學生想,太陽當空照,地面會怎樣?這種現象就是干旱……教學生掌握了這些習字方法,完成寫字作業就容易多了。
學習漢字如此,那么,學習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有規律可尋。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復,但重復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為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因此,我們在留作業前應當先搞清楚想通過本次課外作業使學生掌握哪些本領。如果這種做法得以進行和推廣,那么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么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系,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學《趵突泉》、《長城》、《倔強的小紅軍》……等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有關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教學《西湖的綠》、記金華的雙龍洞》、《山雨》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多積累,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學《太陽》、《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課文時,讓學生動手制作作品,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總之,作業布置要正視學生差異,關注學生主體、興趣、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6
上學期已經結束,依據上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上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并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靜心思索,上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為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現將上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2、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3、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4、盡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并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內容,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5、加強家校聯系,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系,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里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系。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于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1
書本從開始的第一頁,漸漸的變成了現在的最后一頁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開始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不了解孩子們,只是一味的上著自己的課。在這學期里,。總結了一下我的語文教學,或許是得到了許多吧!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了,不管自己用什么方式上課,首先必須要的是了解學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學,會讓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圖孩子會給你什么,首先你要給孩子什么!在明白這些的時候去上課,應該比在進了教室上自己的課要好的多,其次要學會在學生中找出他們的特征,比如我們班級的周海寶,他上課的時候,思想比較活躍,你在上課的同時要多讓他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他跟你的配合會更好一些,而對于像沈同杰,千萬要給他足夠的自信,范紅雨要多夸獎,我們班級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了他們的特征之后,現在上課基本上屬于順利狀態,不會在上課的時候被他們氣的沒有話說了。
最后,在教學句子的時候,必須想方法讓他們懂得怎么樣去看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上課方式,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上課的模式一直在變,孩子們抓不到我講的目標,。現在我講課基本分為幾大塊,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知識,所以現在一節課相對來說比較輕松!
我現在上課不是很成熟,這也僅是不成熟的意見,記錄我的教師道路!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不斷的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優化教學,增強專業素養!
一、記成功之處
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將它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的地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三、記課堂生成性問題的處理
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生成性問題,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評價反思中要及時記下這種瞬間的“靈感”,以便積累更多的經驗。
四、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這些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五、記再教設計
1、一節課下來,盡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
2、教法上有哪些創新?
3、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
4、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
6、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8
面對全國卷,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我們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策略;新學期的高三教學我不能不做及時的調整,而我的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磨礪,好像在新學期絕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九月一日到今天頭尾上了四天的課,都是復習課,主要是復習文言文,上課的重點自然與平時的新課教學是有區別的,而且這樣的復習課主要還是要幫助學生找出復習過程中還可能存在的不足與缺憾,同時針對學生的這些薄弱點進一步深入細致地講解指點,能夠讓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地完成復習任務。教師的教學點還是著重選擇那些學生在自己復習的過程中暫時無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較為到位的講解與拓展,爭取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效果。
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松活潑,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不是刻板的訓練,盡可能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聽的那些語氣、語調來表達,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來講解。客觀上說,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畢竟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還是有教學激情的,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的教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除了課內的復習,最近的教學還是突出了時事評論帶入課堂,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并上臺點評,采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其實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剛開始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發現學生其實很聰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時事評論家。
但是回顧這幾天的教學,我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學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實還是有一定的難處;課堂的復習課還是無法完全做到人人滿意,人人接受。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9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我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六冊書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我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后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煙海的各種復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切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后讓學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講解,講解以后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身處高三的老師又有哪一個不是如此呢?口干舌燥、汗流浹背,、心力交瘁,是老師們愿意這樣嗎?不,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學生喜歡這樣嗎?不,他們在被迫的接受。
我們一直在探索高三語文教學的方法,探索語文教學的靈魂,一直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頻繁的考查考試是成功之舉嗎?
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是成功之舉嗎?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并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并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系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極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于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于應付,疲于奔命,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為什么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嘆息——這恰恰表明:那種津津樂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胡同,而我們……
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總是失敗,師生的信心從哪來?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感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和考查或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這樣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我嘗試借鑒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1-06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8-23
語文老師個人教學反思01-05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精選17篇)02-28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0篇)02-13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0篇02-13
語文寫作教學的個人反思01-10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反思12-25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6-26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通用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