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記得唐曉芳老師曾在區教研活動中說:語文應該化簡單為復雜,化復雜為簡單;并且語文課應該具有濃濃的語文味,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文本語言展開學習,不能脫離文本,在課上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精心預設和課堂生成的關系的處理恰當,注意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個人認為木瀆實驗小學《牛和鵝》教案正是注重了這幾點:
一、化復雜為簡單,化簡單為復雜
《牛和鵝》這篇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會受到學生的喜愛。特別是文章5—11自然段以孩子的眼光著重敘述了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這部分內容是文章的重點,是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是具有鮮明寫作特色的文本,教案中正是通過引導學生“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使學生進行很好的聽說讀寫。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就是化簡單為復雜。
針對文中我獲得的啟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可能分析不透,教師就引導學生通過“通過反復讀議課文,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讀有“自由讀”、“同桌合作讀”、“練讀”、“引導抓住一系列動詞體會,在朗讀加深感受”等多種方式,同時借在讀中比較金奎叔與我對鵝的不同態度、鵝對金奎叔與我的不同態度、我對牛和鵝前后不同態度啟發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的基礎上完成對文中啟示的理解。這既是化復雜為簡單。
二、直面學生,語文味濃
自始至終,教案著重注意了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立足文本,通過聽、說、讀、寫來感受文本的特色,多角度,層層遞進,創設情境,反復誦讀:“學著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反復讀議課文,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自由讀課文5-11自然段,對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引導抓住一系列動詞體會,在朗讀加深感受”、“分角色讀金奎叔與我的對話”、“找出象聲詞,體會到在“我”眼中,老雄鵝很可怕。練讀”以及作業中的設計:小練筆、積累詞句、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我認為沒有對課文的深入解讀,就不會對課文中心的把握。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案看似簡單,但是結構嚴謹,字里行間有意拉長學生有效思考的強度:第一課時中“根據學生質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到第二課時“根據上課時學生質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和“自由讀課文5-11自然段,對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
一點淺見:
1.對學生的自讀引導是可以的,但對于學生的個人郎讀卻不夠突出,
2.作業中有小練筆,可是在教案中卻沒有體現這一預設,有些突兀。
3.第二課時的板書似乎簡單了些,因為從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師對課文的5—11自然段的解讀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在板書上沒有體現。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如有不當,請諒解。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么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長,這么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啟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后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我認為我目前最為重要的是,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在教學中達到師生雙贏。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說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說理文,它作為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為數不多的說理文之一,以清晰的觀點、生動的事例和樸實平白的語言讓四年級的孩子初步領略了說理文的魅力。回顧自己的課堂,做反思如下:
一、閃光之處
1、悉心解讀文本。
推薦合同范本:
《說勤奮》這篇四年級的課文思路非常清晰。文章開篇即以一個設問句,把作者的觀點鮮明、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接著又以兩個典型人物的事例證明了觀點的正確。最后以“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結尾,再次闡明觀點,把對于勤奮的理解升華到一個至高的境界,體現了這篇說理文的'價值導向。初拿到這篇課文,我也曾犯疑:文章思路清晰,語言平實,這樣的課文真正上起來往往是分析、說教有余而語文味、情趣性不足,也就難以讓學生喜歡。如何既上出說理文的特點,又體現濃濃的語文味,并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這是我在鉆研文本的過程中一直反復提醒自己并努力實踐著的。正是有了自己之前的潛心會文,才有了后面的跳出課文教課文。
2、精心設計課堂。
在經過了悉心研讀教材之后,我最終設定了以下三個版塊:開門見山導入,初步明確觀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道理;精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文章結構。全文的教學重點較為為凸現,思路也比較清晰。在課堂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關鍵處、精妙處進行對比的品讀感悟,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
二、不足之處
1、自讀的時間多了,但是全班讀的時間少了,課堂上“書聲瑯瑯”的感覺不夠;
2、還有一個“尾巴”沒有上,原來設計時是引導學生明白第一部分是“提出觀點”,最后一部分是“點題總結”,然后質疑:是不是只要這兩部分就夠了呢?為什么?拋出這個有價值的問題給學生思考,這樣上完整就更加好了。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么》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里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里,鵝比人小,沒什么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里,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后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后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后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后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并且在之后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獲,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思想性兩個方面,它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環境科學基礎知識是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育與環境教育密切聯系,熱愛環境,保護環境是培養道德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努力保護和改善祖國的生態環境,是社會主義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因此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是小學階段環保教育的主要途徑。語文老師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地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環保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在“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春天里的發現”,課前先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觸摸大樹、小草,觀察自然界中各種小動物,讓學生全身心接觸大自然。這樣,學生不僅積累了說話材料,而且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產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又如:在第三冊的語文園地七和語文園地八的口語交際,分別是“保護有益的小動物”和“有趣的動物、植物”,教學時可以先布置學生查詢有關動植物的知識和人們是如何保護這些小動物和植物的,在課堂上,讓學生把自己了解到到材料說給大家聽,并說說自己準備怎么保護這些小動物,再夸一夸班中誰最會保護動植物,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還向學生滲透了保護動物的意識,無形中讓學生學會了保護小動物。另外還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利用廢物作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物品,并帶到學校,在課堂上說說制作的方法,并寫成一段話。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搭石》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體會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為此,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本文描寫了農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通過細節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的美好思想。
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按照“發現美——感受美——體現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通過對重點詞的理解,朗讀指導,想象畫面,適時的語言渲染等語文訓練手段,引導學生去發現這道特殊的風景,感悟濃濃的家情之美。
(一)以風景為主線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新課伊始,由課題引入什么是搭石?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并領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為別人著想,是心靈美。然后,我請學生帶著“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么美”。抓住“老人走搭石”,“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四個板塊,勾勒成四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為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為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了大家面前。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動詞進行想象。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節課能把《新課程》嶄新的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教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對話關系,講臺并非是教師專有的陣地,教師會常常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那里施展自我才能。《搭石》上完后,能夠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十分高,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我要學生動筆在文章空白處中寫感受,發表自我的見解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我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
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有時會超越教師的設想,這是教學相長的好機會。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中汲取營養,用于再教學時啟迪學生的思維。課文最終一句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聯結著鄉親們完美的情感。”這句話怎樣理解?說真的,這句話含義很深刻,我認為對四年級的小學生未免太難了。因為文章語言表面比較易明,但內涵隱晦,作為教師,有時都一下子都轉可是彎來,何況是四年級的的小學生?我讓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最終有同學來回答:“這句話安排在課文的最終,作者是不是要用來點明中心呢?而課文的中心就是要贊揚鄉親們,那贊美搭石就是贊美了鄉親們。”另一位同學之后回答:“這句話表面是寫搭石靜靜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實際上就是寫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同學在學習時,碰到問題能去動腦筋查找資料,這是一種探究精神的體現;經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一樣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經過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此刻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當做教材的主人。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僅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里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里,鵝比人小,沒什么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里,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后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后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后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后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并且在之后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獲,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說勤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第16課,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說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在教學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全體學生參與課堂
在上課時一開始讓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學生都能正確回顧,目的是讓學生明確作者的主旨,學生以一種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接著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結合司馬光的具體事例,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咀嚼,理解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采用學習的遷移,自主開展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樣討論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在這一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資源,使課堂教學為學生服務。
二、讀中品味。
語文學習過程中“讀”是第一位的。讀是吟詠品味,讀是鑒賞領略,讀是情感共鳴。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讀中才能領受體悟。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絕對代替不了學生的讀,學生讀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過程,是與課文、與作者間開展的一種心智交流的過程。讀——作為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其魅力依舊光彩照人,也正因為有了它,語文才具備了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質。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齊讀、默讀、個人讀等等。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體會“勤奮”是通過哪些事例、什么樣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間走一個來回。
三、以問導學,說中明理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支柱,支撐著語文素養這座大廈。學生的頭腦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點燃的火把。課堂中我嘗試多讓學生自己說,把精彩留給他們,還他們一個自由表達的園地。在學習司馬光的事例時,我設計的問題是: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字詞句入手,潛心體會,真正領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學習童第周的故事時,設計了以下問題: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幾句。事實證明我的設想是正確的,開放有度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
四、由“課本”向“課本外”延伸
說成語,讀名句,寫事例,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將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在學中做,在做中創。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能夠知道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跡,懂得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和成功的橋梁,使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課堂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我覺得自己對學生進行語言理解方法的引導還不夠,教學語言也不夠精彩。另外我總感覺課堂上學生讀的不夠理想,可能是說理性很強的文章,描寫得不是很優美,所以學生的朗讀就沒有那么投入,同時學到最后我讓學生起來交流相關名人名言時,由于課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得不夠理想,所以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后來只好我說了兩句。看來我以后在課前準備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針對以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及他人優秀經驗,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大膽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3-13
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8-22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06
語文上冊《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02-01
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教學反思03-16
高二語文上冊《師說》教學反思03-19
人教版語文上冊《灰雀》教學反思03-08
人教版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