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頤和園》是一篇說明文,按照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是總的介紹了頤和園的規模和地位,中間部分分別介紹了頤和園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就使學生對課文的敘述順序和大致內容有所了解了,并且對頤和園有了一個總的印象,那就是頤和園既是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
第二課時就具體來感受頤和園怎樣是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了。課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圖文結合,每學習一處景物都出示相應的圖片(幻燈片)。在了解長廊這一處建筑時,先出示了長廊內部精美豪華設計和圖片,然后讓學生們默讀描寫長廊的這一部分內容,看看長廊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邊做出簡單批注,為什么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用筆畫下來。對這一處建筑的了解是由老師帶著學習和體會,也就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另外幾處建筑的了解是采取自學的'形式,自己喜歡哪處就學習哪處,方法與學習長廊的一樣,給出學生自學的時間,學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在全班匯報,同時把課前查到的有關資料向同學們加以補充介紹。
由于學生們已具備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因此對每一處建筑的特點能夠找出來,并能體會出課文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語文實踐活動2的習作就是選擇一處自己印象深的景點進行描寫,學生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掌握了總、分、總的敘述順序;詳寫和略寫;用數字說明及由點到面的寫作方法等,這些對這次習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致描寫,贊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三步:感悟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則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你覺得聾啞青年是一位怎樣的青年?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感受是什么?”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另外結合課文還進行了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讓學生談體會,從而引導體會到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復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后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鋪墊。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里也有遺憾: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讓學生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系,學生雖然已經理解,但回答得與我的預設有差別,在這一環處理上不夠機智。這次的遺憾和失敗,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后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復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于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前幾天,我教了《春天的雨點》,覺得有成功和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春天的雨點》一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和思維訓練。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再組織交流反饋,讓學生品讀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領悟人物情感。例如:抓住‘摟’、不解剖文章內容,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就烏老師像母親一樣關心孩子,是一種甜蜜的感覺。這樣,能更深地體會文章的內涵。‘轉身走了’讓學生感受到烏老師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應該的,不需要他人的感謝,在想象說話時,學生的真實感受就出來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很成功,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維,自主探索,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了“多思”這一目的。朗讀時利用學生自己的感情來發揮,讀得很讓感動,效果特好。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之后,再立足課本,解決“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仿佛也落在達麗瑪心里。”含義深刻的重點句。“春天的雨點,怎么會落在達麗瑪心里?”通過自讀處思形式,自然而就解決這一深刻的含義。
二、不足之處
1、 在抓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但不敢放,沒有特別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上,如:一個句子還沒理解透徹,有學生已轉移到另一個句子時,我怕課堂秩序混亂,直能一句一句地分析,課堂調控不夠靈活,指向性比較明顯。
2、 課文的插圖沒很好的利用。
《威尼斯的小艇》
前幾天,我執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教學中,我把握了課文的特點,既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臺。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學,自悟,自會。
1、教學手段的多樣。
(1)內容分析中借助多媒體的啟發。
這篇課文充滿了異域風情,學生是很陌生的。為此,在上課前就布置學生在網上查找關于威尼斯的資料,通過圖片,文字的介紹,什么是水上城市、"兩頭翹起",石橋,各種各樣的建筑學生一目了然了,這樣直觀的方式比什么都有效。這也為成功地上好這節課打好基礎。
(2)這堂課,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學習:“小艇的樣子”,一部分讓學生畫一畫,一部分讓學生折一折。“船夫的駕駛技術,讓學生在角色扮演船夫和游客的情景中體會船夫駕駛技術的高超。”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會用小艇作什么等來體會小艇的作用。
2、整個教學過程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假如你來到威尼斯,你最想讓手中的相機拍下什么畫面?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在朗讀中體現了情感的啟動。在課文第三部分中對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的理解時讓學生注意了動態的威尼斯和靜態的威尼斯,并且從讀中去體會,去體會兩種不同的美,從小艇的作用中體會威尼斯的美可以說是獨到的。
《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教學反思
《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這篇課文主要講述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莊嚴而神圣的升旗儀式的情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翹首以盼能親眼目睹這神圣的升旗儀式,當大家看到五星紅旗飄揚在祖國的上空時,激動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人們熱淚盈眶。千萬雙眼睛都看到了我們的國旗像一朵紅霞和太陽一同升起來了,這預示著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
在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基本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聯系學生生活導入
你參加過或見過升旗儀式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喚起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剛開始學生會談自己每周一參加的校升旗儀式的感受,也可能會談到在電視里觀看升旗儀式的情景及自己的心理感受,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在這一階段,學生談得比較簡單,認識得也比較膚淺,但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學生后面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因為在學校里參加的升旗儀式或是間接地看到的升旗儀式,都不能與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那種對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相提并論。
(二)突破重難點,學生交流感受。
在學習了前三段的基礎上,學生們理解了當時的人們期盼看到升國旗的激動的心情,我一邊解說一邊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錄像,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掀起了學習的高潮。尤其對于那些從沒有到過現場親眼見過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安排使他們大開眼界。同時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用具有感染力的朗讀配合錄像,讓學生邊欣賞莊嚴的升旗儀式,邊感受著語言的魅力與強烈的感染力。
(三)交流搜集的資料,課內外結合,再談感受。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思想內涵時有一定的難度,安排學生在課前搜集大量的關于國旗的故事、國旗的背景材料、及有關我們祖國的榮辱的故事、或是有關國旗在國外發生的感人的故事等豐富的感性的資料,有助于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老師再引導學生在聽了這些實實在在鮮活的例子后,再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就更容易了。
但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對課堂氣氛調動的能力上還需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還要更加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蝗思想感情。
雖然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要虛心地向身邊的教師學習、求教,同時我也會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向新的標準看齊。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學生較為喜歡的童話故事,主要是通過巨人建、拆圍墻的故事,啟示學生克服自私的缺點,提倡知過即改的精神,體會與人共享的幸福和歡樂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道理。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是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探究幸福的真正含義。因此本文的重點是讓學生能深刻地感悟:與人共享的幸福和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和對幸福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我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或是家庭生活,或是收集名人談幸福的基礎上來認識自身的.幸福觀點。通過主題論談,不僅訓練了學生思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幸福觀的優劣,使學生對幸福的認識再上一個臺階。通過學生們的各抒己見,他們達成了共識:“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學習中,大家共同探討,交流想法。不僅把自己的快樂表達出來,還把自己成功的快樂傳遞給他人。我也享受到因為為學生創造快樂而帶給自己的快樂。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獲。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對這節課教學的處理上,讓學生大膽的質疑,只有學生會質疑,說明他們對課文的預習到位了,學生才能真正的走進文本,獲取自己獨特的生活感悟。
1、由課題“將心比心”入手,讓學生理解其意思。接著讓學生質疑,教師對學生的疑點進行歸納總結,保留有價值的問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2、自學課文,弄懂課文用什么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含著的意思的。
(1)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
(2)護士在為母親輸液時,兩次扎針都沒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親攔住了,還說了一些鼓勵和關愛的話,讓“我”和護士都很感動。
兩個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愛幼,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復的思考后我選擇了后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從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復,教學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普羅米修斯盜火》記敘了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傳說,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機智、為人類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一課時,我了解到學生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本著“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我鼓勵學生廣泛質疑,并進行梳理,確立學生中真正有困難的問題作為“金點子”,也就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難點。第二課時,我順應學生的理解需求,將教學重點確立為: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形象,能聯系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圍繞這一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讀、想、討論交流等形式解決學習的困惑,進一步幫助學生完善對普羅米修斯的認識。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感悟普羅米修斯是個的神,幫助學生不斷完善對普羅米修斯的認識,學生的感受十分豐富,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內心。同時我穿插安排了幾次語言文字的訓練;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普羅米修斯盜火時的膽大心細等。這些都是為了實踐自主感悟與巧妙設練相結合所做的努力。
課本就是一座橋梁,在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我們應生成新的資源,生成新的目標,真正讓語文課堂走向開放,所以在本課的最后,我安排了學生課外閱讀,目的就是為了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做到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相結合。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創設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品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聯系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這其中的聯系上下文,我想就是要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仔細地閱讀品味,那要想真切地感受詞語的意思,就要將詞語與其所在地課文情境緊密結合,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咬文嚼字”。
《一路花香》主要寫“破水罐”總是把水灑在回家的路上,從而讓挑水工白費功夫,但最終在挑水工的細心開導下,他發現了自身的價價值。在這篇文章中就寫出的破水罐的心情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慚愧,接著感到一絲快樂,還是傷心,最后感到欣慰。在教學課文時去,我結合課文情境,抓住了這個感情線,從“慚愧,一絲快樂,傷心,欣慰”入手讓學生咬文嚼字,學生的感受由淺入深,理解變得深刻,最終情感得到升華。
二、抓住空白,學生在引導中說話。
所謂“空白處”指的是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文中的某些情節想交代又不必進行交代的部分。對語言文字的“藝術空白”進行想象或補充,對言猶未盡的語段進行想象延續,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一劑良方。補白能夠培養學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創造力等都很有幫助。
作品的藝術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決定了作者對情節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緊針密線,巨細無遺的抒寫,總要給讀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補充的天地。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文本的“空白”,啟發學生用想象個性化的“補白”,以激活學生的經驗和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結合經驗回味,通過想象體驗,從而溝通與作者的對話,這樣既收讀懂課文之利,又獲發展想象之益。在教學《一路花香》一文時,我抓住了三處空白,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
1、第一處:
當學到“這樣日復一日過去了兩年,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我讓學生想想看,此時,它會對破水罐說什么呢?“如果你是破水罐,聽了這些話,你心里會怎么想呢?”通過這樣的引導說話,讓學生體會到破水罐它心地善良,為自己總是漏了一半的水而內心滿懷愧疚。
2、第二處:
課文的第三段是重點,特別是破水罐看到的一路花香的景象,課文中沒有用多大的筆墨來加以描述,于是在教學中,我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路花香的美景,同時用自己的話說說如果你是破水罐時,看到這樣美的景象會說些什么?當挑水工每天看到這樣美的景象會說些什么?當路人走過這條小路欣賞到這樣美的景象又會說些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想象,更體會到可那只破水罐的價值。
3、第三處:
挑水工說了一番勸說破水罐的`話后,課文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是教學卻不能結束,我抓住這一空白讓學生來想象一下:“聽了挑水工的話,破水罐的心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會怎樣想,怎樣說呢?完好的水罐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聽了它們的交談挑水工又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樣一引導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更深了,因為這時兩個水罐都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
三、挖掘價值,學生鼓起自信風帆。
由于本班學生中有為數不少的自卑者,我決定充分利用這一優秀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教育。因此,在充分朗讀了課文,表達了感受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長處和弱點,但有的人卻為此很自卑,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發現并發揚優點,現在,讓我們每個人都來做一回“挑水工”,透過你的慧眼,你發現了哪些平時默默無聞、不太起眼的同學也給別人帶來了“一路花香”呢?用“我想對( )說,雖然( ),但是( )。”說一說。
也用這一句式對自己說一說。由于句式的出示,降低了學生說話的難度,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都想來說說自己心中的那只“破水罐”,課堂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充滿了濃濃的情誼。在此基礎上,我乘熱打鐵,又出示了《欣賞自己》中的““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是一顆星辰;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是一株小草;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是一條小溪;”這三句話,請學生來說說,如果你成了一顆里星辰,一株小草,一條小溪,你會怎樣做?“是啊,長大后,也許你在一個普通的崗位上是個不太出色的工作者,當我們再回想起《一路花香》時,你會想……”通過學生的集體交流,讓學生相互啟發,相互碰撞,產生領悟受到感染,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加深了對這則寓言的理解和體驗,獲得了啟迪,享受了其間的學習樂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我想只要我們用心經營,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一定會一路花香,在讀書活動中讓學生自由感悟,獲得收益,愛上我們的語文,樹起學好語文的信心。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上完昨天的語文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昨天的教學內容是《卡羅納》,節選自意大利的名著《愛的教育》,這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卡羅納的母親不幸去世,他悲痛不已,老師和同學們都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關心他。我們交流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那些句子的描寫中感受卡羅納的巨大悲痛?”孩子們紛紛發言,“他面容灰白,好像自己也大病了一場似的”“他用雙手抱著自己的頭,不由得號啕大哭起來!”劉申寶讀完后繼續解釋道:“因為他看見了書上的插圖,圖上畫的是一位母親牽著孩子的手,他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我隨即點撥:“這就叫觸景生情!”其實,在我寫下這幾個字的一瞬間,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那位永遠也不能醒來的`母親!眼睛不覺濕潤了!但我極力保持著冷靜!王俞琳繼續朗讀到:“我從這也體會到了。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卡羅納獨自站,在一邊端詳著我,他的目光里有無法形容的悲哀,那眼神仿佛在說:“你可以有媽媽,而我卻永遠也沒有了!”她的朗讀聲情并茂,那聲音里帶著無限的哀怨、凄涼、無奈,我脆弱的內心一下子被他的朗讀擊碎,傷心的淚水奔涌而出,我默默地轉過身,任憑那止不住的淚水盡情地流淌,是啊,七年雖然已經過去,可是我對母親的思念何曾又停止過呢?想到這是課堂,我卻又要強忍,我不停地掏紙巾,不停地抹眼淚!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一分鐘之后,我轉過身來,用顫抖的聲音繼續講課:“同學們,老師真的很羨慕你們,因為你們有媽媽的疼愛,但你們要懂得珍惜,等到有一天,媽媽真的離我們遠去了,你永遠都無法彌補這份傷痛!”說著說著,我的喉嚨越來越哽咽,淚水再一次地止不住地留下來,我再也沒有勇氣看孩子們,我也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到窗臺前的,只知淚水一個勁地往下流,一個男孩悄悄地走到身旁,輕輕地說:“老師,紙!”我靜靜地接過了,我看清了那張再熟悉不過的臉,他是劉申寶——我們班的明星人物,平時我批評得最多的人物!那一刻,我感動了,我更慚愧了——因為有時對他的態度!我甚至有了跟他道歉的念頭!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一包又一包的紙靜靜地出現在了窗臺上,出現在了我的靈深處!還有的孩子偷偷地用關切的目光注視著我,那樣子似乎在安慰:“哭吧,哭吧,我們可憐的張老師!”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終于鎮靜下來,鼓起勇氣,面向孩子們,拿起話筒,深情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告訴你們,雖然我的母親去世已經七年了,但是七年以來,我對她的那份思念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內心的傷痛從來就沒有愈合過!你們擁有媽媽的愛,你們是幸福的,但你們一定要懂得珍惜!千萬不要總是傷害她,否則,有一天,你會后悔莫及的!”模模糊糊中,我看到許多孩子慚愧地低下了頭。有一個小女孩在每日小結中寫道:“從今天的語文學習和張老師的行動中,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我再也不敢討厭媽媽的叮嚀和囑咐了!”還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犯了錯誤,我讓他自己打電話告訴媽媽實情,他立刻哭了起來,我問他為什么,他緊閉雙眼,可憐兮兮地說:“我不想傷害媽媽!”,看來,孩子們已經把那份濃濃的愛植入心間了!
事后,我一直在回憶那堂課的情景,感謝卡羅納,他讓我再一次明白:涌動著生命火花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感謝卡羅納,她讓我再一次忠告自己:善待每一個孩子,因為他們的心靈是純潔的!感謝卡羅納,她讓孩子們明白了呵護母愛,關愛他人!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教學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課堂上盡量體現學生自己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課文的探討和歸納。下面從二方面進行總結:
一、學習生字方面。
主要以學生回家預習為主,在課上先進行交流預習的內容,有讀文并評價、生字的認讀、課文主要內容。教師只是將重點的進行提醒,或測試。學生能夠比較主動的學習,整體效果還是不錯。
二、閱讀教學方面:
1、寫景文教學:
在教學時主要是交給學生寫景文的寫作方法。歸納為四個點:一是作者的觀察順序;二是景物的特點,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來,如=景物的形態、聲音、顏色……;三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四是語言用詞是否貼切,生動。
在本單元的作文寫作中,也從這幾方面入手,但是學生的文章出現很多問題,需要改變的很多。在努力中。
2、描寫人物:
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學習,重點從人物的語言、外貌、心理活動、行為等方面細致學習,挖掘人物的品質。
3、語言、傳說等教學:
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在課前要求學生廣泛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文字資料及圖片,形成對其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更易于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對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事物、增長見聞、品味語言、領悟寫法、陶冶情操等方面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聯想畫面,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
學生在作文時也能適當的運用這幾種表達方法,寫的還不錯。
三、作文方面:
學生在這學期的作文上有些進步,除了寫好本冊的幾篇作文之外,還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積累,與隨文小練筆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囊螢夜讀》是部編版教材四下第六單元《文言文二則》里的一則文言文。這個單元圍繞“成長”這個主題編排了《文言文二則》《小英雄雨來》《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四篇課文,展示了不同年代少年兒童成長的故事。《文言文二則》中選編了關于車胤和李白的兩個故事,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勤勉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
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不同時代兒童的成長故事”。而本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不要求落實語文要素,重在體會人物的特點和品質。目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司馬光》《守株待兔》《精衛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回顧以往的學習,總結學習經驗,對學生很有必要,必須合理地銜接已有,層次遞進,有序地開展。
從教學目標上看,以往學過的文言文教學目標定位是:借助注釋讀懂文言文,并能通過想象等方式講述。這次的文言文教學目標有了更高的定位:要求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并學會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字詞。
教學中,我以走近勤學少年車胤為線串起所有活動,激發閱讀興趣。“你們愛讀書嗎?今天老師要介紹古時候一位愛讀書的少年。”導入新課,從情感上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
首先從讀準讀通文言文入手。一讓學生注意讀準字音,突破難讀的字詞“練囊”,依據意思讀準三個多音字“得、盛、數”,做到讀有法。二要讀通句子,停頓得當。通過范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適當停頓。三是讓學生適當放慢節奏,讀出文言文的節奏每,感受古韻。
另外學習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詞句的基本方法,是小學階段文言文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目標。要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詞語是關鍵。本堂課,我讓學生運用借助注釋、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詞語,并學會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文言文。活動二中我讓學生走近愛讀書的車胤,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讀懂第一句話。學生借助注釋、借助插圖等方法讀懂句子大體意思,再引導學生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倦”的意思。并且由“勤”是否可以組詞“勤勞”,引導學生知道組的詞語一定要聯系上下文,選擇最符合語境的。對于句子的理解,盡量做到由詞到句疏通,通俗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文言文,積累詞語“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寫好難寫的字。活動三學生總結已有經驗,學法做到由扶到放,合作讀懂第二句,授學生以“漁”,使其樂學、會學。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主動嘗試,并通過拓展運用,才能轉化為運用的自覺,轉化為學習的能力。這節課中,無論是借助注釋,還是利用擴詞法,課外拓展,我都力求學生經歷真實的發現、運用和鞏固的過程,這樣既能掌握方法,又形成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上堅持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取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文中之情,讀中想象文中之景,讀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熏陶。為了讀活文言文,我還拓展《映雪讀書》,嘗試自學,提升能力。讓學生自學這則文言文,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不畏艱難,勤奮讀書的品質,并巧妙地積累“囊螢映雪”這個成語。
不過在上完后,我再來重視整節課,發現存在以下的問題:一是朗讀的層次不夠清晰,在文言文的哲理感悟上表達不夠充分,以情帶讀氛圍不夠足。二是在積累字詞,寫好難寫的字部分,課上設計不夠合理,可以抓住“囊、勤、博”共有的橫畫書寫要點展開,更有書寫指導意義。
總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科學精致的教學策略,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重于欣賞,重于誦讀,重于感悟。這樣,我們就會漸漸發現:原來,教好文言文并不難!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品味語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學生要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現就應該有豐厚的語言積累,所以我把“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抄寫、背誦部分描寫生動的句子。”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
在學習“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讓學生抓住“大模大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鵝走路“高傲”后,引導學生讀出鵝走路“大模大樣、從容不迫”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背誦這個句子,做到積累語言。在學習第六自然段的.“鵝狗爭食記”時讓學生選擇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句練習讀,抓住關鍵詞讀出畫面感并背下來。課堂中也安排了把句子補充完整,找一個寫得生動有趣的句子抄下來的練習。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得主動、扎實。課堂上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方面有一定的收獲。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理解這個重點的關鍵是放手讓學生讀通課文,幫助他們借助語言文字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聯系。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細細研究教材,發現了其中隱藏的契機——抓住三處對比,引導學生精讀感悟,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將黃河的巨浪激流與羊皮筏子的輕微渺小進行對比。
文章開篇寫了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所以對開篇的理解至關重要。在直接導入新課后 ,我出示了一張滾滾黃河的圖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黃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積累的詞語來談。學生通過文中的詞語展開想象,再次朗讀時讀出了黃河的氣勢。認識了黃河的洶涌,對于下文了解羊皮筏子的小,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做好了鋪墊。
二、羊皮筏子體積之小與其載物之多的對比
“從岸上遠遠望去,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筏子的特點:小、輕。作者第一次見到湍急的黃河的羊皮筏子時,為之一驚,細看到筏上有人更是驚訝、激動。并用朗讀展現這種越來越驚訝的層次。“一、二、三、四、五、六,”可是“那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們的身邊還擺著兩只裝得滿滿的麻袋”。這足以讓作者驚訝得目瞪口呆。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引導學生將筏子和貨物進行對比,感受筏子體積是這樣的小,可是其裝載的貨物確是這樣之多,指導學生讀出驚訝、擔心、害怕的`語氣,讓學生讀進去,通過反復讀、評價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
三、旁觀者和當事人的對比
看到這六個人乘著一張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在驚濤駭浪中顛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膽,看的人已經是膽戰心驚了,可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們呢?他們談笑風生,那從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對比之后我們不禁要問:乘客們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那艄公憑借什么贏得了乘客的信任?這時讓學生默讀6—8自然段,畫出描寫艄公的句子,想想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艄公?這時,學生很自然會找到“而那艄公卻很沉著,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并說出自己的理解。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這句話,我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波浪滔天時,遇到漩渦時,艄公是怎樣的表現?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引讀中感受到了艄公的沉著、勇敢、機智。很多學生還找到了“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對著險惡的風浪,身系著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感受艄公沉著、從容不迫以及他那高超的駕筏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領略艄公風采后,齊誦最后一句話:“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來表達對艄公的贊美之情。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第一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小事例中蘊涵著大道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描寫竺可楨動作的詞語,以及竺可楨與小姑娘的兩次對話,抓住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動態。教學中我發現,在引導學生與言文中人物對話過程是,重心放在了竺爺爺的身上,因為這篇文章是寫竺爺爺的,的確是讓學生與名人對話,從而在母語學習中得到素養。
但是我認為文中杏樹評價家的那個小女孩對學生的啟發應該更大,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孩子和三年級的孩子年齡差不多,是他們的同齡人。因為這個孩子記住了竺爺爺的話,并且在一年之后完成了竺可楨爺爺交給的任務,使竺爺爺能精確的記錄下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這種遵守承諾的精神是現在的孩子缺少的,我認為利用與這個孩子的對話,讓學生談做人,談誠信,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20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07-14
語文單元復習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2-14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語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01-31
語文輔導教學反思02-06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2-02
語文gkh教學反思02-02
bpmf語文的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