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1
我不追求課堂氣氛的表面繁榮,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自主閱讀和感悟。聽了很多的公開課,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表演的成分太多,許多老師的語文課幾乎沒有了學生閱讀的環節,還開脫地說“同學們課下已經充分的預習了”或者走過場似的讓學生讀個一兩分鐘就開始集體討論。每當我看到這樣的課成了優質課的時候,我就真的覺得我們的學生會不會在我們的一手導演下變成浮躁和虛偽的一群呢?我覺得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就是學會與文本作者進行情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是任何花樣繁多的學習方法都無法替代的。
我們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剝奪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權利。
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2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于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并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借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了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說明文中的幾種說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說明方法時,就采用了“授之于漁”的教學形式,先范舉了如何掌握梁龍有說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又如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匯報的內容,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恐龍的特征以后,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征,并用上說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著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
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3
完成教學的同時利用文本及時、合理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種人文教育不是盲目和機械的,教師必須抓住課文獨特的審美價值與情感取向適時進行。
這堂課,我通過課后的小結,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地對待人生的理想和努力的追求人生的燦爛;課下的作業不止我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父親日常的點點滴滴,目的就是想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自己身邊的親人,也感動于他們為自己的付出。這樣日積月累的進行人文教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4
“境”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場景,“情”則蘊含于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之中。“情”與“境”的和諧統一就是情境。情境創設因人因時而異,可以有很多種,這節課,我主要運用了音樂畫面、回歸生活等方法來創設情境。
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一組帶音樂的畫面,音樂是劉和剛的《父親》。這一組組震撼人心的'畫面再配上歌手深情、凄婉的演唱為文章創設了情境,渲染了氣氛。從外部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強化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為本節課的教授奠定了情感基礎。
課堂的最后我用畫面和語言創設情境,播放韓紅的《天亮了》講述其中的故事,并親自講述了我和父親的故事,讓學生陳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這里運用了回歸生活,創設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從課本引回到現實生活中,引發了學生的思考。
實踐證明,這些情境的創設是成功的,學生在各個環節中,更深入地融入了課文的情境。
美中不足的是,老師最終沒有以“情”開始,以“情”結篇。這篇文章的中心點就是要讀懂一個老農民老父親的心,而課堂最終響起的不是類似《父親》一樣的歌曲,而是唱起了《陽光總在風雨后》,與文章的中心偏離了。且這篇文章的另一個動情之處:是作者對父親的憐惜和敬重之心。這是為什么這篇文章始終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傷的氣氛的原因所在。可是這個案例里缺乏了這個方面的分析。如果課堂的結束,讓學生從作者對父親的一顆關愛之心中學到如何表現對父親的愛。這也不乏為對人生的一種有益的啟示吧。
【語文課臺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臺階》教學反思03-22
《臺階》教學反思范本03-07
《臺階》語文教學反思03-17
《臺階》教學反思匯總3篇04-04
初中課文《臺階》教學反思匯總04-02
《臺階》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7篇)05-27
《臺階》課后反思04-20
語文課的教學反思01-13
對語文課教學反思01-12
語文課教學反思01-12