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
在第一課時,讀字詞時,主要理解“荒島”和“孤零零”。我就問孩子們什么是“荒島”?他們都很踴躍的積極舉手發言,但是都認為荒島上還是有些植物、動物的,但是沒有人。而且,插圖上畫的小熊旁邊有幾朵花,小孩子就說了,樹上畫的還有花呢。如果這樣子理解,荒島的感覺就無法出來,也就無法感受最后小島綠樹成陰的美麗場景。于是,我就跟孩子們強調,“荒島”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只有小熊一個人的地方,即使有一些樹,也是枯黃、死掉的樹。有了前面的渲染,讀到后面的“漫山遍野、綠樹成陰”的`時候,孩子似乎特別能感受這種綠色的美,讀起來非常愉悅。但是,我繼續問他們,小熊用了多長時間才完成改造的?小朋友就又到書上去找,從“種呀種呀、種了很久、一年兩年”可以看出小熊付出了汗水與堅持,才換得了小島現在的一片綠色。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那么小熊一開始是一個人,感覺孤零零的。我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經驗,想象一下他們什么時候感覺孤零零的,有學生舉例說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時,感覺孤零零的,于是我讓學生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不在家,只有一個人在家時的心情,大家的心情立馬就沉了下去,可見能夠體會到小熊的那種孤單、害怕。那么你是小熊,你現在最想干什么呢?很多人說了爸爸媽媽回來,有人陪我。那這樣子,就能理解小熊下面的舉動了。最后,小熊不停的說“歡迎你們”,孩子的語氣不是太到位的,因為前面有一個修飾詞“不停”,可見小熊是非常的開心了。于是,我就讓孩子想象不停的說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并且進行了示范,孩子馬上就能讀好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2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老虎想開大會,讓狗熊給大家下通知。第一次通知沒有說明時間,第二次通知沒有說明具體時間,第三次通知沒說明地點,直到第四次才把通知發布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下通知時一定要把時間和地點說清楚。
一、教學效果
1.課堂上抓住重點,運用多種方法教學生字,如生字解析,開小火車,開展摘蘋果生字、桃子生字等游戲,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既熟識了生字,又活躍了氣氛,比較有吸引力。
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看插圖讀故事”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朗讀能力;提煉語言,分析狗熊發布的四次通知,發現語言表達的技巧;圍繞通知,展開活動,使學生在補充語言和分析提煉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過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領;最后通過復述故事、表演故事,達到訓練語言,提升語文綜合素質。
3.我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去理解和記憶本課的重難點。在朗讀結束后,學生自己總結“通知”必須包含的內容,并在
最后讓他們練習如何傳達通知,加深他們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扎實到位,活潑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本課設計采用讀思結合的策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低年級教學中的識字與閱讀兩項能力的培養。
2.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故事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根據插圖復述故事,表演課本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并進。
三、不足之處
1.生字教學內容稍多,占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內容上得較簡單。
2.“通讀通知,留下疑問”的環節,對孩子來說較空,難以提出預設的問題。
3.教學過程中課文的朗讀環節較少,對課文的'講解不夠,所以孩子不能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即使給了提示,孩子能填寫正確,但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孩子也只是“蜻蜓點水”,沒有達到效果。
4.在寫字教學中,教學的字稍多,沒有時間讓孩子好好練習和講解。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對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有助于更好地把教學任務,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要作好足夠的課前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朗讀指導上多花點時間,不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閱讀、自主探究,感悟語言表達的奧妙,這樣有助于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究活動中主動閱讀,好奇心與求知欲也得以保護和培養。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3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有4小節,分別寫了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和許多人玩的不同樂趣。詩歌每小節結構相似,都是先說“幾個人玩,很好,”接著說這樣玩的特點,最后幾行進行具體的玩法舉例。課文從孩子的角度來講述對快樂的理解,一人獨處時一種快樂,與他人相處也是一種快樂,學會為別人付出更是一種快樂。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告訴學生生活中處處有快樂,事事有快樂,怎么樣玩都會快樂,在反復誦讀中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反復看著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印象深刻,于老師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學語文,積淀了五句話:種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充滿童趣的詩,所謂的“趣”就是課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此不彼。不是以為熱熱鬧鬧才算有趣,戴上頭飾表演、做個“課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我們的"課上的有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中,描述的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看圖片,演示游戲的方法朗讀,讀出詩歌的情趣。比如第一小節的朗讀我是圍繞“靜悄悄的”這一詞語,想象一人在家玩游戲的畫面,讀出一個熱玩耍時特有的安靜和自由。先是個別讀,然后小組讀,再是齊讀。
于老師的重積累,在備課時我發現了這首詩歌的生字詞大多是以“動詞+名詞”的形式出現,例如:“折紙船”“丟手絹”“踢毽子”等,而動詞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詞,因為每次教學動詞的時候我都會叫他們加上動作做一做以加深孩子們對詞語的印象,而這首詩歌如果解決了這些形式的詞語就基本上能讀通讀順課文了,所以第一課時我就反復地讓孩子們讀這些詞語再加上動作,自己再出一些同種類型的詞式給他們訓練,舉一反三,很快地他們不僅記熟了而且也理解了意思,這時候再來讀通讀順詩歌,基本上都過關了。而且也在無意中讓他們體會到了快樂,一舉兩得。這讓我明白了,有些課文你只要找準了一些關鍵詞句,那么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理解運用: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我覺得自己這方面還需要加強,星期三聽了張校長的課,印象最深的`就是張校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如何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方法。于永正老師在重習慣中說到“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這點我在張校的課堂上深有體會,重讀寫結合,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我在本課中將“獨自、靜悄悄、有勁”詞語的意思也是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的,其中“獨自、靜悄悄”在第一小節的同一句中---“獨自一個,靜悄悄的”引導“獨自”就是一個人,沒有其他人,想象自己一個人、折船、折馬、看書、畫畫時無人打擾的安靜,知道“靜悄悄“的意思。這是我們這個單元的重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相長,今后還需要多學習,多看書,多提升自己。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4
這節課我能樹立師生平等合作的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樂學氛圍:《基礎教育課程改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我在課堂上時刻謹記這一點,始終以學生為本,師生之間像朋友,是伙伴,課堂始終以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為主體,在課堂上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就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首先,我設計了游戲:小青蛙過荷葉橋,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識字愿望。其次,我注重創設樂學的情境。我由課文內容入手,讓學生通過上臺貼板書、一起表演等形式深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感到既輕松又充實。最后,形象美觀的板書、生動有趣的課件,給學生以多感官的綜合刺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活潑生動的樂學氛圍。課堂上,孩子們個個踴躍發言,你爭我辯,愛讀、想說、會演、敢評,個個興趣盎然,樂學氛圍由此產生。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么聲情并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說一說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5
《怎么都快樂》是一年級小學語文下冊中的一首兒童詩歌,它是一首充滿活潑生動的兒童詩歌,全詩寫得輕松明快,朗朗上口,不但適宜背誦,而且是學生模仿寫詩的題材。它共分為四節,寫出孩子一個人玩,兩個人玩,三個人玩,許多人玩……即游戲是快樂的心理。
在讀文領悟環節,我設計了“自己讀,圈出難字——老師范讀,規范字音,聽錄音正音。通過讀文,孩子們已充分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初步感知。接下來在學習生詞時我將課文中動詞搭配名詞的詞語分為一類,讓孩子們說說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孩子們對這樣簡單的問題自然是很積極,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而且為之后的“說”作了鋪墊。為了充分做到有話可說,我又問:“孩子們,你們能把春游時時見到的情景和老師分享一下嗎?”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可,我適時引導,此舉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了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了由在閱讀中感悟、積累語言到在實踐中運用、完善語言的轉變。此時再出示課文仿寫的PPT時,馬上就有學生回答出來了,孩子的回答,總有自己的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是自信,就是有勇氣。課堂上我能及時鼓勵孩子們并幫他把不成熟的想法與回答完善,使孩子們能夠得到提高。
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仿寫的詩句,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美好的愿望說出來,然后用詩歌的句式說出來,孩子們的語言質樸純粹,愿望美好。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6
本次試教我選擇的是統編一年級下學期課文第七課《怎么都快樂》。該課文以輕快、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內心世界,寫出了孩子積極樂觀的態度。
通過試教和帶教教師指導,本堂課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教學連貫性不夠。課堂教學中,我沒有良好的過渡語,一個環節挨著一個環節,“模塊化”嚴重,沒有語文味。例如在教學第二節時,我僅僅說了一句“接下來我們來看......”,像大學教授做報告,沒有趣味性。
二、教學細小的點上,我容易浪費時間。如在教學“跳繩”這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時,我頻頻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請了半個班的學生,只為念這樣一個其實學生早就學會的詞語。導致我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三、學生評價不到位。每當學生說出一個點,我沒有及時跟上評價,要么評價用語不規范,學生之間也缺乏相互評價,使得課堂活躍度不夠。
根據以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我決定進行以下改變:
1、熟悉教材,細讀教學參考上的`指導要點、其他教學建議,做到對教材的全面了解,明確整個教學的流程,對重點的,學生難以理解的,能有的放矢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在教學時,做個有心人,對當天的教學及時地做好教學反饋,并發表自己的反思,大家共同探究,積累教學經驗,促進進步。
2、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設計教學,讓學生對每堂課充滿好奇與新鮮感,從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展示出“要我學轉換成我要學”一種主體性學習氛圍,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時自己多聽課,多觀摩,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把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精益求精。
3、積極的、有機地與信息技術整合。自己做一個有心人,利用課余時間,對教材中需要用到的媒體進行系統收集,建立自己的資源網,以需而用。自己也可嘗試制作或對一些現成課件的修改,為自己教學需要而服務。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7
本次課堂教學,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兩個生字。通過課堂教學,我有以下反思:
優點之處:
1.多次讀文,多種方法讀文。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課文。
2.在文中找字識字。
3.讀文分段落,總結一下分段的方式。
4.寫字教學指導細致。
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指導還存在欠缺,備課時沒有深入對本課漢字的規律進行深入發掘和拓展;對學生的識字方法沒有系統的'指導,比如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等。
2.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如何在課堂上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對課堂內容更感興趣,還需要我在備課和課堂環節的設計上下功夫,多關注學生,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課堂藝術。
3.聽課人較多,但都不愿回答老師的問題。
改進措施:
1.備課時要深入對本課漢字的規律進行深入發掘和拓展;對學生的識字方法系統的指導,比如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等。
2.要在課堂上讓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對課堂內容更感興趣,需要我在備課和課堂環節的設計上下功夫,多關注學生,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課堂藝術。
3.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適時的給予獎勵。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8
課上,我板書完課題后,讓學生齊讀課題并提問“你讀完課題后有什么問題?”學生提出:春雨真的有色彩嗎?春雨有怎樣的色彩?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看一看課文中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在講第一句時,我出示細線讓學生體會春雨的“細”“輕”。讓學生想一想春雨還像什么?有的學生說像羊毛、像細紗……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小動物的討論進行討論:“你同意哪一種動物的說法?說一說你的看法。如果你不同意書中小動物的說法,那你認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因此得出不少答案:五彩的(春天五顏六色的花開了);藍的(天是藍的);紅得(花朵是紅的);同彩虹一樣(雨后可能有彩虹);無色的(因為與本來就是無色的)。得出答案以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再次體會文中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雨的美好。
為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我問學生:春雨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或印象?學生的答案出乎我的預料,他們的想象是如此的豐富:
1、春雨是五彩的,因為春天的花是五顏六色的。
2、春雨是甜甜的,有一首唱雨的歌“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雨水真甜……”
3、春雨是快樂的,下雨時,可以不打傘光著頭在雨中跑,感覺很爽。
4、雨聲是好聽的,沙沙沙,沙沙沙……
最后,我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寫上你喜歡的春雨的樣子,并配上漂亮的插圖。學生的興致很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9
《怎么都快樂》這首詩歌講的是自己對快樂的感受。通過讀文感受到獨自一個人有快樂,與別人相處很快樂,大家在一起玩更快樂。還強調了集體的快樂,滲透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這是一篇很輕松愉悅的兒歌,意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明白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樂識字,輕松學習
“興趣是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低年級要注意“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這一理念如清風活水,使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本節課的設計,導入新課時的“游戲”的情境,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到學習中去,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識字目標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以實現,學生在快樂的游戲,快樂地看圖片中識字,輕松學習。很快地學生就與本節課要求認識的15個認讀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讀,快樂體會
“體驗”是開啟文本的金鑰匙。在朗讀教學中,我們往往會誤解讀書僅僅是重復課文的內容,這是錯誤的。朗讀不亞于演員對角色的再創造。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三、啟發引導,展開想象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才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把自己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淀付諸于文本的理解。在本節課教學中,模仿兒歌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交流。
四、自主學習,精心組織
語文課堂提倡“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主動,共同發展……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可見,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合理引導的關系。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引導、積極參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實效。如本課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朗讀”、“選擇伙伴和游戲方式”等都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空間。
五、快樂學習,貫穿始終
從開頭的游戲導入,到結束時的小結,教師都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0
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我遇到了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孩子們對毛主席不夠了解。雖然在上課之前,我讓孩子們搜集了有關毛主席的故事,還讓他們向自己的父母進行了詢問,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當說到“江西”、“領導”、“革命”、“解放”時,孩子們是一臉的茫然。還有,孩子們對于吃水“難”沒有切身的體會。書上寫“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挑。”到底多遠,多累?現在的孩子到校都要家長送,即使他對路程有感知,也不會真的累過。于是我就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說說沒有水的麻煩。這下,倒是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渴了就沒水喝了;沒辦法煮飯、燒菜;媽媽不好洗衣服了;農民伯伯種的莊稼都要枯死了。
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隔太遙遠了,孩子們生活在21世紀,對過去的生活一無所知。生活條件優越的他們,很難理解、想象當時連口水都喝不上的困苦生活,又不能使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感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能是粗淺的',簡略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一年級學生對那個年代的事情根本不了解,“革命”、“解放”等詞語更不知為何物,作為老師,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既不優美,也不深刻,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的話,也是無從下手。
這篇課文該怎么上呢?我想了很久,就從這句話入手吧。“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這句話寫出了鄉親們吃水的困難。這讓我想起了我教過的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水》,于是,我拿來那篇課文的一些資料給孩子們看,一口小小的井旁,排著長長的隊伍,兩只水桶,那是全家人一天要用的水啊!慢慢地孩子們感受到了,體會到了。
水是多么重要啊!生命是離不開水的呀!可是,當時的政府沒有人來管這件事,老百姓就一直過著艱難的日子。
毛主席來了,他看到了,就決心為老百姓做事情,他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這時,我再讓學生想像鄉親們喝著這井里打上來的水,是怎樣一幅歡樂的場面啊!孩子們的想像非常到位,下面是一些孩子的回答:孩子們笑啊跳啊!歡呼起來:“噢!我們終于有水喝啦!井水好甜啊!”一位老人握著毛主席的手說;“謝謝你,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的!我還要讓我的兒子、孫子都想著你。”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想,今天的教學任務我完成了。
沒有說教,沒有灌輸,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毛主席確實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老百姓永遠記著他,這就夠了。我已經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1
《頑皮的陽光》是一年級下期的一篇課文,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眼中的陽光,再認寫本課生字,訓練孩子們朗讀,最后指導孩子們書寫較難的兩個字“跳”、“進”。從整體上看,孩子們基本達到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在訓練孩子們朗讀時,我進行重點突破,著重訓練了孩子讀長句的能力。同時,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我特別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點一滴,從易到難進行語文教學。例如,我把本學期所學的偏旁都總結出來,引導孩子們把偏旁分類,鍛煉學生學生們的分類能力。 雖然學生基本達到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我發現孩子們并沒有表現出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并沒有從有趣的課文中發現快樂,所以本節課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思考。
1、本節課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比如:讓孩子們認識生字的時候,只使用了“小老師教讀”、“開火車”這兩種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對于孩子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而沒有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其實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做出一些適當的改進。例如,開火車時學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種方式,可以雙人開火車,還可以讓火車提速等增強學習中的趣味性;同時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臉”這個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摸摸自己的臉,觀察觀察同桌的臉,進而還可以從觀察中分析“臉”的字形,這樣就可以把“臉”的音、形、義相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臉”字的印象。在教授“陽”時,認字的時候結合書寫,這樣音與結構的結合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總之,教學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應以游戲、活動、競賽為主來展開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好表現,喜歡游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因此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群體特點來展開。讓學生在游戲與競賽中來學習。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收獲知識。所以,在教學生朗讀《頑皮的陽光》時,就可以以“小小朗誦比賽”的活動來展開教學。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可以很好的調節學生的情緒,緩解學生的疲憊感。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由于年齡上的特點,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后半節課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寫寫字,調節一下課堂節奏,然后再回歸課文的朗讀訓練。同時,教師還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性語言及獎勵性措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保課堂保持一種活躍的氛圍。
4、我還應該加強教師基本素質的訓練。本節課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化貧乏;肢體語言不夠豐富,未能根據課堂實際而表現出相應的表情及動作。整個課堂的親和力、感染力不夠,語文課的語文味也未能體現出來。這節課中,我對于孩子們的評價“棒”與“好”等類的詞用得過多,未能根據學生的回答而相應地做出改變。就如有個學生說她眼中的陽光是圓圓的,教師就可以適時點撥:你真是一個會想象的孩子,老師喜歡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樣評價的效果顯然要比直接夸她棒要好。還有,整個課堂教師的音調過于平抑,起伏不夠。其實這從本質上講是我在課堂上還沒有學會與學生溝通。自己只想著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課堂本身就是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一個過程。假如教師大包大攬,利用聲調的提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這樣,教師嗓子不但受不了,學生也容易產生疲憊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最后就是我的粉筆字還需要加大力度練習。
總之,從這節課中我認識到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需要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這個過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會學、樂學。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做到這一點。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2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么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運用。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謎語很感興趣,通過讀謎語,猜謎語,不僅使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還使學生學會了通過理解謎面的某些字詞猜對謎底。
二、學會質疑,書中解疑。
學生自讀課題后,老師發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通過引發學生對題目的.思考,使學生明白學貴有疑。有疑問學生才會迫不及待地找答案,從而促進學生認真聽,認真想從書中找答案。
三、多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了使學生養成會傾聽的習慣,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老師范讀前的一個問題:聽了老師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認真聽講、認真思考。而綠色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多彩的太陽的展出,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從而有積極性去想:為什么要畫四個顏色不同的太陽呢。
四、抓住重點,扎實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老師設計了識字的流程:帶拼音讀、開火車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交流方法、游戲鞏固、語境識字,這個識字流程考慮到學生的識字規律,多次見面,必然牢記。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教育機智,我的課還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一、識字過程中,重點不太突出,在機械識字方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交流識字方面,由于老師的語言組織不到位,學生交流的識字方法過于單一,沒有完全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二、我借助了多媒體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指導朗讀,但由于在識字方面有些重復、浪費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還可多花點時間在指導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熟讀成誦。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3
《靜夜思》這首古詩對于學生來說十分熟悉,甚至很多孩子都能夠倒背如流。如何讓孩子在誦讀中去體會李白望月思鄉的感情就成了本課人文主義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李白只身在外,望月思鄉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語言去鋪墊。如月亮常被人用來寄托思鄉之情;八月十五團圓夜,全家一起團圓賞月。在這些基礎上,我再讓孩子去體會如果一個人身在異地,不能和家人團聚,吃不到父母親手做的菜,聽不到父母的聲音講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而此時的李白就身處于這樣的情境下,你覺得他的'情緒會是怎樣的?伴隨著音樂,再加上我繪聲繪色地渲染,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此時的表情都是復雜的。此時,仿佛大家都沉浸在李白思鄉,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悲傷情感中,想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感情。
課后,我一向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就應在意外發生之前就就應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4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讀世界的視角和語言。敢于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視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事物,就是老師發掘孩子自信的前提。
在設計這一案例時,我把教學目標主要定位于語文課上學生多種智能的培養和開發。導入環節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步驟。在導入中,我用自己擅長的言語智能,將學生的愛好和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將實際生活和課堂聯系起來,試圖從言語智能、身體智能、人際智能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便充滿了樂趣。在深入感悟教材的過程中,我沒有像傳統的教學那樣強調劃一性,即:問題的答案是惟一的、學生對課文的感受也是惟一的……把重點放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多元"上:讀書時學生感受的多元、表現形式的多元、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元……如:在理解"爭論"這個詞時,我沒有機械地解釋,而是采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借助多媒體、分角色朗讀……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比僅用語言描述這一詞語,體驗與理解要更豐富和深刻。課文朗讀的細節,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和智能的場所,評論、繪畫、表演、唱歌……多元的、適合學生個性的學習方式意味著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已深深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就在這樣一個快樂、愉悅的環境中熟悉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神奇變化,感受五彩春天,受到美的熏陶。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5
這節課我經過課后反思認為還有如下幾方面應注意:
1.要注重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以動畫的形式播放了課文朗讀課件。就馬上讓學生根據課文范讀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文本內容的交流討論,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通過讀感悟文本內容的教學引導。沒有經過讀的基礎就對課文進行分析,使孩子們難以積極參與到展示讀、分角色讀、做動作表演讀、抓關鍵詞讀等環節中。使教學環節缺乏以讀為本的基礎,難以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課后孩子們表現也不是令人滿意,經過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讀中悟情、讀中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2.對低年級學生要重視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
課文中以荷葉為基礎,有好多想象的句子,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利用文本資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利用“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的.句式,指導孩子們進行說話和寫話練習,有利于加強課文內容與孩子們生活的聯系,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要重視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在教學第一段時有一種BBA式詞組,如“荷葉”中的“圓圓的,綠綠的”,在這類詞組在狀物描寫中很形象,但我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生成性資源沒有重視,說明對課堂生成還考慮不足。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6
《怎么都快樂》是一篇很輕松愉悅的兒歌,意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明白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樂識字,輕松學習
“愛好是的老師”。讓學生愛好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漸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瀏覽打好基礎。本節課的設計,導入新課時的“游戲”的情境,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到學習中去,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識字目標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以實現,學生在快樂的游戲,快樂地看圖片中識字,輕松學習。很快地學生就與本節課要求認識的12個認讀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誦,快樂體會
在朗誦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誤解讀書僅僅是重復課文的內容,這是毛病的。朗誦不亞于演員對角色的.再創造。在朗誦的進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知道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多種朗誦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三、自主學習,精心組織
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公道引導的關系。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引導、積極參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獲得實效。
四、快樂學習,貫穿始終
從開頭的游戲導入,到終止時的小結,教師都盡量為學生營建一個輕松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7
本單元以“多彩的春天”為主題,其中包括了兒歌、課文、故事、古詩幾種體裁的教學內容。可深圳是一個特殊的城市,一年四季不太分明,為了讓學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及春天帶給我們的.快樂,我們備課組盡量將課件做得更生動形象些,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去領會。我們為孩子設計了許多跟春天有關的歌曲,讓孩子在美妙歡快的音樂聲中去體會快樂,學完《識字1》后,我讓孩子們構思一幅春天的圖畫,在班里評出“小畫家”。學完《柳樹醒了》和《春雨的色彩》后,我讓孩子們利用課余和周末到公園、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從而鞏固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和體會。在學《鄧小平爺爺植樹》時,我跟孩子們講述了鄧小平爺爺與深圳的故事及讓學生們了解“植樹節”的意義。學完《古詩兩首》后,我就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利用周末的時間跟家長一起去公園放風箏。
第一單元的教學結束了,他們畫了美麗的圖畫,講了春天的發現,他們還要在植樹節時親手種下一棵樹,和父母一起去公園放風箏……雖然在這樣一個四季不分明的城市里上著跟春天有關的課文,有些吃力,但是看著孩子能和老師一起在大自然中努力地尋找春天,我內心還是很開心的,因為孩子們懂得善于去發現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8
《快樂的節日》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會生字,讀好課文。同時,就發揮文章語文特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愿望。
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歌曲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氣奮,對學習本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進一步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在自主學習后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進一步讀準字音,互相糾正錯誤的'發音,這又體現了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小組內表現的積極主動、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四、讓學生充分的說。學語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會說,所以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讓學生充分的去說、盡可能的去說,以次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最綜目的。
五、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為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字成果,從而起到相互學習的目的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19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在設計本課時立足讓學生自主體驗情感,發展了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利用插圖進行口語訓練。在本片斷的教學中,我先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再讓學生把觀察到地說一說。引導學生按照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觀察插圖并說話。這既教給學生正確看圖的方法,又讓學生練習了說話,幫助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插圖引導學生說話,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好方法。
(二)利用插圖讓學生感悟文本。本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插圖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器官,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走進課文,與文章進行交流。抓住“月亮的心愿”這個中心問題讓學生根據圖、文本進行思考理解:月亮為什么改變主意,她的心愿是什么,能否實現,帶來些不同的結果。通過這樣的學習、思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入情入境,使作者、教者和學生達到心靈的共鳴。這正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整節課下來,學生興致黯然,在理解,感受,說話拓展中情感進一步得以提升,從心靈上受到了關愛他人的教育。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20
《月亮和云彩》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寫幾個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時候,看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丁大勇和李小文爭論究竟是月亮還是云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當的方法證明了云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現了李小文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品質。課文敘事簡潔,充滿童真童趣。
在讀通讀好全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又重點學習了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引領孩子們在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理解。“一會兒……一會兒”讀出了夜空不斷變化的神奇,“明、暗”孩子們讀出了“月亮很美”“月亮很有趣”“月亮很好玩”等感受。
在生字教學環節,我主要采取的是隨文識字,逐層推進,并做到重點突出。“亮”在一開始就展開教學,一讀生字讀音,二看清字形,三說如何識記,四課上當堂寫。經過這四步的訓練,孩子們對這個字的結構部件及怎么才能寫美觀爛熟于心。同時,我及時進行了展評,在展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寫字要領。“明”“暗”略加指導后,讓孩子們在書上進行描紅。在教學“穿”時,我在備課時著實動了一番腦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這個字呢?我借助多媒體引出了古文字,并形象化地講述了一個故事,這樣字理識字法,解決了字義和字形,我想孩子們對“穿”這個字可以說是終生不忘了。
“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遠離浮躁,拒絕花架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做到扎扎實實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21
《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但是,這次的課上,我們班卻出現了一位“賽曹沖”。
教學中,我在學生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后,提出一個建議:“曹沖能夠想出這樣的辦法,是因為他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我們班中有不少孩子平時特別愛觀察,現在你們就動動腦筋,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比曹沖還好的辦法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教師熱鬧起來,讀書的,看圖的,跑到講臺做實驗的,討論的,反駁的……真像一鍋煮沸的開水。我則靜待佳音。
一會兒,幾名同學就大叫起來,提出他們的新方法:曹沖稱象時,用石頭代替大象,方法的確很巧妙,但是,士兵們太費勁了,因為他們必須得一塊一塊地搬,既費時又費力,太辛苦!我們想的辦法是直接讓人來代替大象,讓曹操官員們甚至士兵們都上船,當水面即將接近船上劃線處時,讓曹沖或其他小孩代替更小的`石頭,這樣,既省時,又省事,官員們還親自參與了實驗,體會了其中的樂趣,真是一石三鳥!
說得真好!我暗暗佩服。“賽曹沖”真是當之無愧。課后與眾老師談及此事,都說:“現在的孩子,只要引導正確,個個都比古代的強呀!只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是呀,只要我們引導及時,相信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會及時閃現,孩子們個個都會成為“賽曹沖”。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5-2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教學反思04-20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的教學反思04-21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23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5-19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20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9-22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及反思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